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
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派影响
浅析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摘要在弗洛伊德等人对个体存在的价值意义阐述的影响下,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创作的作品充满了对命运、人类生命的关注。
而超现实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极其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值得我们去探讨它的精神层面。
本文主要阐述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以及它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并对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阐明,从超现实主义画派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莫名其妙的、极其真实的“荒诞”,是精神世界的内容。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潜意识弗洛伊德精神世界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超现主义(surrealism)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横跨门类最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时间最长、影响最广泛的艺术流派之一,它包括了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几乎所有的文艺领域,尤其以造型艺术所受的影响最深。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们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追求极端的非理性,执着于对幻想的描绘。
超现实主义画派是时代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当时的战争背景、达达主义与其他一些画派、西方哲学思想关于非理性的认识,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是密切相关的。
二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及其对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1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65-1939),是现代西方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精神分析学发端于1895年由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合著出版的《关于歇斯底里的研究》一书,至1900年弗洛伊德发表《释梦》一书而开始建立”,是超现实主义的理论基础。
潜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基础,在弗洛伊德主义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它是精神分析学的基石和核心。
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活动或精神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三个层次,后来又进一步分为本我(it)、自我(ego)、超我(superego)三种:代表本能冲动的“本我”是与生俱来的、原始冲动的、前意识的结构部分;“自我”,它的任务是在最合适的时机让“本我”得到最大的满足,代表着意识。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者:龚平来源:《中国美术》2012年第06期超现实主义运动起源于20世纪初,弗罗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中的“潜意识”是其创作的理论依据。
“超现实”、“超理性”的幻觉、梦境被作为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他们认为最客观的还原事物真相的方法只有通过“无意识”的多维空间,来最终真实地表现出客观世间的真相。
因此,他们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其作品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对以往以理性、写实为特征的绘画的反动,试图对真实进行深层次的探索和表现,常采用的方式是将抽象意境与具象实体相搭配,把具象表现与抽象情境巧妙嵌合,创造一种既具体又模糊的虚实相交的境界。
代表画家有德国的恩斯特,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和德尔沃,西班牙的米罗、达利等。
(龚平/中央文化干部管理学院副教授)《迷途的骑士》 [比利时] 雷恩·马格里特布面油彩81.3cm×61.5cm 1965年华盛顿国家美术馆(左图)这是一幅奇幻的、充满特殊构想的绘画。
骑马的女士被树干分割成几个断面,本该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人物和马,被巧妙地安置在不同平面的树干里,这种空间的错位和断裂,在视觉上产生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空间,在画家的笔下相互关联,并产生了一种别有意味的空间秩序。
画家高超的构图能力和巧妙的画面组合,唤起人们对与熟悉的世界万物不同的另一种场景的探索兴致。
画面中潜在的到底什么是真实景象的问题让观者驻足思考;同时也展现出画家在探索现实表象与幻觉的矛盾关系时的不凡才情。
《红色的模特》 [比利时] 雷恩·马格里特布面油画72cm×50cm 1935年斯德哥尔摩现代美术馆(右图)画家用精细的描绘展现给观者一双似脚非脚的静物画——逼真的、长着完整脚指的脚渐变成一双短鞋。
画面展现出既是一双赤脚,又是一双鞋。
这种有意制造的视觉矛盾让观者驻足,周围的砂砾和带有自然木纹的木板又营造出一种真实的现实感,这就更让人注意到这种超出常理和没有逻辑的构思。
梦的领地——感悟超现实主义绘画
梦的领地——感悟超现实主义绘画在人类的生活中,梦和梦境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人类的生活之中,而每一件值得我们津津乐道的艺术品之中都寄托着或是完成了一个梦。
因为只有这样不可能的事也变成可能了:我们在现实中看到的,作品里却没有;我们在现实里看不到的,作品里却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从1900年起,我们已经搞清楚了我们之所以做梦是因为我们需要梦。
我们并不乱做梦,而是按我们自己内在的本质所决定的方式去做梦。
这些梦如果给予正确的解释,便能使我们揭示梦的本质(弗洛伊德1900 年《梦的解释》)梦是生活的一部分,谁也不可能作假。
在梦里,也只有在梦里,我们才能直接进入无意识之中。
C.G.荣格(C.G.Jung)在多年以后写道:“梦是通向内心深处和心灵中最隐秘深幽处的一扇小暗门。
”在梦里我们过着一种补充性的生活,就像乔治·路易斯·鲍治在他的《迷宫》中所写:“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睡觉时,我们就在另一个世界中醒着,这样每个人都变成了两个人。
”比如在欣赏乔尔乔涅(G iorgione)的《暴风雨》中,表象反映在画面上的图案不能解释的现象——我们都会有同感——在观赏它时,我们会不知不觉地陷入一种特别的精神状态。
虽说有一种画面上的解释,但还有着其它某种东西没有解释,那某种东西就是梦。
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与爱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他写道:“我们所看到的和所表现的一切,都只是一个梦中之梦。
在那个时代,解释自己的梦的意思是艺术家的特权,而别人的梦或是被视为魔鬼城的近郊,或是被看成平淡生存中的一个愿望插曲。
”荣格说:“所有的意识都是分离的,但是在梦中,我们就披上了居住在原始黑夜中的那个更普通、更真实、更永恒的人的外衣。
梦正是产生于这些联成一体的奥秘之中。
虽然梦可能是幼稚的,荒诞的或是邪恶的。
”人类在观念上的如此剧烈的转变必然要在绘画中反映出来。
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有时是跑在科学的前面,就像单个的骑士有时能跑到带蓬马车前面去一样。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对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张笑笑超现实主义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
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
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所谓“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示客观事实的真面目。
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
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
或简称为超现实。
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病医师、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1873年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学习,1881年获医学博士学位。
1882—1885年在维也纳综合医院担任医师,从事脑解剖和病理学研究。
然后私人开业治疗精神病。
1895年正式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
1899年出版《梦的解析》,被认为是精神分析心理学的正式形成。
1919年成立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标志着精神分析学派最终形成。
1930年被授予歌德奖。
1936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938年奥地利被德国侵占,赴英国避难,次年于伦敦逝世。
他开创了潜意识研究的新领域,促进了动力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为20世纪西方人文学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柱。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1.精神三种层次理论该理论是阐述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思维,幻想、欲望、判断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
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
2.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
自我,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为本我服务。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主要在监督、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所以它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超我大部分也是无意识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3.梦的解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
绘画论文: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梦和无意识探究
绘画论文: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梦和无意识探究摘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西方超现实主义绘画影响深远,超现实主义绘画特别是受到弗洛伊德梦与无意识理论的影响,艺术家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艺术创作,他们强烈关注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强调无意识的发现和梦境的真实再现。
文章以达利为代表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梦和无意识表达进行分析,并从达利对童年经历的回忆中发现了弗洛伊德所强调的俄狄浦斯情结,这种对童年记忆的无意识表达和现实社会的压抑就形成了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
关键词:梦; 无意识; 精神分析; 超现实主义绘画;超现实主义绘画受到弗洛伊德梦与无意识的影响,其强调的是不受任何理性和逻辑控制,在无意识甚至癫狂状态下进行创作,常把不切实际的幻想和梦中的东西与现实拼凑在一起,呈现出一种荒诞的画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以达利为代表,他有意识地将梦带入绘画中,在他的绘画中强烈的表现了梦的意象和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概念。
一、超现实主义绘画概述超现实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的社会背景下产生,艺术家在动荡不安、硝烟不断的社会局势下逐渐对传统艺术表现形式失去兴趣。
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并热衷于无逻辑和非理性的表现手法表达梦幻世界,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
法国诗人阿波利奈尔首次提出“超现实主义”一词,最初是用于写作技法,主张思想不受理性和逻辑控制。
法国理论家安德烈·布勒东认为战争是导致超现实主义产生的直接原因,他表示十分厌恶现实主义态度,主张以一种超现实主义的态度突破合乎逻辑与实际的现实观,他认为超现实主义态度是纯精神性、非理性、无逻辑的,并且想要寻求人们的想象力得到解封,肯定想象力的作用。
并且布勒东还认为超现实主义崇尚梦幻和无意识,认为只有在无意识状态中才可能避免思想在清醒时所受到的限制,从而使语言不加修饰的方式展示出来。
他说:“实际上,所有的幻觉,所有的幻想都是不可忽略的快乐的源泉。
最清晰的感官享受就源于幻觉或幻想。
浅谈绘画中的潜意识流露
浅谈绘画中的潜意识流露古今中外有着很多人发现了绘画与心理学的微妙关系。
本文主要研究讨论心理学与绘画的联系,寻求以描绘梦中情景为特点的绘画在当前美术史中新的发展方向。
绘画艺术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把潜意识这样的词汇拿来同绘画一起说,给人一种研究心理学的感觉。
我们不能否认的是绘画与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但是如果只是简单的阐述,亦或者是生拉硬扯的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就显得苍白无力了。
古今中外有着很多人发现了绘画与心理学的微妙关系,其中包括了像弗洛伊德这样耳熟能详的名字。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是与道德和伦理背道而驰的。
因此,只有放弃在现实情景当中获得满足愉悦感的愿望而被压抑下来,不得不从伊壁鸠鲁主义原则回到现实生活情景当中来。
而想象的、遐想中需要满足的愉悦感便成了一个精神乐园。
艺术家就像一个有精神病的人那样,从一个他不满意的现实中退缩回来,钻进他自己想象出的世界中。
他的创作、艺术作品,正如梦一样,是“潜意识”愿望获得一种假想的满足。
虽然弗洛伊德的这些思想如同他的精神分析学理论一样缺少充足的理论支持,并且没有充而严密的科学证明,但他却受到很多文艺工作者的追捧。
潜意识与绘画、心理学与绘画的提出,很容易与超现实主义绘画相联系。
超现实主义绘画自上世纪20年代兴起与法国之后便迅速成为了波及西方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文艺流派,其代表画家有卢梭、米罗、达利、恩斯特、雷尼·马格里特等人。
哲学家柏格森认为,“在思想上企求打破心物二元的宇宙观,建立一元化的形而上学,因此他们任意表现梦与想象,很多奇异的变形与线条令人无法了解。
创作活动自由自在的安排在一种时空交错的世界中,毫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
”虽然超现实主义并不是源于中国,但是我国也并不缺乏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其研究者。
早在南宋时期就有李嵩创作的《骷髅幻戏图》。
近现代我国研究绘画与心理学的画家更是比比皆是。
人们一直在探讨艺术是怎样产生的、什么是艺术等诸多问题。
当艺术发展到今天,由于时代环境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艺术除了审美之外还需要真切反映社会问题与自身切实感受等的情感表达。
[转载]超现实主义绘画
[转载]超现实主义绘画原文地址:超现实主义绘画作者:心斋简介弗罗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受其影响,在1922年前后,在达达派艺术内部,产生了超现实主义,对整个欧美影响巨大的现代画派。
超现实主义画家强调梦幻与现实的统一才是绝对的真实,因此,力图把生与死,梦境与现实统一起来,具有神秘、恐怖、怪诞等特点。
代表画家有米罗(Joan Miro)、达利、恩斯特、马格里特(Magritte)、伊夫·唐吉、保尔.德尔沃、马森·克利等人。
超现实主义的诞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无论是战胜国英、法、俄等国,还是战败国德、奥等国,都不可避免地留下了让人不忍睹视的伤痕。
整个欧洲,经济萧条、世态炎凉,人民生活困苦,整个社会弥漫着强烈的厌世、悲观的情绪。
此种形势之下,人们(艺术家们)开始否定一切,开始逃避现实,追求不存在的梦幻,以脱离现实的悲哀与残酷。
于是超现实主义占据了当时艺术发展的主导地位。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比达达主义稍晚。
超现实主义并非美学样式的革新,但它深刻地影响着欧美的艺术运动,不仅左右绘画艺术的发展,也波及到小说、电影、戏剧和诗歌等诸多方面。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有其特有的社会根源,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处在兵荒马乱动荡不安的社会局势下的人们,开始对旧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失去兴趣并最终与之分裂。
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他们把毫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热衷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和理性约束的表现手法。
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与悲哀。
“超现实主义明确强调受理性控制和受逻辑支配的现实是不真实的,只有梦幻与现实结合才是绝对的真实、绝对的客观。
” 超现实主义者主张把生、死、梦,现实、过去、未来结合在一起,把它们统一起来。
于是他们的艺术作品纷纷呈现出神秘、恐怖、荒诞、怪异的特点。
爱上绘画,继而爱上诗歌。
在这两者之间穿行,觉得它们二者“长”得很像,时间久了,更觉得它们不可分离。
怎料自己的表达能力太差,无法将心中的感受一一倾诉,在此向大家介绍几个绘画大师的作品,愿知音不吝赐教、高人指点迷津。
画家达利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画中充满梦境。
画家达利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画中充满梦境。
萨尔瓦多·达利是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
达利的画常搜集梦幻中的表现题材,有些画题直接点明为“梦”。
但他的“梦”与其他超现实主义画家画上所展现的“梦”的区别在于,达利创造了一种真实感,还寄寓某些他所特别偏爱的内涵。
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象扭曲或者变形。
达利对这些物象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裎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
记忆的永恒 1931年,布上油画,24x33厘米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藏《永恒的记忆》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
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面有个莫名其妙的怪物,它似乎有些像人的头部,敏感的人甚至觉得从中可发现达利的影子;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
最后,那块扣放的、爬满蚂蚁的、见不到时间的硬表,被解释为害怕了解真相。
达利创作《永恒的记忆》时采用了“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即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
达利承认自己在《永恒的记忆》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确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以及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
而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还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
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惑,令观者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到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从此以后达利的画风开始异常迅速地成熟起来,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 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 .doc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弗洛伊德与超现实主义绘画[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支撑, 从艺术心理学角度对超现实主义绘画进行了回顾,尝试论述潜意识、梦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影响,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个在西方现代艺术史上颇具影响力的画派。
[关键词]弗洛伊德;超现实主义绘画;西方现代艺术[中图分类号]J2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10-0070-0220世纪初以来,随着西方现代艺术的发展,具有时代特色、颠覆传统艺术的各种艺术流派纷纷出现。
其中受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一些法国前卫艺术家们开始一反以往对技法形式的追求,转向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反映人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自身潜意识、梦在创作中的表现,产生了一个对整个欧美艺术影响深远的画派――超现实主义。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简述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
其精神分析派艺术心理学关注艺术创造的原动力、美感起源等问题,主要理论观念有五部分,即潜意识、泛性论、本能说、人格结构和论梦。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活动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组成,其中潜意识是基础,指导着人的行为,意识作为心理表层的体现只占冰山一角。
潜意识不被个体察觉,包括不容于社会的各种人类原始冲动和本能欲望,却犹如人类精神之山的主体,渗透在心理活动之中,时刻影响着每个人的思想。
其中性本能又称“力比多”,存在于潜意识之中,是人一切行为的根本动力。
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
所谓本我,它是原始的、生来就有的潜意识部分,遵循顺应本能冲动的愉快原则。
自我则受理智支配,以社会现实、习俗道德等因素抑制性冲动。
超我是伦理化的自我,代表着道德良心和理想的意识。
而梦境作为潜意识内容的显现方式,再加以自由联想,就为艺术提供了形象的宝库,这些形象成为人类最隐秘体验的具有象征性的符号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绘画的灵感闪现于理智对潜意识的控制力放松之时;画家按照自己的心声创作,本我、自我、超我随环境而变,均有可能作为主导的心理状态指导其创作,从而使艺术作品感染愿望同样被抑制的人们,并使观众从中体会到艺术家真实的个人情感。
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与西方现代绘画
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与西方现代绘画WANG Ping【摘要】无意识作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核心观点,对西方现代绘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直接推动了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现代绘画流派的发展.达达主义利用\"偶发\"技法将无意识注入作品;超现实主义用\"梦的解析\"寻找无意识;抽象表现主义通过\"行动绘画\"的随意泼洒来展示无意识等.这都是西方现代画派对无意识理论的实践回应.虽然弗洛伊德本人和部分西方艺评家否认了艺术家对无意识探讨的努力,但是无意识理论确实给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和艺术直觉,极大地扩展了西方现代绘画的领域.【期刊名称】《内江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4)007【总页数】5页(P90-94)【关键词】无意识;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达利;波洛克;泼墨【作者】WANG Ping【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05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重要观点。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精神意识由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组成。
意识,就是作为主体的人能够察觉到的心理活动。
当我们有计划性和目的性地去完成一件事的时候,意识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无意识刚好相反,它是主体完全没有察觉到,自然而然的一种潜在心理活动。
1895年,弗洛伊德为了说明意识和无意识的关系,在与布罗伊尔合作发布的《歇斯底里研究》里,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
他认为人的精神世界就如浮在海上的冰山。
而冰山露出海面的部分只占整个冰山的七分之一,即是意识的部分,而剩下隐藏在海面下七分之六的冰山则是人的无意识。
海底的无意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的发展和行为[1]。
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对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等西方现代绘画主要流派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无意识理论的影响。
之前,艺术家多描绘现实存在的有限世界,而无意识理论却给了艺术创作带来无限的灵感和艺术直觉,极大地扩大了绘画的领域。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精神及心理分析
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精神及心理分析摘要: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的主流艺术,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基础。
这一创新性的艺术极富颠覆性、叛逆性以及建设性,超现实主义使得心理学在艺术方面得到建设性的运用,实现了西方艺术界与学术界的跨界交流。
艺术家与心理学家通过对潜意识与精神世界的探索与挖掘将其运用到文学艺术领域,从而使得当代艺术家开始展现生命的另一种状态,揭示人类精神深处的另一个自我,试图从心灵层面阐述社会存在,人类活动的潜在奥秘。
超现实主义利用精神分析学说探讨艺术的创作心理动机,关注灵魂深处的潜意识,将人类的本能升华到宣泄人类心灵的艺术,使观者可以读懂艺术家创作的荒诞心理。
关键词:超现实主义精神分析绘画心理分析超现实主义作为20世纪的一个主流艺术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在理论上,其发起者是两位作家,布列顿和阿波利奈尔。
超现实一词是诗人阿波利奈尔首用的,原是哲学上的术语,最初称为“超自然主义”,后来才用于绘画上。
布列顿对超现实主义的定义是:“超现实主义,纯粹的精神的自动主义,企图运用这种自动主义,以口语或文字或其他的任何方式去表达真正的思想过程。
它是思想的笔录.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不依赖于任何美学或道德的偏见。
”从宣言中可以明了超现实主义是追求梦与现实的统一,并且是以人类为对象作为表现的范围。
布列顿在文章中要求人们注意那些可能与文学超现实主义有联系的艺术家,其中有马蒂斯、德兰、勃拉克和毕加索。
实际上这些画家并不符合布列顿对超现实主义所下的定义:纯粹的心理自动。
但他所推崇的另一位画家基里柯则可能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画家。
基里柯从1911年到1915年一直住在巴黎,他的画很受阿波利奈尔的赞赏,阿波利奈尔在1918年写的剧本《蒂里西亚的乳房》冠以“超现实主义戏剧”的副标题,最早使用了“超现实主义主义”这个术语,他对基里柯的看重显然是注意到了基里柯画中那种超验的精神与内心世界的表现。
给予超现实派最大的启示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精神病心理学教授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和下意识心理学的理论。
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
浅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对超现实主义流派的影响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强调了人的意识、前意识与潜意识的关系,然后他又从梦、性等具体角度论述了人的精神欲望和需求。
从而使人们对自我有一个新的再认识。
无独有偶,超现实主义在这种境况下产生了,它的一些艺术思想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观点有不谋而合之处。
主要是分析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是怎样对超现实主义艺术产生影响的,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超现实主义艺术。
标签:精神分析;潜意识;超现实主义一、超现实主义流派产生的几种原因1.现代社会思潮的影响雅克·德比奇在《西方艺术史》中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使人想到我们的时代也有其非理性的部分。
实际上,这种恐怖已经动摇了对于理性的信念。
对于科学思想的作用已经提出疑问,因为一直以为科学思想是保证人类幸福的。
于是,大量的艺术家被一些稀奇古怪、神秘莫测的题材所吸引,他们采用一些梦幻的场面作为对于自信的进步思想的抗议”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理性思维产生了怀疑,并开始了对于新的思维意识进行发掘。
社会中的这种无意识思想的懵动就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一次文化艺术思维的变革。
艺术家开始追求描述客观对象的同时更加注重感性思维的传达。
他们所表达的对象不再是过去的那种对于时间境遇里所发生的事物和事件的一种回忆或感慨,而是加以升华成整个社会动态的思想或理想。
超现实主义艺术所表现的内容就可以看出这一变化。
2.现代哲学思维的影响1900年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产生,特别是潜意识论对超现实主义产生了很大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打开了一个潜意识里幻想形象的世界。
在他的著作中常有描写需求和梦幻的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社会最缺失人的本位精神境界,那就是对于自身困惑的解决,超现实主义艺术家也正出于此进行创作,他们用艺术来把最真实的人生感受通过寓言似的形象表露出来。
他们所表现的方式没有教条主义的束缚,用真正的形式表现了人们思想的真正机能观念。
从视觉角度用弗洛伊德的的精神理论分析达利作品
从视觉角度用弗洛伊德的的精神理论分析达利作品关键词:超现实主义;达利;潜意识符号;精神分析理论一.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是著名的精神病理学家,也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
他一生著述颇丰,在全世界产生深远影响,对临床心理学、心理科学、人文科学和艺术的发展都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1910年,他在《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中,首次明确指出艺术思维与精神领域的特殊联系,艺术家已被他纳入精神分析学研究的对象。
弗洛伊德强调,意识活动直接体现人的精神和心理活动,因而他的精神层次分析的重点是意识。
他认为,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精神活动分别发生在不同的精神层面,他效仿地壳的不同层次,将这些精神层面分为前意识、意识和潜意识。
人自己总会察觉到一些心理活动,比如观念、意象或情感,这种能够被自己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就是意识。
这种潜在着的无法被觉察的思想、观念、欲望等心理活动,弗洛伊德称为潜意识。
他指出,意识与潜意识的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当意识寻找潜意识时,潜意识就转化成为意识。
二.弗洛伊德对达利艺术的影响从视觉角度理解超现实主义的精髓,我们就必然要提到达利。
4月去看了天津美术馆展览--达利的派对。
本次展览共展出200件达利的艺术作品,其中包括《卡拉的晚宴》、《巨人传》、《神曲》等经典系列画作,作品形式囊括了雕塑、硬纸版画、彩色版画等多种类型。
展览十分震撼,并且通过学习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让我对达利的作品产生了更加深层的理解与领悟。
达利是超现实主义美术的代表人物,他在艺术创作中所运用的许多观念和理论均来源于精神分析理论。
他的艺术作品将怪异梦境般的艺术形象与深受文艺复兴大师影响的卓越画技相结合,持续挑战传統意义上人们对“真实”的认知和感受。
他在作品中总是用象征符号和简化的形象,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感应。
他认为艺术家要将潜意识的形象精确地纪录下来,所以他采用“具象”,精确地反映非正常逻辑思维产生的幻象,把毫无联系的事物全部组合在一起,使画面中充满戏剧效果,带给人视觉与心灵的震撼感觉。
超现实主义油画欣赏140
达利作品 --时间的轮廓
这个雕塑是达利1931 年绘画作品 “记忆的延续” 的回应,达利著名的融化、 变形表在这里第一次出现。 雕塑中钟表在枝头融化,变 成一个人脸的侧面,表明了 人和时间的结合。超乎想象 的软化表也表明了时间的心 理状态,同时自然流逝的时 间是可以被人类所领悟的。 时间变慢和它的非理性因素 是达利想要告诉我们的。这 只融化表的形象后来多次出 现在达利的作品中。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 利 作 品 - - 圣 安 东 尼 的 诱 惑
我们看到太空里面的大象,马丧失了羽翼之后,腿都 变成这种效果。他的造型基础还是非常雄厚的。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达利作品
马是达利世界的著名形象,以时间为鞍,背负重任的马, 是压抑的、慢慢行走世界的代表。 达利用这件作品细致地表达了在社会压力束缚下的个体, 他们无意识、真正的心态是试图隐藏自己,释放自我。
达 利 作 品 - - 马 鞍 与 时 间
达 利 作 品 - - 抽 屉 人
多年来,达利为这个形象作了多幅画。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版 本里,作品的脸总是藏在长长的头发里。虽然作品显然是一个男人, 但实质他不是一个人,因此作品被冠以人形的标题。抽屉是空的,似 乎提醒我们有一个地方可以储存想象。而举起的手似乎在警示我们除 非有足够的能力接受超现实,否则不要靠近他。
达利作品--那咯索斯的形变
达利作品
站在窗边的女孩
在这幅画中就表现出这种无 比的纯洁。画中前景描绘一位少 女背向着观众,少女弯腰的身影 和透过窗户向外远眺是一片清晰 明亮宁静的远景,这是一幅极为 写实的作品。 这种作品是与他易怒的性格 相矛盾的,这种平衡和谐的画风 也只是短暂的。
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绘画理解及影响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班级:服表1301班姓名:***学号:**********摘要: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本文就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分析学说的内在联系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加以分析,最后就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史上的历史贡献和其自身魅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潜意识;非理性;梦境;超现实超现实主义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
奥地利精神理论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战结束后阶级矛盾极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反动势力的猖獗导致了西方从事艺术的知识分子在混乱、艰难地环境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超现实运动则成为他们内在宣泄、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并对理智、逻辑、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传统的虚无主义予以否定,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以下我将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达利与潜意识、米罗与潜意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超”并非是真实地再现自然中的事物,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它主要描绘的是超越自然界中表面的现象,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超现实主义运动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包括潜意识、无意识、梦幻、非理性、性欲等;潜意识即人们思想中潜在的欲望观点。
梦幻即人们在梦境中看到的人或物。
无意识即本能的动机和欲望。
《永恒的记忆》鉴赏
《永恒的记忆》鉴赏这幅《记忆的永恒》是画家早年的代表作,由于画面中有一非常醒目的表,但是软绵绵的像是一块面团,因此有人习惯称之为《软表》。
这幅画反映了这位超现实主义画家对形式主义的讽刺,是画家追忆童年时的某些幻觉。
为了这幅画,达利特意跑到精神病院了解患者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实的反映。
达利是个不折不扣的天生超现实义者,他的绘画是逼真细腻与古怪荒诞的混合物。
正如他自己曾说过的那样“我在绘画方面的全部抱负,就是要以不容反驳的最大程度的精确性,使具体的非理性形象物质化。
”他的创作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的影响,尤其是性心理学影响。
他有意地把一些东西通过潜意识的幻觉表现出来,他自己发明了一种叫“偏执狂临界状态”的创作方法,就是在自己身上诱发出种种物象的神秘感受,再把它表现在画布上。
由此也可见他本人的古怪和不可理喻。
他的作品给人全然没有逻辑和秩序的荒诞、错位,不可理喻的感觉,让人感到仿佛是一场梦幻一样。
达利曾自称自己的作品为“手工制作的梦境照相”。
但是在他的画面上,每一个对象都又描绘得细腻、逼真、形象。
他主要是通过一些莫名其妙的荒唐古怪、匪夷所思的艺术形象,让人感受到一种梦幻、荒诞、怪癖的超现实主义效果。
《记忆的永恒》是一幅极能代表达利创作风格的著名作品。
在一片死寂的海滩上,远方的大海、山峰都沐浴在太阳的余晖中。
一个长着长长睫毛,紧闭眼睛,好像正在梦境中的像鱼又像马的“四不像”怪物躺在前面的海滩上。
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还有一个爬满了苍蝇的金属盘子,好像正在被苍蝇啃噬掉。
画中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三只钟表,它们都变成了柔软的、可以随意弯曲的东西,显得软塌塌的,如同面饼一样,或挂在枯树枝上,或搭在平台的边缘,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钟表都不堪负荷,疲惫不堪地松垮了下来似的。
在这里时间被强烈扭曲了,停止了,仿佛一切都被融化成了无意识的东西。
我们无法猜测画家通过这些扭曲的东西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有人认为是对时间一去不回头的无奈和恐慌;有人觉得是画家对当时充满矛盾、动荡不安的社会现状所表达出的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
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情感表现
撰文/赵从戎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情感表现在1920年和1930年,法国的达达主义运动兴起,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萨尔瓦多·达利,他的绘画意识受到弗洛伊德无意识理论的影响,达利的作品充满了抽象和怪诞的感觉。
整个画面就像一个梦,使人们对真理和幻想产生错觉,这也是达利独特的绘画语言和精神思想。
他的代表作品是《永恒的记忆》。
超现实主义起源于1920年代和1930年代的法国文化运动,直接起源于达达主义。
布雷顿(Breton(1896-1966)在超现实主义的第一份宣言中提到:这要归功于弗洛伊德的发现。
趋势形成:借助这种意识形态趋势,人类探索者可以在不受当前现实约束的情况下发展,而想象力可以恢复其力量。
当时,许多艺术家都深受其影响,分为两组。
有的变得愤世嫉俗,而另一些则开始摆脱混乱;达利属于关于生活的笑话流派。
他的作品抽象而富有遐想。
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将潜意识,虚幻的梦想和欲望的本能视为创作的来源,尽管达利的作品具有梦幻般的色彩,但它们是真实的。
他画的是他的感受和他能记住的东西,达利通过他的作品表达了他所有的思想,运用绚丽的色彩,感性的笔触创造了一个如画般的梦。
达利的写作风格与他的个人文学喜好密不可分。
他一直很乐意打破纪律,但他只是个“鬼”,而不是怪人或疯子,他的创作是有意识的,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和步骤进行。
他最初爱读尼采、伏尔泰、康德和其他哲学思想,后来他形成了自己的哲学,然后被纳入绘画。
除了绘画,达利还涉足摄影,电影甚至时装和珠宝行业,在当时的公众眼中,达利只是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物,但他的深远影响直到万世才为人所知。
达利带来了淡淡的公众审美观,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使人们重新思考生活和艺术,甚至鼓励流行艺术的发展。
弗洛伊德“潜意识”影响达利的艺术达利深受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的影响,超现实主义的出现也与当时独特的历史和社会状况有关,战后的创伤无法治愈,因此艺术家们试图用自己的艺术品为人们带来心理和精神上的安慰,但是,由于当时相机的出现,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受到了影响,所以达利开始思考绘画的更深层次的本质。
从潜意识深渊流溢出艺术的灵感——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及其心理动机
major breakthrough
in the natural sciences,Dadaism and Metaphysical painting,as well as
Western
philosophy
and
SOΒιβλιοθήκη thought about non-rational knowledge,in particular,Freud。S
苏州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从潜意识深渊流溢出艺术的灵感——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及其 心理动机 姓名:陈冉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沈爱凤 20090301
从潜意识深渊流溢出艺术的灵感
从潜意识深渊流溢出艺术的灵感
——超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及其心理动机
中文摘要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西方现代艺术史中持续时间最长久、影响最广泛的 艺术流派之一。它跨越国界,其影响自它诞生以来一直持续到20世纪下半叶,成为 一个国际性的思潮。超现实主义最初产生于文学领域,后来随着超现实主义思想的传 播,一些艺术家也加入其行列。同超现实主义文学一样,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产生是时
as
Miro,
and
some other well—known artist of the analysis of works of
a
surrealism exercise.Chapter IV:From the automatic Breton and surrealism painting
comprehensive exposi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surrealism the art
作
者:陈冉冉
指导老师:沈爱风
Spill flow t釜orn the abyss ofthe subconscious
论潜意识动因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影响
论潜意识动因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20世纪初期欧洲艺术运动之一,它的核心
思想是通过表现梦境、幻象、无意识和超验经验来突破现实世界的局限性。
因此,潜意识动因对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潜意识动因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被广泛运用。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人类的潜意识是一种深层结构,其中包含着个人的经验、欲望、矛盾和情感。
因此,在绘画活动中,他们会尝试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潜意识体验,从而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的作品。
例如,安德烈·布列东的绘画作品中常常出现奇怪的
形象和令人困惑的场景,这些形象和场景来源于他对无意识和梦境的探索。
其次,潜意识动因影响了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构图和视觉效果。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倾向于使用非传统的技巧和手法,例如自动书写和图形组合,以创建独特的绘画体验。
这些技法的效果通常是不可预测的,反映了潜意识中的随机性和不稳定性。
同时,超现实主义艺术家通常会利用颜色、纹理和空间感受等视觉元素来表达潜意识中的情感和意象。
最后,潜意识动因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意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认为,潜意识是人类文化和创造力的来源之一,在艺术创作中使用潜意识动因可以带来独特的艺术体验和感知。
换句话说,通过探索潜意识,超现实主义艺术家能够创造出异于常规的艺术作品,这也是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得以诞生和成功的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潜意识动因是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化和象征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超现实主义绘画风格的发展和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分析超现实主义绘画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超现实主义绘画理解及影响学院:艺术与服装学院班级:服表1301班姓名:田浩然学号:摘要:超现实主义源于法国,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
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本文就超现实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分析学说的内在联系及超现实主义画家和作品加以分析,最后就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绘画史上的历史贡献和其自身魅力加以阐述。
关键词:潜意识;非理性;梦境;超现实超现实主义它的最初含义就是寻求超乎现实之上的种种未知现象,包括人生、社会、伦理道德和精神文明等诸多方面。
奥地利精神理论家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学说奠定了超现实主义的哲学和理论基础。
超现实主义的产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战结束后阶级矛盾极化,经济危机的爆发,反动势力的猖獗导致了西方从事艺术的知识分子在混乱、艰难地环境中探索新的创作方法,超现实运动则成为他们内在宣泄、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
超现实主义吸收了达达主义的无政府主义精神并对理智、逻辑、文化传统特别是民族传统的虚无主义予以否定,1930年,由德斯诺斯发表了超现实主义的第三个宣言标志着超现实主义的艺术纲领全面、完整地体现出来了。
以下我将从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达利与潜意识、米罗与潜意识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超现实主义艺术与弗洛伊德潜意识观点超现实主义绘画中“超”并非是真实地再现自然中的事物,不能与超级现实主义混为一谈,它主要描绘的是超越自然界中表面的现象,否认理性的作用,强调人们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超现实主义运动深受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影响,包括潜意识、无意识、梦幻、非理性、性欲等;潜意识即人们思想中潜在的欲望观点。
梦幻即人们在梦境中看到的人或物。
无意识即本能的动机和欲望。
性欲即被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欲望;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潜意识、梦幻、性欲等才是人们内心真实的心态。
他还表示随着人类社会集体活动方式的进化,为了强调人际关系,人的心理被划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三个层次,人格也遭分裂被划分为原我、自我、超我,当后两者压倒前者时,那么人的心理就会产生不平衡感,便会导致困惑,而要治愈的话就应把潜意识中的欲望解放出来。
这些理论对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讲也产生了最重要最富启迪的意义。
超现实主义画家宣称人的本能、梦幻、潜意识领域是文艺创作的源泉,认为人的头脑活动要从逻辑与理性束缚中解放出来。
理性、道德、宗教、社会以及简单日常生活中的经验都是对人的本质需要的一种至酷,只有人的无意识、梦幻和神经错乱才是人的精神真正的活动,他把潜意识看作是文艺作品的源泉。
它提出了创作源泉、创作方法、创作目的等问题,以及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人们的生存条件等社会问题。
由于生活中道德因素的制约,潜意识处于被压抑的状态,超现实主义应该将其解放出来,使人的精神获得自由和解放;在弗洛伊德理论中描述为“梦从整体来说,是某种东西扭曲的代替品,一些潜在的意识对梦的理解就是潜意识发现的材料”(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的介绍》)①。
而这个被弗洛伊德认为的梦的工作过程对超现实主义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潜在的内容则是潜意识的一部分,这是思想难于表达的部分,弗洛伊德理论中还认为人们在梦境的事物被简化为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例如当你梦到洞、穴等物体则象征着女性的生殖器官;而梦到刀、抢、山等坚硬的物体时则象征为男性的生殖器官。
而且弗洛伊德还认为存在着换位的过程,即焦点在梦境中从一个很重要的位置转到不起眼的位置,例如:白日梦、呱唧舌头等,这些理论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也得到了运用,像在绘画中则用混乱的线条和任意涂抹的颜色或被肢解的人体来抒发内心的情愫。
正像《超现实主义宣言》中解释:“超现实主义是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通过它用口头或书面,或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真正作用,它只接受思想的启示,没有理性的控制,没有任何美学或道德偏见”,“我相信,在表面上被认为矛盾的两个状态,将来是有办法解决的,那便是梦与现实的统一。
那可以说是绝对现实的一种,也可以说是超现实的一种”②。
从这宣言中可以明了超现实主义是追求梦与现实的统一,并且是以人类为对象作为表现的范围超现实主义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即对梦幻的万能和对理想的不带偏见的活动的信仰,总而言之,超现实主义绘画是以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说为其理论依据,而弗洛伊德心理分析说也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得到了应用和认可。
二、达利作品中的潜意识体现残酷的战争摧毁了一切,包括人们的美好理想和善良心灵。
一批从战争中逃出的青年艺术家,他们目睹战争的荒谬与破坏,对以理性为核心的传统的理想、文化、道德产生怀疑。
旧的信念失去了魅力,需要有一种新的理想来代替。
超现实主义就是他们在探索道路上的尝试。
为表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社会的不满,以及个人理想在现实社会中的幻灭,便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说寻找出路,他们把潜意识的领域、梦境、幻觉、本能作为创作的源泉,利用图画象征、造型隐喻、改变环境等手法(图1)达利《内战的预感》672×288cm1993年表现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形象构造了许多变形、幻想、魔术般的奇异世界,强调在艺术创作中要尽量利用“反理性”和“机遇”,认为艺术家应该“听从潜意识的自由活动来支配艺术创作”③。
提到超现实主义画家就不得不提到超现实主义的先驱人物——基里科。
基里柯是超现实主义者十分推崇的一位,其可能也是最早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多为有意识地将物体自由的组合在以其,表现出物与物之间新的关系,而这种关系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的,因此他的作品画面如谜一样,像梦境中的物象被描绘出来,有一种异常的感觉。
正因为如此超现实主义画家认为基里科是他们绘画的带路人,其作品《孩子的头脑》,也被超现实主义者当作为绘画中应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学的典范。
基里科的父亲是一位铁路工程师,对基里科非常疼爱,但父亲去世后,基里科非常怀念父亲,常常梦见父亲,在《孩子的头脑》这幅作品中,他将儿童心目中的两个权威人物——父亲和英雄重叠为一个形象,梦中的父亲形象和蔼可亲、但目光深疑,而现实中的父亲是一位绅士,极富有正义感,基里科说《孩子的头脑》是“父亲和拿破仑三世的想象,”也因此被超现实主义者大为崇拜;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出代表人物还有卢梭、米罗、达利、恩斯特、马格利特等人。
超现实主义画派就是要以梦幻中景象为依据,表现出无法出现的幻想,他们希望摆脱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利用非理性的手法及超越现实的幻想来描绘或对日常的事物进行重新组合,给人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因此他们利用弗洛伊德的梦的研究来解决人生,其手法就是将梦境的事物做成笔记,随时记下梦幻的场景,通过改变环境的手法,即把物体不放在应该放的地方来描绘,但其风格却各不相同。
像西班牙画家达利的作品《内战的预感》(如图1),该作品描绘的是在一个比较写实的蓝色天空下,主体形象却呈现出荒诞的情景,像是人体经拆散后重新组合起来的,非常的恐怖,在地下散碎的东西像是人的内脏器官;这显然并非现实生活中的物体,像是人在做恶梦时梦见的情景,这幅画所处的时代背景稍加注意的话就不难发现,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表现的是对战争的厌恶和痛恨,因为《内战的预感》实际上是对西班牙内战的情绪反映,画家用一种极为“逼真”的描绘手法或极为抽象的表现手法,表达了它潜意识中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通过此作品表达了对非正义战争的一种控诉;同样的表达方式在达利的其他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如图2)《记忆的永恒》相信我们从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场景,显然这是达利梦幻的、潜意识的表达;画面中一棵枯秃秃的树枝上挂着一块软化的钟表,在桌面红色的钟表上聚焦着一群黑色的蚂蚁,仿佛要将时间吞噬,而在画面中央的物体更为奇怪,像是扭曲了变形的人头,在人头上摊着一个同样被软化了的钟表。
有人分析达利的这幅作品旨在告诉人们时间在我们人生中的重要性,它将人生的时钟分为三个阶段童年、中年、老年,蚂蚁的嬉戏与整个沉寂的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代表着我们无忧无虑、天真欢乐的童年,在树梢上的为我们中年,时钟爬得最高却也最为疲惫,是的,当一个人的(图2)《记忆的永恒》达利24.1×33cm1931年事业达到高峰,那么他的时间也是最宝贵的,第三个阶段即不再追求名利,希望生活过的安逸;第四个阶段按部就班,一切都很坦然。
当然在这幅画的神秘笼罩下,还有其他的解释,但不管达利到底想用这幅作品表达什么隐喻什么只要我们看上一眼都无法抗拒它带给我们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就像达利看过弗洛伊德《梦的解析》后说的:“我不知疲倦地解析自我,不仅是梦,还有我所发生的一切,其中包括纯粹的偶然事件,对于任何解析,最重要的是方法”④。
三、米罗作品中的潜意识体现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另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米罗,同样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学说影响,但与达利的绘画风格却不相同,达利倾向于以精细的细部描绘为特征,通过可以识别的经过变形的形象和场面,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而米罗的创作表现方式是有意的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直觉式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于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
因此在它的作品中会有象征的符号和简化的形象,使作品带有一种自由的抽象感,也有儿童般的天真气息,即有机的超现实主义,同达利的作品想比较,米罗的作品是令人愉快的而非恐怖,其画面洋溢着自由天真的气息,但如果你认为它是漫不经心的随意画出来的效果,那你就错了。
它们其实是艺术家自由幻想和深思熟虑相(图3)《哈里昆的狂欢》米罗1440—1445年作结合的效果(如图3),《哈里昆的狂欢》,该作品是米罗尝试超现实主义的初期作品,远远看上去,好像上面摆满了许多奇怪的玩意儿,散乱地摆放在上面,传统的构法则在这里已经荡然无存了首先被我们吸引的应该是那漂亮的单纯的色彩和那星星点点的符号;仔细一看就不难发现,画者表现的是在一个奇特的空间逆转感,室内举行者狂热的集会,只有人是悲哀的,他留着风雅的胡子,叼着烟斗,围绕着他的是各种各样的的野兽、小动物、有机物,全都十分快活,没什么象征意义,画家充分描绘了一种辉煌的梦幻形象,据说米罗在这幅画中描写是因为贫困、饥饿而产生的幻觉。
1939年米罗曾写道“饥饿的时候,心脏好像被刀刺扰着,饥饿便产生了一种像画面那样美丽的幻觉”⑤,一些人初次接触米罗的作品时,可能会同儿童时期的涂鸦画作比较,甚至认为米罗的作品极为简单没有功底,确然在米罗的作品中保留着儿童时期的单纯色彩、诙谐幽默,但不可否认米罗的表现手法要比儿童时期的涂鸦画要成熟沉稳的多,其实这就是米罗画面想要达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