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 (5)
小学生科学小论文摘要本文主要探讨了小学生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概述,分析了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并提出了开展小学生科学教育的一些建议。
通过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可以帮助他们培养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引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在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在提高。
通过科学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意识和探索精神,帮助他们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小学生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科学兴趣: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科学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好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科学方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实验能力,教会他们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3.培养科学素养: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小学生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基础知识:教授小学生基础的科学知识,如物质、能量、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2.科学实验:通过开展简单的科学实验,帮助小学生理解科学原理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能力。
3.科学探究:引导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生科学教育的方法创设情境法创设情境法是一种通过模拟真实情境来教授科学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参与情境中的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例如,通过模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让小学生亲自参与并实践,从而加深他们的理解。
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的方法。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小学生思考并通过实验等方式找到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法探究性学习法是一种通过探索和实践来获取知识的方法。
小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比较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小学科学教案篇一一、设计思路:《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学生是科学探究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课堂教学要“重学生发展”,轻“知识传授”;重学生“研”,轻教师“教”;重“探究过程”,轻“探究结果”。
摆脱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关注学生的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着重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作为探究的主线,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力图贯彻新课程的教学思路,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把知识的获取过程看作比知识本身更为重要。
重视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过程,结合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
二、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认识纸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
了解古代造纸技术和现代造纸工艺一般流程。
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经历“制浆——灌浆——滤水——压干成纸”的简单手工造纸过程。
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活动,体验纸张的来之不易。
3、情感目标: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保持和发展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勤俭节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简单的“造纸”过程,进一步理解纸是由各种纤维经过加工而成的。
四、教学难点: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经历造一张纸的完整过程,并探究解决有关纸的相关研究问题。
五、教学准备:1、纸巾、玻璃杯、清水、搅拌棒、棉布、毛巾等每小组一份。
2、古代和现代造纸工艺的影像、图片或文字资料。
3、民丰造纸工厂的造纸工艺流程的录像。
六、教学活动过程教学步骤(一)谈话引入(二)实验探究(三)交流成果(四)拓展延伸教师活动设计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许多纸的性质。
你们还记得吗?师:那么谁能告诉大家,造纸术是哪个国家最早发明的,又是怎样造出来的?师:(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观看古代造纸的过程。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荐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我们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条件和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科学知识的存在,培养科学感知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素养;教学;培养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026-01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荐与发展,在小学阶段尤其重视对所学知识的生活体验,重视学生科学素养培养,我们教师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提高教学的科学性,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条件和情景,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科学知识的存在,培养科学感知和科学素养。
下面结合小学科学课教学谈谈科学素养培养的几点看法。
一、激发兴趣培养科学素养兴趣是学生学好科学课和科学素养培养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接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让学生接触生活实际,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也就能更好的学习科学。
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科学探究的主体,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锻炼。
小学生本身就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所以科学学习应该是学生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让他们自己根据生活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讲解更有效。
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置于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丰富他们学习的经历,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范围和生活经验,这种源于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培养。
二、回归生活,让学生体验科学就在身边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的途径,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要更好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摘要: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同时,科学探究活动也是学生掌握科学知识的关键渠道。
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散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探究;科学素养几年来,我们在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教学中注重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进行了一些有效的尝试。
一、在“科学探究”中,注意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兴趣是使各种活动得以坚持和发展的最好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兴趣,使达尔文把甲虫放到嘴里,使李时珍在自己身体上针灸、品尝草药……并最终使他们成为一代巨匠。
因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对科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一环。
1、利用生动、新颖的观察材料,调动学生的观察兴趣生动、新颖的观察材料是调动学生观察兴趣的最好方法。
实践证明,新颖的观察材料,比经常见到的材料更吸引学生;活的动、植物,比标本、挂图更吸引学生;大的、色彩鲜艳的、结构新奇的教具、课件,比小的、色彩单调的、结构平常的教具吸引学生;具有动感的教具,比“死”的教具更吸引学生。
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数量足够的、生动新颖的实验材料。
如在探究《空气不是一种单纯的气体》时,准备了玻璃钟罩、水槽等实验器材;在探究《鱼鳍的作用》时,准备了饲养槽、鲜活的鲫鱼等观察材料;在探究《泡茶实验》中,与学生共同准备了各种茶叶和杯子……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观察的兴趣。
2、用奇妙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富有变化的奇妙的实验现象,学生往往非常感兴趣。
如在探究《物体的热胀冷缩》中,学生通过对固体膨胀演示器演示实验的观察,通过对热学实验盒仪器的观察、摆弄、比较、推测、实验等活动,兴致勃勃地理解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型构建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型构建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科学是一门基础性知识,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促进作用。
要想实现小学科学的有效教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积极探索科学教学中的各种现象与案例,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以提升与实现。
小学科学的学习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容易理解;再加之教学条件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使小学的科学教学实践性不够,更多的是进行理论教学。
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教师应该积极改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意识到在科学教育规程中构建模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建模的过程,帮助学生提升分析推理探究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
本文则是对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型构建策略进行研究分析。
一、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型构建存在的困难(一)小学科学教学知识过于抽象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习科目,是基础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科学知识也是学生最难以掌握的知识之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科学这一学科所包括的内容是非常多的,所涉及的范围也很广,知识散乱且复杂,存在很多的未解之谜。
但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学习经历都比较少,所以自身的科学思维层次不高,没有建立系统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只能了解相对肤浅易懂的科学知识,没有对科学知识进行更深刻的研究和分析,所以无法真正地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其二: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和学习时间等都是阻碍学生深入探究、推测的重要因素。
因为科学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小方天地。
其三:小学生年龄偏小,所以对很多抽象的知识是难以消化和吸收的,没有具备科学思维,想象力缺乏,对大部分抽象的科学知识都无法理解,使学生容易产生众多的困惑,而这些学习难点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无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快乐,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学生没有意识到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模型构建的重要性学会利用各种科学研讨手段,积累实践经验,努力解决问题,从生活和游戏中享受科学的兴趣,敬畏科学,尊重科学家,这不仅是现代小学教育的新变化,同时也是在游戏中培养学生科学涵养的重要方向。
优化探究过程 提升科学素养
优化探究过程提升科学素养(浙江省玉环县坎门西台小学浙江玉环317602)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的培养必须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得到实现。
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组织一个个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探究过程中获得感受,体验并内化。
科学探究过程主要应包括提出科学问题、科学预测、制定研究计划、交流修正研究计划、实验并做好科学记录、整理分析形成科学概念等六个基本环节。
优化科学探究过程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教学探究过程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将科学课定格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科学的理解、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以及运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除了科学知识学习外,科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这类目标与书本知识不同,不属于陈述性知识,而是程序性知识或称经验知识或默会知识,因此这类目标学生不可能通过简单地记忆、模仿性操练而达到的,而必须是通过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情、最终内化的结果,这是科学学习与传统自然学科知识学习的不同之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好各种相关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科学预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不断修正,自己动手实验探究,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撰写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
也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个典型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并注重探究过程的技能培养、发展和运用。
这对满足学生探究欲;培养科学思维能力,锻炼解决问题能力、合作能力与交流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初步习得科学方法;获得对科学探究本身及科学本质的理解等这些科学探究学习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新课标》指出:在教学活动的起始阶段,安排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通过比较,找出多数学生感兴趣的、有条件可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开展探究活动。
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3篇)
第1篇一、引言科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方法,以期为我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激发兴趣,培养探究意识1. 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实验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将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
2. 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例如,在讲解“物体的浮沉”时,可以提出“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而有些物体却沉入水底?”等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注重实验,培养实践能力1. 优化实验设计实验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合理、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同时,注重实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人身安全。
2. 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通过示范、指导、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提高实验效果。
3. 丰富实验形式除了传统的课堂实验,教师还可以开展课外实验、家庭实验等,让学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感受科学的魅力。
例如,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实验室等,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
四、注重评价,激发学生潜能1. 多元化评价方式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观察、提问、实验操作、作品展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同时,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个性化评价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进行个性化评价。
对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鼓励他们发挥优势,勇于创新;对于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小学自然科学教学论文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
论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素养的培养及其策略[内容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
在探究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要注意探究过程,发展探究能力;要开放探究内容,充实探究活动。
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留下和谐的探究印迹,使科学素养得到健康、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教学探究培养策略《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会科学精神、态度、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途径。
科学探究是一种促进儿童学习的极好方法。
但是,在我国往往有一种普遍的提法:作为一名好教师,应当“课堂上解决问题”,把所教的内容都“讲深讲透”,不给学生留下疑难,让学生课后没问题。
所以教师都习惯于把知识组织得井井有条,对课程内容的每个细节作详尽的解说。
结果教师的讲解占去了绝大部分时间,学生几乎没有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的时间。
科学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是一条条的定理和结论。
所以说小学科学课程就是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启蒙课程。
因此,在科学课教学中应为学生尽可能提供科学探究机会,让他们亲历科学探究过程,在获取科学知识、科学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又应如何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农村小学生缺失科学探究意识的原因以及在教学中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1、师资力量及硬件设备不足是导致学生探究意识缺乏的客观原因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不足的客观原因是小学科学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及实验室等硬件设备的配置不足,不能给学生主动探究搭建有效的平台。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9篇)的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观察中来。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思考、探究解决方案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XXX单位:XXX第三篇: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一、注重基础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例如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进行观察和记录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技能,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
二、注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
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注重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实验设计,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设计中来,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让他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教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研究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科学能力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学校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并非是轻而易举的事,当前最主要的是冲破“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专轨,培养学生创新的良好素质。
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能力,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探究能力是小学科学老师的一项重要使命。
当前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已越来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已有较大的发展,但多是着眼于中学学科,小学科学学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研究虽有研究,但尚处于起步阶段。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验中,我们力求“以人为本”,优化教学,营造一种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讨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等。
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在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把知识能力转化成创造能力。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投入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探求知识就会成为“心理需要”,就有了自主探究的意识。
现在不少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养成了很强的依赖思想,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这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
二、引导学生去探索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头脑去想、用自己的双手去做、用自己的嘴巴去说……我们要十分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问题提出来后,教师不是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设计好实验和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操作和相互讨论。
在教师引导和建议下,孩子们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提问、设想和验证。
孩子们要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想法、活动情况,与正确答案相比较。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研究
小学科学课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的策略研究摘要:小学科学课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亲历科学探究活动,发展科学思维,提升科学素养。
本文结合科学课的教学实践,具体详尽地从确立思维目标,设置问题情境,提升发展思维的灵活性、严密性、抽象性和批判性等角度介绍了几个策略,对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中如何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作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科学课探究活动科学思维教学策略引言科学课程强调“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学生亲历科学探究活动,仅仅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科学素养的载体。
科学探究的能力,其核心是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包括逻辑思维、辩证思维、批判型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等品质,它是学生知识素养、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反映了智慧发展的水平。
科学探究的终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科学研究的技能和方法。
可以说,缺少科学思维的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探究,“科学思维是科学探究的核心和灵魂”,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拟就如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谈几点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会对日月星辰、海陆变迁、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感到好奇,对眼前发生的事都想问个“为什么”。
但是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的“问题”却是越来越少了。
课堂教学具有规范性,教师不苟言笑、学生正襟危坐,营造出教学氛围的仪式感。
但过于强调教学课堂的纪律和严肃,会对师生互动造成一些不利影响,使学生内心对当众提问发言产生犹豫紧张:如果提的问题不够好,会不会尴尬,受到冷落甚至嘲笑?所以,教师应当走出严肃、宣教的刻板印象,营造一个适于沟通的良好氛围,同时报以心理学对倾诉者“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无论什么样的提问都能够得到善意、肯定的回应,消除不敢提问的心理负担。
例如:在教学《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一课中,我正讲到按照出生方式,动物可以分为胎生和卵生。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小学科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研究摘要:随着双减政策不断深入,在开展科学教学中必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科学教育效率。
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确保教学方案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科学教师可针对性优化实验器材,并且为学生创造更加开放的课堂,促使学生能对知识进行充分探究,为学生创造充足的时间与空间。
通过不断进行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引言科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操作性的学科,并且具有一定趣味性,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对科学知识进行不断探索与研究。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国科学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并且科学课程的开展更具性。
由于核心素养与各科教学工作存在直接联系,所以必须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不断创新教育方法,转变教学理念。
通过针对性教学,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核心素养一、重视科学课程的开设和利用对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展开分析,大部分学科教师都充当着身兼数职的角色,缺乏专职教师。
虽然学校所配备的专职教师数量足够,但是在课时安排方面,较多课时导致科学学科教学工作效率较低,主要原因是学校将主要科目放在首位,一些辅助性学科目放在次位,并且相关教师在上课前也未能对学科教材进行深刻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把握不到位的状况,同时也没能形成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就不能有效提高科学课教学质量,为了确保科学课堂呈现高效课堂,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自身思想,对科学学科形成重要性认知,并且确保科学课堂开展有效性。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科学课堂教学质量。
二、以教材为载体,灵活运用教材,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有保持积极认真的态度,才能将事情做得完美,教学工作也是一样。
在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备课,深刻理解教材主要内容,制定课程提纲,并且对教材顺序进行一定调整,明确教学目标。
同时教师也必须根据学生自身实际状况,科学设置课程,通过一些焦点问题,集中学生注意力。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科学教学论文范文
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因此,科学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
本文将从科学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效果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首先,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小学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的起点,科学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良好的科学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科学教学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其次,科学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科学教
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方法容易导致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下降。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对科学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效果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
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要从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索能力、科学思维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只有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
综上所述,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应该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
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以提高科学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学子。
希望本文对小学科学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课程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培养和提高科学素养是让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是落实“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根本保证。
科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成为科学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
本文主要结合我校的教学经验,就农村小学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我校是一所具有30个教学班、1700多名师生的规模较大的农村小学。
近年来,随着课改的深入,和对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视,如何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探究能力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由此,我们几位科学任课教师开展了一系列的科学教育教学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农村小学如何应对科学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
我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从2003年起用了三年时间,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课堂教学、科普活动、校本教材、考察活动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开展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
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操和性和推广价值,受到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
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此课题并于2006年6月获南海区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二、建设科学实践基地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我校投入了9万多元,建成了占地14亩的“狮山一小科技园”。
请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题词。
科技园划分10个区域,供学生学习与实践。
其中岭南百果区,种有60多个品种的果树;神农百草区,种有150多种中草药;蔬菜种植区,供全校各班同学实践种植;科技探秘区,有太阳能、气象观测;森林区,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供同学们观察;绿色走廊,各种瓜果吸引着学生;双荷叠翠区,荷花池中争艳斗妍的荷花,使同学们留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芭蕉区,婆娑芭叶迎风摆动;玫瑰区,鲜艳的玫瑰花使同学们欢欣雀跃。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范文
小学教师科学教学总结范文科学教学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增强科学常识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始终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教学目标,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过去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收获,下面是我的科学教学总结。
首先,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科学学习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
在教学中,我通过提出问题、引导探究、讨论和实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推理、实验和解释能力。
例如,在学习光的反射时,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镜子能够反射光?”然后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镜子的反射原理。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动手实践,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其次,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只有学生对科学学习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并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科学教学中,我尽量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具、图片和实例,讲解生动、形象,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增加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天空的颜色时,我带领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天空的颜色变化,并分析原因,让他们感受到科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对科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第三,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科学学科重在实践,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安排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和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水的沸点时,我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水的沸点变化。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现象,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实践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最后,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科学学科具有发现和创新的特点,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应对未来的挑战。
小学科学教学必须重视科学探究2
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重视科学探究例谈内容提要:探究既是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小学生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科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教学过程与单纯传授知识的讲授相比,应该有所不同,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达到既学会知识与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的目的。
因此,笔者认为,实验教学必须强调重视科学探究,才能使科学知识在儿童心中真正获得新生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教学重视科学探究例谈一、科学探究的意义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探究”具有双重含义:一方面指的是科学家们用来研究自然界并根据研究所获事实证据作出解释的各种方式;另一方面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形成科学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的各种活动。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等内容。
在小学科学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重视科学探究,其意义有三:首先,探究是满足儿童求知欲的重要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珍贵的好奇心至关重要。
如果在进入学校后就宣布禁止儿童开展探究活动,不仅违背儿童的天性,而且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现在我们不仅不能这样,相反还应该对他们的探究提供支持、鼓励和帮助,以引导他们从中获得巨大的满足感、兴奋感和自信心,并焕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
如我在教学《揭开燃烧的秘密》一课时,课前,我给同学们布置查阅有关燃烧的资料,并在上课时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回答课前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
我告诉大家,查阅资料是得到事实证据的一种方法,也可以锻炼你自己收集事实证据的能力,对此要有自信心。
这样的教学设计很快就引起了学生的重视,在课上都能根据自获得资料信息,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进行鼓励,并抓住学生回答的关键点生成教学过程。
另外,探究是人生主要乐趣之一,可以给儿童带来乐趣。
小学科学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
小学科学教育论文:浅谈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创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是探究,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体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
然而,农村学校的科学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课程认识不够、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学校科学设备不齐全等。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资源和教学策略上进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科学、农村、实验、创新1.绪论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探究是科学研究的目标和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实验为主的研究活动是学生研究科学的主要途径。
然而,在农村学校的科学课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到地域条件、师资力量等诸多问题的限制。
因此,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中尽可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教学体会笔者在农村学校工作的两年中,发现农村学校科学课的开展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对课程认识不够,忽视其他课程的教学。
其次,教师专业化程度低,需要提高。
最后,学校科学设备不齐全,学生动手能力得不到培养。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师培训和设备更新方面下功夫,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创新能力。
3.实验教学创新为了创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我们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如利用周边自然环境、废旧材料等,开展创意实验活动。
2)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获取更多的教学资源,设计出更富有创意的实验活动。
3)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活动。
4)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学校实验条件,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通过这些创新策略,我们可以提高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农村学生的科学素养、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不足,是由客观因素造成的。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学生的思维能力欠缺,参与率低,合作意识不够等。
科学论文文档
“深化活动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实施策略国家十五规划科研课题《培养中小学生科学精神的途径》的研究目标中指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科学知识、科学精神与态度、科学过程、科学方法与能力、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礼节等方面,)、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要把科技、教育联合起来,要进行科学实验的研究。
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发现、学会提问、学会试验、学会记录、学会讨论、学会表达。
这不仅是一种学习的能力,更是一种生活的能力”。
这更加表明,在今后我们所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其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探究的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以达到自主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探究的过程要具备探究的能力,具备探究能力的特点是:学生能够有目的、有顺序、系统的进行探究活动,从中可以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与态度,学会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韬略。
这也是国家十五规划课题研究的精神,“做中学”的宗旨。
所以深刻认识“科学精神的内涵”,领会“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质是每个进行课题科研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最终目的。
“深化活动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也是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需要从各方面考虑,来促进和实施。
针对科技实验活动课为主要形式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深化活动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必须根据实际,进行系统的有效的培养和锻炼。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策略开展实施。
一、学生基本素质和养成教育的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养成教育,是自主探究的有力保障也是基础。
基本素质除了有教学常规中的“双基”标准外,也有根据时代发展考虑的现代信息手段使用。
如教给学生学习基本上网的方法,简单幻灯片、网页的制作方法,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大交流的范围和展示探究成果的效应,以及加深与世界的联系进行资源共享。
养成教育包括组织学生自主收集实验活动素材;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现象和新鲜事物及时纪录,并能够整理对材料进行归类,让学生养成自主收集、积累材料的学习习惯;每次开展实验活动课后,对活动效果进行分析,做好备忘录。
小学科学论文发表
小学科学论文发表试谈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摘要:素养即意识,科学素养就是学科学、用科学、发展科学的意识。
古人有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由此可见,科学的未来在于青少年人才的培养。
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小学是培养科学素养的启蒙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要早下手,早规划。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呢必须抓好观察、质疑探究、总结反思、团结协作等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生;科学素养;培养1、培养良好的观察素养课标指出: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必不可少一样。
然而,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素养需要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培养,教会学生从以下方面进行观察。
1、1敏锐地观察:人们在进行观察与实验的过程中,由于偶然的事情或机会,意外地发现了新现象并由此导致科学技术上的新发现和新突破,这种意外的发现通常称之为机遇。
科学上的成功往往在于能否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机遇,以及能否从细微处捕捉事物的本质。
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可见,我们要重视培养小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让他们随时保持对身边事物发展变化的好奇心,这是提高小学生的观察素养的关键之处。
1、2全面地观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从其中一个角度观察到的结果往往是片面的。
为了提高观察结果的精确性,把握事物的本质属性,首先要有步骤有条理地进行全面观察,观察事物的各个方面、各个部分、各个层次;其次要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变化的各个阶段以及它的全过程,把零碎的,看上去并不关联的孤立事物放在整体中去感知。
1、3选择地观察:小学生思维发展不成熟,往往是从他们感兴趣的、与实验结果无关的方面开始观察,关注到的往往不是焦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素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而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开端。
如教学“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
”“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
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
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2 玩中体验,乐于探究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
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从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如教学“电磁铁”时,有的组的学生仿照电铃上电磁铁的构造,用导线把铁钉缠绕起来,接通电源,用钉尖(帽)接近大头针,发现它通电时吸起大头针,断电时大头针掉下来;又进一步观察电铃构造,发现连接在铃槌上的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个装置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从而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由此揭开电铃响的秘密。
此时,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另一个组的学生发现用电流表的两极接触电磁铁的两端指针并没有像猜想的那样来回摆动时,又重新猜想,制订计划,进行探究,最终也发现电铃响的秘密,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探究学习是个不断修正错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在玩中做文章,不仅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
3 给足时空,自主探究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中学习。
笔者认为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思维与任意猜测的空间,正确地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知识,让其大胆猜想,想其所想。
在教学“电磁铁”时,初步完成电磁铁的制作后,让学生对电磁铁的性质进行猜想,学生就会提出:“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电磁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而后由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由于是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探究时学生也会格外认真、积极。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逐步由不愿提问题向愿意提问题,由能提一般性的问题向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转变。
在这种既有独立研究又有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心智得到提升,愉快地掌握科学知识。
4 评价激活,深化探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评价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基础,有助于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师评价要做到真诚,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用评价来激活课堂,提供反馈信息,师生作相应的调控,通过一些激励语,并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显露才华,施展身手。
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一个大胆的假设,一次为获得成果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一项富有创见的调查,一次愉快的合作,一项实验的团体赛,一项观察日记……都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有关素质及水平,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意外的发现。
哪怕只是一次赞叹、鼓励,或许就能从此改变一名学生。
这样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创造和谐愉快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参与到讨论、表达中来。
同时在教学中淡化终结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培养科学素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有趣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而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开端。
如教学“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
”“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
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
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2 玩中体验,乐于探究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
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从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如教学“电磁铁”时,有的组的学生仿照电铃上电磁铁的构造,用导线把铁钉缠绕起来,接通电源,用钉尖(帽)接近大头针,发现它通电时吸起大头针,断电时大头针掉下来;又进一步观察电铃构造,发现连接在铃槌上的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个装置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从而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由此揭开电铃响的秘密。
此时,学生的兴奋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究的兴趣,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另一个组的学生发现用电流表的两极接触电磁铁的两端指针并没有像猜想的那样来回摆动时,又重新猜想,制订计划,进行探究,最终也发现电铃响的秘密,他们更深刻地体验到探究学习是个不断修正错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
在玩中做文章,不仅抓住学生的心,而且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中玩、玩中学的科学探究乐趣。
3 给足时空,自主探究科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减少知识点,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出更大的空间,让学生在互相研究中学习。
笔者认为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自由思维与任意猜测的空间,正确地引导学生自行探究知识,让其大胆猜想,想其所想。
在教学“电磁铁”时,初步完成电磁铁的制作后,让学生对电磁铁的性质进行猜想,学生就会提出:“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电磁铁的磁力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电磁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而后由学生探究这些问题的答案。
由于是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在探究时学生也会格外认真、积极。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逐步由不愿提问题向愿意提问题,由能提一般性的问题向能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转变。
在这种既有独立研究又有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心智得到提升,愉快地掌握科学知识。
4 评价激活,深化探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评价必须以客观公正为基础,有助于形成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师评价要做到真诚,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促进学生的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用评价来激活课堂,提供反馈信息,师生作相应的调控,通过一些激励语,并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显露才华,施展身手。
一个新颖的设计方案,一个大胆的假设,一次为获得成果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一项富有创见的调查,一次愉快的合作,一项实验的团体赛,一项观察日记……都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有关素质及水平,教师都能从中得到意外的发现。
哪怕只是一次赞叹、鼓励,或许就能从此改变一名学生。
这样的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习创造和谐愉快的外部环境,使他们参与到讨论、表达中来。
同时在教学中淡化终结性评价,突出过程性评价,培养科学素养。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在科学课堂中,教师要读懂学生,根据学生的情况和特点,精心设计出学生喜爱的科学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踏上自主探究学习的路径,充分调动学习主动性,使科学探究从形式走向实质,达到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目的。
总之,在教学中,要时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探究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有趣的科学学习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学生亲密的伙伴,如何在科学课上让学生更好地经历探究,体验快乐,培养科学素养呢?1 创设情境,激发探究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自然事物开始学习活动,以形成对自然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和获取关于自然的知识。
而创设丰富有趣的情境,吸引学生主动到实践活动中去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开端。
如教学“电磁铁”时,上课铃响后,笔者问学生:“你们听到电铃声就知道上课了,对于电铃,你想知道它什么?”这一问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纷纷提出:“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响?”“我想知道电铃的构造。
”“我想知道电铃为什么会准时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出“电铃为什么会响”,为学习电磁铁的构造与性质埋下伏笔。
这样引入,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让大家都急于探究本课的知识。
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真正实现“以探究为中心”的要求。
2 玩中体验,乐于探究探究是一种新的学习方法,小学生探究欲强,但探究能力相对较弱。
玩是儿童的天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玩,目的是让他们异想天开,从玩中求知、求真,玩出科学的真谛。
如教学“电磁铁”时,有的组的学生仿照电铃上电磁铁的构造,用导线把铁钉缠绕起来,接通电源,用钉尖(帽)接近大头针,发现它通电时吸起大头针,断电时大头针掉下来;又进一步观察电铃构造,发现连接在铃槌上的弹簧片能使导线中的电流时通时断,这个装置就时而有磁性,时而无磁性,从而一下一下地吸引连着铃槌的铁片,使它带动铃槌不断敲打铃,由此揭开电铃响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