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环境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研究
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也越来越受关注。
从空调技术的发展到绿色建筑的兴起,人们正在不断探索如何创造出最佳的居住环境。
本文将探讨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并探究如何提高热环境的舒适性。
首先,建筑热环境是指人们在室内所感受到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等因素。
这些因素对居住者的身体舒适感产生直接影响。
温度是热环境中最基本的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导致居住者感到不适。
在夏季高温时,通过合适的空调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另外,湿度也是影响舒适感的重要因素,过高的湿度会导致人体感到粘腻,过低的湿度则会导致空气干燥不适。
因此,在设计建筑时应考虑湿度调节装置,以提供适宜的湿度环境。
其次,风速是建筑热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因素。
适度的自然风或人工风能有效调节室内温度,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通过合理设计建筑通风系统,可以实现自然通风,减少对空调的依赖,既节能环保又能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此外,风速还可以影响人体的蒸发散热,过大的风速会导致蒸发过快,使人体感到寒冷,过小的风速则会导致热量积聚,引发不适。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风速,以提供适宜的热环境。
另外,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的舒适感还受到日照、照明等因素的影响。
在设计建筑时,合理布局窗户和采光设施可以获得充足的自然光线,提高居住者的舒适感。
阳光的照射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情绪,还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有益于身体健康。
因此,考虑到日照和照明的建筑设计能够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建筑的材料也对热环境舒适感产生影响。
例如,选择具有隔热性能的建筑材料可以防止热量的传递,保持室内的稳定温度。
此外,绿色建筑的材料选择和设计理念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绿色建筑追求环境友好、能源节约的目标,在提供舒适热环境的同时,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综上所述,建筑热环境对居住者舒适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夏热冬冷地区秋冬季节室外热舒适研究
第30卷第6期2022年12月V ol.30 No.6Dec.2022安徽建筑大学学报Journal of Anhui Jianzhu UniversityDOI:10.11921/j.issn.2095-8382.20220608夏热冬冷地区秋冬季节室外热舒适研究水滔滔1,2,3,符扣锁1,李金伟1(1. 安徽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 安徽省BIM工程中心,安徽 合肥 230601;3. 安徽省绿色建筑先进技术研究院,安徽 合肥 230601)摘 要:为了研究夏热冬冷地区秋冬季的室外热舒适情况,选取合肥地区进行研究,在合肥市某高校采取现场环境实测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秋冬两季室外人群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情况。
通过调查得到了温度、风速、湿度与太阳辐射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程度的排序,以及各参数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比重,分析了主观热舒适影响比重与期望,讨论了热感觉与热舒适的变化关系,探究了人体不同身体部位对热舒适性的影响,并引入PET和SET*预测热感觉的数学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适用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室外环境的热感觉预测模型。
研究表明:合肥地区秋冬两季受访者对室外环境热舒适性整体可接受度较高,而秋季高于冬季,其中面部对受访者主观热舒适影响最大。
影响室外热舒适的热环境参数主要为温度,环境相对湿度对其影响较小。
在秋季,受访者热舒适与热感觉变化呈二次函数关系,在冬季则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秋季的变化远强于冬季。
关键词:夏热冬冷地区;热舒适;热感觉;问卷调查;预测模型中图分类号:TU610.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382(2022)06-054-08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AreaSHUI Taotao1,2,3,FU Kousuo1,LI Jinwei1(1.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Energy Engineering,Anhui Jianzhu University,Hefei 230601,China;2. Anhui BIM Engineering Center,Hefei 230601,China;3. Anhui Advanced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Green Building,Hefei 23060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s,a university in Hefei was selected and the field test and questionnaire were adopted to obtain the influence ranking and proportion of temperature,wind speed,humidity and solar radiation and the subjective thermal comfort influence proportion and expectation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and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body parts on thermal comfort were discuss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s of PET and SET* were introduced to predict thermal sensation,and a thermal sensation prediction model for outdoor in autumn and winter in Hefei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overall acceptability of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n autumn and winter was high,and was higher in autumn than in winter. The face had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subjective thermal comfort. The main thermal environment parameter that affects outdoor thermal comfort is temperature,and the relative humidity has the least effects. Respondents' thermal comfort was quadratically related to thermal sensation in the fall,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in winter;the change is much more dramatic in autumn than in winter.Keywords:hot-summer and cold-winter zone;thermal comfort;thermal sensation;questionnaire research;predictive model 收稿日期:2021-05-12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9A07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008001);安徽建筑大学校引进人才 及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8QD47)作者简介:水滔滔(1989-),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城市微气候预测与评价、交通污染物扩散与控制。
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
绿化对室外热环境影响的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其中,热环境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对人体健康和舒适度产生重要影响。
绿化作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和调节微气候具有积极作用。
本文将探讨绿化对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以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植被通过遮挡太阳辐射、增加表面蒸发等方式,可有效降低地表和空气温度。
研究表明,绿化覆盖率与当地温度呈负相关关系,植被越丰富,空气温度越低。
在夏季高温时段,绿地的气温比非绿地低5-6℃,使得城市环境更加宜人。
植物通过蒸腾作用不断向空气中释放水分,使得周围空气湿度增加。
研究表明,绿地的相对湿度比非绿地高10-20%,有助于缓解炎热夏季的干燥感。
同时,湿度增加也有利于改善人体的热舒适感。
城市中的建筑物和道路等地表特征会改变风向和风速。
通过合理规划绿地,可以引导风向、减少风速,从而减缓城市“热岛效应”。
绿地中的植被还能有效地降低地表的温度变化幅度,减缓热压,改善人体对高温的感知。
以某城市公园为例,该公园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绿化的作用。
公园内种植了大量的乔木、灌木和花卉等植被,形成了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的绿化体系。
在夏季高温时段,公园内的温度比市区低3-5℃,湿度增加10-20%,风速减缓20-30%。
这表明绿化在改善城市热环境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绿化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手段,对改善城市环境和调节微气候具有积极作用。
通过降低空气温度、调节湿度、减缓风速等手段,绿化对室外热环境产生显著影响。
合理规划和配置绿地,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提高城市居民的热舒适度。
在实际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充分重视绿化的重要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绿化方案,以实现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湿热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得更加复杂和恶劣。
建筑组团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室外热环境受到绿化体系的影响已成为研究热点。
建筑环境中空气流动与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环境中空气流动与热舒适性研究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不知道您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夏天走进一间没有空调的屋子,感觉闷热得要命,仿佛空气都凝固了;而冬天在某些地方又会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
这其实都和建筑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以及热舒适性密切相关。
就说我之前去参观的一个老旧小区吧,那里面有几栋楼的户型设计特别奇葩。
有一户人家,客厅窗户小得可怜,夏天的时候,就算把窗户全打开,也感觉不到一丝凉风。
屋子里就像一个大蒸笼,热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主人只能无奈地摆个小风扇在那儿,可吹出来的风也是热的。
这就是建筑环境没设计好,空气流动不畅,导致热舒适性极差的典型例子。
咱们先来说说空气流动。
空气在建筑里的流动可不是随便乱走的,它有自己的“小脾气”和规律。
比如说,风从窗户吹进来,如果房间布局不合理,可能就会在某些角落形成漩涡,空气就在那儿打转,新鲜空气进不来,浑浊的空气也出不去。
还有啊,要是楼道或者通风管道太狭窄,风也很难顺畅地通过,就像被堵住的水管一样。
再讲讲热舒适性。
这可不是简单的热或者冷的问题,而是我们在一个环境里整体的感受。
想象一下,在一个大教室里,冬天的时候,靠近窗户的同学冻得直搓手,而离暖气近的同学却热得想脱衣服。
这就是热分布不均匀,导致大家的热舒适性差别很大。
对于办公室来说,空气流动和热舒适性就更重要啦。
要是空气不流通,大家工作起来都会昏昏欲睡,效率低下。
我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过,他们公司的办公室窗户少,通风差,夏天的时候,大家都热得没心思干活,老板还不舍得开足空调,那滋味,别提多难受了。
在商场里也是一样,如果空调系统不给力,空气不流动,人们逛着逛着就会觉得憋闷,只想赶紧出去透透气,这对商家的生意可不好。
那怎么才能让建筑环境中的空气流动更合理,提高热舒适性呢?这就得从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好好考虑啦。
窗户的位置、大小和朝向都很有讲究。
比如,让窗户对着主导风向,这样就能让更多的自然风进入房间。
还有,房间的布局要尽量开阔,避免有太多的障碍物阻挡空气流动。
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
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进展与趋势研究作者:刘锐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6期摘要:首先我们对热舒适性进行涵义上的介绍,热舒适度主要就是指人体对环境所做出的主体性评价。
如今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过程当中,建筑物的热舒适性的要求和标准也在不断的提升过程当中,热舒适度受影响要素也具有多种类的特性,在本文当中我们主要结合人体自身生理条件以及主观印象这两个主要层面进行分析,并将其构成要素进行充分探究,并结合如今建筑环境热舒适性发展过程当中主要问题和缺陷展开调研,并举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政策对其进行改善。
关键词:建筑设计;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策略在对热舒适性进行探究分析时,主要就是对其影响要素进行探究,其主要受心理生理这两方面这两方面的限制。
生理指的是人体自身的体温、血压、皮肤湿度、皮肤温度、排汗程度等;物理因素指的是热平衡关系,其主要表现在环境的舒适程度对于人内心心理构造的影响程度;在本文当中将热舒适性作为主要研究的重点和核心展开调查工作。
一、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1.辐射温度影响平均热辐射温度主要是由建筑表面的温度所进行决定的,人们受空气温度以及生产材质之间的影响,建筑温度其中的热辐射温度也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在感官体验的过程当中,由于人们受主体差异较大,因此室内上下温度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的偏差。
辐射热源的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人本身也是发射源主体之一。
其能够对于室内温度以及室外温度进行自我体验,据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辐射温度受影响因素较多,其能够根据人本身身体生理感觉对自身的数值进行改变。
想要使得人处在热舒适状态的过程当中,需要对环境温度进行一定的限制调整工作。
我国国内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在处于热舒适状态过程当中,同时也需要对热辐射度进行设定,要求热辐射度在空间结构上对称,如果不能够保证热辐射度之间的对称性,人体在建筑环境当中也会出现身体不适,心理压力的情况,因此国际之间将热辐射限制在4℃以内。
2.人体温度因素人体热量程度并不是一个恒定的数值,人体活动途径以及种类的不同会使的热量数值产生一定的偏差,在活动途径上由于性别种类以及身体机能的限制,热量数值的产生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不稳定性,因此在对热量程度进行控制的过程当中,难度系数极大。
改善室外高温环境作业人员热舒适的实验研究
改善室外高温环境作业人员热舒适的实验研究赵敬德 1, 2 张春红 1,2 1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东华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摘 要: 为了提高夏季室外高温日晒环境下作业人员的热舒适, 将降温处理后的空气沿通风管路送入衣下空间, 改善人体衣下微环境, 通过采用真人实验的方式分析了通风温度与人体主观热舒适、热感觉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 明, 在通风与不通风的两种工况下, 人体平均皮肤温度在 10 分钟左右趋于稳定, 通风后人体主观热感觉、 热舒适 得到明显改善,送风温度为 26 益时人体冷感觉明显, 室外 30 益及以上温度送风对于热感觉的改善效果不明显, 通风温度为28 益时人体主观热感觉趋于 “中性” , 热舒适投票趋于 “舒适” , 通风效果最佳。
关键词: 衣下送风 热感觉 热舒适 室外高温环境Experimental Research on Improving the Thermal Comfortof Workers in Outdoor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ZHAO Jingde 1,2 ,ZHANG Chunhong1,21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Donghua Uninversity2Institute of Heating,Ventilation and Air Conditioning,Donghua Unviersity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hermal comfort of the workers in the outdoor high temperature and sun environment in summer,the cooled air is now sent to the space under the clothes along the ventilation pipe to improve the microenvironment under the human clothes.The ventil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bjective thermal comfort and thermal sensation of the human body.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verage skin temperature of the human body tends to be stable in about 10minutes under the two working conditions of ventilation and nonventilation, and the subjective thermal sensation and thermal comfort of the human body a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ventilation. The body's cold sensation when the air supply temperature is 26 益obviously,outdoor air supply at a temperature of 30 益and above has no obvious improvement effect on thermal sensation.When the ventilation temperature is 28 益,the subjective thermal sensation of the human body tends to be "neutral",the thermal comfort vote tends to be "comfortable", and the ventilation effect is the best.Keywords:air supply under clothing,thermal sensation;thermal comfort,outdoor high temperature environment收稿日期: 20201230作者简介: 赵敬德 (1973~), 男, 博士, 副教授; 上海市东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Email:******************.cn近年来, 众多城市和地区夏季频繁的出现热岛效 应、 极端高温等天气事件, 作业人员在高温环境下的 逻辑思维,刺激反应及识别判断能力会显著降低, 严重时会引发安全事故[1]。
哈尔滨室外人群热舒适动态变化规律及预测方法
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数据预测热舒适指数 。
05
热舒适的调控与建议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方面的建议
城市绿化
01
增加城市绿化覆盖率,减少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微气候环境。
建筑布局
02
合理规划建筑布局,避免高楼大厦等建筑物对风向和日照的影
响,保证良好的通风和采光。
建筑材料
03
优先选择具有隔热、保温、节能等性能的建筑材料,提高建筑
发展新型预测模型
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出能够更准确预测哈尔 滨室外人群热舒适动态变化的新模型。
THANKS
感谢观看
神经网络
利用神经网络模型,根据气象数据预测热舒适指 数。
3
支持向量机
利用支持向量机算法,根据气象数据预测热舒适 指数。
基于人工智能的预测方法
深度学习
利用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根据历 史数据和气象数据预测热舒适指数。
随机森林
利用随机森林算法,根据历史数据和气象数据预测热舒适指数。
基于历史数据的预测方法
线性回归
通过历史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预测未来的热舒适 指数。
时间序列分析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热 舒适指数。
灰色预测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热舒适 指数。
基于气象数据的预测方法
1 2
多元线性回归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根据气象数据预测热舒 适指数。
模型单一
目前的研究主要依赖于简单的热舒适模型, 这些模型往往不能全面反映哈尔滨室外人群 热舒适的复杂特性。
研究展望
加强系统性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
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人们在室内生活、工作和休闲的过程中,对于热环境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研究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提供舒适的热环境成为了许多建筑师和研究人员的关注焦点。
在建筑设计中,热环境舒适性是指人们对环境温度和湿度的感知和满意程度。
舒适的热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而不舒适的热环境则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
因此,在建筑设计中考虑热环境舒适性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热环境舒适性研究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建筑内部热环境的参数,如温度、湿度和流速等。
这些参数是评估热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人们在不同活动和季节下的热代谢率和换热特性。
由于个体差异和环境差异的存在,热环境舒适性的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为了提高建筑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人员还探索了一系列的技术和方法。
例如,利用建筑物的外观和构造设计来改变太阳辐射的入射角度,从而影响室内的热辐射和热传递。
同时,通过改变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合适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以增加人们的舒适感。
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建筑内部的热辐射和热传递对热环境舒适性的重要性。
通过改进建筑材料的导热性能和反射性能,可以降低热辐射和传导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提高热环境舒适性。
同时,适当的隔热和保温设计也能减小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热传递,增加热环境的稳定性。
除了上述技术和方法,人们还在建筑设计中引入了可再生能源和智能控制系统等新兴技术。
例如,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提供建筑内部的供热和供冷,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负荷。
智能控制系统则可以根据外部环境和人们的需求,自动调节建筑内部的热环境,提供个性化的舒适感受。
尽管建筑设计中的热环境舒适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建筑环境的复杂性导致了热环境舒适性评价的难度。
不同的建筑类型和功能要求对热环境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设计。
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
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评价方法研究哎呀,说起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这可真是个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先来讲讲啥是热舒适性。
比如说,大夏天你走进一间教室,要是里面又闷又热,你是不是感觉浑身不自在,根本没法专心学习?反过来,冬天在教室里冻得直跺脚,那也难受得很。
这就是热不舒服啦!而我们要研究的热舒适性评价方法,就是想搞清楚到底什么样的环境能让人感觉舒服,舒舒服服地学习、工作、生活。
那怎么来评价呢?这里面可有不少门道。
咱先从温度说起,一般来说,夏天 25 到 27 摄氏度左右,冬天 18 到 22 摄氏度左右,大多数人会觉得比较舒适。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得看湿度。
你想想,夏天要是湿度特别大,哪怕温度不高,也会觉得黏糊糊的不舒服,对吧?再来说说气流速度。
要是房间里空气不流通,那感觉可糟透了。
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老旧的图书馆,里面窗户紧闭,没有风扇也没有空调,空气好像都凝固了,待一会儿就觉得憋闷得慌。
所以啊,适当的气流速度能让人感觉清爽不少。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辐射温度。
比如说,大冬天你坐在一个冰冷的金属椅子上,就算周围空气温度还行,也会觉得凉飕飕的。
这就是辐射温度在起作用。
那怎么把这些因素综合起来评价热舒适性呢?这就得提到一些专业的指标和方法啦。
比如 PMVPPD 指标,它综合考虑了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平均辐射温度、人体活动量和衣着情况。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计算,得出一个数值,来判断环境是不是舒适。
不过,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不是那么完美。
有时候,不同的人对热舒适的感受还真不太一样。
就像我有个朋友,特别怕热,夏天别人觉得刚刚好的时候,他已经热得满头大汗了。
所以,在评价热舒适性的时候,还得考虑个体差异。
另外,建筑的朝向、窗户的大小和位置、墙体的隔热性能等等,也都会影响热舒适性。
有一回我去参观一个新建成的办公楼,它的设计就很巧妙。
朝南的窗户比较大,能充分利用阳光取暖,而朝北的窗户比较小,减少了冬天的冷风渗透。
而且墙体采用了新型的隔热材料,夏天能阻挡外面的热气,冬天能保住室内的温暖。
室外热环境 实验报告
室外热环境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室外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采取相应措施对热应激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实验内容与方法实验地点本实验选择了室外空旷的校园草坪作为实验地点。
实验设备1. 温度计: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2. 相对湿度仪:用于测量环境相对湿度。
3. 心率计:用于测量人体心率。
4. 汗液分析器:用于检测人体排汗情况。
实验步骤1. 在实验开始前,先使用温度计和相对湿度仪分别测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2. 实验者暴露于室外环境中,完成一系列轻体力活动,比如快走、慢跑等。
3. 在活动过程中,使用心率计实时监测心率,以观察人体的自适应能力。
4. 活动结束后,使用汗液分析器检测汗液成分,判断身体在热环境中的代谢情况。
实验结果与分析环境温度和湿度实验前测得室外环境温度为35C,相对湿度为70%。
心率变化在活动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实验者的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而逐渐上升,达到最高峰后也会随着休息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
这表明人体在热环境中能够适应较高的心率,同时也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汗液成分经过实验,我们发现在热环境中,人体排汗量明显增加。
同时,通过汗液分析器检测到排汗液中钠离子浓度的上升,说明人体在热环境中排汗时,也带走了大量的钠离子。
这是人体为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而做出的自适应调节。
结论室外热环境对人体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同时人体也有一定的适应和调节能力。
在热环境中,人体通过调节心率和排汗来适应高温以及保持体内水电解质的平衡。
这对于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注意事项与改进建议1. 在室外活动时,尽量选择凉爽时段进行,避免高温时段暴露于太阳下。
2. 在高温环境中参加活动时,应适当增加饮水量,并及时补充电解质。
3.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各种运动强度对人体在热环境中的影响,以及热应激对不同年龄和健康状况人群的影响。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室外热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以及人体对热应激的调节和适应能力。
这对于我们了解如何应对高温环境,保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寒冷地区典型办公园区室外热舒适研究
寒冷地区典型办公园区室外热舒适研究
苗时雨;郭飞;王小妮;宋忻航;龚志品
【期刊名称】《建筑节能(中英文)》
【年(卷),期】2024(52)5
【摘要】办公建筑作为城市中常见的建筑类型,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场所,室外热环境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办公园区的空间品质。
选取大连市典型办公园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类型学研究方法,以通用热气候指数(Universal Thermal Climate Index,UTCI)与热舒适预测平均投票数(Predicted Mean Vote,PMV)作为评价指标,通过软件模拟不同围合度条件下办公园区热舒适的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①以平面围合程度作为划分依据,将研究样本按照围合程度从低到高分为点式、板式、L字型、U字型、庭院型、复合型六大类。
②在建筑参数相近的条件下,随着建筑组团围合度的提高,办公园区建筑场地内的室外热舒适度越高,即场地热舒适度从高到低排序为:复合式>庭院式>U字型>L字型>板式>点式。
在仅考虑室外热舒适度的情况下,寒冷地区办公建筑适合围合度高(复合型、庭院型、U字型)的建筑形式。
【总页数】8页(P67-73)
【作者】苗时雨;郭飞;王小妮;宋忻航;龚志品
【作者单位】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中国建筑节能协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119
【相关文献】
1.寒冷地区过渡季节下室外环境热舒适研究
2.西北寒冷地区校园室外热舒适研究
3.城市居住区建筑、绿化指标与室外热舒适的关联研究——以寒冷地区郑州市为例
4.寒冷地区半室外空间热舒适度提升策略研究
5.寒冷地区城市住区冬季室外热舒适特征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热舒适性调查研究方法
热舒适性调查研究方案
所测室内外空气参数:
室外: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
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风速(开窗)等
主观热感觉(TSV)问卷调查:
调查采用ASHRAE标准的七级(热+3、温暖+2、较温暖+1、不冷不热0、较凉-1、凉-2、冷-3)
计算指标:
pmv 有效温度ET(按实测的室内温湿度分别计算出逐时有效温度)ppd(热接受率百分比)
所得关系曲线:
1. 可接受率(+1—-1)与有效温度ET的关系
80%处的温度为人们可忍受的热环境温度上限
2.热感觉投票TSV与有效温度的回归曲线:
当TSV=0时,表示对应的热中性有效温度
当PMV=0时,为预测热中性有效温度3.MTS与PMV随ET的关系曲线。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
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热舒适性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筑物理环境设计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热舒适性作为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热舒适性的研究旨在提供舒适的室内温度环境,使人们在室内中工作、生活更加舒适,提高生活质量。
在热舒适性的研究中,热环境参数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是热环境参数中最基本的指标,直接影响着人体的感受。
人类对温度有不同的敏感度,根据不同的活动和环境,对温度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个舒适的温度范围可以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品质。
因此,在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使用人群,合理设置室内温度。
除了温度,湿度也是影响热舒适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使人感到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
湿度过高容易产生潮湿的感觉和不透气的环境,易导致水汽凝结的问题。
而湿度过低则会使人的皮肤干燥,容易引起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因此,合理调节室内湿度也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重点。
热辐射也是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需要注意的因素之一。
太阳辐射和室内照明对室内热环境产生直接影响,需要合理进行控制。
太阳辐射会通过建筑物外墙进入室内,直接照射到人体上,使人感到燥热和不适。
因此,在建筑物外立面设计中,需要采取合适的遮阳措施,减少太阳辐射的直射。
同时,对于室内照明也需要进行合理设计,避免过亮或过暗的环境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在建筑物理环境设计中,也需要考虑热通风对热舒适性的影响。
通过合理设置室内通风系统,可以有效调节室内空气流通,降低室内温度。
合理的通风还可以减少湿度,增加空气新鲜度,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因此,在建筑物设计中,需要考虑通风系统的设置,以满足热舒适性的要求。
除了上述因素,人们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室内空气质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舒适。
建筑物设计中需要考虑室内外气流的交换,避免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通过合理设置室内空气净化系统,可以有效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提供一个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城市建筑室外空间热舒适评价分析及优化
requirement of comfort for outdoor activiti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utdoor micro-climate, a canopy that covered the project site was proposed.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izing the shading coefficient of the canopy while designing the openings forms can improve the overly heating conditions during summer.Key words outdoor microclimate; thermal sensational index; Ladybug & Honeybee;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 FD)近年来,城市空间布局中室外或半室外的活动场所逐渐增加,鼓励市民增加室外活动、亲近自然,为健康生活创造了良好的物理空间条件。
因此,热舒适度成为室外或半室外活动场所的评价要点之一。
极端的热环境可能对室外活动人员造成感官上的不适,更有甚者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
例如:降低器官生理机能、提升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等[1,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趋势下,更加需要关注城市微气候中人员活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3]。
影响室外热环境的因素较为复杂。
其中,一类因素是自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风速、太阳辐射等;另一类因素是人为设计,主要包括建筑群的布局安排、下垫面的形式等[4]。
除了前述客观因素以外,有的评价标准也将人员主观行为列为影响因素之一[5]。
针对人员热舒适,国内外已有多种舒适度评价指标,各个评价指标包含的参数各不相同,且评价标准的侧重点各不同。
本文将对常见的几种室外热舒适评价指标进行文献综述对比,并通过结合实际项目案例进行室外热舒适度的模拟分析计算。
建筑环境中空气流动与热舒适性的关系研究
建筑环境中空气流动与热舒适性的关系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环境可是个非常重要的存在。
你有没有想过,为啥有时候在一个房间里会感觉特别舒服,而有的时候却闷热得让人抓狂?这其实就和建筑环境中的空气流动以及热舒适性有着大大的关系。
我记得有一次去参观一个古老的城堡。
那个城堡从外面看起来非常壮观,但是一进去,就感觉有点不对劲。
里面的空气似乎是静止的,特别沉闷。
当时是夏天,气温本来就高,再加上这几乎没有流动的空气,没一会儿我就满头大汗,心情也变得烦躁起来。
这就让我深刻地意识到,空气流动对于身处其中的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
先来说说空气流动吧。
简单理解,就是空气在建筑里跑来跑去。
这可不是瞎跑,它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
比如说,窗户的位置和大小,就会影响空气是怎么流进来又怎么流出去的。
如果窗户开得不合理,那空气可能就进不来,或者进来了也出不去,就像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急得团团转。
再说说热舒适性。
这就好比我们对温度的一种感受。
你想想,大冬天的,如果屋里冷得像冰窖,你肯定坐不住;大夏天的,要是热得像蒸笼,那也受不了。
而热舒适性可不单单取决于温度,还和湿度、风速等等都有关系。
在一些设计得特别好的建筑里,空气流动和热舒适性就配合得非常默契。
比如说那种现代化的办公大楼,窗户的位置恰到好处,通风系统也很智能。
夏天的时候,凉风吹进来,带走了热气和湿气,让人感觉清爽舒适;冬天的时候,又能保持一定的温暖,不会让你觉得冷风直往骨头缝里钻。
那怎么才能让建筑环境中的空气流动和热舒适性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呢?这可得好好研究研究。
首先,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就得好好琢磨。
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是风大还是风小,是干燥还是潮湿。
然后根据这些来决定建筑的朝向、窗户的数量和大小、通风口的设置等等。
还有啊,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一些智能的通风系统也能派上大用场。
这些系统可以根据室内的温度、湿度还有人员的数量,自动调节空气的流动速度和方向,简直太厉害了!另外,建筑材料也不能忽视。
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研究及其优化方法
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研究及其优化方法在建筑环境中,热舒适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不同的季节和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热舒适性的体验会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如何研究和优化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热舒适性的基本概念热舒适性是指人在特定的热环境下所感受到的舒适程度。
一般来说,热舒适性与环境温度、相对湿度、空气流速等因素密切相关。
主要体现在人体的舒适感受方面,即感受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环境因素,从而在舒适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
二、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热舒适性的体验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包括以下几点:1. 空气温度:空气温度是影响热舒适性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较佳的空气温度一般在22~24℃之间,同时也要注意避免过低或过高的温度。
2. 相对湿度:湿度是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较适宜的相对湿度在40~60%之间。
3. 人体代谢率:人体的代谢率也是影响热舒适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人的代谢率与年龄、性别、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有关,因此,在考虑热舒适性时,需要同时考虑这些因素。
4. 空气流速:空气流速也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适当的空气流速有助于降低室内温度,但是过高的空气流速也会产生不适的感觉。
三、热舒适性的优化方法为了提升建筑环境中的热舒适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善措施。
以下是几个优化方法:1. 加强隔热:建筑隔热的效果会直接影响热舒适性。
加强墙体、屋顶、地面等的隔热层,可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热舒适性。
2. 控制室内湿度:在不同季节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控制室内湿度可以达到比较适宜的热舒适性。
可以通过通风、加湿、降湿等方式来控制室内的湿度。
3. 智能化控制系统:利用现代智能化技术,可实现精确的室内温度、湿度、空气流速等的控制,以达到较好的热舒适性。
4. 绿色植物环境:绿色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同时也能释放出氧气,形成良好的室内环境,对于提升热舒适性也有一定的作用。
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方向与趋势探析
产能经济353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研究方向与趋势探析张 乐 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摘要:热舒适性指的是人体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性评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建筑物热舒适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升高。
热舒适性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且关乎于人体的生理条件能力以及感受者的主观印象。
本文以建筑物热舒适性为基础,分析了影响影响环境热舒适性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提升建筑环境热舒适性的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设计;热舒适性;影响因素;策略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6-000353-01热舒适性会受到生理、物理以及心理三方面的影响,生理指的是人体自身的体温、血压、皮肤湿度、皮肤温度、排汗程度等;物理因素指的是热平衡关系,更倾向于环境的舒适性对人体感官的影响;心理因素指的是通过感受者主观上的印象区分舒适程度与冷热[1]。
本文以建筑环境热舒适性为主线,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改善策略。
一、环境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一)辐射温度影响建筑周围表面温度决定了平均热辐射温度,在人们的实际生活环境以及建筑所处的空气温度、生产状态等因素影响下,平均辐射温度并非处于均衡状态,人们在感官上存在差异性,例如可感受到室内上下温度差等[2]。
由于人体同样存在辐射热源,因此在辐射温度下会较大程度受到人体生理感觉或人体散热的影响。
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生理感觉维持在热舒适状态,需要围墙温度与周围空气温度的差值在7℃之内。
国外研究者通过将天花板加热实验测试舒适度极限值中发现,即便处于热舒适条件,若在热辐射上不对称,也存在少数人会感觉到不舒适感,因此他将热辐射极限值定位于4℃以内。
(二)人体温度因素人类的活动方式决定了人体所产生的热量程度,通常在活动方式上会受到人的性别与年龄因素影响,因此人体产生的热量并非人体能够主动控制。
热量的散发取决于人体外包裹的衣物以及所处环境。
根据相关调查,长时间从事轻工作或处于安静状态的人类,其产生的热量有一大半会通过皮肤对流散发或产生辐射,这一比例约为七成左右。
建筑热环境与人的舒适需求研究
建筑热环境与人的舒适需求研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建筑热环境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我们的住宅、办公室还是公共场所,舒适的热环境都会对我们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建筑热环境与人的舒适需求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关键的领域。
首先,了解人们对于舒适热环境的需求是十分重要的。
在冬季,我们希望在温暖的居住环境中度过日子,而在夏季,则希望有可靠的降温方法以应对酷热的天气。
随着人们对舒适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师和工程师们也在不断创新,以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热环境的需求。
其次,研究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温度对我们的身体有着巨大的影响。
当我们处于一个过热或过冷的环境中时,我们的身体会受到负面影响,从而影响我们的健康和工作效率。
例如,过高的室温会导致人体出汗过多,从而引起脱水和疲劳。
相反,如果环境温度过低,我们的身体会感到寒冷,从而导致不适和疾病。
因此,研究建筑热环境与人体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此外,建筑材料和设计也可以对热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建筑物的外部墙体材料可以影响建筑物吸收和释放热量的能力。
根据研究,使用较高的热吸收材料可以减少建筑物内部的温度变化,进而提高人们在其中的舒适感。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也可以通过合理利用透明材料、天窗和通风系统来提供自然光和空气流动,从而提高室内的热环境。
然而,要实现舒适热环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和不同人们的需求都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寒冷的冬季,使用保温材料来避免低温对室内温度的影响是必要的。
而在炎热的夏季,冷气系统和遮阳措施则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我们需要对不同场所和不同状况进行深入研究,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最后,我们还需要关注建筑热环境与可持续性的关系。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建筑热环境的研究也需要与环境可持续性相结合。
我们需要寻找既能提供舒适热环境又不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方法。
高温环境下建筑的热舒适性研究
高温环境下建筑的热舒适性研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明显,高温环境下建筑的热舒适性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在高温时期,人们更加关注如何在建筑内部创造一个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以应对酷热的天气。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热舒适性。
热舒适性是指人们在特定环境条件下感到舒适或不舒适的程度。
在高温环境下,人们会感到热浪袭人,汗流浃背,这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高温环境下的热舒适性问题,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采取了多种措施。
首先,建筑的外墙应该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以减少室内外热量交换。
隔热材料和效果良好的窗户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要素。
其次,建筑的通风系统应该被充分考虑。
通过合理的通风和换气系统,可以有效地将室内的热空气排出,并引入新鲜的空气,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此外,使用遮阳篷和适当的遮阳结构可以有效阻挡太阳直射进入室内,减少室内温度的升高。
其次,室内的温度调控也是确保高温环境下热舒适性的关键。
建筑师和工程师可以采用一些高效的空调系统,包括中央空调和分体式空调。
这些系统可以将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提供凉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
此外,智能温控系统的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和需求,自动调整室内温度,提供个性化的热舒适性体验。
除了上述技术手段,人们在高温环境下改善热舒适性的研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例如,选择适合高温环境的建筑设计风格,比如传统的院落式建筑,可以提供阴凉和通风的空间。
另外,利用生态环境的自然优势,比如建筑绿化和水景景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室内温度并提供绿色舒适的环境。
最后,高温环境下建筑的热舒适性研究还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创新。
例如,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来支持建筑的能源需求,从而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同时改善热舒适性。
此外,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探索人体热适应机制和热舒适性需求的关系,可以在高温环境下提供更具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总之,高温环境下建筑的热舒适性研究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飛 201107114
1. 热环境
? 热环境指由太阳辐射、气温、周围 物体表面温度、相对湿度与气流速 度等物理因素组成的作用于人,影 响人的冷热感和健康的环境。
? 人的生活和工作大部分时间都在室内,室内环境 与人体关系密切。室内环境的热特性是室外气候 与内部热源通过建筑围护结构进行热交换与热平 衡的结果,体现为气温、平均辐射温度、相对湿 度、气流速度等四个主要物理因素数值的变化。 人体与环境的热交换除环境的物理因素外还与人 的衣着和人体的活动量有关。
环境与人体热舒适的研究飞速发展
? 1919年,美国采暖制冷及空气调节工程师协会(ASHRAE)为了制定工 业发展急需的有关热舒适标准,特别是有关空气温度和湿度的相互作 用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进行大量的试验调查研究.
? 1923年Houghton和Yaglou 确定了关于温度、湿度两个变量的裸体 男子的等舒适线,由此创立了对热环境研究具有深远影响的有效温度 指标ET
? 室外环境与人体关系同样不可忽视。室外热环境 是指作用在建筑外围护结构上的一切热物理量的 总称。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功能之一在于抵抗或利 用室外热湿作用 ,以便在室内产生易于控制的舒适 热环境。
1.1 热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展史
? 自1818年,L.Howard出版了关于伦敦城 市温度场的《伦敦气候》一书后,对城市 热环境的研究已经有190年的历史.自此英、 法、美、日、德以及中国等许多国家关于 这方面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城市大气候研究 和城市微热气候研究两大类.
? PMV(PredictedMeanVote) :预期平均评 价指标。
? PPD(Predicted Percentage of Dissatisfied):表示对热环境不满意的百分 数。
1.1.1城市大气候研究 ? 在城市热环境研究的初期,研究工作仅仅是以特定
的城市和代表性的观测点为对象,且往往仅研究热 环境的某一因素,结果一般是城市温度的逐月、逐 季或逐年的平均值或累计值,此时的研究在观测范 围上受到限制并且是静态的观测,没有从建筑学的 角度讨论城市气候.奥地利人施密特于 1927年首创 利用汽车装备气象观测仪器进行流动观测, 并与 几个固定观测点记录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绘制了同 一时刻的气象要素等值线图。利用这个方法可在短 时间内收集到很多点的资料,开创了热环境研究的 第二阶段 。该阶段城市热环境研究的主要特点是观 测方法的改变,开始进行城市温度场的动态测量, 但研究仅仅以单一气候指标和观测数据为主,并没 有把城市规划设计与城市热环境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2.热舒适
? 1733年,阿巴斯诺特指出空气流动具有降温效 果;1824年,特雷德戈尔德提出关于热辐射问题: 当受辐射源影响时,为保持人体舒适,则需要较 低的温度;
? 1913年,希尔提出头宜凉、脚宜热、相对湿度 要适中的人体舒适度标准.
? 这段时期,作为建筑科学领域中最早研究的课题 之一的热舒适问题开始缓慢发展,而且 只在于人 体热舒适生理学方面 的研究.
1.1.2城市微热气候研究
? 城市微热气候研究主要是针对城市内不同性质下垫面进行 对比分析,研究地表和城市覆盖层内的温度、湿度、风速、 辐射的分布和变化,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机制, 了解其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从而采取措施改善城市的微 热气候以利于人类的生存.
? 研究基本上都是采用实测的研究方法,这可以对实测区域 的热环境质量给出一种可靠的评价,所得结论为进一步分 析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影响城市局部热环境的因素很复 杂,除了气候因素以外,还受到建筑物以及城市规划等因 素的影响;此外,人的热反应还受到个人着装、行为活动 甚至心理因素等的影响。
? 1962年,Macpherson定义了影响热舒适感觉的六个因素:空气温度、 流动速度、湿度、平均辐射温度、新陈代谢率和衣服热阻。在此基础 上,Fanger通过可控环境小室和稳态热交换模型研究,建立了热舒适 方程。
? 1984年国际标准组织ISO提出了热环境评 价与测试的新标准化方法,即用PMV-PPD 指标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该指标综合考 虑了人体的活动情况、衣着情况、空气温 度、湿度、流速和平均热辐射温度六个因 素。
? 城市热环境研究的 第三个阶段 始于20世纪50年代 ? 1951年A.Soundborg 首先用统计模型对城市温度
场进行分析,给出了系列经验公式 . ? 1969年,L.O.Myrup提出了城市热岛的数值模型。
M.H.Halstead 对城市气候进行模拟分析 EM .Vukovick 从理论上分析了大气稳定性和平均 风速对城市热岛环流的影响。 K.Yoshio提出城市 大气环流的动力学统计模型并对结果进行数值模 拟. ? 1971年,M.A.Atwater从理论上分析城市污染环 境下太阳辐射的收支平衡关系。 D.1.Leahey将 城市混合边界层高度的预测模型用于纽约市的热 岛研究。 ? 1977年,M.A.Atwater利用欧拉静力学模型研究 城市化对热气候的影响。
? 1924.1925年Houghton、Yaglou和米勒又进一步研究了关于空气 流速与衣着影响的实验。
? 1932年Vernon和Wamer使用黑球温度代替干球温度对热辐射进行了 修正,产生了修正有效温度指标CET
? 60年代,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工业大学相继建立了人 体热感觉专用实验室,开始研究空气温度对热舒适的影响,以及周围 物体温度、相对湿度和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
建筑热环境的研究
? 在城市热环境研究的 第三阶段才真正开始了建筑 热环境的研究:
? 对热岛观测已扩大到三维; ? 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模拟和数学建模分析;风洞
试验被用于参数分析和模拟比较; ? 对热岛与城市规模、建筑密度、人口、下垫面粗
糙度、街道设计、视野开阔度因子作了相关性讨 论。 ? 第三阶段是以 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运用为前提,最 为重要的特点是 将城市热环境研究与城市布局和 城市设计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