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顶棚拉手设计

汽车顶棚拉手设计

孙成武;陈林萍;刘婷婷;曹维福

【摘要】介绍了汽车顶棚拉手的设计要求,如外观、法规、人机工程等,并介绍了拉手的性能要求和试验评价方法,指出安全是汽车设计的根本.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4页(P63-66)

【关键词】顶棚拉手;设计要求;性能;安全

【作者】孙成武;陈林萍;刘婷婷;曹维福

【作者单位】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汽车顶棚辅助拉手是在汽车行驶时,为保证乘员身体平衡,而设置的抓扶装置;一般布置在顶盖侧梁位置上,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有时因为其他需求,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在与车身连接的支架上。作为车内乘客使用频繁的功能件,还可以增设挂钩或照明灯等小结构,实现功能多样化。按照使用形式又可以将顶棚辅助拉手分为3种类型(类型示例见图1),分别是折叠式、固定式和伸缩式。辅助拉手常用成型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成型方式有低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1]。文中主要介绍顶棚辅助拉手设计要求及性能。起泡、软化、裂痕、杂点及闪光弧等

缺陷。

针对带堵盖的拉手,除了需要考虑堵盖安装结构的可行性外,还应该对堵盖与拉手本体的配合提出间隙面差的要求。如图2所示,拉手本体与堵盖间隙要求为

0.1mm,面差要求为0,这种尺寸的配合在实物上可以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

1.1 外观要求

顶棚辅助拉手作为车内主要的功能件,其外观效果对整车内饰而言同样重要,外观不仅指拉手本身的外观,还有拉手与周边件的安装配合外观效果及拉手处周边件的型面外观效果等。

1.1.1 拉手外观

产品总成表面应无毛刺、尖角、熔接痕,无变色、污染、

1.1.2 拉手与顶棚配合外观

拉手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身钣金或是钣金支架上的,而拉手安装底座是与顶棚过孔配合的,为了保证配合处的外观,设置拉手底座与顶棚配合合理的搭接量与间隙值,以保证拉手底座与顶棚配合不露间隙(如果露间隙,顶棚切边将外露,外观较差);同时设置合理的压缩量(一般大于0,小于等于面料层厚度),保证配合

处顶棚不塌陷也不会因为压缩量过大导致顶棚被压变形而造成外观不良。具体配合示意见图3(某成熟成型的拉手与顶棚配合)。

1.2 法规要求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使用者对汽车内饰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内饰件除了需要满足普通的阻燃性和气味性要求,还需要满足近年来全球非常关注的汽车有毒有害物质和VOC的要求。

1.2.1 阻燃性

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中规定了汽车驾驶室和座舱内饰材

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针对内饰零件,燃烧速率要小于100mm

/min。而GB 7258-2012机动车安全运动条件标准中又规定了客车内饰材料的

燃烧速度应小于等于70mm/min[2]。顶棚拉手产品总成所用的材料应满足以上两个国家标准的要求。

1.2.2 气味性

QB/T 2725-2005皮革气味的测定标准中规定了皮革气味测试的试验方法和评判等级,顶棚拉手产品总成应满足此标准中1级的要求,即没有引人注意的气味。1.2.3 内部凸出物

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标准中规定顶棚拉手的表面边缘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2mm。

1.2.4 有毒有害物质

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直接关系着汽车用户的人身安全,目前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已经被各大主机厂作为必检项目,从而从源头上避免有毒有害物质对用户的影响[4]。一般对材料中的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及多溴二苯醚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具体要求见表1,顶棚拉手产品总成应满足表1中规定的有毒有害物质限值要求。

1.2.5 VOC含量

车内低劣的空气质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研究发现,车内的空气污染程度有时会高于车外的10倍。GB/T 27630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标准[5]的实施,使汽车生产企业更加关注汽车内饰零部件的选材和制造工艺过程,同时也更加重视车内空气质量问题。

GB/T 27630对整车内饰空气中VOC含量提出了要求,但未给出内饰单个零部

件的具体标准,各大主机厂通过不断的测试分析将整车的要求分解到单个零部件,从而形成企业的标准。顶棚拉手产品总成在原料和工艺过程应该对可能造成VOC

超标的物质进行严格的控制。

1.3 人机工程

顶棚拉手作为车内使用比较频繁的功能件,它对整车人机工程影响较大,如果拉手的人机工程不满足要求便会引起客户的抱怨,影响整车的口碑。拉手的人机工程设计主要包括拉手的布置和拉手的操作。

1.3.1 布置

拉手的布置即拉手中心与整车R点的相对位置,乘客在使用拉手时手臂的舒适性

反映在小臂与大臂的夹角以及大臂与肩膀的夹角,两个夹角又是由拉手中心与整车R点的相对位置所决定,一般的拉手布置推荐位置如图4所示。

前座:位于H点后10mm至H点前110mm(或至A柱)的区域之内,后座:

位于H点前140mm至H点前300mm(或至B柱)的区域之内,两个夹角在一定的范围内才能满足乘客舒适性要求。

1.3.2 操作

(1)操作空间

50%假人手掌宽度为85mm,而为了更大范围地满足要求,一般将拉手握手长度

推荐尺寸定义为100mm,如图5所示。

乘客在使用拉手时,如果手背与顶棚接触甚至是挤压,则会给乘客带来极度不舒适感,为了避免这种现象,一般推荐拉手的使用空间在35mm以上,如图6所示。(2)操作力

操作力是针对折叠式拉手和伸缩式拉手,在使用这两种拉手时需将其由原始状态操作至使用状态,在这过程中所需要的力即为操作力,一般的操作力要求为(10±5)N(无阻尼拉手)和(3±1.5)N(带阻尼拉手)。

操作力测试方法如下:将把手在平稳的底面上以25°螺钉安装角(针对垂直方向)进行安装,针对折叠式把手,用拉力计沿着把手本体内边缘的法向进行运动,测量把手操作力的大小;针对伸缩式把手,用拉力计沿着把手本体上边缘的法向进行运

动,测量把手操作力的大小。

拉力计作用点均为把手本体中心,操作力测试方向见图7。

(3)回位时间

回位时间要求仅针对折叠式顶棚拉手,指折叠式拉手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由使用状态恢复至原始状态的时间。折叠式拉手的回位时间由内部的回位机构控制,温度对回位机构的影响较明显,因此一般对不同温度下的回位时间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见表2。

为保证汽车顶棚拉手的正常使用,需对其一些性能提出严格要求,影响拉手使用的性能包括操作耐久、耐滥用、耐光色牢度、摩擦色牢度、耐冲击。

2.1 操作耐久

汽车顶棚拉手被乘客使用的频率较高,因此其操作耐久性能非常重要。为检测拉手操作耐久性能一般进行操作耐久试验[6],具体试验方法如下:将把手在平稳的底面上以25°螺钉安装角(针对垂直方向)进行安装,在把手中间宽度80mm区域内,施加z向350N负载,23℃下进行6000次,80℃下进行1000次,-20℃下进行1000次。每次负载作用时间10s,卸载回位(针对折叠式及伸缩式把手)5s后进行下一次试验。每经过1000次循环后都要对把手进行外观、常温下操作

力检测(针对折叠把手还需要增加不同温度下的回位时间检测)。

试验后要求拉手无松动、断裂及影响功能性的障碍,在开启、回位过程及使用中不应有异响,操作力和回位时间仍在要求范围内。

2.2 耐滥用

汽车顶棚拉手的承重性影响着乘客的安全,为了满足绝大多数人群的使用,一般要求拉手必须能够满足1000N的静态承重。由于一些原因(如路况较差、乘客的主观喜好等),易造成拉手被过分使用,因此需要拉手具有较好的耐滥用性能,检测拉手的耐滥用性能试验方法如下:将把手在平稳的底面上以25°螺钉安装角(针

对垂直方向)进行安装,在把手中间宽度80mm区域内,先施加z向1000N负载,时间最少20s;再施加与z轴成+/-30°的方向上各500N负载,时间最少20s。两阶段试验速度均为100mm/min。

试验后要求拉手无松动、断裂及影响功能性的障碍,在开启、回位过程及使用中不应有异响,操作力和回位时间仍在要求范围内。

2.3 色牢度

作为内饰件,其颜色和皮纹在定义之初是经过造型设计人员的充分考虑,汽车顶棚拉手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生颜色变化将对内饰整体外观有着较大的影响,一般引起内饰件颜色变化有两个因素,即光照和摩擦。

(1)耐光色牢度

汽车顶棚拉手虽然不会像仪表台那样长期受光照直射,但在汽车长期使用过程中也会经常被阳光照射,所以拉手应具有良好的耐光色牢度。耐光色牢度一般通过光照试验进行评价,试验方法如下:将产品置于氙光仪中,光照要求:黑色标准温度(100±3)℃;试样室温度(65±3)℃;试样室相对空气湿度(20±10)%;照射强度(420nm)1.2W/m2,一般达到以下照射量,视为一次光照周期,如

Ci4000型氙光仪照射量为280kJ/m2(420nm)。

经过5个光照周期后,要求目视拉手无变色、粉化、开裂,按GB 250标准鉴定

灰色标度等级,灰色标度不小于4级[7]。

(2)耐摩擦色牢度

在汽车使用过程中,顶棚拉手易与乘客的衣服、饰件等产生摩擦,为保证在长期的摩擦下拉手颜色不发生明显变化,需要拉手具有较好的耐摩擦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检测方法一般参考GB 3920[8],利用摩擦织物,通过沾色试验仪对产品表面进行50次的摩擦,目测判定[4]。允许拉手有微小的光泽变化(指用沾湿的抹

布也不能清除的痕迹),允许摩擦织物上稍许沾色,灰色标度不小于(3~4)级。

2.4 耐冲击

对于一些营运汽车,行驶过程中车内运载的货物会与汽车内饰板、座椅、顶棚、顶棚拉手等内饰件发生碰撞,碰撞后内饰件应保证外观和正常使用。检测顶棚拉手的耐冲击性一般采用不同温度下的落球试验,试验方法如下:随机挑选量产状态的把手分为3组(每组3个),按表3中试验方法先进行存放试验,各分组存放试验完成后分别将把手在平稳的底面上以25°螺钉安装角(针对垂直方向)进行安装,用直径为(50.0±0.5)mm、质量为(500±5)g的钢球,从400mm高度垂直

落下冲击零件表面。落球试验结束后产品不能出现断裂、裂缝或有可见压痕,室温回暖后也不能出现裂纹或其他损害。

随着汽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汽车的安全性,从碰撞保护到有毒有害物质再到现在全球都在研究的车内VOC,表明人们在要求汽车具有较好的外观和

正常使用性能外,安全才是人们最关注的问题,同样安全问题也是汽车设计研发的根本。

文中从外观、使用、安全3个方面对汽车顶棚拉手提出了设计要求,希望文中的

研究能为汽车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1】泛亚内饰教材编写组.汽车内饰设计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133-134.

【2】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7258-2012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2:31.

【3】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5.

【4】王亮,黄江玲,刘丹丹.汽车内饰零部件及其材料VOC含量分析的采样方法[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2(12):12-17.

【5】环境保护部.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S].北京:中

国标准出版社,2011:1.

【6】胡化宇,何淑珍,吴乐平.车门内开把手设计[J].轻型汽车技术,2013,7(8):28-31.

【7】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GB/T 25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2.

【8】全国纺织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基础分会.GB/T 3920-200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1-3.

顶棚总成技术要求

汽车顶棚技术规范 ZX.RZ xx.xx.20xx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标准:日期: 批准:日期: 日照中兴汽车有限公文件秘级: ZX.RZ xxxxx 版号/修订状态:A/0

前言 为使本公司汽车结构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顶棚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顶棚设计指导书。旨在对本公司设计人员在顶棚设计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帮助新进员工了解结构设计开发流程和相关的设计经验,在设计的过程中少走些弯路,提高设计开发的能力和提高开发效率。 本作业指导书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相关结构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本标准由饰件部内饰科提出。 本标准由项目管理部负责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振平

(三)“产品设计工作流程” (四)“产品设计具体工作步骤 简述: 汽车顶棚内饰系统主要包括顶棚,遮阳板,乘客拉手。 汽车顶棚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车内的装饰性,同时可提高与车外的隔热、绝热效果;降低车内噪声,提高吸音效果;提高乘员乘坐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不同档次的顶棚内饰在材料上、结构上有所不同,为提高隔音、隔热、降低噪声等效果,多采用各种纤维毡、聚氨酯泡沫、聚乙烯泡沫等与其他材质粘合在一起的结构作为衬垫,并与蒙皮材料(如无纺布、针织物等)通过一定的方式粘合形成一体。汽车顶棚内饰材料的发展趋势是高强度模塑基材。 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不同材料决定了顶棚的可靠性和耐久性,其中PU的性能是最优秀的。 A,基材 不同基材顶棚内护面板性能表 材料 性能EPS PP PU 再生 纤维毡 麻纤 维毡 PP/玻 璃纤维 玻璃棉 PP 木粉板 ABS板 吸音性能差差好中中中好差差 隔热保温性中差好中中好好差差 成型性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耐久性差好好中中好差好好 抗变形性好好好好好好差好好 耐湿性好好中差差好差好好 与面料粘接性好差好好好差好差好 耐热性差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B,常用面料 常用面料有三种:①、针刺无纺布,②、压延PVC(有发泡和不发泡之分),③、经编织物。高档车采用经编织物。目前多数车辆采用针刺无纺布。出租车以PVC为主 顶棚内护面板常用面料比较 面料 特点 经编织物针刺无纺布PVC 耐清洗性中差好 污染性易污染极易污染不易污染 装饰效果好中差 耐久性好中差 与基材的粘接性好好差 剥离强度高高中 成本高低中 吸音性好好差 目前我公司采用顶棚材料通常为PU板成型顶棚,详细结构如下 1. 面饰层 2. 粘结层 3. 玻纤层 4. 粘结层 5. PU板 6. 粘结层 7. 玻纤层 8. 粘结层 9.底衬层 B23顶棚系统包括顶棚,遮阳板,隔音棉,前后顶灯,后顶灯支架等

汽车顶棚拉手设计

汽车顶棚拉手设计 孙成武;陈林萍;刘婷婷;曹维福 【摘要】介绍了汽车顶棚拉手的设计要求,如外观、法规、人机工程等,并介绍了拉手的性能要求和试验评价方法,指出安全是汽车设计的根本. 【期刊名称】《汽车零部件》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4页(P63-66) 【关键词】顶棚拉手;设计要求;性能;安全 【作者】孙成武;陈林萍;刘婷婷;曹维福 【作者单位】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江淮汽车技术中心,安徽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汽车顶棚辅助拉手是在汽车行驶时,为保证乘员身体平衡,而设置的抓扶装置;一般布置在顶盖侧梁位置上,通过紧固件进行固定,有时因为其他需求,通过紧固件将其固定在与车身连接的支架上。作为车内乘客使用频繁的功能件,还可以增设挂钩或照明灯等小结构,实现功能多样化。按照使用形式又可以将顶棚辅助拉手分为3种类型(类型示例见图1),分别是折叠式、固定式和伸缩式。辅助拉手常用成型材料为聚乙烯或聚丙烯,成型方式有低压成型、挤出成型、注塑成型等[1]。文中主要介绍顶棚辅助拉手设计要求及性能。起泡、软化、裂痕、杂点及闪光弧等

缺陷。 针对带堵盖的拉手,除了需要考虑堵盖安装结构的可行性外,还应该对堵盖与拉手本体的配合提出间隙面差的要求。如图2所示,拉手本体与堵盖间隙要求为 0.1mm,面差要求为0,这种尺寸的配合在实物上可以给人良好的视觉效果。 1.1 外观要求 顶棚辅助拉手作为车内主要的功能件,其外观效果对整车内饰而言同样重要,外观不仅指拉手本身的外观,还有拉手与周边件的安装配合外观效果及拉手处周边件的型面外观效果等。 1.1.1 拉手外观 产品总成表面应无毛刺、尖角、熔接痕,无变色、污染、 1.1.2 拉手与顶棚配合外观 拉手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车身钣金或是钣金支架上的,而拉手安装底座是与顶棚过孔配合的,为了保证配合处的外观,设置拉手底座与顶棚配合合理的搭接量与间隙值,以保证拉手底座与顶棚配合不露间隙(如果露间隙,顶棚切边将外露,外观较差);同时设置合理的压缩量(一般大于0,小于等于面料层厚度),保证配合 处顶棚不塌陷也不会因为压缩量过大导致顶棚被压变形而造成外观不良。具体配合示意见图3(某成熟成型的拉手与顶棚配合)。 1.2 法规要求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使用者对汽车内饰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内饰件除了需要满足普通的阻燃性和气味性要求,还需要满足近年来全球非常关注的汽车有毒有害物质和VOC的要求。 1.2.1 阻燃性 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中规定了汽车驾驶室和座舱内饰材 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针对内饰零件,燃烧速率要小于100mm

汽车内外饰工程设计要点

1、整车四大工艺:冲压、焊接、涂装、总装。 2、汽车动力性指标通常的评价参数: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3、典型的汽车总体结构包括:车身、发动机、底盘、内外饰、电器。 4、国际中规定汽车正面碰撞最低车速为:48km/h。 5、CNCAP(中国新车安全评定)中最高为5+。 6、驾驶舱布置需要与总布置(主要部门)协调。 7、汽车漏水的主要原因:车门变形不符合设计要求、密封条设计不合理、装配误差。 8、立柱类的小件装配到车身上时不需要设计专门的定位导向柱。 9、遮阳板的主要功能是遮挡强光影响,防止驾驶员眩晕。 10、与NVH性能关系密切的内饰件有:顶盖内衬、地毯、发动机仓隔热垫。 11、MOLDFLOW软件可以分析注塑件:变形情况、在模具中的流动情况、材料充模情况。 12、设计顺序:效果图、CAS面、油泥模型、A级面、工程化。 13、效果图分析内容:产品成型工艺性、安装可行性、成本可行性。 14、在车辆开发CAS面和模型阶段,仪表板设计人员需要配合其他部门对仪表板进行可行性分析:组合仪表视野分析、内部凸出物法规校核、前除霜风口、侧除霜风口位置可行性分析。 15、设计塑料件时某些地方可以不放拔模斜度,拔模斜度要考虑产品是否有皮纹。 16、2D图的功能包括:指导模具制作、指导零部件入厂验收、指导生产。 17、快速样件的作用:验证外观效果、验证设计结构、验证装配可行性。 18、运用START MODEL格式进行设计的好处:便于修改、提高设计效率、规范数据设计过程。 19、增加加强筋或安装点可以有效改善产品强度。 20、顶盖内衬成型方式:热压。 21、处理皮纹亮度高的方式:模具喷沙、产品工艺参数调整。 22、工装样件提供时如检具未验收,可采取全尺寸检测方式确认工装产品与设计数据的符合性。

观光车座椅扶手的设计改进研究

观光车座椅扶手的设计改进研究 刘刚;黎森文;卢双桂 【摘要】随着旅游业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会选择乘坐观光车的方式游览景区.自然而然地,游客对于观光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文章针对现有观光车座椅扶手进行结构优化,并充分考虑使用时座椅扶手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这两大因素.通过对现有座椅扶手有关的人机工程学和使用环境等因素进行分析及总结,进一步提高扶手的安全性及舒适性,为今后优化观光车扶手设计提供一些设计参考.【期刊名称】《大众科技》 【年(卷),期】2018(020)009 【总页数】3页(P39-41) 【关键词】观光车;座椅扶手;安全性;优化设计 【作者】刘刚;黎森文;卢双桂 【作者单位】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7;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7;柳州五菱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广西柳州 545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3 观光车是一种摆渡车,在指定区域内行驶,以电动机、内燃机或者二者交替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无架线的6座以上(含6座)、23座以下(含23座)的非封闭型乘用车辆。该车型是以休闲、观光、游览为主要设计用途,适

合在旅游风景区、综合社区、步行街等指定区域内运行的车辆[1]。座椅是观光车 的重要内部附件,具有良好性能的座椅是保证游客乘坐安全、减轻乘客疲劳的必要条件,而座椅扶手作为座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路面颠簸、转弯、刹车的时候,能保护乘客不受伤害,对座椅增添功能实现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据调查显示,现有观光车的座椅扶手只有少数人在使用。由于扶手设计过程中,在造型、舒适性等诸多因素上设计不合理,不能让使用者对其起到的作用有充分认识,或使用起来会带来不适,甚至有的座椅扶手根本无法正常使用。因而对现有的观光车扶手进行优化设计,提高扶手的安全性、合理性、舒适度,使乘客使用扶手、发挥扶手作用,是目前急需考虑的问题。 1 人机因素 观光车的操作者和受益者都是人。在以人机工程学为基础进行观光车座椅扶手的设计研究时,为了保证座椅扶手适合人体特征,并保证游客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设计产品需要充分考虑人机因素。根据这些特性,笔者对现有的观光车扶手结构进行研究优化。 2 现有观光车用扶手的现状 经过调查,现在观光车上装配的座椅扶手游客不愿意使用,扶手高度过低(如图 1所示),而且扶手强度不足,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开裂,使用寿命很短,如图2所示。 图1 旧座椅扶手安装示意 图2 旧扶手连接点示意图 现用观光车的扶手是由扶手安装板、扶手预埋支架焊合件、座椅扶手泡沫组成,座椅扶手泡沫包裹在扶手预埋支架焊合件的外部(如图3所示)。经分析,座椅面 到扶手最高点的高度才有192.7mm(如图1所示),根据人与扶手有关的关系,如图4所示[2]。

汽车顶棚拉手的异响问题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e18979850.html, 汽车顶棚拉手的异响问题探究 作者:陈卉周儒霖虞方威李春波 来源:《时代汽车》2019年第02期 摘要:伴随着汽车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汽车使用时的安全和舒适度成为人们的关注点。而汽车在驾驶时室内出现异响是驾驶者及乘客无法忍受的,而且异响作为噪音污染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健康。顶棚拉手作为汽车内饰件,它的使用频率很高,出现异响的风险也高。汽车主机厂更是对所有拉手供应商的产品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 关键词:顶棚拉手;异响;舒适度。 1 引言 作为汽车内饰的顶棚拉手,方便乘客手握,避免在急转弯或刹车过猛时,乘客身体倾倒,保证着乘车人的安全。但是拉手装车后经常会出现异响问题,本文通过对顶棚拉手异响问题分析及怎么解决给出了一些设计建议。 一般拉手异响有两大因素:对手件因素、拉手本身因素。 2 对手件因素 1.早期汽车顶棚拉手固定方式是通过螺钉固定在钣金上,间隙为0没有异响问题。目前随着汽车生产的节奏加快,拉手固定方式普遍改为卡接方式。如下图1由拉手上的金属夹子将顶棚拉手总成装配到车身钣金上。但是若钣金尺寸不合理容易带来异响,如下表一所跟踪的一款一汽-大众探歌(T-ROC)拉手项目与钣金配合不良带来的异响问题,见图1。 3 拉手本身因素 拉手产品零件尺寸配合间隙不良,或者产品材料性能不满足(一般指金属件)都会导致拉手装配后异响出现 3.1 总成件在装配时各个零件在X、Y、Z方向上的间隙都有一定的公差要求,实物要严格按照产品尺寸公差要求来控制,这个尺寸公差是在拉手研发阶段不断验证而得,新拉手项目可以参考以往经验再加以验证。下面举例说明拉手各零件间间隙要求或不合理间隙带来的异响问题。 3.1.1 拉手在工作时一般是拉手本体是作为运动功能件工作,其它件是固定不动。如下表二为T-ROC拉手本体尺寸(红色)与支架尺寸(蓝色)间隙范围d和与阻尼器配合尺寸要求;

汽车内门拉手拆装方法

汽车内门拉手拆装方法 汽车内门拉手是车门内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方便乘客进出车辆。但是,由于长时间的使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汽车内门拉手可能会出现损坏或松动的情况,需要进行拆装维修。本文将介绍汽车内门拉手的拆装方法。 1. 准备工具 在进行汽车内门拉手的拆装之前,需要准备一些工具,包括螺丝刀、扳手、钳子、塑料刮板等。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方便地进行拆装操作。 2. 拆卸内饰板 需要拆卸汽车内饰板。一般来说,内饰板上会有一些螺丝或卡扣,需要使用螺丝刀或塑料刮板将其拆卸下来。在拆卸内饰板时,需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损坏内饰板或其他零部件。 3. 拆卸拉手螺丝 拆卸内饰板后,可以看到汽车内门拉手的螺丝。使用扳手或螺丝刀将螺丝拆卸下来。在拆卸螺丝时,需要注意不要将螺丝弄丢或损坏。 4. 拆卸拉手 拆卸螺丝后,可以将汽车内门拉手拆卸下来。在拆卸拉手时,需要

注意不要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损坏其他零部件。如果拉手比较紧固,可以使用钳子等工具进行辅助拆卸。 5. 更换拉手 如果汽车内门拉手出现损坏或松动的情况,需要进行更换。在更换拉手时,需要选择与原来拉手相同型号的零部件,并按照拆卸的步骤进行安装。在安装拉手时,需要注意螺丝的紧固度,以免出现松动或脱落的情况。 6. 安装内饰板 更换拉手后,需要将内饰板安装回原位。在安装内饰板时,需要注意卡扣的位置和数量,并按照相应的位置进行安装。在安装内饰板时,需要注意不要将螺丝弄丢或损坏。 7. 测试拉手 安装内饰板后,需要测试拉手的使用情况。可以拉动拉手,检查是否松动或卡顿。如果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拆卸拉手进行检查和调整。 汽车内门拉手的拆装方法比较简单,只需要准备好相应的工具,按照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在拆装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损坏其他零部件。如果不确定操作方法,建议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浅谈汽车门护板与周边配合设计要点

浅谈汽车门护板与周边配合设计要点 文章介绍了汽车门护板的设计流程和断面设计要求,人机舒适性校核,供内饰设计人员进行参考。 标签:汽车;门护板;间隙 引言 门护板总成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功能是覆盖车身钣金,有一定的储物空间,为驾驶员提供一个舒适的操作环境,在发生侧部碰撞时,有一定的缓冲作用,以减少驾驶员被伤害的可能性与仪表板等内饰协调一致,有效控制各部件的间隙、面差,避免多余的装配调整,提升装配效率。 1 相关法规 门护板不仅是汽车内饰的重要的组成零件,其设计须满足一下法规:GB 11552-2009乘用车内部凸出物、GB 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碰撞法规设计优化、人机舒适性。 2 设计流程 2.1 熟悉效果图,领会造型师设计意图和造型风格。分析各部分安装结构实现的可能性。如结构不能实现或有疑问,则立即反馈给造型师,让造型师修改造型或作出解释。 2.2 熟悉油泥模型、熟悉参考样车零件,注意其安装形式、壁厚以及与边界搭接关系。 2.3 确定结构分块及固定方式、确定主断面、硬点。(1)硬点:主断面、造型面、安装点、门玻璃密封条、门框密封条、仪表板、门内板、门锁及其拉杆、门锁止装置、防水膜、配套电器开关、线束等。(2)固定方式:螺钉连接:主要用在门内开拉手和门内把手的连接上。还有门护板的下部和仪表板的配合部位。卡扣连接:主要用在门护板周边和中部,起到拉紧固定做用。(3)确定材料、料厚、成形方式、拔模方向、安装结构。材料:PP、ABS、PE等,料厚:2.5-3mm。(4)外表面光顺(逆向设计)。外表面光顺由光顺所完成,但要检查光顺质量。光顺要求:a.高可见区,A级曲面,局部相切连续。少可见区,B级曲面,相切连续。不可见区,C级曲面,位置连续。b.是否可增厚;c.特征及特征分块是否正确,有无多余特征,是否缺少特征。d.特征棱线趋势是否正确,棱线曲率梳是否光顺连续。e.分析并初步确定开模方向,依据开模方向检查光顺后的表面是否存在开模负角(一般为绝对Y轴),是否存在拔模角过小。f.断面检查,依据主断面检查光顺后的表面是否符合主断面给出的硬点关系。在以上检查通过的前提下,在光顺后的表面通过评审后即可开始结构设计。(5)结构设计。把门内板、

浅谈车门外把手开启力的设计与计算

浅谈车门外把手开启力的设计与计算 金云光;丁光学;朱伟 【摘要】文章将终端主观感受——车门开启手感轻重,转化成车门系统性能指标——车门外把手开启力;深入解析通过车门开把手开锁的动作过程和力学(力矩)传递,详细阐述了车门外把手开启力的计算原理和方法;建立了车门外把手开启力的计算模型,在该计算模型中,可基于车门外把手开启力的性能指标进行参数化驱动正向设计. 【期刊名称】《汽车实用技术》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3页(P10-12) 【关键词】车门外把手开启力;力学传递;计算模型 【作者】金云光;丁光学;朱伟 【作者单位】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601;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6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467.3 CLC NO.: U467.3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 (2017)05-10-03 车门外把手是汽车车门一个重要的部件,为车门上使用频次最多,用户感受最多的一个部件。

终端用户对车门外把手的感受包括视觉审美、操作方便性、力学手感等各个维度。对车门外把手的设计,不仅保证车门外把手基本功能的实现,还要根据终端用户对车门外把手的主观感受需求进行车门外把手的性能设计,其中车门外把手的开启力是一项最基本的性能要求,针对车门外把手的使用特性,把手开启力须在一定合理范围内,否则影响车门把手的使用手感。 对于车门外把手的布置、设计与计算,如何设定的车门外把手的参数,保证车门外把手上开启力指标的准确高效地达成,成为车门外把手设计开发过程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本文依据车门外把手开启力性能要求、基于开启过程的解析、建立了车门外把手开启力计算模型,确保在设计阶段、通过输入参数变量、准确高效地输出其性能指标。车门锁系统包括锁体总成、锁扣总成、内外把手总成、锁芯总成、门锁联动装置门锁系统的工作过程,在解锁止状态下,拉动外把手(内把手)拉手,通过拉杆(内开拉索),带动锁体外开摇臂,促使锁体内锁舌转动以脱离锁扣,完成车门的开启。根据企业标准Q/JQ 6113外把手的操作力为35N~75N;当外把手总成安装在车门或者工装夹具上时,其边缘处的操作力在10N-30N之间(未加载状态下,测量位置模拟实际操作位置设定:60)。 车门外把手主要包括把手手柄、把手基座,外把手基座上配有联轴器,其包含配重块、扭簧等。通过车门外把手开锁过程为手动拉动车门外把手手柄、把手手柄绕其轴线A-B旋转运动、通过手柄挂钩拉动把手基座联轴器(D点为作用位置)、把 手基座联轴器绕其轴线E-F旋转运动,通过联轴器上外开拉杆安装孔带动外开拉 杆向下运动(H点为作用位置)、外开拉杆带动车门锁体上的外开摆臂绕其轴线 作旋转运动,当车门锁体外开摆臂绕其轴线运动达到车门锁体有效开启行程,车门锁体锁扣啮合则会开启。 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门锁过程,其作用力的传递路径为把手手柄-把手基座联轴器-

汽车外饰件的镶嵌结构设计

汽车外饰件的镶嵌结构设计 摘要:近几年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其对于汽车多个方面提出的要求也不断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外观装饰件的结构设计。汽车车身里大运动件例如发动机罩板和前门以及后门上经常会使用到一些中小型的外装饰件例如前盖装饰板和后视镜安装座以及尾门拉手与后扰流板,因为需要对其外观的美观和装配牢固以及塑料件的成形工艺等因素给以考量,因此在对于这些外饰件进行生产过程中一般都是使用镶嵌结构,使其能够实现整车外观美观简洁还有工整,同时还能够对于零部件在功能上的要求给予满足。本文主要是将没有截面图的形式,去对多种安装方式存在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最终去对适合汽车外饰件的镶嵌结构进行确认。 关键词:镶嵌结构;外装饰件;装配 本文主是针对汽车外饰件所使用的几种镶嵌结构在进行设计和对其自身镶嵌结构对于塑料件产生的影响给予相关的分析和阐述,同时对于所使用到的多种镶嵌结构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给予分析,并且对于适宜汽车外装饰件的镶嵌结构给予有效的确认。 1汽车外饰件镶嵌结构相关设计 我们这里所提到的镶嵌结构其自身主要值得是在一些塑料产品中去完成相关的镶嵌或者是装配的工艺,其主要涉及到了金属紧固件还有就是就是非金属的紧固件比如螺栓和螺母以及卡扣等相关结构。本文主要是使用X微型车其在尾门拉手以及前盖装饰板的镶嵌去对几种经常会使用到的镶嵌结构具体的设计进行说明。 1.1尾门拉手镶嵌结构的设计 在尾门上的尾门拉手可以说属于汽车的外装饰件,同时其也是在尾门开启过程中非常主要的一个承受力部件,因此其对于后门拉手的装配牢固性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使用螺栓或者是螺母将其拧紧。假如按照常规的形式直接在后门拉手上去进行开孔,使用螺栓令后门拉手和后门保持紧固,那么为了令其在装配之后螺栓不产生外露的情况,就应该在安装孔位置去增加装饰盖,装饰盖和后门拉手主体在模具成本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将很难配合好,这就使得制造过程中存在非常大的难度,同时也对外观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并且这一方式进行生产的效率并不高。所以,在后门拉手的结构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是使用一种镶嵌的结构。 1.1.1镶嵌螺栓直接注塑在塑料件里结构的设计在后门拉手主体上去对其设置支撑座,支撑座周边壁厚设计为 2.0 ~ 2.5 mm,为防止后门拉手表面出现缩印,支撑座根部厚度的设计在0.8 ~ 1.2 mm,支撑座周边需要加设强筋使其能够对于支撑座自身的强度给予提升;支撑座上还需要去装配镶嵌螺栓,镶嵌螺栓主要是非标准件,镶嵌螺栓座设计的厚度需要保持在 2 ~ 4 mm,形状则是

汽车车顶拉手拆装方法

汽车车顶拉手拆装方法 步骤一:准备工作 首先,准备好所需要的工具,一般来说,拆装车顶拉手主要需要使用扳手、螺丝刀、端子钳、扎带等工具。同时,还需要准备好新的车顶拉手以便更换。 步骤二:拆卸车顶内饰板 车顶拉手一般是安装在车顶内饰板上的,因此需要先拆卸车顶内饰板才能进行车顶拉手的拆装。首先,将车顶内饰板周围的螺丝全部拧下来,然后小心地将车顶内饰板从车顶上取下。 步骤三:拆卸原有车顶拉手 在车顶内饰板取下后,就可以看到原有的车顶拉手了。根据具体的安装方式,可能需要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将螺丝拧下来,有时可能还需要使用端子钳将连接器拆卸。 步骤四:安装新的车顶拉手 安装新的车顶拉手时,需要将其按照原有的安装方式进行固定。先将连接器插入正确的位置,确认连接稳固后,再使用螺丝刀或扳手将螺丝固定好。 步骤五:安装车顶内饰板 在车顶拉手安装好后,需要将车顶内饰板重新安装到车顶上。首先,将车顶内饰板对准安装孔,然后小心地将其按压到车顶上。最后,使用之前拧下的螺丝将内饰板固定在车顶上。

步骤六:测试车顶拉手 完成车顶拉手的安装后,还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其安装牢固且能够正常使用。可以将手轻轻拉动几次,观察车顶拉手是否稳固,经受住拉动力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拆装车顶拉手时要格外小心,避免给车辆带来任何损坏。同时,建议在拆装过程中使用起子套筒或套筒扳手等专用工具,以避免使用不当的工具造成安装件的损坏。 总结起来,汽车车顶拉手的拆装方法主要包括准备工作、拆卸车顶内饰板、拆卸原有车顶拉手、安装新的车顶拉手、安装车顶内饰板和测试车顶拉手等步骤。在进行拆装时需要小心谨慎,并使用适宜的工具,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顺利。

汽车内开拉手设计浅析

汽车内开拉手设计浅析

目录 目录 (3) 一、内开拉手结构分析 (4) 二、内开拉手设计要求 (4) 三、生产问题分析 (10)

一、内开拉手结构分析 1-拉手手柄、2-扭簧、3-内开拉手盒、4-堵盖、5-转轴、6-锁止 钮、7-缓冲钮 二、内开拉手设计要求 2.1法规要求 作为内饰件,在设计时都应该考虑以下法规要求: (1)GB8410-2006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标准中规定了汽车驾驶室和乘客舱用内饰材料水平燃烧特性的技术要求及实验方法,针对内饰零件,燃烧速率小于100mm/min内开拉手所用的材料应该满足该标准。 (2)GB11552-2009 汽车内部凸出物;按照要求内开拉手表面边缘半径曲率不小于3.2mm。 (3)汽车内部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要求;现在这项检测要求一般都被各主机厂作为标准检测项,有毒有害物质包括铅(Pb)汞(Hg)镉(Cd)六价铬(Cr)及多溴苯(PBB)和多溴二苯醚(PBDB)的

含量有严格控制。 2.2工程可行性要求 根据造型A面和客户产品需求,定义出模方向,然后根据表面皮纹要求,确定脱模角度,不同的皮纹对应不同的拔模角度,例如细皮纹通常采用3°粗皮纹采用7°(100%皮纹)。合理的出模角度定义避免后期产品的皮纹拉伤。分模线原则上不准出现在A面上,但若造型需要无法避免,应要求供应商对分模线外观进行控制。这样可以避免新结构造成设计与制造问题,同时设计时尽量考虑前后门内开拉手共用设计,这样有利用后期质量与成本控制。 2.3材质要求 内开拉手作为外观件,零件的表面要求决定着手柄本体的材料选择,一般内开拉手表面处理采用喷漆、电镀工艺,很少采用皮纹处理,结合表面处理通常采用材料为PA6或者PC+ABS。 图二 2.4 安全间隙要求 为了保证内开拉手开启顺畅,拉手与周边配合留足够间隙,一般间隙设计为1.5~2mm,不仅要考虑静态间隙,还要考虑运动操作时与钣金运动间隙要求,在开启过程中与钣金最小间隙≥5mm,常见检查方法,如下图所示。

超级全面人机工程设计规范

人机工程设计规范 1.杯托尺寸校核 2.车外车门开关及舒适性 2.1 前后门把手距离空载地面距离设计要求740—1160mm; 2。2 前后门把手长度最小值为90mm,推荐值为105mm; 2。3 前后门把手高度推荐值为29—33mm; 2。4 前后门把手进入操作间隙最小值为36mm; 2。5 前后门把手下方操作空间最小值为26mm. 3.点火锁操作 空间要求R≥30mm。 4.拉手 4.1 前排顶棚拉手的布置位置在拉手中心点距前排R点+X向10mm至A柱之间; 4.2 后排顶棚拉手的布置要求拉手中心至后排座椅R点-X向距离为80—165mm; 4.3 拉手的有效操作空间推荐≥35mm; 4。4 A、B柱拉手中心离地高度推荐值1230-1590mm; 4。5 A、B柱拉手与R点Z向高度推荐410—630mm; 4。6 拉手的有效操作长度推荐≥100mm。 5.发动机罩锁人机舒适性 6.发动机盖开关及舒适性校核 6。1 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倾斜); 6.2 SAE5%女性手伸及包络(不倾斜); 6.3 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倾斜); 6.4 SAE95%男性头部运动包络(不倾斜)。 发动机盖板翻转起来之后处于6.2和6.3之间,则满足操作舒适性要求。

7.扶手箱 7.1 扶手箱长度及高度的布置 7.1.1 扶手箱的长度及高度的一般布置要求如下图所示: 注:A SgRP点向前参考值:100—175mm,没有上限值; B SgRP点向后参考值:90-100mm,没有上限值; H 高度参考值:160-180mm,最小150mm,最大190mm。 7.1.2 A、B如果在参考值范围内,驾驶员手肘不能还是不能碰到扶手箱,则扶手箱应采用滑移型,滑移距离最小为50mm。 7。1.3 要说明的是确定扶手箱长度及高度的同时,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重要的有变速杆及驻车制动器的操作舒适性。其中换挡舒适性的的详细校核方法是:当变速杆处于中间的最后位置时,以变速杆球头的最高点为圆心,以40mm半径画圆(若以50mm、60mm画圆,换挡舒适性会更好),再做一条与此圆相切并且与X轴成8°的直线,此直线即为扶手箱的上边切线,如下图所示: 7。1.4 驻车制动器舒适性的详细校核方法是:当驻车制动器拉杆处于拉起状态时,以驻车制动器的前端中心为圆心,50mm为半径画圆,再做一条鱼拉杆轴成105°夹角与此圆相切的直线,再把此直线向后方偏移40mm得到扶手箱的前边界线,如下图所示: 7。1.5 前门扶手(前侧门扶手)与副仪表板扶手箱之间的高度差推荐值不大于15mm,最大为25mm。其中前门扶手的高度又与侧碰及舒适性有关,故只有充分考虑以上因素,才能确定扶手箱比较合适的高度。 7。2 扶手箱的宽度布置和角度布置 7.2.1 扶手箱可能存在主副驾驶员同时使用的情况,所以尽量要宽一点。扶手箱的宽度应不小于140mm,前端圆角最小为5mm,扶手箱两侧边界与SgRP点的距离应在(290±10)mm范围内。 7.2.2 中央扶手箱一般可以翻转,扶手箱的翻转角度要求不小于83°; 7。2.3 扶手箱的X向布置角度推荐在—3°到3°范围内,应尽量与侧门扶手角度相匹 8.副仪表板上的操作部件的方便性 杯托直径周边40mm的范围内上方305mm的操作空间范围内,不允许有其他部件. 8.3 扶手箱位置和操作空间校核 8。3.1 扶手箱相对于R点高度推荐范围是150-190mm;

拉手卡子零件冲压模具设计(DOC)

1.绪论 1.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近年来,.由于模具技术的迅速发展, 模具设计与制造已成为一个行业越来越来引起人们的重视.模具是现代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他在各种生产行业,特别是冲压和塑料成形加工中,应用极为广泛.我国模具工业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的产值约为50%.现代模具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模具标准化的程度,优质模具材料的研究,先进的模具设计和制造技术,专用的机床设备及高水平的生产技术管理等等,但其中模具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 利用模具生产零件的方法已成为工业上进行成批或大批生产的主要技术手段,它对于保证制品质量,缩短试制周期,进而争先进入市场,以及产品更新换代和新产品开发都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德国把模具成为”金属加工中的帝王”,把模具工业视为”关键工业”,美国把模具成为”美国工业的基石”,把模具工业视为”不可估量其力量的工业”,日本把模具说成”促进社会富裕繁荣的动力”把模具工业视为”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 由于模具工业的重要性,模具成型工艺在各个工业部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模具行业的产值已经大大超过机床刀具工业的产值.这一情况充分说明在国民经济蓬勃发展的过程中,在各个工业发达国家对世界市场进行激烈的争夺中,越多越多地采用模具来进行生产,模具工业明显地成为技术经济和国力发展的关键. 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少工业产品质量上不去,新产品开发不出来,老产品更新速度慢,能源消耗指标高,材料消耗量大,这些都与我国模具生产技术落后,没有一个强大的先进的模具工业密切相关. 因此,要使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获得高速发展,加速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就必须尽快将模具工业搞上去,使模具生产形成一个独立的工业部门,从而充分发挥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关键的作用. 冲压生产靠模具和压力机完成加工过程,与其他机械加工方法相比,其在技术和经济方面有如下特点: ⑴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普通压力机每分钟可以生产十几个零件,高速压力机每分钟可生产几百甚至上千件零件.所以它是一种高效率的加工方法. ⑵冲压件的尺寸精度由模具来保证,所以质量稳定,互换性好.

比亚迪F3-F3R内饰组结构图册

3、内饰组 INTERIOR - 1 -

图4-3-1-1 图4-3-1-1 序号No- 零件编号 Part No- 名称 Description 数量 Qty 备注 Rem 中文 Chinese 英文 English 1 BYDF3-5702123 顶棚后隔热垫 PAD,ROOF SILENCER,No-3 1 2 BYDF3-5702122 顶棚中隔热垫 PAD,ROOF SILENCER,No-2 1 3 BYDF3-5702121 顶棚前隔热垫 PAD,ROOF SILENCER,No-1 1 4 BYDF3-5702111 顶棚护板SHIELD ASSY,ROOF 1 5 BYDF3-5702111D 1 出租型 6 BYDQ184D0645T1F31 六角法兰面螺栓MOUNTING SCREW 6 7 BYDF3-5702118 车顶拉手GRIP SUB-ASSY,ASSIST 3 BYDF3-5702211 BYDF3-5702212 车顶拉手主体 车顶拉手螺栓堵盖 3 6 BYDF3-8215110 拉手总成 3 8 BYDQ832S01 叶子片卡扣vane clip 3 9 BYDF3-5702116 顶棚前隔垫 PAD,ROOF SHIELD ASSY,ROOF 1 10 BYDQ835S02压入式塑料卡扣PRESS IN CLIP 8 中高配BYDQ832S07 叶子片卡扣vane clip 11 F3-8402021 前舱盖隔热层 BEFORE THE HATCH INSULATOR 1 中高配 图片有更新 -

图4-3-1-2 图4-3-1-2 序号No- 零件编号 Part No- 名称 Description 数量 Qty 备注 Rem 中文 Chinese 英文 English 1 BYDF3-5702123 顶棚后隔热垫 PAD,ROOF SILENCER,No-3 1 2 BYDF3-5702122 顶棚中隔热垫 PAD,ROOF SILENCER,No-2 1 3 BYDF3-5702121 顶棚前隔热垫 PAD,ROOF SILENCER,No-1 1 4 BYDIB1-5702111 顶棚护板SHIELD ASSY,ROOF 1 F3-R 5 BYDQ184D0645T1F31 六角法兰面螺栓MOUNTING SCREW 6 6 BYDF3-5702118 车顶拉手GRIP SUB-ASSY,ASSIST 3 BYDF3-5702211 BYDF3-5702212 车顶拉手主体 车顶拉手螺栓堵盖 3 6 BYDF3-8215110 拉手总成 3 7 BYDQ832S01 叶子片卡扣vane clip 3 8 BYDF3-5702116 顶棚护板前隔垫 1 图片有更新 - 3 -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