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分布式电源(DG)接纳能力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络重构影响分析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配电网络重构影响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fed8e13c5da50e2524d7fcc.png)
关键词 :自愈控制 ;分 布式电源 ;配 电网络重构 ;故 障重构 ;网络可行解 ;网络优化解 ;模 拟退 火
中图分类 号 :T M7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0 4 9 3 — 2 1 3 7 ( 2 0 1பைடு நூலகம்4 ) 0 3 — 0 1 8 9 . 0 6
An a l y s i s o n t h e I mp a c t o f DG o n Di s t r i b u t i o n Ne t wo r k Re c 0 n f i g u r a t i 0 n
第4 7卷
第 3期
天津大学学报 ( 自然科 学与工程技术版)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Vl o 1 . 4 7 NO . 3
( 1 . S c h o o l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Au t o ma t i o n ,T i a n j i n Un i v e r s i t y ,T i a n j i n 3 0 0 0 7 2 ,C h i n a ;
t i o n s y s t e m s i mu l a t i o n wa s p e r f o me r d wi t h t h e o p e n d i s t i r b u t i o n s i mu l a t o r s o f t wa r e ( Op e n DS S ) ,a n d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0f121de7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8.png)
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接入与储能配置摘要: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亦称之为“有源配电网(activeDistributednetwork,ADN)”,作为分布式能源利用的主要手段,对缓解能源危机、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节能减排、调节电网负荷峰谷差、改善电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微网作为分布式电源接入电力系统的有效利用方式,能实现大规模、多类型的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即插即用,正在成为有源配电网的关键一环。
当微网在配电网中大量存在并发展成多微网系统(微网群)后,可以通过寻求微网之间的连接方案,即合理构建基于微网的有源配电网,构建新型有源智能配电网。
关键词:有源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储能配置;引言在“双碳”背景下,规模化的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开始大量接入配电网,配电网对分布式电源的消纳能力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可起到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支撑节点电压与提升可靠性指标等作用,但过多的分布式电源接入也会对系统的运行和控制产生影响,导致节点电压越限,对系统稳定性造成影响。
1新型有源配电网基本特征1.1网架有源化随着配电网系统中分布式新能源发电占比不断提高,传统配电系统中供用电环节角色界限逐渐模糊,配电网趋向有源化。
鉴于有源配电网分布式新能源受制于地理、季节和天气等因素影响,新型配电网系统规划和保护策略需要多种场景考虑,并对新能源发电管理与控制提出更高要求。
1.2装备智能化对配电网运行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收集、传输、储存和分析,利用大数据技术为调度决策、运行维护和电力交易提供精准指导,实现系统运行可调控。
一则智能电力设备通过自我传感、告警和状态分析等功能发挥,体现本地计算能力;二则家用电器具备智能控制功能,在用户许可下,与电力系统实行良性互动,参与电网辅助业务。
2有源配电网方案设计的基本原则1)电压等级。
有源配电网电压等级的选择应按照安全性、灵活性、经济性的原则,根据有源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和负荷的容量、并网线路载流量、大电网中上级变压器及线路可接纳能力、地区配电网情况综合比选后确定。
考虑电力负荷需求和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重构
![考虑电力负荷需求和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7989a8ad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8.png)
0引言“、”,,(Distributed Generation,DG)。
、[1-6],DG ,、[7-11]。
,、,[12,13]。
[14,15]。
,,[14]。
DG ,(Soft Open Points,SOP)DG 。
SOP [16-18]。
(、、),,。
,。
[14,19,20],。
,,。
[21-25]。
[21],,DG 。
[22]、。
[23],。
,,,。
,,。
,“--”,,收稿日期:2023-08-04。
基金项目:(030400KK52190115)。
作者简介:(1973-),,,,,、。
E-mail:*****************考虑电力负荷需求和分布式电源不确定性的配电网重构潘凯岩1,2,赵瑞锋3,刘尚伟2,卢建刚3,刘宏达1,陈奕杉2(1.,150000;2.,264000;3.,510000)摘要:,。
,。
,,。
“--”,,,。
IEEE 33,,。
关键词:;;;中图分类号:TK81;TM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5292(2024)04-0546-07·546·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第42卷第4期2024年4月Vol.42No.4Apr.2024。
,。
1计及“源-荷-储”功率特性的配电网重构模型1.1配电网重构的数学模型,。
,min Tt =1∑(C 1P t0+C 2P t1)+Ll =1∑C 3S l(1):P t0t ;P t1t ;S l ;C 1,C 2,C 3、;T ,t ∈T ,Δt ;L 。
ij P t0=ij =N∑R ij (I ij t)2Δt (2):I ij t,R ij t ij ;N 。
P t1=i=M w in d∑(P t ,fwind i -P twind i )Δt +i=M PV∑(P t ,fPV i -P tPV i )Δt (3):M wind ,M PV ;P t ,fwind i ,P t ,fPV i t ;P twind i ,P tPV i t i 。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2f0f6f35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0.png)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
张时雨;周阳;张圆美;刘佳滢
【期刊名称】《东北电力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36)004
【摘要】随着分布式电源( 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广泛应用,其对配电网重构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提出育种算法和二进制粒子群算法相结合,采用一种交互机制,在两种算法每次分别迭代后的最优解中,择出最优,提高了最优解的有效性。
通过对IEEE33节点系统的算例进行仿真,验证了算法能在减少迭代次数的同时,提高计算效率和计算速度,对于含有DG的配电网络重构是一种有效的算法。
【总页数】5页(P7-11)
【作者】张时雨;周阳;张圆美;刘佳滢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东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吉林吉林132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M733
【相关文献】
1.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 [J], 刘春香;陈璟华;郭壮志;梁丽丽;丁林军
2.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含分布式电源和储能装置配电系统网络重构 [J], 江卓翰;何禹清;曹丽璐;徐超;禹海峰;刘博
3.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络重构与研究 [J], 谢国荣;钟智
4.考虑网络动态重构含多异质可再生分布式电源参与调控的配电网多时空尺度无功优化 [J], 颜湘武;徐韵
5.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络重构遗传算法优化研究 [J], 贾文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考虑越限风险的主动配电网中DG、SOP与ESS的两阶段协调规划
![考虑越限风险的主动配电网中DG、SOP与ESS的两阶段协调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600b6a2c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6f.png)
考虑越限风险的主动配电网中DG、SOP与ESS的两阶段协调规划王杰;王维庆;王海云;王帅飞;杜金金【期刊名称】《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年(卷),期】2022(50)24【摘要】双碳和新型配电系统构建目标下优化多种灵活型资源位置与容量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技术路线。
为此,兼顾规划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提出一种考虑越限风险的主动配电网中可再生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vation,DG)、智能软开关(soft open point, SOP)、储能(energy storage, ESS)的两阶段协调规划方法。
阶段1以综合成本与越限风险最小为目标优化DG、SOP与ESS的位置和容量。
阶段2属于联合SOP、网络重构、有载调压变压器、电容器组、需求响应和储能多种调节手段的多目标运行优化。
同时,以基于灰靶决策技术的LDBAS算法和二阶锥优化的混合方法为规划优化的求解工具。
在IEEE 33节点配电系统上仿真,测试结果证明了所提两阶段协调规划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增强灵活性、降低运行安全风险及经济成本。
【总页数】12页(P71-82)【作者】王杰;王维庆;王海云;王帅飞;杜金金【作者单位】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并网控制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大学);广东电网惠州供电局;国网新疆电力有限公司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相关文献】1.考虑不同负荷水平下DG定容选址的配电网协调规划研究2.一种同时考虑DG和ESS选址定容的主动配电网规划方法3.考虑电压越限的主动配电网分布式光伏接入能力研究4.考虑电源和负荷时序特性的主动配电网网源协调规划方法5.考虑DG 不确定性的主动配电网两阶段无功机会约束优化方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计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重构
![计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1432d819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5.png)
计及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重构徐玉韬;谈竹奎;袁旭峰;谢百明;陈玉峰;吴恒【摘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网重构需要考虑更多的安全因素.基于配电网支路潮流模型,建立以重构周期内网络有功损最低,以满足分布式电源接入下网络运行安全为约束的配电网重构.为有效求解该重构数学模型,利用凸松弛方法将原问题中二次项进行松弛,使之形成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形式,从而可利用YALMIP商业软件进行高效求解.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并与现有基于粒子群算法及启发式算法的配电网重构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凸优化技术的重构结果不仅能够有效避免算法陷于局部最优,而且稳定性好、计算效率高.【期刊名称】《电测与仪表》【年(卷),期】2019(056)007【总页数】6页(P89-94)【关键词】分布式电源;配电网重构;支路潮流模型;凸优化;混合整数二阶锥【作者】徐玉韬;谈竹奎;袁旭峰;谢百明;陈玉峰;吴恒【作者单位】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2;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2;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2;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贵阳550002;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5;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9330 引言配电网作为电力系统的末端环节,承载着直接向用户供电的重要作用。
配电网重构作为配电自动化的重要手段,旨在满足配电网安全运行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网络中开关的开断状态对配电网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达到降低网损、提高供电质量的目的[1]。
从优化角度分析,配电网重构是一个含多目标、离散变量、非线性项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
在配电网重构问题的求解策略方面,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可归纳为启发式算法[2-3]、人工智能算法[4-6]和数学规划法[7-8]。
基于分解式算法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
![基于分解式算法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83e26a412e3f5727a5e962e4.png)
当 J ( ) 此 时
△P i E ̄
- — 一
( 9 )
Nn " i
m i n H= P m + ∑ 一 P A , i =1 j 一 =l
题 优 化 的 目的 。
[ 关键词 ] 配电系统 网络重构 分布式 电源 孤岛
0 . 引 言
近年来 , 随着 全球对环境保护和节能 问题 的 日 益关 注 , 以及风力发 电、 光 伏发 电 等可 再生 能 源发 电技 术 的 日益 成熟 , 分布 式发 电 ( D G , D i s t r i b u t e d G e n e r a t i o n ) 技术成 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尽 管分布式发 电 在 电力系统 中发挥 了重大作用 , 但是 D G并 网后 , 传 统的单 电源辐射状 配 电网变成 了一个遍布 电源和负荷 的多电源系统 , 改变 了配 网辐射状 的结 构及配 网潮流 , 配 电网络 的运行 、 控制等都将 面l 重大变 化 , 配 电 网 自动化需要考虑 D G与配电网间的协调控制 , 配 电网的控制 和管理将 变得更 加复杂 。 当D G接人配 电网发生故 障时 , 大系统往 往采取 限制 、 隔离 的方 式 来处置D G , 以期减 小其 对大 电 网的 冲击 1 , 根据 国际标准 I E E E 9 2 9 — 2 0 0 0 的规定 , 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应 当具备反孤岛保护 的功 能, 降低 了 配电网供 电可靠性并且影 响 了D G的利用率 。为最大 限度地利用分 布 式并网发 电, 新标 准 I E E E l 5 4 7 —2 0 0 3 鼓励供 电方和用户 当检测 到接入 配电网故障时尽可能实现在孤岛条件下继续供 电运行 。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配 电系统事故后合 理的 D G 孤 岛划分 策略 , 解 决 含D G的配 电网供 电恢 复问题 , 即含多个 D G的复杂 配电网出现故 障后 , 以D G为电源形成孤岛运行 , 以使停 电负荷最少且 网损 最小的网络重构 算法。能够充分利用 D G 的发电能力 , 提高供电可靠性 。 1 . 配电网络重构模型 1 . 1 优化 目标 配 电网重构 的 目标有 多种选择形式I , 本文从恢 复供 电范围及网损 大小来考虑: ( 1 ) 尽可能增大 由 D G 应急供电的范围 , 尽 可能减小失 电负荷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03c432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61.png)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鲍雨徽【摘要】分布式电源DG (distributed generation)并网对配电系统的电压和网损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在潮流计算中的模型确定其接入节点类型,采用前推回代法来计算含DG的配电系统的潮流.考虑到前推回代法处理PV节点的能力较差,引入了注入无功补偿法.同时详细解释了不同节点类型的潮流计算处理方法.采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验证和分析,算例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可靠收敛.最后分析了分布式电源并网对系统电压和网损的影响.【期刊名称】《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37)008【总页数】5页(P20-24)【关键词】配电系统;分布式电源;潮流计算;前推回代【作者】鲍雨徽【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学院,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44近年来,随着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出现和不断加剧,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分布式发电技术凭借其发电方式灵活、有效接入新能源等优点而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燃料电池、微型燃气轮机、生物质能发电等.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的并网会对配电系统的潮流产生巨大影响.首先,传统配电网往往在运行时单端供电,即只有一个电源节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使得配电网成为多电源网络,改变了配电网的结构.其次,分布式电源多种多样,其电源模型不同于传统电源,所以要对不同类型的DG进行建模.因此,DG 的接入会对配电系统的网损和电压分布有重要影响,而潮流计算是对其影响进行量化的主要分析手段[1].在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潮流计算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采用了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建模和分析.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包括 DG模型的建立和算法的改进.文献[2]通过对 DG并网接口类型的分析,提出了异步发电机、同步发电机和电力电子变换器在潮流计算中的模型,将其归类为 PQ和 PV节点,采用高斯-赛尔德法进行潮流求解,但是该方法对PV节点的处理比较复杂,且影响收敛性;文献[3]对常见的各种分布式电源的节点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结为 PV、PI和 P-Q(V)节点,其中 P-Q(V)节点表示 P恒定,U不定,Q受到 P和 U的限定,提出了基于牛顿法的能够处理分布式电源节点的潮流计算方法,但是牛顿法对初值的选取非常敏感,降低了方法的可靠性.文献[4]采用改进的前推回代法计算含PQ和PV节点的配电网潮流,但是没有分析DG并网对系统电压和网损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分布式电源在潮流计算中的模型确定其接入节点类型,采用前推回代法来计算含DG的配电系统的潮流.由于前推回代法处理PV节点的能力较差,因此引入了注入无功补偿法,根据电压偏移量计算补偿的无功功率,详细解释了不同节点类型的潮流计算处理方法.最后通过算例验证和分析,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另外,潮流计算结果反映了DG接入容量、接入位置与类型对配电网网损和电压的影响.2.1 风电机组作为分布式电源的风力发电机组通常按类型分为恒速恒频发电机和变速恒频发电机两种[5].恒速恒频发电机主要是采用鼠笼型异步发电机,变速恒频发电机又分为双馈机组和直驱机组.其中,异步发电机从电网中吸收无功功率建立磁场,因此它没有电压调节能力.根据异步发电机Γ型等值电路如图 1所示.图中,x1为定子漏抗,x2为转子漏抗,xm为异步发电机的激磁电抗,r为转子电阻,s为转差,r/s为转子等效到定子侧的电阻,u为发电机机端电压,Pe+jQe为风电机组是输出功率.根据等值电路图可知若假设风电场的有功功率为风机的机械功率,即由风速决定,在潮流计算中可以认为是给定值,此时吸收的无功功率与机端电压和转差有关,而转差和机端电压的关系由(1)式决定.异步发电机吸收的无功功率的大小与转差率s和机端电压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减少网络损耗,一般采取无功功率就地补偿的原则.通常的做法是在风力发电机组处安装并联电容器组.电容器组自动分组投切,以保证风电场的功率因数符合要求.带并联电容器组的异步发电机的功率因数为式中,QC是并联电容器组输出的无功补偿容量.当未接入无功补偿时发电机的功率因数为cosφ1,期望提高为cosφ2时,则并联电容器组输出的无功补偿容量为并联电容器组的实际投入组数为式中,[n]表示对分数取整数运算,QN为并联电容器的单位容量.并联电容器实际补偿的无功为补偿后风电机组注入从电网的无功为电容器组实际补偿的无功减去风电机组吸收的无功为由式(8)可以看出电容器组的输出无功也与节点电压幅值有关.因此,采用P-Q(V)模型表示这类节点.双馈异步发电机和永磁直驱同步发电机的无功出力的大小与其控制类型有关:恒功率因数控制或恒电压控制.在恒功率因数控制方式下,风电机组的无功出力可以由公式Q=Ptanφ确定,φ为风电机组的功率因数,此时风电机组节点可以当作是PQ节点.而在恒电压控制方式下,可以将风电机组节点当作是 PV节点.2.2 光伏发电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的是直流电,所以与电网连接时需要通过逆变器变为交流电.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逆变器一般是电流控制逆变器方法,其输出有功和无功功率以及电流的关系为[6]式中,P为光伏电源注入配电网恒定的有功输出功率,Q为电源注入配电网的无功输出功率,为电源注入配电网恒定的电流幅值,为节点电压的幅值.因此,采用PI 模型表示这类节点.2.3 微型内燃机微型燃气轮机与普通的同步发电机的原理类似,指的是能够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一种发电装置.但是微型内燃机具有一些特点.首先,它的功率一般都在千瓦以下.另外,微型燃气轮机的转速很高,可达到 80000r/min,而且交流发电机具有很高的频率,因此不能直接并到交流电网上,一般的并网系统是采用三相 AC/DC整流器和DC/AC逆变器将高频电力输入到配电网中[7].由于其采用燃料为原料,因为输出功率与其中的燃料量成正比,所以微型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往往是可调节的.通过电压控制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微型燃气轮可以处理为PV节点,而通过电流控制逆变器接入电网的微型燃气轮机可以处理为 PI节点.前推回代法作为广泛应用在配电网潮流计算中的一种方法,充分利用了配电网络呈辐射状的结构特点,具有编程简单、计算效率高、收敛性能好等优点,因此在接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方法上,仍优先考虑前推回代算法.但是由于传统的前推回代法只能处理平衡节点和PQ节点,无法有效处理其他节点类型,需要对分布式电源节点进行预处理.(1)P-Q(V)节点的处理方法在潮流计算中,对于本文采用的异步风力发电机的 P-Q(V)节点,无功 Q与 V有关.根据上一次迭代得到的电压幅值由式(4)计算出其吸收的无功和功率因数,再结合要求的功率因数由式(6)、(7)求出并联电容器的组数,最后由式(8)得到实际吸收的无功,这样就可以在下次迭代时,把其转换成 PQ节点.(2)PI节点的处理方法在潮流计算中,对于本文采用的电流控制逆变器控制光伏发电和的PI节点,有功功率 P恒定,电流幅值 I恒定.在潮流计算中,根据每次迭代得到的电压的幅值,由式(10)计算出其注入的无功,然后在下次迭代时,把其转换成 PQ节点. (3)PV节点的处理方法在潮流计算中,对于本文采用的电压控制逆变器接入的微型内燃机的PV节点,有功功率P恒定,电压幅值 V恒定.但是在利用前推回代法计算潮流时,电压在计算过程中是变化的.对于PV节点处的电压恒定的需求,则在计算过程中需要对 PV节点进行修正,而此时相当于在PV节点有无功注入的变化量.下面说明一次迭代过程,注入功率变化量的计算方法.首先,断开 PV节点的对地支路,根据欧姆定理有 V=ZI,其中 Z为戴维南等值阻抗矩阵.电压增量和电流增量欧姆定律也成立,即由于配电网节点电压标幺值都在 1.0附近,且相角很小,则将式(12)代入到式(11)得式中,ΔV=Δe+jΔf表示 PV节点电压的不平衡量,等值阻抗矩阵 Z=R+jX,ΔS*=ΔP-jΔQ表示 PV节点注入功率变化量.将式(13)按实部虚部展开由于 PV节点 P恒定,ΔP的值为 0,则式(14)可表示为将本次迭代得到的电压不平衡量Δe,由上文可知Δe=代入式(15),可以计算出本次迭代无功功率的变化量.进而计算出下一次迭代时PV节点的无功功率至此,下一次迭代时PV节点转换为PQ节点.下面是采用前推回代法计算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的步骤:1)输入网络参数、分布式电源参数等原始数据,设迭代次数 k=0,设定节点电压初始值;2)采用广度优先搜索编号方法对网络进行编号;3)对于接入风电的 P-Q(V)节点,根据节点电压初始值,给定的功率因数,计算风电机组电容器组的投切组数计算和注入的无功功率;4)对于PI节点,根据节点电压初始值和恒定电流值,计算节点注入的无功功率;5)对于PV节点的无功功率初始化为一个固定值.计算其电压不平衡量,由式(15)计算补偿无功功率,由式(16)叠加到原无功功率上;6)由末端功率前推计算首端各节点的功率;7)由根节点电压回代计算末端节点电压,同时计算P-Q(V)、PI、PV节点的下次迭代时注入的无功功率.判断 PV、PI节点的注入无功功率是否越限,若发生越限,将其转化为 PQ节点,同时修正节点的注入无功.8)重复 6)、7)两步,判断收敛条件.本文采用如图2所示的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为例进行潮流计算.系统功率的基准值SB= 10MVA,基准电压 VN=12.66kV,系统负荷大小SLD=3715+j2300kVA.接入系统的分布式电源包括异步风电机组(P=300kW,cosφ=0.9)和恒功率控制双馈风电机组(P=300kW,Q=200kvar)、光伏发电(P=300kW,I=90A)和微型内燃机(P=400kw,V=12.66kV).4.1 DG类型对配电网电压的支撑作用在 9节点接入分布式电源,考虑如下 4种方案1)接入P=300kW的异步风电机组;2)接入 P=300kW 的恒功率控制双馈风电机组;3)光伏发电P=300kW,I=90A;4)微型内燃机P=300kw,V=12.66kV.其中,异步风机的定子绕组电抗 x1=0.0767,转子绕组电抗x2=0.2329,励磁电抗 xm=3.4480,等效电阻 r=0.0076,功率因数需求为cosφ=0.9.恒功率双馈风机的功率因数为cosφ=0.95,则Q=Ptanφ=100kvar.经过潮流计算后得到如图 3所示的电压分布,由图 3可以看出,4种方案下接入DG后系统节点电压均得到提高.其中微型内燃机对电压的支撑能力最强.其次是异步风机,由于采用了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其对电压的支撑也变得比较明显.接入双馈风机和光伏电源后得到的电压比较接近.4种方案下DG提供的有功出力一样,对电压的影响来自于注入的无功出力.方案2中双馈风机注入无功为100kW.方案3中光伏电源注入无功近似为1000kW.但是两者的电压分布相似,说明无功注入太小和太大都会造成电压的下降,反映了无功和电压的关系.4.2 DG接入容量对网损的影响DG实际接入容量与配电网总负荷的比值也称为DG的渗透率.这里考虑系统接入单个分布式电源,假设其接入点为 PQ节点.分别计算分布式电源以系统总负荷的0.6、0.8、1.0、1.2和 1.4倍数的功率接入每个节点的配电网潮流,得到不同情况下的网损大小.计算结果如图4所示,随着 DG渗透率的增加,系统有功的网损呈现一个有减到增的过程,存在一个极小值.由图4可知,当DG的接入容量的值近似于系统负荷大小时,系统有功网损最小.当 DG的渗透率为 1时从接入节点来看,DG接在节点 6对应的网损最小,其次是 26.当 DG接在线路首端和末端时网损都会增大,末端时尤甚.本文建立了几种常见分布式电源在潮流计算中的模型,提出改进的前推回代法计算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本质是在各迭代步将各类节点转换成为前推回代算法能够处理的PQ节点.同时,采用注入无功补偿法出力 PV节点.最后,对 IEEE33节点配电系统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计算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处理多种分布式电源节点,通过将其转化为PQ节点,对于含有P-Q(V)和PI节点的潮流都可以有效收敛.同时,采用注入无功补偿的方法使得该算法可以处理PV节点.(2)不同类型的分布式电源对系统电压的支撑能力不同,作为PV节点的微型内燃机对电压的支撑能力最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容量和位置和系统网损大小密切相关,若要网损最小,DG接入容量应在负荷大小附近且接在线路中间位置.【相关文献】[1]李新等,分布式电源并网的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保护与运行,2009,37(17):78-81.[2]陈海焱等.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30(1):35-39. [3]王守相等.分布式发电系统的不平衡三相潮流计算[J].电力自动化设备,2007,27(8):11-15. [4]张芳.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J].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报,2014,29(2):66-69. [5]杜培.含风电场的电力系统动态最优潮流的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6]刘杨华等.分布式发电及其并网技术综述[J].电网技术,2008,32(15):71-76.[7]王伟.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潮流计算及网损分析的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4.。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毕业设计(论文)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研究毕业设计(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d665a40ad02de80d4d84039.png)
Abstract
Nowadays, whether domestic or foreign customers for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flexibility of the increasingly high demand, therefore, the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use is not so suitable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the future. The power industry is also an urgent need for renewable energy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fossil energy. This paper will introduce the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Distributed Generation, referred to as DG), is renewable wind energy, solar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in small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 is now very much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power industry, in the next few years, will be widely used.
综上所述,并入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继电保护方案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并入DG的配电系统继电保护方案还不成熟,造成分布式电源难并网问题显得比较棘手,限制了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和推广。总之,分析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系统继电保护的影响是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的。
主动配电网供电恢复过程中的孤岛划分及并网方法
![主动配电网供电恢复过程中的孤岛划分及并网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e5463c5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a5.png)
主动配电网供电恢复过程中的孤岛划分及并网方法戴志辉;王旭;陈冰研【摘要】制定主动配电网供电恢复策略时,充分利用分布式电源(DG)的发电能力,对于扩大恢复面积、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基于广度优先算法、考虑DG运行特性和备用容量的动态孤岛划分策略,设计了馈线自动化终端(FTU)并网功能模块校验并网条件,并利用改进恒压、恒频控制策略(V/f)快速调节不满足并网条件的DG,使其重新并网.仿真验证表明,综合DG运行特性和备用容量的孤岛划分策略能更有效地保证孤岛运行的稳定性和电压、频率等调节的实现.FTU同期并网控制功能和改进V/f控制策略的协调配合,有助于实现DG孤岛快速、稳定并网运行.【期刊名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年(卷),期】2018(030)009【总页数】7页(P1-7)【关键词】供电恢复;孤岛划分;同期并网;改进V/f控制策略【作者】戴志辉;王旭;陈冰研【作者单位】河北省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71003;河北省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71003;河北省分布式储能与微网重点实验室(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071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77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ed generation)及其并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具有主动控制和能量管理、高DG渗透率的主动配电网成为配电网建设和研究的热点。
目前还在致力于突破DG与配网接口、继电保护与控制以及DG运行效率的研究。
DG的存在及其主动参与加剧了供电恢复问题的复杂性[1],研究DG孤岛划分策略、恢复并网方法,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系统正常运行时,主电网对并网的各类DG具有电压、频率支撑作用。
当系统故障时:若为DG故障,系统的断路器动作,跳开故障DG;若为线路故障,则DG 有并网、孤岛、停运3种运行模式。
供电恢复时,先孤岛划分、再实现除孤岛外剩余网络重构的供电恢复策略[2-3],充分利用了DG,但由于计划孤岛中未考虑DG备用容量和重并网等因素,不能保证孤岛区域稳定运行和恢复策略最优。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4296867c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7.png)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能源结构转型的深入推进,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不仅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能减少环境污染。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以实现电能质量的优化,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探讨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策略与方法。
二、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具有双重影响。
一方面,分布式电源可以提供清洁、可再生的能源,有助于改善配电网的供电质量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由于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波动、谐波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在优化配置分布式电源时,需要充分考虑其对电能质量的影响。
三、优化配置的目标与原则在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中,目标是在满足配电网供电需求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电能质量。
为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优先使用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充分考虑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避免谐波污染等对电能质量的不利影响。
3. 根据配电网的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和位置。
4. 注重经济效益,在保证电能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
四、优化配置的方法与策略针对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与策略: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根据配电网的实际情况,建立包括供电可靠性、电压质量、谐波污染等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分布式电源的配置进行综合评估。
2. 优化模型构建:基于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的数学模型。
模型应考虑分布式电源的输出特性、配电网的拓扑结构、负荷需求等因素。
3. 智能算法求解:采用智能算法(如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等)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最优的分布式电源配置方案。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范文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8ece6e6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1.png)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篇一一、引言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DG)在配电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分布式电源具有环保、高效、灵活等优点,可以有效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然而,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
因此,如何进行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配电网分布式电源的现状及挑战当前,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燃气等可再生能源发电设施。
这些设施的接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和可靠性。
然而,由于分布式电源的分散性和波动性,其接入配电网后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
例如,光伏发电在白天高峰时段的大量接入可能导致电压升高,而风力发电的间歇性则可能引发电压波动。
此外,分布式电源中存在的非线性负载也可能导致谐波污染。
三、电能质量对配电网的影响电能质量是衡量电力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用电设备的性能。
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电压波动: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具有波动性,可能导致配电网电压的波动,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谐波污染:分布式电源中的非线性负载会产生谐波,导致电力系统谐波污染,影响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3. 供电可靠性:电能质量的下降可能降低供电的可靠性,影响用户的正常用电。
四、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对配电网中的分布式电源进行优化配置。
计及电能质量影响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电能质量:首先需要对配电网的电能质量进行评估,了解电压波动、谐波污染等情况。
2. 确定配置目标: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分布式电源的配置目标,如降低电压波动、减少谐波污染等。
3. 建立优化模型:建立以电能质量为约束条件的分布式电源优化配置模型,考虑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配电网的结构和负荷特性等因素。
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承载能力综合评估方法
![含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配电网承载能力综合评估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2d12193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42.png)
设备技术水平
负荷供应能力
合评估开展了大量研究。 文献[10 ] 引入储能电池平
抑电量波动, 采用阶段式优化评估方法对含风、 光伏
等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配置进行研究, 确定风光电源
在高比例分布式电源接入的情况下, 风电、 光伏等分
的接入位置和容量, 以网损最小为目标改变储能电池
的安装位置, 采用概率潮流对储能电池平抑前后的电
布式发电过程受天气因素的影响较大, 随机性更为明
各个评估环节的薄弱度较低, 具有抗攻击的特性。
1 方法设计
ϕ 表示太阳能的转换效率。
风电分布式电源的输出功率计算, 已知风速决定了风
电分布式电源的产能情况, 因此在计算过程中, 设定
风速 近 似 为 威 布 尔 分 布 [16-17] , 威 布 尔 分 布 函 数 表
示为:
f1 ( w) =
z
c
率, W; w i 表示切入风速, m / s; w r 表示平均风速,
m / s; w0 表示切出风速, m / s [18-19] 。
根据式(7) , 可绘制出风电分布式电源输出功率
与风速的关系曲线, 如图 1 所示。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2023. №4
proportion distribution power access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output power of photovoltaic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and wind distributed power supply connected to the distribution network is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综合优化重构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综合优化重构](https://img.taocdn.com/s3/m/054b460bde80d4d8d15a4f20.png)
第41卷第1期2013年1月Vol.41No.1 Jan.2013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综合优化重构卞栋1,卫志农1,黄向前2,孙国强1,孙永辉1(1.河海大学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南京210098;2.安庆供电公司,安徽安庆246003)摘要:分布式电源(DG)的接入对配电网重构带来诸多影响,使含DG的配电网重构难以用传统模型来描述。
为了充分发挥DG对配电网的有利作用,将DG视为可调度设备,建立了以网络开关组合、DG注入功率、DG位置为控制变量的配电网综合优化重构模型,采用量子进化算法(QEA),以网损最小为目标函数,对模型进行求解,降低了配电网的有功损耗。
采用IEEE33节点测试系统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是正确、有效的。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综合优化;配电网重构;改进量子进化算法作者简介:卞栋(1989-),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电力系统运行分析。
中图分类号:TM7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9529(2013)01-0127-0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277052,51107032,61104045)Integrated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ed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Considering Distributed Generation BIAN Dong1,WEI Zhi-nong1,HUANG Xiang-qian2,SUN Guo-qiang1,SUN Yong-hui1(1.Research Center for Renewable Energy Generation Engineering,Ministry of Education(Hohai University),Nanjing210098,China;2.Anqing Power Supply Company,Anqing246003,China)Abstract:Distributed Generation(DG)brings lots of difficulty to network reconfiguration,making it hard to describe the problem while us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In order to make use of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DG,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integrated optimization configuration model regarding network switches、DG power、DG location as variables,and takes network loss as the objection,using quantum evolutionary algorithm(QEA)to solve the model.The effec-tiveness and correctness of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is verified through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f IEEE33-node system.Key words:distributed generation;integrated optimization;network reconfiguration;quantum evolution algorithm Foundation items: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50877024,51107032,61104045)配电网包含有大量的分段开关和联络开关。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消纳能力研究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消纳能力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e4f74c3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aa.png)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消纳能力研究该文进行了配电网接入DG的消纳能力研究。
针对目前配电网辐射状分布、支馈线薄弱、农网供电半径长、低电压等现实情况,对消纳能力研判,借此合理规划DG在各个区域的合理分布。
最后采用IEEE33节点进行算例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收敛速度快、自适应能力,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指导价值。
标签:配电网;分布式电源;消纳能力1 研究问题通过对目前DG接入的实际工程应用调研,大多数DG地处风能、太阳能资源较好的广大农村地区,而农配网与城市配网相比,在配网重构能力、电压水平、负荷承载能力等方面均不具备优势,因此着重对配电网接入DG的消纳能力进行研究,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工程实践指导价值。
2 数学模型3 算例分析3.1 仿真系统及参数选取IEEE33节点为例,设定节点1为配电线路平衡节点和系统电源点,设节点1电压为1.05 pu,线路主线最大允许电流为300 A,在允许调压范围内,各节点电压调压范围为0.95 pu-1.05 pu。
各节点负荷均为恒功率模型,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
3.2 算法性能分析本文同时采用改进人工鱼群算法与传统人工鱼群算法针对含DG配电网对光伏的消纳能力进行优化。
3.3 算例分析在IEEE33节点算例中,选取2、16、17、30、32为DG接入点,采用5台额定功率500kW的逆变器模拟分布式光伏电源,逆变器功率因素设定为1,各节点电压值的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由图可见,由于配网线路单电源供电,原线路从电源点至负荷末端电压值呈总体下降趋势,且越到线路末端,电压幅值下降越明显,部分节点已明显低于0.95 pu的预设低电压幅值。
而接入DG后,从整体情况上看,明显改善了节点电压值,特别是对DG接入点附近的节点,改善效果明显。
在约束条件的限制下,各DG实际有功出力及系统网损如表1所示。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节点2因为线路最大允许电流、以及电压幅值已处于较高水平,DG有功消纳能力不高。
节点16、17处于线路末端或者支路初始节点,具有较强的DG有功消纳能力,且对附近节点的电压水平有一定的协助提升。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b00f6b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00.png)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向。
主动配电网作为连接可再生能源与用户的桥梁,其能量优化调度研究对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推动可再生能源的消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问题,以期在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本文将对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的背景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分析当前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存在问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参考依据。
接着,本文将详细介绍机会约束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探讨其在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中的应用可行性和优势。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构建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模型,包括目标函数的确定、约束条件的设置、优化变量的选择等。
通过算例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优越性,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的研究不仅对推动主动配电网能量优化调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二、主动配电网概述主动配电网(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 ADN)是近年来随着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等)大规模接入配电网而兴起的一种新型电力系统。
与传统的被动配电网不同,主动配电网强调对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和可控负荷的主动管理和优化调度,以实现配电网的高效、安全、可靠运行。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在于其“主动性”,即能够主动响应电网运行状态的变化,通过优化调度和控制手段,提高配电网的供电质量、运行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
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重构分析
![含分布式电源的主动配电网重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71e5e6f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aa.png)
P + P D Ci = P Li + ^, Z u i ^G u c o s 6 a + B u sin e iJ)
c
j= \
v5 )
Q ,+ Q DGi = Q u + U 文 U 批 ski + BvCOS0J
i= \
<6 )
公式中:Plxii表 示 为 分 布 式 电 源 接 入 节 点 i 的有功;P u 表示为
上述公式中: 表示为支路ij最大允许可以通过的量。
(2)
配 电网 系 统 运 行 的 过 程 中 ,节点电压水平需要控制在一能够使早期的搜索速度快速收敛并得票最优解,在后期能够通过精
定范围内,即节点电压需要控制在电压上下限安全范围内,节点电 简式的搜索,可以进一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这种算法的搜索环节
通过分析结果可知,重建之前完成对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于 系统运行具有极大地促进作用,能够更好地提升系统运行的效率 和安全性,除 此 之 外 ,还可以更好地降低系统运行过程中的损耗 程 度 ,实 现 对 整 个 节 点 电 压 分 布 情 况 优 化 和 调 整 ^71。重 构 后 , 电 网系统运行过 程 中 整 体 的 损 耗 度 逐 渐 降 低 ,据数据统计损耗度降
针对风力发电机与光伏系统输出波动性,教学优化算法在对各 种 复 杂 问 题 处 理 的 过 程 中 , 非 常 降 低 处 理 的 效 果 ,会 导 致 处理 质量 逐 渐 下 降 , 久 而 久 之 就 会 使 其 陷 入 局 部 的 一 个 效 果 较 好 的 状 态 ,为 了 避 免 在 整 个 优 化 过 程 中 出 现 类 似 情 况 ,基 于 现 状 提 出 一 种 安 全 、 有 效 的 教 学 优 化 算 法 ,能 够 更 好 地 挺 高 整 个 运 算 的 速 度 , 同时全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分布式电源(DG)接纳能力的配电网动态重构模型
一.整体思路
(1)重构。
首先根据一天中24个时刻的负荷进行各个时刻的配电网重构,重构模型如下所述。
重构完成后会得到24时刻的网架结构(配网重构结果)及对应的最
大DG出力值;(认为初始时段为24个)
(2)时段合并。
A、首先,查看有没有网架相同的相邻时段,如果有,那么将他们合并在一个时
段内(如,3:00和4:00的重构网架是一样的,那么就确定他们要合并在一个时
段,此时认为24个时段变成了23个时段,因为3:00和4:00合并在一起了),
然后进行B步骤;(注意24:00和0:00也是相邻时段)
B、进一步寻找相似度最高的网架。
(B1)根据24个时段的重构网架(24是说没有网架相同的相邻时段,如果有,那么可能变成23/22
或者更少个时段),比较相邻时段的支路开关状态。
然后挑选出支路开关状态差异最
小的两个时段作为将要合并的时段。
如果只有一个相邻时段的支路开关状态差异最小,那么直接进行步骤(3);
如果存在好几个相邻时段的开关状态差异相同的情况(例如,7:00和8:00、22:00和23:00
是所有相邻时刻对比后,支路开关差异最少的。
如7:00和8:00的支路状态对比之后,仅存在4条支路开关状
态不同。
22:00和23:00也是这样),那么要进一步衡量网架相似性选出到底要合并哪个相
邻时段。
进行B2步骤;
(B2)计算相邻时段网架的节点介数差异,最终选取差异最小的一对作为要合
并的时段。
(计算7:00时网架的69个节点的节点介数值,计算8:00时网架的69个节点的节点介数值,比
较对应节点的节点介数差异,求和;同理22:00和23:00也是这样。
最终选择差异最小的时刻合并在一个时段
内),然后进行步骤(3);节点介数、差异计算如下所述。
(3)网架选择。
(网架选择是来减少开关动作次数的,也就是保证一个时段内只有一个网架,。
这一步就是网架优化选择)
如果确定要合并的时段为7:00和8:00,假设在之前的重构结果里,7:00和8:00
时网架分别为N1和N2。
此时要进一步确定合并时段中的网架到底选择N1还是
N2。
将N1作为恒定网架,计算在此网架下,DG在时刻5:00和6:00的出力值P1(5:00)、
P1(6:00);同理,将N2作为恒定网架,计算在此网架下,DG在时刻5:00和
6:00的出力P2(5:00)、P2(6:00)。
令P1= P1(5:00)+P1(6:00);P2= P2(5:00)+P2(6:00);比较P1和P2,选取大的最为最终网架(即选取能使新能源在这个时段内消纳能源最多的网架为时段网架)。
(4) 更新24时刻的网架结构(配网重构结果)、最大的DG 出力值、时段划分结果; (5) 依据更新后的结果,返回步骤(B )。
直到24时刻分成了5个时段。
时段划分的越少,就越可能出现计算量大的问题。
如时段1有时刻3:00-6:00,网架N1;时刻2有7:00-9:00,网架N2。
如果要合并他俩,那么时段合并方法不变,毕竟时段合并只是网架比较,网架只有两个;在网架选择时,就是计算麻烦,但是方法依旧不变。
二.具体内容 (1)重构模型
目标函数:
,1
max n
j DGi j i F P ==∑ 1,2,3....24j =
式中:j F 表示所有分布式电源在第j 个时刻的出力;DGi j P ,表示第i 个分布式电源在第j 个时刻的有功功率;n 表示接入分布式电源的个数。
关于DG 接入配电网,作为负的负荷接入电网,其模型为:
DGi
DGi P P Q Q =-⎧⎨
=-⎩
约束条件: (1) 潮流约束
(2) 电压约束 0.9-1.1(标幺值)
(3) 支路容量约束 支路1-20传输功率为9MW ,其余为6MW. (4) DG 出力约束
,,min max
,DGi j DGi j
DGi j P P P ≤≤ ,DGi j P 表示第i 个分布式电源在第j 个时刻的有功功率,每个时刻DG 出力有上下限。
(2)时段合并
A 、开关变动:
100%SIM c
S a b
=
⨯+ 式中,c 表示状态未发生改变的开关数量,,a b 分别表示网络中的分段开关支路数和联络开关支路数。
本文a+b=73(73条支路,73个开关)。
B 、节点介数
传统负荷介数编程,网上可查找。
我的做了一点改动,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了权重。
节点介数定义:
()()()()
()()
()
112211,,22,,G L G L i jk jk j V k V j k r R jk i
jk jk
j V k V j k r R jk w r n r J i w r n
r ∈∈≠∈∈∈≠∈=
∑∑
∑∑
式中,G V 表示所有发电节点集合;L V 表示所有负荷节点集合;()1R jk 为连接发电–负荷节点对jk 且经过节点i 的供电路径集合;()
1jk w r 为连接发电-负荷节点对jk 且经过节点i 的第1r 条供电路径的上的电阻倒数;()1i jk n r 为连接发电-负荷节点对jk 且经过节点i 的第
1r 条供电路径的存在标记,存在为1,不存在为0。
与上述类似的定义还有()2R jk 、()2jk w r 、
()2i jk n r ,只是考虑范围为连接发电-负荷节点对jk 的所有供电路径。
重构网络N1、N2都有69个节点,将各个节点介数变成矢量,则}{1269,,
,E e e e =,
}{1269,,,F f f f =,i e 为节点i 在网络N1中的节点介数。
i f 表示节点i 在网络N2中的节点介
数。
节点介数差异衡量:
()1n
i i i E e f ==-∑
E 是n 个节点介数差异的总贡献。
时段合并得到最后结果,其应满足:
(1) 开关动作次数约束 一天中要求单条支路的动作次数不超过3次。
,,,max 1
N
i j
i j i j k
k k =-≤∑
式中,,max i k 为支路i 动作次数上限,本文为3;,i j k 为支路i 在时段j 的状态,1为闭合,0为断开;N 为划分时段数,本文划分5段。
(2) 时段长度约束
16j M ≤≤
式中,j M 为时段j 包含的时刻。
三.计算流程
算例数据
两图一样,只是下面的图标出了环网。
系统首端基准电压为12.66kV。
该系统共有支路73条,其中有68条分段开关支路,支路11-66、13-20(图中为13-21)、15-69、27-54、39-48为联络开关支路(5个)。
配电网的节点电压允许范围在0.9-1.1之间(标幺值)。
支路1-20传输功率为9MW,其余为6MW。
最终希望将一天的24个小时划成5个时段,每个时段内最多有6个小时,最少1个小时。
一天中单条支路的开断动作次数限制为3次。
一、DG参数
在节点11/38/50处接入DG。
具体参数为表1。
表1 接入配电网的DG参数
24时刻中,风电及光伏出力范围有所不同,如excel1。
DG出力在此范围内。
[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