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合集下载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引言选育新的农业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选育新品种的方法,包括传统育种和现代分子育种等。

传统育种方法1. 基础研究1.在基础研究阶段,研究人员通过品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等手段,对目标植物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了解其遗传特性和性状表现规律。

2.建立品种资源库,收集并保存各种植物品种资源,为后续育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2. 杂交育种1.杂交育种是利用两个不同品种的杂种优势,通过控制杂交和选择优良后代来培育新品种的一种方法。

2.选择目标品种的优良特性,选取父本和母本进行杂交。

通过杂交组合的优势,增强产量、抗病性等性状。

3.利用分子标记和遗传图谱等方法,对后代进行选育和筛选。

3. 突变育种1.突变育种是利用自然或化学诱变手段,引发植株遗传物质的突变,从而培育出具有新性状的新品种。

2.利用辐射或化学物质处理种子、芽或组织,诱发突变现象。

3.通过大量筛选和评估,选取具有良好性状的突变体进行育种。

现代分子育种方法1. 基因编辑技术1.基因编辑技术包括CRISPR-Cas9和TALEN等方法。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直接对目标基因进行精确编辑,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

2.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培育出具有特定性状的新品种。

2.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是通过分子标记与目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来辅助选育新品种。

2.分子标记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在早期育种阶段,通过简单的检测方法筛选出具有目标性状的个体,从而加速育种进程。

3. 基因组学方法1.基因组学方法是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手段,对植物基因组进行全面研究,从而理解植物的遗传特性和表达调控网络。

2.基因组学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发现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并通过分析其功能和表达模式,加深对目标性状的理解。

结论选育新品种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

传统育种方法包括基础研究、杂交育种和突变育种。

农业科技中的新品种培育技术

农业科技中的新品种培育技术

农业科技中的新品种培育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科技的发展也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其中,新品种培育技术成为了当前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领域。

新品种培育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接下来,本文将介绍农业科技中的新品种培育技术以及其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一、常见的新品种培育技术1.基因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是当前最具代表性的新品种培育技术之一。

它的运用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耐逆性、产量和品质,并且有助于防止害虫和疾病的侵害。

例如,通过对水稻进行基因转移,可以使其具有不同的特性,如耐寒、耐涝等。

2.细胞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是另一种常见的新品种培育技术。

这种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并具有快速、高效、易操作的特点。

例如,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获得不同的农作物品种,如逆境适应性强的水稻和耐旱、高产的小麦。

3.基因组学技术基因组学技术是一种综合各种新品种培育技术的学科。

可以通过它来对各种农作物进行全部基因序列的测序,大大提高了培育新品种的速度和效率。

例如,利用基因组宏图谱,科学家可以快速地识别到某些基因和转录因子,从而形成更具现实操作性和生物学意义的分子标记。

二、新品种培育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新品种培育技术在现代农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具体如下:1.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通过新品种培育技术,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可以得到显著提高。

例如,通过对小麦进行基因转移,可以获得耐旱、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提高了小麦的种植效益。

2.改变农作物的适应性新品种培育技术可以改变农作物的适应性,使其对不同的环境具有较好的适应性。

例如,通过基因转移,可以使水稻具有耐寒、耐涝等特性,适应不同的气候环境。

3.加强农作物的抗性新品种培育技术可以加强农作物的抗性,提高其抗击病虫害的能力。

例如,通过基因转移,可以使某些作物适应不同的水分条件,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总之,新品种培育技术是当前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

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

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一、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及作用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种子是具有生命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是其他各项农业技术的载体,是增产增收的内因,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

无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都不可能离开种子,没有种子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

种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产品质量的优劣。

农业增产虽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但种子是内因,各种增产措施的应用,只能通过良种才能发挥出来。

农作物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能显著提高农作物产量。

解放初期我国粮食产量才2000 亿斤,而自2013年以来连续 5 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保持在了 1.2 万亿斤以上,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夺目的成就,最主要就是源于农作物品种改良不断有新的突破。

二是能增强农作物抗性,实现稳产。

推广抗病和抗逆能力强的优良品种,能有效地减轻病虫害和各种自然灾害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保证稳产。

三是能促进种植业结构的调整。

优质品种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具有高产、稳产、优质的作用,而且由于推广的是成熟的配套品种,还能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经济效益。

四是能扩大作物栽培区域。

推广优良品种,能促进作物向新地区扩展,从而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进而增加农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存在的问题(一)种子市场监管不够,使得农户难以选择由于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不够,从而使得种子市场较为混乱,当农作物品种多乱且杂的时候,对于普通农户而言,他们是很难选择到适合他们种植的农作物种子的。

而且农户选择哪种品种时,主要是通过自己的种植经验、亲朋好友介绍和经销商的推荐,最终影响到农户选择自己种植多年的表现良好的品种,但这与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是相违背的。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农业科技、农业科研和新品种推广的投入,希望能够将试验成功和示范良好的品种及时的转化成为农业生产力,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户收入。

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计划

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计划

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计划1. 背景介绍植物新品种的培育是现代农业和园艺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培育新品种可以改良作物的产量、品质和抗病能力,提高农作物的种植效益。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项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计划,以推动植物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

2. 目标与任务2.1 目标制定一个系统化、科学化、高效率的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计划,为农业和园艺领域提供更加优良的新品种,增加作物产量、改善品质,并提高抗病能力。

2.2 任务•设定新品种培育的研究方向和目标。

•收集和整理新品种培育相关的前期资料和数据。

•制定新品种培育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

•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确保实施计划的顺利进行。

•开展实验研究,进行新品种的选育、培养和繁育工作。

•进行新品种的试验田栽培和观察。

•对新品种进行评估和筛选,挑选优良品种进行推广和推广。

•完善新品种培育的数据记录和档案管理。

3. 工作步骤3.1 研究方向和目标的设定通过市场调研和农业部门的需求分析,确定重点研究的作物品种,并制定相关的培育目标,例如提高产量、改善品质、增强抗病能力等。

3.2 资料和数据的收集整理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新品种培育的前期资料、研究成果、数据等,并进行合理归档和备份,为后续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3 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的制定根据研究方向和目标,制定新品种培育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进度。

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工作量和完成时间,确保计划的顺利执行。

3.4 资源配置和管理根据实施计划,合理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

3.5 实验研究和育种工作进行实验室和田间试验,开展新品种的选育、培养和繁育工作。

采用先进的育种方法和技术,通过杂交、选择和改良等措施,提高新品种的品质和性状。

3.6 试验田栽培和观察在不同的农田或试验基地进行试验田栽培,观察新品种在实际环境下的生长情况、产量、各项指标等,并记录相关数据。

3.7 评估和筛选对试验田的产量和品质等数据进行评估分析,挑选优良品种进行进一步推广和推广。

小麦新品种赛德麦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赛德麦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新品种赛德麦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农作物之一,是人类重要的粮食来源之一。

而小麦新品种的培育,更是农业科技工作者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小麦新品种赛德麦8号,它具有独特的特征特性以及高产栽培技术。

一、赛德麦8号的特征特性1. 产量高:赛德麦8号是一种高产的小麦新品种,其每亩产量远高于传统小麦品种。

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其产量可达到每亩500公斤以上,是稻谷产量的两倍左右。

2. 抗病性强:赛德麦8号对于常见的小麦病害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包括白粉病、赤霉病、条锈病等,能够有效减少病害发生,保证了小麦的健康生长。

3. 适应性强:赛德麦8号对于不同的生长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无论是在高寒地区还是在温带地区,都能够生长良好并取得较好的产量。

4. 优质品质:赛德麦8号的谷粒质量较高,具有较大的谷粒,筋度好,面团韧性强,制作出来的面食口感好,深受消费者喜爱。

二、赛德麦8号的高产栽培技术1. 土壤选择:赛德麦8号适宜生长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质土。

在选择种植土壤时,应尽量避免重茬地,避免连作土壤。

2. 种子处理:在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处理,可采用种子浸种、喷洒抗病剂等方法,增强种子的抗病能力,提高播种后的成活率。

3. 合理密植:赛德麦8号适宜的种植密度是每亩栽种1200-1500株,适当的密植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但密植过于密集也会影响通风透光,容易诱发病害。

4. 施肥技术:适时适量施肥对于小麦的生长十分重要。

在整个生长期内,需要进行追肥,以保证植株的生长发育。

在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的搭配比例,合理施肥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5. 病虫害防治:赛德麦8号虽然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但在生长过程中还是有可能受到病虫害的侵袭。

在生长期内需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6. 灌溉管理:在小麦生长期内,灌溉管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要根据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当地的气候情况,采取合理的灌溉措施,保证小麦的生长需水,提高产量。

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农作物的新品种选育与推广变得愈发重要。

新品种的选育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为农业生产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选育方法以及推广途径。

一、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重要性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成为农业发展的关键。

通过选育出高产、抗病虫害的新品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同时,新品种也能够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满足人们对优质食品的需求。

此外,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还可以增强农作物的抗性和适应性。

气候变化和病虫害的蔓延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挑战,传统品种的抗病虫能力可能无法应对新的情况。

通过选育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的新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对农作物的损失,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运用遗传学、生物技术和育种学等多种科学方法。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选育方法:1. 杂交育种:通过选取具有不同优良特性的亲本进行杂交,利用杂种优势生产具有高产、抗病虫害等多种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2. 基因工程: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直接对农作物的基因进行修饰和调控,使其具有更好的抗性和适应性。

3. 辅助选择:通过对大量候选种进行大规模的试验和观察,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个体,进一步培育出新品种。

4. 突变育种:通过诱变剂、辐射等方法诱发农作物基因的突变,筛选出具有理想特性的突变体,培育出新品种。

三、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途径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只有得到广泛推广应用,才能实现其意义和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推广途径:1. 农业科研机构推广:农业科研机构在选育新品种的同时,也负责推广新品种的种植和应用,通过开展示范种植和培训等活动,向农民介绍新品种的优点和种植技术,帮助农民更好地利用新品种提高生产效益。

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东豆808选育栽培及选育体会

高产高油大豆新品种东豆808选育栽培及选育体会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当前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对农作物进行新品种培育,从而提高其整体产量和质量对于我国农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所在。

东豆808是根据辽宁地区所培育的新品种大豆,具有产量高、质量好、产量稳定等特点,其培育成功对于我国北方农业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农业发展和进步。

基于此,本文简单讨论大豆新品种东豆808的选育栽培过程和选育体会,以供参考。

大豆新品种“东豆808号”是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稳产、高油、抗病抗逆性强及适应区域广等特点。

一、选育经过东豆808号(原代号东08137-1)大豆新品种是2008年以“铁丰31”为母本,以“东农47”为父本,经人工有性杂交后选育而成。

该品种综合农艺性状优良,抗性及丰产性均突出,2015年-2016年在公司内参加品系比较试验,2017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多点试验,2018年-2019年参加辽宁省大豆早熟组区域试验,2019年参加同组生产试验。

2020年3月经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辽审豆20200003,定名为东豆808,证书编号为:2020-1-0315。

二、特征特性东豆808号属亚有限结荚习性,平均株高90.6cm,有效分枝2.5个,主茎节数17.9个,单株有效荚数68.5个,紫花,椭圆叶,灰白茸毛,成熟时荚皮褐色,籽粒圆形,种皮淡黄色,有光泽,黄色脐,百粒重22.0克,紫斑、褐斑粒极少,完整粒率97.0%以上,生育期129天。

2018年-2019年经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连续两年检测,该品系籽粒粗蛋白含量38.57%(干基),粗脂肪含量21.03%(干基)。

2018年和2019年经辽宁省农科院大豆研究中心人工接种鉴定,该品种对大豆花叶病毒SMVI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4.94%,对大豆花叶病毒SMVIII号株系表现为抗(R),病情指数0.46%。

新品种培育主要贡献

新品种培育主要贡献

新品种培育主要贡献以新品种培育主要贡献为题,我们将探讨新品种培育在农业领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贡献。

新品种培育在农业领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旨在通过改良作物的遗传特性,提高作物的产量、抗病能力和适应性,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和环境变化的挑战。

新品种培育不仅可以增加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提高作物的品质和抗病虫害能力,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风险。

新品种培育可以显著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通过选择高产的亲本杂交,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进行基因改造,研究人员可以创造出高产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更强的根系发育和更好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下获得更高的产量。

例如,绿色革命中培育的高产小麦品种,大大提高了全球粮食供应的稳定性,解决了当时人口快速增长所面临的粮食危机。

新品种培育可以改善农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通过选择富含营养物质的亲本杂交,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改变农作物的营养组成,研究人员可以培育出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不仅可以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还可以改善食物的口感和风味,满足人们对健康和美味的需求。

例如,通过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富含铁和锌的水稻品种,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贫困地区居民营养不良问题。

新品种培育还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通过选择抗病虫害的亲本杂交,或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增强作物的抗病虫害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可以培育出具有更强抗逆性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作物受到病虫害侵袭的风险,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

例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抗病毒的西瓜品种,有效防止了西瓜蔓割病的流行。

新品种培育还可以增加农作物的适应性。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农作物需要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才能保持稳定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选择适应性强的亲本杂交,或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改变作物的适应性基因表达,研究人员可以培育出更具适应性的新品种。

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总结

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总结

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总结
植物新品种培育是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对植物遗传特性的研究
和改良,可以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团队在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现在我将对这些工作进行总结。

首先,我们在小麦品种改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通过对小麦种质资源的筛选
和杂交育种,我们培育出了一批抗病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种,其中一些品种的产量比传统品种提高了10%以上,受到了农民的一致好评。

这些新品种的成功培育,
为我国小麦生产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我们在水稻抗逆性育种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
背景下,培育具有抗旱、抗涝、抗病能力的水稻品种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团队通过对水稻种质资源的筛选和杂交育种,成功培育出了一批抗逆性强的新品种,这些品种在干旱、涝灾害中表现出色,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

此外,我们还在果树和蔬菜的新品种培育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工作。

通过对果树
和蔬菜的遗传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培育出了一批口感好、产量高、抗病性强的新品种,为果蔬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的来说,我们的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
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植物新品种培育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我们继续努力。

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植物遗传特性,加强与农民和农业企业的合作,努力培育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育种方法和新品种选育

育种方法和新品种选育

育种方法和新品种选育随着人类对农业的不断探索和发展,育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育种是指通过人工干预,选取具有良好遗传特性的亲本进行交配,培育出具有优良品质、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的新品种。

在农业生产中,新品种选育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重要途径。

下面将介绍一些育种方法和新品种选育的相关知识。

一、传统育种方法1.杂交育种法杂交育种法是指将两个不同的亲本进行人工授粉,培育出新的杂种。

杂交育种法能够利用亲本间的优异遗传特性,使后代具有更好的生长性能、抗病性和适应性。

例如,在小麦育种中,选取耐旱、抗病的优良品种作为母本和父本,进行杂交,培育出耐旱、抗病的新品种,如“丰收1号”。

2.选择育种法选择育种法是指通过对大量种子进行筛选,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后代繁殖,最终培育出新品种。

选择育种法适用于具有明显遗传差异的品种。

例如,在玉米育种中,选取产量高、抗病性好的种子进行后代繁殖,经过多代选择,培育出产量更高、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如“玉米杂交种”。

二、现代育种方法现代育种方法是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对育种过程进行干预,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1.基因工程育种法基因工程育种法是指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将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基因导入到目标作物中,从而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例如,在水稻育种中,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抗虫、抗病等优良基因导入到水稻中,培育出抗虫、抗病的新品种,如“转基因水稻”。

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法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法是指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育种过程进行辅助,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

例如,在番茄育种中,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番茄抗病基因进行筛选,选出具有抗病性的个体进行后代繁殖,最终培育出抗病性更强的新品种,如“抗病番茄”。

三、新品种选育的流程新品种选育的流程包括品种筛选、亲本选择、杂交组合、后代选择、品种鉴定和推广应用等环节。

1.品种筛选品种筛选是指对已有品种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作为育种亲本,如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

品种培育 新品种开展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品种培育 新品种开展大面积示范和推广

品种培育新品种开展大面积示范和推广摘要:一、品种培育的重要性1.满足市场需求2.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3.应对环境变化和病虫害二、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1.筛选和培育新品种2.大面积示范和推广新品种3.促进农业产业升级三、新品种培育的成功案例1.我国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进展2.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3.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正文:品种培育在农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入,新品种的培育为农业产业带来勃勃生机。

我国农业科学家们通过不懈努力,研发出一批又一批的高产、优质、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不仅满足了市场的多样化需求,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是品种培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为了确保新品种的优良特性在生产中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工作。

通过建设示范基地,组织现场观摩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民种植新品种,确保新品种迅速应用于农业生产。

我国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例如,在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领域,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发出了众多高产优质的新品种。

这些新品种具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生长周期短等特点,大大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新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应用,为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通过种植新品种,农民可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水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之,品种培育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在新品种示范和推广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撑。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策略措施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策略措施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策略措施农作物新品种的转化推广是农业创新与发展的关键环节,它能够为农民带来更高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进程,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措施:1. 加强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机构建设:建立健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与推广机构,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为农民提供农作物新品种的种子和种苗,同时加强与农民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支持度。

2. 提供优质种子和种苗: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的优质种子和种苗的培育和生产力度,为农民提供具有较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的种子和种苗,提高农民种植新品种的积极性。

3. 深入开展示范推广:通过在农村地区建设示范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选择适宜的农作物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并提供充分的技术指导和示范,让农民亲眼看到新品种的高产和经济效益,增加他们的种植意愿。

4. 开展农作物新品种的科普宣传:通过农业科普活动、农业技术培训和农技推广会议等形式,向农民传播农作物新品种的优势和推广效果,提高他们对新品种的认知和了解,增强他们尝试种植新品种的信心。

5. 推动农作物新品种与市场需求的对接:根据市场需求和商业前景,重点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农作物新品种,鼓励农民多种多样的选择种植,同时加强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超市等销售渠道的合作,及时推广新品种的销售和推广,提高农民的收益。

6.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对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农民给予奖励和补贴,提高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收益,同时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研发和推广的投入,提高新品种的推广速度和规模。

7. 组织农民参观考察和交流学习:组织农民赴其他地区参观考察,学习其他成功推广的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和经验,提高农民对新品种种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8. 引导农民形成种植新品种的习惯:通过长期稳定的推广和培训,引导农民养成种植农作物新品种的习惯,充分发挥新品种的优势和经济效益,形成新品种种植的良性循环。

种子选育 优质品种培育的栽培技术

种子选育 优质品种培育的栽培技术

种子选育优质品种培育的栽培技术种子是农作物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因此,选育优质的品种以及正确的栽培技术对于农民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种子选育和优质品种培育的栽培技术。

一、种子选育的重要性种子选育是改良和培育农作物品种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育,可以获得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的新品种,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效益。

在种子选育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选取优良种源:根据目标品种的特性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优良种源。

种子的选取应考虑种子的形态特征、耐逆性、抗病虫害性等因素。

2. 严格的品种筛选:通过田间试验和实验室分析,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优良品种。

同时,要注重遗传多样性,防止品种的单一化。

3. 繁殖与筛选相结合:在选育过程中,要注意繁殖和筛选的相互关系。

通过多代筛选,逐步提高品种的性状和稳定性。

二、优质品种培育的栽培技术优质品种的培育需要结合适宜的栽培技术,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潜力。

以下是优质品种培育的栽培技术要点:1. 土壤管理土壤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合理的土壤管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持土壤水分。

首先要进行土壤检测,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

根据土壤检测结果进行施肥,合理调整肥料的种类和用量。

同时,要进行土壤翻耕和覆盖,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2. 种植密度和间距种植密度和间距的选择对于优质品种的生长和产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根据品种的特性和预期产量,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使得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不过于拥挤也不过于稀疏。

同时,合理的间距有利于光照的均匀分布和空气流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抗病虫害性强的优质品种;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合理施用农药,避免药害和抗药性;采取生物控制的方式,如引入天敌等。

4. 水肥管理水分和养分的供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
应用
广泛应用于各种农作物的育种,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03
农作物新品种培育的流程
选种
选种目标
01
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种子,如抗病、抗虫、抗旱、抗涝、高产
等。
种子来源
02
通过搜集、购买或交换等方式获取不同品种的种子,以增加选
种的多样性。
选种方法
03
采用田间选择、室内选择等方法,根据育种目标进行初步筛选
详细描述
转基因抗虫棉是通过将外源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的细胞中,使棉花产生抗虫蛋白,从而抵抗棉铃虫的侵 害。这种新品种的抗虫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转基因抗虫棉技术被广泛应用 于中国和其他产棉国家,为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做出了重要贡献。
基因工程马铃薯
总结词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成功培育出抗病、 抗旱、高产的马铃薯新品种,提高了马 铃薯的产量和品质。
采用田间选择和室内选择相结合的方法,对杂交 后代进行多代筛选和培育。
3
优良品种
经过多代选择和培育后,最终获得符合育种目标 的优良品种。
品质检测
检测内容
对优良品种进行品质检测,包括营养成分、口感、抗病性 等。
检测方法
采用生化分析、病理学等方法进行品质检测,以评估品种 的优劣。
品质评估
根据检测结果,对优良品种进行品质评估,确定其是否符 合市场需求和生产要求。

杂交
杂交原理
通过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遗传物质进行结合,以产生新的遗传变 异。
杂交方法
采用人工授粉、试管受精等方法进行杂交,以获得杂交后代。
杂交世代
根据育种目标,对杂交后代进行多代选择和培育,以获得符合要求 的品种。
选择优良后代
1 2

关于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

关于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不仅影响到农作物新品种的品质与产量,更关系到每一个种植户的切身利益,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

同时,对农作物新品种进行种植与推广,能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强农作物的抗性,实现最终的稳产,加快种植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扩大农作物栽培区域,所以,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农作物新品种种植与推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子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农户选择困难之所以种子市场会较为混乱,主要还是由于种子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当农作物品种较多的时候,一般的农户很难选择到自己需要种植的合适种子。

而且,农户在选择种子的品种时,主要是通过自己以往的经验,或合适通过朋友介绍进行选择,这对于农户选择自己多年种植的良好品种有着很大影响,对于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与推广也是不利的。

我国近些年对于农业科技、农业科研、新品种推广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只希望可以把已经试验成功及示范良好的种植新品种及时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提高农业的产量和农民的收入。

种子销售者推荐的品种一般都是让利比较多、回报率高的种子品种,而到底是不是新品种,他们并不重视。

2、农作物新品种示范作用不明显,对种植及推广的效果造成了影响目前农作物新品种的示范基地能够贴近广大农户的不多,很多示范基地都是农户无法直接观察,或是离农户很远的地方,如果对农民不能起到示范作用的话,种植和推广的效果就非常明显。

农作物新品种的推广就是以农户为主体,把优良的种植品种让农户了解并最终采用。

因此,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农户对新品种的特点和种植方法进行了解,如果农户无法直接观察到农作物新品种的种植过程,对它们的种植方法和特点也不了解,农户自然不会选择新品种进行种植。

3、农作物新品种价格贵,农户选择性较低自从我国《种子法》实施以来,很多农作物的新品种在经过审定以后,都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品质,这时候与以往农作物品种的价格相比而言,就会显得贵一些。

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方法

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方法选育农作物的方法有很多种,而对于某一种农作物则有其对应的选育方法。

这要依赖于农作物的性状。

但不管哪种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都是在产生新的基因前提下所进行。

产生新的基因有许多种方法,主要分为自然引变和人工引变。

在科学还不发达时,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从在自然因素下已经产生的新品种中选择生产所需的,但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方法已不再满足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例如突变的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时的自然因素下引起的突变不能满足需要。

故实际当中选育农作物新品种的方法为人工引变。

人工引变的主要方法分为三大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近年来,不少国家用人工引变方法育成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其中包括小麦、大麦、燕麦、水稻、花生等多种作物。

这些新品种具有高产、抗病、早熟、抗倒等满足生产的多种优良性状。

通过用X射线、r射线等物理因数对所育的农作物进行照射,让其产生突变。

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步:首先是做好准备工作,确定所需培育的新品种应具有哪些性状,确定用什么方法去选育及用来选育的种子或块茎。

然后就是人工引发它产生突变,产生新的基因。

接下来就是培育这些产生基因的种子或块茎,从中选择具有满足需要的优良性状的作物。

接着对选育出来的作物所具有的形状进行检验,看它是否能够稳定遗传下去。

对能够稳定遗传的进行保留并培育。

然后对产生的新品种进行推广种植。

随着时间的发展,选育的方法将会不断发展,例如现在的太空育种。

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培育的方法将会朝着高效、简单发展。

姓名:朱志猛学号:222011322250033学院:工程技术学院。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
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

以下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过程:
1.确定选育目标:确定选育的农作物品种的特定性状,例如增产、抗病、耐旱等。

2.收集种质资源:通过采集、收购、交换等方式,收集多样化的基础材料。

3.评价和筛选:根据选育目标和采集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评价,并筛选出具有优良特征和遗传优势的个体和群体。

4.创制新品种:利用遗传学和生物技术等手段,将优良基因导入到其他品种中,创制新的适应力更强的新品种。

5.田间试验:将新品种进行田间试验,评价其生长性状、产量、病虫害防御能力等。

6.推广应用:将经过优化和测试后的新品种推广到广大农民中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需要很长时间,甚至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还需要长期的田间试验和推广应用,才能证明新品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途径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途径

培育农作物新品种途径
培育新品种对于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在不断改良和推广适
应新环境和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品和农业
等需求。

但是,如何培育出新的农作物品种呢?下面就来介绍几种培
育农作物新品种的途径。

一、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培育新品种农作物的效率,也
拓宽了培育新品种的途径。

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DNA重组,对遗传
性状进行改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抗逆环境能力、提高产量等。

二、杂交育种技术
杂交育种技术是一种经典的培育新品种的途径,其核心是利用植
物的遗传材料进行自然杂交和人工选择,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后代
品种。

此外,杂交育种也可以通过改良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通过自交、改良、筛选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

三、化学诱变法
化学诱变法主要是通过利用强化剂量的辐射或特定化学物质等对
植物的DNA进行特殊处理,引发其遗传基因变异,通过人工选择优良
品种,培育出具有优良特性的新品种。

但是,这种方法会对环境产生
较大影响,需要谨慎使用。

四、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
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离体培养定植物细胞和组织,在特
定外部介质条件下繁殖和分化,快速大量地培育出相同的植物群体,
从而进行筛选和选择优良品种。

总之,培育农作物新品种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工作,不同的技术手段都有其优劣之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和运用。

在实际工作中,依旧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以达到更好的
培育效果。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和农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玉米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本文将从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玉米新品种的选育是玉米产业发展的关键,也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随着生物技术和遗传学领域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手段,不断培育出适应不同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为玉米生产带来了新的希望。

1.1 基因导入技术基因导入技术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某些特定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使植物具有某种特定的性状或功能。

在玉米的选育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将一些耐逆性强、抗病害、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基因导入到玉米中,从而培育出更加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

1.2 杂交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是指通过选择和交配优良的玉米品种,培育出具有更好性状的新品种。

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玉米的遗传特点,选择不同的种质资源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更适应特定环境和气候条件的新品种。

通过杂交育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培育出高产、抗逆性强、抗病害的新品种,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1.3 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选育技术,通过对玉米的基因组进行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可以根据特定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进行玉米的选育工作,从而提高选育效率和精度。

通过该技术,研究人员可以快速鉴别玉米的基因型,加快选育进程,培育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对于玉米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如何提高玉米的产量成为当前玉米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和总结了一系列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和科学的技术手段,逐步提高了玉米的产量水平。

2.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策略措施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策略措施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策略措施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和推广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战略之一。

目前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进程,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措施,下面将从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市场推广和农民培训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政策支持政策支持是推动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重要保障。

要明确支持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和转化推广的政策红利,加大对农作物新品种科研和推广的资金投入。

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在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过程中完善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农作物新品种生产者进行持续的创新。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作物新品种的科学研究,提高新品种的抗逆性和产量。

要积极推动新品种的绿色种植和生产技术的创新,提高农作物新品种的市场竞争力。

加强对新品种的示范和推广,促进新品种在地方上的快速推广应用。

三、完善市场推广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市场机制。

要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鼓励企业和农民生产和种植新品种,拓展农产品新品种的市场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化推广的效率和速度。

积极开展市场宣传和推介活动,提高新品种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优质新品种的形象和品牌。

四、加强农民培训农民培训是促进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重要保障。

要通过加强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种植管理水平和技术能力,使其更好地掌握新品种的种植技术和管理要点。

要加强对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市场适应性和抗风险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新品种的生产和市场化需求。

加快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需要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农民等多方共同努力,共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策略措施,共同推动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进程。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农作物新品种转化推广的步伐会更加迅猛,农业生产也会迎来更加丰收的时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作物育种)经人类长期选育,现有许多作物具有人类期望的优良性状;同时,人类仍在们按照自己的意愿,依据不同的育种原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育所需要的生物新品种。

这里,我们可以分三种情况。

1.保持品种的优良性状。

2.从不良性状中把所需要的优良性状(相对性状)分离出来或把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另一个个体上来。

如利用基因分离的原理从高秆小麦中分离出能抗倒伏的矮秆小麦品种;通过基因的自由组合,把小麦中高秆抗锈病和矮秆不抗锈病两利性状进行重新组合获得矮秆抗病的小麦优良品种。

3.创造具有优良性状的生物新品种。

如利用人工诱变育种技术培育作物新品种;利用基因工程的原理创造抗虫棉。

二、育种方法(一)根据“遗传”、“细胞的全能性“原理进行品种的延续和扩大可用无性繁殖:如扦插,嫁接,分根,压条,组织培养,以及克隆。

例如,菊花、水仙花、月季等很多的花卉,香蕉、柑橘等很多水果,马铃薯、甘薯等很多蔬菜、粮食作物,自身可能是杂合体,但应用无性繁殖栽培,都可以保持优良性状。

(二)根据“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原理进行育种1.杂交育种(1)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方法: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后,不断自交,并不断淘汰不符合要求的个体,直至后代不在发生性状分离。

(3)举例:已知小麦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易染锈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现有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病两纯系品种。

要求使用杂交育种的方法培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②让F1交得F2③选F2矮秆抗锈病小麦自交得F3④留F3未出现性状分离的矮秆抗病个体再重复③、④步骤。

(4)特点:育种年限长,需连续自交不断择、汰劣才能选育出需要的类型。

(5)说明:①该方法常用于同一物种不同品种的个体间;②对于亲缘关系较近的不同物种个体间也可以用到杂交技术,如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萝卜和甘蓝杂交,但为了使后代可育,应使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个体即是异源多倍体,这种育种方式就是多倍体育种;③若该生物靠有性生殖繁殖后代必须选出优良性状的纯种,以免后代发生性状分离;若该作物靠无性生殖产生后代,那么只要得到该优良性状就可以了,纯种、杂种并不影响后代性状的表达。

2.诱变育种(1)原理:基因突变(2)方法:用物理因素(如 X射线J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在DNA复制时发生差错,从而引起基因突变。

(3)举例:太空育种、“黑农五号”大豆(4)特点:可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出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但由于突变的不定向性,必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以便能从中选育出理想植株。

3.单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花药离体培养获单倍体植株,然后用人工诱导的方法使染色体加倍。

(3)举例①让纯种的高秆抗锈病和矮秆易染锈病小麦杂交得F1;②取F1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单倍体;③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使染色体加倍,选取具有矮秆抗病性状的个体即为所需类型。

(4)特点:由于得到的个体基因都是纯合的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所以相对于杂交育种来说,明显缩短了育种的年限。

(5)说明:该种育种方法有时用到杂交技术;其中的花药离体培养过程需要组织培养技术手段支持;因F1是单倍体,高度不育,用秋水仙素处理的是F1的幼苗而非种子。

4.多倍体育种(1)原理:染色体变异(2)方法: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从而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细胞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即可发育成多倍体植株。

(3)举例: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同源多倍体的培育)说明:三倍体西瓜种子种下去后,为什么要授以二倍体西瓜的花粉?西瓜的三倍体植株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生殖细胞,因而不能形成种子,子房因缺乏生长素而不能发育成果实。

但在三倍体植株上授以二倍体西瓜花粉后,花粉在柱头上萌发的过程中,将自身的色氨酸转变为吲哚乙酸的酶体系分泌到西瓜三倍体植株的子房中去,引起子房合成大量的生长素;其次,二倍体西瓜花粉本身含有少量生长素,在授粉后也可扩散到子房中去,这两种来源的生长素能使子房发育成果实。

②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异源多倍体的培育):普通小麦是六倍体(AABBDD),体细胞中含有4 2条染色体,属于小麦属;黑麦是二倍体(RR),体细胞中含有14条染色体,属于黑麦属。

两个不同属的物种一般是难以杂交的,但也有极少数的普通小麦品种含有可杂交基因,能接受黑麦的花粉。

杂交后的子一代含有四个染色体组(ABDR)不可育,必须用人工方法进行染色体加倍才能产生后代,染色体加倍后的个体细胞中含有八个染色体组(AABBDDRR),而这些染色体来自不同属的物种,所以称它为异源八倍体小黑麦。

(4)特点:该种育种方法得到的植株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有所增加,但发育延迟,结实率降低。

(5)说明:在育种中要用到杂交技术。

(三)依据“工程原理”进行育种1.利用“基因工程”育种(1)原理:DNA重组技术(属于基因重组范畴)(2)方法: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个别基因复制出来,加以修饰改造,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操作步骤包括: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等。

(3)举例:抗虫棉等培育。

(4)特点:目的性强,育种周期短。

2.利用“细胞工程”育种(1)原理:植物体细胞杂交(2)方法:用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并且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植物体的方法。

操作步骤包括:用酶解法去掉细胞壁、用诱导剂诱导原生质体融合、将杂种细胞进行组织培养等。

(3)举例:“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

(4)特点: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大大扩展了可用于杂交的亲本组合范围。

(5)说明:该种方法需植物组织培养等技术手段的支持。

(三)利用植物激素进行促使单性结实1.原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2.方法:在未授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子房就可以发育成无子果实。

3.举例:无子番茄的培育4.特点:由于生长素所起的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并不能导致植物基因型的改变,所以该种变异类型是不遗传的。

严格地说,此法不属于育种,而是单性结实。

例题一 现有两个小麦品种,一个纯种麦性状是高杆(D),抗锈病(T);另一个纯种麦的性状是矮杆(d),易染锈病(t)。

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育种专家提出了如右图所示Ⅰ、Ⅱ两种育种方法以获得小麦新品种。

问:(1)要缩短育种年限,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依据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另一种方法的变异原理是_________。

(2)图中①和④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和_______。

(3)(二)过程中,D 和d 的分离发生在_______;(三)过程采用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四)过程常用的化学药剂是__________。

(4)(五)过程产生的抗倒伏抗锈病植株中的纯合体占______;如果让F 1按(五)、(六)过程连续自交二代,则⑥中符合生产要求的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

(5)如将方法Ⅰ中获得的③⑤植株杂交,再让所得 到的后代自交,则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_______。

解析 本题涉及常规的杂交育种(Ⅱ)和单倍体育种(Ⅰ);同时又将知识拓展至减数分裂和遗传几率的计算。

其中第(4)小题抗倒伏抗锈病植株的基因型有ddTT 、ddTt ,两者的比例为1:2。

从连续自交的结果看,纯合体的比例回逐代提高,直至达到95%以上后,即可认为基本为纯种,可推广至大田生产之用。

答案:(1)Ⅰ 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 (2)DT ddTT (3) 减数第一次分裂 花药离体培养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 (4)1/3 1/2(5)DDtt : Ddtt : ddtt ,比例为1:2:1例题二 图示某生命科学研究院利用玉米种子作为实验材料所做的一些科学实验,请认真读图并回答下列各题:(1)取B幼苗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图 B~C)发育成植株D,再取其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图E~F),又发育成为植G。

①从生殖方式上分析,B~D和E~G分别属于 _______________ 生殖。

②从细胞分裂方式上分析,B→D→E→G过程中分别发生了 _______________分裂。

③从遗传特点上分析D和G性状表现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②~③是将纯种黄色玉米种子搭载航天飞机进行失重和宇宙射线处理。

④是从太空返回的玉米种子种植后的高大植株。

⑤和④自花传粉后所结的果穗,其上出现了从来没有见过的“红粒”性状。

那么,这一性状的出现是____________结构改变引起的。

(3)经鉴定,红粒与黄粒是一对相对性状,且为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

请你用该果穗上的红粒与黄粒为实验材料,设计配种方案(包括配种方法、结果、结论),以鉴定这一相对性状的显隐关系。

解析本题涉及组织培养、单倍体育种、诱变育种等多种现代化育种技术。

解题时还要联系育种各步骤中细胞分裂方式进行判断。

要清楚,对高等生物而言,只有形成成熟生殖细胞(配子)的分裂才是减数分裂;例如形成花粉粒或大孢子(其又可进一步发育成胚囊,含卵细胞和极核)。

第(3)小题是对遗传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应用。

我们在复习的中后阶段,训练中遭遇大量新情景的同时,不要忘记对书本基础的回归,没有扎实的基础,高考中是不可能获得高分的。

答案(1)①无性单性②有丝减数③D与A(B)同;G与A(B)有性状分离(2)DNA(基因、遗传物质)(3)方案一自交,若子代全部表现出黄粒或红粒,可认定黄粒或红粒是纯种;再让子代黄粒与红粒杂交,其后代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未表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性状为显形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为隐性。

方案二:杂交,如后代表现出一亲本的性状,则该性状为显性性状,另一性状为隐性性状。

若后代表现出两种亲本性状,可再进行自交,出现性状分离为显性性状,未出现性状的是隐性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