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析及矫正
初中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
初中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剖析一、背景介绍初中阶段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阶段,年轻的心灵在这个时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惑。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存在的主要问题不仅涉及到学业层面,还包括身心健康、社交压力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对初中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二、学业压力1.课业负担沉重初中生在学习上面临着繁重的课业压力,需要同时应对多门科目的学习任务。
由于需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常常感到时间不够用。
2.考试焦虑随着升入初中,考试成绩开始变得重要起来。
很多初中生因为过度焦虑而失眠或者精神紧张,甚至影响到正常学习状态。
解决措施:教育部门可以适当减少课程负担,减少考试频次。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予更多关爱与理解,在学习上提供必要的支持与辅导。
三、身心健康问题1.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初中生在学业和成长过程中面临各种压力,如同伴压力、父母期望等。
这些压力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不良生活习惯一些初中生为了应对学业压力或获得放松,往往选择不良的生活方式,如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
这样的生活习惯会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
解决措施: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初中生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同时,家长与老师也应该关注初中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四、社交困扰1.同伴关系问题在初中阶段,年轻的孩子正处于个性和兴趣形成期。
他们可能面临与同伴相处困难和友谊选择的挑战。
2.人际关系紧张初中生之间存在着互相攀比和竞争的现象,因为一些成绩优秀或外貌出众的同学,在人际关系上较为紧张和不自信。
解决措施:家长可以鼓励初中生主动参与集体活动,培养交流与合作能力。
同时,学校也要加强班级管理,营造积极向上的友好氛围。
五、教育资源不足1.家庭条件因素一些初中生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可能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2.地区教育差异由于我国地域差异较大,一些农村地区或者偏远地方的初中生可能面临缺乏优质师资和教学资源的问题。
初中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分析
初中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清单分析一、引言初中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方面对初中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学业压力1. 学科知识负担过重:目前初中教育普遍偏重于知识灌输和应试,使得学生需要大量背诵和记忆各科知识点,容易导致学习压力过大。
2. 备考焦虑:由于升学压力较大,一些初中生常常处于备考焦虑之中。
他们为了取得好成绩而疲于奔命,忽视了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3. 作业负荷沉重:很多学校设置过多的作业量,导致初中生经常加班加点完成作业,缺乏休息时间。
三、人际关系1. 同龄交往困难:同龄群体内存在着明显的社交规则和等级观念,一些略显内向的初中生往往在与同龄人交际过程中感到困难和压力。
2. 傲慢和欺凌现象:一些初中生由于自卑等原因,以傲慢态度对待他人,或者参与欺凌行为。
这给其他学生带来了心理上的伤害和困扰。
3. 家庭关系矛盾:青少年期家庭关系出现的问题也会对初中生产生较大影响。
例如父母对学业要求过高、溺爱或严厉惩罚等,都会影响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四、心理健康1. 注意力不集中:由于学习压力大、社交困难等原因,一些初中生容易分心。
注意力稳定性下降可能引发记忆衰退、没兴趣、作业效果差等问题。
2. 焦虑与抑郁:面对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压力,一些初中生常常感到焦虑和抑郁。
此时,及早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是非常重要的。
3. 自我价值感缺失:部分初中生缺乏自信和自我认同感,认为自己无法胜任学业或社交,从而导致自我价值感的缺失。
五、解决方法1. 学校应减负:适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合理分配作业量,更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 家庭环境重视: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建立良好沟通机制。
3. 增加活动和社交经历:鼓励初中生参加各种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并提供有趣而积极向上的社交机会,培养良好人际关系技巧。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方法一、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学生行为形成的基础。
学生在家中接受的教育和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对其以后的生活方式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此,家庭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父母言传身教。
在家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路人。
如果父母自己存在不良行为,孩子自然也容易模仿。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2. 留给孩子足够的自主空间。
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去发挥和尝试,但也需要一定限度的规范和引导。
家长可以与孩子讨论关于行为规范的问题,给予他们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
3. 多沟通、多倾听。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二、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要部分,学校应该通过以下方式对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和纪律处分制度。
学生需要明确学校对行为的要求和规范,同时应该对不良行为进行严肃的纪律处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加强心理辅导工作。
学生的不良行为往往与心理问题有关,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学校应该给学生提供一些自我管理的机会,通过自我管理的实践,帮助学生树立自我规范和自我纠正的意识。
三、社会教育社会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重要部分,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方式,如社会活动、课外辅导等。
社会教育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1. 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学生的课外活动需要多元化,丰富有趣,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又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
2. 加强社会公益服务。
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公益服务,能够了解社会,了解大众心态,树立正确的社会观念和行为准则。
3. 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社交媒体。
社交媒体的使用是时下年轻人不可避免的问题,学校和家庭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社交媒体,正确看待网络信息和网络行为,避免因网络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
小学中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矫正策略研究
小学中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矫正策略研究小学中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及矫正策略研究引言随着教育体制的进步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已日益受到关注。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受初步教育的关键阶段,而在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行为不仅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学术表现,还对整个教学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现状以及采取相应的矫正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中段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现状1. 杂乱无章的座位分布小学中段学生在课堂上常常将座位分布改变成杂乱无章的状态。
他们可能会主动调换座位,与朋友坐在一起玩耍,或者拣选到它们认为有趣的位置而不是老师安排的座位。
这样的行为造成了课堂的混乱和不安定。
2. 超前交谈或讲话小学中段学生常常会在课堂上超前交谈或者讲话。
无论是和同桌聊天,还是随便与同学交换思想,这种行为干扰了教师的讲课和其他同学的学习。
超前交谈或讲话表明学生没有充分专注学习,也缺少对他人的尊重。
3. 缺乏课堂纪律性小学中段学生在课堂上可能表现出缺乏纪律的行为。
他们可能会无视老师的要求而不做答题或完成任务,或者在上课的时候四处走动、打闹。
这种行为打乱了课堂秩序,其他学生也会受到干扰。
二、矫正策略针对小学中段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进行矫正。
1. 创建积极的学习环境为了改变座位分布的杂乱无章现象,教师可以在开学前制定明确的座位安排。
这有助于为学生提供有序和安定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能为教师更好地管理和监督学生的行为。
2. 提高学生专注度为了减少超前交谈或讲话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提高学生的专注度。
例如,定期进行小组或个人活动,设置趣味性任务来吸引学生,或者制定课堂规则并对其进行强调和执行。
3. 建立良好的学生纪律教师需要与学生一起建立起良好的学生纪律。
这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进行适时的奖惩来实现。
教师可以给予表扬和奖励,以鼓励学生遵守纪律,同时也应该明确制定纪律规范,对违规行为作出相应的惩罚。
初中生生活方面整改报告
初中生生活方面整改报告摘要本整改报告旨在分析初中生在学习、生活、健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通过对学生生活方面的整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
1. 学习方面初中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以下问题:•学习计划不合理,常常拖延作业;•缺乏学习方法,对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对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容易分心;•学习质量不高,经常出现考试不及格的情况。
应对措施:•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学习各科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做好课后复习,及时总结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2. 生活方面在生活方面,初中生常面临以下问题:•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饮食习惯不健康,爱吃垃圾食品,影响身体健康;•生活规律不良,晚睡晚起,影响学习效果和身体健康;•缺乏运动,久坐少动,容易导致肥胖和身体不健康。
改进对策:•开展生活自理培训,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定期组织规律生活活动,培养学生成熟的生活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
3. 健康方面初中生在健康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睡眠不足,经常熬夜玩手机,影响生长发育和学习状态;•缺乏户外运动,长时间坐姿不正确,导致近视和腰椎疾病等问题;•心理压力大,学习压力和人际关系导致情绪波动较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到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的侵害。
预防措施:•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规律作息,合理安排学习生活时间;•强化体育锻炼,每天适量户外活动,预防近视和腰椎疾病;•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应对学习和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意识,学会防范网络欺凌和不良信息。
结论通过对初中生学习、生活、健康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整改,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幸福指数,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为学生塑造一个健康、快乐、充实的成长环境。
矫正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技巧
矫正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技巧案例一:初二(2)班的石文俊由于父母离异,缺少温暖,自卑感重。
晚上无人监督,很少完成作业,常打游戏机到12点后,每天睡眠不足,他来校后就趴台睡觉,从不跟同学和老师沟通,导致他怪异的性格。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不随他的心愿,他就大打出手,平时同学都不敢跟他来往,恶性循环,他越自卑,他就越孤独,他的暴力倾向就越严重。
案例二:初二(2)班的唐仲勇,他是一个多动症的学生。
平时喜欢走动,几乎没有一刻安静。
他的基础知识非常差,老师上课他听不懂,在课堂上他经常走动,大喊大叫,严重影响课堂纪律,师生对他的意见很大,他自己也为此异常痛苦……面对以上的案例,作为教育工作者如何教育他们才收到更好的效果?一、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特征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为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而大伤脑筋。
假如教育学生的方法不当,往往会导致学生逆反心理,学生厌学、旷课,校外闲游,结识社会上品德不良的人,走上犯罪的道路;假如教育方法得当,有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学生,往往会慢慢向好的方面转化,利生利校利国。
学生的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有哪些特征?从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角度上看,学生的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是孪生兄弟。
过错行为是产生品德不良的最直接的原因,也是防微杜渐,预防和矫正品德不良与违法犯罪行为的关键所在。
过错行为学生的心理特征概括为:认识特征,是非观念模糊,错误价值取向;情感特征:(1)重情感、讲义气,(2)爱憎颠倒,好恶颠倒;意志特征:自卑、自负;自我意识特征:争强好胜、易冲动、自制性差等。
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概括为四个方面:道德认识上无知,行为盲目;缺乏道德情感,情绪消极多变;道德意志薄弱;行为习惯不良。
二、学生过错行为和品德不良的原因分析(一)客观原因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包括:父母的溺爱、迁就;父母的素质低或者父母一方疾病缠身,无暇顾及儿女的教育,错过最佳的教育良机;父母对子女要求过高,管教过严;家长在教育方式方法上的不一致或凭个人情绪来处理和教育子女的行为问题;家长缺乏表率作用,无视或忽视自己的言行所产生的不良后果;家庭成员本身的恶习或家庭结构的剧变等。
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调查及矫正策略
经 常 偶 尔 两 项 合 计 发 生 发 生 发 生 频 率 9 1 4 .9 5 . .l 60 52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进 一 步 提 高 的 重 要 因素 。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深 入 开 展 。这 些 课 堂 问 题 行 为 不 仅 妨 碍 了 学 生 自身 的学 习 .而 且 还 干 扰 了 教 师 的 教 学 与 其 他 同
.
l. 近 考 试 。觉 得 不 舒 服 或 3临 紧 张 2 .7 3 . l 5 . 8 04 00 04 其 它 表 二 课 堂 问题 行 为 与教 师 课 堂 管 理 的 关 系 \
老 师 上 课 上 得 不 好 老 师 管 理 不 严 老 师 课 堂 管 理 方 法 不 对
学 的 学 习 .直 接 影 响 了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的 提 高 .从 而 影 响 到新 课 程 改 革 的效 果 。 问 题 行 为 是 一 个 全 球 心 理 学 范 畴 的特 殊 概 念 .本 课 题 将 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 为 定 义 为 :学 生 在 课 堂 教 学 中 发 生 的 、违 反 课 堂 规 则 、程 度 不 等 的 妨 碍 及 干 扰 课 堂 活 动 的 正 常 进 行 或影 响 教 学效 率 的行 为 , 比如 :睡 觉 , 小 动作 多 ,焦 躁 ,与 老 师 顶 撞 ,等 等 。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 为 本 质 上 是 一 个 课 堂 教 学 行 为 问 题 。一 直 以 来 . 对 于 课 堂 教 学 行 为 问 题 的研 究 .无 论 是 国外 还 是 国 内 的 研 究 . 主要 都 集 中在 课 堂 教 师 行 为 与 课 堂 师 生 互 动 行 为 。 目前 ,应 新 课 程 改 革 的需 要 ,已 经 有 学 者 开 始 关 注 课 堂 中学 生 的 问 题 行 为 ,提 出 “ 堂 问题 行 为 是 指 课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表 现 出 的 与 课 堂 教 学 目标 不 一 致 .影 响 自 己或 干 扰 他 人 学 习 的 行 为 ” 的 观 点 。另 外 , 国 外 研 究 课 堂 问题 行 为 的 也 比较 多 。他 们 从 教 育 心 理 学 的 角 度 提 示 课 堂 问题 行 为 的 含 义 、表 现 、类 型 、成 因 ,并 提 出 了 相 应 的治 理 对 策 。 但 总 体 说 来 ,这 些 研 究 基 本 上 停 留 在 对 于 现 状 的 调 查 阶 段 ,仍 处 于 起 步 层 次 。 而 真 正 针 对 中学 生 课 堂 问 题 行 为 的研 究 并 不 多见 。 我 校 地 处 广 州 市 的城 郊 结 合 部 ,生 源 主 要 来 自长 洲 街 道 的 农 村 子 弟 , 目前初 中教 学 班 为 l O个 。高 中教 学班为 l 2个 。学 生 的 来 源 比较 复 杂 ,除 了 本 岛有 户 口 的 居 民 子弟 外 ,大 概 有 百 分之 三 十 左 右 来 自其 它 地 方 的 岛 外 生 。学 生 整 体 素 质 比较 差 ,没 有 形 成 良好 的 学 习 习 惯 , 因此 中 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 为 较 多 。为 此 ,我 们 从 学 校 的 实 际 出发 ,结 合 中学 生 生 理 与 心 理 特 点 , 对 中 学 生课 堂 问题 行 为 的 现 状 及 其 心 理 动 因进 行 了研 究 . 以期 提 出 预防 与矫 正 中学 生 课 堂 问题 行为 的策 略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
浅谈中学生问题行为及矫正1. 引言1.1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1. 家庭环境:家庭是中学生成长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中学生的行为。
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家庭成员缺乏沟通、家庭关系紧张等因素都会导致中学生出现问题行为。
2. 学校环境:学校是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学校的教育方式、师生关系等因素也会对中学生行为产生影响。
学校的教师教育水平不高、学校管理混乱、同学之间关系不和睦等都会诱发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发生。
3. 社会环境:社会是中学生生活的大环境,社会的风气、价值观念等都会对中学生的行为起到引导作用。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不良示范、媒体影响等因素也会对中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问题行为的出现。
4. 自身因素:中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心理特征、性格特点等方面也会影响其行为。
部分中学生可能因为自身性格内向、自卑或者受到外界负面影响,而表现出问题行为。
了解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和矫正这些问题行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2 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视中学生问题行为是指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各种不良行为,如旷课、打架、欺凌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个体的学习和发展,也会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学生问题行为,通过有效的手段来矫正和预防这些行为。
我们需要意识到中学生问题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
这些问题行为往往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所致。
家庭教育缺乏、学校管理不到位、社会价值观扭曲等都可能导致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责任推给个体,而是应该从系统性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学生问题行为对个体和社会的危害。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后果,如犯罪行为的产生。
只有充分认识到中学生问题行为的危害性,才能更好地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对中学生问题行为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重视,才能采取有效措施来矫正和预防这些问题行为,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分析矫正
学生不良品德行为分析及矫正摘要:学生不良品德行为是由于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不当”及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本文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来谈谈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不良品德行为心理因素矫正不良品德行为是指错误的道德支配、违反道德规范、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
在中学里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虽属少数,但消极作用大,经常干扰学校和班级教育教学工作,有的带坏其他同学,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研究表明13-15岁是初犯品行不良行为或劣迹行为的高发期,15-18岁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期。
这说明中学生中不良品德行为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新形势下犯罪”低龄化”的趋势,给中学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重视不良品德行为学生的矫正教育,已迫在眉睫。
要矫正不良品德行为必须先了解它的成因,才能对症下药。
不良品德行为之所以在初中成为高发期,这主要是由于初中生身心变化的过渡性与学校教育的不当以及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造成的。
进入青春期的中学生,可塑性极大,成人感的出现使他们独立地接受周围人的价值观念,学习他所认同的社会行为方式,这是积极走向社会、渴望成为社会成员的表现,但他们缺乏是非识别能力,加上自我行为控制较差,极易沾染社会恶习,成为不良品德的行为问题儿童。
具体分析,不良品德行为是由于社会环境中消极因素,家庭教育中不良影响,学校”教育不当”及学生不良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因素造成的。
下面我们着重从学生的心理因素方面来谈谈对学生品德行为的影响。
中学生自身的某些心理因素也是形成品德不良的原因。
这些原因包括:1、不健康的个人需要。
2、消极的情绪体验。
3、人际关系的不正常。
4、不良行为习惯。
5、对形成不良品德行为的心理因素的矫正。
一般认为,学生不良品德的矫正可以分为以下阶段和步骤:1、激发学生改变不良品德行为的强烈动机。
具有不良品德行为的学生一般比较自卑,人际关系较差,但他们自尊心强。
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尊重和关心他们,使他们产生”自新”的愿望,帮助他们树立改变自己的信心。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就读于工读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问题和个人行为偏差,小明在校期间表现出严重的不良行为,包括违纪、打架、逃学等问题。
在校园和社区中,小明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负面评价,对其个人成长和学校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问题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家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父母离异、单亲抚养、经济困难、家庭暴力等。
这些问题对小明的成长造成了消极影响,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
2. 个人行为偏差:小明在学校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主要包括缺课、打架、言语粗俗、违纪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对周围的同学和社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干预措施1.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家庭环境问题和个人行为偏差,学校安排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
通过谈话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小明的内心需求和问题症结,帮助他缓解情绪压力和调整心态。
2.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在校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学校进行行为矫正和纠正教育。
通过规范教育、集体活动、个别指导等方式,引导小明认识行为的错误和后果,培养其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 家庭支持:学校积极联系小明的家长,了解家庭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念,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家庭矛盾。
四、矫正效果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小明的不良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矫正和改善。
在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主动改正错误,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和活动,逐渐融入校园生活。
家庭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家长对小明的关心和支持也增加了,为其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启示与展望1. 平等尊重: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过程中,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点,倾听他们的诉求,树立平等和理解的态度。
2. 多元支持: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支持,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中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行为
中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行为一级段落标题:引言中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关键的阶段,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与其他年龄段相比,许多中学生在行为上面临着一些独特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涉及学业方面,也涉及社交和心理健康方面。
本文将探讨当前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行为,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建议。
二级段落标题:加重课业压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教育环境下,许多中学生面临着巨大的课业压力。
他们不仅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阅读任务,还要准备各种考试和测试。
因此,许多学生倾向于过度依赖背诵和死记硬背来获取好成绩。
这种应试教育模式限制了他们的创造力、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机构和家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帮助中学生应对课业压力。
首先,教师和家长应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合理规划时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寻求帮助。
其次,学校应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设置,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将其纳入评估体系。
最后,家庭和学校可以共同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支持学生成长的环境。
二级段落标题:沉迷手机和网络现代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对于中学生来说,过度使用手机和沉迷网络已成为常见问题行为。
他们常常在功课时间或睡觉前玩手机、上网聊天甚至沉迷于虚拟游戏中。
这导致他们无法集中精力学习,影响了他们的身体健康和社交关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育机构、家庭以及社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中学应该加强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的方式,并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其次,父母应该起到良好榜样作用,在家庭中建立明确的规则,限制孩子使用手机和上网的时间。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中学生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认识。
二级段落标题:缺乏社交技能中学时期是社交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然而许多中学生存在着缺乏有效社交技能的问题。
一些中学生可能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自己;另一些可能过于依赖虚拟社交网络,无法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建立良好关系。
为帮助中学生提升社交技能,可以从教育、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入手。
中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正及案例分析
中学生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的转化与矫
正及案例分析
近年来,学校学生的过错行为和不良品德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家庭
环境的改变而有了很大改善。
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应当把握住学生行为改
变的契机,以及其潜在的健康影响,通过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观察、研究、
了解和纠正,尽可能地实现学生行为变化和心理调适,以期营造良好的校
园氛围。
首先,家长要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定期在家里与孩子交
流和谈话,指导其正确的行为和品德。
其次,学校应加强管理,建立完善
的规章制度,严格规范学生的行为,对不良行为及时予以惩戒,确保学生
的道德习惯不被破坏。
孩子必须在父母、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正确
认识自我价值,摆脱错误行为和不良品德。
案例分析:某一小学6年级学生李明学习成绩优秀,在校读书成绩好,但家务能力差,衣服打扮比较凌乱,口齿较粗,语言语气不恰当,不择言谈,经常和小班里的孩子发生口角,家庭教育也不加强等情况。
为此,李明家长依据学校学生管理制度,做出合理安排定期锻炼身体,培养家务,学习慎独;在生活中多说服务于人,及时帮助他人,培养良好
的公民素质。
学校结合机构,运用行为调节、体能训练等协助其逐渐调节
自我行为,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改变自我不良品德,并定期观察和核查,及早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改正。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努力,李
明的行为、思想、品德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学校的老师对他的评语也获得
很好的改善。
中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其辅导
8
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 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对于一些比较好的同学,我通常会忍不 住地忌妒,不自觉的跟他们比较。都以像敌人的眼 光看待同学,对生活很消极。而且脑子会陷于一些 幻想,很不现实。这种心理障碍已从入学持续到现 在了。我觉得自己的日子像发霉了一样,极度的困 惑和难受。我很担忧,因为期末考试就快要到了, 我还是处在这种困境当中,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 好。”
4、小组团体辅导:敏感性训练 5、个体训练技术:角色扮演
7
五、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7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 很 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 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 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 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 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 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 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
⑹ 不止一次地在打架斗殴中使用凶器。
⑺ 蓄意破坏公共财物或他人财物。
⑻ 残忍地虐待动物。 ⑼ 虐待他人。 ⑽ 经常主动挑起斗殴,故意寻衅。 ⑾ 不负责任地多次发生性行为。
达到或超过3条、造成轻微后果的,可视为轻 度品行障碍;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视为重度品行障 碍;介于两者之间的可视为中度品行障碍。
4
中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 其辅导
2
1(办) 63333366(宅) 0(小灵通)
“心海扬帆”网站:
案例讨论: 帮这个孩子一把吧
这个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哪些原因造成的? 请做出具体分析。
4
引言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 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与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 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如何有效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引言:课堂问题行为在学生中时有发生,这给教师带来了挑战。
然而,要想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处置和矫正这些问题行为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教师们有效地应对课堂问题行为,并为学生提供一个有益的学习环境。
1. 了解问题行为的根源在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之前,首先要了解其根源。
问题行为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或者是因为他们在家庭环境中面临压力。
通过与学生交流和观察,教师可以更好地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 建立积极的关系一个积极的关系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和沟通的桥梁。
教师可以通过表扬和奖励来增强学生的积极行为,并亲切地与他们交流。
这种正面的关系将有助于减少问题行为的发生,并提高学生对学习的投入程度。
3. 通过积极引导引导学生对于问题行为,教师应采取积极引导的方式进行处置和矫正。
这包括在问题发生时立即采取行动,并向学生清楚地解释他们的不当行为。
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和提供替代行为的建议来帮助学生改正问题行为,并在学生展示积极行为时给予表扬。
4. 应用适当的惩罚措施在一些情况下,适当的惩罚措施可能是必要的。
然而,惩罚应该是公正和适度的,并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不当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适当的惩罚措施可能包括口头警告、时间罚站或额外的作业。
5. 与家长合作与家长的合作是解决问题行为的重要一环。
教师可以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分享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讨论问题行为和解决方法。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个人情况,并找出解决问题行为的途径。
6. 提供额外支持对于一些学生来说,问题行为可能与他们的学习困难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资源,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和改善学习状况。
这可能包括额外的辅导、个别指导或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
结论:有效处置和矫正课堂问题行为是创造一个良好学习环境的关键。
通过了解问题行为的根源、建立积极的关系、积极引导、适当的惩罚措施、与家长的合作和提供额外支持等方法和策略,教师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解决问题行为,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习体验。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引言工读学校是为了帮助那些在传统学校中无法适应的学生而设立的,这些学生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可能有学习障碍、家庭问题或者行为问题。
然而在工读学校中,仍然会遇到一些行为问题严重的学生,他们可能行为不端、不愿意学习或者有各种不良习惯。
本文将以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为例进行分析和报告。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位17岁的工读学校学生,他从小就因为家庭问题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他在学业上一直表现不佳,在传统学校中更是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最终被转送到了工读学校。
在工读学校中,小明的不良行为更为严重,经常在校园内吸烟、欺负同学甚至教师,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小明进行了干预和矫正,下面将具体介绍学校对小明进行矫正的过程和效果。
干预和矫正的过程学校首先对小明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发现他的不良行为主要是因为学习上的挫折、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对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通过与他交流、倾听和理解,帮助他找到了宣泄情感的途径,并了解了某些行为的后果。
学校还对小明的学习进行了重点关注,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辅导和支持。
学校教师还利用小组活动等形式,让他了解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还对小明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对于他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了批评和制止。
效果分析经过学校的不懈努力,小明的状况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在心理辅导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更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减少了与他人的冲突。
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小明的不良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他不再在校园内吸烟和欺负同学,对老师的言行也更为尊重。
学校的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小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方法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方法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好的课堂必须有严明的纪律做保障。
然而,课堂中经常出现的某些不和谐因素也时有发生,如故意违反课堂纪律、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等,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我们可以尝试通过恰当运用惩罚性管理策略来制止和矫正这些问题行为,以进一步优化课堂纪律,创造更加和谐的教学氛围。
一、分析问题行为,掌握问题行为的表现特征1、对犯规者作口头警告或处罚:这是目前最简单也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能在第一时间遏制课堂不良行为的蔓延。
2、责令其改正错误:要求违规者承认错误并纠正错误,是整顿课堂纪律、实施正面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首先要让违规者清楚认识到错误所在,其次要让他认识到其错误会给班级、学校带来什么影响。
3、调动积极因素,鼓励他继续努力:要引导违规者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弥补自己的错误,这样可以减轻他内心的愧疚感,同时增强其参与课堂管理的主动性。
4、总结评定:课堂中出现的违规问题往往涉及多方面的原因,要注意通过总结评定的形式找出产生问题的根源。
只有把问题查准查深,才能采取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5、开展小组评比:将违规者分成若干小组,并指定小组长和记录员,由他们负责对本小组违规现象进行记录,课后公布各组违规现象的数量。
对于做得好的小组,大家都要给予鼓励和肯定,给予奖励。
6、重视对当事人的教育:要注意对当事人进行适度的教育和引导,使其意识到自己错误行为的危害性。
二、利用课堂时间,采用集体训练的方法来矫正课堂问题行为2、对不听警告的犯规者给予记过甚至留校察看等处分:一般来说,对于那些较严重的违规者要实行留校察看的措施,这种方法能迫使他真正吸取教训,促使他在日后的课堂活动中更加谨慎,从而达到防微杜渐的效果。
3、实施“微笑奖励”,消除逆反心理:一,忌过度苛刻。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不同情境下的美好行为,要对不文明行为作出分类,并对具体的行为持宽容态度,有时甚至可采用“微笑奖励”。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非言语提示:教师使用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非言语方式给予提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适当。
2. 简单言语提示:教师用简单的语言直接告诉学生他们的行为不适当,以及应该如何改正。
3. 表扬:教师表扬学生的良好行为,以强化他们的积极行为。
4. 转移注意:教师通过转移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从不良行为中解脱出来。
5. 有意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不适当行为不予理睬,让学生自觉无趣,从而改变行为。
6. 接近控制:教师通过走近学生,限制学生的活动,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适当。
7. 发出指令:教师发出明确的指令,要求学生停止不适当的行为。
8. 责备:教师对学生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批评和责备,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9. 规定时间:教师给学生规定完成某一任务的时间,以避免学生过度分心和干扰其他学生。
10. 寻求帮助:教师要求学生寻求帮助,如果学生无法独立完成任务,可以请其他学生或教师帮助。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分析及矫正
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分析及矫正
引言
青少年时期是个人成长发展中关键的阶段,也是行为问题经常发生的时期。
问题行为对青少年本人和周围环境都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进行问题行为的分析和矫正至关重要。
问题行为的定义
问题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攻击、偷窃、欺凌、违法犯罪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对个人造成损害,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不安和不稳定。
问题行为的原因分析
问题行为常常源于个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可能包括自卑、注意力缺陷、心理创伤等;社会因素可能包括家庭环境不稳定、同伴压力、社会文化影响等。
了解问题行为的原因有助于找到解决办法。
问题行为的矫正方法
1. 资源引导
提供恰当的资源和支持,帮助青少年改变问题行为。
例如,提
供与相关行为相关的心理咨询、职业培训和社区扶持项目等。
2. 认知重塑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帮助青少年重新认识问题行为的后
果和替代行为的重要性。
倡导积极的思维模式,培养适应性的行为
方式。
3. 社会支持
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提供支持网络和人际关系,促进青少年
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
4. 家庭教育
加强家庭教育,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
通过家庭参与和沟通,
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问题行为的影响,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结论
对青少年问题行为的分析和矫正是一个涉及心理、社会和家庭
等多个层面的复杂过程。
通过合理的矫正方法和全面的支持系统,
我们能够帮助青少年走出问题行为的困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并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
中学生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矫正策略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成员的行为、言语、价值观等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家庭缺乏关爱、教育不当、家庭成员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容易导致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
2.同伴影响:中学生在校园内,与同伴相处的时间较长,同伴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
如果同伴之间存在不良行为的模仿和传递,中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品德行为的诱导。
3.学校教育环境:一些学校的管理和教育方式不当,忽视了品德教育,过于强调学习成绩,培养了一些中学生的功利思想,忽视了他们的品德发展。
这种环境容易导致中学生形成不良的品德行为。
4.心理问题:一些中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压力过大等,这些问题容易导致他们产生不良品德行为。
针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矫正策略:1.建立正确价值观:加强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讲座、主题班会、课堂教育等方式,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品德理念。
3.培养良好习惯:引导中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按时起床、整理书包、遵守纪律等,通过细致的引导让中学生懂得自律和规矩。
4.开展心理辅导:对于有心理问题的中学生,可以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和压力,从而减少不良品德行为的产生。
5.培养社交能力: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有时是因为他们对人际交往的欠缺和不适应所导致的。
因此,学校可以开设社交技能课程,向中学生传授积极、有效的沟通和合作技巧。
6.设立明确的规则和惩罚措施:学校和家庭要建立一套明确的规则,对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进行惩罚和引导,让他们知道不良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后果。
总之,中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矫正。
通过正确的价值观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措施,可以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实现品德的全面发展。
青少年问题行为及矫正解读
中学生问题行为及对应矫正方略杨淳遵义航天高级中学贵州遵义 563000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文化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
一个个体在这样的一个社会文化氛围中成长,必定会受到社会文化的“感染”,因此部分个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
对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来说,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
因此在学校的管理中出现了一个名词——问题学生,之所以称为问题学生是因为他的问题行为未得到相应的矫正。
关键词:中学生;问题行为;矫正方略一、中学生问题行为诞生随着社会的逐步发展,社会文化也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学校这块圣地所培养的学生不再仅仅受到学校的教育与感化,而且受到了社会这个大家庭的教育与感染。
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一个人在成长中所受的教育也就不再那么单纯了,这也就导致了个体受教育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然而任何一个领域都至少存在两面性,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对孩子来说再也不是单纯的课本知识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变为了更为广泛的教育——社会性的教育。
在这个大的领域里,如果不加以引导,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个体的成长就容易偏离正常的路线,就容易出现偏差,进而导致个体行为不合乎规范,产生问题行为,出现问题学生。
中学生也是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自然不可避免地要做出这样或那样的错事,表现出种种不良行为,久面久之形成了短期内难以改正的习惯。
同时,中学和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且目前的中学生中独生子女数量逐年增多,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社会阅历正逐步拓展,思维方式受外界影响大,可塑性强,分辨是非的能力水平还不够高。
因此,在他们平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中,稍不注意,不良行为及不良行为习惯就会轻易地在他们身上找到缺口而附在他们身上,弹奏出与他们身份、身心发展阶段不相称的音符,进而严重影响了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
二、常见中学生问题行为要研究和预防中学生不良行为产生及矫正中学生不良行为的技术,首要问题是要了解明确,什么是中学生不良行为或习惯?这些不良行为主要有哪些?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的工作才有内容和对象,才能顺藤摸瓜,寻求到产生不良行为多种根源(或因素),对症下药,找到应对的理论技术、方法、对策,才能完成我们教育目标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分析及矫正【摘要】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由于个性心理不健全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往往容易出现令家长和教师深感头痛和棘手的问题行为,深入研究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培养新型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需要。
分析中学生常见的问题行为及成因,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是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职责。
【关键词】中学生问题行为成因矫正中学生的心理正处在走向成熟的阶段,心理发展还很不稳定,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会因各种干扰而产生冲突、困惑、矛盾或问题行为。
如何预防和矫正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维持中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成才,实现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的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在心理学中,问题行为泛指那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行为,包括那些使他人不可理解的行为以及那些反社会的、破坏性的、分裂性的或明显顺应不良的等行为。
”具体到教育领域和中学生,问题行为则主要指那些障碍青少年身心健康,影响其智能、情感和人格发展,或是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的行为,如学业困难行为、攻击性行为、早恋、逃学、离家出走、网络成瘾等行为,这些行为一方面令家长和教师深感头痛和棘手,阻碍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又给学生的个性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二、中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主要表现及成因目前,心理学界对问题行为有不同的分类。
主要观点有这样两种:一种是将问题行为分为:智力活动问题行为(例如学业困难、逃学、厌学、抄袭等);情感问题行为(如上学恐怖、学科恐怖、考试恐怖、师生关系恐怖等);人格问题行为(如性格孤僻、粗暴,反社会行为,品德不良行为,成瘾行为等);青春期问题行为(如青春期自闭症、青春期逆反心理等);习惯性问题行为。
另一种是将问题行为分为:反约束型问题行为(如上课迟到、早退、喧哗、起哄、考试作弊等);对抗性问题行为(如恶意中伤、打架斗殴、破坏公私财产等);自抑型问题行为(如对学习失去兴趣而自暴自弃,无休止的自怨自责,长期不能自拔,性格孤僻,拒绝与人交往,失落)。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一)、学业困难:学业困难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并因人而异。
分析起来,可能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的原因:(1)、基础薄弱。
(2)、教师教学的片面性、高起点、快速度。
(3)、部分学生爱凭个人的爱好学习,有偏科思想。
还有一些学生对某些老师有成见,上课有逆反心理,不愿学该老师教的课,甚至一些学生为了报复教师或家长的某些行为以故意不学习来进行抵抗,结果导致成绩不良。
(4)、部分学生,由于常受指责,自尊心受到损害,产生自卑心理,甚至自暴自弃的心理。
(5)、有些学生由于期望值过高,制定目标不切合实际,经几次考试达不到目标,就灰心丧气,产生畏难情绪,意志薄弱者,随波逐流,进入后进生的行列。
(6)、不良习惯。
如晚上熬夜、电脑成瘾、上课喜欢做小动作。
(7)、环境因素。
如有的家庭矛盾重重,父母离异、吵架、缺乏关心。
(8)、学习方法不当。
(二)、厌学行为:厌学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厌学,而更多地是由于多次或长期遭受到学习生活的失败和学习压力造成的,具体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不适应学校生活;(2)、人际关系紧张,同学间存在欺侮行为;经常受到教师的强烈叱责;(3)、学习困难;(4)、父母的高期望值。
(5)、个人自身缺乏学习的内在动机、自制力差、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的意义存在理解和认知障碍,缺乏毅力。
(三)、抄袭、作弊:抄袭和作弊都是一种意义缺失和责任缺失的行为表现。
抄袭的发生往往基于这些因素:(1)、课业负担太重,为完成任务而抄;(2)、能力不够,但迫于家长和老师的压力而抄;(3)、甚至有些同学是为了作业全对,少被老师批评而抄袭。
作弊是一种极不道德行为。
其产生根源有:(1)、家长、老师的高期望值;(2)、极强的虚荣心,如一个年级第一名的学生考试作弊就是为了保住年级第一名;(3)、投机取巧心理和不劳而获思想,平时不努力学习,想通过考试作弊来取得好成绩。
抄袭和作弊极大地影响了校风和学风建设,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
(四)、网络成瘾: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无穷的方便,但由于中学生的自控能力不够,网络现在已经对中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因为有些中学生已经有了网络瘾。
中学生网络成瘾主要是由于:(1)、家庭教育不当,父母对子女的行为缺乏应有的有力的监控。
(2)、人生目标不明确,甚至是人生目标的丧失,没有正当的兴趣爱好,不能面对现实,逃避人生,喜爱生活在网络的虚拟空间中。
(3)、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
(4)、意志品质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
(五)、课堂扰乱行为:课堂扰乱行为是一种反课堂规则的行为。
课堂扰乱行为的原因:(1)、好动的学生常受批评产生抵触情绪而不断扰乱课堂。
(2)、教师对有捣乱行为或学习不良的学生总是抱有厌恶态度,极少关心、注意和鼓励他们,认为他们“不可教也”。
这样,学生会由于孤立、缺乏关注,而“破罐破摔”地更加捣乱,以此来满足自己需要他人注意的情感体验。
(3)、学习基础差、知识有漏洞、对学习不感兴趣。
那些学不进去的学生坐在教室有如坐牢一般痛苦,他们刚上课时就盼望下课,开始还好,只要坐了一会,如老师讲的东西不能吸引其注意力,他们就会坐立不安,往往做出与课堂不相符的事情来。
(八)、早恋:早恋是中学生性成熟后的一个表现。
早恋的出现因素很多,主要有:(1)、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部分学生学习不好,转而去谈恋爱。
(2)、对过早恋爱的影响认识不够,有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认为恋爱可以促进双方的学习进步。
(3)、从众心理。
认为别人谈恋爱而自己不谈,是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
(4)、虚荣心理。
不谈恋爱会被人认为自己没有魅力。
(5)、家庭矛盾重重,缺少关爱,想通过恋爱来寻求情感依托。
(6)、不良影视片刺激中学生的性冲动。
(7)、逆反心理。
本来男女同学的正常交往是正常的,但却被父母或老师无端干涉,为赌气而被逼恋爱。
三、问题行为的预防和矫正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构成了对社会、学校、他人和自己不利的行为模式,并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
必须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共同关心中学生的成长。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俗语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决非易事。
根据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年级)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正确归因,加强自我疏导。
开展好生理卫生课和青春期讲座。
对中学生不成熟的性心理加以指导。
2、加强常规养成教育、开展法纪教育: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通过加强常规养成教育和法纪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可怎么为,而不可怎么为。
奖惩结合,教育学生虽说是以教育为主,但笔者认为,没有适当惩戒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
适当的处罚,使学生明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同时也教育其他学生,从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出现。
3、加强科学管理,优化学习环境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培养人为宗旨,优化育人环境。
首先,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其次,要建设良好学风。
学风是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学校的校风对学生学习有较大影响。
学校形成了纪律严密,勤奋好学的班风、校风,通过从众、暗示,感染等机制影响学生,就会激发那些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奋发图强,减少学生的问题行为。
其三,不断优化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自身的内在要求下刻苦学习。
4、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与教育。
(1)、归因训练、正确分析和明确原因;(2)、加强技能培训和学法指导;(3)、教育者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
对于情感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疏导。
(4)、起点要低,目标要明,速度要慢,及时表扬,体验成功。
注意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潜能和其他优势,唤醒他们的自信心,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坚定继续努力的决心。
(5)、对认知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辅导,有针对性地补上知识链上的脱节,并指导学习方法,帮助他们尽快走入正常的学习之中。
(6)、运用家长学校、家访、家校联系卡等活动和形式,积极进行学校和家庭的交流,改变学生的心理和环境。
(7)、对意志因素造成学习障碍的学生,应着眼于鼓励。
教育他们正确对待失败,正确对待自已。
5、加强中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中学生最重要性的人际关系包括伙伴关系、师生关系和亲子关系。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早就指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关系的失调造成的。
”12—16岁的中学生十分看重伙伴关系,在中学生的烦恼中,伙伴关系占重要地位。
师生关系是中学生的一种重要人际关系,师生关系中,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师生关系的好坏,主要责任往往在教师。
教师影响着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发展的方向。
教育过程就是师生交往的过程,没有师生交往,就没有教育活动本身的存在。
教师的工作作风对学生影响极大,一般说来,民主的态度,会引起学生对教师友好、合作的态度,而专制或权力的态度,可能使学生顺从,也可能使学生对抗。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育方式或教育态度直接影响亲子关系的好坏,从而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参考文献:1、方双虎;论课堂问题行为及其矫正[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4期2、郭建武;谈“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J];天津教育;2001年06期3、冯彩勤;对一名初中“问题学生”的个案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4、姜晶,初中生课堂问题行为的心理学分析及调控策略[J];江西教育;2009年Z4期5、魏玲;教师对中学生问题的认知和应对方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6、张美峰;初中生问题行为教育干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7、毕旭军、李永超;初中生行为问题域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J];山东精神医学;2006年02期8、李兴虎;困惑与超越;讯通出版社出版9、游季浦、田守铭;青少年社会心理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10、阿瑟•雷伯著、李伯黍等译;心理学词典》;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