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提分)2021年全面解读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 专题3-生物与环境(含真题及解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3 生物与环境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一、课标概念
1.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2. 一个生态系统包括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物环境。

3. 依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一般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然后通过食物链(网)传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5.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二、知识点
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1 环境中的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

(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2)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之间存在种间关系和种内关系)
1.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2)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生物的活动还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注: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1 生态系统的概念
任何生物都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其中的非生物因素与生物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的。

在一定区域内,由各种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组成的统一整体,称为生态系统。

2.2 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生产者:绿色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生物统称为生产者。

生产者能够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和能量。

这些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统称为消费者。

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细菌、真菌和小型的食腐动物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最终分解
为无机物,归还于非生物环境,这些生物统称为分解者。

例如,腐生细菌、霉菌、蚯蚓、蜣螂等。

综上所述,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人为(如过度放牧)自然因素的干扰超过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2.3 生物圈
人类和其他生物所共同拥有的生物圈,可以看作是一个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的大气圈底部(对流层)、全部水圈和岩石圈上部(土壤层),其“厚度”从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的高空直至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的海洋底层,即包括地球上生存着生物的所有圈层。

3. 食物链和食物网
3.1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

例如:草→兔→狐。

食物网: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3.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能量在食物链中逐
级递减。

富集作用:因为某些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无法排出体外。

这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3.3 食物链书写规则:
①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止于最高级的消费者(即没有捕食者,不会再被捕食)。

②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最高级消费者
③食物链表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分解者不参与形成食物链。

4.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二者同时进行,互相依存。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的,可被重复利用,因此一个完善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做到营养物质的自给自足,不需要依赖外部输入。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是单方向流动的,并且最终以热能的形式耗散,所以生态系统只有不断地从外部输入能量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4.1 物质循环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都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而且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碳循环:地球上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流向分解者,最后返回大气圈。

陆地上的植物和海洋中的藻类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圈,如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在被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可见,地球上的碳是循环流动的。

4.2 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都需要能量,这些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光能。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将部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里,这就完成了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一部分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一部分通过食物链传递给各级消费者;还有一部分(如枯枝、落叶等)被分解者利用。

动物获得的能量,一部分用
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一部分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下一级消费者;还有一部分(如尸体、粪便等)被分解者利用。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体中的能量最终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换和输出的全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如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固定的能量绝不会再转化为太阳光能,同样流入食植动物体内的能量也绝不会再流回到生产者体内。

三、拔高练习
1.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_____
A. 池塘中的水草
B. 池塘中的水
C. 池塘中的细菌
D. 一个池塘
【答案】D
【解析】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

2.下列关于生态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
A. 生态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 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D. 生物因素是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
【答案】D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等的因素叫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所以,生物因素不仅指以生物为食的所有其他生物,还包括影响其生长、形态、发育和分布的任何其他生物。

3.下列语句中,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_____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草盛豆苗稀
C. 雨露滋润禾苗壮
D.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
【答案】B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春来江水绿如蓝”,“雨露滋润禾苗壮”,“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均是非生物因素温度、水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草盛豆
苗稀”讲的是,草与豆争夺阳光、水分等因素,进而影响豆的正常生长,是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

故选B。

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造成这种现象的生态因素主要是_____
A. 水分
B. 光照
C. 土壤
D. 温度
【答案】D
【解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大体意思是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由地理常识可知,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所以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故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

5. 人们将一种叫“水葫芦”的植物引种到昆明滇池后,这种植物很快在滇池中蔓延,甚至威胁到其他生物的生存。

这说明了_____
A. 生物既不能适应环境也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B. 生物能适应环境
C.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D. 生物不能对环境产生影响
【答案】C
【解析】“水葫芦”被引进昆明滇池后,在那里很快的蔓延开来,说明水葫芦适应滇池的环境;但同时,“水葫芦”同其他的水生植物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等资源,威胁到了其他生物的生存,说明水葫芦对该环境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故选C。

6. 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鹰所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A. 太阳能
B. 草
C. 兔
D. 草和兔
【答案】A
【解析】草→兔→鹰中,鹰吃兔,鹰获得的能量来自兔;兔吃草,兔获得的能量来自草;草体内的能量,是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因此鹰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7. 众多蚂蚁一起将食物搬回巢穴,以便在食物短缺时食用。

蚂蚁的这一行为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_____
A. 竞争
B. 合作
C. 共生
D. 捕食
【答案】B
【解析】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

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共生、寄生、捕食、竞争、合作等。

“众多蚂蚁一起将食物搬回巢穴”体现的是种内互助合作的关系。

8. 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绘了一幅农田生态系统的美丽场景。

在该生态系统中,水稻和青蛙分别“扮演”的角色是_____
A. 生产者、生产者
B. 消费者、生产者
C. 生产者、消费者
D. 生产者、分解者
【答案】C
【解析】水稻属于绿色植物,可通过光合作用生产含有能量的有机物,属于生产者;青蛙主要以昆虫为食,属于消费者。

9. 校园绿地生态系统中的蚯蚓能将土壤中的有机物或枯枝败叶分解为无机物,供绿色植物再利用。

蚯蚓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_
A. 非生物的物质
B. 生产者
C. 消费者
D. 分解者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是多样的,不同类型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不同的。

生产者:绿色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这些生物统称为生产者。

生产者能够为动物和微生物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

消费者: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只能直接或间接地依靠生产者而获得食物和能量。

这些以其他生物为食的生物统称为消费者。

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的某些细菌、真菌和小型的食腐动物能将动植物的遗体或遗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归还于非生物环境,这些生物统称为分解者。

例如,腐生细菌、霉菌、蚯蚓、蜣螂等。

10. 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猛禽与鼠类之间存在捕食关系。

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
A.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B. 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能
C. 猛禽捕食鼠类完成了物质循环
D. 猛禽数量的减少可能会引发鼠害
【答案】C
【解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都是在生态系统的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反复循环的,而且物质的循环具有全球性。

碳循环:地球上的碳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

碳循环的基本路线是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流向分解者,最后返回大气圈。

陆地上的植物和海洋中的藻类不断地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固定在有机物中的碳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大气圈,如生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在被利用的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碳。

可见,地球上的碳是循环流动的。

11. 一个天然湖泊生态系统中,肉食性动物比草食性动物的数量少得多,原因是_____
A. 湖泊中氧气不足
B. 湖泊中动物密度太大
C. 捕食肉食性动物的鸟过多
D.
【答案】D
【解析】一般情况下,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数量最多,最高级消费者数量最少,能量在食物链中逐级递减。

12. 街头绿地对调节城市生态系统局部小气候有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小组的同学们在石景山区内选取了4块大小相同但植物种类不同的样地,进行了日平均气温和相对湿度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度街头绿地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
B. 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C. 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 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
【答案】B
【解析】
A. 街头绿地可通过降温和增加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蒸腾作用)
B. 街头绿地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体现的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而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 增加街头绿地的面积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水循环
D. 街头绿地植物种类越复杂,调节局部小气候的能力越强(如图,有乔木、灌木和草的绿地平均气温最低,相对湿度最高)。

知识拓展:
蒸腾作用:叶片的表皮上有许多气孔。

植物体内的水可以不断地以气体状态通过气孔散失到大气中,这个过程称为蒸腾作用。

在夏季晴朗的白天,一株高达20米的乔木每小时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大约有200升。

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完成的。

植物体内的水能够从根部运送到高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树木顶端,这与植物体不断进行的蒸腾作用有关。

叶脉中的导管与茎和根中的导管是相通的,其中充满着水。

这样,水和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形成连续不断的水柱,通过蒸腾作用沿着根、茎、叶的途径向上运输。

因此,叶的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运输的主要动力,同时蒸腾作用降低了植物体表面的温度,防止高温对植物体的伤害。

地球上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为云,可以通过降水过程积累在地球表面的土壤或水域中,同时土壤或水域中的水又经过蒸发、植物蒸腾作用等方式再次进入大气层,这样的往复循环过程就是地球的水循环。

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在地球的水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3. 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

这是因为生物圈_____
A. 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B. 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 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 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答案】D
【解析】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地球上的大气圈底部(对流层)、全部水圈和岩石圈上部(土壤层),其“厚度”从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的高空直至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的海洋底层,即
包括地球上生存着生物的所有圈层。

14. 理论上,下列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时间最长的是_____
【答案】D
【解析】动物无论什么环境中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在有光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为所处的环境增加氧气;在黑暗环境中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在四个密闭的玻璃瓶中,D瓶中的氧气耗尽的最晚,故选D。

15. 下表为某课外小组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案。

下列修改建议正确的是_____
A. 左右两侧鼠妇的数量可以不同
B.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30℃
C. 左右两侧都应保持在阴暗环境中
D. 左右两侧可以湿度不同
【答案】C
【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先根据探究目的确定唯一变量,本实验要探究的是“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唯一变量是温度,而在表格中,除了温度,还出现多余的光照变量。

所以应将左右两侧都保持在适宜鼠妇生活的阴暗环境。

16. 2018年4月3日,来自北京南海子麋鹿生态实验中心的47只麋鹿被野放至鄱阳湖湿地公园,鄱阳湖区消失已久的麋鹿重新出现。

(1)麋鹿俗称“四不像”,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放归野外前给麋鹿群中的部分个体戴上卫星定位项圈,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麋鹿群体的活动范围与行为习惯,其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2)鄱阳湖也是白鹤的越冬栖息地。

麋鹿和白鹤都喜食湿地植物芦苇,它们之间为_____关系。

作为消费者,它们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_____和能量流动。

(3)鄱阳湖滩地中腐生细菌和真菌丰富,它们利用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进行_____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并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

(4)鄱阳湖湿地公园物种丰富,生活在这里的470余种植物和780余种动物,构成了庞大的食物网,使其具有较强的_____能力,但该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外界干扰超过其限度,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

【答案】
(1)B
(2)竞争;循环
(3)呼吸(分解);分解者
(4)自我调节(自动调节)
【解析】调查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是了解生物种类、生存环境和外部形态等常用的研究方法。

调查者以正确的理论与思想作指导,通过访谈、问卷、测验等手段。

有计划地,广泛了解、掌握相关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所以为研究麋鹿的行为,科研人员在放归野外前给麋鹿群中的部分个体戴上卫星定位项圈,通过收集数据,分析研究麋鹿群体的活动范围与行为习惯,其中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鄱阳湖属于一个湿地生态系统。

该系统中,麋鹿和白鹤都喜食湿地植物芦苇,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作为消费者,他们依靠生产者(芦苇)获得食物和能量,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该系统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归还于非生物环境,这些生物统称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17. 如图所示为某河口的食物网。

河口上游的田地曾喷洒过杀虫剂DDT,图中数字表示生物体内DDT浓度(单位是ppm,即以每百万分之一计)。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_____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_____能转化成_____能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_____为食,使物质和能量随着_____流动,在流动过程中能量逐级_____(填“递增”或“递减”)
(2)给田间农作物喷洒的DDT,会随雨水流入河流,并导致鸬鹚体内含有大量的DDT,原因是_____。

(3)鸬鹚与鸭之间存在_____关系,若鸬鹚因体内含高浓度DDT全部死亡,短期内鸭的数量会_____。

死亡鸬鹚的尸体可被_____分解变成水生植物的养料。

(4)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能够较长时间保持着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5)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喷洒DDT,会污染河流生态系统,说明_____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答案】
(1)光合;光;化学;生产者(绿色植物);食物链;递减
(2)DDT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逐级富集
(3)竞争;增多哦;分解者(细菌、真菌等)
(4)自我调节
(5)生物圈
【解析】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而动物大多直接或间接的以生产者为食,所以物质和能量随着食物链流动的,而且逐级递减,原因是食物链中的生物都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一部分能量。

因为像DDT这样的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比较稳定,不易分解,而且无法排出体外。

这些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

图示的食物网中,鸬鹚与鸭都以鱼和鳗为食,他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若鸬鹚数量减少,由于食物变得相对丰富,鸭的数量就会增多。

生态系统中的腐生细菌和真菌等能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最终分解为无机物(通过呼吸作用),归还于非生物环境,这些生物统称为分解者。

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

这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一定程度上能保持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

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比如一片森林,一个湖泊,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

地球上有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更大的整体,这个整体就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一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

18. 念坛公园位于大兴区,建园初期进园的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

为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污水的生态方法,研究人员在园内引建了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如下图所示。

三个月后,检测该人工湿地入水口和出水口的水质情况,结果如下表。

请结合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满江红、芦苇等属于_____。

由表中数据可知,它们可以通过根系从水体中吸收______等物质,从而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2)草履虫是一种_____(单细胞/多细胞)生物,每天大约能够吞噬43000个细菌。

利用草履虫治理水体中大肠杆菌的过程,体现了生物间的_____关系。

(3)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食物网复杂,有利于增强生态系统的_____能力。

请写出一条包括乌鳢的食物链:_____。

(4)根据表中数据,经过人工湿地的净化处理后,出水口的水体可以作为念坛公园水上乐园的水源,理由是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