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3c9c9209a2161479171128b8.png)
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格式
一、关于内容概括
【答题格式】“要素法”概括,人+事情+结果
二、关于标题
【答题格式】“内容+主旨+表达效果
1.概括文章内容;
2.归纳主旨;
3.结合题目特色写出表达效果。
常见的特色及作用有:新颖生动,激发兴趣;点明主旨,便于理解情感;运用修辞(比喻、拟人、反问),形象生动,吸引读者;一语双关,含义丰富;行文线索,贯穿全文,让文章思路清晰。
三、关于品词、赏句
品词:【答题格式】词义(本义、语境义)+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出了什么,写得怎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赏句:【答题格式】句子写出了什么+采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手法+写法有何特殊作用(总结全文,画龙点睛、引起下文、承上启下等,是否有深层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四、关于环境描写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内容+作用( 1.交代事情发生的背景,增加其真实性;2.渲染某种气氛;3. 烘托人物心情,反映人物的性格品质;4.推动情节发展;5.深化作品主题。
)
需要注意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其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综合分析。
五、关于写作手法
六、关于修辞
比喻:【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情感
拟人:【答题格式】赋予了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动作,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点+情感
排比:【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答题格式: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强调了+对象+特点+情感。
反问:【答题格式】加强语气,启人深思,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
反复:【答题格式】强调了……加强语气。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00e3fb67c1cfad6185fa722.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一、如何概括事件?何时、何地、什么样的主人公(线索人物)+原因+做了什么事+结果酌情答提醒:1.尽量简洁!2.突出重要的事。
莫把起因当中心事件。
3.结果一定要写出。
4.若概括几件事,先分段再概括,字数尽量相同。
二、.如何点评人物?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概括文中相关事件,不可摘抄)可以看出。
提示:1. 根据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分析。
2.可从身份角度品出他地位高低,从性格角度品析。
(特点与所概括的事件要一致。
)参考词语:坚强、懦弱、智慧、愚蠢、乐观、悲观、自信、自卑、上进、颓废、朴素、虚荣、敏感、麻木、机敏、迟钝、开朗、害羞、活泼、孤僻、细心、马虎、耐心、急躁、无私、自私、善良、凶残、慈爱、溺爱、温柔、泼辣、大方、贪婪、宽厚、刻薄、宽容、严厉、爱才、忌才、热情、冷漠、正直、狡诈、诚恳、虚伪、高傲、谦逊、固执、开明、好吃懒做、吃苦耐劳、憨厚朴实、奸诈狡猾、优柔寡断、果断坚定、成熟懂事、幼稚无知、沉着冷静、冲动暴躁,视死如归,贪生怕死、清政廉洁、贪赃枉法、善解人意、彬彬有礼、举止粗鲁、情趣高雅、粗俗不堪、不善言辞、伶牙俐齿、爱家顾家、有责任感、教子有方(有教育智慧——老师)……参考角度:个人品性,对待他人,对待家人(可细分为对父母和对子女两方面),对待工作三.如何品析句子写法+内容+(一)写法:从词语、修辞、描写方法三方面品析。
例如:1.词语角度:(1)本义及文义(2)大词小用(小词大用)、连用一串动词,大量形容词或副词突出效果或程度等。
(二)内容:不同的句子品析的角度不同。
1.写人句:情态+心理+情感(当被描写的人不是文中的“我”或作者时,不仅考虑被描写的这个人物的心情,还要考虑“我”或作者的对他的情感)+性格(当被描写的人不是主人公时,不仅考虑被描写的这个人物的性格,还要考虑是否烘托了主人公的形象)2.写景句:交代时间(暗示时间推移、社会背景)/景物特点+渲染氛围(奠定氛围)+烘托心情+衬托形象+为下文作铺垫,与前文呼应+象征暗示中心这是景物描写的特定作用3.抒情议论句:结合文段与中心将表达委婉的词句说得明白易懂四.如何理解句段作用?内容+结构(一)内容:1.段意。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4048e57ff46527d3240ce0aa.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格式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记叙文答题模版
![记叙文答题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1271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4c.png)
记叙文答题模版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与答题模板常考考点归纳:解读标题、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理清线索、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概括文章主题、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写作手法、赏析精美语言、设题方式及解题技巧如下:一、在标题上设题1、标题有什么含义从题目的表层义、深层义、主旨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蕴含的情感、主旨等几个角度考虑。
2、题目有什么作用(1)是否概括了文章内容,是否为主要情节,(2)是否蕴含(点明)文章的…主旨,蕴含或表达……情感,(3)是否新颖、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等。
《智取生辰纲》——主要情节,《羚羊木雕》——贯穿全文的线索,3、如何拟写标题可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作者情感,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
二、在情节上设题1、如何概括全文内容、情节或场面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三要素缺一不可。
答题模式为:人物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2、简述故事情节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在环境描写上设题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有什么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关于社会环境描写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如《孔乙己》中对咸亨酒店的描写)※注意场面描写场面描写与环境描写的不同在于:环境描写是描写人物活动的客观环境,是“静态”的描写;而场面描写是以多个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的描写。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常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为表现人物服务,为突出中心服务。
四、在人物形象上设题1、辨识、分析刻画人物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本文运用了xx手法,塑造了xx形象,表现了主人公xx性格特征。
(1)正面刻画也叫直接描写,方法简称为肖(外)、语、动、心肖像描写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记叙文答题格式.docx
![记叙文答题格式.docx](https://img.taocdn.com/s3/m/b2714d8aee06eff9aff80771.png)
1.六要素:、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和果2.叙的序及作用(1)叙:即按照事情生、展和果的序来写。
作用:叙事有有尾,条理清晰,起来脉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事情的局或某个最突出、最重要的情提到前面来写,然后着事件的生、展的次序往下叙。
作用:造成念、引人入、吸引者,使行文曲折,增文章的生性;突出中心;内容集中,比明;(3)插叙:叙事中断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充交待了⋯⋯,使叙述更加充分,内容更充;下文的⋯⋯做。
插叙和倒叙的区:(1)把中心事件的局或某个重要情提到前来,然后再着中心事件的生、展的次序往下叙,是倒叙。
种写法是先倒叙,后叙。
如果全文的构是叙,中插入了另一件事,然它也可能是以前生的事,但在全篇中是一个片段,而不是全文的中心事件,那么插入的段事情就是插叙部分。
(2)倒叙部分是中心事件的一部分,扣住“ ”,接分明;插叙可以插入跟中心有关的另一件事或另一面,插叙完了,把中断的下去即可。
3.叙的索: (1) (2) 行踪 (3) 人物 (4) 物件 (5) 事件 (6) 情感化 (7) 和感受找索的方法:;反复出的某个或某个事物;抒情句出的关句。
作用:是穿全文的脉,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次清晰。
答套路:如:文章以“⋯⋯” 索,中串写了“⋯⋯”、“⋯⋯”几件事,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构,材典型,脉清晰,主旨明。
4.叙文中的表达方式及作用(1)描写:包括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境描写:分自然境和社会境描写自然境①渲染了⋯⋯的气氛②烘托了人物⋯⋯的心情③推情展,下文做④暗示了人物⋯⋯的品⑤表地域光,提示、季和境特点;社会境①交待了⋯⋯的社会(史)背景。
②交待了人物活所。
③交待了⋯⋯的土人情。
④ 下文情展做。
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言描写、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描写作用:表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或推情展;或揭示文章主。
角度:正面描写、面描写、描写正合作用:使形象更加丰,更加明突出。
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7b1f16b5011ca300a7c3900f.png)
记叙文答题格式一、标题含义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中心(一)联系表层含义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二)体会深层含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和文章内容相关的引申义,双关。
答题模式:①表层含义:(结合文章主要内容作答)②深层含义(紧扣文章中心作答)二、标题作用标题的作用,一般有四个侧重点:(1)重内容:①表明写作对象;②概括主要内容、情节。
(2)重结构:贯穿全文线索。
(3)重主旨:揭示(透露、点明)主旨。
(4)重写法:一般运用修辞手法。
中考记叙文标题常用的有:①比喻、拟人。
作用:生动形象,又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② 一语双关。
作用:寓意深刻,给人以深刻的印象;③托物言志、象征。
作用:借助鲜明具体的形象,表达思想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答题模式:①概括全文主要内容。
抓住了这样的文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中心事件。
②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往往是物且在文中多次出现,贯穿全文。
如《背影》,“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
③)揭示文章中心主旨。
标题中往往会出现表示情感或作用的词语(要把中心简要答出来)④表明写作对象。
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对象是谁,就很清楚文章的主人公。
如《藤野先生》。
⑤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标题比较夸张、吊人胃口,吸引读者。
(①③⑤作用必答,②④作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标题妙处题目(标题)的妙处(好处)答题思路:题目之所以有妙处,是因为这个题目在表达上有特点,所以在作答时要答题目表达特点和题目的作用,即表达+作用①答文章主要内容;②答标题的含义(有时可不答);③答标题的作用。
注:当标题没有深层含义时,写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了,不需再答标题的含义。
表达上的特点参考:(1)看手法,如修辞,比喻,拟人等。
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7ae8a0d6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8b.png)
记叙文答题格式一、概括文章内容1. 概括事件型- 答题格式:谁(在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概括情感变化型(适用于有明显情感线索的记叙文)- 答题格式:谁+经历了什么事+情感从……转变为……- 题目解析:这种题型不仅要概括事件,还要梳理出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情感走向。
例如在阅读一篇描写一个孩子从对新学校的陌生、害怕到逐渐适应并喜爱的记叙文时,答题就可以是“一个孩子(刚转学到新学校时),经历了与新同学相处、适应新老师教学方式等事情,情感从最初的孤独、恐惧转变为后来的快乐、热爱”。
二、分析人物形象1. 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答题格式:从文中“XX(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语句)”可以看出,XX(人物)是一个……(性格特点)的人。
- 题目解析:如果文中有对人物外貌的描写,如“他穿着破旧但干净的衣服,头发有些凌乱但眼神坚定”,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虽然生活可能艰苦但意志坚定的人;如果是语言描写,比如“他说:‘我一定要把这件事做好,哪怕再难!’”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决心、有毅力的人。
2. 间接描写分析人物形象(通过他人的反应、事件衬托等)- 答题格式:文中通过XX(事件或他人的反应),表现出XX(人物)……(性格特点)。
- 题目解析:例如在一篇文章中,大家都很信任某个人,遇到困难都找他帮忙,通过大家对他的信任这个事件,可以分析出他是一个值得信赖、有能力的人。
三、理解句子含义1.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型- 答题格式: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结合字面解释),深层含义是……(联系文章主旨、人物情感、社会背景等分析)。
2. 修辞手法分析句子含义型(如果句子运用了修辞手法)-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XX(修辞手法),把XX比作XX(如果是比喻)/将XX拟人化(如果是拟人)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事物的特点或者人物的情感等),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文章的主旨等)。
- 题目解析:例如“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薄雪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雪在夕阳映照下的颜色变化,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雪景的喜爱之情。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b928e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78.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模板学好语文,不只是要把知识点记住,还有掌握一些答题方法,这也能帮助到自己提升成绩。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记叙文的答题技巧一、概括文章内容和归纳文章中心思想技巧:找出中心句,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看待。
即:内容+作者情感态度。
答题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即什么人+干什么(这可以作为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二、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按照情感变化过程分(找表达情感词)5、总分总(掐头去尾)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线索判断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示例:(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四、为文章或文段拟标题为文章拟题目技巧: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为文段拟小标题技巧: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6个字左右。
五、理解题目的含义及作用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题目总能或显或隐地传达出文章的主题。
分析题目的含义应从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即与中心相联系)两方面来考虑。
具体、形象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思考;也有的题目直接揭示中心、点明主旨。
记叙文八大答题格式及套路
![记叙文八大答题格式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59041fc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26870.png)
记叙文八大答题格式及套路
1. 综合性记叙文答题格式:提出主题 -> 分析文章结构 -> 举例论证 -> 总结结论。
2. 事件性记叙文答题格式:概括事件的过程 -> 分析事件的影
响 -> 总结事件的启示。
3. 人物性记叙文答题格式:描写人物特点 -> 分析人物性格对
故事走向的影响 -> 总结人物的价值观。
4. 想象性记叙文答题格式:描述想象的情境 -> 分析情境中人
物的行动和心境 -> 总结想象的启示。
5. 游记式记叙文答题格式:介绍游记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 描述旅行路线和景点 -> 分享旅途的收获和感悟。
6. 传统文化类记叙文答题格式:介绍传统文化的背景和意义-> 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 总结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7. 自然环境类记叙文答题格式:描述自然环境的特征和美好-> 探讨自然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和保护方式 -> 总结自然环境的
价值和意义。
8. 新闻报道类记叙文答题格式:介绍事件的起因和经过 -> 分
析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 总结事件的启示和教训。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模板
![初中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0ec5b68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56.png)
记叙文答题格式标题作用:1.结构上:①概括内容、突出主题;②揭示中心、点明主旨;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④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2.内容上:(运用比喻/象征,形象地)写出了……内容,体现……情感。
标题含义:①浅层:字面意思②深层:联系文章主旨,联系文章思想感情首段作用:1.结构上:①开篇点题,统领全文;②概括内容,引起下文;③作为线索,贯穿全文;④奠定基调,渲染气氛;⑤设置悬念,引起兴趣;⑥为下文……作铺垫。
2.内容上:交代……内容,体现……情感。
尾段作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题目、揭示中心、升华主题。
内容上:交代了……(内容),体现了……情感。
中间段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内容上:交代了……内容,体现了……情感。
赏析句子:①比喻:运用了……修辞手法,将……比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内容,体现了……情感。
②拟人:运用了……修辞手法,将……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体现了……情感。
③对比:把……和……作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体现了……感情。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使文章有节奏、整齐划一,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突出事物……特点,体现了……情感。
⑤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运用了……描写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刻画了……,体现了……情感/品质。
景物描写作用:①写出了……的画面,烘托了……的心情/品质;②交代了……背景或环境,渲染了……的氛围;③推动了情节发展,为……作铺垫。
多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结构上:以……为线索,贯穿全文,形成整体。
内容上:写出了……内容,突出了……情感。
用较多笔墨写其他事或人的原因:①对比衬托,突出……。
②欲扬先抑,为下文……作铺垫。
③体现了作者……情感。
分析字词表达效果:运用……一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内容,体现了……情感(联系文章主旨,分析该词对表达中心主题有什么作用)。
某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f38ba2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fc.png)
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
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示例如下:
1. 人称:在记叙文中,人称的选择常常会影响到叙述的效果,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或第三人称。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要根据文体和内容确定人称,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2. 时间:在记叙文中,时间的选择和内容的安排非常重要。
需要确定文章的时间段,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3. 地点:在记叙文中,地点的选择和文章的叙述内容密切相关。
需要确定文章的地点,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4. 人物:在记叙文中,人物的选择和文章的叙述内容密切相关。
需要确定文章的人物形象,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5. 事件:在记叙文中,事件的选择和文章的叙述内容密切相关。
需要确定文章的事件,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6. 细节:在记叙文中,细节的选择和文章的叙述效果密切相关。
需要关注文章中的细节,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7. 情感:在记叙文中,情感的选择和文章的叙述效果密切相关。
需要关注文章中的情感,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8. 主题:在记叙文中,主题的选择和文章的叙述效果密切相关。
需要确定文章的主题,并在答题时列出相应选项。
9. 拓展:在回答问题时,可以适当拓展一些内容,比如文章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表达等,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回答问题。
以上是记叙文阅读答题模板的一些常见方面,希望能有所帮助。
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重细节、把握人物、关注情感、理解主题,这样才能在答题时更加准确、全面。
记叙文答题模板
![记叙文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1859b4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c.png)
记叙文答题模板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内容+特点或情感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的情景(特点),抒发(烘托)了作者(其他人物)……的心情。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拟人化,赋予……以人的思想、感情、动作,生动形象描写了……情景(或特点),抒发了……情感。
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抒发了……的强烈感情或使……观点更鲜明或表现了……的特点,整齐优美,气势磅礴。
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特点),表现了……的情感。
对比: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与…进行对比,突出了……的特点。
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了……情感。
引用:运用引用,引经据典,含蓄典雅,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真实性。
呼告: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感情共鸣。
互文: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
二、表现手法铺垫前后照应托物言志衬托(正衬、反衬) 对比烘托渲染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设置悬念以小见大卒章显志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联想想象埋伏笔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本意是……,而先写……,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
埋伏笔:暗示……,给人一种恍然大悟之感,使情节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设置悬念:激起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前后照应:……与……前后照应,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以小见大:通过记述一件小事(刻画一个小人物、展现一个小情景)展现一个………宏大主题(人物的…………大精神),使主题更加深刻,发人深省。
象征:把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联想/想象:丰富了文章的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富,生动,性格鲜明突出(情节生动感人),增强艺术感染力。
记叙文答题模式
![记叙文答题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df7b9a07561252d380eb6efa.png)
一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二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结构上的作用1 开篇:总领全文,引出下文。
点明故事所要描写(说明,议论)的对象;照应标题。
2中间: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开启下文…...。
3 结尾:总结全文,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三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时间,地点,任务,事件)+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四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b13eed3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6b.png)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阅读要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阅读题有一套答题的格式,下面是店铺给你分享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欢迎阅读。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一】
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 ;
(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
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
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二】
四、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
(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
性.
(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
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 ......。
记叙文答题格式
![记叙文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637cb2206c85ec3a87c2c57f.png)
文章以《秋天的怀念》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①交代文章内容:景物都与秋天有关; ②点明文章主旨:怀念母亲;③交代行文 线索:我因看菊花改变了对生命的态度; ④奠定感情基调:怀念;⑤设置悬念,引 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散 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结合全文,说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 为标题的作用。 ①点明文章线索:植树使荒漠变为绿洲;②设置 悬念:牧羊人为什么要植树;③推动故事情节的 发展;④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⑤突出主题,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 睛的作用;⑥交代文章内容:牧羊人植树。
常见考题: 第X段划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在表达上有什 么好处? 常见修辞:比喻、拟人、排比、反复、夸张、反问、对偶 比喻 ❶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❷形 象生动写出了…(事物)…特点;❸表现了作者 对…的…感情。
拟人 ❶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感; ❷形象生动写出了…(事物)…特点;❸表现了作 者对…的…感情。 排比 ❶这句话用了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❷加强了语气, 反复 使句子富有节奏感❸强烈表达了作者对…的…感情
体会句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中 “夺”的表达效果?
动 词
❶“夺”的意思是改变;❷用在句中表示军队 可以改变自己的统帅,但是平民不可以改变自 己的志向;❸这句话启发我们:人应该有志向, 并且坚定自己的目标,并且为之奋斗。
体会句子“有人说,何首乌根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 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一句中“常常”的表达效果?
写 景 类
请概括《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绘济南冬天李的山、水 等景色,展现了济南冬天“温晴” 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 赞扬和喜爱之情。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db3bbf7c0722192e4536f68d.png)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记叙文阅读要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阅读题有一套答题的格式,下面是小编给你分享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欢迎阅读。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一】一、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
(1)能理解词语的表面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效果;(2)能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
二、文章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A、谁干什么B什么怎么样)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人生哲理)。
主旨句的作用:结构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心。
三、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语文记叙文答题格式【二】四、记叙文语言风格:亲切自然口语化、幽默讽刺、热情奔放、冷峻辛辣等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 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 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 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记叙文中穿插议论的作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画龙点睛.六、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1、结构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照应前文(开头)首尾呼应。
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3、写法上:气氛渲染、托物言志、以小见大、设置悬念、埋下伏笔、为后文作铺垫、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记叙文答题模板
![记叙文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64977e0a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b.png)
记叙文阅读理解
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作用:概括故事情节、文章的主要内容。
2.记叙文分类:
3.记叙线索
4.记叙人称
第一人称(“我”“我们”):作用:①使文章更具真实性;②叙述亲切自然;③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①增加亲切感,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②利于交流思想感情,便于抒情。
第三人称(“他”“他们”):作用: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形式比较灵活自由,便于叙述和议论。
5.记叙顺序
6.写作手法
(1)常见修辞手法
(2)常见的描写方法①按描写对象分
②按描写方式分
(3)常见的表现手法
7.叙述视角
小说
句段作用
记叙性文体答题技巧。
记叙文答题格式初中
![记叙文答题格式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07087006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3c.png)
记叙文答题格式初中
记叙文答题格式初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开头:简要介绍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背景等。
2.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经过,注意描绘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3.结尾:总结事件意义,抒发感悟,提出启示或建议。
具体格式如下:
【开头】
人物:XXX、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地点:XXX
事件背景:简要介绍事件发生的起因、环境等。
【主体】
(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经过,注意描绘人物形象、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
【结尾】
总结事件意义,抒发感悟,提出启示或建议。
举例:
【开头】
人物:小明、小红
时间:2021年暑假
地点:公园
事件背景:小明和小红约定在公园一起学习、玩耍。
【主体】
(描述小明和小红在公园的活动,可以包括学习、游戏、交流等内容)【结尾】
这个暑假,我和小红在公园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通过一起学习和玩耍,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与人合作、互相学习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要更加努力,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记叙文知识:
1.记叙文的6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3.记叙文的线索:1)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2)以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 5)以感情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2)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
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
(3)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4)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
(5)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
(6)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主要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7)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8)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
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
(9)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
作用比直接说更有感情,更有力量。
(10)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11)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
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三、记叙文开头作用
1.总领全文,点明主旨。
2.为下文作铺垫。
1 / 2
3.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4.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四、记叙文最后一段的作用
结构方面的作用:
1、总结上文
2、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3、照应题目、照应开头、前文
内容方面的作用: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五、其他答题格式
景物描写的作用、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反问句的作用等。
1、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3、景物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4、运用排比的作用: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
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9、找线索的方法: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