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系数法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递系数法在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摘要:传递系数法是一种较为常用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其优点是借助于滑坡构造特征分析稳定性及剩余推力计算, 可以获得任意形状滑动面在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滑坡推力,且计算简洁,本文简要地介绍传递系数法及其在某滑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关键词:滑坡稳定性分析;传递系数法
1.引言
滑坡治理是一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灾害防治工程,而滑坡稳定性分析又是滑坡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目前边坡稳定性定量分析有以静力学分析为基础的极限平衡分析法。
传递系数法是极限平衡分析法中的一种,又称不平衡推力法或折线法,它适用于刚体极限平衡边坡稳定性分析。
该法计算简单,能判断边坡的稳定状态,且能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下滑推力的计算,因此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传递系数法简介
2.1传递系数法属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法, 计算方法基于如下6点假设[1]::
(1) 将滑坡稳定性问题视为平面应变问题;
(2)滑动力以平行于滑动面的剪应力T 和垂直于滑动面的正应力a 集中作用于滑动面上;
(3) 视滑坡体为理想刚塑材料, 认为整个加荷过程中, 滑坡体不会发生任何变形, 一旦沿滑动面剪应力达到其剪切强度, 则滑坡体即开始沿滑动面产生剪切破坏;
(4) 滑动面的破坏服从M oh r 一Co ul o m b 破坏准则, 即滑动面强度主要受粘聚力及摩擦力控制;
(5) 条块间的作用力合力(剩余下滑力)方向与滑动面倾角一致, 剩余下滑力为负值时则传递的剩余下滑力为零。
(6) 沿整个滑动面满足静力的平衡条件, 但不满足力矩平衡条件。
2.2其计算式如下[2] :
Fs在主滑剖面上取序号为i的一个条块,几何边界与受力如图1-1、图1-2所示。
其上作用有垂直荷载(Wi)和水平荷载(Qi),前者诸如重力和工程荷载等,后者为指向坡外的水平向地震力KCWi及水压力PWi等。
①基本荷载(仅考虑重力)
第i条块的下滑力:
第i条块的抗滑力:
图1-1滑坡稳定计算力学分析图
剩余下滑力:
其中:
稳定性系数为:
图1-2滑坡稳定性计算力学分析图
第n块的推力为:
②组合荷载(主要考虑重力、静(动)水压力和地震力的作用)
第i块的下滑力:
第i块的抗滑力:
稳定系数为:
其第n条块的下滑推力为:
式中:
Ei-1:i-1条块作用在i条块的剩余推力;
Ei:i条块剩余下滑力的反力;
αi-1:i-1条块滑面倾角;
αi:i条块滑面倾角;
Ui-1、Ui+1:i条块水压力;
Ui:i条块扬压力;
Wi:i条块滑体重力;
ci:i条块滑面内聚力;
li:i条块滑面长度;
φi:i条块滑面内摩擦角;
PDi:作用于i条块的动水压力;
βi:i条块所作用的动水压力(PDi)与滑动面之间的夹角。
3.基于传递系数法的某滑坡稳定性分析
3.1.某滑坡概况
该滑坡为上部堆积体沿下伏吴家坪组下部炭质页岩、煤层顺层滑移而成。
滑坡体总体平面形态呈不规则状,平面面积约
126.9×104m2,体积约5775.4×104m3,前
缘高程630~636m,后缘高程940~958m。
顺河长度460~850m,垂直河长度1800~2027m。
按其平面形态将滑坡分为上、下滑体、西部滑体。
其中上滑体高程760~958m,平面面积约51.9×104m2 ,体积约2596.1×104m3;下滑体位于高程632~810m间,后缘高程760~810m,平面面积约68.8×104m2,体积约3122.3×104m3;西侧滑体位于高程658~735m,后缘高程724~730m,平面面积约6.2×104m2,体积约57.1×104m3;西侧滑体、下滑体后缘围椅状地形明显。
边界条件综合表列表1-1,如下:
表1-1 边界条件综合表
3.2 滑带力学参数的给定
根据反演、室内试验成果、工程类比值等综合选取滑带土抗剪强度参数取C=5Kpa,Φ=13°。
3.3滑坡稳定性计算
3.3.1 计算工况的确定
滑坡选取主剖面(1-1’)进行稳定性计算。
滑坡计算剖面分条示意见图1-3。
图1-3 某滑坡计算剖面分条示意图
①库水位工况
地下水的变化不仅影响滑体重量、滑带土c、φ值的变化,而且将引起滑体内动水压力与静水压力的变化。
水库正常水745.6m,滑坡前缘低于库水位,后缘远高于库水位,滑坡下段或前缘处在库水位变动带内,库水对滑体中地下水有影响。
水库蓄水后该滑坡属涉水滑坡,滑体前缘涉水深度105.6~118.6m,计算选取的计算工况如下[3]:
第一种工况是天然状态下, 考虑地下水位;
第二种工况是库水位710m+自重,考虑地下水位;
第三种工况是库水位745.6m+自重,考虑地下水位;
②地震工况
地震烈度为VI度时,不计入地震力(《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03-97]),依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2001年,1:400万),库区位于VI度区,不考虑地震荷载。
3.3.2 滑坡计算成果
针对上述工况,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稳定性计算成果见表1-2。
表1-2某滑坡稳定性计算成果表
3.4 滑坡综合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18-2006)中对滑坡的危害程度等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及稳定状态分级的要求,本滑坡危害程度为Ⅰ级、抗滑稳定安全系数Fst=1.20。
滑坡稳定性状态按稳定系数分四级:K<1.00不稳定,1.00<K≤1.05欠稳定,1.05<K≤Fst基本稳定,K≥Fst稳定。
滑坡临江地段地表坡度较陡(40°~45°),中后部平缓(7°~13°);滑床前缓(前缘微翘,倾角1°左右,中部6°~10°)后陡,后部滑床倾角13°~17°);滑坡物质主要分布在滑体中前部;滑坡中冲沟发育,有利于地表水的迅速排泄。
滑坡稳定性计算表明,滑坡的整体稳定系数在天然状态下为1.175。
据调查在1961年、1977年连续暴雨期间在滑坡中部800~750m区间发生了变形破坏,导致2间民房毁坏、10余间民房拉裂受损。
但近20年来地表无变形现象。
根据滑坡形态、地表调查、稳定性计算等方面综合考虑滑坡目前整体处于基本稳定状态。
4.结论
传递系数法在滑坡稳定性评价中发挥很大作用,不过也有其局限性和特殊性,计算系数的选取和条块的划分也是影响稳定性评价结论的重要因素,所以实际运用中还要谨慎,不能一概而论。
参考文献:
[1] 苏爱军,, 冯明权.滑坡稳定性传递系数计算法的改进,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J] , 2002
[2] 晏同珍, 等. 滑坡学[ M] .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 2001)[ S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