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坚持中医特色,走在时代前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科:坚持中医特色,走在时代前列

一、艰且益坚,自强不息

与大多数历史悠久的医院一样,在急诊医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前,医院各临床科室均设立临床专业组从事本学科的急救处理。因此,最早的急诊医生也是来自各临床科室的精兵强将。

50、60 年代,急诊还未建科,夜间急诊工作一般由住院部值班医生兼任。急诊室设在医院邮电路老大门的右侧,急诊室是一竖排平房,正对着新侨饭店。急诊室前面的树上挂个铃铛。急诊的病人来了,门卫问询之后根据病人情况敲铃,“铛!”一声是内科,“铛!铛!”两声是小儿科,“铛!铛!铛!”三声是外科。值班医生在自己科室听到铃声响起就竖着耳朵数,若是自己科室负责的,马上奔去,三分钟不到便算渎职。

70年代以后,医院将进行急救处理的地方称为急救室。急诊室由专门的护士长负责,医生从各个科室抽调。医生们通常到急诊室来锻炼几个月后又回到自己科室,可以说,急诊并没有培养专科急诊医生的长期规划。由于缺乏人手,晚上十点以后来的病人经救治后,轻症者回家或住在观察室里,重症者就进抢救室。病人多的时候,观察室住20余名患者。值班医生休息只能在门诊二楼的更衣室,房间小到睡觉连腿都伸不直,条件非常艰苦。

二、急诊建科,中医特色

70、80年代,随着医学科学进步和全球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急症医学的需求迅猛增加,“急诊室模式”已不能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医疗需求。急诊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二级临床学科诞生了。1979年,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是医学专业领域中的第23门专科。1983年,北京协和医院成立我国第一个医院内的急诊科。1987年,杭州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分会对急诊医学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浙江各大医院纷纷将急诊室独立建科,由科主任负责。

1987年上半年,医院将已有的中医内科急诊、伤骨科急诊、西医内科急诊、西医外科急诊、小儿科急诊等五个急诊室整合为“省中急诊科”,其不但走在同行前列,而且具有鲜明的中医特色。

医院的名老中医有许多善治急症。夏明诚善治急性腹痛,裘笑梅善治产后“血崩”,黄书文善治呼吸衰竭,宣志泉善治小儿高烧惊风,沈景允曾用推拿治好一

个 6 岁小孩的“蛔虫性肠梗阻”等等。80年代,在杨继荪院长的倡导下,医院用一些名老医的“协定处方”治疗急症。

患者对中医急诊接受程度更是逐年增加。1978 年,15% 的急诊病人用中药治疗。1984年,急诊室开展以热、血、痛为重点的中医急诊研究,对厥、脱症也有研究,痢疾冲剂、止血1号分别在1985、1986年通过省级鉴定。医院还开展了自制急诊药物(包括煎剂、冲剂、针剂)工作。1982年到1987年,医院急诊收治病人5000 例,病种基本与西医院相同,采用先中后西、能中不西的原则,中药治疗比例达到 70%-95%。1985年,中医急诊成为“省中”重点项目,在过去数十年中医临证探索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医急诊室,实行二十四小时开放。急诊室配备主治医师及高年资住院医师,对老、弱、残及离休、退休老干部患者优先照顾。

随着国内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急诊实践,急救工作逐步向国际化、标准化、中西结合的方向调整。中医急诊开始沿用我国急救医学奠基人王今达教授所创立的“三证三法”作为急性危重症辨证论治大法,以西医现代化的技术为主,中医治疗作为有效补充。中医急诊也不再拘于八纲辨证,而是只需抓住病人的虚实关键,把简单易行的辩证应用到急诊工作中。

直到今天,医院的急诊科室依然保存了中医技术治疗室,有火罐、针灸针、小夹板等中医器械备用。中药房24小时开放,方子下去,半个小时药就煎好送到病人床头了,此外还备有中成药小包装颗粒剂供病人使用。中医优势治疗技术得到了充分使用,如温灸防治静脉炎及压疮,贴敷疗法(散瘀膏、清凉膏、便秘膏)治疗淋巴管炎、肠梗阻、便秘等。

中医在急诊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许多实践成果一直沿用至今。比如,有些高龄的急诊病人,呼吸道感染要使用呼吸机,产生的呼吸机依赖可通过针灸促进呼吸肌的运动能力,缩短病人使用呼吸机的时间。再比如,病人因疾病引起的胃肠衰竭,可通过中药灌肠,促进大便的排出,加快胃肠功能恢复。

三、救死扶伤,快速发展

急诊是医疗服务的窗口,急诊医疗的服务治疗水平与医院的声誉直接相关。为了在保证过硬的急救技术和综合应急能力,急诊科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急救工作制度,如首诊负责制,预检分诊制度,抢救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查对制度,

观察室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会诊与转诊制度,出诊制度,急救主任医师指导班制度,抢救药品、器械管理制度等,从而保证了急诊救治工作的质量。

1998年,黄小民出任急诊科主任,他强调对病人要充分重视,从接待病人开始就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普通的流水急诊病人和救护车的急诊病人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普通的流水的急诊病人进医院,根据心率、脉搏、生命体征形成初次评估,护士负责知会病人等待时长,准时完成病人的手术评估。救护车的急诊病人则按照国际通用的方式,需要进抢救室的,第一时间处理,需要进行心率复苏的,不管挂号不挂号,生命通道一定要先打开。

黄小民主任在管理上坚持把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理念,即在最短时间内病人能得到最佳的治疗,最满意的服务。曾有警卫局战士中暑,送到医院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脑子膨胀,急诊科医生第一时间判断出是重症中暑,邀请全院相关科室主任半夜开会讨论方案,当晚就做了血浆置换,肝功能指标从10000多降到2000多。由于前期急救措施正确有效,这名战士得到了及时治疗。

为了成长为具备通科医生能力再加上专长的急诊科医生,急诊科团队最强调的两个字就是“学习”。急诊科采用让年轻医生处理临床问题,高资历的医生随时提供帮助的方式培养医生。这样的方式,医生提高很快,往往成为医院其他科室的骨干甚至学科带头人。基层急诊医生们平时的大量的训练,有效提高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应急能力,常常在医院、全省甚至全国比赛中夺得名次。此外,急诊科还安排医生跟着一个名老中医学习,完成继续教育,部分医生还取得博士学位。

急诊也是最需要人文关怀的地方。有一年,一名从四川攀枝花来杭州见网友的女孩,患了急性的化脓性胆管炎病倒在小旅馆里,由于身无分文没有医院肯接收。最后“省中”急诊科的医生们为她制定了一个既省钱又能控制病情的治疗方案,为她做胃镜手术取出石头,病情才得到了控制。急诊科不仅免去她的医药费,而且在治愈后给她买饭吃。

如今的“省中”急诊科是卫生部国际紧急救援中心网络医院首批成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中心建设单位和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建设单位,是浙江省中医医院急症中心所在地,在科室规模、治疗水平、科研教学等方面齐头并进,发展势头良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