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苏轼与酒)

合集下载

白酒文化典故

白酒文化典故

白酒文化典故
1. 酒神张璪
公元前4世纪,张璪被尊为中国酿酒之祖。

《酒诰》记载了他发明酿酒和饮酒礼仪的传说,奠定了白酒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 唐太宗醉翁亭记
唐太宗李世民在一次狩猎中偶遇一位醉酒老人,对其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赞赏有加,从而撰写了《醉翁亭记》佳作,颂扬了酒文化的乐趣和人生哲理。

3. 苏轼名酒论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名酒论》一文中评论了历代名酒,将白酒的品鉴和赏析提升为一种文化艺术,影响了后世白酒文化的发展。

4. 窖池风云
明代茅元仪在《窖池风云》一书中详细记述了各地酿酒工艺和酒文化,为研究中国白酒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5. 红楼梦酒令
小说《红楼梦》中的"酒令"场景,生动展现了白酒在古代社交场合中的重要角色,以及与之相关的饮酒礼仪和文化内涵。

6. 白酒名称典故
许多白酒名称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渊源,如"五粮液"取自佛家五谷之意,"剑南春"源自唐代诗人李白诗句等,体现了白酒与中国传统文化的
密切联系。

白酒文化典故折射出了白酒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也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

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

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其间融合了许多历史名人的智慧和情怀。

这些名人不仅在政治、文学和艺术等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对酒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以下文章中,我将介绍一些重要历史名人对传统魅力中国酒文化的影响。

一、李白——酒仙诗派的代表李白,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被尊称为“诗仙”。

他对酒有着执着的情感,并将酒与诗歌完美融合,创造出了独特的酒仙诗派。

李白的许多诗作都表达了对美酒的赞美和追求,如《将进酒》中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等名句,使得李白成为了酒文化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二、李清照——宋代才女与酒文化的结合李清照,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词作中常常流露出对酒的情感和对宴会、聚会的描绘。

她在《如梦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展现了她对酒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悠闲态度。

李清照以她特有的才情,为中国酒文化注入了浓烈的文学气息。

三、苏轼——士人饮酒文化的象征苏轼,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也被尊称为“东坡先生”。

他对酒的热爱和对饮酒文化的推崇,使得他成为士人饮酒文化的象征。

苏轼经常与朋友们聚会饮酒,以饮酒来寻求放松和创作的灵感。

他的饮酒文化观念也体现在他的诗作中,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洒脱和豪放。

四、陆游——酒中有诗、诗中有酒陆游,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将领,他既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位善饮的士大夫。

他的诗文之中常常流露出对美酒的述怀和对醉态的歌颂,如《酒泉子·兰舟摇棹过青门》中的“夲(tà)想潇湘依曲尽,嫁(getClass(舸移))燕津转雁平”,将酒与诗意娓娓道来。

陆游将酒作为他创作和人生的灵感,使得他的诗歌更加丰富而深刻。

综上所述,中国酒文化中的历史名人们以各自的才情和追求,为酒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卓越贡献。

他们的诗作、酒宴和生活态度,既影响了当时的社会,也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酒与文人: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酒,是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以来,酒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无论是庆祝喜事还是解忧忘愁,都脱离不了酒的陪伴。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文人名士与酒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用心灵与文化之酒,开创了独特的酒文化。

本文将为您介绍几位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名人。

李白,唐代文学巨匠,他的酒量如传说般的惊人。

他的诗歌中常常描绘饮酒狂欢的场面,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将进酒》。

诗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诗句表达了他对生命与酒的豪迈态度。

李白以其风趣幽默的诗风,将酒文化与文学艺术完美结合,成为中国酒文化的重要象征。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法家与政治家,被誉为文人中的豪放派代表。

苏轼不仅是一位酒品高雅的酒徒,同时也是一个对酒文化有着深刻研究的学者。

他曾言:“酒凡三杯则功利闲形,五杯则胸次開朗,七杯则言笑横生,凡是(xxxx),十杯则神知浩渺,再多则吞明寐。

”这段话既表达了他对酒的深情,也凸显了酒的不同饮用量对人的心境的影响。

苏轼以他的酒文化研究和诗词墨迹,将中国历史上的酒文化推向了高峰。

辛弃疾,南宋文学家,他诗文间流露出对人生坎坷与社会疾苦的思考。

辛弃疾深受岳飞所赋予的忠诚和爱国精神的影响,他酷爱竹叶青酒,酒后写下了许多令人动容的作品。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青玉案·元夕》。

诗中的“欢宜今夜宴,灯火起无边”表达了他与友人在元夕晚会上共饮美酒的情景。

辛弃疾以他的诗文,将酒与爱国精神融合在一起,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晏殊,北宋中期文人,他的作品以情和景的结合而闻名。

晏殊笔下的诗歌往往以花鸟山水为背景,烘托出酒文化的浓厚氛围。

《画堂晨光图》是他的一首名篇,诗中的“珊珊来迟,转盼多时”,形容了晏殊与友人品酒赏景的场景,给人以宴会如画的美妙感受。

晏殊以他独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将酒的优雅与文人的情怀交融在一起,为酒文化注入了富有艺术性的灵魂。

酒文化:推杯换盏间的旧时光

酒文化:推杯换盏间的旧时光

经传酒文化:推杯换盏间的旧时光●洪柳北宋词人苏轼写过一首《南乡子》,其中有两句非常有画面感:“痛饮又能诗,坐客无毡醉不知”。

这首词写的是和一群朋友在梅花树下宴饮,树上鸟雀惊飞,把细碎的花瓣摇落到了酒杯里。

大家饮酒作诗,酒至半酣,干脆坐到了冰凉的地上,浑然不觉寒意。

饮酒,从古至今都是中国人生活中的一件乐事,无论是正式场合,还是相聚小酌,都少不了酒,而酒中也寄托着人生百味,悲欢离合。

东汉末年,枭雄曹操为了试探正在韬光养晦的刘备,邀请他一同饮酒。

两人对坐在亭中,以青梅佐酒,开怀畅饮,议论当今局势。

相谈甚欢时,曹操忽然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刘备大惊,手中的筷子掉落在地。

此时恰好风云大作,电闪雷鸣,刘备正好以听到雷声受惊为由,掩饰了内心的惊慌。

这就是家喻户晓的“青梅煮酒”的故事。

相比于今天的酒,古人的酒似乎总是多了一些韵味。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古人认为饮冷酒伤身,习惯将酒稍稍加热后再饮用,小火炉上温热的酒,由此成了一种美好细腻的生活格调。

商周时期,已经出现了用于温酒的青铜器皿,如爵、角等,爵有三足,方便升火温酒,而角可以用于盛酒、饮酒、温酒,功能非常全面。

其实,温酒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古代酿酒技术不成熟,酒中杂质较多,加热后可以去掉杂质,口感更醇美,也更加健康。

古代酒的种类非常多,而且酿造技术考究。

相传上古时期杜康酿酒,已经立下了很多“规矩”。

作为主要材料的黑秫必须是成熟的,酿酒的水选用纯净的山泉水,加入酒曲要及时,酿酒的器具要保持清洁,火候也一定要恰当。

只有遵循严格的标准,才能确保酿出的酒醇香可口。

最初的酒都为酿造酒,较为浑浊,而大约唐宋时期,已经出现了酒色清冽、度数较高的蒸馏酒,宋代人将其称为“烧酒”“烧春”。

随着时代的变迁,酿酒的原材料也日趋丰富,可以酿造出葡萄酒、果酒、药酒等,满足了人们多元化的饮酒需求。

22经传当代学者陈平原有一本专门研究武侠小说的著作,名叫《千古文人侠客梦》。

行侠仗义、快意恩仇,是许多中国文人心心念念的美梦。

酒文化

酒文化

《诗经·幽·七月》云: 为此春酒, 以介眉寿。 朋酒斯飨 , 日杀羔羊, 跻彼公堂, 称批兕觥, 万寿无疆。 (原文) 把它酿成好春酒, 祝贺老爷寿命长。 捧上两壶清香酒, 宰了大羊和小羊, 踏上台阶进公堂, 高高举起牛角杯, 同声高祝寿无疆。 (译文)
陇西行·乐府
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清白各异樽,酒上正华疏。 酌酒持与客,客言主人持。却略再拜跪,然后持一杯。 谈笑未及竟,左顾敕中厨。促令办粗饭,慎莫使稽留。 废礼送客出,盈盈府中趋。送客亦不远,足不过门枢。 取妇得如此,齐姜亦不如。健妇持门户,亦胜一丈夫。
此后从士大夫阶层中逐渐形成了酒风、酒德,且孔子、孟子都有过论述 晋人刘伶曾写过《酒德颂》。
后来出现的有关酒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戏曲、音乐简 直浩浩瀚瀚不清楚。据统计,《诗经》中大约四分之一的作品与酒关; 全唐诗大约五分之一与酒有关;
我国著名诗人、文人、书法家如李白、 杜甫、白居易、李贺、 贺之章、苏轼陶渊明等的作品中与酒有关的内容都占很大比例



喝酒要适量

古人在长期的饮酒生活中,不断体会、观察、试验酒对人体 的这种作用,逐渐积累、形成了许多关于酒的知识和经验, 产生了两点基本共识:
其一,“醪醴腐人之肠胃”(稽康语),“久饮伤神损寿,软筋 骨,动气痢”,“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过 饮不节,杀人顷刻”(李时珍语)。即酒中含有有害成分,饮 酒不得法或纵饮无度,有害身体健康; 其二,适量饮酒,饮法得当,可以起到养生保健、扶衰疗疾 的作用,有利于身体健康。
酒的种类

苏轼教你小酌汤沟酒

苏轼教你小酌汤沟酒

苏轼教你小酌怡情还记得前几天我们说到的宋代酒文化的代表汤沟酒和宋代酒文化“代言人”苏轼吗?(点击红字查看)今天更新详细的你未必知道的苏轼与酒的“情事”。

苏轼虽然爱酒但是酒量却捉襟见肘,他在《饮酒説》里坦诚“予虽饮酒不多,然而欲把盏为乐,殆不可一日无此君。

”意思是我虽然喝的不多但是喜欢每天都喝点。

故世人称苏轼为酒徒,酒徒的寓意为喜酒嗜酒但又能掌握其法度之人,可见苏轼自知酒量未几便有意控制,好而不过。

苏轼的酒量苏轼的酒量到底是多少呢?他自己有交代“吾少时望见酒杯而醉,而今亦能饮三蕉叶矣。

”“蕉叶”指的是一种状似卷曲的芭蕉叶的小酒杯。

小时候光是看见酒杯就醉了,到现在也只能喝三小杯而已。

古代的酒一般为低度白酒,这样说自己的酒量难免有些夸张。

但他后来在《东皋子传》中也说过:“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

”“五合”相当于半斤,喝酒一整天最多也就喝半斤,确实是天下没有人比他更不能喝了。

苏轼酒量小且不喜多饮,从来都是“我饮不尽器,半酣味尤长”。

半醉不醉时,笑意朦胧,雾里看花水中月,各种趣味最丰足,最使人意犹未尽。

他深知过犹不及,自持自律也是贯彻的很彻底,甚至“偶得酒中趣,空杯亦常持”,即使拿着空酒杯也是十分开心的。

借酒不浇愁苏轼从来不借酒浇愁,他爱酒是爱酒本身,与酒共同营造了他自己的豁达和坦荡。

他毕生颠簸坎坷,多次被贬,颠沛流离,甚至花甲之年还被遣至海南。

但是饮酒后他仍然写出《虞美人》这样动人的词句,“持杯遥劝天边月,愿月圆无缺。

持杯复更劝花枝,且愿花枝长在,莫离坡。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问荣枯事,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与花月同饮,与花月为友,人生起落都不用过问,此刻的欢愉才是真切且珍贵的。

且及时行乐他一生清贫,朝廷动荡时甚至连官饷俸禄都无法发出,只能用实物代替,以压酒囊作为酬劳。

《初到黄州》中就提到“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苏轼馋酒了,便与住处旁卖酒的“林婆”赊些酒来喝,还借口说“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不禁让人觉得有些许无赖的可爱。

苏轼写酒的经典诗句

苏轼写酒的经典诗句

苏轼写酒的经典诗句苏轼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推崇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作以情感深沉、文采飞扬而著名。

其中,他对酒的描写更是充满了浓厚的情感和意境。

以下是苏轼写酒的经典诗句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前赤壁赋》:“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前赤壁赋》,用“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来描述他在品尝美酒时的心情舒畅和豪情激荡。

这表达了苏轼对美酒的喜爱和对人生的豁达态度,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文采和写作才华。

2.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是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诗句,通过把酒问青天的方式来表达他在沉醉美酒之中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

他提问天上宫阙,意味着苏轼对于人世间的无常和渺小感到困惑,对于美酒则是寄托自己的无奈和疑问。

3. 《赤壁》:“遥见仙人归故园,杖藜徐步到天边。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赤壁》,以仙人归故园的意象来形容喝醉后的欢愉和无忧无虑的心情。

苏轼通过描述仙人杖藜徐步到天边,来表达自己在品酒之后忘记尘世的感觉,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解脱。

4. 《江城子·密州出猎》:“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这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诗句,用“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来描述饮酒后的豪情和豁达。

苏轼通过登高远眺的景象,表达了他豪情万丈的心境和对自由的向往,同时也暗示了酒后人生的辽阔和无限可能。

5. 《念奴娇·赤壁怀古》:“小乔初著章台策,才女蒙茸怨帝娃。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写女子小乔喝醉后所表现出的聪慧才情和婉约怨愤,来表达对美酒和女性的赞美。

苏轼用才女蒙茸怨帝娃的形象来展示女性的独特魅力和酒后激情。

6. 《饮湖上初晴后雨》:“残红欲尽香车难进,小翠莺儿啼绿窗。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和细雨霏霏的景象,来表达对美酒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抒发。

他用残红欲尽、香车难进的形容词来描述美酒的美妙与难得,同时通过小翠莺儿啼绿窗的婉约画面来展现对大自然的赞美。

苏东坡与“甘陵春”酒

苏东坡与“甘陵春”酒

苏东坡与“甘陵春”酒苏东坡与“甘陵春”酒早在九百多年前的北宋时期,在冀东南、鲁西北的接壤地,有一个叫郑家口(今故城县城)的小镇,当时就闻名遐迩。

是什么原因使这个小镇能有如此魅力呢?这还要从小镇的二道街上那个小小酒馆说起。

郑家口,位于纵贯南北千年京杭大运河的北岸,河对岸是鲁西北的山东武城地,两岸百姓经济往来、贸易交流都靠设在郑家口运河岸边的码头和摆渡,致使小小弹丸之地而早年就名扬四方上百里。

当年,故城人倍感自豪的,无不以“甘陵春”酒而作为炫耀的资本。

说起“甘陵春”酒,故城人首先不可忘记的是宋代大文豪苏轼。

那是宋朝熙宁年间,(1068为熙宁元年)苏轼因为上书朝廷反对王安石变法因而被贬。

后又因“爱性刚偏,黑白太明”,敢直言谏君,於元佑八年(1093),又由礼部尚书位上贬到定州任知州。

但他只在定州任知州八个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朝廷风云突变。

御史越栋之等又搬出苏轼作中书舍人时起草的贬斥吕惠卿的敕文,弹劾他诽谤先帝。

哲宗于绍圣元年(1094)把他贬谪英州任职。

临行时,苏轼带上随身侍从、书童、车夫驾车前往。

按说去南方任职,本该途径正定——邯郸一路南行,可苏轼一生正直,从不以公务外出而劳驾地方官员。

就是这样一位正直的官员,在行进途中又接到降官一级的通知,从地市级降到副地级,可还没有过两天,又接到命令,不去英州,而又被贬到惠州安置。

当时朝政昏庸,听信谗言,使一些对苏轼怀有憎恨、嫉妒的佞臣,故意打击苏轼的志气,让他不得安宁。

苏轼在途中感叹道:人事千头及万头,得时何喜失时忧。

只知紫绶三公贵,不赏黄粱一梦游。

此时的苏轼,正在赴任途中,为了避开沿途地方府衙官员烦扰,他故意不走沧州、德州、临清靠近大运河的繁华闹市,身着便装,选择了一条“非官路”。

由定州至安国,由安国至安平,由安平至衡水,由衡水至故城郑家口京杭大运河码头。

经过三天三夜的颠簸,三月中浣的一个傍晚,一轮明月刚刚爬上东南方向的树梢,苏轼一行便来到了这个名不见经传的繁华小镇。

苏轼酿酒的故事

苏轼酿酒的故事

苏轼酿酒的故事摘要:一、苏轼生平简介二、苏轼与酿酒的渊源三、苏轼酿酒的故事四、苏轼酿酒的启示五、总结正文:【一、苏轼生平简介】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其诗词散文均有建树,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与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四大家”。

苏轼一生坎坷,曾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苏轼与酿酒的渊源】苏轼不仅精通文学,还对酿酒有着浓厚的兴趣。

他在任上曾亲自指导百姓改进酿酒工艺,促进当地酒产业的发展。

此外,他还研究过酿酒的技艺,并留下了许多关于酿酒的诗词作品。

【三、苏轼酿酒的故事】在苏轼的众多酿酒故事中,最为脍炙人口的要数他在黄州期间酿制的“东坡酒”。

当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生活困顿。

为了改善生活,他开始研究酿酒,利用当地的资源,自制酒曲,经过反复试验,终于酿制出美味可口的东坡酒。

这款酒不仅受到当地百姓的喜爱,还传遍了全国。

【四、苏轼酿酒的启示】苏轼酿酒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以下几点启示:1.勤学好问:苏轼在酿酒过程中,不断请教当地的老农,学习酿酒技艺。

2.勇于尝试:苏轼不畏失败,敢于尝试新的酿酒方法,不断完善酿酒工艺。

3.自强不息: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苏轼始终保持乐观态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

【五、总结】苏轼酿酒的故事展现了他在逆境中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他的一生,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在酿酒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不仅得益于他的才华,更得益于他积极向上、勇于挑战的人生态度。

中国酒文化介绍 古代酒文化起源

中国酒文化介绍 古代酒文化起源

中国酒文化介绍古代酒文化起源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真正的酒文化是充满文化气息的,需要细细的去研究,而并非现代人曲解的酒桌文化。

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老优美的酒文化世界。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酒文化介绍,供大家参考。

酒文化简介中国是卓立世界的文明古国,中国是酒的故乡,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酒和酒类文化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是属于物质的,但酒又融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的地位。

在几千年的文明史中,酒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因此一切政治、经济活动都以农业发展为立足点。

而中国的酒,绝大多数是以粮食酿造的,酒紧紧依附于农业,成为农业经济的一部分。

粮食生产的丰歉是酒业兴衰的晴雨表,各朝代统治者根据粮食的收成情况,通过发布酒禁或开禁,来调节酒的生产,从而确保民食。

康永盛世文化传播中国是酒的王国。

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

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

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

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

酒文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首饮酒诗词

酒⽂化之诗词——史上最经典的50⾸饮酒诗词酒礼突出体现在古代酒宴上,其中⼀些礼仪、礼节延续⾄今。

如中国⼤部分地区还保留“三巡”的习惯,⽆论待客还是朋友相聚,⾸先要通喝三杯;酒宴上晚辈或下级要主动敬长辈或上级酒,敬酒时,晚辈或下级在碰杯的时候,酒杯要低于对⽅,以⽰尊敬;⼜如酒桌新上的每⼀道菜都要⾸先转到主位等。

这些其实都体现了中国酒⽂化的礼仪要素,这是⼀种不成⽂但⼒量强⼤的礼仪。

这些礼仪要素的重复、强化最终会对⼈在⽣活中的思维和⾏为产⽣影响,发挥潜移默化的教化作⽤。

酒桌上的长幼有序、尊⽼爱幼、以敬为礼、谦和礼让既是中国⽂化的体现,反过来也是对中国⽂化的强化。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礼在中国社会⽣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它不但是等级秩序的标志,为⼈处世、⼈际交往的⾏为规范,中国的礼其实已经成为⼀种不成⽂的道德规范,是⼀个具有国家管理功能的体系,并表现在社会的各个⽅⾯。

酒⽂化折射、演绎和传播着现实社会的道德风尚和⽂化规则,酒⽂化所传播的不是单纯的礼,⽽是通过礼来传播“德”——这是中国酒⽂化核⼼中的核⼼。

中国酒⽂化既是“德”的完整体现,也同时起到对“德”的强⼤传播作⽤。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酒其实已经成为中国⼈道德、思想、⽂化独⼀⽆⼆的综合载体。

“德”和“礼”是儒家哲学的核⼼要素,⾃然万物的运⾏规则为“道”,⼈类社会的运⾏规则为“德”,⽽孔⼦把“德”的推⾏⼜具体化为“礼”,这是⼀脉相承的儒家哲学,也是中国酒⽂化的“基因”。

酒⽂化与社会⽣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酿酒业的普遍兴起,酒逐渐深⼊⼈们⽇常活动的各个领域,酒事活动也随之⼴泛,并逐渐程式化,形成较为系统的酒风俗习惯。

在中国各族⼈民的⽇常⽣产、⽣活、社交活动中,酒与民风民俗保持着⾎⾁相连的密切关系。

诸如农事节庆、婚丧嫁娶、⽣⽇寿庆、庆功祭奠、迎送宾客等民俗活动,酒都成为必备物品。

农事节庆时的祭拜庆典借酒缅怀先祖、寄托追求丰收富裕的情感和意愿;村中乡饮时,乡⾥邻居间的欢乐融洽、亲密友好⽓氛,因为酒的兴奋作⽤和亲和作⽤⽽达到极致。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

有关古代酒文化的古诗词酒对心血管系统到底是有利还是有害,众说纷纭。

一些嗜酒者以酒能通行血脉为由而越喝越多,瘾也越来越大。

殊不知酒对心血管系统的利害存在着一个质和量的问题,即低度酒少量饮用时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有利,而烈性酒及大量饮酒对健康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酒文化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酒文化的古诗词篇一1、苍苍云松,落落绮皓。

——李白《山人劝酒》2、酒阑不忍去,共接一寸烛。

——苏轼《送顿起》3、酒病十朝九朝嵌。

——乔吉《小桃红·春闺怨》4、独倚胡床酒初醒。

——刘光祖《洞仙歌·荷花》5、酒醒处,残阳乱鸦。

——仲殊《柳梢青·吴中》6、顾谓戚夫人,彼翁羽翼成。

——李白《山人劝酒》7、诗万首,酒千觞。

——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8、归来商山下,泛若云无情。

——李白《山人劝酒》9、黄鸡白酒渔樵社。

——苏轼《阳羡歌·山秀芙蓉》10、苍蒹仍碧水,绿酒对黄花。

——赵时春《原州九日》11、想前欢、尽成陈迹。

——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12、任酒花白,眼花乱,烛花红。

——苏轼《行香子·秋与》13、神前鸡酒盟,歌断秋香户。

——吴文英《生查子·秋社》14、春澹情浓半中酒。

——吴文英《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15、沙露,衰草入云。

——姜夔《浣溪沙·著酒行行满袂风》16、正是佳期期未定。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7、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吴文英《风入松·桂》18、一缕斜红临晚镜。

——晏几道《玉楼春·琼酥酒面风吹醒》19、诗酒社,水云乡。

——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20、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

——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远》21、一年佳节过西厢。

——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22、明月淡飞琼,阴云薄中酒。

——董以宁《卜算子·雪江晴月》23、向尊前、又忆漉酒插花人。

关于酒文化的诗句

关于酒文化的诗句

关于酒文化的诗句关于酒文化的诗句一: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作于公元1101年(神宗元丰五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而求外任,行前与弟弟子由、友人陈师道月下纵饮,借着酒兴,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从表面看来,这首词只是对天上宫阙的虚无缥缈的描述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实际上却另有深意,它以月起兴,反衬人间离别,从而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正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中寓含哲理,耐人寻味。

唐朝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大多是乐府歌辞,绝大部分为七言歌行,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奇特,语言清新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将进酒》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创作的一组乐府诗。

诗人借题发挥,表达出内心的郁闷苦恼和愤懑不平,通过夸张和想像,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将进酒》堪称盛唐气象的艺术写照,具有极强的典型性。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就是指的李白与朋友喝酒的故事。

李白嗜酒成癖,喜交友,且能与他们倾心相谈,因而他的朋友很多,常与他一起饮酒赋诗。

杜甫曾有诗云:“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可见李白确是个酒仙,并且还是个善饮的酒仙。

据传李白非常崇拜汉武帝,也学习他的“飞燕”掌上舞,还经常模仿他醉态朦胧中的狂态。

那么,他到底是怎样的呢?李白爱酒如命,终日沉溺于酒中,连皇帝召他入京做官都不肯去,竟然要辞职回乡。

李白虽然没有什么功名利禄之心,但毕竟生活在社会中,总得吃饭穿衣吧!所以,凡遇亲朋好友聚会宴请,或游山玩水登高望远,必须痛饮尽醉。

以至他的诗歌中到处充满了描写酒的佳句。

唐代李贺是著名的“鬼才”,他的诗歌奇险幽奥,充满浪漫气息。

东坡酒文化1500字

东坡酒文化1500字

东坡酒文化1500字人世已无苏东坡,世间文豪东坡上。

苏轼被誉千古第一文人,唐宋八大家之首(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

追本溯源、缅怀先贤,在中国历史上,苏姓可谓是个光耀史册的古老著名姓氏,早在3000多年春秋时期便光芒大放,有“一门三学士”“一家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之誉—朱德诗。

偶然的时间,不经意中查看我们苏氏宗支族谱,我惊喜地发现,按族谱记载,我竟然是唐宋八大家苏轼的后人,是苏轼幼子苏过的后裔,青秀区苏族已有苏轼三十三世孙(待进一步考证),“酒之文化渊源长,酒经出处东坡上,人逢知己千杯少,文豪醉酒诗词多”,现将祖先大文豪苏轼有关酒文化摘录整理如下,以大家共勉。

旷古奇才苏轼(1037~1101),是一位历史上的旷古奇才,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生肖属牛(出生于1037年丁丑年),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快乐美食家苏东坡是美食家,有“东坡肉”、“东坡壶”传于后世。

他在诗词中,也多次提及美食--“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等等,不一而足。

酒文化大师苏东坡是酒文化大师,其饮酒“知名度”虽远不及李白、贺知章、刘伶、阮籍等,但却颇具特色,堪称酒德的典范。

苏东坡不仅饮酒,还亲自酿酒。

他曾以蜜酿酒,写以《蜜酒歌》一诗,并在《东坡志林》中记录过酿造方法。

他还酿造过桂酒,写有《桂酒颂》,在序中说:[1] “酿成,而玉色香味超然非世间物也”。

苏轼的酒诗词

苏轼的酒诗词

《苏轼的酒诗词》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苏轼写的和酒有关的诗词。

苏轼有一首诗叫《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里面说“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这就好像苏轼在跟我们说,酒很便宜,但是来喝酒的朋友却不多,月亮很亮,却常常被云彩挡住。

比如说,有一次我过生日,想请小伙伴们来家里吃蛋糕,可是好多小伙伴都有事不能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有点像苏轼写的那样。

还有《江城子·密州出猎》里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苏轼喝了酒,胆子更大了,就算头发有点白了也不怕。

有一回,我参加学校的比赛,心里很紧张,后来老师给我加油,我就像苏轼一样,鼓起了勇气。

小朋友们,你们能感受到苏轼诗词里的那种感觉吗?《苏轼的酒诗词》小朋友们,咱们接着来讲苏轼的酒诗词。

苏轼在《望江南·超然台作》中写道“诗酒趁年华”,意思是作诗喝酒要趁着年轻的时候。

比如说,我们现在正是学习知识、玩耍的好时候,要好好珍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里也有“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在中秋节喝酒,一直喝到天亮,还喝醉了,写下了这首词来想念他的弟弟苏辙。

有一次中秋节,我们一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喝果汁,特别开心。

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和家人一起度过这样快乐的时光呢?《苏轼的酒诗词》小朋友们,今天我再给你们讲讲苏轼的酒诗词。

苏轼的《临江仙·送钱穆父》里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且将新火试新茶。

诗酒趁年华。

”他告诉我们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要趁着年轻多写诗、多喝酒。

比如说,我去公园玩,看到美丽的风景,就想写一首小诗。

《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中的“醉别西楼醒不记。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苏轼喝醉了和朋友分别,醒来都不记得了,感觉人生的聚散就像春天的梦和秋天的云一样。

有一回,我的好朋友转学走了,我特别难过,就想起了苏轼的这句词。

小朋友们,苏轼的酒诗词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苏东坡写喝酒的最佳诗句

苏东坡写喝酒的最佳诗句

苏东坡写喝酒的最佳诗句
以下是苏东坡写喝酒的最佳诗句:
1.酒力渐浓春思悄,依稀似梦柳如烟。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我有大贤于此,酒犹接淅也。

5.酒中有何好,此语难今陈。

6.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7.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8.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9.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10.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这些诗句展现了苏东坡对酒的热爱和才华横溢的诗人气质。

从“酒力渐浓春思悄”到“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每一句都表达了诗人对酒的独特理解和欣赏。

这些诗句也描绘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情感,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我有大贤于此,酒犹接淅也”。

总之,这些诗句展现了苏东坡作为一位热爱生活、善于表达的诗人的独特魅力。

苏轼与酒的关系_秦观和苏轼的关系

苏轼与酒的关系_秦观和苏轼的关系

苏轼与酒的关系_秦观和苏轼的关系提到酒,大家最应该想到的是“酒仙”刘伶,“酒鬼”李贺,“酒圣”杜甫,虽然苏轼爱酒的程度无法与他们相比,但也别有一番特色。

那苏轼与酒有什么关系?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苏轼与酒的关系得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轼与酒的关系苏轼喜欢饮酒,因为酒而结交了很多朋友,尤其是在他被贬后,和百姓相处的很好,在他看来,酒的面前,大家平等,他曾作诗道“人无贤愚,皆得欢心”,苏轼经常和他们同饮。

在他家附近有个林婆婆,因为酒酿的好吃,苏轼和她结下不解之缘,甚至经常去赊酒。

可见,苏轼内心豁达、内心开阔。

苏轼遇到好酒也会和朋友分享,他和四川的陆道士分享,惠州的酒很好喝,并邀请他前来同饮,陆道士不远千里跋涉,找到了苏轼。

苏轼对于酒的喜欢还不仅于此,他还自己酿酒,并为所酿的酒起名字,招呼旁边的人共同分享。

“酒仙”刘伶,因为喝过了头,得罪了权贵,失去了政治上的地位,与刘伶相比,苏轼喜欢酒,但却不沉溺于酒,他吟诗作画之前喜欢饮酒,烘托气氛,即使面临仕途不顺,人生大悲,也不借酒浇愁,他在饮酒作诗时的诗篇,大多是怀有对未来生活美好的期望的。

苏轼众多与酒相关的诗流传下来,不管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畅快还是“此欢能有几人知,对酒逢花不饮,待何时?”的潇洒都广为后人传颂。

秦观和苏轼的关系苏轼,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北宋时期著名的诗词作家。

秦观,元丰八年进士,与苏轼同朝代的文学家,扬州高邮人。

苏轼与秦观两人年龄上相差12岁,整整一轮,但关系却是非常好的,或许是属相相同的原因,又或许仅仅只是脾性相同,反正两人是十分投机的。

在史书中,秦观苏轼是师徒关系。

秦观非常仰慕苏轼的大名,以学生名义拜入苏轼门下。

其实,当时苏轼已经名满天下,秦观算是半路入门,作为学生。

但或许是太投缘,从二人之后的书信来看,这种亲密的关系更可以说是挚友,胜似师徒。

在朝野之上,两人政治观点基本相同,属于同一立场,统一战线。

在后来的党派之争中,被王安石所代表的新党打压,不受重用,反被排挤。

知识链接:苏轼与酒

知识链接:苏轼与酒

苏轼与酒历史上与酒结下不解之缘的诗人文士有很多,苏轼就是其中一个,而且是非常突出的一个。

“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

在他看来,功名利禄不如一杯酒的分量。

苏轼一生坎坷,仕途艰难,被贬了又贬,足迹遍及半个中国。

直到59岁那年,他还被贬到广东惠州,三年后,又被贬去海南。

古时候,人们的寿命普遍偏短,60岁就已经算是高寿了,苏轼的长寿应该得益于他的豁达开阔,不在乎人生的苦难。

当然这也与他从酒中取得胆识、性情不无关系。

“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他在《行香子》中写道:“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几进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苏轼的许多名篇,都是酒后之作。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固然如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等等,多少也借了酒的灵气,从而流传千古。

他在惠州时,为当地的酒取过名字:家酿酒叫“万户春”,糯米酒叫“罗浮春”,龙眼酒叫“桂酒”因为,龙眼又名桂圆),荔枝酒叫“紫罗衣酒”(荔枝壳为紫红色)……他也自酿酒浆,招人同饮。

他写道:余家近酿,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雪花浮动万家春”大概是指上面漂着酒粕的糯米酒。

苏轼喜爱搜集民间的酒方,埋在罗浮山一座桥下,说将来有缘者喝了此酒能够升仙。

他赞惠州酒好,写信给家乡四川眉山的陆继忠道士,邀他到惠州同饮同乐,称往返跋涉千里也是值得的。

他还说饮了此地的酒,不但可补血健体,还能飘飘欲仙。

后来,陆道士果真到惠州找他。

酒的吸引力之大、浓香之烈,由此可见一斑。

苏轼喜欢与村野之人同饮,他与百姓相处得十分融洽。

“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在他看来,“酒”的面前,人人平等,无分贵贱。

在他住处附近,有个卖酒的老婆婆,叫“林婆”,“年丰米贱,林婆之酒可赊”,他和林婆关系很好,常去赊酒。

与苏轼同饮者,有各色人等。

他在《白鹤峰所遇》一文中写道:“邓道士忽叩门,时已三鼓,家人尽寝,月色如霜。

其后有伟人,衣桄榔叶,手携斗酒,丰神英发,如吕洞宾者,曰:‘子尝真一酒乎’就坐,各饮数杯,击节高歌。

苏轼酒色财气诗

苏轼酒色财气诗

苏轼酒色财气诗【原创版】目录1.苏轼与酒2.苏轼与色3.苏轼与财4.苏轼与气5.苏轼的诗歌创作正文1.苏轼与酒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我国宋代的一位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哲学家。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与酒的渊源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

苏轼擅长酿酒,尤以“东坡酒”最为著名。

他在酿酒过程中,精心挑选原料,采用独特的发酵方法,酿出的酒口感醇厚,香气扑鼻。

他还将酒比喻为人生的滋味,曾在《水调歌头》一词中写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这句诗句形象地表达了他将酒当作知己,寄托了自己的旷世奇才和家国之情。

2.苏轼与色虽然苏轼生活在封建社会,但他在男女之情方面有着开明的观念。

他主张婚姻自由,反对纳妾,并尊重女性。

在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例如在《蝶恋花·春景》一词中,他写道:“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词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了他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3.苏轼与财苏轼为官清廉,他一生都不追求财富,过着简朴的生活。

然而,他在理财方面有着非凡的才能。

他在担任杭州知府时,为了解决当地的灾情,组织民众修建水利工程,发展农业生产,使百姓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此外,他还提倡节约,反对奢侈,主张国家的财政支出应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4.苏轼与气苏轼性格豁达,心胸宽广,颇有大气。

他在面对人生挫折时,总能泰然处之,一笑置之。

在《水调歌头·快意恩仇》一词中,他写道:“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词句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豁达胸怀。

5.苏轼的诗歌创作苏轼的诗歌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派的奔放,又有婉约派的柔美。

他的诗歌内容丰富,既有咏史抒怀,又有山水田园。

他的诗歌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哲学和家国情怀,给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名人与酒
—苏轼
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一直以来,中国古代典籍中关于酒的起源的记述不胜枚举,其中流传最广的就有仪狄和杜康造酒的说法,酒这种佳酿琼浆很久以前在我们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就已经产生了。

如果说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那么诗就是人类精神劳动所产生的一种高雅的文化奇葩。

在中国文人身上,自古有着浓重的诗酒情结。

中国的诗酒文化,可以作为一个独立文化体系加以观照。

诗的形成到酒的出现,两者即结合在一起。

诗酒撞击的灿烂火花,一直照耀着诗酒文化漫长的画卷。

借诗酒寄意遣怀,抗衡浊世,求得自身人格的清高与自为。

酒成为正直之士回避政治的一种手段;酒能够消除人生不知其所从来,亦不知其所去往的忧惧,使人暂得返归自然的怀抱。

饮酒的目的,在于识得酒中之趣,在于达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境界。

在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的绚烂文明景观中,苏轼绽放着他巨星的光彩。

作为一个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全能天才,苏东坡是一位真正的解饮者。

他的爱酒堪称一个“痴”字,三百余首传世的词作中,单“酒”字就出现了90多次。

既有“几进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行香子》)“身后名轻,但觉一杯重”(《浊酵有妙理赋》)所表现的“名利
于我如浮云”的旷达情怀;也有“酒酣胸胆尚开张”,“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所描绘的千骑奔涌如潮,倾城围观如堵的壮阔场面,酣酒为乐、杀敌报国的干云豪气;更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水调歌头》)一阙豪词,写足了怀念亲人的惆怅,也写活了飘然欲仙的醉态。

美酒点燃了苏轼文学创作的火花,激发他横溢的文艺才华。

他的诗章词作中飘溢着美酒的芳香,闪现着诗人如醉如痴的身影。

苏轼一生与酒缘分颇深,他在《次韵王定国得晋卿酒相留夜饮》中提及“使我有名全是酒”,这一说法虽属夸张,却能看出其对酒的喜爱与推崇。

苏轼爱酒,“空杯亦常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一),甚至要“移家酒中住”(《和陶神释》),并自谓“岂知入骨爱诗酒”(《次前韵送刘景文》)。

酒作为一种特定文化意象,时常出现于苏轼诗集之中,丰富了诗作的内涵,成为其情感迸发的催化剂。

苏轼毕生颠簸坎坷,终其一生,两次在朝,多次外任,三次被贬,中间历经激烈的党争运动。

现实的挫折使苏轼转向虚幻世界寻求精神慰藉,酒于是承担起这一使命,成为其抒发感情的必需媒介。

他在《醉睡者》中言“有道难行不如醉,有口难言不如睡”,才华不能施展,抱负不得实现,口不敢言政事,满怀愁绪,精神空虚,于是只能向醉中的虚幻世界寻求平静。

酒是苏轼沟通现实与理想的重要桥梁,他曾把酒比成“扫愁帚”(《洞庭春色》),在其诗《孔毅父以诗戒饮酒》中道“醉时万虑一扫空”,可见苏轼对酒以消愁的这种功德是赞赏有嘉的,其在《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四)中亦言“幸此未化间,有酒君莫
违。

”这种情感在《薄薄酒二首》(其一)中表达得更为明显,“生前富贵,死后文章,百年瞬息万世忙,夷齐盗跖俱亡羊。

不如眼前一醉是非忧乐两都忘。

”从此处我们可以看出仕途失意的诗人是需要酒来疗伤慰藉的。

苏轼在黄州时,由于很少俸禄,经济上的困窘甚难克服。

初寄居定惠院僧舍,后迁居临皋亭,为了维持生活托朋友向官府请来薄田亲自耕种。

其贬居惠州一年后,“衣食渐窘”,“典衣作重阳,徂岁惨将寒。

无衣粟我肤,无酒口频我颜。

贫居真可叹,二事长相关。

”“我家六儿子,流落三四州。

辛苦见不识,今与农圃俦。

”(《和陶贫士七首》),绍圣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酒尽,取米欲酿,米亦竭。

”(陶岁暮作和张常侍》),到了海南情况就变得更加窘迫了,吾谪海南,卖酒器,供衣食”(陶连雨独饮二首》),更悲惨的是绍圣五年,苏轼被逐出原来居住的官舍,不得不舍弃在城南南污地之侧桄榔林下,地筑室,着“食无肉、病无药、居无室、出无友、冬无炭、夏无寒泉”的六“无”生活。

生活上常年的艰辛使得苏轼很想超脱现实,又无法摆脱现实给他的精神纠缠与困窘,这时诗只能选择用酒来打发苦闷的时光,“天气乍凉人寂寞,光阴须得酒消磨”(《浣溪沙》),酒成为诗人忘却现实,消磨时光的必需媒介。

我们再来从苏轼的性格上来分析一下,苏轼性格本旷达,王水照先生《苏轼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一文,结合宋代历史环境和苏轼的人生经历与思想变化,把苏轼复杂的文化性格描述成一个由“狂、旷、谐、适”组成的完整性格系统。

由于这种旷达性格所致,苏轼对
于现实中的苦难并非是麻木不仁、逆来顺受,而是以坚忍的心态来面对。

在他的思想中,儒家固穷的坚毅精神、老庄轻视有限时空和物质环境的超然态度,与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始终散发着光彩。

如在黄州时,他常与挚友徜徉山水之中,悠闲自得,体味出“吾事不既济矣乎”的积极结论;后至惠州,诗人也没有自怨自艾,而是判定“此邦宜著”;即使老年被贬海南,苏轼仍保持超然的态度,其《与侄孙元老》云:“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知之免忧”。

人在暮年感受不免增多,对于生活的困难更加容易伤感,而苏轼却一反常态,对于命运的不济,仍然“不改其度”,表现出一种极为坦然不屈的人格魅力。

这种超然物外的性格本身与酒的特质颇为相似。

众所周知,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能麻痹人的神经,使人处于极度兴奋与自由的状态,从而忘却现实中的烦恼,寻找自在心灵的归宿。

也可以说,酒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苏轼精神上的需求,他的酒兴并不是普通人的求口腹之快感,而是一种文人的雅兴,酒能激发诗人无限的遐想,使其在醉乡中俯仰古今、享受人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快感。

诗人在酒醉后经常以“狂”来自喻,如《次韵子由岐下诗》之《石榴》云“色作群腰染,名随酒盏狂”,《谢苏自之惠酒》:“贪狂嗜怪无足取,世俗喜异矜其贤。

”由“旷”到“狂”,正是酒充当了沟通的桥梁,使诗人的情绪得到进一步的宣泄,性格得到
进一步的伸展。

所以说,酒是苏轼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酒亦能激发他的才情,在酒的世界里,苏轼能忘却一切,自由地抒发各种情感,“道丧士已久,出语辄不情。

身如受风竹,掩冉众叶惊。

俯仰各
有态,得酒诗自成。

”(《和陶饮酒二十首》其三)诗人道出了现实世界的虚伪,表达了自己放任清真的态度,自言酒中作诗,真情自吐,谈笑出之,如青竹受风,枝叶俯仰,姿态各成,纯乎自然一样。

也因此,酒成为了苏轼诗集中频繁出现的文化意象。

在苏轼那里,酒不是苦闷的象征,而变成了旷达、恬适、乐观性格的润滑剂,成为人生、山灵自由的启动器。

他追求悠然适意的洒趣,这正是他基于所处的险恶忧患环境而坚持乐观性格、坚持生活信心的重要手段之一。

东坡的过人之处,不在于他是否真的“无愁可解”,而是他在长期的偶然兴会、率意悠适的饮酒中,利用了酒使人脑疏离外物的麻醉功能,排开了事实上存在的忧愁苦闷,而使灵魂与天地亲和,获取了身虽不自由而心却极度自由的人间大自在和大好处。

诚如西方学者海德格尔语所说:“心境愈是自由,愈能得到美的享受”。

东坡在心境自由的状态下充分地发现和享受了美—酒境的美、生活的美和艺术的美,所以他的饮酒方式足为百世师表,他的生活方式—包括诗酒风流的方式—被后世文人士大夫群起效之。

宋人费衰《梁溪漫志》卷六“晋人言酒犹兵”条引苏轼《和陶饮酒诗序》后说:“东坡虽不能多饮,而深识酒中之妙如此。

晋人正以不知其趣,濡首腐胁,颠倒狂迷,反为所累。

”从费衰的对比褒贬中可以看到古代酒文化的进步和酒人的文明程度的提高。

只可惜,由于社会历史诸因素的消极作用和人情世态变化的不平衡,这种进步和提高总是只在一小部分人中得到实现。

东坡居士之后的几百年中,由酒文化潮流所反射出来的诗人心态,依然复杂万端令人哨叹!
中国的酒文化博大精深,关于酒的文学作品自然也是层出不穷,无论是唐诗、宋词、元曲、抑或是明清小说,酒始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文人和酒是连为一体的,酒更多地成为文人内心情感的寄托,借助于酒,将思绪写进词作之中。

壶中天地虽小,却也是见证时代的一面镜子。

作业论文
题目:中国名人与酒---苏轼
学院:文史学院
专业:历史学
学生姓名:兰龙
学号:200851020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