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1、会写文中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三:教学方法交流体会互助学习点拨指导四:课前准备1、学生观察家乡的美景,发现生活的美。
2、小黑板(学习目标、学习指导、文中带生字的新词)五:板书设计(预设)瓜架花竹鸡鸭晚餐入眠乡下人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5分钟左右)1、以第六组课文导读入课,明确单元学习学习任务。
2、引入,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走进我们熟悉的乡下人家,去感受别样的乡村生活。
二:互助自学,解决字词读文出示学习目标:1、读准字音,能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正确的读写文中出现的生字和新词语。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给出学习指导一:1、同桌轮读课文,注意互相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把文中带生字的词语画出来,互相读读。
3、自读课文时,遇到难读的句子用*标出来,并与同桌交流读。
(8分钟后,比比谁读得好)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后检查训练流程:1、出示文中的词语:看看谁的准确(先读生字再带词语,抽读、齐读)2、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谁听的认真,能及时纠正。
(板书学生读错的词语及时纠正)3、练写课文中的词语并听写。
(每个生词抄写两遍,同桌互查,看一看谁写的好,写的准确)给出学习指导二:1、默读课文,看看作者写了乡下人家什么地方或什么季节的那些景物、事?2、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8分钟后,比比谁看的最认真)指导流程:1、引导学生以“走进乡下人家,我看到了(什么地方或什么季节)的(或景或物或事),我感受最深的地方时(什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预案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预案设计简案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3.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品析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
2.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回顾第一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回顾乡下人家的美丽景色和和谐生活。
2.播放乡下人家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乡下人家的特点。
第二环节:课堂讲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地方。
2.教师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落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朗读技巧。
4.品析重点语句:(1)引导学生关注“乡下人家,住在小溪边,种着几亩薄田,过着悠悠自得的生活。
”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宁静和悠闲。
(2)引导学生关注“小桥流水,鸡犬相闻,是多么和谐的一幅画面啊!”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和谐美景。
(3)引导学生关注“那些鸡鸭,悠闲地在院子里散步,有时还停下来啄食地上的虫子。
”这句话,让学生体会乡下人家的生活气息。
第三环节: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乡下人家的理解和感受,组内分享,形成共识。
2.分享交流: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教师点评。
第四环节:作业布置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乡下人家的短文。
2.收集有关乡下人家的图片或资料,准备下一课的分享。
第五环节:课后反思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品析重点语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
2.课堂活动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表达能力。
3.作业布置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乡下人家》中的基本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自然和劳动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安排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乡下人家》第2课时课文内容。
•准备展示乡村生活图片等教学辅助材料。
•确认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2. 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回忆前一课时内容,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
•结合图片等展示材料,引出本课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教师与学生共同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引导学生预习并提出问题。
2.阅读理解:带领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文字意思,并做适当解释和讲解。
3.词语解释:针对生词或难词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
4.句型分析:讲解文章中的重要句子,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语法结构。
5.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提高语感和朗读能力。
6.情感教育: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的美好,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7.课文复述: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个人或小组复述,锻炼语言运用能力。
8.互动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4.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习要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内容。
•确认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提出下节课的预告。
5. 课后作业•布置巩固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思考学习中的问题。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乡下人家》了解农村生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注重学生情感的培养,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恩之情。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乡下人家生活的写作技巧。
3.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复述等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上一课时的内容,简要复述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第1-4自然段,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环境。
a.分析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乡下人家。
b.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2.讲解课文第5-8自然段,理解乡下人家的生活情趣。
a.分析作者如何通过描绘乡下人家的生活细节,表现其生活情趣。
b.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悠闲与自在。
3.讲解课文第9-12自然段,理解乡下人家的亲情与友情。
b.引导学生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温馨与和谐。
三、课堂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描绘乡下人家生活的短文,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摘抄课文中的优美句子,进行仿写练习。
五、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深入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与诗意。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课堂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了自己的感悟与理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
附:课文原文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有许许多多的风景。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春天的时候,乡下人家家家户户都养起了鸡、鸭、鹅。
这些小动物们,有的在院子里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屋檐下欢快地歌唱。
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提取信息、概括能力以及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理解段落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2. 学习生字词,巩固字词拼音,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3. 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3. 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概括本段内容,体会作者描绘的乡村美景。
4. 讲解分析: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讲解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朗读训练: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体会作者的情感。
6. 生字词学习:针对本节课的生字词,进行认读练习,提高学生的认读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乡下人家2. 第二自然段内容概括:乡村美景3. 生字词:蝴蝶、构成、和谐、独特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加强认读能力。
2. 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心中的乡下人家。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朗读和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通过生字词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认读能力。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通用11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篇1【学习目标】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
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走近乡下人家,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已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精彩句段。
5、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
【课前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课文插图的挂图及投影片。
3、搜集有关农村生活的资料。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课文插图,指导看图:⑴ 通过看图,你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⑵ 从图上,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整体给你什么感觉?2、导入:这样自然亲切、优美恬静的乡村风光,作者陈醉云是怎样描绘的呢?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1课,一起走进乡村生活,一起领略它那份独特的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出示“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对不理解的词语、句子作上记号。
2、练习将课文读通顺。
3、默读课文,找找课文哪一小节概括了乡下人家的特点?用铅笔作上记号。
(或者这样设计问题:“课文围绕这哪一小节展开描写?”)4、全班交流:教师导语:课文不仅要读得正确、流利,还要读出情味,那就要有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这就需要同学们善于提出问题,因为任何的“懂”都是从“疑”开始的那些有助于你读懂课文的问题,也就是疑问,就是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5、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⑴ 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⑵ 为什么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梳理整合,浓缩场景1、小组讨论交流:课文描写了乡下人家的哪些生活场景?每人选自已喜欢的一个场景说说,再把描写这一场景的部分融入自已的情感读给大家听听。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乡下人家教学设计第二课时1. 课堂导入1.1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要继续聊聊乡下人家的故事。
哎呀,乡下的生活可真有趣,简直像一幅画,色彩斑斓,让人留连忘返。
谁能想象,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木质地板上,那种温暖,简直让人心都醉了!而且,乡下的人们,个个热情得像火一样,打招呼的时候就像见到了老朋友,特别亲切。
1.2 说到这里,大家有没有想起在乡下的亲戚或者朋友呢?有时候,我们去乡下玩,没准就能遇到那种“多喝热水”的长辈。
他们一边忙着做饭,一边就开始唠叨,真是个风趣的角色!想想吧,乡下的空气特别清新,树木也多,随便一走,可能就能捡到一些小玩意儿,像是小石头、漂亮的叶子,甚至小虫子,哈哈,真是有趣。
2. 乡下生活的魅力2.1 乡下的生活方式和城市大相径庭,真的是有趣得很。
早上,公鸡一叫,整个村子就像被点了火一样,大家都起床忙活。
有人种地,有人养鸡,真是忙得不亦乐乎。
而且,乡下的食物,哎呀,味道可真是好得让人流口水。
自家种的蔬菜、新鲜的鸡蛋,别提多美味了,简直可以媲美五星级餐厅。
2.2 有时候,邻里之间的关系也特别好,大家像一家人一样,互相帮助。
如果有谁家里有个喜事,别的邻居肯定会主动来帮忙。
就算是下雨天,也不会妨碍大家一起聚在一起聊天,感受那种浓厚的人情味。
乡下的夜晚,星空特别美,亮晶晶的星星像撒了一地的钻石,和朋友们一起数星星,那种感觉,真是别提有多开心。
3. 教学目标与活动设计3.1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让大家更加了解乡下生活的乐趣和美好。
通过讨论和互动,让每位同学都能分享自己的经历。
比如,大家可以谈谈自己最喜欢的乡下活动,或者有趣的经历。
要知道,这种分享不光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能让大家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
3.2 我们还可以安排一些小活动,比如模仿乡下的打招呼方式,或者讲讲“乡下人家”的趣事,甚至可以让大家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乡村小吃。
这样,课堂就不再单调,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通过这样的互动,大家的思维会更加活跃,轻松愉快的氛围也会让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农村的生活和生产状况,培养学生对农村的热爱和尊重。
2.能够听懂课文要求,并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
3.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农村里的生活场景和家庭生活。
4.增强学生对家乡的思念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复述。
2.难点:鼓励学生用简单的词语句子描述农村家庭生活场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的教材及教学课件。
2.教师精心准备的图片或实物,展示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
3.模拟农村生活场景的小道具,如农具、农作物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启动(5分钟)老师准备一些关于农村的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并联想。
引导学生回忆关于农村生活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入课题(10分钟)老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乡下人家》,重点讲解生词和难点。
并向学生提问,帮助学生理解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
3. 学习讨论(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农村和城市的不同之处,着重引导学生思考农村的优美和重要性。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
4. 课文学习与操练(20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语音模仿素材,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
随后,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互相评价。
5. 创设情境(15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农村家庭的生活场景,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6. 练习巩固(15分钟)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提问和回答,巩固所学内容。
7.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按照课上的练习题完成练习册相应部分。
2.让学生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家乡生活,并在下节课上朗读。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农村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课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认识“檐”、“饰”、“冠”、“捣”、“谐”五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作者描绘的纯朴自然、充满情趣的乡村画面,以及他的感受。
〖教学重点〗把课文读正确,特别是把长句读正确,注意适当的停顿,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描绘的乡村生活的画面,能用概括的语句表达。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是杭州人吧!生活在杭州城,感觉怎样?2、出示乡村的图片:(课文插图),说说是什么地方的风光。
3、揭示课题:师:如果说城市带给我们繁华和喧闹,那么乡村带给我们的是什么?今天,让我们跟随一位名叫陈醉云的作家一起走进乡下人家,走进课文,用心去感受乡下人家的生活。
板书课题:乡下人家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初读:⑴ 陈醉云笔下的乡下人家是怎样的呢?自己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 反馈初读情况:① 学习生字新词:屋檐、装饰、鸡冠花、捣衣、和谐。
② 指名分节读课文。
③ 指导学生读长句。
出示三句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看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zha)到水下去觅食。
谁能读。
(根据学生的朗读随机出示表示停顿的斜杠)2、梳理内容:⑴ 读过了课文,那乡下人家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学生交流⑵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描绘的几幅画面。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2. 学生课文文本。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播放乡村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乡村的美好,激发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正确读音和词义。
3. 讲解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乡下生活的描绘,体会作者的情感。
4. 品读课文:学生分组朗读课文,相互评价,教师指导并点评。
5. 实践环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选取一个景物进行描写,分享自己的作品。
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乡下人家板书内容:1. 环境优美2. 朴实自然3. 和谐美好4. 独特风情七、作业设计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乡村风景画。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发现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乡村生活的其他方面,如农耕、民俗等,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识。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课文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乡村景物的美好。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和描写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场景。
3.能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表达能力。
4.能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乡下人家》的故事情节。
2.描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3.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难点1.理解课文中较为抽象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2.运用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复述。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整理课文教材和相关教学辅助资料。
•准备学生课前阅读习作。
•设置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或相关素材。
2. 导入1.复习《乡下人家》第一课时的内容,引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回忆。
2.展示课文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预热课堂氛围。
3. 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重点讲解课文生词和难点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进行课文复述,帮助他们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3.学生展示小组成果,互相评价,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4.学生进行课文情感充分探讨,引导他们思考人物情感变化及主题。
5.设置小组活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体会课文更深层次的含义。
4. 总结1.教师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2.学生回答总结性问题,巩固对本课时内容的理解。
5. 课后作业1.完成《乡下人家》相关练习题。
2.写一则《乡下人家》情节延伸故事。
3.阅读其他故事,提炼其中的情感与价值观念。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设计了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乡下人家》中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能力有明显提升。
但在课程设计上,可以进一步深化课文内容,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外延。
下节课应加强对课文情感与价值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以上文档为《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 第二课时j教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读懂《乡下人家》一文,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够掌握生字词汇:草房、炉、梢、悬挂、透亮、火把、欢快、汨罗。
3.能够了解文中描写的农村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写细节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教学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
2.教学生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1.学生理解和运用生字词的能力。
2.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乡下人家》的课文和教案。
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课件、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让学生看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田园风光。
2.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复习动词、名词等基础语法知识。
3. 正文1.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谈论文章中的情节,让学生通过课文描绘的场景,想象和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4. 拓展•让学生自己编写一个关于农村生活的小故事并展示。
5.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课后作业。
五、作业1.默写并背诵本节课的生字词。
2.练习书写一个农村场景的描述。
六、教学反思•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生字词,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提高。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学方案,希朋友们理解和参考!。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示例文章篇一:《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同学们,上节课咱们一起走进了乡下人家,领略了那独特又迷人的风景,你们还记得吗?咱们先来看课文第一自然段,“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 同学们,想一想,为啥说乡下人家用瓜、藤、叶装饰比高楼门前的石狮子和大旗杆可爱多啦?这就好比啊,一个是充满生机活力的小朋友在欢快地玩耍,一个是板着脸严肃的大人在站岗,你说哪个更让人觉得亲切和喜欢呢?很明显是前者嘛!再瞧瞧第二自然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 这里面的花呀,可不是城市公园里那种被精心修剪、摆放得规规矩矩的花。
它们就像是一群自由自在的小精灵,按照自己的节奏开放,多有趣呀!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出那种画面吗?还有那第三自然段,“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这母鸡带着小鸡找吃的,像不像咱们的老师带着同学们学习呀?那雄鸡大踏步地走,是不是感觉它特别神气,好像在说:“这是我的地盘!” 哈哈,多有意思!接着是第四自然段,“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 这些鸭子可真是悠闲自在,完全不怕人。
这就好像咱们在课间玩耍,不管周围有多热闹,咱们都能玩得开开心心的。
再说说第五自然段,“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
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乡下人家优秀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陶渊明的眼中,乡下人家是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深深向往,可到了辛弃疾的笔下则变成了“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这恬适安逸的生活。
那么,在陈醉云的眼中,乡下人家又是一番怎样的情形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出乡下人家带给陈醉云深切感受的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任何时候、任何季节,一切时间)二、导入新授1、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陈醉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独特迷人的乡下人家。
今天的学习,我们要从文章的一段话、一个句子、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用我们真诚的心去读,去体会乡下人家的独特与迷人。
我相信,作为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做到!打开课本,来到屋前说说你看到了那些事物?让大家和你一起分享分享。
三、新授1、学习画面:屋前搭瓜架看到了什么?(小屋、瓜架、瓜架上的丝瓜、南瓜,绿绿的藤、青的红的瓜。
)长得怎么样?(生机勃勃)什么样的瓜?什么样的藤?什么样的叶?颜色有哪些?(红、绿)颜色怎么样?(鲜艳、明丽)读句子(出示课件)这些青红的瓜和长藤、绿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理解“装饰”。
而乡下人家用的什么作装饰?(瓜架)在绿叶的衬托下,这瓜显得——更红了,在瓜的衬托下,这叶显得——更绿了。
这样的装饰给你一种什么感觉?(自然、清新、别有风趣、朴素),不仅如此,这道装饰还是乡下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装点而成的。
有人说劳动最光荣,我想说:通过劳动换来的成果他总是最美丽。
所以作者不由自主地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看狮子课件,对比)石狮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威严、不亲近、不自然),想一想,这些色彩明丽的瓜藤叶组合在一起,真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理解“装饰”,农家小院是用什么来装饰的?这道装饰是如此的自然、朴实、别有风趣。
最新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5篇)
最新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5篇)乡村人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篇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围绕单元专题“走进田园,热爱乡村”,描绘了一个个自然、和谐的场景,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亲切祥和、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
本课教给学生抓重点句子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乡村生活的自然亲切、优美恬静,感受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二是要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独特、迷人的魅力,体会作者善于抓住乡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描写乡村生活的特点。
【设计理念】课标提出这一学段的学生能“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精彩语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要求,因此,在解读课文时,我以重点词句为切入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同时进行句子朗读的训练,使课堂融人文性与工具性为一体。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下生活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针对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谈体会。
3、触摸乡村,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朗读——感悟”的学习过程体会乡村生活的美;通过品味语言,读出味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随文章的叙述在头脑中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从而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美好。
【教学难点】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景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准备】田园风光课件【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课件,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深情的走进了乡下人家。
这里柳枝摇拽、流水潺潺,野花遍地、鲜果飘香。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下2《乡下人家》第2课时优质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乡下人家》是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从空间和视角两个方面,描绘了乡下人家房屋格局和各项生活设施的特点,以及乡下人家朴实欢快的日常生活。
课文语言朴实,清新自然,描绘出乡村独特的风光和魅力。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主要学习课文2-5自然段。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描绘景物和人物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细节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但乡下生活的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了解乡下生活的场景和特点。
同时,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习课文描绘景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教学难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描绘乡下生活的目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受课文中描绘的乡村美景和美好生活。
3.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课文内容、图片、视频等资料。
2.教学用具:课文文本、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乡村美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默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这部分内容主要描绘了哪些乡村美景?3.操练(10分钟)学生分享自己找到的乡村美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作者描绘景物的方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乡下人家》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陈伯吹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绘乡村孩子的生活,展现了他们的天真、纯朴和可爱。
本课为第二课时,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乡村孩子的乐趣与生活态度。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乡村孩子的纯朴、善良,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如“拔节”、“割稻”等,以及乡村孩子的生活场景。
2. 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课文插图、课堂活动素材。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乡村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图片展示乡村风光,引导学生回顾乡村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
3.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
4. 全班交流: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来源于辛勤的劳动,引导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培养良好的价值观。
板书设计1. 课题:《乡下人家》第二课时2. 课文结构: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3.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4.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场景。
2. 拓展阅读:推荐阅读陈伯吹的其他作品,了解更多的乡村生活故事。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到了乡村孩子的快乐生活,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1板书设计: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小组交流学习成果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
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1.精彩回放: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做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2【教学目标】1、能通过精读课文一至四自然段,了解大意,体会文字所描绘的意境。
2、能发自内心地通过朗读表现对文章的理解。
3、联系课文,展开想象,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文章所描绘的世界。
4、领略文中所描绘的美景,发现家乡的美,自然的美,由衷地喜爱家乡,喜爱自然。
【教学重点】能在品味文字的基础上体味乡里人家,体味乡野之趣。
【教学难点】联系课文,展开想象,通过语言文字训练,更好地认识文章及自己生活的环境。
【课前活动】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给你一幅图,你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或想到的。
【教学过程】一、导入1、联系课前活动:这些图片你熟悉吗?对啊,因为它们都来自我们生长的地方——板书:乡下人家。
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她。
拿起课本,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检查自学:⑴ 你觉得乡下人家是怎么样的?随机板书:独特、迷人。
⑵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怪不得作者感叹道:生齐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 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案)教学内容《乡下人家》是一篇描写乡村生活的优美散文,通过丰富的细节,展示了乡下人家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本节课将深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品味作者的语言风格,并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分享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激发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1. 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理解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 语言风格的理解:通过品味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让学生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课文、笔记本、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展示乡村美景,激发学生对乡村生活的兴趣,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做好批注。
3. 集体讨论:分组讨论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每组选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乡下人家生活的美好,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 课后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板书设计1. 课题:《乡下人家》第二课时2.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思想;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3. 教学难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语言风格的理解。
4.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主阅读→集体讨论→课堂讲解→课堂小结→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乡村生活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乡下人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经历读课文想画面了解课文大意的过程;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实践中,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通过描写和乡下人家最密切相关的景、物来抒发情感的表达方法。
3.感受乡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地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读出美感,感受语言表达魅力,体会从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场面展现出来的乡村生活的美。
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怎么样?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写?2.其他同学拿出练习纸,写在横线上。
两位同学准备好了吗?大家都准备好了吗?棚架风趣装饰鸡冠花大丽菊鲜嫩3.同学们,看一看都写对了吗?4.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随着课文,你看到了哪些独特、迷人的风景呢?你也可以用上这里的词儿来说一说。
(生1:我看到它的屋前的棚架上有瓜藤,到了秋天的时候,结出青的红的瓜。
)还看到了?(生2:它们的屋前有棚架,棚架上有许多鲜红的瓜,便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
门前还种着鸡冠花、大丽菊,房后还有鲜嫩的笋。
)5.一口气都说出来了。
同学们也都一样,看到了这些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不是?对呀,它们是那么得诗情画意,难怪作者要这样赞叹!一起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二、学习课文第3—6自然段:(一)自主学习3—6自然段:1.我们也在对比、想象中领略到了瓜、藤、鲜花和嫩笋的独特、迷人之处,那么其他的风景怎么样呢?作者又是怎么把它们写得独特、迷人的呢?我们继续来欣赏!打开课文,同学们读一读3到6自然段,你觉得那一个风景最能让你感到独特和迷人的?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
和上节课一样,画出描写风景独特、迷人的句子。
还是把感受简单地写旁边,开始吧!(二)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1.大部分同学都用行动来告诉我他们已经好了,那谁来交流你的学习收获呢?(1)(课件出示: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在城市里,人家养什么动物都是关在笼子里,自己出去活动。
而在乡下,都会让动物们自己活动,很自由。
(2)对,它们自由你读出来了,从你刚才读的这个句子当中。
那老师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来!看看,她从这些句子当中读到了,乡下人家他们养的鸡很自由。
那么我们该怎么来读好它们?同学们,你们来试一试,怎么把它们读好。
(评读:同学们,你看,他把一只雄鸡的威武的样子读在了我们的前面。
谁还来读一读?)(评读:你看,一位慈爱的妈妈带着小鸡们在觅食,多幸福哪!还有谁想来读?还有很多同学,那这样吧!女同学来读读母鸡的句子,男同学读雄鸡的句子。
(3)你看,多温馨的画面呀!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的脑海中不禁浮现了我们上学期老舍先生的《母鸡》中的片段。
自个儿读读。
(4)发现了吗?同样是写鸡,在不同的作家笔下,用不同的方法写,他们的效果怎么样呀?(生:不一样)老舍先生写母鸡,是抓住了这些进行了细节。
那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乡下人家的这些鸡为什么能这么自由自在呢?(生:因为城市里,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
可是小动物需要一定的生活条件,可人不能给它生活条件所以就没法养。
而乡下里的鸡都有一定的很好的生活条件,都可以到处跑。
所以它们很自由!)(5)乡下人家把很好的条件给了它们,那就说明乡下人家对这些鸡怎么样啊?(生:喜爱。
)(6)同学们读出了这份喜爱,难怪呀这个自然段开头就强调了,读——(生齐读: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
)(7)是呀!那你想,乡下人家照例除了养鸡之外,还会养什么呢?(生:鸭、养狗——帮他们看门、养猪、养牛、养猫、养鹅、养羊、养牛和马。
)(8)是呀,那么它们在乡下人家又是怎么生活的呢?摸能不能学着课文的样子,也用一两句话来写一写你熟悉的一种,行不行?行吗?好!相信你!你可以仿照课文中的开头用几句话来写它,也可以自个儿写一个开头,写一段话。
行不行呀?好!拿出练习纸,想想乡下人家还会养什么,它们在这儿又是怎么生活的?(9)写完的同学,自个儿读一读。
谁来读给大家听啊?(抓学生写的内容和写法进行评价,再修改,如何改得更生动有趣。
)改完的同学读给同桌听一听,俩人再相互欣赏欣赏。
(三)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1.好!老师看到了同学们都已经学会了相互欣赏,真棒!我发现,我们的同学特别厉害。
你们写的,和作家笔下的鸭是一样的。
你看,自由自在。
作者是怎么写鸭的自由自在?哪句话,你读出来了吗?2.(课件出示: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
在绿树阴下。
会见到一群鸭子。
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1)哪一句话能读出他们的自由自在?(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还它们也从不吃惊。
)(2)是不是呀?那大家一块儿来读一读。
生齐读。
(3)是呀,你看。
在乡下人家,鸡成群,鸭戏水。
还有同学们笔下的狗啊,还有鹅啊、羊啊、牛啊,他们都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生:家)。
(4)是呀,这真是一派和谐的景象呀!让我们进一步地体会到了,乡下人家——(生接读: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四)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1.还有哪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也吸引了你?(1)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这段话说都是他们的好友,而且还绘成了一幅很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就是说他们天天呆在一起,就很有感情了,所以说很和谐。
(2)那是因为他们在哪儿吃饭呀?(生:他们在门外吃饭。
)我们在哪儿吃饭呀?(生:家里。
)区别在哪?(生:我们都喜欢在家里觉得外面太脏了,而乡下人家却乐意把自己融入到自然当中去。
所以我从这里知道了,乡下人家绘成的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是非常美丽的。
)(3)她说的这段话中有一句特别好。
把饭菜桌椅搬到门前,是把自己融入了——(生:自然)。
是呀,你看,课文中有一个词特别形象地表达了这个意思,哪一个词?(生:天高地阔。
)(4)同学们,乡下人家在门前吃饭是一种天高地阔的享受。
那除了享受吃饭,他们还天高地阔地享受什么呢?刚才其实有同学已经说到了,大家再读读这些文字,看看,还想说什么呢?(生:享受着大自然中的和谐的风景画)和谐的风景画表现在哪儿呀?有什么呢?(生:有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是呀,傍晚的红霞就是(什么啊?)晚霞、火烧云,火烧云我们学过了,它会千变(生接:万化)。
想想,有时像?(生:有时像老人、有时又像大门前的石狮子、有时还像骆驼。
)(5)这么美的景象,是一种享受吗?(生:是)那时侯还有向晚的微风,这是什么季节呢?(生:夏天)同学们,想象一下这样的风吹在身上,是?(生:凉爽)对呀,鸟儿都回来了,在天上飞过,我们在门前吃饭,能够听到它们的?(叫声),河上有?(生:鸭子),院子里还有?(生齐答:鸡)对呀,这些好友都来了,还有屋前瓜架上的——(生齐答:青、红、绿的瓜)对了,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生齐接: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如果你也在这儿吃饭,会有什么感觉?(生:就会非常得凉快,非常得舒服。
)那你就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6)是的!同学们,这样的一幅自然和谐的风景画,能不独特、迷人吗?来,大家一块儿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一起读。
(7)同学们,你们真能干!读着课文,想着画面,还抓住了重点词和句,感受到了乡下人家自然和谐的独特、迷人之处。
这样的风景呀,无处不在。
你听——(五)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1.教师播放纺织娘的叫声。
2.教师配乐朗诵课文第6自然段: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3.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所有人随着纺织娘的歌声甜蜜地进入梦乡。
)你呢?(生:月亮映在水中非常得美。
)4.那谁能把让你感到特别宁静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呢?5.这样的画面呀,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这一句诗,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知道什么意思吗?老师来告诉大家:蝉因为安静了,蝉和鸟的叫声显得特别悦耳动听;也是因为有蝉和鸟的叫声,使得山林就变得更加得清静了。
你看,课文也是这样,通过描写纺织娘什么样的歌声?(赛过催眠曲的美妙的歌声)来写出了乡下人家夜晚的(生:宁静)对了,同学们,这也是乡下人家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我们一起来感受感受吧。
6.生配乐齐朗读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乡下人家走了一个来回。
欣赏了作家笔下的乡下人家的美景,让我们由衷地感受到了——(生:“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1.同学们,请你快速地浏览课文,作者究竟写了哪些时候什么季节的风景?哪些时候哪几个季节的风景?找一找。
(春、夏、秋)除了这三个季节,还写到了哪些时候?(傍晚、凌晨。
)2.这是夜晚,还有其他的几个自然段,写的都是乡下人家的什么时候呀?(白天)让我们来说一说,乡下人家不论白天、傍晚、夜晚,不论春天(生接:夏天、秋天),他们的房前屋后都有一道(生接:独特、迷人的风景),尽管构成这些的风景的都是一些非常普通的事物,可是作者抓住了它们的特点,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运用了恰当的表达,也让我们分明感受到了这些普普通通的事物中也都蕴藏着独特、迷人之美。
同学们,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诗人都非常用心地描绘过乡下人家,引领着这独特、迷人的田园风光。
记得吗?上学期我们学过孟浩然的(生:《过故人庄》),美美地来背一背。
3.还有一首,《游山西村》,也这样美美地来背一背。
4.老师这儿还有几首,同学们,你们来读一读,读着读着,仿佛看到了什么?自个儿读读。
(1)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能用朗读来表达出来?你想读哪一首?生读《四时田园杂兴》师:同学们,听着她的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生:看到了金黄的梅子,还有果肉饱满的杏子。
)(2)是呀,你看,诗人就是这样,抓住乡下人家这些景物的颜色向我们描绘了一幅五彩缤纷的田园风景画。
来,一起来读一读。
(3)谁还想读另外两首?生读《雨过山村》。
师:你看,在诗人的笔下,这鸡鸣和妇姑相唤的声音也是那么得迷人、独特!还有一首,谁来读?生读《山居秋暝》。
师:多美的景象呀!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5.同学们,你看,相同的景物在不同人的眼中,他们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诗人们就是抓住了它们的色彩、声音和生活的场景,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景色各异的乡村风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