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与脑供血不足PPT课件

合集下载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PPT课件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PPT课件

临床表现
眩晕等后循环缺血症状 患侧“无脉” BP较对侧低20mmHg以上 锁骨上窝杂音 B超、CTA、MRA、DSA可确诊 介入或手术重建正常血流
ppt课件
29
后循环TIA
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一侧颈内动脉严重狭窄 或闭塞 基底动脉--后交通动脉 ---颈内动脉---症状 (后循环缺血)
中枢性眩晕 20%-30% 心理疾病相关性头晕 15%-50% 全身疾病相关性头晕 5%-30% 原因不明的眩晕或头晕 占少量
ppt课件 19
头晕常见病因国外流行病学研究
Neuhauser等对12项来自全科医生门诊、急诊、专科门诊头晕患者进行研究
连续收录4536例
11% 周围性44% 26%
单次/首次:
前庭神经元炎、脑卒中、首次发作的偏头痛性眩晕、首次 发作的梅尼埃病、药物性
复发性:
BPPV、梅尼埃病、TIA、偏头痛性眩晕、癫痫性眩晕
ppt课件
40
体格检查
有神经系统体征 中枢性眩晕 无神经系统体征 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
辅助检查
影像学/电生理/CSF 无听力障碍 根据病史特点 伴听力障碍 影像学 EEG 梅尼埃病 突聋 迷路炎 药物中毒 耳硬化症等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Vertigo and 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
ppt课件
1
内容
眩晕
眩晕的概念 眩晕产生的解剖生理学基础 眩晕分类 几种常见眩晕 眩晕诊断流程 眩晕治疗注意事项
后循环缺血与眩晕的关系
ppt课件 2
眩晕的概念
ppt课件
3
眩晕的概念
脑干
通过内侧纵束与动眼、 滑车、外展、副、上颈 髓前角细胞联系,协调 眼、头、颈、身体的运 动和姿势

后循环缺血和眩晕培训课件

后循环缺血和眩晕培训课件

1、眩晕为旋转感或视物晃动感或不稳感,多因 头位和/或体位改变而诱发;
“VBI”的病名.
后循环缺血和眩晕
14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国内观点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 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脑血管疾病分类草案 中,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脑 血管疾病分类(1995)第三项中,增加了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但未列出相应诊 断标准。
➢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后循环缺血 研究的深人,现在人们已经清楚地认识到, 后循环缺血也和前循环缺血一样,多为TIA和 梗死两种形式。VBI是否存在?
后循环缺血和眩晕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国外观点
➢ 1987年国际疾病分类2神经病学分册(ICD-9)的脑 血管疾病分类中,在短暂性脑缺血(435)项下有颈、 基底椎动脉供血不足;
✓Kubik和Adams(Brain,1946,69:73)首先
报道了椎基底动脉缺血的临床与病理学相关
研究
后循环缺血和眩晕
7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概念的由来
➢1951年Fisher等用carotid insufficiency来描述 前循环梗死前的TIA
➢1953年Denny-Brown用cerebrovascular insufficiency解释TIA和脑缺血的波动表现, insufficiency指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导致支配 区依靠侧支循环供血
➢ 1990年ICD-10神经系统疾病中,在TIA和相关综合 征(G45)项下有椎-基底动脉综合征(G 45.0),无 “VBI”的病名;
➢ 1990美国脑血管疾病分类Ⅲ代替的是椎基底动脉 系统TIA
➢ 1997年ICD-9临床修订版-脑血管疾病,在短暂性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脑动脉供血不足PPT课件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指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增高,可损伤 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03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诊断
临床表现
头痛
视觉障碍
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症状, 通常表现为全头或局部头痛,可伴有恶心、 呕吐等症状。
患者可能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视野 缺损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暂时性黑蒙。
血液检查
可能有轻度至中度升高的血黏度 、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等指标,以 及降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指标。
诊断方法和流程
详细询问病史
了解患者的症状出现的时间、频率 和进展情况,是否有高血压、糖尿 病、高血脂等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进行体格检查
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表现,如肌力 、肌张力、感觉功能、腱反射等。
血不足。
颈动脉狭窄与脑供血不足
02
颈动脉狭窄是常见的血管狭窄之一,可导致同侧脑供血不足。
颅内血管狭窄与脑供血不足
03
颅内血管狭窄也是常见的血管狭窄之一,可导致对侧脑供血不
足。
血流动力学异常
血压过低或过高
血压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脑部血流量,导致脑供 血不足。
心率失常
心率失常时,心输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导致脑 部血流量减少。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失眠、记忆力 减退等,严重者可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分类
前循环供血不足
主要涉及颈内动脉系统,包括眼部症状、头痛、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
后循环供血不足
主要涉及椎基底动脉系统,包括眩晕、视觉障碍、平衡障碍、构音障碍等。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影响因素
控制体重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

脑供血不足讲课PPT课件

脑供血不足讲课PPT课件
记忆力下降:脑供血不足患者会出现记忆力下降的情况,表现为近期记忆力减退,远期记 忆力相对保留。
睡眠障碍: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失眠、多梦等症状。
临床表现:头痛、 头晕、恶心、呕 吐、乏力等
诊断方法:体格 检查、实验室检 查、影像学检查 等
诊断标准:根据 临床表现和检查 结果进行综合评 估
注意事项:及时 就医,遵医嘱治 疗
并发症:脑供血不足可能导 致多种并发症,如认知功能 障碍、抑郁、焦虑等。
鉴别诊断:脑供血不足需与 多种疾病进行鉴别,如短暂 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等。
诊断方法:医生通常根据患 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必要
的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脑供血不足患者 可能出现头痛、头晕、失眠、
症状: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包括头 痛、头晕、乏力、失眠等
病理机制:脑供血不足的病理机 制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血管狭窄或阻塞,引起脑部缺血、 缺氧
诊断:脑供血不足的诊断主要依 据临床表现和相关检查,如脑部 血管造影、CT或MRI等
临床表现:脑供血不足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出现脑梗死、痴呆等严重后果。
适量运动:每周至 少进行150分钟中 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骑车或游 泳等
控制体重:保持BMI 在18.5-24之间
戒烟限酒:戒烟并限 制酒精摄入量,男性 每天不超过25克, 女性每天不超过15 克
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定期检测和药物治疗。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和干预脑供血不足的危险因素。 预防脑血管痉挛,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进行颈部和全身 运动。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脑供血不足的迹象。 筛查高危人群,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加强监测和预防。 关注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检查。 定期体检可以及早发现脑供血不足的迹象,采取相应措施,预防疾病恶化。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医学课件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医学课件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医学课 件
• 引言 • 眩晕的概述 • 后循环缺血的概述 •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系 •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治疗方法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引言
什么是眩晕与后循环缺血
眩晕
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 现为对自身或周围环境位置的感 知错误,常常伴有平衡感和空间 定向感的丧失。
后循环缺血
眩晕对后循环缺血的影响与治疗策略
眩晕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 力产生负面影响,可能导致生活
质量下降。
治疗策略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 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药物治疗 是常用的治疗方法,如使用抗凝
剂、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等。
针对不同类型的后循环缺血引起 的眩晕,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以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是指供应脑部后半部分的血管发 生狭窄或阻塞,导致脑部缺血、 缺氧的一种疾病。
眩晕与后循环缺血的关联性
01
眩晕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早期症 状之一,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 致前庭神经核等平衡感知结构的 功能障碍,引发眩晕。
02
后循环缺血也可能导致其他神经 系统症状,如头痛、视觉障碍、 言语不清等,这些症状可能与眩 晕同时出现或单独出现。
抗凝药
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如华法林、阿 司匹林等。
其他药物
如降血压药、降血糖药等,需根据 患者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非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如电刺激、按摩等,可缓 解肌肉紧张和疼痛,改善 血液循环。
康复训练
如平衡训练、步态训练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平衡感 和运动协调能力。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后循环缺血患 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 改善脑部供血。
详细描述
后循环缺血的症状包括眩晕、头痛、恶心、呕吐、视觉障碍 、言语不清、肢体无力等,其中眩晕是最常见的常见病因包括动脉粥样 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等,这些因素 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脑部供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提高
80年代后,随着国际上临床研究的深入(如新 英格兰医学中心的后循环缺血登记研究, NEMC-PCR)和研究技术的发展,对后循环 缺血的临床和病因有了几项重要认识:
⑴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类同于前循环缺 血,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颈椎骨质增生 仅是极罕见的情况。
⑵后循环缺血的最主要机制是栓塞。
全民行动 减少脑卒中
眩晕与脑供血不足很少是脑供血不足 健康促进-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减少脑卒中 脑血管病防治中的误区
卒中:日趋严重的流行病
从全世界而言,卒中每年夺去570万人 的生命。它已经成为仅次于缺血性心脏 病之后的第二大致死原因,也是首要的 严重致残原因。并且其危害不分年龄、 男女、肤色和国度。
五分之四的卒中病人发生在那些难以抵 御卒中危害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
世界卒中日宣言,2006年10月26日,开普敦
卒中急性期的预后极差
死亡率高达19%
卒中复发率明显增高
%
20
死 亡 率 10 ( )
0
12%
19%
7天 1月
卒中时间
20



发 倍10
9倍

15倍
0
与普通
与同龄同性
人群相比
别人群相比
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 ,卒中死亡人数165万人
年龄校正的发病率(/10万人年) 每年因卒中死亡的人数(万)
北京 上海 长沙
160
140
120
150
135
100
80
60
76.1
40
20
0
中国3个城市的卒中发病率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180
160
140
120
100
165
80
60
77
40 51
20
0
3个国家每年卒中死亡人数
动脉粥样硬化:TIA和缺血性卒中的主要原因
25%
30% 75%
20% 20% Rarities 5%
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
1.对后循环缺血的认识历史
上世纪50年代,发现前循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 者有颅外段颈动脉的严重狭窄或闭塞,推测是由 于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血管分布区组织仅靠侧支 循环供血,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称为“颈动脉供 血不足”。
按年龄和性别的卒中发病率NHANES:1999-2002
人口百分比
14 12 10
8 6 4 2 0.4 0.3 0
20-34
1.1 0.8
35-44
2.1 1.2
3.1 3.0
45-54
55-64
年龄
M男en W女omen
12.011.5 6.6 6.3
65-74
75+
来源: Stroke 1991;22:312-318.
脑血管病造成的死亡日益攀升
以时间计算
每12秒有一个中国人发
生卒中
每21秒有一个中国人死
于卒中
误区:
头晕/眩晕 =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VBI) =颈椎病
一.脑的血液供应:
前循环:又称颈动脉系统,由双侧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和 大脑前动脉组成。主要供应双侧大脑半球
后循环 :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 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 枕叶和部分颞叶及脊髓。
Stroke. 2006;37:63-6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tlas of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
在中国,卒中是极其严重的问题
缺血性卒中
发病率: 120~180/10万人口
每年新发病例: >200万
死亡率: 80~130/10万人口
随着对脑缺血的基础和临床认识的提 高,认为前循环缺血只有TIA和梗死两 种形式,“颈动脉供血不足”概念也 不再被使用。
然而,由于对后循环缺血认识的滞后,VBI 概念仍被广泛使用,并产生一些错误的认 识,如将头晕/眩晕和一过性意识丧失归咎 于VBI、将颈椎骨质增生当作VBI的重要病 因。
更有将VBI的概念泛化,认为它是一种即非 正常又非缺血的“相对缺血状态”。这些 情况在我国尤为严重,导致VBI概念不清、 诊断标准不明、处置不规范,相当程度地 影响了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
使用PCI概念摒弃VBI概念,可以全面提高各级 医院的相关科室(神经科、普通内科、骨科、老 年科、耳鼻咽喉科、神经外科和中医科)医务人 员对后循环缺血性疾病的认识,规范相关的诊断 和治疗,并开展科学的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我 国在此领域的医疗水平和健康服务。
二.后循环缺血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后循环缺血的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是:
⑶无论是临床表现或现有的影像学检查 (CT,TCD,MRI,SPECT或PET)都无 法可靠地界定“相对缺血状态”。
基于以上认识,国际上已用后循环缺血 (PCI)概念取代了VBI概念。
3.后循环缺血的定义和意义
后循环缺血就是指后循环的TIA和脑 梗死。其同义词包括椎基底动脉系统 缺血、后循环的TIA与脑梗死、椎基 底动脉疾病、椎基底动脉血栓栓塞性 疾病。
(1) 动脉粥样硬化是后循环缺血最常见的血管 病理表现,导致后循环缺血的机制包括:大动脉狭窄
Br J Cardiol. 2002; FEB 9(2):103-105.
卒中显著缩短期望寿命1 !
弗莱明翰心脏研究调查表明:卒中平均降低人寿命 12年!
60岁时的平均剩余生存期 (男性) *

-7.4 年 -6.2年 -12年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健康
有心血管疾病的病人
* 数据来自弗莱明翰心脏研究 1. Peeters et al. Eur Heart J ,2002;23:458–66.
有过急性心 梗死的病人
有过脑卒 中的病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的黄金一小时
Rapid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Acute Stroke
• 就诊到体检10分钟 • 就诊到通知神经科医生15分钟 • 就诊到CT检查25分钟 • 就诊到治疗60分钟
我国是全球卒中的第一 大国
每年死亡病例: >150万
患病率: 400~700/10万人口 全国脑卒中存活者: 600~700
万 无症状脑卒中是有症状的5倍
脑血管病是我国居民心脑血管病主要 死因
摘自《中国慢性病报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6年5月
在各个年龄段,均存在卒中发生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