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字的字体演变
汉字的字体长时间处于不断的演变之中。汉字字体的演变大约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商周甲骨文、金文变为小篆,二是从小篆变为隶书,三是从隶书变为楷书。其中小篆变为隶书是最大的一次变化,这次变化标志着由古文字阶段进入了今文字阶段。本章分为甲骨文、金文、秦系文字、六国文字、隶书、草书和楷书等六节,分别讲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及其演变情况,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字体的特点及演变的基本规律。
学习要点
1、秦书八体及其分类方法与各体名称的涵义
2、新莽时代的六书及各书的涵义或用途
3、大篆与小篆
4、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及其特点
学习内容
秦书八体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这八种字体是从两个不同角度来分类的:
1、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大篆、小篆、隶书。
2、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基础均小篆):刻符、虫书、摹印、属书、殳书。
* 汉字字体演变的三个阶段
1、殷商甲骨文、商周金文演变为小篆:由形体随意、接近图画的写实象形变为形体整齐、接近抽象符号。
2、小篆演变为隶书:又称为“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使汉字从古文字阶段进入今文字阶段,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象形意味更加淡薄,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3、隶书演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用笔有些变化。
第一节甲骨文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汉字体系。1899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偶然发现。主要出现于河南安阳殷墟。其内容大多为当时占卜的卜辞,又称“甲骨卜辞”。
2、甲骨文是成熟的成体系的文字:
基本字形是象形字。
也有相当数量的假借字,借用象形字的字形表示一个同音词,与词的关系是借音。
有近五分之一表意又表音的形声字。
3、从形体看,甲骨文的主要特点:
1)象形程度较高,接近图画文字。
2)字体不规范:有的字方位可以颠倒;一个字可以有若干不同形体;偏旁可以不同。
4、甲骨文研究:
1)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刘鄂的《铁云藏龟》。
2)第一部考释甲骨文的书: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3)考释方面集大成的:于省吾的《甲骨文字诂林》。
4)资料最丰富的:郭沫若主编的《甲骨文合集》。
※相关链接:甲骨文化
第二节金文
1、金文:指商周时代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属于同一体系。因最初发现于钟鼎等器物上,又称钟鼎文。如图:
2、金文字体与甲骨文的共同点:形体都不规范。
不同点:
1)商代金文象形程度高于甲骨文。
2)金文范铸,笔法肥厚;甲骨文刀刻,笔画改为方形。
3)金文书写款式较甲骨文规整。
3、金文早晚期形体不尽一致。
4、春秋晚期后,金文中出现一些美术字体:
1)故意将笔画拉长或作曲折宛转之势。
2)字形之外,加画鸟虫之类装饰物。
第三节秦系文字
1、籀书(大篆):西周末年,周宣王大史籀作《史籀篇》,作为教授学童之书,并用以统一周王朝的文字。所用字体依班固《汉书·艺文志》和许慎《说文叙》说,即为大篆。
2、秦国在春秋及战国初期所用字体为史籀大篆。
3、目前发现的秦国文字:
1)石鼓文:唐初在陕西凤翔发现。是春秋战国之交刻于石碣上,笔法、形体与西周金文有明显继承关系的石刻文字。
2)诅楚文:秦王诅咒楚王而祈求天神保佑的石刻文字。
4、秦系文字中最重要的是小篆。
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保存小篆最丰富,了解小篆最宝贵的资料;解读甲骨文、金文不可或缺的桥梁。
小篆:用于区别于大篆,指秦始皇书同文字,向全国推行的一种字体。是秦代的标准字体。小篆是秦国文字继承西周晚期金文而一脉相承的字体。二者的共同点:形体规整匀称,笔画宛转流畅,象形程度不断降低。
小篆也是李斯等人作《仓颉篇》整理秦国文字的结果。
5、秦始皇“书同文”政策:用秦国文字小篆统一全国文字,删除六国文字中的奇形异体。第四节六国文字
1、六国文字:指战国时期除秦国以外的东方六国文字。又称古文,来源于孔壁中的古文经。
2、六国文字的特点:1)草体或俗体流行;2)文字异形。
第五节隶书
1、隶书:战国末期在秦国篆文草体基础上形成的字体。除为篆书的草体在民间通行,逐渐成为正规字体。是汉代的标准字体。
2、隶书分为古隶和汉隶。
古隶:也称秦隶,还存在篆书痕迹,是尚未成熟的早期隶书。
汉隶(今隶):汉代逐渐成熟的隶书。笔法几乎完全脱离了篆体,逐渐形成波挑笔势。字形从略呈长方形变为略称扁方形。
3、从篆文发展成隶书的主要变化:
字形结构的改造:(隶分隶合)
1)将篆文圆转相连的笔画分解成平直的数笔。
2)将篆文相同的偏旁转化为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3)将篆文单个或多个不同的部件归并为相同的偏旁。
4)将篆文复杂的笔画省并为简单的笔画。
5)将篆文繁杂的字形省略一部分。
隶变:指篆书演变为隶书。这是汉字发展史上最大最重要的变化,是古今文字的转折点。隶变使汉字结束了以象形线条为标识的古文字阶段,进入以笔画为标识的隶楷今文字阶段。这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
(隶书打破了以象形为基础的构造方式,形成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局,符号性进一步加强。)
隶定:指古人用楷书笔法书写古文字字形。
第六节草书和楷书
1、草书:
1)广义:各种字体的草率写法,即通常所说的“草体”(对“正体”而言)。
2)狭义:在古隶字体上形成的特定字体。
章草:指脱胎于草古隶,尚有隶书章法的草书。西汉中后期基本形成。
今草:指章草发展到晋代,抛弃了波势挑法,采用某些楷书笔法,字中笔画、字与字间笔画常相勾连,笔画更减省的草体。代表人物:近代王羲之。
狂草:指唐代张旭、怀素等人在今草基础上随意增损勾连,字与字之间难分界限,失去交际功能,成为只供欣赏的艺术品的草书。
2、楷书
楷书又名正书或真书,大约于东汉后期在汉隶草书基础上形成,同时受了草书的影响。魏晋时代是楷书与今隶并形的时期。南北朝以后,楷书取代今隶成为通行的标准字体。
楷书和今隶的区别:形体构造变化不大。笔法上楷书抛弃了今隶的波势挑法,笔画横平竖直,以顿笔收笔,不再上挑,左撇反粗为尖细,右捺取上挑留捺脚。就整个字势看,今隶较舒展、扁平,楷书较集中、竖长。
3、行书
是介于楷书与今草之间的一种字体。接近楷书的叫行楷,接近草书的叫行草。是人们日常书写的常用字体。
※汉字形体演变图例
※考前辅导
简答题
1.秦书八体的名称和各体的含义是什么?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关于含义参照教材请自己归纳)
2.秦书八体是如何分类的?
秦书八体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分类的。大篆、小篆、隶书是汉字发展不同时期的字体,而刻符、虫书、摹印、署书、殳书是不同用途的特殊字体。刻符是刻在符契上的文字;虫书又叫鸟虫书,是用于旗幡上的文字,笔画屈曲细长有如鸟虫;摹印是印章上的文字;署书是用于封检签署的文字;殳书是兵器上的文字。这几种字体的基础都是篆书,只是在形体上加些艺术色彩而已。
3.大篆的名称始见于哪里?
大篆的名称始见于《汉书·艺文志》。班固说:“史籀十五篇,周宣王时大史作大篆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