三年级数学测量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数学测量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教师们对自己在本堂课程进行教学的总规划与设计,教师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编制!下面是网络整理的三年级数学测量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用。

三年级数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标杆、卷尺、测绳等测量工具.

2.会用卷尺、测绳等工具,在地面上直接量出较近的距离.

3.能用标杆测定直线并沿着直线量出较远的距离.

教学重点

使用工具测量方法.

教学难点

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标杆三根,卷尺(或测绳)一条,木桩若干个.

2.课件实际测量 .

3.印制直线测定记录.

组长( ),小组成员( )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用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宽.

说明:因为黑板的面积不太大,所以可以用米尺来测量它的长、宽.

2.如果要修建一个长150米,宽100米的长方形操场,工人叔叔也用米尺一段一段地量,大家想会出现什么结果?

学生回答:浪费时间、结果不准确、形状不规格等.

二、探究新知.

1.导入.在工农业生产中,兴修水利、平整土地、建造房屋时都需要测量土地.测量士地的知识对于我们将来参加工作是非常有用的.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的有关知识.(板书: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较远的距离时,用来做标记.可以自制.通常把标杆表面每隔10厘米涂上红白相间的颜色,目的是看起来明显.提问:为什么标杆的一端是尖的?(便于插入地面)

(2)卷尺、测绳.测定较近的距离时用的工具.测绳可以自制.制作时以米为单位量好(第一段划分出分米,并做出标记)

提问:自制测绳选什么样的绳子比较好?为什么?(弹性小的好,便于测得准确数据)

(3)小红旗:测量时,做为指挥信号.

3.测量较近的距离.

(1)指名两组学生分别用卷尺或测绳测量教室的长、宽.

(2)提问: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观察,得出:测量时卷尺或测绳要自

然拉直,不要用力绷得过紧,也不能放松使卷尺弯曲.

4.测量较远距离.

(1)说明测定直线的意义和作用.

当需要测量较远的两物体之间的距离时,只用卷尺和测绳就不行了.需要先在要测的距离之间测定一条直线,然后沿着这条直线分段量出这段距离.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使学生知道如果不先测定直线就去测量距离,就可能分段测时出现曲折,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度.

(2)测定直线.

请同学们看课件实际测量 .互相讨论:测定直线分几个步骤?总结.

①把所测距离的两端(A、B点)各插一根标杆.

板书:(1)确定起点、终点.

②第一个人在A点指挥,叫第三个人把第三根标杆插在C点,使它和B点的标杆同时被A点的标杆挡住,三根标杆在同一直线上.B 点标杆与C点标杆的距离应略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拔出标杆,钉上木桩并编为1号,起点为0号.

板书:(2)立第三根标杆.

③用同样的方法再把第三根标杆插在D点,钉桩,编号,使第三根标杆逐渐接近第二根标杆,它们的距离短于卷尺或测绳的长度.

板书:(3)反复立标杆.

④把第三根标杆插过的各个点与A、B两点接起来就定出一条直线.

板书:(4)连点成直线.

(3)测定直线后,用卷尺或测绳逐段量出A、B两点的距离.

(4)小结.提问:测定较远的距离时,要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如何测定直线?

(5)室外操作:在校园里先确定两点,插上标杆,并通过这两点测定一条直线,再用卷尺或测绳量出这两点间的距离.

①宣布测量小组,指定组长,明确要求,提出评比条件.

②教师带领一个小组做示范.结合具体步骤讲注意事项.如标杆必须立直.让学生随着分段测量,把有关数据填入记录单.③各小组分别测定直线,量出距离.教师要注意巡视指导.④总结评比情况.

三年级数学测量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在学生了解了长度单位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毫米和分米。在教学中我安排了一些让学生量一量的活动。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想象和逻辑推理,使他们体会到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引导学生总结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首先,我拿出准备好的银行卡,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它有多厚,然后实际测量一下,学生一下犯难了,因为银行卡的厚度不足1厘米,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并让学生感受到了1毫米大约是一张银行卡的厚度。学生在直尺上认识了1毫米后,可以测量不是整厘米的较短的物体。接下来我拿出10厘米长的硬纸条,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从

而引出1分米的概念。认识了1分米之后,我组织学生开展了找一找的活动,看谁能发现身边1毫米、1分米长的物体。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一下子提高了,我让他们分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答案多种多样,有的说身份证的厚度,硬币的厚度,磁卡的厚度等大约是1毫米,还有个小朋友说出了10张纸的厚度大约也是1毫米,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深入地思考问题,在生活中学习了数学,这对于我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好的收获。

人们经常说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备教材容易,备学生却难,因为人是活的,他的思维一直是变化当中。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对学生采用填鸭式教学,而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你对学生的情况只能是把握一条主线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只有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思考空间,敢于放手让他们实践,培养创造性思维才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通过这节课,我还充分体验到了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自始至终,学生都在估一估、量一量、找一找,学生的兴致很浓。当我在课堂小结时,有个学生自主提出了一问题,还有比毫米小的单位吗,他的话还没落音,有个同学马上回答说:有,是微米。还有一个学生竟然说:还有比微米小的是纳米,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到很意外,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同学们的知识面还是很广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