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1章 绪论
![《经济地理学》课件PPT 第1章 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76c4371a5727a5e9856a61a8.png)
公元前2 世纪左右,在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航海 事业有所发展的背景下,罗马史学家兼地理学 家斯特拉波(公元前 64 年~公元 20 年)撰 成 17 卷《地理》一书,描述了当时世界的地 理情况,书中把世界分成欧罗巴、亚细亚和利 比亚(即今非洲)三大洲,记载了各地的自然 和人文概况。
随着旅行、探险以及商业航海的进一步发展, 阿拉伯各国在公元9 世纪也编纂各种地方志, 记述各地的物产和交通线路情况。
直到1882 年,德国地理学家W.戈策(W.Gotz) 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 的任务》一文,论述了经济地理学的本质及其 构成,才正式地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 的经济地理学。W.戈策认为:经济地理学是 把地球空间看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舞台,是为 国民经济发展提供自然地理基础的专门学科, 同商业地理学相比,其研究范围更为广泛,内 容也比较系统化。
至 1949 年的1000 余年中,据估计全国各地 先后刊行的地方志总数达到1 万余种,计10 万多卷。这些历代方志所包含的经济地理资料 尤为丰富,且较翔实具体,实为中国古代地学 一大宝藏。可见,古代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具有 独特传统,成为古代、尤其是封建时期中国地 学发展的一大特色。
在西方,古代的地理学明显地形成两股潮流, 即偏重于记载、解释自然界的宇宙派;及着重 于区域的记述,特别是记述各地人文现象的地 志派。特别是地志派的潮流,同古代中国的地 方志编纂传统遥相呼应,不少国家早期的经济 地理著述也常以地方志的形式出现。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问。作 为一门科学,它比较年轻,但就其萌芽和渊源 来说,却是一个极为古老的知识领域。
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有着科学史上的血缘关系, 因此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必然要制约甚至规定经 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另一方面, 经济地理学既然已经成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研究对象、性质与任务,也必然具有自己 的特点。
经济地理 学重点
![经济地理 学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ab6007a6c30c2259019eba.png)
第一章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经济地理学学科属性:地域性和.综合性3,经济地理学的科学体系:a, 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又称系统经济地理学或者普通经济地理学,包括经济地理学概论、工业地理学、农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城市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经济区划与区域规划等分支。
b.专论的经济地理学,又叫区域经济地理学,是以特定的地域单位——大洲、大洋、国家或国家内的特定地区为对象,进行系统的经济地理学研究,比如亚洲经济地理、太平洋经济地理、中国经济地理、华北区经济地理、松花江流域经济地理等等。
即任何有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空间,都可以进行区域经济地理研究。
5,地域生产综合体:是指能有效地利用地区各种自然资源,充分发挥生产联合化优越性的一定地域的、在结构上相互联系的生产企业的总体。
第二章 6.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也称为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即把全部的经济活动分成第一次产业(primary)、第二次产业(secondary)和第三次产业文(tertiary)。
1)、依据——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是这一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
2)、分类标准——第一次产业:产品基本上是直接从自然界取得的;农业、畜牧业、林业和狩猎业等,农业实际上是指种植业。
第二次产业:产品是通过对自然物质资料(农产品和采掘业产品),及工业品原料进行加工而取得的。
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工业部门。
第三次产业:本质上乃是服务性产业。
即第一、第二(次)产业以外的非直接的物质生产部门。
商业、金融及保险业、运输业、服务业及其它各项事业(如科学、文化、教育、卫生、公务等)。
3.)优点第一,它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具体表现在:①此种分类方法同人类的生活需要、社会分工和经济活动的发展阶段相适应;②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变化、演进的一种趋势,即第三(次)产业的发展,是以第一、二(次)产业的一定发展为基础的;反过来,又从更为广阔的领域为第一、二(次)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并且也使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容趋于更加丰富。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fc2461d52d380eb62946db2.png)
《 经 济 地 理 学 》复习资料第一章 绪论一、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空间结构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
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2、产业部门与重大建设项目的区位研究。
6、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3、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
7、经济全球化与国家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4、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研究。
8、公司(企业)区位决策与空间扩张研究。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概念:1. 城市区位型工业及其特点概念:不需要大量土地和建筑但收益回报很高的工业,如服装、出版、印刷工业。
特点:其空间收益随着距离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而急剧下降。
2连结度:表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
β越大,说明交通网络越发达。
= 边的数量/顶点的数量(β表示交通网连结度)3.通达度: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A i i 点到其他点的距离的总和,越大,说明不同顶点间移动更难。
(比较的是网络内部的顶点)(D ij 为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j=1改为i=1) 4.分散指数:衡量网络系统中总的通达程度与联系水平的指标。
D 表示各顶点到其他顶点的距离的总和,分散指数越小,说明网络内部联系水平越高,通达性越好。
(比较的是不同的网络间的通达性)5.供应园商: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
指围绕某一使多种原材料的组装企业而形成的为该企业提供零部件供应商的聚集区。
供应商园的出现表明:现代经济活动区位已经不是以前那样被动接近原材料地,而是通过重新组织原材料地来达到现代社会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的要求。
P406.能源的分类:VE =β∑==n j ij i D A 17、交通的三个基本要素:交通网(交通线)、交通流、地域。
8、交通运输发生的前提(美.乌尔曼):互补性、干扰性(可介入性)、可运输性。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
![经济地理学ppt课件第1章经济地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c0981580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8c.png)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1 国际经济地理学流派
社会学派 自然学派 应用学派
3.2 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态势
国家发展战略 区域综合发展 企业经营
图4:区域各利益群体关系示意图
利益个体 (国民、企业)
利益团体 (行业协会、国
民团体)
利益国家 (政府、议会等)
图5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可以研究贫 富差异的区域格局以及引起这些差 异的地理条件,并借助一定理论提 出缩小这些差异的措施。
思考题
1. 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 谈谈经济地理学当前研究重点的己
见!
(2) 人口问题
人地关系的协调问题,特殊地区的 人口生存问题,经济地理学家均可 开展相应的研究。
图7 世界人口增长
(3)环境问题
由于经济地理学研究中强调经济发展 与环境的关系,这便决定了它比其它 许多学科更能在提出如何促进经济发 展的同时,告诫人们注重与环境的关 系问题。
(4)贫富差异问题
(2)全球与地方的关系以及全球化背景下同等尺度区域 之间的关系研究(我国的东中西部差异)
(3)区域经济竞争力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创新、 劳动就业)
(4)企业内部活动的空间过程与外部空间效应(企业的 权力结构,产业集群)
思考题
1. 何谓经济地理学? 2. 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思想发展过程! 3. 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其特点!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学
规律
科 完 善 程
分析 (前提、边界记)
(过程、成因)
度
描述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教案--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26c582ec856a561252d36fe2.png)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掌握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明确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及其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认识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难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不同学者和学派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表述。
重点:经济地理学在20世纪的发展特点及其在本世纪的理论研究重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学习指导:提前预习,上课用心听讲,勤于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多读一些经济地理学导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章。
教学方法:以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主。
时间安排:3课时。
推荐的参考文献和阅读材料:1.吴传钧等.现代经济地理学.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2.杨吾扬等.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3.杨万钟等.经济地理学导论(第四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陆大道.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地理学报,2003年1月第58卷第1期.5.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1,21(1):9-14.6.Nigel Thrift.The future of geography. Geoforum, 2002,33: 291–298.7.“新经济地理学”在哪里?--克鲁格曼 (Paul Krugman)《牛津经济地理学手册》商务印书馆.2005年5-6月出版.8. An Introduction to Economic Geography./showarticle.php?id=500&class=69.顾朝林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showarticle.php?id=51&class=610.吕拉昌,魏也华.新经济地理学中的制度转向与区域发展.2005,25(4):437-442.11.Caterina Marchionni.Geographical economics versus economic geography:toward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dispute.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 2004, 36: 1737 -1753.12.《经济地理》杂志,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所.13.Economic Geography.14.The Progress of Human Geography.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一)史志描述1.时期 17世纪以前。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167d862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b2.png)
地租曲线: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
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
观点:合理的农业生产活动以追求最大的地租
收入为目标——农场主选择地租收入最大的农作 物进行种植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27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核心思想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论
➢在既定假设条件下,依据农业生产活动的利益
二、胡佛的区位理论 端点经济区位理论:端点区位优于中间区位的原理 送达价格:是生产费和运费之和,可用从生产地向 外呈放射状的等送达价格线来表示。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32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三、廖什的区位理论
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小结 ▲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 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即市场区形状是蜂窝状的正 六边形“面”状市场。 ▲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
➢规模经济:也称大规模生产的节约,是指生产部
门(工厂或企业)随着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规模的不 断扩大,其单位产品成本不断降低,收益递增的一 种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 14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四节 交通及其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一、交通要素(三个基本)交通网;交通流;地域
二、交通运输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运费成本:因运输方式不同
因定价制度不同——距离比例运价; 区段运价;远距离递减运价;均一运价。( 图 )
交通便捷程度:连结度(贝塔指数)、通达度(通
达指数和分散指数)
完善的交通网提高了区域地理可进入性
2022年9月19日1时46分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48fee4f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8.png)
经济地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引言经济地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意义第二章: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资源分布与经济活动自然灾害对经济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第三章: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城市与城市体系城市化进程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城市规划与管理第四章:产业布局与经济增长产业布局的形成与演变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跨国公司与全球产业重组第五章:交通与物流交通运输对经济的影响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交通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第六章: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的地理模式全球化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贸易政策与区域经济合作第七章:城市空间结构与经济活动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扩张与城市边界城市功能区划与经济活动布局第八章: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实践环境保护政策与应对措施第九章: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原理地理信息系统在经济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区域规划和决策的支持第十章:经济地理学的前沿领域和展望新兴产业和经济发展趋势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新挑战新技术对经济地理研究的影响结语: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发展与意义培养学生的经济地理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参考文献:1. Adams, W. M., Aveling, R., Brockington, D., & Danks, F. (2004).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and the eradication of poverty. Science, 306(5699), 1146-1149.2. Castells, M. (2010). The rise of the network society: The information age: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John Wiley & Sons.3. Florida, R. (2002).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And how it's transforming work, leisure, community and everyday life. Basic books.4. Krugman, P. (1991). Geography and trade. MIT press.5. Storper, M., & Venables, A. J. (2004). Buzz: Face-to-face contact and the urban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Geography, 4(4), 351-370.。
1·经济地理学导论
![1·经济地理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baf397f004a1b0717fd5dd2b.png)
生态平衡,影响到生产企业本身经济效果,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增长极理论,中心—外围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创新与扩 散理论,以及孵化理论,都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创新的区位条件。 中心地理论是研究城市体系的强有力的组织理论,精确地解释 经济现象;市场潜力是量度市场接近状况的十分重要概念,循环
积累因果理论在解释区域经济演化上令人信服,同样也具有现代
中的问题。
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地理学、 信息地理学等
公司(企业)地理学
公司地理学是研究公司空间结构、空间行为及 其环境关系的学科。研究领域包括公司增长的空间研
究,公司的空间结构,公司与环境关系,公司活动与区域 发展等。
9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围绕着农村工业企业、国有企
业、外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进行系列研究,在国内外发 表了一批颇有见地的成果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 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等等,均属于通论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区域经济地理学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
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
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
第一章 绪论
一、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史志描述 1 古代经济地理学 商业地理学 2 近代经济地理学 3 现代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研究
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
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
21世纪经济地理学的新范畴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信息时代的到来,给经济 地理学带来了新的变化,加之实践的检验,经济 地理学由过去那些“区位论”、“生产布局”相 应地发展到空间理论和信息论,重在分析机制因 素,时空的变化也更加深刻了。 本学科比较综合,具有广阔的区域空间、复 杂的内涵,其学科的创新在于在时空耦合度上使 经济和社会同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保持和 谐、高效优化有序的发展,逐步建立具有我国特 色的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经济消费体系。着重分析 了经济地理学新的思维范畴与研究趋势,强调用 科学方法来检验以前的结论,用统计方法(层面分 析)来解释数量关系,用GIS的分析法来印证空间 布局的合理性。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2839ed649649b6648d74709.png)
定义: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 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1.经济活动的内容 经济活动的内容,从产业角度观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括第一产 业(或初级产业),包括农、林、渔业和采掘业;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供水、气、电等;第三 产业,包括各种商业与贸易、旅游与娱乐、仓储 与运输、旅馆与饮食等服务业;第四产业,包括 金融、教育、科学研究、信息业、咨询业等。所 有这些产业均属经济地理学研究范畴。
2.经济活动区位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在什么区位(场所)发生 以及为什么在这些区位(场所)发生。它既包括工 厂、商店、农场、车站、码头、交通线路等的单 独研究,也包括具有多种分部(如工厂、商店、运 输公司等)的公司的区位的综合研究。
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 各种经济活动是相互关联的。考虑这种 关联,经济地理学研究区域内不同企业、不同 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研究区域之间的经 济差异、经济增长变化、经济分工与联合、经 济要素的区际流动等问题。随着经济活动全球 化,全球性的经济活动空间组织(如大经济格 局变化)也成为经济地理学的研究重点之一。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经济活动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等。 这些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 该研究包括微观上的企业区位与环 境关系,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经济可持续 发展,宏观尺度上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 条件利用,等等。
二、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如 下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 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3a3875996bec0975f465e282.png)
美国大公司R&D区位及其变化(1965—1977)
跨国生产单位的几种组织型式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二、经济地理学与经济科学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学
1、后者研究供求关系规律
研究如何使 用有限的资源 分配生产各种 商品等
2、前者研究经济活动区位和空间组织规律,
工业区位和空间组织的政治经济学分析等
(2)国内重点项目布局和联合选厂为中心的 区域规划 (3)国内工业生产综合体、城市工业开发区和 科技工业园区的发展论证等
工厂区位的平面图解析
1989年世界主要电子产品(半导体、集成电 路和微处理器)的空间分布
二、学科体系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
3、交通运输地理学
4、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微观的企业区
位与环境,中观尺度的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和宏观的经济全球化与环境条件利用
二、学科体系
二、学科体系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
1、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 系的一般原理 2、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 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 3、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 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
4、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
浙江省“区域块状经济”地理空间分布
20世纪以来经济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学科体系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
1、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形成的条件、因素、特 点和发展预测 2、全国各地区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和评价,新 开发地区的综合考察和建设规划 3、已开发地区的综合发展问题, 4、骨干工业项目或综合体方案的论证
关键因素是经济规律作用
3、研究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一章到第三章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一章到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3d7cda9cba1aa8114531d93f.png)
第一章绪论一、预备知识: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地理学可划分为通论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和应用地理学。
这三个分支学科各又包括一系列次一级的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文地理学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二、地理学的学科体系:1、通论地理学(自然地理学(含部门自然地理、综合自然地理)、2、人文地理学(含人文地理学概论、部门人文地理学))3、区域地理学(含区域自然地理、区域人文地理)4、应用地理学(地图、遥感、GIS、地理规划学、地理管理学)第一节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一、研究对象(一)欧美学者观点多数欧美学者的观点可综合为:1、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方面问题;2、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如工农业)、交换(商业)、消费(服务业、旅游)等各相关部分;3、空间方面包括经济活动的区位和分布、空间组织和发展、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包括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各种利用等);4、这种研究包括各种尺度,从小区域到国家,到世界性的研究。
(一)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它把经济活动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关系的一般原理。
如关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分析,经济活动的区位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经济地理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技术方法,经济地理学发展趋势,等等。
(二)区域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历史最悠久的分支。
记述阶段的经济地理,多以区域经济地理的形式出现。
区域经济地理学以地域范畴明确的区域为单位,研究其经济发展条件、经济结构、地域生产综合体与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生产地域分工以及与其它区域的关系等。
(三)部门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以经济活动的某一部门为单位,研究其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部门经济地理的研究,在20世纪得到迅速发展。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
![(完整版)经济地理学(第三版)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8cfd51e72e3f5727a4e96273.png)
(二)苏联学者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看法 (2)部门统计学派:以费根(Y. K. Feegen)和康斯坦丁
诺夫(O. A. Konstantinov)为代表,认为经济地理学研究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生产的配置。
出于计划体制的背景,他们所主张的观点强化了政府的 作用,而弱化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空间结构规律研究。
资料来源:李小建,2015.
(三)经济地理学 1. 概念的提出 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M. F. Lomonosov)在他
的《地理考察》笔记中首次提出。 2. 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W. Götz)在《柏林地理
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二、20世纪来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
(一)史志描述 1. 时期:17世纪以前 2. 特点 (1)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 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三)我国学者的相关讨论
1. 关于经济地理研究对象观点的发展: ➢ 20世纪50年代,苏联学者在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上的观点
传入我国,并形成相应的争论。 ➢ 60和70年代,中国经济地理工作者根据本身的实践体会,
运用毛泽东的“矛盾论”思想方法,来揭示经济地理学研 究对象的基本矛盾问题。 ➢ 20世纪80年代以来,欧洲、美国、日本学者的观点被引入 我国经济地理学术界。
葡萄牙的航海船队首先到达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并开辟 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通过新航路,垄断了 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西班牙也极力支 持海外扩张,支持哥伦布的海上航行,最终发现新大陆(即 美洲),成为继葡萄牙后的又一海上强国。新航路的开辟又 极大地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殖民地和贸易据点 开始建立。
经济地理学第1章
![经济地理学第1章](https://img.taocdn.com/s3/m/c53f7b5dbe23482fb4da4ceb.png)
(四)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本书观点
经济地理学 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 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学科体系
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经济地理学具有
如下分支学科(图1.2)。
图1.2 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 学科的关系
一、经济地理学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一) 地理学学科体系
(2)其它区域研究 ◆代表理论:皮鲁的增长极理论,默 戴尔的“循环积累论”,赫希曼的“极 化-涓滴”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外 围”模式等。 ◆特点: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 从区域内转向区域之间,从一个区域转 向多个区域。 3.全球化研究
(二)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
◆研究客体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
(二)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十分复杂,且对区域和
企业发展影响很大。经济地理学需要从二者
的均衡点及影响因素量化分析方面,探讨建 立有关理论体系。
(三)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 关系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是区域经济发展决 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1) 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2) 多见于各种历史记述;
(3) 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3.代表性著作
◆中国:《山海经》、《禹贡》、《史 记》、《汉书》。 ◆欧洲:斯特拉波的《地理学》。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地理学中的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 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对商业 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 的一门科学。 地理学可划分为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 学和地理技术学科。
精选-经济地理学复习
![精选-经济地理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f5b51c29f12d2af90242e676.png)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1.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20世纪上半叶,区位研究为重点,侧重于区域内的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二战后,区域研究为重点,侧重于区域内企业间协调发展;20世纪50年代后,关注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近20年来,注重经济活动全球化研究.(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研究对象由单部门企业向多分部企业和跨国企业、全球企业转移.(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规范性分析实证主义分析行为主义分析结构主义分析文化转向2.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1)经济活动的内容.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四产业(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2)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1.什么是区位,区位因子区位的主要指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2.土地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土地通过其自然特性及所处的经济区位对经济活动发生影响。
土地一般以两种基本方式参与经济活动:一种是作为劳动对象,土地的自然特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二种是作为作业的空间或活动场所,土地所处的经济区位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土地利用的空间竞争显得格外显著。
3.原材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替代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原料配合比例以及原料本身的价格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
那些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港口等)对原材料型工业企业而言,越来越显示出其区位的优越性。
现代经济活动,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范围,与此形成了新的组织原材料供应的地域综合体——供应商园4.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劳动力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都存在着空间差异,导致劳动成本存在着空间差异。
经济地理学教材-李小建版第1章绪论
![经济地理学教材-李小建版第1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721da8d3186bceb18e8bb45.png)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绪论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多数国家地理科学系统中最为发达的一门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特征,一方面与经济活动的发展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又受到地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影响。
第一节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济地理学的出现不过只有百余年的历史。
但是,它的发展却可追溯得更为久远。
了解这些发展历史,可有助于对当今经济地理学的理解。
一、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相关研究,大致可分为史志描述、商业地理研究和经济地理学研究三个阶段。
(一)史志描述经济地理学作为学科出现之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相关的文献多为人们对一些经济地理现象的观察和记述。
这些记述可以上溯到2000多年前,大多出于历史学家之手。
尽管多数文献并非经济地理著作,但对经济地理知识积累具有重要作用。
国内最古老的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①和《禹贡》。
《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叙述山的脉络和所蕴藏的矿物,记载的矿物种类达70余种。
《禹贡》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以一千多字的篇幅记述了当时中国疆土九州的山岭、河流、植物、土壤、土地利用、物产、贡赋、交通等情况,是一部科学价值很高的古代地理著作。
在欧洲,古希腊地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斯特拉波(Strabo,约公元前63—公元20)著有《地理学》17卷,对当时欧洲人所了解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按政治单元进行区域描述。
涉及内容包括自然特征、物产、居民风俗习惯等,并试图以自然因素解释人文现象。
春秋战国之后,国内的史志描述文献延续不断,并逐步随着人类居住和经济的发展而更加详细。
如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公元前2世纪—前1世纪)编写的《史记》中有“货殖列传”一章,记述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
东汉史学家班固(32—92)主编的《汉书》中包括《地理志》和《食货志》,对当地的社会经济状况有较为详细的记载。
之后,各朝代在编史中逐步增加名目,到《宋史》和《明史》编写时,所列食货志子目多达20余种,记述了全国各地的物产、户口、城邑、田制、赋役、仓储、漕运、农业、牧业、手工业、采矿业、市场等,成为极其重要的经济地理史料。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第一章](https://img.taocdn.com/s3/m/efed483967ec102de2bd89b8.png)
国内学者的观点
• 张迪祥 “经济地理学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 特点及其区域分异规律的一门科学”; • 吴传钧 “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 以理解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体系,其核心仍然是生 产的地域布局体系”; • 陈才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产业分布及其经济地域系 统的科学”; • 董明辉 “经济地理学应该是研究产业分布及其地域 经济综合体的形成过程、发展条件和规律的科学”; • 金其铭 “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地域分布结构 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 李小建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空间 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等等。
(二)商业地理研究
1.时期: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 2.特点: 欧洲商业地理学逐渐成为地理研究的重点之一 商业地理著作的体系开始形成 尝试对商业地理现象进行解释 3.代表性著作: ◆17世纪中叶,瓦伦纽斯出版了商业地理教科书。 ◆奇泽姆的《商业地理手册》。
• 瓦伦纽斯(1622~1650)德国地理学家。早年 学习哲学、数学、物理学和医学。后迁居荷兰, 研究地理。首创地理学分类,将地理学分为普 通(或通论)地理学和特殊(或专门)地理学,前 者研究地球总的情况,解释各种现象的性质, 后者描述每个国家的结构和位置。著《普通地 理学》内容包括4个方面:数理地理、气象学、 水文地理和地形,有许多精辟论述,影响地理 学一个多世纪。 • 奇泽姆 商业地理学的创始人。他著有《商 业地理手册》,多次再版,成为地理名著之一。 他用大量的世界贸易资料阐述了贸易的地理规 律。最后家产无数。
• 斯特拉波,古罗马地理学家、历史学 家。《地理学》在斯特拉波去世前不 久完成,除第7卷外全部保存下来。该 书第1、2卷为绪论,讨论了以天文学 和几何学为基础的数理地理以及研究 地表和大气圈的自然地理学,第3~17 卷分论当时欧洲人已知的世界各地区, 按政治单元进行区域描述,内容包括 自然特征、物产、城市、居民及其生 活方式、风俗习惯等。其中8卷写欧洲, 6卷写亚洲,另一卷可能写利比亚(今 非洲,即第7卷)。《地理学》是西方 古代地理学的一部经典著作,对西方 地理学的发展有长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地域性(区域性)
地域指的是地表空间 。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 核心问题是地域分异规律 。
地域分异规律是指自 然地理环境各组成成分及 其构成的自然综合体在地 表沿一定方向分异或分布
2.系统性 (1)系统的本质
系统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相互制 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 和综合行为的统一体。组分(元素)、结构、状 态、过程称为系统构成的四要素。元素是构成系 统的最小部分或基本单元。
史密斯《产业区位:经济地理分析》第二版1981
4.关注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即经济系统 的不同要素位于何处?它们如何联为一体 ?以及经济过程的空间影响如何?
5.集中研究在地方、国家和世界尺度上的 经济活动区位。研究生产、交换和销售货 物及服务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差异。
6.主要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经济系统的 空间组织及其发展,以及人类对地球资源 的利用和滥用。
7.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分布,世界资 源的利用,以及世界经济的分布和扩张。
8.经济空间是经济的社会关系差异和相互 关联的产物。
迪肯(P.Dicken)和劳埃德(P.Lloyd),《 空间区位:经济地理的理论透视》第三版(1990 )
哈特向和亚历山大(J.W.Alexander),《经 济地理学》第三版(1988)
元素之间一切联系方式的总和,叫做系统的 结构。系统持续运行中表现出来的状况或态势, 称为系统的状态。一个系统之外的一切事物或系 统的总和,称为该系统的环境。系统在内部联系 和外部联系中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称为系统 的性能。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能引起环境中某些 事物有益变化的作用,是系统的特殊性能。系统 的元素、结构和环境三者共同决定系统的功能。
经济地理学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系
第1章 绪论
1.1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特性
1.1.1研究对象 1.1.2特性
1.2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1.3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1.1.1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 变化发展规律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 )的关系。
地理环境指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 圈等4个圈层的地球表面或地球外壳。人类活动: 生产活动、政治活动、文化活动、军事活动、商 业与消费活动、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分布的疏 密,民族的立生、融合与消亡等。
经济活动及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区位或区 域整体)的结合受到本地域系统环境和更大地域 系统环境的影响,包括所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 环境因素的影响。
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系统是一个以经济活 动与地理空间相结合状态变化的延续性为特征的 过程系统,有着形成、变化及发展的过程,是一 个人类可调节改变其状态的可控系统。把握好决 策的三个重要环节:①分析背景。分析决策的背 景,即所有影响决策的因素(环境),涉及经济 活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的所有方面,包括自然 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因素,要注意把握这些 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联性), 是随着时间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性),并且还 受到更大系统环境的影响(开放性)。②排列组 合,排列出两者结合的可能方案。③评价决策, 即在评价的基础上,优选出合理可行的方案。
(2)经济地理学的系统性
经济地理学的系统性集中表现为研究对象的 系统性,整体性、结构性、功能性、环境性、状 态性及过程性的集成。
经济活动及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自然系统 和社会经济系统之间发生相互的联系,结合为一 个整体——自然社会经济地域综合体,这是由各 种关系将各个组成部分联系起来的地域经济整体 ,表现为具有自然一社会一经济技术相结合的多 元性、相关性和统一性,地域经济整体组分、子 系统之间的数量关系、质量关系、空间关系等的 总和构成了这个整体的结构。
贝里(B.Berry)、康克林和雷,《全球经济: 资源利用、区位选择和国际贸易》(原《经济地 理学》第三版)(1993)
迪·苏扎和施图茨(F.P Stutz),《世界经济 :资源、区位和发展》第二版(1994)
马西(D.Massey),《劳动空间分工:社会结 构和生产地理》第二版(1995)
1.1.2特性
图1:经济地理学发展思路示意图
学科完善成因)
(多视角、全面)
游记
(经历、日记)
发展阶段
日常生活需要
生产建设需要
思维能力需要
图2 20世纪经济地理学的发展
经济地理学研究内容也包括以下4方面:
1)研究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的原理; 2)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两类组织(决策 )方式:①经济活动的地理空间组织;②一定区域 (整体)经济活动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 3)研究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状态(形式、特 征),以及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过程(方式/ 关系)及变化发展规律。 4)分别针对不同的经济活动和不同尺度的地理空 间和不同特征的地理空间来讨论经济活动的地理空 间的组织;分别讨论经济活动个体的地理空间组织 方式和区域整体经济体系的地理空间组织,区域系 统内部、同等级区域系统间,以及不同等级区域系 统间的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方式。
自然地理学研究与人类活动紧密相关的(自 然)地理环境,它是研究地理环境各要素及自然 地域综合体的形成、发展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人 文地理学研究人类各种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经 济地理学是以人类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 为研究对象,它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分支。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空间 )相结合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
1)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规律。
2)研究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两种基本形 态①经济活动及经济活动体系与地理环境区位相 结合;②经济活动体系与一定区域(整体)地理 环境相结合。 3)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相结合的状态(形式、静 态、特征),也研究其形成、变化、发展过程( 方式、动态、特征)的 。
表1—1 欧美学者关于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
主要观点
1.集中研究生产、批发和消费活动的分布 。
2.是关于人类生存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利 用和再生产的学科,它强调人类生存的环 境和技术条件的产生和利用。
3.专门研究经济系统的空间方面。
学者及出处 惠勒和马勒,《经济地理学》第二版(1986)
李(R.Lee),《人文地理学辞典》第二版( 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