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作用
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关键词 : 西湖 凹陷; 西部斜坡 带 ; 成岩作用 ; 成岩 阶段 ; 孔隙演化
中图 分 类 号 :E 2 . T l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I1 .9 9ji n 10 2 3 .0 10 .6 O :0 36 /.s .0 8— 36 2 1.4 0 3 s
n n a s si n ee t n mir s o e a d p y ia rp r n lss i i ra i d ta ig n ssa d p r v l t n h v x r d ge t i g t n miso l cr co c p n h s l o e t a ay i , t s e l e h t a e e i n oe e ou i a e e e e r a r o c p y z d o t efc so h r p r e frs r o r t d e u t s o e a er s r orh se p r n e o lx da e ei v n s n l dn o f t n te p o e t so e i.Su y r s l h w d t t h e e i a x e i c d c mp e ig n t e e t ,i cu ig c m— e i e v s h t v e c p cin,c me tt n,d so ui n a d r pa e n .Th ig n t tg a e dv d d i t a l ig n t a d B s g n aey at o e nai o is l t n e lc me t o e d a e ei s e c n b ii e no e r d a e ei A n t e a d l tl s a y c a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写一篇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报
告,600字
报告题目: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报告内容:
莱阳凹陷位于胶莱盆地的莱阳组储层是一个典型的烃源层,由多种地层断层所改造,并形成了许多有利的成熟度、存储性能及采气性能的储层。
同时,储层成岩作用也是开发莱阳油气田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受到断层控制,包括断裂构造、含油层构造、岩石质量及次生结构特征等因素。
大量构造活动形成了复杂的破坏构造,促使了断裂破碎和岩石质量的改变,以及孔隙的开拓和充填,构成了储层的主要构成部分。
同时,储层温度、压力及液态含水的变化,也是影响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构造活动的不断改变,储层内的温度、压力及液态含水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含水量和压力会降低,从而导致岩心凝固、溶液流动等孔隙演化过程,对储层常规测井参数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也受到水文沉积环境控制,包括上、下层岩性性质、沉积环境及沉积能力等,都是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型,用以对储层的开发有效预测。
综上所述,莱。
储层成岩作用_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滞流型
无动力来源和 流体流动,为正常
压力平衡状态
能量流为主, 伴随着物质流
无水循环 无机酸为主 成岩反应慢
温度、pH、Eh 及离子浓度
二、主要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可能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 流体性质与矿物成分决定矿物是溶解还是沉淀。可以说, 成岩过程是孔隙的形成与消亡的交替过程。因此,依据成 岩作用对孔隙影响,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系统与外界只存在 周期性的流体交换, 异常高压形成幕式
交换
物质流为主, 伴随着能量流
封闭性水循环 有机酸为主 选择性反应
压力、温度及 有机质丰度
物质流为主, 伴随着能量流
开启性水循环 大气水为主 选择性反应
pH、Eh及 离子浓度
能量流为主, 伴随着物质流
半封闭性水循环 有机酸为主, 成岩反应活跃
超压力带 与有机质丰度
③影响孔隙流体和岩石的反应方向:因为化学反应的平 衡常数受温度控制,温度的变化势必引起反应的变化。在 一种温度下,一定的成岩反应可以形成次生孔隙,在另一 种温度下可能形成自生矿物而堵塞孔隙。
④古地温控制下有机质成岩演化序列:有机酸对矿物颗 粒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重要途径之一。有机质随温度的 变化衍生出不同的化学成分,而不同化学成分的有机酸对 矿物的溶解则明显不同。
压力关系示意图
(四)流体
储层中所见到的自生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沉积盆地 内大量溶解物质所造成。成岩期间储层中存在着不同成分 的孔隙流体,这种流体是重新分配矿物的动力学条件。因 此,其化学成分和活动程度对成岩作用起着很重要的控制 作用。具体来说,孔隙流体一般包括孔隙水、油和气,孔 隙水的影响最突出。
第二节 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一、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
陕北赵台区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1 成 岩 作 用 类 型 与特 点
本 区长 6 、长 4 5储 层 岩性 主要 为 灰色 细 粒长 +
收 稿 日期 : 0 9 1 — 0 2 0 — 2 1
长 6 长 4 5储 层压 实压 溶作 用 强烈 , 实作 用 、 + 压 使碎 屑 颗粒 转 动 , 向排 列 , 碎 屑变 形 , 定 软 刚性 颗 粒
本 区储 层具 有典 型 的低 成分成 熟度 、高 结构 成熟度
陕北赵 台 区位于 陕西 省延安 地 区子长 县 的东北
部 。 造 位置 处 于鄂 尔 多斯 盆 地 的一 级 构 造单 元 陕 构 北 斜 坡 东部 。 区域 构造 为 一平 缓 的西倾 单 斜 , 层 地 倾 角 小 于 l, 。 内部 构 造 简 单 , 部 具 有 差 异 压 实 形 局
鄂 尔 多斯 盆 地 上 三 叠 统 延 长 组 储 集 层 具 有 低
为 5 .% ( 中 钾 长 石 占 1 .%一 7O ,平 均 为 49 其 2 0 5 .%
4. ; 21 斜长 石 占 1 %~ 00 , % . 3 . 平均 为 1 . ; 0 % 31 %) 其次
为 石英 , 1 .%ຫໍສະໝຸດ 1 %, 均 为 2 . ; 屑 含 量 占 3O 3 . 平 0 37 岩 % 为 40 1 .%,平均 为 9 %。三大 岩类 岩 屑均 可 .%~ 8 0 . 9
石 砂岩 , 其次 为 中粒 及 中一 粒 , 一 细 细 中粒 长 石砂 岩 。 砂 岩 的主要矿 物 成分 为长 石 . 3 .%~ 60 , 占 4O 6 . 平均 %
了成 岩作 用 的研 究 热潮 。有关 成岩 作用 与储 层孔 隙
特 征 的研 究 成果 大 量 出现 。 电子显 微 镜 、 X射 线 衍 射、 阴极 发 光 、 电子 探 针 等 分 析 测试 技 术 的不 断 提 高 , 大地 促进 了成 岩作用 研究 的进 展 _。 极 1 ]
延安地区上三叠统长6期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般 为 8 1 ~1 . % , 层 渗 透 率 为 0 2×1 .% 35 储 . 0
~
1 1 0 m , 层 孔 隙结 构复 杂 , . ×1 ~ 储 主要 以残 余
粒 间孔 为 主 , 同时 次 生 孔 隙发 育 较 普 遍 ¨ 。研 究 J
碎 屑颗 粒呈 次 圆一次 菱 角 状 , 选 中等一 好 , 分
一
04 ~1.% , 均 为 63 ; 隙 物 含 量 平 均 为 .% 56 平 .% 填 9 , 中杂基 为 25 , 物 为 65 , % 其 .% 胶结 .% 主要 为各类
碳酸岩 、 浊沸石 、 黏土岩 、 长英质 等胶结 物 ; 重矿 物成 分较少 , 主要为锆石 、 石榴子石。
摘要 : 延安地 区为湖 泊三 角洲前缘沉积 , 沉积作 用和成岩作 用控制着储层孔隙。储层 中原 生粒
问孔和 次生孔 隙所 占比例相 当, 中, 泥石膜对研 究区储层孔 隙的保存起 重要作 用 , 其 绿 为后 期
次 生孔 隙 的 生成 提 供 了先 决 条 件 。 同时 , 浊沸 石 大量 溶 解 是研 究 区储 层 的 一 大特 点 , 绿 泥 石 而
引 青
延 安地 区位 于鄂 尔多斯 盆地 中偏东 部 , 造上 构
1% ~ 0 , 均为 2% , 5 5% 平 8 从北 向南 石英 含量逐 渐增
多; 岩屑组分 为 2 ~ 6 , % 2 % 平均 为 1% , 2 主要 以变质
岩( 如板 岩、 千枚 岩 、 质岩等 ) 硅 和火 山岩屑 ( 如灰 岩 、
,
, 连通 性 差 ,
为 典型特 低渗 透储层 。 孔 隙类 型 主要 有 原 生粒 间孔 、 蚀 粒 问孔 、 溶 溶 蚀 粒 内孔 、 晶问孔 及 裂 隙孔 等 。其 中 , 原生 残 余 粒
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深部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关键词 :惠州 凹陷 ; 古近系 ; 储层 ; 成岩作用 ; 生孔 隙 次
中图分类号 : 68 10 2 P 1 .3 . 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0— 5 4 2 1 )4 0 6 —0 10 6 2 (0 1 0 — 6 5 9
龙 更 生 施 和 生 郑 荣才2 杜 家元 刘 军 张 晓 宇 , , , , ,
( .中海油深圳 分公 司 , 1 广东 广州 摘 5 0 4 ; . 都理 工大学 ,I l成都 12 0 2 成  ̄J l 605 ) 10 9
要 :惠州 凹陷是珠 江 口盆地 重要 的油气 富集区 , 但深层古 近系 的勘 探 尚未突破 , 主要 是束缚勘 探的储 层 问题 没
s eeo o o e t n ti o o n n so h a d tn r ai u sa csp riiaig i ig n ss k ltn c mp n n sa d marx c mp e t ft e s n so e aeb sc sb tn e a t p t n da e ei. c n F ls a a d tn ,fls ah cq at n so ea dl hca k s r i o k tp si h h i n pn o — ed p rs n so e ed p t i u rzs d tn n t i r o a emanr c e Z u a dEn igF r a i e y n a
main ,whc e c aa tr e y c as r is o rg a ig s b g l i , lw o o i o a t rt t s o ih a h rcei d b o r g an ,p o r dn , u a ua t r z e n r y o c mp st n lmau i i y, a dmo e aet a e t rl t rt .Th trg a a it sc n iea l a tdb ig n ssa dp r i n d rt ob d tx u a ma u i y eso a ec p bl yi o sd r byi i mp ce y da e e i n o — o s t v lt n.B sdo l e b e aina dc rsa ay i a du ig s c a sa c n igee to i o c p y e ou i o a e nsi so sr t n o e n ls n s u h me n ssa nn lcr nm cs o e c v o s n r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总结 文档
第三题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总结碳酸盐岩在成岩演化过程中易受多类型、多期次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的改造和叠加, 这些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形成的孔、洞、缝系统在油气储集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区碳酸盐岩岩溶储集层经历了多期多类复杂的成岩作用, 主要包括: 胶结及充填作用、溶蚀(或岩溶) 作用、硅化作用、压溶作用、破裂作用和热液作用等。
2.1胶结及充填作用胶结与充填作用常常相互伴生。
胶结作用是一种碳酸盐岩孔隙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沉淀作用, 其结果导致孔隙空间减小, 对储集性而言, 是一种破坏性成岩作用,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构造运动对岩石的胶结有不同的影响。
有时可形成世代胶结,2.1溶蚀(或岩溶) 作用溶蚀(或岩溶) 作用是提高储集层孔渗性能的重要建设性成岩作用, 是研究区优质储集层形成的根本原因。
溶蚀孔、缝的存在是溶蚀作用的直接证据。
岩溶作用是溶蚀作用在碳酸盐岩地区的继续, 是在特殊地质条件下的一种大规模溶蚀作用,根据沉积环境等因素分为同生岩溶作用、层间岩溶作用、顺层岩溶作用、潜山岩溶作用及埋藏岩溶作用。
2.3 破裂作用破裂作用的主要产物为构造裂缝, 与构造运动相关,构造裂缝的形态,大小受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运动控制,后期可能遭受其他作用,而使裂隙发生各种变化。
例如矿物充填,构造裂缝可控制和促进岩溶作用发育, 又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 还可以与溶蚀孔洞配置, 形成各类缝洞型储集层, 成为油气储集的主要空间, 因此是增加碳酸盐岩储集层孔隙度的主要成岩作用之一2.4 机械压实与压溶作用机械压实作用可以贯穿整个成岩过程, 但在早成岩期对储层所造成的影响远比其他时期大。
薄片鉴定表明, 研究区碎屑储集层机械压实作用由弱到强, 大部分颗粒以点- 线接触为主, 局部凹凸接触, 随深度增加, 压实作用增强出现缝合接触。
压溶作用随埋深增大也逐渐显现, 实际上压溶作用是发生在碎屑颗粒接触点上的溶解作用, 这些溶解物会在附近沉淀, 使另一部分碎屑次生加大。
缅甸睡宝盆地A井区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对 睡 宝盆 地 下 一 步勘 探 具 有 重 要 指 导 意 义 。 关 键 词 : 宅 盆地 ; 岩 作用 ;L 演 化 ; 造 压 实 效 应 ; 睡 成 孑隙 构 次生 孔 隙
中图分类号 : l2 2 TE 2 .
文献标识码 : A
di1 .99 in 10 2 3 .0 00 .2 o:0 3 6  ̄. s .0 8 36 2 1 .4 0 6 s
隙 的 保 护 。研 究 区 古近 系储层 成 岩 演 化序 列 具 有 特 殊 性 : 一 期 胶 结 作 用 为硅 质 胶 结 , 于机 械 压 实作 用 或 者 同 时 进 第 早
行 , 烈 的 机械 压 实作 用使 得 孔 隙度 减 小 1 % , 后 第 二 期 碳 酸 盐 胶 结 作 用 占主 导 , 下 统 计 两 期胶 结 作 用 的减 孔 量 为 强 5 此 镜
( . 海 油研 究 总 院 , 京 10 2 ; . 里 木 油 田分 公 司勘 探 开 发 研究 院 , 据 库 尔 勒 8 10 ) I中 北 00 7 2 塔 新 4 0 0
摘
要 : 次分 析 睡 宝盆 地 A 井 区古 近 系成 岩 演化 序 列并 提 出其 储 层 处 于 中成 岩 A ~A 首 1 2期 , 成 岩 阶段 有 利 于 次 生孔 此
dige e i nd A2 s a e ,wh c sg od f rs c n a y p r iy.Pae ge e r s r o rdig n sse o u in a n tcA1 a tg s ih i o o e o d r o ost lo n e e v i a e e i v l to i pe ili e e r h blc ss ca n r s a c o k:t is e nt to sslc n c m e a p n d b f r rsmu t n o sy wih hefr tc me a i n wa i o e nth p e e eo e o i la e u l t i t o hec mpa t n.Th e o d c me a i n wa act e n n a e d a t r t i o a to nd ci o e s c n e nt to s c lie c me ta d h pp ne fe he man c mp c i n a p r st e r a e 1 o o iy d c e s d by . Thi s c in m ir s o y e e r h s o t t he t c m e t to e u e 5% n e to c o c p r s a c h ws ha t wo e n a in r d c d p r st o o iy by4彩 - 6彩 .Hy e g n ssa her lt d tc o i q e zn v m e ta et e c n r li a t r p r e e i nd t ea e e t n cs u e i g mo e n r h o to l ng f co s
靖边气田马五_4~1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 ●__ ___
一 ●■■I 一
占据孔 隙 晶闻微孔 藩蚀孔洞
晶间孔 占据 空洞 无意义
溶 作用形 成最大 的次生孔 隙 , 虽经成 岩阶段 变化有所
4 成 岩演 化 阶段 及 孔 隙演 化模 式
成岩作 用受沉积 期后 的埋 藏条件 、 海平面升 降变
化 、 间溶 液的变 化 、 理 和化 学 性质 、 粒 物 温度 、 以及所 处 体系 的开放 程度等 成岩环境 的影响 , 变迁受控 而其 于构 造运动 。研究 区 的成岩 环境 类 型有 近 地表 成岩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21 0 2年 1 出版 月
靖 边 气 田马 五4 储 层 成 岩 作 用 及 孔 隙 演 化
陈凤 喜 王 东旭
( 中国石油长庆油 田分公 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
要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靖边气 田奥 陶系马家沟组马五 气藏储集岩为颗粒 白云岩、 粗粉 晶白云岩 和细粉 储层 的最终 形
・
2 ・ 2
第3 卷 5
第1 期
天 然 气 勘 探 与 开 发
中细晶结构 , 晶体 之间 镶嵌 接 触 , 隙没 有 因重 结 晶 孔 而得 到改善 。同时重结 晶作用 使 得 原砂 屑结 构 仅有 隐约轮廓依 稀可见 , 转变 为残 余砂 屑结构 。
3 储 层孔 隙结构
根据 岩 芯 观 察 及 薄 片 鉴 定 、 描 电 镜 分 析 , 扫 马 五 亚段 的孑 隙类 型按 照成 因分类 主要有 原 生孔 隙 L 和次生孔 隙两大类 。其 中原生 孔 隙主 要有鸟 眼孔隙 ; 次生孔 隙储 集空 问有八 种 孔 隙类 型 ( 1 。以次 生 表 )
储层地质学(中国石油大学)-4成岩作用
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1、有机酸的形成 在烃源岩生成液态烃之前,干洛根分子就释放出其外围羧 基和酚基,形成一元羧酸和二元羧酸两类水溶性有机酸。 二元羧酸阴离子浓度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热脱羧作用, 温度高时,二元羧酸就会脱羧转变为一元羧酸和(或)CO2。
2、羧酸和酚基在碳酸盐和铝硅酸盐溶蚀和次生孔隙形成中的
缚石类胶结物:呈粒状、板状、纤维状、针状等。 赤铁矿胶结物:常受含氧孔隙水的分解。 黄铁矿胶结物:形成于强还原环境。在同生成岩阶段的黄铁矿
在电镜下显示为草莓状,由八面体黄铁矿微晶集合而成。在砂
岩油藏中,黄铁矿常富集于油水边界部位。
4、交代作用 (1)概念 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作用。
(2)类型
储层地质学——成岩作用 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1)成岩作用:是沉积物沉积之后转变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 之前,或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之前所发生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以及这些作用所引起的沉积物或
沉积岩的结构、构造和成分的变化。 (2)影响因素:较多,但以孔隙水的性质及运动最为重要。 (3)主要类型:压实、压溶、交代、矿物的多形转化、重结 晶等作用。
2、压溶作用 产生:缝合线、微缝合线、未缝合线的缝。 若缝合线中没有不溶残余和自生矿物充填,可作为储集
空间储渗油气。
3、胶结作用 (1)碳酸盐矿物胶结物 古代的: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 现代的:方解石、文石、镁方解石和白云石。
三种结晶形态:泥晶、纤维晶、较粗的粒状晶体。
影响胶结物晶体形态的因素是镁离子、硫酸根离子、铁离 子的选择性毒害效应,结果使镁方解石成长为数微米宽的纤 维状或泥晶状陡斜菱面体。
4、交代作用 (1)白云石化作用 雾心亮边构造:在 污浊白云石的外缘形成
成岩作用
5.表生阶段
淡水的古喀斯特作用 最重要
地下深埋的岩石经过地壳构造运动被抬升到地表附近 的淡水淋滤带,可在古侵蚀面之下数十米内发生大规模的 岩溶现象。如遇到夹有膏盐层的岩层或含膏盐层的岩层, 由于淡水淋滤溶解膏盐发生去膏盐化作用,产生次生溶蚀 孔洞及膏溶垮塌角砾岩层,与膏盐伴生的白云岩常发生去 白云石化。碳酸盐岩层处在古侵蚀面的构造裂缝发育带及 地下水泄水区,淡水循环良好,岩溶作用发育,可以形成 大量溶洞、溶缝及岩溶角砾岩等。表生阶段的古淋滤溶蚀 孔洞缝,是油气储集及固体矿产聚集的有利场所,我国已 有大量的实例。 同时,表生阶段也有深部地下水的交代作用及后生 矿物的生成,也可能被地下咸水沉淀的矿物充填(如白云 石、天青石、萤石等)。岩石进一步重结晶形成较粗大的 晶粒结构,可使原始沉积结构和构造遭到进一步的破坏。
碳酸盐的成岩作用远比其沉积过程复杂 碳酸盐沉积物在一定环境中形成以后,即进入成岩阶 段。沉积物开始尽量适应新的各种物理、化学条件, 并与周围环境达到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沉积物中的 微观和宏观条件都在不断地、迅速地发生变化。在成 岩早期阶段,沉积物孔隙度很高,孔隙水运动很强, 生物作用较活跃,昼夜温差也大。所以相对平衡是短 暂的,错综复杂的成岩变化则在广泛地不断地进行着。 Larsen等(1979)总结出影响碳酸盐沉积物成岩变化 的有一系列因素,包括:地理,大地构造、地貌、区 域地球化学、沉积物聚集速率、沉积物初始组分、粒 度、沉积物纯度、灰岩与地表的联系程度、孔隙水和 气体、物理化学条件、前期成岩历史(如原先排出的 微量元素将决定以后的成岩作用)等。
浅成与深成胶结物的比较(Loucks,1983)
特征 晶体大小 晶体形态 晶粒分布 晶粒界线 Mg2+含量 Fe2+含量 Sr2+含量 早期浅埋胶结物 岩石学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细晶至中晶 等轴状、次为片状 极细至细晶在颗粒边缘分 布,向孔隙中心逐渐变粗 晚期深埋胶结物
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作用
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作用碳酸盐岩孔隙分类Choquette和Pray(1970)的碳酸盐岩孔隙分类的主要特征见图。
组构选择性是该分类的主要参数。
组构指的是沉积物或岩石中牢固的沉积和成岩组分,这些坚固的组构由各种类型的原生颗粒(如鲕粒和生物碎屑)、后期形成的成岩组构(如方解石、白云石和硫酸盐胶结物)及重结晶和交代组构(如白云石和硫酸盐品体)构成。
如果孔隙和组构之间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则称该孔隙为组构选择性的。
如果孔隙和组构之间没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则称该孔隙为非组构选择性的。
孔隙基本类型修饰词每种孔隙类型用一个缩写符号(如MO)表示、修饰词包括成因修饰词、大小修饰词和丰度修饰词,每个修饰词也同样用一个缩写符号表示。
原生孔隙指的是沉积作用结束后留在沉积物和岩石中的所有孔隙。
原生孔隙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分别为沉积前阶段和沉积阶段。
沉积前阶段以单体沉积颗粒的形成为起始,包括了在有孔虫、球粒、鲕粒和其他非骨骼颗粒中所见到的粒内孔。
沉积阶段指的是沉积物在埋藏地点或者生物格架生长地点最终被沉积下来的时间段。
该阶段形成的孔隙称沉积孔隙,它对碳酸盐岩及沉积物中所见到的总孔隙体积有重要的贡献。
次生孔隙可以形成于沉积之后的任何时问。
相对于原生孔隙而言,次生孔隙形成的时间是相对漫长的。
根据发生在表生浅成岩环境及埋藏深成岩环境中孔隙改造作用的差异,次生孔隙的发育时间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和晚成岩阶段。
早成岩阶段指的是从沉积物初始沉积到沉积物被埋藏到表生成岩作用不能影响到的深度之前的这段时间。
早成岩阶段的上限一般是沉积分界面,该分界面可以位于地表,也可以位于水下。
在本书中,早成岩阶段的下限是表层补给的大气淡水、正常(或蒸发)海水通过重力和对流作用也无法活跃或循环的临界深度。
孔隙改造通过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得以快速完成。
就其孔隙改造的体积而言,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早成岩阶段活跃的成岩环境包括大气淡水潜流带、大气淡水渗流带及浅海、深海和蒸发海水成岩环境。
2[1].4 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
(2) 球度
指颗粒接近球体的程度。
球度系数 式中
B C ; 2 A
3
A、B、C分别代表颗粒的长、中、短三轴长度。
最大球度值等于1,最小球度值近于零。
(3) 形状 根据颗粒长、中、短 (A、B、C)三个轴的长度比 值可将颗粒分为四种形状: 圆球体:B/A>2/3,C/B>2/3; 扁球体:B/A>2/3,C/B<2/3; 椭球体:B/A<2/3,C/B>2/3; 长扁球体:B/A<2/3,C/B<2/3。
KG =
D95 - D5
非常尖锐 KG >3.00
2. 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 圆度 指颗粒的棱和角被磨蚀圆化的程度。以棱角状、次 棱角状、次圆状和圆状四个等级描述: 棱 角 状—颗粒具尖锐的棱角,棱线向内凹进。 次棱角状—碎屑颗粒的棱和角均稍有磨蚀, 但棱和角仍清楚可见。 次 圆 状—棱角有显著磨损,棱线略有向外 凸出,但原始轮廓仍清楚可见。 圆 状—颗粒的棱角已全部磨损消失,棱线向 外突出呈弧状,原始轮廓均已消失。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3
式中 D16、D50、D84——分别为粒度概率曲线上频率为
16%,50% ,84% 所对应的粒度值。
b.分选:表示颗粒大小的均匀程度(分选程度), 用标准偏差表示。标准偏差公式: D84-D16 D95-D5 σ= + 4 6.6 式中 D95、D5——分别为粒度累积概率曲线上 频率为95%及5%所对应的粒度值; 分选很好: σ < O.35 分选好: σ :0.35~0.5 分选较好: σ :0.5~0.71 分选中等: σ :0.71~1 分选较差。 σ :1~2 分选差: σ :2~4 分选极差: σ > 4
普光气田储集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20 0 8年 9月出版
普 光 气 田储 集 层 成 岩 作 用 及 孔 隙 演 化 冰
任 利剑 张春生 刘德智 赵逸清
(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摘
要
以普光气 田碳酸盐岩储集 层岩 性与物性分析 为基础 , 通过野外露头 剖面观测 、 单井 岩心观察 , 样品测
1 岩 石 学特 征
1 1 岩石 类型 .
普光气田得主力储集层为二叠系长兴组与三
叠系飞仙关组。其岩石类 型包括 : 海绵礁灰岩、 礁 角砾岩、 砂屑灰岩、 鲕粒与残余鲕粒 白云岩、 残余砂
屑白云岩、 结晶白云岩、 自云岩 、 礁 糖粒状残余鲕粒 中粗 晶 白云岩 、 砾 屑鲕 粒 白云岩 、 砂 屑 泥 晶 白 含 含 云岩、 溶孔泥质白云岩以及鲕粒灰岩。 长兴组、 飞仙关组 的岩石类型复杂 , 但其储集 岩主要为鲕粒白云岩。其特征为 : 以中细晶至粗晶 为主, 部分 为 细泥 晶。鲡 粒含 量 不等 , 最高 可 达 8% , 0 分选好 , 多呈圆形 , 以层 圈少 的低能鲕 为主, 部分为多层 圈的高能鲡。部分鲕粒 由晶粒 白云石 和微泥晶白云石组成 , 部分重结 晶, 晶粒 由细变粗 。
岩 。鲕粒 白云岩 的最 大 特 点 是选 择 性 溶 蚀 作 用极
为强烈 , 形成大量粒 内溶 孔及 部分鲕模孔 , 部分粒 内溶 孔具 明显 的示底 构 造 。
12 储 集 层物性 特 征 .
普光气 田的储集层物性有两大特点 , 第一个特 点是 以低孔低渗 为主, 中高孔 中高渗也较为发育。 长兴组和飞仙 关组储 层 总体 属于低 孔低渗储层。 孔渗值统计表 明,L 孑 隙度 0 6 % 一 97 % , .6 1.1 平均值 3 8 %, . 1 大部分小于 6 , % 大于 6 %的仅 占样 品总数 的 1% , 9 其中孔隙度大于 2 的平均值 为 59 % ; % .8 渗 透率 0 07 mD一 9 .0 2 .02 3 23 8mD, 均 313mD, 平 .0 9 主要分布在 0 0 m 0 2 m , . 1 D一 .5 D 大于 0 2m .5 D的 占 1 % , 中与孔隙度大于 2 2 其 %相对应 的渗透率平均 值为 5 83 m 。因此 , 酸盐岩储层总体 以低孔 .4 2 D 碳
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规律
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类型及孔隙演化规律摘要:砂、砾沉积物沉积后会遭受一些沉积后作用,即成岩作用。
主要有:机械压实及压溶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及溶解作用等。
在各个成岩作用阶段,其岩石的孔隙度会发生变化。
碳酸盐岩的孔隙也会在成岩作用下有规律的的变化。
关键字:碎屑岩、碳酸盐岩、成岩作用1.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多孔隙度的影响(1)压实作用压实作用系指沉积物沉积后在其上覆水层或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应力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压实作用是沉积物进入埋藏阶段后最先经历的成岩作用。
压实作用对颗粒灰岩、白云岩影响较小,而对泥灰岩等细粒岩大半对数图解上孔隙度变化规律压实作用最明显的结果是沉积物体积缩小发生排水、脱水作用。
石英砂岩的孔隙度为40%左右,在3000m深处其孔隙度降至30%-10%.碎屑沉积物在300m深处时,75%的水已经被排除,所排出的水是孔隙度的主要来源之一。
以饶阳凹陷为例,饶阳凹陷位于渤海湾裂谷盆地内的冀中坳陷中部, 是在中国东部中新生代断陷盆地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单段式箕状含油凹陷, 属于冀中坳陷一个次级构造单元。
该研究区储层砂岩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 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 磨圆中等, 多呈次棱-次圆状, 分选中等偏差。
该研究区的结构成熟度不高。
该地区的岩石矿物以长石,杂基等以塑形为主的碎屑,随着埋深的增加,使沙岩储层的孔隙度大为减少。
埋深从2000m至5000m, 最大孔隙度由32.9%降至2.17%, 平均孔隙度下降率1.02%/100m.研究区机械压实作用贯穿了整个成岩过程, 但在成岩早期对储层的影响远比其它时期大.(2)压溶作用压溶作用主要发生在3000m一下。
沉积物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来自上覆地层的压力或来自构造作用的侧向应力超过正常空隙流体压力时,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将发生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
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
火山碎屑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陆家堡凹陷在辽河外围探区中生代诸凹陷中油气资源最为丰富。
随着区内火山岩油气勘探逐步深入,火山碎屑岩储层评价及分布规律有许多关键地质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文以陆家堡凹陷18口钻井岩心资料为基础,对火山碎屑岩储层的岩性、岩相、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等方面开展综合描述与量化表征,通过火山碎屑岩岩性、岩相识别与划分,建立针对储层研究需求的火山碎屑岩岩性、岩相分类体系;结合成岩作用类型与期次分析,总结储集空间类型、成因与发育特征,探究了火山碎屑岩孔隙演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识别标准,总结了火山碎屑岩储层形成机理、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
结果表明:(1)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主要由5种火山碎屑物构成,发育5种碎屑颗粒胶结类型;识别出普通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及火山碎屑沉积岩3种亚类6种岩性;发育火山通道相、爆发相及火山沉积相等3种火山碎屑岩相6种亚相。
(2)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发育9种成岩作用、6种储集空间类型。
(3)火山碎屑岩孔隙演化主要经历了早期冷凝与压实固结作用→流体热液充填→碎屑颗粒及基质溶解3个阶段,形成粒间&粒内溶蚀孔、溶蚀缝和构造缝等有效储集空间。
(4)结合物性资料、面孔率分析数据及录井含油显示级别资料,总结出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细粒火山碎屑岩类>火山角砾岩类>集块岩类;其中,细粒火山碎屑岩储层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凝灰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
(5)火山碎屑岩储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胶结类型、构造作用、流体作用、溶解作用及粘土矿物含量等5个方面。
(6)陆家堡凹陷下白垩统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分布规律呈现为:(1)平面上,位于近火山口相带;(2)纵向上,处于火山碎屑岩地层顶界面之下:(3)微观上,基质中有效孔隙多于碎屑颗粒,碎屑颗粒(晶屑、岩屑和角砾)边缘溶蚀多于内部,晶屑(长石)溶蚀程度强于岩屑。
苏东奥陶系马五5亚段碳酸盐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征, 最先被溶 蚀 的为石 膏 、 石盐 以及 颗粒 灰 岩 中 的胶 结物 等不稳 定组分 。在成 岩早期 , 由于沉 积环境 不是
十分 稳定 , 海 水发 生周 期 性震 荡 , 地 层会 周 期性 的暴
研 究 区内马 五 亚 段碳 酸盐 的孔 隙 包 括孔 隙 以 及裂缝 , 其 中孔 隙包 括微 孔 、 粒 问孔 、 晶问孔 ; 缝 包括
早期 的 白云石化作用 及大气淡 水溶解作用 , 并伴 随充 填作 用 , 导致 部分溶 蚀 空洞 被充 填 , 岩 石早 期 原始 孔 隙度 明显减 少 至 5 % 一1 0 %( 据薄 片 中颗粒 接触关 系 估 算而得 ) 。进入 浅埋藏 环 境后 , 沉积 物可 以继续 发
云石化 、 去膏化_ + 有 机 酸溶 蚀叶 深 埋 藏溶 解 、 埋藏 白 云岩 化- + 重结 晶、 方解 石 、 石 英充 填 。孔 隙演 化 与 成 岩演 化 的具有 十分密 切 的关 系 , 成 岩后生 阶段 的压 实
( 1 ) 淡 水溶蚀 淡水 溶蚀包 括准 同生期 淡 水 间歇 性 的选择 性 溶
埋藏 环境 。埋藏溶蚀 作 用包 括 上覆 的石炭 纪 煤系 地 层浅 埋藏压 释酸性水 溶蚀 、 燕 山一喜 马拉雅期 中深埋 藏排 烃有机 酸溶蚀 以及深部 热水 溶蚀 引。酸性液 体 沿着 裂缝 向下渗透 , 发 生溶 解作 用 , 是 之前 的溶蚀 孔 缝 扩大 , 孔 隙度也 随 之增 加 。另 外 , 深 部热 液 对碳 酸 盐 的溶蚀也 起 了一 定 的作用 。
地下 水系统 , 形成大 量 的角砾 岩 和 陷角 砾岩 , 角砾 大 小不 均 , 角砾 问被更 小 角 砾充 填 , 角 砾被 后 期方 解 石
和粉 晶 白云岩 的储层 物性最 好 , 孔 隙度和渗透率 都很 高, 为优质储 层发育 的主要 岩 性基 础 ; 微 晶 白云 岩孔
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岩石孔隙度是指岩石中孔隙的占据比例,是岩石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岩石的孔隙度对岩石的渗透性、储集性和强度等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
岩石成分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岩石的成分不同,孔隙度也会有所不同。
例如,沉积岩中的粉砂质岩石由于颗粒较细,空隙较多,孔隙度相对较大;而火成岩中的花岗岩由于颗粒较大,孔隙度相对较小。
岩石成分对孔隙度的影响是由其颗粒大小、形状以及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所决定的。
岩石的成岩作用也会对孔隙度产生影响。
成岩作用是指岩石在地质历史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变化。
例如,溶蚀作用是指岩石中的可溶性矿物在水的作用下溶解,形成孔隙。
碎屑岩中的石英颗粒可以通过溶蚀作用形成孔隙,增加岩石的孔隙度。
此外,压实作用也会对孔隙度产生影响。
当岩石受到压力作用时,颗粒之间会发生位移和变形,导致孔隙度减小。
岩石的构造特征也是影响孔隙度的重要因素。
构造特征包括岩层的裂隙、节理以及构造变形等。
裂隙和节理是岩石中存在的一种构造破碎带,可以增加岩石的孔隙度。
例如,石灰岩中常常存在大量的裂隙和节理,使得其孔隙度较高。
而构造变形则是指岩石在构造运动中发生的形变,会导致孔隙度的变化。
例如,岩石的褶皱和断层会使孔隙度减小,而岩石的拉伸和剪切则会使孔隙度增大。
岩石的孔隙度还受到地下水的影响。
地下水可以通过溶蚀作用、破坏作用以及充填作用等方式改变岩石的孔隙度。
例如,地下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可以溶解岩石中的矿物质,形成孔隙;地下水的冲刷作用可以破坏岩石的结构,使孔隙度增大;地下水中的沉积物也可以充填岩石的孔隙,使孔隙度减小。
岩石的应力状态也会对孔隙度产生影响。
应力状态是指岩石所受到的内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岩石受到的应力越大,孔隙度就越小。
例如,深部岩石由于受到地壳的挤压作用,孔隙度较浅部岩石要小。
岩石孔隙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岩石成分、成岩作用、构造特征、地下水和应力状态等。
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岩石的孔隙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作用
碳酸盐岩孔隙分类
Choquette和Pray(1970)的碳酸盐岩孔隙分类的主要特征见图。
组构选择性是该分类的主要参数。
组构指的是沉积物或岩石中牢固的沉积和成岩组分,这些坚固的组构由各种类型的原生颗粒(如鲕粒和生物碎屑)、后期形成的成岩组构(如方解石、白云石和硫酸盐胶结物)及重结晶和交代组构(如白云石和硫酸盐品体)构成。
如果孔隙和组构之间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则称该孔隙为组构选择性的。
如果孔隙和组构之间没有明确的依赖关系,则称该孔隙为非组构选择性的。
孔隙基本类型
修饰词
每种孔隙类型用一个缩写符号(如MO)表示、修饰词包括成因修饰词、大小修饰词和丰度修饰词,每个修饰词也同样用一个缩写符号表示。
原生孔隙指的是沉积作用结束后留在沉积物和岩石中的所有孔隙。
原生孔隙主要形成于两个阶段,分别为沉积前阶段和沉积阶段。
沉积前阶段以单体沉积颗粒的形成为起始,包括了在有孔虫、球粒、鲕粒和其他非骨骼颗粒中所见到的粒内孔。
沉积阶段指的是沉积物在埋藏地点或者生物格架生长地点最终被沉积下来的时间段。
该阶段形成的孔隙称沉积孔隙,它对碳酸盐岩及沉积物中所见到的总孔隙体积有重要的贡献。
次生孔隙可以形成于沉积之后的任何时问。
相对于原生孔隙而言,次生孔隙形成的时间是相对漫长的。
根据发生在表生浅成岩环境及埋藏深成岩环境中孔隙改造作用的差异,次生孔隙的发育时间又可细分为三个阶段:早成岩阶段、中成岩阶段和晚成岩阶段。
早成岩阶段指的是从沉积物初始沉积到沉积物被埋藏到表生成岩作用不能影响到的深度之前的这段时间。
早成岩阶段的上限一般是沉积分界面,该分界面可以位于地表,也可以位于水下。
在本书中,早成岩阶段的下限是表层补给的大气淡水、正常(或蒸发)海水通过重力和对流作用也无法活跃或循环的临界深度。
孔隙改造通过溶解作用、胶结作用和白云化作用得以快速完成。
就其孔隙改造的体积而言,该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早成岩阶段活跃的成岩环境包括大气淡水潜流带、大气淡水渗流带及浅海、深海和蒸发海水成岩环境。
中成岩阶段指沉积物被埋藏到表生成岩作用影响深度以下的时间段。
总的来说,中成岩阶段以孔隙改造十分缓慢的成岩作用为特征,压实及与压实相关的成岩作用是主要的。
尽管成岩改造的速率缓慢,但其所经历的成岩改造的时间却是十分漫长的。
晚成岩阶段指的是经历过中成岩阶段的碳酸盐岩地层暴露于地表再次受到表生成岩作用影响的时间段,往往与不整合面相关。
晚成岩阶段特指古老岩石的侵蚀,而不是沉积旋回中较小的沉积间断(层序界面)而导致的新沉积物遭受侵蚀。
正因如此,晚成岩阶段受影响的碳酸盐岩地层是不易受表生成岩作用影响的矿物相稳定的石灰岩和白云岩。
很多表生成岩环境均可出现在晚成岩阶段,大气淡水渗流带和大气淡水潜流带成岩环境最为常见。
一、有利孔隙形成和演化的成岩作用
(1)白云石化作用
准同生白云石化是在干燥气候条件下,沉积物尚未完全脱离沉积水体时,即被富镁水体交代而形成的,常伴生膏盐化。
此类白云岩多具晶间孔,孔径5—10μm,通道多为晶间缝隙。
准同生后白云石化是沉积物脱离沉积水体或经历早期成岩作用之后所发生的一种交代作用。
在白云化地层序列中,旋回顶部过量方解石和文石在暴露期受大气淡水作用而发生溶解可能是与成岩环境相关的白云化作用中最为重要的使孔隙度增加的作用。
(2)溶解作用和次生孔隙的形成
溶解事件的发生(随之增加了孔隙体积)通常是由于孔隙中流体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如盐度、湿度、CO2分压的改变。
溶解作用可以发生在埋藏历史的任何时间。
早期(早成岩阶段)组构选择性次生孔隙是最为常见的,次生孔隙的形态受单个颗粒的矿物相所控制。
而晚期(中成岩阶段和晚成岩阶段)次生孔隙一般为非组构选择性的,其分布通常受溶解事件发生时已经存在的孔隙的分布所控制。
非组构选择性的角砾岩和裂缝孔隙是地下极其重要的孔隙类型。
角砾岩化可明显增加储层总孔隙度,而裂隙总体是增加储层渗透率,而不是总孔隙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