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电子政务内涵
电 子 政 务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1.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 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 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5 of 31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2.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区别
办公手段不同
行政业务流程不同
与公众沟通方式不同
18 of 31
1.2.2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1.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原则
实用性原则
可靠性原则
可维护原则 可扩充原则
先进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
安全性原则
节约性原则 标准化原则
19 of 31
1.2.2 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
2.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流程
(1)完善的组织机构 (2)确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 (3)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确定开发应用标准和规范 (4)构建基本支撑体系 (5)构建应用体系 (6)进行系统评价
6 of 31
1.1.1 电子政务的内涵
3.与电子政务有关的几个概念
电子政府
政府上网工程
政府办公自动化
7 of 31
1.1.2 电子政务的特点和作用
1.电子政务的特点 (1)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2)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 (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
20 of 31
某工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建设
工商电子政务门户
业务应用层
公会资用车人财监综 文议产品辆事务督合 管管管管管管管管查 理理理理理理理理询
应用支撑层 应用服务中心(IIS、JMS、工作流、电子表单、认证接口)
数认管 据证理 中中中 心心心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体系划分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体系划分电子政务是针对政府部门政务管理流程,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一种新型技术概念。
电子政务最初简称为“E-government”,直接翻译为电子政府,在后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成为与电子商务相对应的电子政务概念。
电子政务系统的应用即为电子政务,即政府部门利用信息技术处理政府部门各项事项的一种行政管理手段。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各国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对政府部门的文件管理、存储和信息收集方面,实质上是政府办公自动化的起源。
在八十年代中期,将政务办公自动化流程扩展为信息管理系统成为了电子政务发展的早期,并从纳税服务着手,直接管理纳税人的税收事项,对政府的政务管理成本进行了优化。
进入九十年代初期,美国政府率先在政府报告中提出了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并积极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务活动中,大力发展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为现今的电子政务雏形奠定了基础。
在目前针对移动互联网环境的电子政务的研究体系中,主要分为这样几部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内容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电子政务安全技术研究和电子政务一体化研究。
第一是从电子政务理论知识角度出发,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研究就是政府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互联网管理政务事项,使得信息接收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信息的传递与共享。
第二是对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对象为社会公众、企业和政府部门。
按照这三个研究主体可以将电子政务划分为G2G、G2C、C2G、G2B、B2G五种体系模式。
政府部门是连接社会公众和企业的桥梁,政府办公的系统化和网络化增进了企业与公众间的联系,实现了政府、企业与公众间的信息互动和信息共享。
比如政府利用互联网发布相关法律法规及投招标信息,而企业通过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获取相关的技术指导信息及政策上的援助。
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过程中,政府利用电子政务系统为公众提供各种培训服务信息,医疗信息及相应的惠民政策,而公众利用电子政务网络来实现自动化缴费服务,获取相应的服务信息。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电子政务是指政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政务活动的方式,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电子平台来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信息和公众参与的机制和方式,以实现政府效能的提升、政务公开和信息透明、便捷的公共服务以及全民参与的民主化进程。
电子政务名词解释:1. 电子政务门户网站:是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的一个综合性门户网站,旨在为公众提供政府行政信息、服务、公共管理和公民参与等内容的便捷渠道。
2.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是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政府各级部门的资源和信息,提供在线申请、查询、支付等政务服务的平台,为公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3. 电子政务标识:是电子政务系统中用于标识政务信息和服务的统一标志,以增加公众对信息的识别和信任度。
4. 电子政务数据开放:是政府将政务数据通过互联网等电子手段向公众开放和共享,促进政府信息透明和公众参与。
5. 电子政务办公系统:是政府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内部办公管理的系统,包括电子文件管理、电子公文交换、电子会议等功能。
6. 电子政务安全管理:是针对电子政务系统进行安全性保护和管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身份认证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7. 电子政务网络化建设:是将政府各级部门和相关机构通过信息网络进行连接和整合,实现信息的共享和统一管理。
8. 电子政务一站式办公:是利用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实现政务服务全流程的在线办理,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和查询平台。
9. 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是用来评估电子政务系统和服务的指标体系,包括服务质量、技术支持、公众满意度等方面的指标。
10. 电子政务创新应用:是指在电子政务领域中,利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方法,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的创新和改进。
电子政务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政府效能、促进政府服务的可及性和透明度,加强政府与公民的沟通与互动,推进政府内部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它不仅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数字化政府转型的重要手段。
电子政务的内涵思考
电子政务的内涵思考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电子政务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政府的工作中。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公共服务和行政管理的现代化,提供高效、便捷和公开的电子服务。
那么,电子政务的内涵是什么呢?首先,电子政务是一种方式。
它强调的是政府工作的方式和手段,即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政府工作的现代化、集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民主化,为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优质、贴心的服务。
电子政务不仅仅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通信、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开展工作,更是各种业务流程、操作规范、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全面全流程的信息化升级。
其次,电子政务是一种理念。
它提出了从政府为中心向政府-市场-社会的服务架构转变,即把政府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服务目标、服务过程等方面进行转型和升级,让政府的服务更贴近市场、满足人民的需求,从而重构公共服务理念,推进政府治理现代化。
再次,电子政务是一种体系。
它是由政府制定的一套完整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包括政策法规、工作流程、标准规范、信息资源、技术支持等方面,将现代信息技术和政府管理相结合,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功能的信息化运作体系。
因此,电子政务的建设不仅涉及信息技术等硬件设施的建设,还包括政府组织机构、工作流程、管理规范等软件环节的建设。
最后,电子政务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强调政府工作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推崇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快速反应等工作方式,并要求公开透明、依法行政等准则。
电子政务要求政府工作者不断学习,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认真践行科学管理、节约办公、服务百姓的理念,不断提高政府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综上所述,电子政务是政府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公开服务的一种方式、理念、体系和思维方式,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有利于政府向全社会传递信息和服务,提高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电子政务的概念
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电子政务是政府机关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一个“行为规范、运转有效、公正透明、兼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
2、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外延: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借助电子信息技术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如目前各级政府部门所广泛使用的办公自动化系统;二是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如国家的“三金"工程和电子口岸执法系统;三是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如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互联网站发布政务信息,以及进行网上招标、网上招聘,接受网上投诉等。
一个完整的电子政务系统,应当是上述这三类系统的有机的结合。
关于电子政务的外延界定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一)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区别。
(二)电子政务和“电子政府”的区别。
(三)电子政府和政府上网的区别.3、电子政务的社会意义: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
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
名词解释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Government)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ICT)为政府和公共部门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和信息,以提高政府机构效率、透明度和服务质量的方式。
其目标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手段促进政府治理的现代化,实现政府与公众、企业和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交流和协作。
电子政务通过建立和推动电子政务系统,实现了政府和公众之间信息的快速流通和无障碍获取。
通过电子政务系统,公众可以通过网络渠道提交申请、查询政府服务、支付费用、参与公众决策等。
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提供在线服务、发布政策信息、收集民意反馈等。
电子政务将政府的服务和决策过程向公众公开,使政府的行为更加透明,增强了政府的公信力和合法性。
电子政务的主要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信息化:电子政务利用信息技术将政府的各种业务、服务和决策电子化和网络化,实现了政府信息的数字化存储、传输和处理。
2. 网络化:电子政务建立了政府与公众、企业以及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网络连接,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3. 自动化: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自动化地处理各类政府事务,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度。
4. 开放性:电子政务倡导政府的信息和决策向公众和企业开放,提供公开透明的政府管理和服务。
5. 互动性: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交流和互动,通过网络渠道收集民意、征求意见,增强了公众参与的机会和实效。
电子政务在提高政府效率、促进政府公开透明、增进政府与公众的互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提高政府机构的工作效率,减少行政成本,提升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同时,电子政务还可以促进政府与公众、企业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合作,加强社会治理的共治效果。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实质
电子政务这个新事物可以看成是“电子”和“政务”两个事物互动、集成和渗透的产物,是信息技术与政府业务的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只有在政府管理的应用中才有生命力——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就是将政府的主要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电子化、网络化,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电子政务实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资源共享为核心,面向公众提供个性化服务。
代表着政府的角色转变、结构重组、流程再造。
电子政务的内涵是什么
1、电子政务的内涵是什么?电子政务有以下几种定义:(1)应用现代ICT和管理理论,对传统政务进行革新和改善,以实现高效政府管理和服务。
(2)综合信息系统,既不同于OA,也不同于“政府上网”,是基于网络的,符合互联网标准的面向社会的政府服务系统。
(3)政府应用ICT,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与部门隔离,全方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OA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治理方式,电子政务实际是政务工作信息化。
我国的政府网提供新闻服务,关注国家进内发生的大事,所有事件在首页都有代表性的展示,让我国广大的网民了解各个领域所发生的事件,更好的发挥网民的监督权力。
在本次的两会过程中,有五大热点话题是广大网名最关注的,同时也第一时间出现在我国政府网上,让大家都了解“加大保障房建设公平透明分配提高收入增长工资稳定物价严防通胀加大反腐力度健全防腐制度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公平”这五大热点问题,让广大群众可以了解政府的动向,同时更好的对其进行监督。
1、为什么电子政务会在当今世界出现?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深刻影响,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
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信息化,将其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跨世纪战略任务。
由于政府机关的特殊地位与影响,与电子商务相比较,电子政务具有更深刻的政治内涵和国家色彩,关系到数字时代政府机构的工作绩效,关系到新世纪的国家宏观发展战略。
电子政务可以有力的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可以有力的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美国政府网没有任何新闻,取而代之的是6大服务功能,美国政府网比较重视民生问题。
需要各自寻找有用的资料,网站内容比较泛。
电子政务的内涵
电子政务的内涵新华网消息据瞭望2001年第14期报道,与e-commerce一样,e-government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泊来品,学者和媒体多将其译为‚电子政务‛,最近‚电子政府‛的称谓有逐渐增多的趋势。
一些国内学者认为,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是运用信息以及通信技术打破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建构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机关,使得公众摆脱传统的层层关卡以及书面审核的作业方式;而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也是经由各种电子化渠道进行相互沟通,并依据人们的需求、人们可以获取的形式、人们要求的时间及地点等,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服务选择,从应用、服务及网络通道等三个层面进行电子化政府基本架构的规划。
另一些国内学者则认为,电子政务其实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政务处理电子化,主要包括政务电子化、信息公布与发布电子化、信息传递与交换电子化、公众服务电子化等等。
有些西方学者指出,所谓构建电子政府,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变为新型的管理体系,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转变。
所谓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其特点是集中管理、分层结构、在物理经济中运行。
相比之下,新型的管理体系,即电子政务,它的核心则是:大量频繁的行政管理和日常事务都通过设定好的程序在网上实施,而大量决策权下放给团体和个人,政府必须考虑重新确立自身的职能。
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形式电子商务形式在以证书认证中心(CA)以及公开密钥等技术构建的信息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机关之间、政府与企业之间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进行通信以及交易处理;电子化政府采购及招标在电子商务的安全环境下,推动政府部门以电子化方式与供应商联线进行采购、交易以及支付处理作业;网上福利支付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处理政府各种社会福利作业,直接将政府的各种社会福利支付、交付给受益人;电子邮递建立政府整体性的电子邮递系统,并提供电子目录服务,以增进政府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效率;电子资料库建立各种资料库并向人们提供便捷的方法以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取得;电子化公文系统公文制作及管理实现电脑化作业并通过互联网进行公文交换,公文制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和无纸化;网上报税在互联网上或其它渠道上提供电子化表格使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络上报税;网上身份认证以一张智能卡集合个人的医疗资料、个人身份证、工作状况、个人信用、个人经历、收入以及缴税情况、公积金、养老保险、房产资料、指纹等身份识别信息,通过网络实现政府部门的各项便民服务程序。
电子政务第章电子政务概述
电子政务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1.1 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来实现政府运作及公共服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它利用电子设备、计算机和互联网等技术,推动政府机构之间、政府机构与公民之间以及政府机构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以提高政府效率、公共服务品质和政府决策的透明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子政务已成为现代化政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在政府全面实施信息化的基础上,通过提供在线服务、数字化政府运作、数字化公共参与等手段来更好地满足公民和企业的需求。
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透明、务实便利的数字化政府体系,为社会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1.2 电子政务的意义与目标1.2.1 电子政务的意义电子政务的实施对于现代化政府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促进政府的效率和透明度,提高政务服务的质量,加强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参政议政的有效实施,推动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电子政务可以改变传统政府运作方式,打破信息壁垒,加强政府各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协同工作。
通过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手段,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政府的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电子政务还可以提供更加便捷的公共服务。
通过在线服务平台,公民和企业可以方便地办理各类证件、申请各类服务,避免了传统方式所需要的纸质材料和排队等繁琐过程。
这不仅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还节约了时间和资源。
1.2.2 电子政务的目标电子政务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效透明、务实便利的数字化政府体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通过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手段,改善政府运作流程和效率,提高政府服务的满意度。
2.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利用大数据分析和等技术,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分析,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打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促进政务信息的共享和交流,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能力。
以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s1认真狮读
以电子政务的运营理念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10分要求s1认真狮读一、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即政务信息化,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办公和管理,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电子政务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运用信息技术,打破现有行政机关的组织界限,构建一个电子化的虚拟政府,使得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取政府的信息和服务。
二、电子政务的实质电子政务既是社会信息化进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通过广泛应用信息技术、转变职能、改革政府体制机制形成的一种新的政府管理形态,这就是电子政务的实质。
电子政务覆盖政务活动的全过程;电子政务市政务活动全面信息化的过程和结果;电子政务是推动政务方式变革的信息化过程。
三、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尤其是集成(整合)模式基本模式(一)分组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相关性问题,解决不同性质和价值的政务活动的领域区分问题的模式。
(二)集成(整合)模式:是在网络环境下解决电子政务基本关系中的政务活动及其信息的整体性、联系性和共享性等主要矛盾和问题,以获得信息技术基础提供的更高社会效率的基本手段。
它是电子政务基本模式的最为基本的手段。
(三)知识应用模式:是电子政务对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的基本要求。
四、国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1)更加强调"以民众为中心"的理念信息技术带来的最大影响之一就是缩短了服务提供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
未来的政府更加强调是民众的政府,各国政府将利用信息技术增强民众对政府政务的参与程度,及时获悉民众所需,以民众需求为导向,把未来的政府建设成以民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
(2)促进政府服务全面上网,提高服务质量电子政务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给公众和社会提供政府服务。
世界各国政府正积极应用互联网为民众提供在线服务,政府也将广为运用"公共信息站"及自动柜员机等自动化服务设施,为民众提供获取政府服务的多元化渠道。
司法考试考点:电子政务的内涵
法律教育网司法考试考点:电子政务的内涵电子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政务工作信息化,而推行电子政务的政府便被称为电子政府。
电子政府与传统政府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所具有的虚拟性,电子政府在传统的实体政府之外,又存在着一个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对社会和公众不断提供各种在线服务的虚拟政府。
因此,电子政务更具透明度,能更好地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互动,改善政府的公共服务。
电子政府可以将原来需要大量的人力来处理的行政事务,在数字化的设备和虚拟空间中轻松甚至自动地完成。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对推进电子政务、加快政府信息化建设高度重视。
早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就提出建设全国行政首脑机关办公决策服务系统的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在全国政府系统推行办公自动化。
2001年,国务院办公厅又制定了全国政府系统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五年规划,对我国政府信息化的指导思想、方针和政策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第一,我国在政府信息化的建设方面,大体用3—5年建设以“三网一库”为基本的政府系统的政务信息化枢纽框架,即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国务院办公厅与各地区、各部门连接的办公业务网,以因特网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政府系统共建共享的电子资源库。
第二,我国推动政府信息化的指导原则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发展,资源共享,安全保密。
”第三,我国政府信息化的任务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领域:一是大力推进政府业务的应用建设。
具体包括政府机关内部的应用系统建设、公文、信息无纸化传输系统、多媒体应用系统以及办公决策服务系统。
二是加强政府办公业务网和办公业务资源网网络建设。
三是筹建办公业务资源网及政府公众信息政府网站。
四是建立和完善共享信息资源库。
五是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
六是加强对公务员的培训工作。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其发展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提高领导效能、加强民主、法治和透明度,增强公共服务水平和公共参与机会,以及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行动。
它是信息化时代领导与社会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电子政务在领导、企业和民众之间愈加密切,成为现代化的领导、社会管理数字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电子政务的内涵和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公共服务的智能化化。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领导能够建立数字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大多数公共服务的在线、智能化、便捷和高效。
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利用技术手段提高数据质量和效率,满足民众和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提高领导的服务能力、透明度和法治化水平。
其次是民众和企业参与的平等化和便捷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让民众和企业可以在网上办理各种事项,从而实现在线、实时、可视化,让公民和企业在家门口实现多项业务的办理,这极大化了利便公民和企业办事的难度,增强了民众对领导和公共服务的信任,推动了社会公正、和谐和稳定发展。
第三是领导和社会管理的信息化。
通过电子政务,领导能够整合各种资源,建立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创新信息技术和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政务公开、沟通、协调和管理,提高领导效能、监管体系和服务水平,促进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最后是数字化的管理和资源整合。
电子政务的大力发展,将面对诸多挑战和问题,如如大量网民的隐私保护、数据安全问题、公共服务内在质量的提高、缺乏创新、管理体系不健全等,但也将会实现数字化的领导管理和社会参与。
通过数字化的管理和资源整合,建立起更加精细化、智能化的服务。
同时,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对于领导的采购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也要对于领导的数字能力提出质量的要求,从而促进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总的来说,电子政务是信息化时代的一种发展趋势,具有领导与社会交互作用的重要性。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一)电子政务的缘起电子政务(e-government,e-governor)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就迅速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并随之波及众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它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电子政务发展就经历了萌芽期、孕育期,并随着电子政务被列为世界‚信息高速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第一位,它的发展进入了启动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中国从1997年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并在部分城市开始电子政务示范工程;2002年更是被称为‚电子政务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中国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当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学界对电子政务的研讨都随之达到了高潮,这一高潮至今未退,只是趋于平稳和更加理性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变革,推动了当代全球政府管理逐步从工业社会的传统模式向信息社会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由于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洁、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同时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电子政务的鼻祖可以说是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
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在1993年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并且戈尔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特意将E-Government当作自己拉选民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之一,声称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取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及内涵?答:是指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
实际上就是政府业务的信息化。
2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相比具有哪些优势?答:1)、在政府机构存在形式上,传统政务是以物理实体存在的,而电子政务是以网络虚拟化存在。
2)、在政务办理方式上,传统政务是面对面地办理的,它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办公手段落后,效率低。
人们到政府部门办事,要到各管辖部门的所在地,如果涉及到不同的部门,更是费时费力。
而电子政务可以跨越地理限制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3)、在政务办理时间上,传统政务受到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电子政务是以7*24的方式,7*24就是说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那也就是说,随时随地地都能办理。
4)、在政府组织结构上,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型的垂直结构,而电子政务是网络型扁平结构。
传统政务的机构设置是管理层次多,决策与执行层之间信息沟通的速度较慢,费用较多,信息失真率较高,往往使行政意志在执行与贯彻的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离,从而影响了政府行政职能的有效发挥,也造成了机构臃肿膨胀、行政流程复杂、办事效能降低等不良后果。
电子政务的发展使信息传递高效。
快捷,使政府扭转机构膨胀的局面成为可能。
政府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适度地减少管理层次,拓宽管理幅度,这不但能保证信息传递的高速度,也那低颀成本,大大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率和利用率、政府还可以使行政流程尽量优化、标准化,使大量常规性、例行性的事务电子化,这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人员的管理劳动强度,又可以使政府内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直接对话,从而极大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
电子政务的内涵及发展(一)电子政务的缘起电子政务(e-government,e-governor)是近几年兴起的概念,它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从1993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政府开始,电子政务就迅速列入了所有工业化国家的政治日程,并随之波及众多发展中国家。
各国纷纷投入人力物力,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它已经成为治国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不到十年的时间中,电子政务发展就经历了萌芽期、孕育期,并随着电子政务被列为世界“信息高速路”五个应用领域中的第一位,它的发展进入了启动期。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89%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着手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国家级的重要事项。
中国从1997年正式启动了“政府上网工程”;2001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主张,并在部分城市开始电子政务示范工程;2002年更是被称为“电子政务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中国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和当年的工作重点。
中国电子政务建设以及学界对电子政务的研讨都随之达到了高潮,这一高潮至今未退,只是趋于平稳和更加理性化。
电子政务的发展之所以受到世界各国政治家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这场由信息技术引发的政府管理变革,推动了当代全球政府管理逐步从工业社会的传统模式向信息社会新的政府管理模式的转变。
一方面由于政府是全社会中最大的信息拥有者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者,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建立一个更加勤政、廉洁、精简和有竞争力的政府,同时带动全社会的信息化发展;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人民更好地参与政府的各项决策活动,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进步。
电子政务的鼻祖可以说是克林顿,他并不是要直接建立电子政务,而是在改革政府的过程中发现电子政务可能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
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推动了新一轮的政府改革,提出了很多新的理念。
其中的一大特色就是在1993年首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并且戈尔在后来的总统竞选中,特意将E-Government当作自己拉选民最具号召力的口号之一,声称要让联邦机构最迟在2003年全部实现上网,使美国民众能够充分获取联邦政府掌握的各种信息。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
电子政务基础知识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简称e-Government)是指政府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来改进政府内部管理和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信息交流的一种行政管理模式,旨在提高政府效率、透明度和公民参与度。
电子政务的意义和作用有了传统政务的基础上,电子政务进一步发展利用了信息通信技术,使政府工作更加高效和便捷。
电子政务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和作用:1.提高政府效率:通过在线办公、自动化流程和数据共享等方式,电子政务可以加快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提高工作效能。
2.提升政府服务:通过在线申请、便捷查询和在线支付等方式,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更便利、快捷和一站式的政府服务,方便公民和企业。
3.增强政府透明度:电子政务通过公开信息、政府数据开放和在线公示等方式,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增加公众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参与。
4.促进政府创新:电子政务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多的创新工具和方法,推动政府部门转型升级,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
5.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数字化的政府服务和基础设施,为信息社会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电子政务的基本特点电子政务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在线化:电子政务将政务服务搬到了互联网上,实现了政务过程的在线化,公民和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申请、查询和办理等服务。
2.数字化:电子政务将政府信息和文件进行数字化处理,实现了电子文档、电子记录和数字化的工作流程,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
3.集成化:电子政务通过信息系统的集成和共享,实现了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避免了信息孤岛的问题。
4.开放性:电子政务倡导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对外开放,通过开放式接口(API)和开放数据,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交互和合作。
5.安全性:电子政务需要保证政府信息和公民数据的安全,采取了多种安全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数据加密和安全审计等。
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领域电子政务广泛应用于政府各个部门和业务领域,在实现“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的内容
《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Government),又称电子行政,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政府部门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以及政府部门之间的内部管理、服务管理和信息共享,实现政府更好的管理和服务的总体过程。
电子政务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网络为媒介,以服务为政府服务对象,以改善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它将政府部门的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社会治安管理、经济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综合性的活动,实现政府部门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服务管理。
电子政务的实施,可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实现政府部门与公民、企业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政府管理水平。
它可以使用户在线申请服务,跟踪服务进度,了解政府办公程序,获取行政服务或政策信息,参与政府的决策和管理,使政府服务更加透明、便捷和有效。
电子政务的实施,还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控制财政支出,开展经济调控和经济监督,防止腐败,改善政府管理,提高政府综合实力。
未来,电子政务将成为一个划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各国政府都将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在政府服务、管理、决策、监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服务更加透明、便捷和有效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政府有效地管理公共资源,提高政府管理水平,为政府服务提供更加快捷、有效的方案。
电子政务的实施和发展,将为政府服务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多的支持,为政府管理提供更多的保障。
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中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在我国开始普遍运用。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不同,电子政务在我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覆盖了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
2、ICT是通用目的技术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 。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信息通信业界对ICT的理解并不统一。
作为一种技术,一般人的理解是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
至于业务会多到什么程度,这个工具会“智能”到什么地步,目前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三网融合只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IPTV、手机电视等恐怕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已经吹响转型号角的固网运营商来说,目前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是IT (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 的范围内。
固网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
事实上,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受到了企业用户的欢迎。
3、陈述划分电子政务的主流观点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中央各部门和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电子政务这一概念在我国开始普遍运用。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解释,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
与全球大多数国家不同,电子政务在我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覆盖了执政党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国家检察机关、人民政协机关和社会团体机关。
2、ICT是通用目的技术ICT是信息、通信和技术三个英文单词的词头组合(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简称ICT) 。
它是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相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领域。
信息通信业界对ICT的理解并不统一。
作为一种技术,一般人的理解是ICT不仅可提供基于宽带、高速通信网的多种业务,也不仅是信息的传递和共享,而且还是一种通用的智能工具。
至于业务会多到什么程度,这个工具会“智能”到什么地步,目前的概念还十分模糊。
三网融合只是ICT的一个基础和前奏,IPTV、手机电视等恐怕也仅仅是冰山一角而已。
对于已经吹响转型号角的固网运营商来说,目前更多地把ICT作为一种向客户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是IT (信息业)与CT(通信业)两种服务的结合和交融,通信业、电子信息产业、互联网、传媒业都将融合在ICT 的范围内。
固网运营商如中国电信为客户提供的一站式ICT整体服务中,包含集成服务、外包服务、专业服务、知识服务以及软件开发服务等。
事实上,ICT服务不仅为企业客户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的解决方案,还减轻了企业在建立应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了企业运营成本,因此受到了企业用户的欢迎。
3、陈述划分电子政务的主流观点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
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
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
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ction ),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
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
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ctions),即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
到了此阶段,政府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
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点。
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香港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
六阶段论观点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政府阶段等。
无论怎样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其实质上都是按照网络建设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即按照从静态的、单向信息发布到动态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划分,相应地,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信息建设阶段性发展程度而递增。
4、政府信息公开的主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公开政府信息。
二是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
比如,地震局、气象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电监会等单位虽然是事业机构,但是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具有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他们在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掌握有大量的政府信息,这些单位公开政府信息的活动必须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轨道。
这一规定,不仅针对监管制度的设计,而且适应随着经济社会转轨的加速,从经济性监督走向社会性监管的需要。
三是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考虑到一些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中也制作、获取了大量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为了进一步保障广大群众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教育、供水、供气、供电、供热、环保、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公共交通等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
虽然后两者在组织属性上属于企事业单位,但是由于其在履行管理公共事务和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过程中,获取了大量与公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而被纳入政府信息公开的轨道。
从这个角度看,政府信息公开区分了政府承诺、政府责任以及行政权力的边界,并且因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序性规范,行政机构还承担着证明公民不能获取特定信息的责任。
因此,《条例》从本质上确立了政府信息公开、传播、扩散的法律基础,从而也为政策议程与公众议程之间的关联建立了参与的渠道。
公开政府信息,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
政府信息分为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和不予公开三类。
5、政务信息再利用的内涵所谓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 是指政府以外的个人、法律实体以商业或非商业目的对政府部门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的开发利用, 信息在初产生时的使用( 例如政府部门之间出于行政职责或公共任务而进行的信息交换、再开发等活动) 则不属于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范畴。
在现代公共行政环境下, 政府角色已经发生了变化, 政府已很少是公共产品及公共服务的生产者, 而更多的成为实际从事公共服务的代理人的监督者, 政府部门不能也没有必要亲自对其所拥有的全部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而应当把政府信息资源中可以向社会公开、共享的那部分信息资源, 通过公开、透明、公正的方式授权给个人或法人组织, 让他们进行“再利用”, 通过市场化机制把政府部门无力开发的大量原始政府信息资源变成社会共享的信息增殖产品, 这将带动我国数字内容产业乃至整个国家信息资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 从而推动国家经济繁荣和增加就业, 最终增强我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 这就是政府信息资源再利用的核心内涵。
6、怎样理解电子政务的风险评估风险,是一种结果的不确定性(A Uncertainty Of Outcome)。
在政府领域,风险主要包括:战略层面上的风险;经济/财政/市场风险;法律与管制的风险;组织管理与人的因素的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环境的风险;技术/运作/基础设施的风险。
风险评估。
区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
1.确定电子政务的风险领域。
主要包括领导与组织框架、安全、隐私、技术、、法律、公民、应用、能力。
2.进行高风险评估和审查。
高度风险的情况是指交易与互动量巨大,对公众的健康、安全产生广泛影响;涉及高度敏感的信息和问题,如果外泄将产生严重问题;影响人群的广泛性;跨部门和组织的问题,连带性强。
中度风险的情况是指交易程度中等;资料与信息如果外泄可能产生问题;影响一定量的人口。
低度风险的情况是指系统是独立的;主要发布公开的信息;产生影响很有限。
3.明确风险控制目标。
以领导与管理结构为例,存在以下弊端:缺乏行动或错误的指导;缺乏充分的理由而追求根本性的变革;与政府业务的相关性较低;政府管理流程没有重新设计;缺乏良好的规划;规划与进展缺乏关联性;重复劳动;项目不能按时并依据预算进行;未能共享信息;不能衡量和评价绩效;缺乏有效管理的架构。
4.了解评估控制措施的完整性。
评估控制措施可分为五种情况:风险未被识别;风险已确认,但未采取措施;风险已确认,采取了一些措施;风险已确认,但控制措施未能全面实施;控制措施完全实施。
5.确定风险,风险控制与进一步评估。
7、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绩效评估,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
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进行评估,具有相当的必然性,因为,该评估作为项目全流程管理的科学手段,引领电子政务建设导向的指南,也将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获取公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8、电子政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为公众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创造条件。
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对促进各级政府机构自身改革和建设、增强政府行政管理能力、提高行政运行效率、改进公共服务水平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子政务有利于促进经济信息高效流通当今的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循环经济要求加强环境和资源监测的科学化、信息化和网络化。
发展经济不是目的,而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推进经济需要有效率的政策和科学的管理,真实而充分的信息是提高管理水平、制定正确政策的基础。
电子政务是实现政府信息高效流通的基础条件,对于公众来说,通过政府网站,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无论其力量、地位,都可以对政府的政策、公务发表看法。
公民通过网络可以直接向政府表达自己的利益要求,参与重大事项讨论,表达一定的政治情感,监督政府机关的运行等。
对于政府来说,通过网络互动,一方面可以搜集到大量直接来自于社会的反馈信息,以加快政府内部信息的增容、流转、协调、共享,提高政府对于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更及时地将出台的政策、法令、对某一公务的执行情况、对各级人大代表提案的审核情况等等传达给下级和广大公众。
2.电子政务有利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与公众交流方式,随着政府管理的网络化进程,一种新的行政观念也在逐渐形成。
网络化、自动化可以使政府工作人员通过数字化程序,利用先进的设备完成与公众的对话交流、完成政府采购与招标、征税、信息发布、福利支付、民意调查等以前程序非常复杂的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