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25.词五首复习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5课词五首 (共27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25课词五首 (共27张PPT)
陵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
载不动许多愁 ___________________” 化抽象为具体,写尽忧愁之 沉重。 (3)苏轼在《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以古人自比,表达 持节云中 , 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何日遣冯唐 ?抒发诗人杀敌报国决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会挽雕弓如满月,_________ 西北望 ,_________ 射天狼 。
跟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意境相似的句
千嶂里 子是:___________ ,长烟落日孤城闭 ________________。
名师导练
【课内精读】 3. 《望江南》描写的是什么内容?
这首小词描写一位因心上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渔家傲· 秋思》所写的塞下风景“异”在哪里?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异”在三个方面:①“衡阳雁去”表明塞下天气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②“边声四起”表明风吼、马嘶同号角声混杂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起,构成了塞下特异的声音。③“孤城闭”点明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 课件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25.词五首 课件

1.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景”?通过这些景致的描写 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雁去、边声、长烟、落日、 千嶂、 孤城 。 通过这些景致的描写渲染出荒凉、萧瑟、肃杀的气 氛。
2.此景会让人产生什么样的感觉?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悲凉、寂寞、孤独、思乡的感觉。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 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的心情,含蓄 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 愤懑不平之情。
初中九年级语文上册 《词五首》
1.背诵五首词,了解古代诗词名家及其代表作。 2.感悟五首词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理解古诗词的优美意境和深刻的人生哲理。
温庭筠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少负才名,精通音律, 但屡考进士不第,一生不得意。于是出入歌楼妓馆, 行为放浪。其词多写闺情,风格浓艳。《望江南》共 两首,本文所选的是第二首。这是中晚唐词体初兴时 期的一篇名作。
望江南
独倚——希望 过尽——失望 切盼夫归 肠断——痛苦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宋)
作者介绍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他的 代表作《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 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 前4年(1040年),他还在塞外征 战。
过尽千帆 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 强烈。又和“独倚望江楼”空 寂焦急相接,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成 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 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 语流去。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 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 感情呢?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上课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5课《词五首》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获奖PPT课件
法是——化虚为实 第22页
《武陵春》主旨小结:
这首词采取借景抒情、化 虚为实手法,表示女词人内 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 俱灰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第23页
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诗句 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登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4、剪不停,理还乱,是离愁。别是普通滋味在心头。 ——李煜《相见欢》 5、试问闲愁都
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第24页
观赏李清照后期诗词
《绝唱》 生看成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愿过江东。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 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难过,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第34页
羌管悠悠霜满地
夜寒霜浓、悠悠羌音, 层层蓄势
更使征人惆怅难眠。
羌、笛从来是乡 思代名词
第35页
此句互文。“不寐”
是将军也是征夫,流
下是思念故乡泪,更
人不寐
是功业无成、壮志未
将军白发征夫泪 酬英雄泪!
表示了怎样 情感?
悲怆情调含蓄表示了 作者对朝廷腐朽、软 弱、不修武备、不重 边功愤懑不平。
第15页
• 了解背景 •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
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所作。 • 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故乡沦
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 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 这首词所反应正是她真实生活片断 和思想情感。

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_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作者通过风景、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 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辛弃疾不只是词人,还是一名爱国武将,他积极主 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而不断遭受主和 派的排挤、诬陷。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 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 湖赋闲家居。陈同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与辛弃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 和。这首词就是寄给陈亮的。“壮词”即内容、情感、形 象、语言诸方面都豪放、壮美的作品 。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
写景或叙事
抒情
总体
塞下秋景: 思乡,爱国, 相同:
寒冷荒凉 期望建功立 感情,都与
戒备森严 业
爱国紧密联
打猎: 雄浑开阔
系;风格, 期望被重用, 开阔、雄浑。 为国效力,
爱国。
不同:感情
回忆军旅生活: 期望建功立
豪放猛烈具有 业,壮志未
英雄气势
酬的抑郁愤
说哪里体现了“壮”吗?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
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 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 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 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达标练习:
1.请给下面词语注音。 脉脉( )舴艋( )答案:mò zé měng 2.解释句中加粗的字词。 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 会挽雕弓如满月。 定将; 也拟泛轻舟。 打算。 3.《破阵子》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了什么? 答案:对偶。突出表现了雄浑的军营,表现 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礼仪的社会意义
阐述古代礼仪在维护社 会秩序、促进人际交往 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以 及礼仪所体现的文化内 涵和民族精神。
古代建筑文化常识
建筑的起源与演变
介绍古代建筑的起源、发展历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和风格。
建筑的类型与特点
详细阐述古代建筑的类型,如宫殿、坛庙、陵墓、园林等,并分析 其各自的特点和建筑艺术成就。
创作风格与特点
创作风格
五位作者的创作风格各具特色,有的豪放洒脱,有的婉约柔美,有的清新自然, 有的沉郁顿挫。他们的词作在表现手法、意象运用、语言锤炼等方面都有独到之 处。
特点
本课所选的五首词,具有以下共同特点: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优美、音韵 和谐。这些特点使得这些词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创作心得和体会,分享写作过程中的经验 和教训,促进共同进步。
06 课堂活动与互动环节
分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首词?为什么?
分组
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讨论
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最喜欢的词,并阐述理由。鼓励 学生从词的情感、意境、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享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
角色扮演:根据词意进行情景表演
01
02
03
04
选择词作
挑选一首具有丰富情感和生动 画面的词作。
分配角色
根据词的内容和意境,为学生 分配角色,如词人、景物、情
感等。
表演准备
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理解词 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表演准备

情景表演
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情景表演, 展现词中的情感和画面。
知识竞赛:抢答有关词牌和作者的问题

初三语文复习 第6单元 第25课 词五首 优质课件(人教版九上)

初三语文复习 第6单元  第25课  词五首 优质课件(人教版九上)

育之途的行进者,与所有的追逐梦想的人一样,以自己最年轻
的生命,溶解到永不止息的梦想的追逐中去了„„
【点评】 梦想虽然飘忽,但本文的思路却很清晰,从“我 是谁”这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切入,叙写了对于人生梦想的艰 难而充实的追求,追求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的过程,认识了 自己就会坦然,坦然地面对曾经因为追逐梦想而留下的累累伤 痕。文中的“我”与“我追逐的梦”是各自独立的存在,也是 一种交融,一切都是因为梦想,青春的梦想!
1.名言警句
①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 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托尔斯泰 ②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
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美至善的境 地。 ——居里夫人 ③信念,这强烈的精神搜索之光,照亮了道路,虽然凶险
的环境在阴影中潜行,我却毫不畏惧地走向“魔林”。 ——海伦· 凯勒
容出新,却不容易。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叙述追求理想、坚持信念过程中的曲折经历 围绕自己或他人的理想信念,生动描绘为实现理想而奋斗 的过程,为坚持信念而执著努力地付出,写成故事性极强的记 叙文。这种写法,要注意把追求的细节过程描画得生动细腻, 同时真切地表现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增强文章的真切性、鲜活 力。
新鲜的事例。
同时,我们在写作时,要避免以下误区:
1.枯燥说“理”,索然无味 全文大谈“理想”的意义,缺乏鲜活的事例,不能给人有 益的启示;语言平淡无奇,板着面孔说教,让人生厌。
2.虚构故事,令人反感 生动的事例可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但所述的故事如果缺乏
生活的真实性和典型性,就会给人矫揉造作、无病呻吟之感, 积极的写作意图就会落空。
(3)《江城子 密州出猎》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 作。作者借出猎场景,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表达 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 朝廷重用的愿望。全词脉络如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共106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5课《词五首》课件 (共106张PPT)

链接中考
《望江南》· 温庭筠· 晚唐· 理解性背诵默写: 1. 《望江南》中写出了思妇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 望心上人归来的殷切心情的句子是:____,____。 答案: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望江南》中写思妇盼夫未回失望极深的句 子是: ______,______。 答案: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望江南》中充分体现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 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的句子是:____,____。任陕西经略副使兼 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 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 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 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 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 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 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 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 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
拓展阅读
望江南 千万恨, 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两首《望江南》都是温庭
筠的名作,都是写思妇的 离愁别恨。 这一首,写思妇深夜 不寐,望月怀人。两首词 以不同场景塑造同一类人 物。一个是深夜不寐,一 个是晨起登楼,刻画人物, 形象生动、传神,揭示人 物心理,细腻得朴素自然, 明丽清新,没有刻意求工、 雕琢辞句,但却能含思凄 婉,臻于妙境。
. . . .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北宋
作者简介:
范仲淹(969-1052) ,字希文,江 苏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幼年 孤贫,刻苦好学。一生为官清正,治军 严明。死后,谥号“文正”。所作散文 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岳阳楼记》为 其代表作。有《范文正公集》。他的词 能突破唐末五代词的绮靡风气,仅存五 首。《渔家傲•秋思》选自《唐宋名家 词选》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五课 词五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第二十五课 词五首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x
写女子打扮停当,凭栏眺望的句子: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以悠悠江水衬托主人公无限愁绪的句 子: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30
变型默写:
体现全诗主旨的一句是 :
肠断白蘋洲。
31
拓展延伸
32
我打江南走过
郑愁予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江南女子等待男
你底心是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景物描写 ③ 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⑤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25
梳洗罢
人物描写 独倚楼
殷切希望 孤独 期盼
望江南
过尽千帆
景物描写 皆不是
斜晖 水
希望 借景 失望 抒情
抒发感情 肠断
悲伤绝望 直抒 愁肠寸断 胸臆
26
这首小词,只有二十七个字.却容 纳了很多内容: (1)就时间而言,从 清晨 写 到 黄昏 ; (2)就景物而言,从 楼、 帆船 写 到 斜晖、江水 ,又写到 白蘋洲 ; (3)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希__望_ 到 失望,以至最后的 “肠断。”
12
探究讨论
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什么内容和 什么感情?

温 庭
江 南

13
内容大意
梳洗化妆已完毕, 独自倚靠在望江楼上( 眺望)。 过完了上千只船都不 是(心上人的船),日 落前斜晖含情凝视着 悠悠江水, 让人愁肠寸断于白蘋 洲头。
14
梳洗罢,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 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
22
主题:
望江楼上望夫归 望穿秋水夫不回 船去楼空只独悲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5课《词五首》教学课件(79张PPT)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第25课《词五首》教学课件(79张PPT)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 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 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 风住尘香花已尽, 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 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 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 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 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 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 闻说双溪春尚好, 流。
解说大意 武陵春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落日流水 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 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 者:斜阳欲落未落,不尽 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 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肠断白蘋洲
千帆过尽,斜晖脉脉, 江洲依旧,不见人影, 能不肠断?
形象刻画
① ②
动态
切盼重逢之情。
静态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日晚倦梳头
欲语泪先流
两个外在的 行为具体的 表达了她内 心浓重的哀 愁
创意出奇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怕的是双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舟载不 动自己内心的哀愁。
人们总是把愁怨比喻成连绵 不断的流水,(斜晖脉脉水 悠悠)比作斩尽还生的野草, 而李清照却独辟蹊径说自己 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了
• “也拟” 、“只恐” 把自己 的思想活动层次清楚地表露 出来。 • 艺术构思表现手法新鲜奇特 被词论家称赞为“创意出 奇”、 “往往出人意表”
1、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江南》有没有相类似 的描写。 都写了女子梳头 2、大家思考一下,她为何 “日晚倦梳头。” 呢?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 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 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 李清照因为内心哀愁,对生活失去了兴趣, 所以,“日晚倦梳头。”
物事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 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并没有 新的变化,而人却与以前大不一样 了,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 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出自 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初而泪 先流。比声泪俱下的描写更深入一 层。内心的悲哀不可触摸,不仅不 能说,而且不能想,一想到就会泪 如雨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 羌管悠悠霜满地。
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 成,哀伤流泪的句子: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变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 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 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 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 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 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 量、动态。这种写法是——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是风格用欲 抑先扬手法,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 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
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 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
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1、狂在装备齐全,随从众多
主题:
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 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 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
雁去
边声

千嶂 长烟
落日
孤城
边地荒漠 将士思乡
衡阳雁去无留意
这是用拟人手法写人的 感受,突出边塞的异常 苦寒:雁尚且无留恋之 情,将士又何以忍受?
四面边声连角起
暗示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
千嶂里,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 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但细数《东坡乐府》,34 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 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 擅长的大家
望江南
温庭筠
倚(yǐ )(凭靠 )
斜晖(夕阳的斜光

悠悠( 闲静的样子 ) 肠断(形容极为伤心 ) 白蘋洲( píng) (开满白色蘋花的水中小块陆地, )古诗词中常代指分别的地方。
一个“独” 字写出了多么 孤独落寞之情。
独倚望江楼。
尽千帆皆不是
此句是全词情感上的大转折,与起句 的欢快情绪构成比照,鲜明而强烈。 又和“独倚望江楼”空寂焦急相接,
一句闲不得”这不是一般人物在晨起来
的梳头,而是特定人物(思妇
),
( 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 )特定条件
下,一种特定情绪( 喜悦和激动 )的反应。
① 动态 形象刻画 ② 静态
切盼重逢之情。 凭栏远眺望心上人归。
景物描写 ③ ④
千帆过尽,不见心上人的船归。 望穿秋水,夕烟西下,失望。
⑤ 情感抒发
令人感叹悲伤,肝肠寸断
知识拓展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 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 黄时雨。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 处。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 新词强说愁。
鬓微霜,又何妨!
两鬓虽有微霜,可自己根本不衰老, 尚有用武之地。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 给他机会去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志向。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 南宋杰出女文学家, 章丘明水(今属济 南)人。以词著名, 兼工诗文,并著有 词论,在中国文学 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长烟落日孤城闭
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 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患未平 功业未成
羌管悠悠霜满地
这入夜的悠悠羌音、浓 浓白霜,更使人惆怅难 眠。
将军白发征夫泪 人不寐
感慨 情怀
雁去
渔 上阕写景 边声

孤城

渲染荒凉 萧瑟气氛


长烟

景 抒
落日 家万里- 归无计
承上启下
斜晖脉脉水悠悠
望眼欲穿,船尽江空, 人影不见,希望落空, 幻想破灭, 落日流水本无情,但在思妇眼里, 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 斜阳欲落未落,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 心情,悠悠无不见人影,
能不肠断
肠断白蘋洲 (点明主旨)
小结
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一字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由景到人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 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 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 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
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 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 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抒发思乡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报国之情


燕然未勒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渔家傲 秋思》通过写边塞的战地 风光,表现了作者报国立功的英雄气慨 和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感慨情怀,同 时也写出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 盾心情的句子: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狂 2、狂在百姓倾城,观看狩猎
3、狂在自比孙郎,乘马射虎
2、上阕描绘这样盛大的出猎,目的是什么 ?
上阕写出猎的盛况,表现了他英武 的身姿;进而又将自己与孙权相比,表 达了词人非凡的气概。同时也为下阕抒 情作了铺垫。
3、下阕哪个词集中抒发了他的情怀? 开张——豪壮
4、表现在哪些诗句上?
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