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生态化

合集下载

城市化与生态保护城市规划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城市化与生态保护城市规划与生态平衡的关系

城市化与生态保护城市规划与生态平衡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城市化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逆转的趋势。

然而,城市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和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规划需要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实现城市化和生态平衡的良性互动。

一、城市化对生态的影响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土地被开垦,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野生动植物失去了栖息地。

工业和交通的发展导致大气污染和水体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中的建筑和道路对自然景观造成了剧烈破坏,城市的水资源、空气质量等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城市化还导致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农田面积下降,农作物日益减少。

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城市规划是指为了使城市有序发展、提高城市质量,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一系列设计和管理措施。

良好的城市规划能够调控城市发展方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城市化和生态平衡的良性互动。

三、生态保护与城市规划的结合1. 充分利用城市的天然资源:在城市规划中,应该充分利用城市周边的山水林田湖草资源,保护生态系统,打造以生态为基础的城市。

通过绿化带和湿地的设置,可有效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和水质。

2. 合理规划城市用地:城市规划要合理划定城市用地,严格控制城市面积的扩张,合理布局各类建筑和绿地。

同时,要注重保护农田和生态敏感区,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3. 建设生态低碳城市:城市规划要促进城市资源的节约利用和能源的低碳消耗。

通过优化交通系统、推进新能源利用、鼓励低碳建筑等措施,实现城市的生态低碳发展。

4. 强化环境监管和保护:城市规划应加强环境监管和保护,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同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企业和居民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综上所述,城市化与生态保护是紧密相连的,城市规划与生态平衡的关系密切。

良好的城市规划可以缓解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应当注重整体规划,充分考虑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城市。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的城市规划和生态建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建设生态城市。

生态城市是指将城市规划和建设与生态建设相结合,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城市。

生态城市的规划和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城市规划生态城市的规划必须考虑到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制定一套严密的规划和管理体系。

城市规划需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和建筑、交通、水电煤气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均衡分配。

同时,规划需要考虑到城市内的居民生活和社会功能的合理布局,更好地支持城市发展和民生福祉。

2.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生态城市的核心组成部分。

生态建设应该包括了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城市绿化、节约耗能、减少环境污染等各个方面。

就空气、水质、噪声、生态等各个方面考虑,进行评估和控制。

生态城市的道路、建筑、园林等均需要绿化,同时要注重选择绿化植物的科学性,做到合理搭配,严格遵守规范,应合理管理经营,确保绿化质量,实践城市绿色发展的理念。

3.市政设施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也非常重要,市政设施从供水系统、电力系统、垃圾处理,到交通运输、气候控制都要得到合理的设计和规划。

城市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必须是高效、环保、经济、公平的,以保障市民的正常生活秩序和基本公共服务。

4.民生幸福生态城市的建设也需要注重市民的生活质量,例如提供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公共广场、公园、体育设施和社区卫生保健中心等市民生活设施的建设,同时注重居民文化活动、科学文明、精神领域等方面的建设,以便为城市建设和市民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确保生态城市的综合实际效益和社会效益。

5.政策的支持和落实城市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可持续性理念的支持下,落实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举措。

政策的支持和落实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关键所在。

综上所述,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注重城市规划、生态建设、市政设施、民生幸福、政策的支持和落实这五大方面。

城市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

城市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点分析摘要: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科学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

文章主要阐述了生态城市概念,以及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并提出了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从而进一步针对城市生态化规划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供大家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现状;规划原则1、生态城市概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简单地说它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住区形式,自然、城、人融为有机整体,形成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人一自然的和谐(包含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自然系统和谐三方面内容),其中追求自然系统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基础、条件,实现人与人和谐才是生态城市的目的和根本所在,即生态城市不仅能“供养”自然,而且满足人类自身进化、发展的需求,达到“人和”。

2 我国生态城市发展的现状我国是一个资源短缺的国家,可我们在生态建设上做得还不够。

目前,国内也已提出了建立生态城市的目标,而生态城市规划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途径,国内很多城市都已经进行或正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这些都意味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目前,中国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仍处于初始发展的阶段。

有关生态城市的理论、规划的思路、设计的方法和管理的机制都还不够成熟,它需要生态学理论的指导和城市规划、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筑工程、园林景观、城市经济、城市地理以及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专业工作者和城市社会学家的积极参与,特别是政府决策者的鼎力倡导、全体市民的积极参与和建设开发者的积极投入,采取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研究方法,团结协作、大胆探索、不断实践,使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向着更加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3、生态城市规划原则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提出我国生态城市规划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控制城市人口规模我国是一个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农业大国,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决定大量农业人口会进入城市,如不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势必造成城市超负荷运行。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是指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为目标,合理规划城市用地、资源,优化布局和景观设计,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城市生态规划旨在建设宜居的城市,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用地,科学规划城市土地的类型和功能。

合理分配城市用地,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土地资源。

城市规划中应合理划分城市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和生态环境保护用地,有序推进城市化进程,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其次,城市生态规划要加强绿化覆盖,提高城市景观环境。

增加城市绿地和公园面积,提高城市绿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同时,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建筑和绿地的布局,创造绿意盎然的城市景观,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生态规划还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科学规划城市水源地、水生态保护区和水文地质条件,制定保护城市水资源的措施和政策。

同时,加强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改善城市排水环境,减少水灾和水污染的发生。

此外,城市生态规划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保护城市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修复区,恢复和保护湿地、河流、山林等自然生态系统。

通过生态廊道和生态补偿机制,促进城市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互动与共生。

最后,城市生态规划要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城市建设。

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推广清洁交通工具,减少城市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资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城市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

综上所述,城市生态规划涉及城市土地规划、城市绿化、水资源保护、生态系统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内容。

城市生态规划要以人为本,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只有在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下,我们才能建设宜居、绿色、生态的城市。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

如何进行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当前,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城市化道路上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带来的人口、聚集、碳排放量等都是建立在现代城市基础上的,可是现代城市的持续发展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如何进行生态城市规划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有效的生态城市规划不仅可以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有效地解决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

一、环境科技和政策体系建设推进生态城市规划需要技术和政策体系支持,其中环境科技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至关重要。

科技可以为城市的气象、气候、水循环、城市生态环境等多方面数据分析和模拟模拟提供支持。

政策法规体系建设则是为生态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制度支撑。

例如,在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制定出台反映环境保护和限制特定污染物质的法规含义,推进城市建设下的全面企业环境责任机制建立。

二、城市规划中的绿色途径城市规划中的绿色途径是实施生态城市规划的重要一环,通过自然与人造的环境结构共同作用下的城市规划指标,协调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同时力求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与改善。

绿色途径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城市公园、城市建筑绿化等。

这些绿色途径的使用,不仅可以改善城市生活环境,还可以有效地抑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按照绿色途径来规划城市,可以将城市布局组合成为一个漂亮的、具有人文气质的城市。

三、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统筹考虑在生态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统筹城市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例如采取随着城市化步伐,疏解大城市人口向中、小城市发展的政策构建合理得城市发展轨迹。

此外,还需要推进能源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建立完善的废弃物的处理和回收系统,以及保护湿地等城市重要的生态栖息地。

四、结合人口的多元化需求促进城市化在推进生态城市规划中,需要针对人口多元化需求进行适应性调整,利用多样化的城市决策方式,引导人口远离过度垂直的城市架构,推行多样化的城市建筑。

通过提高城市建筑能源效率、避免土地浪费等方法,让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加和谐,从而促进城市化发展和生态保护。

城市生态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2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本项工作为生态规划中区域与城市污染物的 总量排放控制、城市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方案 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容量:容纳环境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生态适宜度: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 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或生态因素对给定的土地 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和程度),是土地开发适宜 程度的度量
成功案例
美国加州伯克莱生态城市计划(1992)、 日本北九洲生态城市计划(1993)和澳大 利亚生态城市建设计划(1994)、巴西库 里蒂巴(2000)等。其中澳大利亚生态城 市计划从1994年开始,由澳大利亚城市生 态委员会(UEA)组织实施,在南澳大利 亚阿德莱德城(Adelaide)中进行了生态城的 规划与建设实践,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生态适宜度分析是在网格调查的基础上,对 所有网格进行生态分析和分类,将生态状况相 近的作为一类,计算每种类型的网格数以及在 总网格中所占的百分比
生态适宜度分析只针对某种特定用途才有意义 ,即区分何种地块(网格)的生态适宜度;地块 对何种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例如地势低洼 ,终年积水,对城建来说可能是生态适宜度较 低的土地,而对水产养殖来说却是适宜的土地
– 登记内容: 气象、水文、地形、土地利用、 人口与经济密度、产业结构与布局、建筑密 度、能耗密度、水耗密度、环境质量等
McHarg(1969)提出了生态系统间的图层 叠加理论
算术与逻辑上的叠加是所有GIS软件包的一 个重要组成部分(Aronoff 1991)
GIS的这种图层叠加功能使它成为环境影响 评价中显示环境影响空间属性的一个重要 工具
生态规划的理论发展
前苏联生态学家亚尼茨基( O.Yanistky,1981)曾将城市生态规划设计 与实施分成:

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成为了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规划与保护的平衡,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相互关系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和发展的需求。

而生态保护的目标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保护,而生态保护也需要适应城市规划的要求。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考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保护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如湿地、森林、水源地等,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其次,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和公共空间,增加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

再次,提倡低碳、低能耗的城市建设,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最后,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确保城市的环境质量。

而生态保护也需要适应城市规划的要求。

一方面,生态保护需要与城市发展密切结合,通过恢复和改善生态系统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另一方面,生态保护还需要与城市规划相协调,避免生态保护成为发展的障碍。

只有合理平衡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挑战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城市化进程带来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城市的扩张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农田和自然生态系统,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

其次,大规模建设项目难以控制,往往带来大量的土地破坏和生态破坏。

再次,环境监测和管理的不健全,导致城市环境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

另外,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在政策体系上存在一定的矛盾。

城市规划的目标往往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而生态保护的目标则更加关注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这使得城市规划和生态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博弈关系,难以达到完美的平衡。

三、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解决方案为了实现城市规划与生态保护的平衡,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 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满足当前人类生活需求的也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2. 生态保护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合理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且要推广循环利用的理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营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和公园数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社区参与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使城市规划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 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指导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生态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将生态保护区、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合理融入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性。

3. 生态节能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推广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城市规划生态化探讨——论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
论 ”。
22 有利 于根据不 同 的价值 观对不 同的城市 规划理论进行分类 . . 形
础上 ,以生态价值观 为出发点 ,综合发 展而来 的新 的规 划设计 方法理 成较 为完整 的城市规划理 论谱 系。 23 此 一 来 ,价 值 观 便 成 了 研究 城 市 规划 规 划 理论 的核 心线 .如
性也 经常受到种种质疑 。张庭伟 曾经把 城市规 划理论 分为 “ 于城市 城 市生态服 务功能 和社会 经济功 能一样 需要空 间载体和专有 设施 ,这 关
的理论 ”和 “ 关于规划 的理论 ”两部分 ,也就是 西方学 者所说 的 “ 规 样 的设 施称 为生态基 础设施 。随 着对城市 生态服务 功能 的重视 ,城市
变 ,是 个 有论 ;城 市生 态规 划 ; 生 态化
1国 内有关生态规划 与城市规划相互关 系的理论 回顾 .
来 。首先 ,规 划是带 有价值 取 向的社会 实践 ,城 市规划理论 中 ,无论
任 何一种新理论 的出现 ,似 乎总是 建立在 对现有理 论批判 的基础 是关 于 城市 的构 想 还是 关 于程 序 的理 论 ,都具 有 明显 的价值 观 的痕 之上生态规 划理论很大 程度上也是 在对传 统城市 规划进行 否定 与批判 迹 。而城市学 则是针对 城市 展开 的客观 的探索 ,它是 对城市 现状 和未
城市建设 I
CO T U T ) NS R C i N l
城 市规 划 生 态化 探 讨— — 论 生 态规 划 与 城 市 规 划 的 融合
潘 军 平
中 山市 舜 一 建 筑 工 程 设 计 咨 询 有 限 公 司 5 8 0 242
摘 要 :随着全社会环境意识的增强 ,有 关生态城市 ,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的理论研 究和 实践 活动在我 国也在积极 开展 ,取得 了丰硕 的成果 , 然 而,如何从城 市规划理论建 构的角度将现代 生态规划的理论成果 导人 已有的城市规划体 系 ̄ - ,促进传 统的城 市规 划方法朝 着生态化的方向转 ,- L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

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对城市的布局、功能、结构、环境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而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则更加注重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探讨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原则和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一、生态城市理念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

因此,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生态城市理念能够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保护水资源,提升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理念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规划设计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以提供更多的绿地和公园,改善居住环境,增加居民的休闲娱乐空间,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最后,生态城市理念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经济的绿色发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二、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原则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遵循一些重要的原则,以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首先,要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规划设计中应该保护和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规划设计中应该合理利用土地、水资源和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再次,要注重城市的可达性和可持续交通。

规划设计中应该注重公共交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减少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最后,要注重社区的参与和共建。

规划设计中应该鼓励居民的参与和共建,形成社区共治的机制,提高居民的环境意识和参与意识。

三、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设计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方法,以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加剧等。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规划中融入生态理念变得至关重要。

生态理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将其融入城市规划,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实践。

首先,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应避免过度开发和无序扩张。

合理划定城市的增长边界,保留足够的绿地、湿地和农田等生态空间。

对于城市内部的土地利用,要注重功能混合,减少通勤距离,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可以将住宅区、商业区和办公区进行合理搭配,减少人们因工作和生活需求而产生的长距离出行。

在交通规划方面,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方式是关键。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鼓励人们选择公交出行。

同时,规划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创造安全、便捷的慢行环境,让人们愿意选择骑自行车或步行。

此外,推广新能源汽车,并配套建设充电设施,减少传统燃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水资源管理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采用雨水收集和回用系统,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补水等,减轻城市排水压力。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强污水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城市景观设计中,打造具有生态功能的水系景观,如人工湿地、生态河道等,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净化水质,调节局部气候。

城市的能源规划同样重要。

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采光和通风,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制定能源消耗标准,对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在绿化和生态系统保护方面,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建设公园、街头绿地和林荫道等。

注重植物的多样性,选择本地适应的植物品种,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保护城市周边的森林、山脉等自然生态系统,将其作为城市的生态屏障。

建筑设计也是体现生态理念的重要方面。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化思想

城市规划设计中生态化思想

浅析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化思想摘要: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增大,城市生存环境逐渐恶劣,生态城市的观念日益得到人们的支持和重视,一些地区城市纷纷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计划。

然而很多人对生态城市的内涵以及具体规划方法的认识却远远不够,本文首先就生态城市规划基本概念作了界定,然后针对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应遵循的原则、要求,以及规划设计的内容作了简要的阐述,并提出了保护城市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旨在阐述城市规划生态化的思想与内涵。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化思想1引言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生产、积累和传播的中心,也是人口高度密集、人类活动高度集中的地域,也是环境质量急剧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矛盾最为突出、生态失衡最为严重的地方。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在创造着许多“城镇密集区”、“都市连绵带”的同时,我国城市规划生态化理论视野正从个体城市向整体区域拓展。

但是由于地域和部门条块分割等多种原因,对区域生态资源的保护、对整体生态环境的引导等几乎没有反映到城市规划体系中,特别是付诸实践的行动纲领中,因而城市规划还无法对广域生态予以全面的引导和控制。

城市规划生态化必须注重整个城市的空间与环境的和谐和统一。

城市规划主要是通过控制城市土地使用及其空间变化来间接地对城市社会发展施加特定的影响,而生态学关于城市规划理论核心、本体部分、土地的利用及工作方法则利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拓展。

城市规划生态化的本质特征是要保障城市发展的高生态绩效,然而目前,我国虽然对城市的生态建设已日渐重视,但是由于各种规划行为缺乏正确的生态理论的导引而使得近年来打着“大树进城”、“城市化妆”等旗号的城市建设行为屡屡出现,并凸现了“三化”问题:第一是城市建设中的“贪大化”,这是城市建设中“贪大求洋”的问题。

这个“大”,首先就是大草坪,树木只是点缀之笔,还有大搞大广场、大马路、大cbd、大音乐喷泉;第二是河道整治中的“渠道化”,许多城市的河岸工程措施常常是拓宽河道、裁弯取直、水泥村地、石砌护坡、高筑河堤,有的甚至把河流变成暗渠,不仅使河岸功能单调、人工痕迹累累,而且使乡土植被毁坏、生态严重失衡;第三是景观建设中的“奢侈化”,很多城市的规划者和管理者为了追求所谓的“政绩”而“大兴土木”,把大量的财力物力投入到城市形象的塑造上使得整个城市的“生态量”和“生态质”严重失衡。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

生态城市知识: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城市也逐渐成为了城市规划的热点话题之一。

生态城市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模式,它以自然为基础,尊重自然和人的相互关系,通过规划设计和技术手段来实现城市的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和方法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基础和关键,下面就来谈谈关于生态城市规划的相关知识。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原则1.自然优先原则自然优先原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第一原则,其核心思想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以自然为基础,将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自然地形、生态系统、自然风貌和环境资源等因素,使城市空间建设与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保护相协调。

2.创新引领原则生态城市规划是一项创新型工作,需要借鉴世界范围内的最新的科技技术、实践应用与城市管理经验,形成具有本土特点和全球视野的创新战略。

创新引领原则的核心是注重科技创新和优化规划设计,推广低碳、节能、环保、智能等新技术和新概念,打造一个具有社会智慧和创新意识的城市。

3.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本质要求,即发展要以保持生态平衡为前提,在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实现需要从城市规划、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和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格局。

4.公众参与原则生态城市建设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群体,必须充分借鉴各方意见和建议,使规划设计贴近人民、服务人民。

公众参与原则体现了民主决策和共同建设的精神,也是行政机构与民众之间的沟通桥梁和互动平台。

二、生态城市规划的方法1.系统规划方法生态城市规划是综合性的、长远性的工程,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涉及到许多方面,如经济、社会、科技、生态环境、政策等。

在规划设计阶段,需要采用系统规划方法,以系统化、科学化的方法对生态城市进行规划,全面考虑各个领域的因素和关系,并形成统一的规划方案。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生态问题的新构想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生态问题的新构想

关于城市规划设计中城市生态问题的新构想人类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意识到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性,城市规划设计也从传统的“以人为本”转向“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针对当前城市生态问题的挑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新的构想:一、生态优先,布局合理。

城市规划设计要从生态优先的角度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尽可能在城市布局上削减生态影响,让自然与人类和谐共生。

例如,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可将生态绿地作为城市中心的核心,建设多个城市森林公园,保护原生态森林区,实现城市与绿地的有机组合,使城市环境更加和谐和宜居。

二、城市天际线绿化,净化空气。

城市的天际线成为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建筑外墙、屋顶进行绿化,就能在显著赋予城市新的生命力的同时对城市的环境保护和生态调节作出贡献。

在城市的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增加植物绿化,不仅可以降低空气污染,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化度,提升城市整体气质。

三、多维度治理,遏制城市垃圾污染。

垃圾污染是城市生态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城市生态环境,加剧城市空气污染和自然资源损失,因此可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遏制城市垃圾污染。

例如,推动“无垃圾城市”建设,促进废弃物的分类处理,进一步将废弃物转化成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四、融合水文体系,构建城市低碳生态体系。

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城市生态面临的重要问题,唯有打造城市水文生态体系,才能构建城市低碳生态体系,确保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建设城市多层次、多元化的水体系统,扩大城市绿色交通的比重,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卫生等,以此强化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创建。

总之,城市规划设计中的城市生态问题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应对,从城市规划布局、城市建筑、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治理,以增强城市的抵御能力,同时也要提高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和环保意识,共同营造美好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宜居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宜居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生态宜居在当今社会,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污染、交通拥堵、资源短缺等。

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实现生态宜居,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态宜居的城市,首先要有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和良好的绿化环境。

这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工业和商业区,避免污染源过度集中。

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应严格要求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

同时,加强对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在绿化方面,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到绿地的分布和面积。

不仅仅是大型公园,还应包括街边的绿化带、小区内的花园等。

通过增加绿化面积,可以有效地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调节气温和湿度,为居民创造一个舒适的环境。

此外,绿化植物的选择也很重要,应优先选用本地适应性强的树种和花卉,既能保证成活率,又能体现地方特色。

交通规划是实现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环节。

拥堵的交通不仅浪费人们的时间和精力,还会导致大量的尾气排放,加剧环境污染。

因此,城市规划需要构建便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同时,优化道路布局,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交通瓶颈。

对于私家车的使用,可以通过采取限购、限号等措施,合理控制车辆数量。

另外,城市的能源供应也是影响生态宜居的关键因素。

应大力推广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在建筑物的设计上增加太阳能板的安装位置,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同时,鼓励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让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更加贴近,减少能源传输过程中的损耗。

对于传统的能源供应,如煤炭和石油,应提高其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污染。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同样不容忽视。

城市规划要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和回用系统,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

推广节水器具和技术,培养居民的节水意识。

在城市建设中,注重雨水的收集和利用,通过建设雨水花园、蓄水池等设施,将雨水储存起来用于绿化灌溉和城市景观用水。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

环境保护行业生态城市规划分享生态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与经验在环境保护行业中,生态城市规划是一种有效的应对城市化和环境压力的手段。

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的布局、建设绿色基础设施、促进可持续发展,我们可以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分享几个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并总结它们的经验。

案例一:新加坡新加坡被誉为亚洲的花园城市,它通过创新的城市规划实践,成功打造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其中一个关键的经验就是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建筑物大多设置了绿化屋顶和垂直花园,通过这些绿色建筑可以提供一系列生态系统服务,如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

此外,新加坡还注重水资源管理和节约利用,推行雨水收集系统和海水淡化技术,确保每一滴水的有效利用。

案例二: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丹麦的首都,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该市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城市规划,更好地融合了城市与自然。

例如,哥本哈根鼓励居民骑自行车代替汽车出行,建设了大量的自行车道和停车设施,大大减少了车辆污染和拥堵问题。

此外,该市注重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功地实现了碳中和目标,对环境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

案例三:温哥华温哥华是加拿大的一座生态城市,它以其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严格的环保政策而闻名。

温哥华成功实施了一系列绿色建筑计划,要求建筑物使用可持续的材料和能源,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此外,该市还积极推进可持续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步行。

通过这些措施,温哥华有效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升了城市的可持续性。

这些成功的生态城市规划案例告诉我们,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性和系统性的措施。

以下是一些经验和建议:1. 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生态城市规划需确立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如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通过设定目标可以引导规划过程,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2. 注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基础设施是实现生态城市的关键。

规划方案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规划方案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规划方案城市生态规划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原则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生态规划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将探讨城市生态规划的原则,以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确保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修复湿地、森林和绿地,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减缓气候变化,改善空气质量等。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原则。

这意味着在规划和建设城市时,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例如,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优先考虑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对私家车的依赖,降低交通拥堵和污染。

三、多元共生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鼓励多元共生,促进城市内不同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融合。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建设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将城市内的绿地和自然景观连接起来,形成生态网络,提供生态服务,增加城市的生态多样性。

四、适应性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能够应对不同地区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和土地利用现状等因素,合理确定城市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实现最佳的生态效益。

五、参与性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充分考虑居民的意见和需求,实现参与性决策。

例如,在城市规划的初期阶段,可以组织公众参与活动,征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居民的需求和期望。

六、科学性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评估。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GIS技术和遥感技术,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进行定量分析和模拟,为规划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七、灵活性原则城市生态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的变化和调整。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用阶段性规划的方式,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调整,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长期目标。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

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中的生态城市建设方案越来越受到重视。

生态城市建设旨在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将城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和居住质量。

本文将探讨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原则和实施方案。

一、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城市化进程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交通拥堵等。

而生态城市建设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可以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空气和水质量。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

再次,生态城市建设可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通过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提供更好的休闲和娱乐设施,提高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二、生态城市建设的原则生态城市建设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其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生态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的建设应满足居民的需求,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

其次,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生态保护。

保护自然环境,保留生态功能区,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提高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再次,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资源节约。

通过优化能源利用、水资源管理和废物处理等措施,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最后,生态城市建设应注重社会公平。

合理规划城市空间,提供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所有居民享有公平的城市生活。

三、生态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生态城市建设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实施。

首先,要合理规划城市空间。

通过科学的城市规划,合理划定城市的功能区域,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增加绿地和湿地面积。

建设城市公园、城市森林和湿地公园等绿地,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再次,要优化交通系统。

建设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拥堵和尾气排放。

此外,还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实现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目标。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是指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和理念,下面将详细介绍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原则。

1. 生态优先原则生态城市规划的首要原则是生态优先,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应当放在首位。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在城市规划中保留和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合理规划绿地、湿地、森林等生态空间,打造生态景观,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2. 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是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理念,要求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兼顾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三大目标。

规划设计应当注重资源的节约利用,推动循环经济发展,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具有长远的眼光,不仅满足当前城市发展的需求,还要考虑未来世代的利益,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多元共生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强调多元共生,即城市与自然、人与自然之间应当建立和谐的关系。

规划设计应当尊重不同生物种类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创造人与自然共生的生态环境。

多元共生原则要求规划设计兼顾城市的功能需求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打破传统城市规划中的人为界限,促进城市与自然的互动和交流,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4. 紧凑布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倡导紧凑布局,即通过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减少城市用地的浪费,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紧凑布局原则要求规划设计避免城市过度扩张,减少城市的碎片化发展,促进城市的集约化和绿色化发展。

紧凑布局有利于减少交通拥堵、节约基础设施投资、提高城市生活质量,是实现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手段。

5. 人文关怀原则生态城市规划强调人文关怀,即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应当关注人们的生活需求和幸福感。

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规划的结合在当今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规划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关键问题。

而将生态系统服务纳入城市规划的考量之中,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生态系统服务,简单来说,就是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福利和好处。

它包括但不限于提供清洁的空气和水、调节气候、土壤保持、提供食物和原材料、维持生物多样性以及提供休闲和美学价值等。

这些服务对于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过去的城市规划中,往往过于注重经济发展和土地利用,而忽视了生态系统服务的重要性。

城市的扩张和建设导致了大量的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和侵占,生态平衡被打破,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例如,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热岛效应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将生态系统服务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是势在必行的。

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结合呢?首先,在城市规划的初期,就需要对城市所在区域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了解当地的生态本底状况,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现状和潜在能力。

通过这种评估,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确定哪些区域需要重点保护,哪些区域可以进行适度的开发利用。

其次,要在城市规划中划定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一旦划定,必须严格遵守,不得随意突破。

在红线范围内,要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好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确保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供给。

再者,要合理规划城市的绿地系统。

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气候、提供休闲空间等具有重要作用。

在城市规划中,应根据城市的规模和人口密度,合理确定绿地的面积和布局。

可以建设公园、街头绿地、绿道等多种形式的绿地,形成一个有机的绿地网络,提高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功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生态化
发表时间:2018-09-25T14:07:55.95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2期作者:葛璇
[导读] 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在城市规划中,有效融入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发展。

宜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宜昌市 443000
摘要:在能源环境压力日益增长下,将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途径。

本文首先对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基本内涵进行分析,进而探讨基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策略,包括找准理论基础、加强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引导生态价值取向、完善融合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城市规划生态化;生态规划;城市规划;融合策略
前言
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在城市规划中,有效融入生态规划的理念和发展,实现城市规划生态化,从宏观角度对城市环境建设加以调节和控制,确保城市建设的生态环境效益。

由于以往长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城市生态环境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态环境治理迫在眉睫。

更要求加快生态规划和城市规划的融入进程,深入推进城市规划生态化发展。

一、城市规划生态化的基本内涵
生态规划理论是在对传统城市规划理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系统化理论体系。

在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于生态规划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提倡采用生态规划理论代替传统的城市规划理论。

虽然生态规划理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理论体系已经逐渐形成,但是与完整的城市规划体系相比,仍有所不足。

因此,尝试生态规划理论与传统规划理论的结合发展,成为相关领域的重点研究方向,即城市规划生态化。

这不是简单的对两套理论体系进行叠加,而是通过有机渗透和相互影响,在对传统城市规划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将生态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作为指导,研究新的城市规划设计方法。

总体而言,城市规划生态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共生,将城市看做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通过采用动态循环规划程序,利用跨学科知识和技能,并在法律政策的保护下和社会全体成员的参与下,确保城市规划的生态性和合理性[1]。

二、基于城市规划生态化的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策略
(一)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融合的理论基础
从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建设规划区分开始,城市规划就具有了一定的生态学意义。

在现代城市规划的理论研究中,许多先驱者本身是生态学家,从生态价值观念角度,对城市规划进行批判和反思,并强调生态规划的重要性,逐渐引起了学界以及实践领域的认可。

虽然一些早期研究者提出要对城市规划和生态规划进行清晰界定,在现在看来没有必要,但生态规划理论的提出对现代城市规划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较为经典的城市规划理论包括“田园城市”、“带形城市”、“光明城市”等。

这些理论和概念模型的提出,为现代城市规划生态化发展提供了方向。

在推进城市规划生态化发展的过程中,应找准理论基础,将城市规划生态化与传统的城市地理学、生态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加以区分。

这些传统城市学是针对城市进行的探索,对城市的现状和未来形态进行描述。

而现代城市规划则是带有价值取向的时间活动,回答城市应如何规划的问题,具有明显的价值观倾向。

对于城市规划生态化而言,生态价值观则是其基本的引导观念[2]。

(二)加强城市绿化建设和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在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过程中,应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和综合效益等基本原则,构建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明确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确保阶段实施策略的合理性。

针对于传统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以及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造成的城市生态环境破坏,在现阶段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必须加大力度开展城市绿化建设,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力度。

绿化建设是生态环境改造的基本措施,通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和绿化质量,对城市绿色空间进行合理布局,严格规定绿色土地面积,确保绿色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

在城市绿化带建设过程中,应合理搭配花、草、乔木、灌木等植物,并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布置方式,实现城市绿色空间的环相连接。

与此同时,应加快旧城区改造,改善旧城区脏、乱、差的环境状况,解决开发过度、人口密集和交通拥堵等问题。

坚决治理城市重大污染源,对其进行关闭或迁移处理,拆除违章建筑,推广建筑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行业和传统工业等主要环境污染来源。

应支持公共交通和共享经济的发展,提倡绿色出行,在环节城市交通压力的同时,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

通过全方位开展环境规划和治理工作,提高城市规划的生态环境效益。

(三)基于生态价值取向引导全面开展生态化城市规划
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必须以生态价值取向为基础,在谋划城市经济发展布局的同时,加入生态环境限制因素,真正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具体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加快海绵城市建设,通过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系统对雨水的吸纳、缓释作用,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渗透与自然净化,达到雨水积蓄回用和污染控制的目的。

在此方面,可以借鉴上海海绵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经验,从治理暴雨和台风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着手,在安全前提下,提高城市雨水吸纳能力,整合城市街区、道路和广场绿地等各个方面的规划设计,实现海绵城市创建目标;(2)合理推进老旧城区改造,坚持生态先行的理念,在老旧城区改造的过程中,做好生态修复工作,避免因物化功能的实现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以城市宜居环境建设为目标,协调好城市功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3)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在城市扩张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增长边界,划定生态控制的绿线、蓝线,并让其成为不能逾越的红线。

合理预留出城市公共生态空间,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完善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保障机制
在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融合以及实施过程中,需要建立有效的融合保障机制,从各个方面保证生态城市建设的有效实施。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度保障机制,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跨学科、跨专业特点,同时需要平衡各方主体的利益关系,解决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同时通过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促进各方主体在生态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参与。

因此,仅以理论和价值观念作为引导难以奏效,需要健全制度保障机制,包括环境保护标准和治理标准等,对污染物排放超标现象进行严厉惩罚,同时对环保效益好的部门基于一定奖励,确保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落实;(2)资金保障机制,在大气污染治理、水土污染治理和水土保持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提供支持,应通过建立专项资金,并健全资金运行监管机制,确保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3)人才保障机制,城市规划生态
化属于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负责具体的城市规划和执行工作。

因此,必须加快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建立专业人才知识库,为生态城市规划献力献策。

同时加快学术研究成果向社会实践成果的转化,不断提高城市生态规划效益。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生态化是目前城市规划发展的必然方向,在生态价值观念的引领下,改变传统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实现生态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融合,可以逐步改善城市发展模式,环节能源环境压力。

通过构建各方面保障机制,可以促进生态城市规划的有效落实,从而逐步改善城市居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叶林.城市规划区绿色空间规划研究[D].重庆大学,2016.
[2]杨希.关于城市规划与生态化探讨[J].城市建筑,2013(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