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教杯《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doc

合集下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各是什么形状?2.教师出示:常见立体实物图,分别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3.生:指出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师:隐化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就此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探究规律1.自主学习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遵照下列学习提纲,认真地看看、摸摸、数数、想想,相信你能完成学习任务!(1)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发现了什么规律?(2)长方体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有几条棱?有什么不同?分别叫做什么?2.小组探究四人一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然后大家一起议论、补充、形成共识填充下列报告单。

3.交流质疑推荐小组或代表上台讲解学习情况,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展开争论或辩论,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4.概括总结为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演示验证长方体系列特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并完成上表。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1.基本练习测量出自己手中包装盒的长、宽、高。

(1)指出它的上面,右侧面,前面各是什么形状?面积各是多少?(2)计算棱长之和是多少?有几种算法?哪种最简便?2.变式练习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为什么?3.猜测练习: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有一个长方体物体,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请你猜一猜,它可能是生活中的哪种物体?四、谈谈收获,全面总结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大家共同评价小组或个人的学习表现情况,全面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生:长方体,正方体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

(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近年来,教育部认识到了数学课程的重要性,着力推动了基础数学的深入探究。

本文
的主题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一、教学实录
(1)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用图片、实物引导学生了解长方体,重点介绍长方体的
形状、特征、性质等;
(2)学习体积计算:指导学生使用公式(V=S×H)进行长方体体积的计算,以及实
际的练习;
(3)探究表面积:在计算体积基础上,通过实际练习,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使学
生掌握表面积计算公式(S=2S1+2S2+2S3);
(4)四边形拆分:将长方体拆分为四边形,使学生了解长方体的另外一面;
(5)学习直角体积:用实际例子和拼图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直角体积的计算。

二、教学评析
本次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长方体认识教学,通过图片、实物的引导,使学生对长方
体的形状、特征、性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计算体积、表面积的基础上,还拆分为四边形,探究长方体的另一面,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最后,再以实际例子和拼图等方法,让学生学习直角体积的计算。

总的来说,教学实施认真负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长方体的形状、特征、性质和各种计算方法。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学生对长方体的综合应用,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理解长宽高的意义,并能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清晰的建立长方体的表象。

教学难点:借助长、宽、高的变化,丰富对长方体的认识,了解特殊的长方体。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初步了解长方特征,知道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

(师出示长方体)师:认识它吗?生:认识!师:谁来告诉我它的名字?生:长方体。

师:谁来说说你对长方体有哪些了解?生:我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师:你的知识真丰富。

来给大家数一数有哪6个面好吗?生:上面、下面、左面、右面、前面、后面。

师:这种数法很有规律性,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很好!谁还来说?师:刚才那个同学说的棱在哪里?引领学生明确哪是长方体的棱。

2、谈谈生活中的长方体,揭题。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冰箱。

师:应当是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要把话说完整,请再说一遍。

生: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饮水机的形状是长方体。

生:…….师:的确,生活中的长方体处处可见,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自主探究:1、制作长方体,掌握长方体棱的特征。

师:研究长方体之前,咱们手里得有一个长方体才行,接下来,请大家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好吗?幻灯片出示温馨提示:1、选择合适的材料,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

2、制作时,小组可讨论自己的发现。

(课前每个小组提供材料:分别提供数量不等的小棒,有的组提供15根小棒,有的组提供11根小棒。

)制作完毕,汇报:师:在制作过程中,老师发现有些小组出现了一些问题,我要来采访一下。

师:哪个组来说说,你们组出现了什么情况?某组:我们的材料剩余了3根绿色的小棒。

师:这3根为什么没用上?生:用上这3根,就无法插出一个长方体了。

2023最新-《认识长方体》教案(优秀5篇)

2023最新-《认识长方体》教案(优秀5篇)

《认识长方体》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分享了5篇《认识长方体》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长方体的认识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认识长方体》教案篇一设计说明长方体的认识既是学习长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习其他立体图形的开端,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几点:1.复习铺垫,关注新旧知识的衔接。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并掌握了长方形以及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并能识别长方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从平面图形过渡到立体图形,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实物,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课题,使学生的思维迅速开阔。

不仅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标,而且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整个设计力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高年级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

本设计在探究长方体的特征时,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

主人。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等实践活动,逐步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体纸盒学生准备不同的长方体模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复习引入1.由平面图形引出立体图形。

(1)课件出示一组平面图形。

师:说出这些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

生答后,师指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我们把它们叫做平面图形。

(2)课件演示由平面图形得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用4个长方形,2个正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

师指着长方体问:这还是长方形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长方体。

(板书:长方体的认识)2.在讲桌上放一些物体,要求学生观察它们的形状。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第一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济南市机场小学刘永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师:知道我姓什么吗?生:刘。

师:怎么称呼我?生:刘老师。

师:你们欢迎我吗?生:欢迎。

师:怎么欢迎?生:鼓掌。

师:同学们,鼓掌有很多学问呢。

师:手掌相对,(演示)有上下相对,还有左右相对。

师:双手交叉,这样能鼓掌吗?(不能)师:这叫前后相对。

相对是一种位置关系。

十根手指插在一起也是一种位置关系。

生:相交。

师:相对和相交是非常重要的两种位置关系,今天的课堂我们就会涉及到。

师:上课。

一、复习旧知1、由线到形,由形到体师:请看大屏幕。

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一个点)生:点。

师:再看。

(课件出示连点成线的过程)生:线。

师:你有什么发现?生:连点成线。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直线,在直线上截取两点,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生:线段。

师:再看,有几条线段啊?生:4条。

(课件出示 4条线段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过程)生:4条线段组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我们把首尾相接的连接方式称为“围成”。

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生:4条线段围成了一个长方形。

师:长方形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我们可以称它为一个面。

师:请同学们继续往下看。

你又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师:这叫围线成面。

(课件出示6个面围成一个长方体)生:6个长方形组成了一个长方体。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名师课堂)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名师课堂)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名师课堂)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课前活动老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好不好?学生:好。

老师:想看动画片吗?学生:想。

老师:(播放视频:《神奇的图形游乐园》)学生:(静静观看)老师: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不对?学生:嗯,对。

一、确定研究视角老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

(出示一个长方体)这是——学生:长方体。

老师:(从长方体中剥离一个长方形)这个呢?学生:长方形。

老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学生: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老师: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老师:嗯,对。

还有补充?学生:它有两组对边。

老师:他说得对吗?还有?学生:它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的直角,四个角的和是360°。

老师:刚才你们说的是它的角的特征,还说到它是个轴对称图形。

那么,它的边有什么特征呢?学生:长方形的邻边垂直,它们的对边相等。

老师:知道的真多,是吧。

我们在三年级学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而且四个角是直角。

好,我们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研究了它的边和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想想看,我们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学生:(举手)我觉得会研究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还有几个顶点。

老师:好,我们会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先来研究什么的特征?学生:面。

老师:好,看一下。

(演示什么叫“棱”,出示: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

)提问:那这条“棱”是由哪两个面相交得到的?学生:是长方体的上面和右面。

老师:对啊!那这条棱呢?学生:是前面和右面。

师:现在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首先,我们要探索长方体“面”的特征。

请谁来读一下活动要求一。

生:(读活动一的要求)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2.四人小组交流,相互修正、补充、完善,派代表准备展示汇报。

长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精品课)

长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精品课)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课前活动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好不好?生(齐):好。

师:想看动画片吗?生(齐):想。

师:(播放视频:《神奇的图形游乐园》)生(齐):(学生们静静的观看)师: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不对?生(齐):嗯,对。

一、确定研究视角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这是——生(齐):长方体。

师:(多媒体:从长方体中剥离一个长方形)这个呢?生(齐):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生: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齐):(鼓掌表示赞同)师: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嗯,对。

还有补充?生:它有两组对边。

师:他说得对吗?还有?生:它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的直角,然后四个角的和是360°。

师:刚才你们说的是它的角的特征,还说到它是个轴对称图形。

那么,它的边有什么特征呢?生:长方形的邻边垂直,然后它们的对边相等。

师:知道的真多,是吧。

我们在三年级学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而且四个角是直角。

好,我们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研究了它的边和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想想看,我们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生:(有学生跃跃欲试,举手准备发言)师:同桌先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开始小声交流各自的想法)师:(板书:长方体)有答案了吗?生:我觉得会研究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角,还有就是几个顶点。

师:“面”我们是知道的(板书:面)刚才你说的“棱角”是什么意思?你来指指看。

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了一指)师:哦,这种一条一条的,你想说的是棱,不是棱角,是吧。

怎么知道这是“棱”的。

生:预习的。

师:你们是预习过的,你们班有预习的习惯。

好,我们还会研究它的“棱”,刚才说了,我们还会研究它的什么?生(齐):顶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

课程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反思杨春乐(兰州市城关区草场街小学)一、新课导入1.初步感知立体图形取出长方体盒子的一个面,让学生摸一摸。

师:摸的这个面是什么图形?生:长方形。

把这个面完整地粘到盒子的一个面上,追问:“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生:长方体。

2.感知生活中的长方体师: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生举例:高楼、冰箱、药盒等。

师: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物体都是长方体,今天我们继续认识长方体。

3.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

(反思:从“面”过渡到“体”,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面”和“体”的感受。

实际上学生已经从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为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打下基础)二、自主探究1.认识面、棱、顶点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新课,那么谁来说一说,你打算从哪些角度介绍长方体?生1:长方体的面就是这个平平的面。

生2:面和面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棱。

(课件演示并出示:面和面相交的线段叫做长方体的棱)生3:长方体尖尖的这个地方就是顶点。

生4:应该是2条棱相交的交点。

生5:我觉得是3条棱相交的交点。

(课件演示并出示:棱和棱的交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反思:结合预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理解表述出来。

让学生在交流中对长方体“面”“棱”“顶点”的定义有准确的认识,初步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2.探究面、棱、顶点的特征借助手中的长方体,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数一数的方式,研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

学生汇报。

(1)面的特征生1:长方体有前后、左右、上下一共6个面。

生2:我还发现前后的面完全相同,左右的面完全相同,上下的面完全相同,它们都是相对的关系。

生3:我的长方体比较特殊,它有2个面是正方形。

(2)棱的特征生1:长方体有12条棱。

生2:我有办法数得不重复,先数出4条最长的棱,再数旁边最短的棱也有4条,最后数垂直的4条棱。

生3:我发现这些长度相等的棱都是相对的关系。

(3)顶点的特征生:长方体一共有8个顶点。

(反思: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自主观察、小组讨论,初步感知长方体的特征。

赣教杯《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doc重点讲义资料

赣教杯《认识长方体》教学实录.doc重点讲义资料

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展翅翱翔——《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3.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很厚的词典、土豆、水果刀、多媒体课件、抽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直尺、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纸。

师:这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生(异口同声):长方形。

师:这张纸非常薄,如果忽略这张纸的厚度,只看这一个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

2、将这张长方形纸片逐渐累加成一摞纸。

师:现在我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老师手势演示后,出示一本很厚的词典)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生(非常肯定地):现在不能忽略厚度,要看成长方体了。

师: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

......师:知道的还挺多,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

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评析】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由长方形纸片叠加、积累,过度到长方体的字典的演示,并相机提出一系列问:1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呢?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完成由面到体的过度,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

这一过程新颖、有趣、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强化了首次感知的实效。

长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1)

长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1)

《长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执教:杨惠娟课前活动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放松一下,好不好?生(齐):好。

师:想看动画片吗?生(齐):想。

师:(播放视频:《神奇的图形游乐园》)生(齐):(学生们静静的观看)师: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对不对?生(齐):嗯,对。

一、确定研究视角师:好,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

(多媒体:出示一个长方体)这是——生(齐):长方体。

师:(多媒体:从长方体中剥离一个长方形)这个呢?生(齐):长方形。

师:这两个图形有什么不同?生:长方形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是立体图形。

生(齐):(鼓掌表示赞同)师:长方形的特征我们已经研究过了,想一想,长方形有什么特征?生:它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师:嗯,对。

还有补充?生:它有两组对边。

师:他说得对吗?还有?生:它有四个角,每个角都是90°的直角,然后四个角的和是360°。

师:刚才你们说的是它的角的特征,还说到它是个轴对称图形。

那么,它的边有什么特征呢?生:长方形的邻边垂直,然后它们的对边相等。

师:知道的真多,是吧。

我们在三年级学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知道长方形的特征是对边相等,而且四个角是直角。

好,我们在研究长方形特征的时候,研究了它的边和角。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想想看,我们会从哪几个方面去研究?生:(有学生跃跃欲试,举手准备发言)师:同桌先交流交流。

生:(同桌之间开始小声交流各自的想法)师:(板书:长方体)有答案了吗?生:我觉得会研究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角,还有就是几个顶点。

师:“面”我们是知道的(板书:面)刚才你说的“棱角”是什么意思?你来指指看。

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了一指)师:哦,这种一条一条的,你想说的是棱,不是棱角,是吧。

怎么知道这是“棱”的。

生:预习的。

师:你们是预习过的,你们班有预习的习惯。

好,我们还会研究它的“棱”,刚才说了,我们还会研究它的什么?生(齐):顶点。

师:接下来,我们就来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运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建立模型思想和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课前小游戏: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小游戏的名字叫做----你说我猜。

仔细听,游戏规则:1.每次2人到台前,负责猜。

2.老师向其余同学展示要猜物体的图片,人人参与,每人一次只能说一个图中物体的特征。

但是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名字用它来代替,把话说完整。

师:知道我的名字吗?假如我就是图片上的物体,大家仔细看,要想把这张照片上的物体介绍给他人,我们就可以说:他很帅!3.看看台下哪个同学描述的最准确,台上的同学猜对的最快。

师展示鸡(母鸡)、鸭子。

生可能在一两个提示下,就可以猜出图片动物的名字,师顺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描述出图片上动物的各部分的细节特征。

师:从繁殖方式上,外表的颜色上,脚的形状上,生活环境上,运动方式上多个角度去描述刻画了它们的细节特征。

真棒。

师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知道,要想去认识一个物体,我们不仅要整体认知,还要从不同角度深入观察发现物体各部分的细节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拿起来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生1:牙膏盒是长方体生2:魔方是正方体……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

来判断一下是不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分别出示二维码、银行卡、电冰箱、纸抽盒、魔方、水立方以及两个不是长方体的立体图形等。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实物,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有序的数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2.借助长方体实物,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3.通过讨论归纳,给定一个长方体,学生能根据长方体摆放的不同情况,指出他的长、宽、高,通过设计长方体框架,理解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4、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生:长方体形状的物品、小棒和小球等学具、用学具做的长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大家看,这些是什么图形?生:平面图形。

师:这些呢?生:立体图形。

2、师:这些都是什么?生:月饼盒、药盒、牙膏盒、冰箱。

师:他们都是什么图形?生:长方体。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3、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生:药盒、牙膏盒、小包装盒等。

师:下面大家小组合作,仔细观察,用摸一摸、量一量等方法,来找一找长方体有几个面?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从一个方向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1:我是从长方体的前面看,只看到了一个面。

生2:我从长方体的的侧面看,看到了两个面。

生3:我也是从长方体的侧面看,看到了三个面。

师:到底是几个面?我们看一下要求: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三个面。

师:从哪个方位看?生:长方体的两个侧面。

师:所以从一个位置看,长方体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生:三个面。

2、师: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生:有12条。

师:你是怎样数的?生指出输的方法。

师:是呀!我们在数长方体的棱长的时候,要有序的去数,这样不容易遗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学生在思维的天空展翅翱翔——《长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29页例1、例2及有关练习。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并通过实践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初步学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3.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具准备:很厚的词典、土豆、水果刀、多媒体课件、抽纸盒、长方体框架。

学具准备:长方体形状的纸盒、直尺、答题纸。

教学过程:一、叠纸成书,导入新课1.老师出示一张纸。

师:这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生(异口同声):长方形。

师:这张纸非常薄,如果忽略这张纸的厚度,只看这一个面,我们可以把它看成长方形。

2、将这张长方形纸片逐渐累加成一摞纸。

师:现在我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老师手势演示后,出示一本很厚的词典)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生(非常肯定地):现在不能忽略厚度,要看成长方体了。

师:关于长方体你知道些什么?生1:长方体有6个面。

生2: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

......师:知道的还挺多,难怪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你们已经了解了长方体的一些特征。

那长方体还有哪些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评析】陈老师设计了一个由长方形纸片叠加、积累,过度到长方体的字典的演示,并相机提出一系列问:1张纸可以看做什么图形?(生:长方形)把80张、200张、1000张同样大小的纸叠加起来呢?还能忽略它的厚度吗?现在应该把它看成什么图形?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完成由面到体的过度,使学生在动态的观察比较中,认识面与体的联系与区别,进而导入新课。

这一过程新颖、有趣、增强了直观性和活动性,使新课引入成为一个认识的过程,强化了首次感知的实效。

教师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交流对长方体的原认知,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学生,为后面学生探究新知做好准备。

二、操作梳理,探究特征(一)从实物到图形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都是长方体的,你能举例说明吗?生1:电冰箱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2:牙膏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

生3:许多做房子用的砖,形状也是长方体的。

......老师用多媒体课件补充一些生活中形状是长方体的实物。

师:(指着课件中的抽纸盒)这个抽纸盒的形状是长方体吗?生(非常肯定地):是的。

师:这个抽纸盒,抽去它的颜色、花纹、材质,只留下它的形状和大小,就是一个立体几何图形——长方体。

【评析】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举出生活中长方体物体的例子,增强感性认识。

利用课件演示将“抽纸盒”抽象出它的几何图形“长方体”,初步感知从实物到图形的过度,这样抓住知识的生长点和连接的来组织教学,既让学生感觉自然、放松,又让学生感受了抽象的数学思想。

(二)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1.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演示切土豆成形的过程,渐次展示长方体的三要素——面、棱、顶点。

师:这颗土豆是长方体的吗?生:不是。

师:对,它是一个不规则的立体图形。

但老师却要用这颗土豆来介绍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想看看吗?生(兴致盎然):想看。

师:这刀切下去,会出现什么?生:平平的面(师板书:面)师:(垂直于刚才的面)从这个方向切下去,又会出现什么?生:又出现一个平平的面。

师:这两个面相较于一条直直的边,这条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板书:棱)多媒体辅助演示棱的概念。

师:(垂直于刚才的两个面)从这个方向再切一刀,又会出现什么呢?生:3个面,3条棱。

师(指着土豆上的面和棱):对,有三个面。

上面和前面相交于这条棱,上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前面和右面相交于这条棱。

这3条棱相交于一个点,这个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多媒体辅助演示顶点的概念。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要切成长方体,还要切几刀?一共要切几刀?生:还要切3刀,一共要切6刀。

(3)学生找出长方体物品中的面、棱、顶点。

师:你能在你的长方体盒上指出它的面、棱、顶点吗?同桌互相指一指。

(生饶有趣味的与同桌互指长方体盒上的面、棱、顶点。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研究长方面、棱、顶点的特征。

【评析】.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这个环节,陈老师安排了当堂切土豆的演示实践活动并启发学生思考。

首先,切一刀得面;切二刀呢?让学生先想象、思考可能出现的结果(会增加一个面,还会增加两个面相交的一条直直的边),然后再切得棱;同样,切三刀呢?让学生先想象、思考又可能出现的结果(又会增加一个面,还会增加两个面相交的二条直直的边),然后再切得顶点。

教师再接着追问,要切成一个长方体,还要切几刀?怎样切?问而不切(时间也不允许切,真切有可能不标准),再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着力于想象与思考,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新鲜有趣,一边想象、思考,一边切后验证。

学生的思维活动非常活跃,兴趣浓厚,有浓浓的“数学味”。

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通过演示“切土豆”过程的“慢镜头”,清晰地、渐次地展示了“面”“棱”“顶点”的概念,丰富了学生建立“面”“棱”“顶点”概念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利用学具,感悟长方体的特征。

每个小组发一张“探究长方体特征”的答题纸: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长方体纸盒为观察对象,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完成老师提供给你们的讨论题,小组长作好记录。

音乐响起讨论开始,音乐结束讨论结束。

(教师巡视,学生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利用学具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2)集体讨论交流,引导学生思考。

①面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生:长方体有6个面。

师:你是怎样数的?谁能到前面来数给大家看看?生1转动长方体任意数。

生2(急不可耐地):老师我有不同的数法。

你看,上下两个面,左右两个面,前后两个面,一共有6个面。

这时,几位活跃的学生赞同的说:“这种方法好,这样数不会重复,也不会遗漏。

”师:是的,这位同学数面时,固定了长方体的位置,把相对的面一组一组数出来。

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的,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

我们一起有序的数一数长方体的面吧!(师生一起用手势有序地数面。

)师: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是什么形状的?生1: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

师:有补充吗?生2: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

师:(见学生有些疑虑)是吗?你见过这样的长方体吗?你能举个例子吗?生2(拿着自己的长方体纸盒):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这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

教师边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学具,边说:”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多媒体课件演示6个长方形动态围成长方体的过程。

师:这6个长方形围成了一个长方体,我们说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又有什么特征呢?生1: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

生2:长方体相对的面形状相同。

师: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形状相同,也就是说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你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呢?生1:我可以把上面剪下来贴到下面,叠在一起,就能比较出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了。

师:这个办法不错,这种方法叫做重叠法。

生2:我可以用尺子量出一个面的长和宽,再量出相对的面的长和宽,也能发现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哦,你是用测量法,用数据比对来验证的。

师:如果不用尺子测量,你能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来验证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吗?生3(指着长方体学具):前面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长等于下面的长。

左面也是个长方形,对边相等,所以上面的宽等于下面的宽,因此,上下两个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师: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逻辑推理法。

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

②棱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条棱?生:长方体有12条棱。

师:你是怎样有序地把这12条棱数出来的?生1先数左面4条棱,再数右面4条棱,最后数中间4条棱。

生2把相对的棱一组一组数出来的。

师(边指边说):第二位同学先数了这中间4条棱,这条棱和这条棱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是相对的棱,这条和这条也是相对的棱,所以我们把这4条棱叫做一组相对的棱。

还能找到其它相对的棱吗?生用手指出其它两组相对的棱。

师:长方体一共有几组相对的棱?生(极有自信地):长方体有3组相对的棱。

师: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我们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为起点,(师用手势指棱)这是一组相对的棱,这也是一组相对的棱,这还有一组相对的棱。

师:相对的棱有什么特征?生: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③顶点的特征。

师:长方体有几个顶点?生:长方体有8个顶点。

多媒体课件演示长方体的8个顶点。

师: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我把它们留在黑板上。

(老师贴出讨论的表格作为板书)【评析】为了培养学生有序的思考问题,陈老师设计了上面的统计表,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引导学生有序地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观察学具,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量一量、比一比、写一写等方式,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完成统计表。

教师非常注重学法的指导,且落到实处。

如,当学生交流长方体有6个面时,教师追问是怎么数的?引导学生分“上下““左右”“前后”三组相对的面来数,突出“相对“,并且带着学生一起用手势有序的数一数。

又如,在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数棱的时候,为了避免数棱时出错,教师教学生可以用一个手指顶着一个顶点,从这个顶点引出的3条棱为起点来数,每组4条,有3组,共12条。

这样教效果很好。

教师还不时地穿插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教会学生学习、激励学生学习。

如,“像这样就是有序的思考,有序思考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移面重叠,这个办法不错,叫重叠法”,“量一量,用数据来比对,叫测量法”,“这种想法真不简单,是一种逻辑推理法。

谢谢你点亮了大家的思维”等。

另外,在学困之时,疑难之处,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举例子来说明问题。

如,有学生说:“长方体每个面的形状都是长方形的“,教师带暗示性的接着问:”有补充吗“?马上有学生说:“有的时候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教师问:”是吗?你们明白了吗?“,见学生有些疑虑,教师马上问”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边指边说:”我带来的长方体纸盒,这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

教师边顺势展示这种相对的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学具,边说:”大家在不明白的时候,像这样学会举例子就能很快地说明问题“。

教师还运用无声的课件演示,移面重叠、移线段重叠、6个长方形围成立体图形,8个顶点的显示等过程,帮助学生强化思维表象,加深学生对面、棱、顶点之间关系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