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

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蛋白,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呼吸道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给患儿和家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本文将针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

二、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1.咳嗽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症状之一是咳嗽,咳嗽持续时间长,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可以显著减轻患儿的咳嗽症状,使其咳嗽频率和程度得到明显改善。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后,咳嗽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患儿的咳嗽频率和咳嗽程度均明显减少。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减轻咳嗽、呼吸困难和喘息等症状,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广泛的临床应用和认可。在使用过程中仍需警惕潜在的不良反应和合并症,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害。

目前,关于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还比较有限,尚需要进一步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以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加强对于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指南和规范,提高临床医生和患儿家长对其治疗特点、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的认识,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重组人干扰素α1b作为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一种重要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和潜在的应用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深入,相信重组人干扰素α1b将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儿的健康带来更多的希望和机会。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研究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 研究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方法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开放设计,疗前、疗后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有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患儿240例,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疗程7 d,1个疗程后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240例患儿治疗前红细胞、血小板、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正常,1个疗程后,除7例心肌酶谱升高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未发现异常,且用药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未发现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 标签: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治疗;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 干扰素可通过多种途径发挥抗病毒及免疫调节作用,而且其在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疗效也得到认可[1-3]。干扰素常规给药途径为肌内注射,研究表明肌内注射干扰素对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安全有效[4],但雾化吸入治疗的安全性尚缺乏大样本的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7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儿科临床确诊的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患儿240例,其中,男138例,女102例,平均月龄(22.18±7.23)个月。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采用开放设计,疗前、疗后对照研究的方法。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或无发热,或咽干、咽痛,或咳嗽、喘憋,或呼吸困难;查体可见咽部充血,或肺部听诊可闻及啰音;血常规白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病毒检测阳性。 1.2.2 入选标准年龄6个月~5岁;急性发病,病程≤4 d;临床诊断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性疾病;红细胞、血小板、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谱正常。 1.2.3 排除标准①已知对干扰素过敏者;②过敏体质,特别是对抗生素过敏者;③病情危重需入住ICU者;④入组前两周接受或需接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其他严重疾病,如重度营养不良,患有心、肝、肾、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疾病者;⑥入组前两周内接受干扰素治疗者;⑦正在参加另项临床试验者。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完整版)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解读(完整版) 摘要 为了推动临床合理使用干扰素,现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产生的背景、不同亚型干扰素的差别、干扰素-α1b临床应用的依据和方法、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等进行解读。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经过6次专家会议的讨论,并征求几十位不同地区临床一线专家的意见,反复多次修改,最终成稿并发表。为了推动临床合理使用干扰素(IFN),现就《共识》产生的背景、IFN-α1b临床应用的依据和方法、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面作一解读。 1 《共识》产生的背景 病毒性疾病是儿童常见病。据新格兰医学杂志的最新报道,病毒是儿童肺炎的主要病原,占66.0%[1]。我国近年研究结果也显示肺炎仍然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2位原因,其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和副流感病毒(PIV),其他病原有腺病毒(ADV)、人偏肺病毒(HMPV)、流感病毒(IFV)和巨细胞病毒(CMV)等。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鼻咽吸取物病原学核酸检测研究结果显示,病毒检出率为61.7%(1 274/2 066例),住院患儿病原检出率最高的病毒依次为RSV、RV和PIV,门诊患儿的病毒依次为IFV、ADV和PIV[2]。小儿病毒性肠炎常由轮状病毒等肠道病毒引起。肠道病毒71型(EV71)、柯

萨奇病毒16(CoxV16)等可引起危重型手足口病。其他的病毒感染如EB 病毒、腮腺炎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仍然有较高的感染率和发病率。许多病毒感染还可引起患儿的免疫功能异常,如RSV感染被公认为是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病因[3]。目前,仅IFV、CMV有针对性治疗药物,其他病毒感染均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缺乏特异有效的治疗。因此,临床上需要有更多的治疗小儿病毒性疾病的药物和方法。 IFN是机体受病毒感染时,宿主细胞通过抗病毒应答产生的一组结构类似、功能相近的低分子糖蛋白,是机体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天然免疫防线。自20世纪中叶发现以来,在其基因编码、分子结构、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进展。IFN现分为Ⅰ、Ⅱ、Ⅲ型,其中Ⅰ型有IFN-α和IFN-β等,分别由白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具有抑制病毒复制、抗寄生虫、刺激免疫细胞的杀伤活性、参与免疫调节等作用。Ⅱ型即IFN-γ,由淋巴细胞产生,其主要生物学活性为免疫调节作用。Ⅲ型有IFN-λ1、IFN-λ2和IFN-λ3,由树突状细胞等产生,功能尚不明确。 IFN-α有1b、2a和2b等20多个亚型。健康中国人白细胞经病毒刺激后诱生IFN的主要亚型为IFN-α1b,其次是2型。目前国内使用的IFN-α1b、IFN-α2a和IFN-α2b均是以DNA重组技术生产的IFN,有与天然IFN完全相同的生物学活性。但其在基因来源、分子结构、抗病毒、免疫调节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注射用IFN-α2a和IFN-α2b 的基因均来源于西方白种人,其中IFN-α2a源自骨髓瘤细胞,带有突变基因位点,因此其不良反应重。

雾化吸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

雾化吸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 b 治疗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 察 【摘要】目的:探究针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患儿采用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18年6月~2020年9月纳入86例小儿RSV肺炎患儿开展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选出43例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甲组),另外43例患者在甲组基础上予以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乙组),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乙组患儿退热、咳嗽憋喘改善、肺部啰音消失及住院时长均优于甲组;乙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显著高于甲组 81.40%;两组经过临床治疗后,其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8(IL-18)及肿瘤细胞因子(TNF-α)等炎症因子及CD3+、CD4+、CD8+等免疫功能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乙组患儿改善情况优于甲组(P<0.05)。结论: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疗法在小儿RSV肺炎中合理应用具有显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促进炎症因子水平降低,还有助于其免疫功能恢复、缩短患儿住院时长。 【关键词】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属于临床小儿群体好发疾病类型,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憋喘及呼吸困难等,肺部听诊存在湿啰音[1]。本病患病率高且病情进展速度快,部分病情严重患儿可累及心脏,诱发危重并发症(如心肺功能衰竭),危及患儿生命。临床针对RSV肺炎通常采取对症及支持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病情控制效果;而针对部分病情严重患儿,则需要开展抗病毒治疗。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作为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抗病毒药物,本药品针对婴幼儿

α干扰素在儿科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α干扰素在儿科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干扰素(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增殖和免疫调节活性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根据结合受体不同,可以分为Ⅰ型、Ⅱ型和Ⅲ型[1],其中,Ⅰ型IFN(主要为α/βIFN)在机体控制病毒感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自然情况下,α干扰素(IFNα)是人类应对病毒感染非常重要的免疫保护性细胞因子[2],其可诱导同种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形成抗病毒状态,限制病毒的进一步复制和扩散。但IFNα是一个诱生蛋白,只有受到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后人体内细胞才会被诱导分泌出IFNα。所以,天然IFN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滞后性和暂时性的特点。由于儿童免疫功能尚不成熟,病毒更易抑制IFN α的产生,导致儿童易发生病毒感染性疾病[3,4,5]。因此,一旦患儿诊断为病毒性感染,就应尽早给予外源性IFNα以抑制病毒复制,并增强免疫细胞清除病毒的能力,达到控制疾病进展的目的。 IFNα作为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和免疫调节剂,在临床上早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儿童病毒性疾病[6,7,8,9,10,11,12,13],但临床使用过程中IFNα用药时机、给药剂量、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处理差异较大,仍不规范,尚需达成共识。目前我国尚无雾化吸入用IFNα制剂的药品,临床用药过程中是将注射用IFNα作为雾化制剂使用,即药品使用的适应证、剂量、患者群体和给药途径等不在药监部门批准的说明书范围之内,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因此必须纳入国家相关"超说明书用药"的管理,并遵循"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则和有关指南或共识而实施。使用注射用IFNα制剂进行雾化吸入,应严格按照雾化吸入的管理规范要求和专家共识进行正确操作。

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探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应用干扰素治疗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变化和治疗 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阳性缓解时间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 1 月—2016 年 1月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60 例患儿的临床 资料。结果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哮鸣音、紫绀、鼻煽等方面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 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发热、咳嗽、咯痰、咽痛、胸片缓解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 05)。结论干扰素可有效治疗小儿 喘息性支气管炎,能减轻症状积分,缩短患儿治疗时间,疗效确切。 关键词:干扰素;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疗效 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小儿较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种细菌和病毒都可感染引起, 双肺可闻及不固定的散在的干啰音及粗中湿啰音,临床表现以喘息和咳嗽为突出[1]。有 报道[2]称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较常见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呼吸道 合胞病毒等,其中引起急性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学分析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小儿喘 息性支气管炎目前没有特效疗法,本研究观察干扰素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我院 2015 年1月—2016年1月儿科住院治疗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 60 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30 例中男 18 例,女12例,年龄 12~47个月,平均年龄 13. 12 月,观察组患儿 30 例中男 16 例,女 14例,平均年龄 11. 6 个月。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年 6 月第一版)诊断标准[3],均无使用治疗哮喘药物史并且除外先天性心肺疾患、 异物吸入、肺结核、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胃食管返流、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综合症及下呼吸 道压迫性阻塞引起的喘息。全部征得患儿家长同意。 1.2 治疗方法 1.2.1器械及药品①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500 万 IU/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 S2*******北京远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②鱼跃 3W -1 型儿童雾化仪。③东芝 H2R-125 型 CR机。 1.2.2 对照组治疗方法利巴韦林用氯化钠注射液稀释成每 1ml 含 1mg 的溶液后静脉缓慢 滴注,按体重 15mg/kg?d,2 次/d,滴注 20 分钟以上连用3日。同时应用头孢曲松钠 80 ~100mg/kg?d溶于等渗氯化钠注射液中 100ml 中,0. 5 ~1h 内滴入,1 次/日,;连用 3 日。患儿有痰粘稠难以咳出、痰阻气管等症状时,应给予沐舒坦雾化吸入 2 次/日直至无痰。 1.2.3 观察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干扰素 100 万 U/次/日,肌肉注射,7 天为1 个疗程,用药前,详细记录患儿的各种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并结合评分进行评分,用药后详细记录患儿用药后的症状体征变化情况,随时对不良反应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症状积分评分方法参照《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进行治疗前后 量化评分,具体评分标准[4]为:0 分:无咳嗽;2 分:偶咳,夜间或晨起出现,不影响日 常活动及休息;4 分:阵咳,夜间和晨起均可出现,活动后明显,略影响休息;6分:持续 性咳嗽,夜间和晨起均明显,活动后加重,严重影响休息;有痰 1 分;无 0 分;有饮食差 1 分、无 0 分;有腹胀1 分;无0 分;有发热1 分;无0 分;有过敏症状 1 分、无 0 分;有咽 喉肿痛 1 分、无 0分;有呕吐 1 分、无 0 分;有烦躁 1 分、无 0 分;有失眠 1 分、无 0 分; 有便秘 1 分、无 0 分;哮喘轻 1 分、重 2 分。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19. 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治疗结果以均数 ± 标准差(x珋 ± s) 表示,采用t 检验,以 P< 0. 05 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疗后两组患儿主要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患儿在咳嗽、喘息、喉中痰鸣、哮鸣音、紫绀、鼻煽等方面积分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 = 0. 266、0. 254、0. 258、0. 293、0. 460、0. 399,P <0. 05)。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的疗效 观察 范志华;曾令威;邓云梅 【摘要】OBJECTIVE: To probe into 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for injection in aerosol inhalation treatment of child bronchitis .METHODS:276 child patients with bronchitis admitted into the Eighth People 's Hospital of Nanning from Sept .2015 to Jun.2016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40 cases ) and control group (136 cases) via random number table .Both groups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 , on this basi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mpound ipratropium bromide aerosol ,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injection for aerosol inhalation , treated with 7 days.Clinical efficacy , disappearance time of symptoms and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99.3%, 139/14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86.8%, 118/136),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P<0.05);the disappearance times of rale , asthma, cough and fever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s (P<0.05);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3.6%(5/140) and 3.7%(5/136), the difference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S: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interferon α1b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 分析 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是一种重组蛋白,具有抗病毒、抗增生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上治疗多种疾病。近年来,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 呼吸道疾病之一,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本文将探讨重组人干扰素 α1b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应用及症状改善情况,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显著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减少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炎症反应。重组人干扰素α1b还可以抑制白细胞介素等炎症介质的释放,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呼吸道通透性,从而缓解咳嗽、喘息等症状。重 组人干扰素α1b还能够抑制支气管上皮细胞的增生,减少黏液分泌,改善呼吸道通畅度,有助于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临床研究表明,通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的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减少发作次数,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二、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针对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的症状改善情况,我们将从喘息、咳嗽和呼吸困难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喘息 2.咳嗽 咳嗽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另一常见症状,特别是在夜间更为明显,严重影响患儿的 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重组人干扰素α1b具有抗炎和抗病毒作用,可以有效减轻呼吸道炎症反应,改善支气管通畅度,从而显著减少儿童的咳嗽症状。临床研究表明,重组人干扰 素α1b治疗后,患儿的夜间咳嗽明显减轻,睡眠质量得到了改善,白天精神状态和活动能力也有所提高。 3.呼吸困难 呼吸困难是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严重症状之一,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患儿的生命安全。重组人干扰素α1b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和黏液分泌,改善支气管通畅度,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临床观察显示,经过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后,患儿的呼吸困难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呼吸更加顺畅,活动时呼吸更加轻松,甚至不再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沙丁氨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66例疗效观察

重组人干扰素α—1b联合沙丁氨醇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166 例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一般以喘憋、三凹征和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而且,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症,其病变主要在人体肺部细小支气管上,直径一般为75-300um的气道。在临床上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与肺泡间壁的纯粹毛细支气管炎,呼吸道合胞病毒为其的主要病原,约占58%,亦可见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呼肠病毒及鼻病毒。发病常见于多数是1-6月的小婴儿,2岁以下婴幼儿,由于婴幼儿呼吸系统生理解剖特点,气管支气管腔狭窄,粘液分泌少,纤毛运动差,肺弹力组织发育差而发生气道梗阻,并引起肺气肿或肺不张,易引起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 标签:毛细支气管炎;重组人干扰素α-1b;沙丁氨醇;雾化吸入 干扰素(IFN)是人体免疫系统在机体感染病毒后产生的重要细胞因子,近年来,使用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低、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在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显示明显疗效,临床多有报道。我科自2013年01月开始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运德素,由北京三元基因工程有限公司生产)雾化吸入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检测阳性的毛细支气管炎,并设临床对照与之相比较,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对象:全部病例,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住院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毛细支气管炎诊断标准,均为发病3天内入院,年龄3月-2岁,均为首次发病,上感后出现喘息,呼吸心率加快,闻及喘鸣音和/或湿鸣音,肝上界可下移,X线检查肺纹理增粗紊乱、可见小斑片状影,芯片法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RSV-IgM阳性,肺炎支原体阴性,肺炎衣原体阴性,腺病毒抗体阴性,流感、副流感病毒抗体阴性,共1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4例,男44例,女40例;对照组:82例,男42例,女4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差异均无显著性,均非早产儿,无免疫缺陷,先天性心脏病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基础疾病;两组患儿无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 1.1.2 方法:两组患儿基础治疗相同,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维持体液平衡、咳嗽气喘重者給予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静滴平喘、氧气吸入、烦躁者给予镇静剂等支持对症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20%硫酸沙丁氨醇0.25-0.5ml,雾化吸入,早晚各一次。治疗组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 (运德素),6-10ug/d,加入0.9%氯化钠溶液 2.5ml,雾化吸入,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10-15mg/kg.d,雾化吸入,1次/日。所有雾化均采用空气压缩泵吸入治疗,每次10分钟,连用5-7

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王银玉;白小春;陈国水;程顺茂 【期刊名称】《实用临床医学》 【年(卷),期】2009(010)006 【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4例)与治疗组(62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舒张支气管、止咳、镇静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注射液5万U/kg肌注,1次/d,共3 d;普米克令舒0.5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 mL,放入带空气压缩泵的雾化吸入器内雾化吸入,2次/d,共7 d.结果治疗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48、10、4例,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分别为25、22、17例,有效率为73.4%.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组患儿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的平均时间比较,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较好,并可缩短病程,进而可以避免或减轻全身使用激素的不良反应. 【总页数】2页(P80-81) 【作者】王银玉;白小春;陈国水;程顺茂 【作者单位】抚州第六医院儿科,江西,抚州344000;抚州第六医院儿科,江西,抚州344000;抚州第六医院儿科,江西,抚州344000;抚州第六医院儿科,江西,抚州3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22 【相关文献】 1.α-干扰素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 [J], 许莉 2.博利康尼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J], 贾春香 3.克洛己新干混悬剂联合可必特及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 [J], 周春 4.普米克令舒、特布他林、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J], 李月芹 5.干扰素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 [J], 刘良飞;赵彩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 管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马雪萍 【摘要】目的讨论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 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9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使用地奈德联合重组人 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以及哮憋、哮鸣音消 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患儿显效20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2%;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哮憋、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应用布地奈德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病症情况,提高治疗的效果,值得推广.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药》 【年(卷),期】2017(012)024 【总页数】2页(P123-124) 【关键词】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布地奈德;重组人干扰素α-2b 【作者】马雪萍 【作者单位】215151 苏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儿科 【正文语种】中文

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临床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 2岁以下的儿童特别是6~24个月的幼儿是高危发病人群[1]。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致病因素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病毒感染, 患儿的毛细支气管有充血、水肿以黏膜分泌物增多的现象,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缺氧喘息以及三凹征等,如不及时治疗, 会引发肺气肿、心肌损伤等症状, 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心力衰竭和哮喘[2,3]。目前临床上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方法一般是使用抗感染药物和氧疗, 但疗效并不理想。本研究主要选择本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抽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本院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9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45例。观察组中男24例, 女21例, 年龄6~21个月, 平均年龄(6.5±5.1)个月, 病程1~12 d, 平均病程(4.3± 2.7)d。对照组中有男26例, 女19例, 年龄6~22个月, 平均年龄(6.3±6.3)个月,病程1~13 d, 平均病程(4.6±2.9)d。所有患儿均有喘息咳嗽、气促和呼气性哮鸣音的症状, 还有不同程度的粗湿、细湿啰音, 患儿的病情症状均符合有关文献关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出现了严重并发症的患儿, 如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的患儿;重度营养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的患儿。所有患儿均自愿参与研究。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方法, 包括抗感染、止咳吸痰、镇静退热、必要的鼻导管吸氧、心悸保护等。对照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 在2 ml生理盐水中溶入0.5~1.0 mg的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 2~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 在2 ml的生理盐水中溶入8~10万U/(kg·d)的重组人干扰素α-2b进行雾化吸入, 2~3次/d。每个疗程6 d, 两组患儿均连续用药1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效果, 记录患儿哮憋、哮鸣音

儿科学论文儿科医学论文儿科临床论文: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儿科学论文儿科医学论文儿科临床论文: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α-1b;儿科;临床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一种采用健康人白细胞来源的干扰素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因工程干扰素,由于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品低、不易产生中和抗体等优点,近年来已逐渐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本文就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疾病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1治疗支气管和肺部疾病 1.1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 刘向萍等[1]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儿在喘憋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罗音消失及退热天数均有明显缩短(P<0.01),治疗过程未见不良反应。另外体外试验表明,干扰素作用机制为诱导受其处理的细胞产生抗RSV 病毒蛋白,阻断病毒的入侵[2]。 1.2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陈亚民等[3]将119例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巴韦林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分别为90.77%和51.85%,干扰素组在鼻塞消失和退热时间均比利巴韦林组缩短(P<0.01),干扰素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消化道症状。

提示重组人干扰素α-1b是治疗新生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安全且有效的药物。 1.3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体外实验中,重组人干扰素α-1b能明显抑制疱疹病毒在细胞培养皿内的复制,作用机制可能为直接作用于被病毒侵袭的靶细胞,迅速控制疱疹病情的发展[4]。但东红[5]将192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12例,重组人干扰素α-1b和利多卡因联合给药,对照组80例,给予利巴韦林,两组疗程均为4 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53.6%和35.0%,总有效率分别为90.2%和7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2治疗小儿病毒性脑炎 谢晓丽等[6]随机将64例毒性脑炎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两组治疗14 d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消失及脑电图、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住院时间缩短可能与干扰素增强免疫力有关。杨华等[7]将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静滴重组人干扰素α-1b;对照组以包括抗病毒、输液并根据病情应用抗生素及对症和支持疗法的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发热、呕吐、抽搐、昏迷和头痛等症状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两组比较有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疗效观察

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治疗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疗效 观察 摘要:目的分析雾化吸入重组干扰素α1b在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治疗中的应 用效果。方法收集2017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40 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 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雾化吸入重组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预后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为75.00 %,P<0.05;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 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雾化吸入重组干 扰素α1b可有效提高儿童呼吸道腺病毒感染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效果 具有积极作用,且临床应用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道腺病毒;雾化吸入;干扰素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of atomized inhalation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 alpha 1b in the treatment of respiratory adeno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Collected in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8,our hospital of 40 cases of children adenovirus infection of the respiratory tract,randomly split as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control group with conventional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herapy in children with atomization inhalation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 alpha 1 b for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treatment effect and prognostic effect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was 90.00 %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75.00 %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antipyretic time,cough disappearance time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No significant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of both groups. Conclusion atomized inhalation of recombinant interferon alpha 1b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respiratory adenovirus infection,and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prognosis of children,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h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good safety,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 respiratory adenovirus;Atomization inhalation;interferon 腺病毒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可造成患儿 出现咳嗽、发热[1],且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可造成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者可造成呼吸衰竭,严重影响患儿的健康。目前临床上对呼吸道腺病毒感染尚 无特效治疗药物,合理的选择治疗药物和治疗方式是提高该病治疗效果的关键, 基于此,我院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雾化吸入重组干扰素α1b进行儿童呼吸道 腺病毒感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7 年8 月至2018 年8 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腺病毒感染患儿40 例,随 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 基础上接受雾化吸入重组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观察组中男性11 例,女性9 例,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_(1)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分析

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_(1)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 管炎的效果分析 杨阳 【期刊名称】《当代医药论丛》 【年(卷),期】2022(20)11 【摘要】目的:探讨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_(1)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9月至202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收治的122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常模组(n=60)与讨论组(n=62)。对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用重组人干扰素α_(1)b对常模组患儿进行治疗,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_(1)b对讨论组患儿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统计讨论组中使用连花清瘟颗粒和重组人干扰素α_(1)b时间不同的患儿病情的改善率。结果:治疗后,讨论组患儿咳嗽、喘息、气促、呼吸三凹征和肺部湿啰音消失的时间均短于常模组患儿,其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常模组患儿,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0.05。在讨论组患儿中,入院72 h内使用连花清瘟颗粒和重组人干扰素α_(1)b的患儿其病情的总体改善率为 (93.42±4.48)%,入院72 h后使用连花清瘟颗粒和重组人干扰素α_(1)b的患儿其病情的总体改善率为(88.67±3.68)%,二者相比,P<0.05。结论:用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_(1)b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效果显著,能快速减轻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缓解其病情,治疗的安全性较高,且用药越早其疗效越好。 【总页数】3页(P5-7)

【作者】杨阳 【作者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5.6 【相关文献】 1.连花清瘟颗粒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40例临床观察 2.连花清瘟颗粒联合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探究 3.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联合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疗效 4.连花清瘟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效果分析 5.连花清瘟颗粒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效果及对患儿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重组人干扰素-α1b在儿科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完整版)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的蛋白质,包括Ⅰ型、Ⅱ型和Ⅲ型,分别具有不同的受体和功能,是机体天然免疫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Ⅰ型IFN于1957年发现[1],是人和动物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重要抗病毒物质,根据其基因和蛋白结构的不同,又分为IFN-α、IFN-β、IFN-ε、IFN-κ、IFN-ω等[2]。IFN-α已有3个亚型被批准为药品在临床使用,分别为IFN- α1b、IFN- α2a和IFN- α2b,目前均为基因重组产品。国外使用的IFN-α主要是IFN-α2a和IFN-α2b,其基因来源于西方白种人。国内使用的IFN-α主要是IFN-α1b,其基因由我国侯云德院士于1982年从健康中国人脐血白细胞中获得[3]。 IFN-α1b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工程Ⅰ类新药,已经在国内儿科领域广泛应用20余年,积累了大量文献和临床使用经验。多个多中心临床研究的资料显示,IFN-α1b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毛细支气管炎、手足口病(HFMD)和病毒性肠炎等疗效好,不良反应轻[4,5,6,7]。由于其他亚型的IFN-α临床应用较少,且无多中心临床研究资料,因此,经过专家多次讨论,形成本共识,并主要涉及IFN-α1b,以规范地指导临床的合理使用。 1 IFN-α1b的抗病毒机制 IFN-α1b的抗病毒作用主要通过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和激活细胞免疫这2条途径实现。前者是通过其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活JAK-STAT 信号通路,诱导2',5' -寡腺苷酸合成酶(OAS)、磷酸二酯酶和蛋白激酶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