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中考物理模拟试题(边缘生,含解析)
![山东省青岛市2016届中考物理模拟试题(边缘生,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5ebfc750e2524de5187e58.png)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边缘生)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2.一封闭容器装满水后,静止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3.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科学家是()A.牛顿 B.安培 C.阿基米德 D.焦耳4.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关于“蛟龙号”从水面以下下潜的过程中()A.所受压强增大 B.所受压强不变 C.所受浮力增大 D.所受浮力减小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A.B.C.D.6.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A. B.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杠杆力臂C. D.经凹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的光线7.在下列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夹取食物时筷子与食物的摩擦B.机器转动时转轴受到的摩擦C.走路时鞋子与地面的摩擦D.爬竿时手与竿的摩擦8.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9.将一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水、盐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1、F2、F3表示,比较浮力大小,正确的是()A.F1=F2>F3B.F2>F1>F3C.F3>F2>F1D.F3>F1=F2二、不定项选择题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B.功率大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做的功多C.物体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D.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11.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D.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12.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B.小球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C.物体质量越大,动能一定越大D.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13.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专题一:力与运动1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作用时,将做匀速(2)探究测量液体的密度:(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小雨提出课题后,猜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1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时,脚由于受到被迫由运动变为静止,而身体由于要继续运动,所以容易摔倒.(2)用力F将木块压在墙上,请在图1中画出木块所受的其他力的示意图.(3)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他俩经过s相遇.专题二:探究压强16.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装置17.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手握着一个鸡蛋用力捏不易捏破,可握着两个鸡蛋用不大的力很容易将鸡蛋捏破,这是因为手握两个鸡蛋时鸡蛋的受力面积比手握一个鸡蛋时鸡蛋的受力面积更,使鸡蛋受到的压强变得更,因此鸡蛋更容易捏破.(2)三峡水电站的水库大坝高185m,当水库水位为175m时,坝底受到的水的压强是多大?专题四:综合计算18.图中平底茶壶的质量是0.4kg,底面积是4×10﹣3m2、内盛0.6kg的开水,水面高度在图中已标出,放置在面积为lm2的水平桌面中央.试求:(1)水对茶壶底部产生的压强和压力;(2)茶壶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g=10N/kg)19.如图1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直至全部没入水中.图2是钢绳拉力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不计水的阻力,求:(1)石料受到的重力;(2)石料没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3)石料的密度.20.一电梯在10s内可将质量为1.5t的货物由楼房底层匀速运至四楼楼顶,若每层楼高3m,那么电梯的功率是多少千瓦?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模拟试卷(边缘生)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种情形中,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考点】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专题】运动和力.【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动速度的变化,二是运动方向的变化,只要其中的一项发生变化,即为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解答】解:A、一个物体绕着圆形轨道匀速转动,速度不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故不合题意;B、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方向为直线,故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符合题意;C、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速度会越来越快,故不合题意;D、扔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速度会越来越慢,而且在重力的作用下做曲线运动,故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标志是包括速度和方向两个方面,只要其中之一改变,就说明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2.一封闭容器装满水后,静止放在水平面桌面上,如图甲所示,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1、p1;当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如图乙所示,静止时对桌面产生的压力与压强分别为F2、p2.则()A.F1=F2,p1>p2B.F1=F2,p1<p2C.F1>F2,p1=p2D.F1<F2,p1=p2【考点】压强大小比较;压力及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专题】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分析】在水平面上封闭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倒扣以后对桌面的压力还是本身的重力不变,受力面积发生变化,根据公式p=判断对桌面压强的变化.【解答】解:把容器倒放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仍然等于自身的重力,所以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倒扣以后,与桌面的接触面积减小,即受力面积减小,根据公式p=可知对桌面的压强变大.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压力和压强的大小比较,关键是知道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等于物体自身的重力,难点是对接触面积大小的判断.3.发现“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所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科学家是()A.牛顿 B.安培 C.阿基米德 D.焦耳【考点】阿基米德原理.【专题】浮力.【分析】阿基米德是古希腊伟大的科学家,他在物理方面的贡献:一是关于浮力问题,二是关于杠杆平衡问题.【解答】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的重力,这是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它是由阿基米德发现的.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阿基米德原理和阿基米德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4.不考虑海水密度的变化及水的阻力,关于“蛟龙号”从水面以下下潜的过程中()A.所受压强增大 B.所受压强不变 C.所受浮力增大 D.所受浮力减小【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阿基米德原理.【专题】应用题;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分析】(1)根据p=ρgh分析其所受压强的变化情况;(2)根据F浮=ρ水gV排分析浮力的变化情况.【解答】解:AB、根据p=ρgh可知,下潜过程中的深度逐渐增大,所以受的压强逐渐增大,故A正确,B错误;CD、下潜过程中潜水器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水gV排可知,下潜过程中所受浮力不变,故C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液体压强、浮力计算公式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的关系”的是()A.B.C.D.【考点】探究重力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专题】学科综合题;图像综合题.【分析】根据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进行判断,两个物理量成正比时,图象是一次函数图象.【解答】解:A、如图,物体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不变.不符合题意.B、如图,物体的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是一个一次函数图象,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符合题意.C、如图,物体的重力跟物体的质量之间是二次函数图象.不符合题意.D、如图,物体的质量增大时,物体的重力减小.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从数学角度,分析图象的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关系,和物理量之间关系进行对照.6.下列作图中,有错误的是()A. B.自由下滑物体的受力杠杆力臂C. D.经凹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的光线【考点】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画法;透镜的光路图.【专题】图析法;图像综合题.【分析】A、物体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及摩擦力的作用.在作图时,可以将三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B、力臂是指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据此判断;C、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来作图.D、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解答】解:A、物体一定受到重力作用,同时在下滑时会受到斜面对它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同时还会受到斜面对它的支持力,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故A正确;B、从支点O到F1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F1的力臂,如图,故B错;C、由图可知,入射光线指向另一侧焦点,则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C正确;D、由图可知,入射光线过焦点,则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D正确.故选B.【点评】(1)有关力的示意图的画法,在作图时一定要注意力的方向.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摩擦力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重力方向竖直向下.(2)凹透镜的特殊光线有三条: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3)凸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7.在下列事例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A.夹取食物时筷子与食物的摩擦B.机器转动时转轴受到的摩擦C.走路时鞋子与地面的摩擦D.爬竿时手与竿的摩擦【考点】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专题】应用题.【分析】结合生活实际,有些摩擦是有利,需要增大;有些摩擦是有害的,需要减小.【解答】解:A、筷子与菜之间的摩擦也是有益的,如果没有摩擦,则无法夹取食物,不符合题意;B、机器轴上的摩擦是有害的,对轴有磨损作用,故本选项正确.C、如果脚与地面无摩擦,人将无法走路,所以是有益的,不符合题意;D、爬竿时手与竿的摩擦也是有益的,否则无法爬竿,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1)正确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有益摩擦要增大,有害摩擦有减小.(2)掌握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掌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8.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C.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考点】功率的概念;机械效率.【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解答】解:A、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B、说法错误,由于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故做功多,不一定机械效率就大;C、说法正确;D、说法错误,机械效率高,只能说明有用功在总功中占的比例大.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功率由功和时间共同决定,机械效率由有用功和总功共同决定.9.将一个实心球分别放入水、盐水和水银中,如图所示,实心球受到的浮力分别用F1、F2、F3表示,比较浮力大小,正确的是()A.F1=F2>F3B.F2>F1>F3C.F3>F2>F1D.F3>F1=F2【考点】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其应用.【专题】浮力.【分析】根据物体浮沉的条件好阿基米德原理可判断出浮力的大小.【解答】解:由于同一个实心球在水、盐水中下沉,所以浮力小于重力,即:F1<G球,F2<G球,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1=ρ水gV排水,F2=ρ盐水gV排盐水,又V排水=V排盐水=V球,且ρ水<ρ盐水,所以,F1<F2<G球,在水银中漂浮,可知F3=G球,所以,F1<F2<F3.故选C.【点评】判断浮力时必须注意物体在液体中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解答.二、不定项选择题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做功用的时间越少,功率越大B.功率大说明在一段时间内做的功多C.物体的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D.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考点】功率的概念;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变化.【专题】应用题;定性思想;归纳法;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机械与功;功、功率、机械效率.【分析】根据:①功的公式W=Pt、功率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此题;②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③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解答】解:A、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越大做功越快,做相同的功,时间少的功率大,故A错误,符合题意;B、由公式W=Pt知做功多少取决于功率与做功时间的乘积,功率大,时间一定,做的功多,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不变、高度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是: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海拔3000m之内,每上升10m大气压强约减小100Pa.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的公式W=Pt的应用;重力势能的决定因素;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关系.11.关于如图所示的各种情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图中: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乙图中: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小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C.丙图中: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D.丁图中: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受到水的浮力不变【考点】液体的压强的特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连通器原理;阿基米德原理.【专题】运动和力;压强、液体的压强;浮力.【分析】A、液体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B、人推木箱的力和木箱受到的摩擦力的关系.C、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D、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下方水管中的水流速最快压强最小,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解答】解:A、水坝筑成下宽、上窄的形状,因为水对坝体侧面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A不符合题意;B、人推木箱但没有推动,是因为人推木箱的力等于木箱受到的摩擦力.B符合题意;C、金鱼吐出的气泡正在水中上升时,由于气泡的体积变大,排开水的重力变大,受到水的浮力变大.C 符合题意;D、蓄水槽中装水,当阀门打开水流动时,B下方水管中的水流速最快压强最小,B竖管中水柱的高度最低.D不符合题意;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了减小压强的方法、浮力的应用、推力和摩擦力的关系、连通器的应用,虽知识点多,但都属于基础,难度不大.12.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B.小球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C.物体质量越大,动能一定越大D.实验过程中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考点】探究影响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专题】错解分析题;机械能及其转化.【分析】动能的决定因素有两个:质量和速度,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应该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去分析解决;球把木块推出的距离长,说明的动能大这是一种转换的方法.【解答】解:A、此实验中利用的是质量不同的小球,根据控制变量法可知应让小球到达底端时的速度相同,所以该实验让小球从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故此选项说法正确;B、小球动能越大,木块移动的距离就越远,所以小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来判断的,故此选项说法正确;C、因为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大的物体,速度可能很小,所以动能不一定大,故此选项说法错误;D、实验过程中因有多个影响因素所以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同时动能的大小通过比较木块被推动的距离来判断的,这是利用了转换法,此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全面考查探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的实验,注意此实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反映动能多少时运用了转换法.13.如图所示,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匀速向右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拉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和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考点】平衡力的辨别.【专题】应用题.【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则物体受平衡力作用;(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并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解:A、物体受到的拉力方向水平向右,而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故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的重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支持力也是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桌面上,不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故不是一对平衡力;D、物体所受的支持力的方向竖直向上,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选B.【点评】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中考考查的热点,解题的关键是必须逐一分析选项中的两个力是否同时满足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如果其中的一个条件不满足,这两个力也不是一对平衡力.专题一:力与运动1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牛顿第一定律:(2)探究测量液体的密度:(3)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小雨提出课题后,猜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考点】牛顿第一定律;液体密度的测量;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专题】探究型实验综合题.【分析】(1)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大小是通过小车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实现的,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思想;绝对不存在摩擦的情况是不存在的,实验在摩擦力逐渐减小的情况下,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2)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量体积,再称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求出倒入量筒液体的质量,根据密度公式,求出液体的密度.(3)在此题中要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要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需拉动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同时要掌握控制变量法的应用.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其中一个量之间的关系,要控制另一个量不变.【解答】解:(1)①分析三个不同水平面上,我们就可以发现,三个小车主要不同为距离的不同,而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所受阻力的不同,小车在木板表面上滑行的最远,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近.②由三个水平面上距离的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合理外推,想象到,如果物体不受阻力,小车速度将不再发生改变,它将作匀速直线运动.故答案为:木板;力;实验推理.(2)①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液体密度的顺序是: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把适量的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量液体的体积V;用天平称量剩余的液体和烧杯的质量m2.②根据以上实验的数据,液体密度的表达式是ρ=.故答案为:①③②⑤④;(3)①要测滑动摩擦力,需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②木块受到重力、支持力、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如下图所示:③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摩擦力与压力,压力与支持力为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因此摩擦力的大小与支持力的大小也是正比例关系,图象a符合要求.故答案为:a.④科学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实验检验、得出结论.故答案为:猜想.【点评】(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实验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和推理法,同时体会如何从实验中得出结论,以及合理的外推得出物理规律的思想.(2)由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是最基本的测量,是初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在试题中经常出现,一定要理解记忆.(3)此题是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主要考查了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及控制变量法.在此实验中要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要研究滑动摩擦力与一个量的关系,需要控制一两个量不变.1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时,脚由于受到摩擦力被迫由运动变为静止,而身体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所以容易摔倒.(2)用力F将木块压在墙上,请在图1中画出木块所受的其他力的示意图.(3)小雨以2m/s的速度沿着平直马路向前走,远远看到前方400m处叶子姐姐正朝他跑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他俩经过50 s相遇.【考点】惯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力的示意图.【专题】计算题;应用题;图析法;长度、时间、速度;运动和力.【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脚停止运动后,上半身仍然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木块静止,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的作用;(3)已知叶子姐姐运动的s﹣t图象,可求其运动的速度,已知两地的路程,可求相遇的时间.【解答】解:(1)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时,脚由于受到摩擦力被迫由运动变为静止,而身体由于惯性要继续运动,所以容易摔倒.(2)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支持力的作用,在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摩擦力,如图:(3)叶子姐姐运动速度v1===6m/s;。
2016年青岛市中考物理试题
![2016年青岛市中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8d0633fbe1e650e53ea9954.png)
青岛市二〇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 理 试 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本试题分两卷。
第I 卷共两个大题,13个小题;第II 卷共六个专题,14个小题。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 )卷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在公共场所吸烟B .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C .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 .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 2.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 .托里拆利B .阿基米德C .牛顿D .焦耳 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 .坦克装有履带B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 .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 t 温Ot 时s Ot Ot 温t 时A .动力F 1的力臂B .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C .平面镜成像D .磁体的磁场1l 1OOF NG F fABA ''S N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的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D.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7.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000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B.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C.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D.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8.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A,通电1min产生了2.64×104J的热量,它的电阻是:A.66ΩB.6600ΩC.110ΩD.220Ω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B.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C.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10A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和的倒数A.磁体的磁场平面镜成像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B C.动力F1的力臂D.A.磁体的磁场B.平面镜成像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动力F1的力臂D.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A.BC.D.12.如图,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物体A的体积为V,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与A连接。
2016年山东青岛物理中考试卷(试卷+答案)
![2016年山东青岛物理中考试卷(试卷+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3ce935fad6195f312ba6f1.png)
青岛市二〇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第(Ⅰ)卷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在公共场所吸烟B.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C.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2.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B.阿基米德C.牛顿D.焦耳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坦克装有履带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 )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的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D.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7.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 000 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B.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C.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D.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8.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 A,通电1 min 产生了2.64×104J 的热量,它的电阻是( ) A.66 Ω B.6 600 Ω C.110 Ω D.220 Ω 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A.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B.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C.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题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物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25d59873968011ca2009124.png)
O
t时
t时
•晶体的熔化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A.匀速直线运动
B.非晶体的凝固
A.动力F的力臂
B.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
D.磁体的磁场
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
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的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
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
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无关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和的倒数
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
A.66QB.6600QC.110QD.220Q
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A.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
B.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
C.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
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
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坦克装有履带 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 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
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
.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
.牛顿D.焦耳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2016青岛市中考物理样题解读
![2016青岛市中考物理样题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9188a5169eae009581bec2f.png)
▲解读:B.考查解题思路
C.滑片移至最左端时,电路的总功率是 P=P1=I12 R1 =I2 R1 =(R/U)2R1 = (U2 / R1)2/(R1+R2)
▲解读:C.考查正向解题过程
D.滑片P右移→ R2↑ →R↑ =R1+R2 → I↓=R(U)→ UL↓=IR1 → UP↑=U-UL →电压表示数增大
在串联电路中,若开关位置改变,其控制作用 。
问 题 讨 论
利用上述装置图中的器材,要验证串联电路电阻的定性 关系,我们还需要添加电流表,具体验证性小实验做法是: ,从而说明串联后电 阻变大了。
▲解读:可以引出一级实验:串联电阻 的关系;按照一级实验的考法。也可以引 出:并联电路特点;也可以引出电热---焦 耳定律。
如图所示,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不变,分别测出小车通 过全程AB和上半程AC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计算出相应的 平均速度。实验数据如下:
结论 方法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 小车的平均速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
问 题 讨 论
在上述过程中,为了测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雨 将小车重新放在C点,让小车自由运动到B点,进行 求解。这样得到的值比实际平均速度值要 。
▲解读:从一段文字中找出一个情景,写 出开头的4个字,结尾的4个字,中间几 个点(3个也可以),加以解释。
8.综合实验(可以配图说明): 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请完成 实验设计方案。
器材 海绵、刻度尺、 。
数据 记录 表格
实验 步骤
.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
▲解读:1.本题原来考查一、二级实验,现在不是了, 都在板块一、二、三的问题讨论中考查。 2.这里考由原来二级实验要求来进行考查。像器材、步 骤、表格等。 3.题目:考查初中不作要求的题目。如:(1)小雨想 探究总功率P总 与每个用电器P1、P2之间的关系,请你 设计实验方案。也可以从验证的角度提问题,要验证 P=P1+P2,请设计实验。
青岛中考物理试题中考.doc
![青岛中考物理试题中考.doc](https://img.taocdn.com/s3/m/4ed9ad873c1ec5da51e270a0.png)
:2016年青岛中考物理试题-中考总结:话题作文与学期梳理课程特色:以写作问题为纲,以解决中高考语文写作问题和讲授踩分词为主,每节课仍会讲解2—3篇阅读题,作为对应练习和提高。
学习时,要求学生熟记理解每一讲的”地图内容”,以便考试时融会运用。
适合学员想扎实写作基础,稳固提高作文水平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必考文学常识一本通》第十五章:学期课程融汇与升华课程特色:以解决阅读问题为纲,融会踩分词和阅读答题要求,进行专题训练,侧重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结合《中学语文知识地图踩分词》进行阅读答题运用,二是答题结构与题型,每节课中以阅读概括能力、理解表述能力、判定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题为引导进行学习。
适合学员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掌握不够全面,想稳固提高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语文知识地图—中学文言文必考140字》课程特色:全面地检测与分析学生考试丢分的问题,让学生清楚自己问题在哪,并且怎样改,通过思维训练,加以解决,重点教会学生如何凭借一张知识地图,去解决所有的语文阅读写作问题。
适合学员想夯实语文基础知识,成绩稳步提高的初中生赠送《学生优秀作品及点评指导(2.0版)》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第八章:以小见大与虚实相应课程特色:对考场三大作文类型悉数讲解,针对考场作文,黄保余老师现场充精彩点评得失。
适合学员作文写作水平寻求短期突破的初中生赠送《中学考场作文训练营》(图书)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该课程两个重心:一是各类题型答题方法和技巧的分析,特别是易错点的点评;另一个方面是对概括能力、理解能力,表述能力的训练。
适合学员阅读能力迅速提升的5—7级学生赠送《语文阅读得高分策略与技巧》(小学版)课程特色:针对小学阶段学生最应该掌握的三种阅读考试能力进行讲解。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真题物理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e5754431126edb6e1a1066.png)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公共场所吸烟B.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C.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答案】D【考点定位】分子动理论;透镜;能量转化;磁铁2.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托里拆利B.阿基米德C.牛顿D.焦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A符合题意;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总结出来牛顿三定律、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 不符合题意;焦耳用实验验证了焦耳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大气压强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坦克装有履带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坦克装有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故B不符合题意;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对木柴的压强,故C符合题意;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压力和压强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B.非晶体的凝固C.晶体的熔化D.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物理图像问题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A.动力F1的力臂B.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C.平面镜成像D.磁体的磁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反向延长得出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作作用线的垂线,得垂足,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动力臂L1,故A错;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的作用,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故B正确;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用虚线画出,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正确;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回到S极,故D正确;故选A。
2016年青岛物理中考试题word版
![2016年青岛物理中考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dbb856f1f78a6529657d5338.png)
青岛市二o —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试题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本试题分两卷。
第I 卷共两个大题,13个小题;第II 卷共六个专题,14个小题。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 )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 18分,共 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2 •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 •在公共场所吸烟B •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C •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 .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 分)9个小题,每小题 2 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3. A •托里拆利B .阿基米德C •牛顿D •焦耳F 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A •坦克装有履带B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 .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 B - A[上聲甘/ A' B 'NSC .平面镜成像 A .匀速直线运动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 .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 •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的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C •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D •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7 •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000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B •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C •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D •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A,通电1min产生了2.64 K04J的热量,它的电阻是:A• 66Q B. 6600Q C. 110Q D• 220Q9 •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 •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B •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C •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D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2分,共4个小题):每小题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每小题全选对得3分,漏选得1分,错选或不选得0分)。
2016青岛初中物理样题解读
![2016青岛初中物理样题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64d15f9769eae009591becab.png)
专题一:声、光与热(本专题满分13分,共2个小题,第1小题9分,第2小 题4分)
▲解读:本实验“探究影响音调高 1.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
专题五:综合计算(本专题满分13分,共 2个小题,第10小题7分,第11小题6分)
▲解读:1.由原来的两个问号变 为现在的三个问号。 2.第一问号很简单,一步到位, 第三个问号,五步内结束。 3.今年中考不出现0.5分。
1.以上是王平老师在青岛沧口学 校教研活动时的原话,不是我本 人的观点。 2.如果老师们对今年中考有困惑 或有建议,可以发邮箱: qing dao wu li @
▲解读:由此引出另外三级实验,也可引出:凸透镜 对光线会聚作用。(一级实验)
专题二:力与运动(本专题满分14分,共2个小题,第3小题9分,第4 小题5分)
3.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平均速度的测量:
▲解读:进一步思考:可以引出:牛 顿第一定律的斜面实验.
▲解读:C.考查正向解题过程
D.滑片P右移→ R2↑ →R↑ =R1+R2 → I↓=R(U)→ UL↓=IR1 → UP↑=U-UL →电压表示数增大
▲解读:D.分析一个过程,某个物理 量变化,导致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
A.B.C.D项可以前后变化顺序。
2016年中考卷二专题一.二.三的变化:
▲解读:1.由原来的三个"问题讨论" 变为现在的六个"问题讨论".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2016青岛物理中考
![2016青岛物理中考](https://img.taocdn.com/s3/m/a28b6fe5f242336c1fb95e3c.png)
青岛市二〇一六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 物 理 试 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叶子姐姐提示:亲爱的同学,欢迎你参加本次考试,祝你答题成功! 本试题分两卷。
第I 卷共两个大题,13个小题;第II 卷共六个专题,14个小题。
所有答案均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第(I )卷 现象·概念·结构·方法(本卷满分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满分18分,共9个小题,每小题2分):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将答题卡的对应项涂黑。
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 .在公共场所吸烟B .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C .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 .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2.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 .托里拆利B .阿基米德C .牛顿D .焦耳 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 .坦克装有履带B .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 .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 .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A .匀速直线运动B .非晶体的凝固C .晶体的熔化D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Gm t 温Ot 时sO t Ot 温t 时A .动力F 1的力臂B .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C .平面镜成像D .磁体的磁场1 l 1OOF NG F fABA ' 'S N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的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D.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7.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000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 B.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C.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 D.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8.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A,通电1min产生了2.64×104J的热量,它的电阻是:A.66Ω B.6600Ω C.110Ω D.220Ω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A.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B.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C.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D.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12110C.动力F1的力臂D.′B1.A.磁体的磁场C.动力F1的力臂D物体A的受力示意图D.A.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无关B.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和的倒数C.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A.B.C.D.12.如图,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物体A的体积为V,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与A连接。
2016青岛物理中考:专题五
![2016青岛物理中考:专题五](https://img.taocdn.com/s3/m/2123efd54028915f804dc234.png)
10.如图所示,R1为定值电阻,R2为滑动变阻器,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已知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端滑到b端时,R1在前后两种情况下消耗的电功率之比为16:1,且P在a端时电流为0.5安,而P在b端时电压表示数为9伏,求:(1)电源电压多大?(2)R1、R2的阻值多大?10.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R1=18Ω,小灯泡标有“6V 3W”(电阻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电压表的量程是0~8V。
当只闭合S1时,电流表示数为0.4A。
求:(1)只闭合S1时,电源消耗的电功率;(2)只闭合S2时,在保证电路元件不损坏的情况下,小灯泡消耗的功率的变化范围。
11.如图,AOB为轻质杠杆,O为支点,圆柱体C的密度为3×103kg/m3,质量为60kg,底面积为0.1m2,OA=0.1m,OB=0.3m,请完成下列计算:(1)将圆柱体C挂在A点,要使它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3000Pa,在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1多大?(画出圆柱体C的受力示意图,写出该小题的解题思路并求解)(2)若将圆柱体C挂在A点,且将其浸没在某种液体中,使杠杆平衡,加在杠杆B点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N,这种液体的密度多大?F111.一个厚度不计的圆柱形水桶,底面积为4×10-2m2,盛上一些水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400N。
求:(1)此时水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2)桶的侧壁上有一个小阀门A,它能承受的水的压强最大为6×103Pa。
当A距水面多深时,它将被水冲开?(3)现在,已知小阀门A距水面0.5m(如图),把一个体积为5×10-3m3的实心浮球放入水中,刚好能够把A冲开,则浮球的密度为多少?★(4)现在,已知小阀门A距水面0.5m(如图),通过滑轮组把一个物块慢慢放入水中,待物块浸入水中4/5时,阀门A刚好被冲开,此时绳子自由端拉力为20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求物块的密度?1、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8V,电流表的量程为0~0.6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灯泡R1标有“6V 3W”字样,R3=4Ω。
2016青岛物理中考:专题六
![2016青岛物理中考:专题六](https://img.taocdn.com/s3/m/d133da210b4c2e3f57276346.png)
归纳探究1、研究物理量F 与A 、B 、C 、D 、E 之间的关系如下表格(1)F = 其中k = 将数据表格形式变成公式形式,这里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2)若在A 、B 、D 和E 不变的情况下,A 和C 的关系满足图像 。
(3)将表格填写完整(4)当A 、B 、C 和D 都相同时,如果要使F 增大,需要______________。
2、在学习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这一规律后,好学的晓丽等同学很想知道,两个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经查阅资料他们搜集到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相互作用力数据表格。
实验次数 电荷 q 1/C 电荷q 2/C 电荷间距离r/m电荷间作用力 F /N 1 1×10-81×10-80.3 1×10-52 1×10-8 2×10-8 0.3 2×10-5 3 2×10-8 2×10-8 0.3 4×10-54 2×10-8 2×10-8 0.1 36×10-554×10-83×10-80.1(1)电荷间作用力 F 与甲电荷量q 1 、乙电荷量q 2及两电荷间距离r 之间关系的表达式为:F=k (其中k = )(数值加单位)。
(2)保持q 2和两个电荷间的距离不变,电荷间相互作用力F 与电荷q 1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像中的图线 来表示。
(3)若要使两个带电量一定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增大,则两个点电荷的间距应 。
(4)将表格中的空格填好。
次数 A (m ) B (T ) C (Kg ) D (m/s ) E (B ) F (N ) 1 1 0.1 2×103 2 1×10-2 2×104 2 2 0.1 2×103 2 1×10-2 4×104 3 1 0.1 2×103 4 1×10-2 1×104 4 2 0.1 4×103 2 1×10-2 8×104 5 1 0.2 2×103 2 1×10-2 8×104 6 2 0.1 4×103 2 2×10-2 1×104 720.24×10342×10-2cA COab q 1Oa cbF3.归纳式探究——研究弹簧的刚性系数:我们知道,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长度就越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青岛市2016年中考物理真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在公共场所吸烟B.在山上用放大镜会聚太阳光点燃枯草C.用拉长的橡皮筋弹射同学D.用磁铁收集散落在地上的小铁钉【答案】D【考点定位】分子动理论;透镜;能量转化;磁铁2.历史上最早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科学家是()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牛顿 D.焦耳【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托里拆利第一个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A符合题意;阿基米德发现了阿基米德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牛顿总结出来牛顿三定律、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故C不符合题意;焦耳用实验验证了焦耳定律.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定位】大气压强3.下列实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A.坦克装有履带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C.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D.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答案】C试题分析:坦克装有履带,是在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地面的压强,故A不符合题意;铁轨铺在枕木上,是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对路基的压强,保护路基,故B不符合题意;用较大的力劈开木柴,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对木柴的压强,故C符合题意;取出一些书的书包背起来更舒服,是在受力面积一定时通过减小压力来减小对肩膀的压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定位】压力和压强4.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A.匀速直线运动 B.非晶体的凝固C.晶体的熔化 D.重力与质量的关系【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物理图像问题5.下列作图中,错误的是()A.动力F1的力臂 B.静止物体的受力分析C.平面镜成像 D.磁体的磁场【答案】A试题分析:反向延长得出力F1的作用线,从支点作作用线的垂线,得垂足,支点到垂足的距离为动力臂L1,故A错;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重力(竖直向下)、支持力(垂直斜面向上)和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的作用,三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故B正确;物体成的像为虚像,用虚线画出,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故C正确;在磁体外部,磁感线从N极出,回到S极,故D正确;故选A。
【考点定位】力臂;力的分析;平面镜成像;磁极6.下列由日常生活联想到的物理知识中,正确的是()A.雪橇从山坡上滑下越来越快,是因为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B.打开放有樟脑丸的箱子闻到樟脑气味,是因为发生了扩散现象C.窗外有风时窗帘飘到窗外,是因为流体中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大D.放在桌面上的书处于静止状态,是因为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相互平衡【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机械能转化;分子动理论;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平衡力7.假如小雨乘坐“蛟龙号”潜水器下潜到水下3000m深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B.潜水器下潜过程中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C.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D.潜水器上浮过程中受到的浮力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潜水器自身配有专门的发电系统,小雨可以用电灯照明.故A正确;海水的密度一定,潜水器下潜过程中,所处的深度不断增加,根据p=ρ液gh可知,受到的液体压强逐渐增大.故B正确;干冰用作冷藏食物,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此性质在水下不会受到影响,所以小雨可以用干冰冷藏食物.故C 正确;海水的密度一定,潜水器上浮至露出水面之前,排开海水的体积不变,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浮力不变,在露出水面继续上浮的过程中排开海水的体积不断变小,根据F 浮=ρ液gV 排可知,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所以,潜水器上浮过程中浮力先不变后变小.故D 错误;故选D 。
【考点定位】压强和浮力8.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A ,通电1min 产生了2.64×104J 的热量,它的电阻是( ) A .66ΩB .6600ΩC .110ΩD .220Ω【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Q =I 2Rt 可得,电阻丝的阻值:R =()110Ω60s2A J102.64242=⨯⨯=t I Q ;故选C 。
【考点定位】电热的计算9.下列运用科学方法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A .由功率的定义得出其定义式,运用了等效法B .研究固体的微观结构时,把分子比作座位上的同学,运用了拟人类比法C .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重物下落时会砸伤人,据此制成重垂线,运用了缺点列举法D .研究牛顿第一定律时,在斜面小车实验基础上,通过理想化推理得到结论,运用了模型法 【答案】B 【解析】【考点定位】研究物理的方法 二、不定项选择题10.下列关于物理概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无关B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和的倒数C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导体中一定产生电流D.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之比,叫做该物质的比热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声音的音调跟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故A正确;因为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故B错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一定产生感应电流,只有切割磁感线运动时,能产生感应电流,故C错误;质量是1千克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该物体的比热容,故D错误。
【考点定位】声现像;电阻的连接;电磁感应;比热容11.下列知识结构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BC【考点定位】运动和力;电流、电压、电阻;功和能;透镜12.如图,薄壁容器的底面积为S,物体A的体积为V,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另一端与A连接.当容器中的水深为h时,弹簧的长度恰好等于原长,物体A有一半的体积浸在水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ρ水ghSB .物体A 的密度ρA 的求解思路是ρA =VmA→m A =→G A =F 浮→F 浮=ρ水gV 排→V 排=21V C .若在A 上加放重为G B 的物体B ,A 恰好浸没。
此时弹簧对A 的支持力F N =G A +G B ﹣F 浮=F 浮+G B ﹣ρ水gV =21ρ水gV +G B ﹣ρ水gV =G B ﹣21ρ水gV D .若向容器中缓慢加水直到A 完全浸没V 排↑→F 浮↑=ρ水gV 排→弹簧对A 的拉力F ↓=m A g ﹣F 浮 【答案】D【考点定位】压强和浮力13.根据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根据表格中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表一物质 密度/(kg ∙m -3) 长1m 、横截面积1mm 2的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Ω铜 8.9×1030.017 铁 7.9×103 0.096 铝2.7×1030.027A .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右托盘中,指针偏向分度盘右侧B .匀速提升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拉力所做的功W 与提升高度h 的关系图象如图,则图线a 表示的是铁块车型 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安全行驶的最高速度/(km∙h -1)夏利 100 捷达 120 桑塔纳120C.横截面积相同的铜线和铝线,在电阻相等时铝线较长D.在平直高速公路上,夏利和捷达轿车按照表二中的速度匀速行驶相同的时间,若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2:3,则牵引力之比为4:5【答案】BD【解析】【考点定位】天平的用法;功;电阻;机械运动14.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1)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表格时间/min0 1 2 3 4 5 6 7 温度/℃90 92 94 96 98 98 98 98结论水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方法实验中通过来说明水吸收热量的多少,运用的科学方法是转换法。
问题讨论再增加烧杯、红墨水和滴管,可验证“热运动和温度的关系”:分别在质量相等的30℃、50℃、80℃的水中滴入等量红墨水,观察水的颜色变化快慢。
设计记录表格:(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次数 1 2 3过程方法如图,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EO射到O点,把纸板NOF向后折,在NOF面上(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这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
运用的科学方法是法。
问题讨论如图,a、b是两只相同的蜡烛,当b与a的像完全重合时,移去b换上光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说明a的像是(填“实像”或“虚像”)。
【答案】(1)98;加热时间的长短;(2)不能;同一平面内;实验分析;虚像【考点定位】水的沸腾;平面镜成像15.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叉鱼时要瞄准鱼的下方,因为水中的鱼反射的光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光线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到水中鱼的虚像在其(填“上方”或“下方”).(2)请画出图1中经透镜折射后的光线.(3)如图2是200g冰的熔化图象,它在CD段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远离;下方;(2)如下图所示;(3)8.4×103J【解析】试题分析:(1)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的方向偏折,我们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因此用鱼叉捕鱼时,不是将鱼叉对准他看到的鱼,而是瞄准所看到的鱼的下方位置叉去;(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如下图所示:abEOEON N F平面镜平面镜F(3)200g 冰在C 点已经全部熔化成水,此时质量不变,还是200g=0.2kg ,CD 段是水的吸热升温过程, 则水在CD 段吸收的热量Q 吸=cm △t =4.2×103J/(kg•℃)×0.2kg×10℃=8.4×103J 。
【考点定位】光的折射;热量的计算16.(11分)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密度概念的建构:表格图象请利用表格中的数据,用描点法画出铝块的m -V 图象。
铝块m/gV /cm 31 27.0 102 40.5 15381.030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的。
问题讨论 小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饮料的密度,运用的科学方法是 法。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 0;②用量筒测出饮料的体积V ;③把饮料从量筒倒入空烧杯,测出烧杯和饮料的总质量m 1;④代入公式ρ=m V= 求出饮料的密度。
测出的饮料密度值比真实值 (填“偏大”或“偏小”)。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猜想小雨猜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速度大小有关。
过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以速度v 1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1。
②如图乙,在木块上加放砝码,以速度v 1重做上述实验,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