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篇1(6712字)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
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
【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
《苏武传》通过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颂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语法知识。
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句意: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
句意: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6.法令亡常
亡:通“无”,没有。
句意:法令随时变更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亡:通“无”,没有。
句意: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8.武父子亡功德
亡:通“无”,没有。
句意:我苏武父子无功劳和恩德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决:通“诀”,诀别。
句意:眼泪直流,浸湿了衣襟,告别苏武而去。
10.前以降及物故
以:通“已”,已经。
句意: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11.蹈其背以出血
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句意: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句意: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2.皆为陛下所成就。
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句意: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3.我丈人行也。
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4.幸蒙其赏赐。
赏赐:古义:照顾。
今义:奖赏物品。
句意:希望得到皇帝的赏赐。
5.欲因此时降武。
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句意: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独有女弟二人。
女弟:古义:妹妹。
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句意:家中只有两个妹妹
7.且陛下春秋高。
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句意:并且皇上年纪大了
8.武等实在。
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句意: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
9.稍迁至栘中厩监。
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句意:苏武逐渐被提升为汉宫栘园中管马厩的官。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句意:备办了一些礼品送给单于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会: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句意: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12.此必及我。
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句意: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
13.会论虞常。
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句意:一起来审处虞常
14.以货物与常。
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句意: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15.卧起操持。
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
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句意:睡觉、起来都拿着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句意:苏武同副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委派的使臣属官常惠等,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
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
今义:指灾祸
句意:我离开长安的时候,你的母亲已去世。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
明年:古义:第二年。
今义:后一年。
句意: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访求苏武。
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
壮:以……为壮。
句意: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
(2)诚甘乐之
乐:以……为乐。
句意:我也心甘情愿。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
降:使……投降。
句意: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
膏:使……肥沃。
句意: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
(3)反欲斗两主
斗:使……争斗。
句意:反而想要使汉皇帝和匈奴单于二主相斗(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使……投降。
句意:单于越发想要使他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
苦:使……受苦。
句意:何必长久地像这样折磨自己!
(6)王必欲降武
降:使……投降。
句意:您一定要逼迫我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归:使……归
句意:全部送还了汉廷使节路充国等人。
(8)屈节辱命
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句意:丧失气节、玷辱使命
(9)别其官署常惠等
别:使……分开
句意:与他的家属常惠等告别
(10)宜皆降之
降:使……投降
句意: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
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句意:天下雨雪的时候
(2)羝乳乃得归
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句意: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来。
(3)杖汉节牧羊
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句意: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句意:苏武擅长结网和纺制系在箭尾的丝绳,矫正弓弩(5)惠等哭,舆归营
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句意: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抬回营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句意:我李陵与卫律罪孽深重,无以复加!
(7)绝不饮食
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句意: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
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
使:使者。
句意:多次互派使节彼此暗中侦察。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
第一个“使”:出使。
第二个“使”:使节
句意: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3)单于使使晓武
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句意: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
②语
(1)以状语武
语:告诉。
句意: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2)如惠语以让单于
语:说的话。
句意: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
引:招供。
句意: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
(2)引佩刀自刺
引:拔。
句意:说着拔出佩带的刀自刎
④食
(1)绝不饮食
食:给他吃的。
句意:断绝供应,不给他喝的、吃的(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吃。
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3)廪食不至
食:粮食。
句意: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
(4)给其衣食
食:食物。
句意:供给他衣服、食品。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打发。
句意:匈奴正要派送苏武等人的时候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发动。
句意:虞常等七十余人将要起事
(3)恐前语发
发:被揭发。
句意:担心他和虞常私下所说的那些话被揭发
(4)须发尽白
发:头发
句意: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⑥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
乃:副词,才
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2)恐汉袭之,乃曰
乃:副词,于是、就
句意:唯恐受到汉的袭击
⑦以
(1)武字子卿,少以父任
以:因为凭借
句意: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为父亲职任的关系而被任用(2)汉亦留之以相当
以:来表承接
句意:汉朝廷也扣留了人来抵押。
(3)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以:把
句意:张胜许诺了他,把财物送给了虞常。
(4)以状语武
以:把
句意:便把事情经过告诉了苏武。
(5)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以:凭借
句意:即使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家乡去呢!(6)蹈其背以出血
以:来表顺承
句意:轻敲他的背部,让淤血流出来。
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句意: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回国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句意:在异族那里做投降的奴隶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句意:我为什么要见你!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句意: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
(5)何以复加。
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句意:又该用什么更严的刑法呢?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句意:加上招募来的士卒、侦察人员百多人一同前往。
(7)若知我不降明。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若明知我不降”
句意:你明知道我决不会投降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句意:缑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
(2)非汉所望也。
句意:不是汉所期望的那样。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句意:汉皇帝,是我的长辈。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句意: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句意: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句意:都是皇帝栽培提拔起来的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句意:缑王等都战死;虞常被活捉。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句意: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
④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句意:后来又跟随浞野侯陷没在匈奴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句意:单于子弟发兵与他们交战
(3)使牧羝
句意:让他放牧公羊
(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句意:适逢缑王与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内部谋反。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句意: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决定别人的死活
三、课堂小结,回顾收获
文言文词汇、语法知识的学习重在精背诵,多积累,勤思考,深体会,请同学们课下做好课堂笔记的整理巩固。
四、布置作业,及时巩固
1.整理课堂笔记。
2.分享交流文言词汇、语法知识以及文言文阅读的学习方法。
《苏武传》教案篇2(4070字)
【教学目标】
1、读通,理解文言字词和句子,积累有关文言知识。
2、读懂,把握__思路,领会苏武坚持民族气节的形象内涵。
3、会读,学习人物传记的阅读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课前准备】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这篇__学起来是很难的。
一是因为它的篇幅长;二是文中陌生的文言词语太多,文言现象比较复杂。
因此,让学生先读懂,是课前准备工作中最关键的一环。
首先,让学生用他们经常采用的独学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把文中的字词障碍扫清。
其次,
利用他们平时对学的方式,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细读。
我让他们互相合作,对__所写的内容进行了充分的感知。
最后,通过导学案上几个问题的探究,引导他们在预习课后再去研读文本,寻找答案。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读史使人明智”,我们也可以说“读书可以明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汉书》中的《苏武传》,去聆听一曲精神的壮歌。
(板书课题)
课前我们通过独学与对学的方式对字词进行了疏通,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将有针对性地作具体落实。
二、整体感知
师:贯穿全文的一对矛盾是什么矛盾?
生:是投降和不投降的矛盾。
师:能不能说得细致一点?
生:是单于想让苏武投降,但是苏武就是不投降。
(板书“降”与“不降”,中间拉开一定距离。
)
师: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了让苏武投降,匈奴先后使用了哪些手段?(幻灯片展示此问题)生:我认为是采用了四种手段。
首先是恐吓他,然后是引诱他,还有折磨他,最后还让李陵去劝降。
师:他说的比较准确,那匈奴拿什么来恐吓苏武呢?
生:杀苏武。
师:好,以死恐吓。
(板书:以死恐吓)那用什么来诱惑他呢?
生:用利益诱惑的。
(板书:以利诱惑)
师:用什么来折磨他呢?
生:用痛苦。
师:是什么痛苦?
生:身体的痛苦,还有精神的痛苦。
师:我们可以概括为以苦折磨。
(板书:以苦折磨)匈奴还让李陵去劝降,李陵和苏武是什么关系?
生:原先是同事。
师:文中说“陵与子卿素厚”,说明他俩还是好朋友。
就概括为故友劝降。
(板书:故友劝降)
三、人物品读
师:刚才我们把匈奴用的手段一一作了概括。
那么面对这些手段,苏武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幻灯片展示此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以死恐吓”。
同学们能不能说说,匈奴是怎样以死恐吓的?
生:卫律拿剑要杀苏武。
师:文中用了一个什么字?
生:拟。
师:“拟”如何理解?
生:比划。
师:在这里卫律只是比划一下,那卫律前面有没有动真格的?
生:有,卫律杀了与苏武同来的使者虞常,然后要杀张胜的时候,张胜就投降了。
师:那我们可以看出张胜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齐):贪生怕死!
师:那么通过张胜的贪生怕死可以看出苏武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视死如归,宁死不屈。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武不动”。
师:这说明苏武面对匈奴以死相逼,他根本不怕死。
老子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我们也可以说“武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前文中还有没有哪些地方能证明苏武不怕死?
生:他自杀的情节。
师:苏武为何自杀呢?
生:“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师:能不能给大家翻译一下这句话?
生:于节操有损,又辜负了自己的使命,虽然活着,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
师:“虽”字能不能翻译成“虽然”?
生:应该翻译为“即使”。
因为这里只是表示假设,不是事实。
师:他的回答告诉我们,在有损节操、有辱使命的时候,苏武毅然选择了死!更不用说别人用死来威胁他了。
他真正做到了孟子所说的“威武不能屈”。
(板书“威武不屈”,与前面的“以死恐吓”对应)那匈奴又是用什么来引诱苏武的呢?
生:“赐号称王。
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是用地位和富贵的生活!
师:苏武是什么反应?
生:“武不应”,他不为利益所动。
师:如果说前面苏武面对匈奴以死恐吓是“威武不能屈”,那么这里就是——
生:富贵不能淫!
(板书“富贵不淫”,与前面“以利相诱”相对。
)
师:苏武除了“不动”“不应”之外,甚至还骂卫律,是个“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的无耻叛徒!真正地体现出了“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现在,我们大家一起来齐读第5段,再去感受一下苏武的这种大丈夫的气节。
(生齐读第5段)师:这样软硬兼施,苏武都不屈服。
匈奴便采取了比以死恐吓更残忍的方式——以苦折磨。
刚才大家已经说到,匈奴是从肉体和精神上,对苏武进行双重的折磨。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来朗读第6段,请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哪些地方是肉体上的折磨,哪些又是精神上的折磨呢?
(选一生读第6段)
师:他刚才读的时候一些字的读音出现了问题。
“饮食”应该都读四声,解释为“提供吃的和喝的”。
还有“去”是个通假字,应该通“弃”,是“收藏”的意思。
师:请大家说一说哪些是对苏武肉体上的折磨,哪些是精神上折磨。
生:肉体上的折磨是“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还有“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廪食不至”。
师:可以看出,匈奴主要是想用囚禁和饥饿来从肉体上折磨苏武,让他屈服。
那么精神上的折磨呢?
生:把他关起来就是让他失去自由,就是精神的折磨。
还有,让他去北海放羊,说“羝乳乃得归”,公羊是不可能生下小羊羔的,所以这是断掉他回归汉朝的念想,也是想摧残他的意志吧。
师:说得很好,这个“乳”是什么用法?
生:名词作动词,解释为“生
师:还有其他地方也能说明精神的折磨吗?
生:“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匈奴还把苏武的手下都流放到了其他地方,就让他一个人在北海,让他忍受孤独和寂寞,来消磨他的意志。
师:大家从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看到了匈奴的阴险和残忍,那么苏武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
生:“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苏武在这种极度贫苦的环境中,也没有改变他的意志、他的忠诚,可以说是“贫贱不能移”。
师:我觉得他说的“贫贱不能移”可以直接作为我们的板书写在黑板上,非常好!(板书“贫贱不移”,与“以苦折磨”相对)肉体的折磨容易承受,可是那种孤独寂寞,那种心灵和精神的折磨才更难忍受。
苏武是怎样熬过来的呢?
生:我看到“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这一句,他无论是躺着还是起来,都拿着汉节,说明他把这个东西看得很重,也就是把对汉朝的忠心看得很重。
师:他抓住这一句当中的细节,分析得很细致,表达得也很好。
匈奴用了这么多的方式都没有成功,最后他们使出了杀手铜,他们找了一个人去劝降。
这次劝降一般人真的难以应对。
那么他是如何来劝说苏武,苏武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生:李陵对苏武可以说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因为李陵对苏武说了苏武家人的遭遇,是想说汉朝对他的家人很薄情,希望通过这一点来打动苏武。
他还说皇帝已经老了,不值得效忠了,不如投降匈奴。
师:他分析得很有条理。
对李陵的劝降,苏武是义正词严地拒绝的。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从李陵的口中说出的只是人之常情、世之常理,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说的,而苏武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来看
待自己的使命的。
他的不屈维护的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气节!(板书“私情不动”,与“故友劝说”对应)
四、课堂小结
这让我想到郑板桥有一首诗——《竹石》。
(幻灯片展示《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大家一起齐读一遍。
苏武不正像这竹一样吗?任你匈奴使尽千般伎俩、万般手段,我苏武自一心向汉!苏武所有的坚持,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字——节!(粗笔板书一个大大的“节”字)这“节”是对使命的铭记,是对国家的忠诚,更是可歌可泣的民族气节!
五、课后作业
(幻灯片展示《李陵答苏武书》中的一段文字。
)
在“降”与“不降”这对尖锐的矛盾冲突中,苏武守着这份民族气节,最终回到了汉朝。
可是他的老同事、老朋友李陵,却在给他的信中这样写道:“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
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
”李陵是在替苏武不值!学完这篇__,你觉得苏武这祥做到底值不值呢?请大家以此为话题,在课后写一段文字,说说自己的观点。
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苏武传》教案篇3(2960字)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汉书》,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文知识。
2、分析文中的对话描写、细节描写、对照映衬的艺术手法;提高翻译能力。
3、认识苏武的忠贞守节精神的意义和价值,学习苏武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高尚品格。
重点:
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难点:
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苏武传》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故事,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写作背景:
匈奴,是以游牧为主擅长骑射的民族。
秦末汉初以来,匈奴首领以其控弦之士30余万,东败东胡,西逐月氏,北服丁灵,使“诸引问弓之民,并为一家”,不断南下袭扰。
汉高祖刘邦曾亲征匈奴,却被围于白登山,只能屈辱和亲。
后经过六十多年,尤其是“文景之治”的休养生息后,至武帝时,国力空前强盛,汉朝开始了对匈奴的几次大规模用兵,至武帝末年,匈奴力量被明显削弱,汉朝北方的威胁基本解除。
汉武帝后期,战争虽时有发生,但规模已远不如以前。
汉朝的政策也由强硬的武力变为恩威并举,双方遂有互派使者以示亲善的举动。
但双方在表面和好的背后,也在窥探着对方的虚实。
苏武出使匈奴,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二)作者简介: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
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
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除《汉书》外,班固还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
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
主要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
三、总体感知
__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
第二部分:(第2—8段)苏武留胡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
第三部分:(第9—10段)介绍苏武被放归汉的经过。
四、导读理解
1、苏武出使匈奴的原因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简述缑王、虞常谋反的经过。
勾结卫律的部属——私候张胜,得到张胜的支持——趁单于出猎准备起事——被人告发,起事失败
3、卫律是怎样劝降苏武的?
软硬兼施
威逼:“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
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
4、苏武不愿意投降,匈奴是怎样对待他的?
(1)肉体折磨:“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啮雪,咽毡毛”、“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等。
(2)精神折磨:“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等。
5、李陵是怎样劝说苏武的?
(1)终不得归;
(2)家人不幸遭遇:
①长兄苏嘉(长君),伏剑自刎
②弟弟苏贤(孺卿),饮药而死
③母亲已死,妻子改嫁,儿女生死未卜
(3)自己投降的经历;
(4)现在的皇帝不值得为他守节
6、苏武是怎样反驳李陵的?
(1)蒙受国家大恩,愿报恩;
(2)从君臣关系看,也应如此。
7、苏武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哪些方面最能反映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苏武传》是《汉书》中极富文学性的一篇,也是充满爱国精神的佳作。
__成功地塑造了苏武这一坚定的爱国者的形象。
苏武被匈奴扣押十九年而不改其节操,表现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苏武处处维护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利益,不忘使臣之命,既表现了和匈奴修好之愿,又不为匈奴的威吓所屈,奋力抗争。
(2)苏武对卫律的始而威胁,继而利诱,终而相逼等手段,一一从容却之。
在受审讯时,他自刎对之,义不受辱。
匈奴欲以冻饿置其于死地,他千方百计自救,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对李陵的劝降,苏武以君臣和国家大义自剖心迹,欲以死明志。
(3)苏武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处事得体,不失汉朝使臣的身份,正气凛然,维护了民族尊严,感人至深。
苏武宁死不降,杖节牧羊最能反映其民族气节、爱国精神。
8、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要自杀,后来又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
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