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水循环过程的综合集成与模拟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课堂讲稿[精选5篇]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课堂讲稿[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a0d0264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f4.png)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课堂讲稿[精选5篇]第一篇: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课堂讲稿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模拟课堂讲稿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分钟)情境导入:[教师陈述](PPT第1页)同学们,面对滔滔黄河水,李白曾叹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若果真水不复回的话,黄河早就干涸了。
那么,黄河水是怎样更新的呢?本节课就让我们和李白一起去探讨黄河水是不是一去不复回。
(PPT 第2页)(板书: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二、新课讲解(14分钟)[教师陈述](PPT第4页)下面同学们通过思考PPT上的问题问题,阅读课本第59页的内容并且仔细观察图3.3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
(板书:一、水循环过程)[教师讲述](PPT第5页)好,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本,我们现在来解决PPT上第一个问题,水循环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好,我们先来看海洋上,海水由于受到太阳辐射作用,海洋水蒸发,海洋水汽上升到高空,然后海洋上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还是降回到海洋中,形成一个海上内循环。
好,现在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海洋高空的形成的雨滴会降下来? [学生回答]受到重力的作用。
[教师讲述]对,同学们回答的很好。
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
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
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使云滴不断凝结(或凝华)而增大。
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这就是水汽变成雨滴的原因。
[教师讲述]很好,我们继续来根据图3.3来看看陆地上,陆地表面水体蒸发、植物蒸腾的水汽上升到高空,又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重新降回陆地表面,就形成了内陆循环。
在这里我们要注意陆地表面水体变成水汽的过程叫蒸发,而植物对应的是蒸腾,这点同学们尤为注意。
[教师讲述]好,我们已经讲述了两个水循环类型,下面我们来重点介绍第三个水循环类型。
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案设计_政史地说课
![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 -教案设计_政史地说课](https://img.taocdn.com/s3/m/4835b04958f5f61fb6366668.png)
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_政史地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谢冰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陆面水文模型VIC研究及其与天气发生器的集成——以湖北省白莲河流域为例
![陆面水文模型VIC研究及其与天气发生器的集成——以湖北省白莲河流域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a01aef45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16.png)
陆面水文模型VIC研究及其与天气发生器的集成——以湖北省白莲河流域为例陆面水文模型VIC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区域尺度水文研究的模型,可以模拟陆地水文循环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互动过程。
本文以湖北省白莲河流域为例,研究了VIC模型在该流域的应用,并将其与天气发生器集成,探讨了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引言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关键要素,在全球变暖和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已成为重要议题。
陆面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 model)是一种基于物理过程的模型,广泛用于模拟陆地水文循环。
天气发生器是一种生成人工气象数据的工具,用于模拟特定区域的气候情况。
本文通过将VIC模型与天气发生器集成,旨在深入研究VIC模型的模拟能力,并探讨其与天气发生器的联合应用对流域水文过程的影响。
二、VIC模型概述VIC模型是一种基于水量平衡原理和土壤水分平衡方程的陆地水文模型,可以模拟地表水文和地下水循环过程。
该模型综合考虑了降水、蒸散发、土壤水分、地下径流等因素,可用于研究流域尺度的水文过程。
VIC模型的基本原理包括降水输入、蒸发蒸蔽指数(ETP)计算、土壤水分计算以及径流计算四个步骤。
其中,降水输入通过气象站点观测数据或气象模型输出数据获取,蒸发蒸蔽指数计算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土壤水分计算基于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径流计算利用流域面积和泄流演算公式计算。
三、VIC模型在白莲河流域的应用白莲河流域是湖北省的一个典型流域,其地理特征和气候条件对流域水文过程有重要影响。
本文以白莲河流域为案例,应用VIC模型模拟了该流域的水文过程。
首先,收集了流域内的气象站数据,如降水、气温等。
然后,通过VIC模型提供的接口,将气象数据输入模型进行模拟计算。
模拟结果显示,VIC模型在白莲河流域的应用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流域的水文过程,包括蒸发蒸蔽指数、土壤含水量、地下径流等。
高中地理说课《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ec5ba62b4a7302768e9939d7.png)
《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课题选自人教版高一地理上册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中的第五节《陆地水与水循环》。
整个说课分四个部分:说教材、说教学方法,说学法指导,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意义。
2.能力目标: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能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3.德育目标: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陆地水体相互转化的规律以及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各种水体相互转化规律二、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三、说学法指导本节课主要使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合作教学和探究教学。
四、说教学程序整个教学过程围绕“地球为什么闹水荒”这一主题来组织教学。
通过构建五大问题情景、分析四大图表、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因此,我安排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播放有关“水”的图文资料,创设第一个问题情景:“地球是水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很多地方还闹“水荒”?第二环节讲授新课1.陆地水体类型展示“陆地水体类型以及储量百分比图”,引导学生读图,完成两个知识点的学习:陆地水体按空间分布分为地下水和地表水;陆地淡水的储量很少,只有0.3%。
这是地球闹“水荒”的原因之一结合生活实际,创设第二个问题情景:人类使用的淡水资源为什么主要依赖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展示水资源循环周期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得出结论: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内可恢复。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章 3.1陆地水陆地水与水循环 (共43张PPT)
![高中地理课件:第三章 3.1陆地水陆地水与水循环 (共4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134ce9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34.png)
地下水 补给稳定可靠,且 依地下水水位高低 分布普遍,如小清河 水量较稳定,与
与河水互补
而定
是泉水补给
河流互补
41
知识结构:
降雨补给
基本来源
河流
大气降水
陆地水
季节性积雪融 水与冰川融水
分类
水源补给
补给 河、湖、地
空间
循环周期 下水的互补
(地表水) (地下水) (静态)
(动态)
42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2、通过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得到不断的补充,水
资源得到更新再生,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海陆间循
环,其次是陆上内循环
时间上:修建水库
目前人类可影响的环节是: 地表径流
空间上:跨流域调水
31
按空间分布
一、陆地水体类型
按循环周期
二、陆地水体相互关系 地下水
冰川融水 河水 湖泊水
类型
三、水循环
意义
大气降水
32
练 习:
13
1.这条河流的径流量随( 降水量 )的变化而变化,说明其补给 水源主要是(大气降水 )
2.关于这条河流分布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
A 与地中海一致
B 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致
C 分布在亚欧大陆西岸 D 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
14
塔里木河
补我 晴给类天国型水西北多流补量给;地季随早区节气有晨温主水一的要变影条少化响小,因而中河素变,午化我阴水国主天多要水,分少布为地什,区么
蓄一定水量,然后灌溉农田。
坎儿井剖面图
38
本课结束
39
一、 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念及组成水体:
概念:
广义:包括水圈内的所有水量总体。 狭义: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优秀课件6 人教版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优秀课件6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2db9d1b8f67c1cfbd6b805.png)
3、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 4、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
5、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 6、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7、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 8、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 9、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对于失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1、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
塔里木河 塔里木河
思考: 在长江流域降雨少的冬季,长江能够保持可观流 量,主要是因为得到了哪种水体的补充?
地下水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下载2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下载2](https://img.taocdn.com/s3/m/8bebd0980912a21615792930.png)
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此河流有可能是以下河流中的哪一条?( D )
A 塔里木河 B 莱茵河 C 亚马逊河 D 长江
流量/m3.s-1 300
200
温度
流量 温度(0C)
30 20
100
10
0
-1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冰川补给的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
思考:河流流量与温度之间有何关系?
类型
海上内循环 内陆循环 海陆间大循环
水气输送
植物蒸腾
降水
蒸发
海陆间大循环
基岩
下渗
降水
蒸发
海洋
知识梳理:
海内循环 类型 海陆循环
基本来源
促进更新
大气降水
陆地水
水循环
分类
按空间分类 按循环周期分类
陆内循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使 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实现物质的迁移和能量
意义 的交换。
影响全球的气候和生态。
•
3.在施工全过程中,严格按照经招标 人及监 理工程 师批准 的“施 工组织 设计” 进行工 程的质 量管理 。在分 包单位 “自检 ”和总 承包专 检的基 础上, 接受监 理工程 师的验 收和检 查,并 按照监 理工程 师的要 求,予 以整改 。
•
、4.贯彻总包单位已建立的质量控制 、检查 、管理 制度, 并据此 对各分 包施工 单位予 以检控 ,确保 产品达 到优良 。总承 包对整 个工程 产品质 量负有 最终责 任,任 何分包 单位工 作的失 职、失 误造成 的严重 后果, 招标人 只认总 承包方 ,因而 总承包 方必须 杜绝现 场施工 分包单 位不服 从总承 包方和 监理工 程师监 理的不 正常现 象。
水循环多元综合模拟系统(HIMS)的研究进展
![水循环多元综合模拟系统(HIMS)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c04e1ed9b89680203d825a2.png)
水 循 环 涉 及 地 球 系 统 中 一 系 列 的 物 理 、 化 学 和
生 物 过 程 ,如 泥 沙 的 侵 蚀 、 搬 运 与 堆 积 ,地 表 化 学 元 素 ( 括 污 染 物 质 ) 迁 移 与 转 化 ,植 物 的 蒸 腾 包 的 以 及 能 量 的 转 化 等 。 在 水 文 模 型 的 发 展 历 史 中 , 针
水 利部 发 展 研 究 中心 成立 1 0周 年 专 辑
水 循 环 多元 综 合 模 拟 系 统 ( MS 的 HI ) 研 究 进 展
刘 昌明 ,王 中根 ,杨 胜 天 ,郑 红 星
( .中 国科 学 院 地 理科 学 与资 源研 究所 、 陆地 水循 环及 地表 过 程 重点 实验 室 ,北 京 1 0 0 ; 1 0 1 1
2 .北 京 师范大 学 地 理 学 与遥感 科 学 学院 ,北 京 10 7 ) 0 85
摘 要 : 面 向 半 湿 润 半 干 旱 区 水循 环 多要 素 、 多过 程 、 多尺 度 综 合 模 拟 的 难 题 ,通 过 多元 水 循 环 要
素 的 理 论 分 析 , 采 用 遥 感 定 量 反 演 、 多 过 程 集 成 , 研 发 了 水 循 环 多 元 综 合 模 拟 技 术 系 统 HI MS
1 概
述
面 的应 用 中发挥 着 越来 越 重要 的作 用 。 研 发 水 循 环 多 元 综 合 模 拟 技 术 是 解 决 水 资 源 的 科 学 评 价 、合 理 规 划 、有 效 保 护 、 优 化 配 置 、 高 效 利 用 与 综 合 管 理 ( 生 态 、 环 境 保 护 )的 基 本 科 学 含 技 术 。 在 国 家 9 3项 目 和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 金 等 科 研 7 项 目 的 支 持 下 , 针 对 水 循 环 多 元 过 程 及 多 种 要 素 的 复 杂作 用 关系 ,以 变化 环 境 下 流域 水 循 环 多 要 素 、 多 过 程 、 多 尺 度 的 综 合 研 究 为 宗 旨 ,全 面 收 集 与 探 讨 当 前 国 际 先 进 经 验 与 面 临 的 问 题 ,并 在 综 合 集 成 不 同 领 域 和 学 科 科 技 成 果 基 础 上 ,研 发 了 水 循 环 多 元 综 合 模 拟 系 统 HI MS( d o I f r t d l g Hy r .n o mai Mo ei c n S s m) 。 HI yt e MS系 统 面 向 水 资 源 、 水 环 境 、 水 生
课程设计研究并模拟水的循环过程
![课程设计研究并模拟水的循环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7ab9651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88.png)
课程设计研究并模拟水的循环过程水的循环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循环之一,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研究水的循环过程,并通过模拟进行分析。
一、水的循环概述水的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从地表蒸发升华,形成云层后再降雨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环节,形成一个循环的过程。
二、蒸发通过太阳能的作用,水从地表蒸发成为水蒸气。
蒸发是水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主要发生在水体的表面,包括海洋、湖泊、河流和土壤等。
三、凝结当水蒸气遇冷时,会形成水滴或冰晶,这个过程称为凝结。
凝结是水从气态变为液态或固态的过程,主要发生在云层中。
四、降水云层中的水滴和冰晶经过生长和碰撞后逐渐增大,最终变得足够重以至于无法支撑在空气中悬浮,就会从云层中坠落,形成降水。
降水包括雨、雪、雾、露、霜等形式。
五、地表径流当降水达到地表时,会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另一种是在地表留下,形成地表径流。
地表径流最终会形成河流、湖泊等水域,回到大海。
六、地下水流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一部分降水会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向低洼地区流动,并在需要时被植物吸收,或者通过泉眼和井口涌出地表。
七、水的循环模拟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研究水的循环过程,我们可以通过模拟来模拟和观察。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水循环模拟实验:1. 准备一个小容器,作为水源。
可以使用一个透明的玻璃或塑料杯。
2. 在容器中倒入适量的水,并放置在阳光下。
3. 使用一个透明的盖子或塑料薄膜,将容器口密封。
4. 观察容器内的水蒸发,当水蒸气与盖子或薄膜接触时,会形成水滴。
5. 观察水滴如何聚集并最终滴落回到容器中,形成降水。
通过这个简单的模拟实验,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水的循环过程,以及其中的各个环节。
八、结论水的循环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过程,对地球上的生态平衡起着关键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模拟水的循环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水资源,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陆地水与水循环》课件
![《陆地水与水循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10f89d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b0.png)
地表水的分布受地形、气候和降水等因素影响,地下水的分布与地下水补给区有关。
陆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通过科学管理和节约用水来保护和合理利用陆地水资源。
四、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 水污染
2 水资源消耗
工业废水和农业化学 品等的排放对水质和 水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人类各种活动对水资 源进行大量利用和开 发,加剧了水资源的 短缺。
二、水循环的过程
1
蒸发和融化
水从地表和植物蒸发,冰雪融化成液态水。
2
降水和渗透
水以雨、雪、冰雹的形式降落到地表,一部分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层。
3
地下水和河流
地下水通过渗透和地下水补给区进入河流,之后流入海洋或再次蒸发。
三、陆地水资源
陆地水资源的分类
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利用方式。
3 全球气候变化
气候变暖导致极端降 水事件的增加,改变 了地球上水循环的模 式。
五、结论与展望
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挑战之一,需要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水循环 预测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六、参考文献
在引言中提到的水循环相关论文和涉及到的陆地水资源相关数据来源,提供 了深入了解该主题的资料和研究成果。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 课件
欢迎大家来到《陆地水与水循环》的PPT课件。我们将带您探索水循环的奥秘, 以及陆地水对水循环的重要性。
一、引言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式之间循环的过程。它的重要性在于维持地球 上水文和能量循环,为生命提供所需的水资源。
陆地水是地表与地下的淡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水库等。它是人 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课件
![陆地水与水循环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d1847d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96.png)
水文站之间
( C)
A 河道淤积
B 河谷变宽
C 湖泊分流
D 湖水补给量减小
【沉思熟虑】例2、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河流的综合 补给示意图,读后回答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的水源补给形式, 试判断:A是_大__气__降__水___补给,B是_季__节__性__积__雪_补融给水, C是__地__下__水____补给。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沉思熟虑】例2(09海南)下图表示我国某水库年内 逐月入库水量(a)、月均水位(水面海拔)(b)。 读图,完成(1)~(3)题。
C (1)图中信息表明:
A.1~7月流域降水量持续增加 B.夏秋季节水库水位随入库水量的减少而降低 C.冬春季节水库入库水量少于出库水量 D.6~12月水库水位随流域降水量的增多而升高
D.b在枯水期变大
2.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 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列表比较如下:
3、分析流量过程曲线图
(1)流量过程曲线反映的主要内容: ①流量的大小; ②从曲线变化幅度了解水量的季节变化; ③从曲线高峰期了解汛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④从曲线低谷区了解枯水期出现的时间和长短。
图4是非洲乍得湖流域图。读图回答
第8题。
8.乍得湖流域
( D)
A.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小
B.河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
C.地表径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
D.水面蒸发参与陆地内水循环
图4
的需要来调节河川径流变化的作用。如下图所示:
【方法技巧】
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并不都是相 互的,有些是单向的,如内流河对内流湖的补给、 “地上河”的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冰雪融水对 河流水或地下水的补给等。
“水文循环大气—陆面过程模拟及应用”项目成果简介
![“水文循环大气—陆面过程模拟及应用”项目成果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de70e17cc7931b765ce15a1.png)
“水文循环大气—陆面过程模拟及应用”项目成果简介水文循环大气-陆面过程模拟研究是水文和气象学科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属水文水资源与气象科学技术领域。
项目以延长流域洪水预报预见期为主要目标,从致洪暴雨水汽条件和天气系统异常特征分析入手,运用动力和统计相结合的降尺度方法,着重解决了大气模式和水文模型的尺度匹配问题,改进了陆面过程模拟关键技术,实现了基于模型和误差双向信息流的水文循环大气—陆面过程耦合模拟,创建了集降雨定量预报与实时洪水预报于一体的陆气耦合实时洪水预报集成系统,使洪水预报有效预见期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72小时以上。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过程机理、尺度匹配、模型方法和系统集成四个方面:1、过程机理方面:开展了水文循环的大气过程研究,揭示了洪涝年份流域上空水汽输送路径异常特征,不仅为定量降雨预报提供了先期水汽条件信息,而且为制定大气模式与水文模型的尺度匹配方案提供了依据。
创建了致洪暴雨天气系统识别指标体系,揭示了500hPa高度信号场异常与致洪暴雨的关系,不但为致洪暴雨的预警提供了信息,而且为选择合适的降雨预报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
2、尺度匹配方面:开展了动力-统计降尺度方法及融合多源信息的定量降雨集成预报研究。
创建了基于中尺度模式的动力降尺度方法,揭示了不同类型降雨的预报误差特性,融合历史降雨与多模式预报降雨信息,运用统计降尺度方法构建了流域尺度的定量降雨集成预报模型。
开展了基于多源信息的流域降雨估算研究,引入TRMM卫星测雨资料,提出了T-G联合降雨估算方法,获得了流域降雨空间分布的小尺度特征。
3、模型方法方面:引入了壤中流产流机制,实现了对陆面模型模拟土壤含水量和径流过程的改进。
改进了陆面模型中植被参数获取和蒸散发计算方法,提出了水文参数移用方法,构建了中国范围大尺度水文模拟平台。
提出了考虑参数空间分布的流域汇流模型,为构建陆气耦合实时洪水预报模型提供了基础。
4、系统集成方面:研究了洪水预报误差修正和交互式预报技术。
水循环多元综合模拟系统 (HIMS)的研究进展
![水循环多元综合模拟系统 (HIMS)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367eba6dd3383c4bb4cd208.png)
M IKE SHE
欧洲
是 弱 第三方集成 物理模式 三种模式 能 一般 弱 能 能
TIM E
澳大利亚
是 一般 自主创新 多种模式 用户定义 很少 一般 一般
能 能
HM S
收稿日期: 2010 06 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 科学基 金项 目 ( 40671023)、国 家重点 基础 研
究发展规划项目 ( G 19990436、 2006CB403407) 作者简介: 刘昌明, 男,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心咨询专家。
5
水利发展研究 2010 8
合模拟; 作为工具, H IM S系统能适用于水资源监 测、评价、规 划、设计等各 个方面。目 前, H IM S 已在国内外部分流域 ( 包括我国黄河、澳大利亚与 美国加州 ) 进行了验算, 取得较好的结果, 并仍在 进一 步研 发与 完善 之中 。
H IM S系统主结构包括水循环多源信息集成平 台 、水 循环 多元 要素 定量遥 感反 演和 生态 水文 模拟 系统 EcoHAT ( Ecohydro log ica l A ssessm ent Too l) 、 [6] 水 循环 过程 模块 库集 成系统 、多 尺度 分布 式水 循环 定制模拟系统、水文分析工具箱, 以及图形界面应 用服务系统等 (见图 2)。
具, 并将为我国水文模拟领域的技术进步和半湿润半干旱区水资源管理的研究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 H IM S系统; 水循环; 综合模拟; 半干旱半湿润区
中图分类号: P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 1408( 2010) 08 0005 05
1概 述
水循 环涉 及地 球系 统中 一系列 的物 理、 化学 和 生物过程, 如泥沙的侵蚀、搬运与堆积, 地表化学 元素 ( 包括污染物质 ) 的迁移与转化, 植物的蒸腾 以及能量的转化等。在水文模型的发展历史中, 针 对某一方面的需求和应用有不同的模型, 如流域水 文模 型、 地下 水模 型、 水土 侵蚀模 型、 水质 水量 联 合模 拟模 型、 生态 水文 模型 等。这 些模 型各 自关 注 的要素、过程和尺 度都有 所不同, 各 有其适 用范 围。近些年来, 以水循环基本原理为核心, 集成多 学科研究成果, 发展水循环多元综合模拟系统, 全 面揭 示水 循环 及其 伴随 物理 、化学 和生 物过 程的 发 生和演化规律, 已经成为水循环模拟研究领域的重 点。 国际 上一 些研 究机 构已 先后开 发出 了各 自的 模 拟系 统, 如 丹 麦 DH I 的 M IK E SHE[1] 、 美 国 的 SW AT[ 2] 、HM S[3] 、澳大利亚的 T IM E[ 4] 等。这些模 拟系 统在 水资 源、 水生 态、 水环境 和水 灾害 等多 方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6451fa95fbfc77da369b11f.png)
关于地理说课稿《陆地水与水循环》教案设计《陆地水与水循环》说课稿省太湖高级中学地理组谢冰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源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二、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相互转化规律理解水资源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源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能力目标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基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概念、原理分析评价地理问题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德育目标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源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及其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基础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源性质的前提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规律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密切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思考问题的空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引导合作学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的态度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模式与流程——高一地理教案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模式与流程——高一地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62cf8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b6.png)
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模式与流程——高一地理教案。
一、水循环的基本模式水循环的基本模式为“海洋水-水汽-云-降水-陆地水”模式。
该模式指的是太阳能的照射和地球自转的作用,使地球表面水体发生蒸发和升腾,形成一定的水汽。
水汽随着风的流动进入大气层,形成云层,并在云层中不断形成水滴。
当云层中水滴增多到一定程度时,云层就释放下大量的降水,回到地面形成地表水。
二、水循环的基本流程1.蒸发蒸发是地球表面水体受太阳照射和风的作用,而从水体中将水分子转化为水汽,使水体发生向大气中的水分子的转变过程。
而水体蒸发的数量主要和气温、湿度、太阳辐射等环境因素有关。
2.升华升华是指固体物质直接转变为气态,而没有经过液态的过程。
例如,干燥地区水体的蒸发可以直接从冰块或雪层中发生升华过程。
3.降水湿空气受到地形和风向的影响,经过一定的气候条件,云层中大量的水汽就会释放出来,而形成降水。
地球上的降水形式多样化,有或热带地区常见的暴雨和台风、或干燥地区的雪、霜、冰碛等降水形式。
4.冻结冻结指的是地球上的水体在经过一定的恶劣气候条件后,形成了冰雪层。
该过程和汇水过程密切相关,汇水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水流入寒冷的地区,形成冷极地,而在它们遇到恶劣的气候条件后,就会发生冻结过程。
5.地下水地下水是指在地球上,地下水是一种在地下蓄积、流动的水体,它通常包括地下脉流水(也即水运动流)和地下潜水位水(也叫地下水面)。
地下水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之一,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一地理教学中,掌握水循环的基本模式与流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地球上水资源的优化和利用,为未来的战略水源规划和水灾预测等方面奠定了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