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小数》重难点教学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

小数初步认识教案一、教学目的1、了解小数的含义、分类及大小比较方法。
2、初步掌握小数的加、减及整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含义、分类及大小比较方法。
掌握小数的加、减及整数与小数的混合运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十分位”和“百分位”对应的意义。
能够灵活运用小数加、减和混合运算方法。
四、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举例说明、带学生完成习题、合作探究。
五、教学流程1、热身(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复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教师讲授(20分钟)(1)小数的含义及分类1)小数的定义2)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无理数3)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4)分数的分类:真分数、假分数、单位分数5)小数的分类:有限小数、循环小数、无限小数(2)小数的大小比较1)同类比较2)异类比较3)小数与整数相比较(3)小数的加减法1)同类小数相加减2)异类小数相加减(4)整数和小数的混合运算1)整数与小数的加减2)整数与小数的乘除(5)小结3、合作探究(20分钟)小组合作完成教材的练习与补全,解决遇到的问题,并就学习内容讨论与总结,进行“自读、相互讲解、评价、提高”等学习方法的培养。
4、课后拓展(10分钟)提供小组探究的两个模拟情境,让学生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学生应用小数进行计算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学重难点:小数的理解、分类、大小比较及运算方法掌握是否得当;教材课文的文化特征是否得到较好的展示。
教学方法:以讲授、练习、合作探究为主,针对学生探究小数失误的问题,采取类似“小组探究”这样的多样化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自发解决问题。
学习方法:在课前引导学生自我学习,以“自读、相互讲解、评价、提高”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性,帮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要有针对性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应用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引导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中去,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认识小数并进行比较

二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认识小数并进行比较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小数,辨别小数表达形式;
2.能够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形式;
3.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和大小关系的判断,了解小数大小顺序;
4.能够独立完成小数比大小、填空题等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
1.认识小数
2.小数和分数的转化
3.小数大小比较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小数及其表达方法;
2.从小数到分数的转化;
3.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
四、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完成“买土豆”小游戏,了解小数的作用及舍入原则;
2.初探小数:介绍小数及其表达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表、排队、量化等方式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数与分数转化:通过实物展示小数和分数的转化,让学生自行举一反三,能够初步掌握其运算;
4.小数的大小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小数大小的关系,进行大小比较;
5.小结: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知道如何应用这些知识到生活中。
五、教学方法
1.情境化学习法
2.探究式学习法
3.启发式学习法
六、教学工具
1.智能黑板
2.投影仪
3.数学教具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通过智能黑板进行互动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我还通过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使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注重教学方法的转变,减少讲解的时间,增加互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小数

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小数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小数是在小数点后面的分数。
2. 认识小数范本,如0.1、0.2、0.3等。
3. 能够读懂小数范本,并用简单的例子进行练习。
二、教学重点:
1. 认识小数范本的意义。
2. 掌握读懂和运用小数范本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熟练掌握小数范本的读法和运用。
2. 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小数范本的图片或展示板。
2. 相关练习题目。
3. 范本。
五、教学过程:
1. 介绍小数范本的概念和意义,引入小数点的概念。
2. 展示小数范本,让学生观察认识各个小数范本。
3. 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读懂小数范本,如0.5可以读作“零点五”。
4.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目,加深对小数范本的理解和掌握。
5. 引导学生思考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举例说明0.5可以理解为1/2。
6. 对学生进行小结和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数范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能够读懂小数范本并进行简单的运用。
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通过更多实践和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小数和分数的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运用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小数》教案教案1:引入小数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能够将小数表示为分数形式。
3. 能够根据小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1. 小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小数与分数的相互转换。
教学准备:教材《认识小数》第一课,教学课件,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上展示一张照片,上面有若干个袋子,每个袋子里面都有若干个相同的苹果。
2. 提问:如果我们将这些苹果均分给大家,每个人能分到几个苹果?请举个例子。
3. 引导学生认识到,当苹果的个数无法被人均分时,我们往往采用折半、取整等方法来近似表示。
4.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这种近似结果该如何表示呢?Step 2 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拥有一定数量的苹果。
2. 要求小组成员将苹果均分,并使用两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小数和分数)进行记录。
3.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记录方式。
Step 3 理解小数(15分钟)1. 让学生读课本第一课《小数是多小》,并回答以下问题:a. 什么是小数?b. 小数的表示方法有哪些?c. 小数与分数有什么关系?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答案。
Step 4 拓展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打开练习册第一课的练习题。
2. 让学生尝试将小数转化为分数,并进行比较。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初步了解了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并学会了将小数转化为分数的方法。
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针对小数的加减法进行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小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数学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数学教案【7篇】小数,是实数的特殊的一种表现形式。
而且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它还是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一个分界号。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数学教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小学三年级《认识小数》数学教案篇1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1~92页情境图和例1、做一做。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并掌握了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本节课学习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教材设计了“量身高”的具体情境,通过“只用米作单位怎样表示?”聚焦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体会,并借助几何直观,帮助学生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
为今后系统地学习小数打下初步基础。
(二)核心能力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独立解决的基础上,通过交流讨论理解一位小数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迁移能力。
(三)学习目标1.借助熟悉的商品价格,结合生活实际感知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
2.通过“米尺”模型,理解0.1米与米之间的关系,知道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3.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小数的含义,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理念。
(四)学习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五)学习难点通过“米尺”模型,知道0.1米与1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认识小数》教学课件、硬币、米尺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认识小数吗?在哪儿可以找到小数,请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2)请读一读这些小数,说一说这些小数表示的具体含义。
(二)课堂设计1.结合情境,认读小数。
(1)谈话导入,引出小数。
认识数是数学课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从入学以来,同学们认识像1、2、4、10、100这样的整数。
(板书:整数。
)还认识了像、、这样的,什么数?你在生活中还常见到哪种数?预设:小数。
(板书:小数。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精选7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本文是作者小编给大伙儿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小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精选7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认识小数》教案篇一设计说明“认识小数”是学生在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
为了让这样的概念教学在清晰、简练的基础上“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特色如下:1、注重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猜测、验证、交流等活动。
本设计根据小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和亲切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利用课件呈现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小数,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在游戏中巩固新知。
课堂练习在教学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趣味性的练习更加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知识的巩固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本设计为了避免枯燥的练习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课堂练习转化成数学游戏,采用猜谜语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让学生读出谜底中每种小动物的身高数据,以达到巩固小数读法的目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教材91页主题图。
师:请看大屏幕,仔细观察,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汇报观察到的数学信息。
3、把观察到的数和整数进行比较,发现有什么不同?(观察到的数中有一个小圆点)4、师归纳: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
5、揭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小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非常大。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小数的世界,来探究它们的秘密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三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乘法等基本运算,形成了初步的数学思维。然而,小数作为数学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对学生来说既陌生又充满挑战。在学科和课本关联性的基础上,学情分析如下:
1.学生在小数概念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教学手段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小数概念。
1.小数概念的理解
2.小数的数位顺序和加减运算
运用数轴、计数器等工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的数位顺序,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方法。同时,设计丰富多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
3.小数与生活的结合
设计生活情境,让学生运用小数描述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2.实践操作,感知小数
3.分组合作,探究小数的读写方法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小数的读写方法。在此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小数读写方法。
4.案例分析,巩固小数运算
运用实际案例,如购物找零、长度测量等,让学生进行小数加减运算的练习,巩固所学将:
1.通过观察、实践、探索等活动,培养对小数的感知和认识。
2.学会运用数轴、计数器等工具,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3.掌握小数加减运算的法则,培养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4.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章节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
2.小数的读写方法对学生来说是个新技能,需要教师耐心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
3.学生在数轴、计数器等工具的使用上还不够熟练,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充分利用这些工具,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4.部分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存在依赖心理,需要教师关注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
《认识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认识小数》數學教案設計主题:《认识小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法和写法,能够进行小数的比较和简单的小数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创设,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和比较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以生活中常见的小数为例子,如商品价格等,引导学生进入小数的学习。
(二)新知探究1. 小数的意义:通过具体的实物模型或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小数是分数的一种表现形式,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模仿并练习读写小数。
3. 小数的比较和运算:通过具体的计算题目,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简单的加减运算。
(三)巩固练习设计一些针对性的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检验他们对小数的理解和运用。
(四)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和比较运算的方法。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家中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对小数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以上就是《认识小数》的数学教案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小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它由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组成,小数点是小数部分的开始。小数是表示物体的一部分或几等份的重要方式。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我们有2元5角,如何用小数来表示?这个案例展示了小数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示数值。
(3)小数的大小比较:掌握小数的数序,能进行简单的小数比较,如0.3<0.4,1.23>1.2。
(4)简单小数的计算:学会进行小数的加、减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如购物找零等。
2.教学难点
(1)小数点的位置:对于初次接触小数的学生来说,理解小数点的位置及其意义是难点。教师应通过直观教具和实例,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点的位置规律。
在实践活动方面,虽然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在记录小数结果时仍存在一些错误。这说明他们对小数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加强对实验操作步骤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小数。
最后,我会根据今天的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以期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数的认识上有所提高。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在课后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3.小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小数的大小,让学生掌握小数的数序,能进行简单的小数比较。
4.小数的初步计算:教授学生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核心素养目标
《认识小数》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
1.数感:通过学习小数的读写、意义和运算,增强学生对数的敏感度,提高数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小数的初步计算:小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尤其是进位和退位。教师应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方法。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小数,会认、读、写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2. 通过观察用图形表征0.1 元,并展开积极的辨析、交流,并画图表征0.1 元、0.1 米,理解一位小数的意义,初步建立模型。
3. 初步感知小数的产生,并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 初步认识、感知比 1 大的小数。
教学准备:课件、人民币、算盘、学习单。
教学重点:认识具体情境中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十分之几与一位小数之间的关系,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教学过程:一、人民币引出小数同学们去购物都要用到什么?人民币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人民币,出示:111 元这是多少元?你能在算盘上拨出它吗?加 1 角该拨在哪里?拨在前面还是后面呢?生:个位的后面师:为什么拨在这里?生:1 角不够 1 元,就拨在个位的后面。
那111 元 1 角用元作单位你会表示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 1 角不能拨在个位上,又不能拨在百位的前面,只能拨在个位的后面,引出小数点,用小数点区分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自然的引出小数文化。
】二、探究新知1.数学文化引出小数点,了解历史,揭示小数的产生(多媒体介绍)早在公元三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解决一个数学难题时就提出把个位以下无法标示名称的部分称为微数。
明朝的刘瑾提出小数低一格表示法。
直到十七世纪末,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用小圆点作为小数点来做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记号。
111 元 1 角用元做单位你会表示了吗?生:111.1 元够 1 元的部分写在小数点左边,不够 1 元的部分写在小数点右边。
2.读写数111.1你会读吗?小数点读作:点111.1 读作:一百一十一点一3.生活中的小数你在哪里也看到过这样的数?生:超市菜市场温度计上见到过师:大家平时真善于观察,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这样的数,一起来读一读吧。
3.45 读作三点四十五。
对吗?“45”不够 1,不能按照整数读法来读,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的说课稿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小数》这一课的说课稿。
本节课旨在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小数,初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从而为后续学习小数及其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整数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小数的认识。
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小数的存在,并初步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同时,教材还安排了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但对于小数的认识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三、教学目标1. 初步认识小数,知道小数的特征和构成。
2. 学会读、写小数,掌握小数的基本读写方法。
3. 能够区分整数和小数的不同,形成初步的小数概念。
4.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读写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
五、教法与学法1. 教法: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小数。
2. 学法:通过观察、比较、实践等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小数问题。
比如:你去超市购物时,有没有注意到商品价格中有一些数字是小数?这些小数是什么意思?怎么读、怎么写呢?2. 新课学习: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
例如:讲解1元2角的小数表示方法,让学生了解小数点的读法和写法。
同时,通过与整数对比,让学生了解小数与整数的区别和联系。
3. 实践操作:安排一些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加深对小数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到超市收集一些商品价格标签,并尝试读出其中的小数;或者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购物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小数》教学设计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91-92页内容的“认识小数和例1”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认识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结合具体内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使学生充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含义。
难点:用小数表示价格、长度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入新知1、复习整数师:同学们,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抢答哟!(1)你们今年几岁?(2)一年有几个月?(3)咱们班有多少人?(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9、12、55都是整数)2、引出小数师: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一些数,一起来认识认识。
请看大屏幕。
(出示幻灯片)这些数是小数。
师:大家看,这些数与整数在书写上有什么区别呢?......,对,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设计意图:以抢答、谈话的形式引入,结合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结合情境,借助米尺,学习新知(一)、读小数师:在哪儿见过的小数最多啊?(超市)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到超市逛逛。
马上六一了,咱先到文具区去看看。
谁来告诉大家这些文具的价格呢?(抽学生读)【师生共同总结读法。
在读小数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①每个小数都有一个“点”,这个点称之为“小数点”。
师强调:小数点是个小圆点,写在整数部分的右下角。
②读法:小数点左边部分和以前学的整数读法一样,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
小数点右边是小数部分,只要按照顺序读出每个数字就可以了。
)】(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师:同学们,咱再到生活区去看看吧。
1、出示课件,大家一起来看一看,火腿肠的价格是5.98元,咱该付多少钱呢?每瓶牛奶的价格是0.85元,咱该付多少钱呢?2、大家发现了什么?(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元,右边第一位表示角,第二位表示分)3、咱们认识了超市中的小数,一起来做个游戏吧。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认识小数》教案

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认识小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3.1《认识小数》是小学数学课程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小数的读写,并能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作用和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概念和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小数的概念和运算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全新的,需要通过具体的学习和实践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小数的读写。
2.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理解小数的含义,学会小数的读写。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小数的作用和意义。
2.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学习材料:准备小数的学习材料,如小数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环境:布置教室,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引入小数的概念,如“小明的身高是1.5米,小红的身高是1.2米,请问小明的身高比小红高多少?”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让学生初步认识小数。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构成,如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以及小数点的作用。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数的读写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互相检查和纠正。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6篇)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篇一内容:教科书第102页至103页例1-例2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简单的小数;2、具体情景中感悟小数与整数的大小关系,增强数感;3、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数量,并进行交流;4、初步体会到小数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小数的作用和价值。
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推动新知的学习,初步认识小数,能读写小数。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在课前了解教科书的价格以及生活中所存在的小数。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师:孩子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位新朋友。
(板书课题:小数)生:朗读课题。
二、教学新知1、教学小数的意义1)师:有谁知道小数都长成什么样子,你愿意把它写在黑板上让我们都来认识它吗?追问,你都在哪里见到它的?(点评:你真是一个细心的孩子,你的观察能力真强,我知道你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2)揭示小数的意义师:原来长成这个样子的数都是小数。
像这样的数都是小数。
3)让学生尝试着读一读师:谁愿意当小老师?那你把这些数念给大家听2、认识小数和小数的读写方法①教学小数的读法a)师:刚才同学们对小数的读法有了不同意见,他们几个人中谁读错了,我们去书中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102页,默读,等会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阅读能力强,从中获取的知识最多。
b)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你们刚才从书中获得了哪些知识。
c)学生反馈,请学生把书中了解到的知识向全班同学交流。
d)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且是从左到右顺序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即可。
②认识小数的各部分以及小数部分的数位播放课件:小数由三个部分组成,别看小数点是个小小的圆点,它的作用可大了,它是小数王国的重要标志,以它为界,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右边是小数部分。
小数点的家就处在两个部分中间偏下的位置。
小数部分也有自己的数位名称,右边第一位叫十分位,第二位叫百分位,如果有第三位,大家说叫什么?③师:现在同学们判断一下,刚才有谁读错了,他又错在哪里?让我们再给读错了的同学一个机会,读一读屏幕上的数。
《认识小数》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认识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联系小数在理想生活中的运用,经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初步了解小数的含义。
会读、会写简单的小数,知道小数各部份的名称。
能力目标:在理解小数的过程中,学会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彼此转化,培养先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经过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先生进一步的认识数的发展,感受数与理想生活的联系。
让先生领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
教学难点: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践含义。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搜集生活中的小数和每桌同学预备一把米尺等。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去过文具店没有?生:去过。
师:同学们,开学了。
妈妈给小华买了一些文具,都是大家常用的文具。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文具的价格,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生:可以分成两类,把0.1元,3.5元,0.15元,14.88元分成一类;把45元和18元分成一类。
师:为甚么这样分呢?生:由于45和18都是整数,而其他都不是。
师:非常好,观察的很仔细。
像0.1,3.5,0.15和4.88这样的数,我们都叫做小数。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将一同认识小数这个新朋友。
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讲授新知1、小数的组成。
师:同学们,看到这个标题,你能想到哪些成绩?生:甚么是小数?小数该当怎样读?小数该当怎样写?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成绩,以小组合作的方式,预习一下课本91页。
师:同学们预习完了吗?(生:预习完了)师:小数的模样很特别,一眼就可以瞧出来,你们说说它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数有甚么不同呢?生:小数中都有一个小圆点。
师:对,这个同学观察的很仔细,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
经过观察,你还发现了甚么?生:我发现小数点将小数分成摆布两个部分,小数点左侧的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侧的是小数部分。
(师问生赞同吗?播放课件)师:阐明你是一个仔细的同学。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小数-人教新课标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认识小数-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能够正确读写小数。
2. 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了解小数的意义。
3. 培养学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计算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2. 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3. 小数的意义及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及意义。
2. 教学难点: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小数,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新知(1)小数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含义,强调小数是整数和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
(2)小数的读写方法讲解小数的读写方法,让学生掌握小数的读写规则。
(3)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让学生了解小数的组成。
(4)小数的意义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强调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3. 实践应用设计一些小数计算题,让学生动手计算,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答。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小数的读写方法。
2. 家长辅助,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小数,了解小数的实际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数的概念、读写方法、数位顺序和计数单位。
2. 板书小数的意义及应用。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小数的知识。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
重点关注的细节: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小数的概念及读写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它们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小数知识的基础。
只有掌握了小数的概念和读写方法,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并在实际应用中正确使用小数。
对于小数的概念,学生需要理解小数是整数和分数的一种表示形式。
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小数被定义为“小数点把一个数分成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是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部分是小数部分”。
三年级小数认识教案设计

三年级小数认识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小数点在数列中的位置及小数的读法、写法。
2.了解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能够进行简单小数的比较和排序。
二、教学重难点1.小数的读法、写法。
2.小数与分数的关系。
3.小数的比较和排序。
三、教具准备1.板书。
2.小数卡片。
3.小数点标志物。
4.小数比较卡片。
四、教学步骤1.介绍小数老师要介绍小数,告诉学生小数是什么东西,小数与整数及分数的关系。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事物中有哪些是小数,例如体重、身高等。
接着,老师可以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到小数点在数列中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小数点在数列中的位置及小数的读法、写法。
2.练习小数读法、写法在练习小数读法、写法时,老师可以把小数卡片按照顺序排列,把小数点标志物放在正确的位置上。
跟学生一起读小数的数值。
接着,给学生提供一些小数的数值,让学生写出其小数的数值,让学生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老师可以用实物或图形来进行说明,把分割好的长条,分成几份,用分数表示。
接着,再把一个长条刻成相同的小块,把其中的几块染成不同的颜色,这时就可以用小数表示,如这条长条的一半是0.5。
4.小数的比较和排序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数的大小,老师可以使用小数比较卡片,让学生观察每个小数比较卡片的小数,按照大小关系,进行排序和比较。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讲解和操作,学生们一定能够掌握小数的读法、写法、小数与分数的关系和小数的比较和排序。
小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重要,要及时补充和巩固。
在数学课上,我们不仅让孩子们学会思考、探究,更要让他们获得快乐的体验,享受探索的乐趣。
相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支持,可以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更多。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小数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涵盖第五章第一节“小数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认识小数的概念,理解小数的组成,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以及小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组成;2. 能够正确地读写小数;3. 能够运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小数的含义,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写方法。
难点:小数的读写方法,小数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商店里的价格标签,引导学生观察小数的存在,引发学生对小数的兴趣。
2. 知识点讲解:(1)小数的含义: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数的定义,解释小数表示的是整数的几分之几。
(2)小数的组成: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数的组成,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点和小数位的意义。
(3)小数的读写方法:教师通过PPT展示小数的读写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读写小数。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例题,讲解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本,让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小数的含义、小数的组成、小数的读写方法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找出生活中的小数,并拍照。
2. 答案:(1)0.5 读作:零点五,写作:0.5;1.2 读作:一点二,写作:1.2;3.6 读作:三点六,写作:3.6;(2)2.5 + 1.2 = 3.7,4.3 1.8 = 2.5;(3)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小数的初步认识。
新课标《认识小数》数学教案设计

新课标《认识小数》數學教案設計标题:新课标《认识小数》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意义,能正确读写小数,并能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理解小数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难点:理解小数的实际意义,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小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带有小数的例子(如价格、温度、身高、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数字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引入小数的概念。
2. 新课讲授(1) 讲解小数的定义,强调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的。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
例如,0.5米就是把1米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5份。
(3) 教学如何读写小数,让学生进行模仿练习。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读写小数的练习题,以及一些需要用小数解决问题的应用题,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4. 小结归纳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小数的定义、意义和读写方法。
四、作业布置:设计一些关于小数的题目,包括读写小数和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家中进行练习。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小数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让他们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以上就是我对新课标《认识小数》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并能识别小数,会读、写小数。
2.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究过程,通过细心观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米尺”模型,认识0.1米、1分米和1/10米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它一位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十分之几的数与一位小数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与指导学习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学准备:学习单、米尺、小数卡片、1元分成10角的直观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认读小数。
1、板书:10米和1米,思考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2、出示:0.1米,引出课题;认读、写小数。
(包括小数点的认识)
3、猜想:0.1米与1米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借助模型,理解小数。
1.引发自学课本。
出示学习提示:
⑴请仔细阅读课本第92页例1,想一想:0.1米到底什么意思?
填一填:0.1米就是()的长度。
⑵书上表示的0.3米又是什么意思?
填一填:0.3米就是()的长度。
⑶书上小朋友测量的身高是1米3分米,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填一填:1米3分米=()米。
2.小组交流,探讨问题。
3.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⑴反馈0.1米和0.3米表示的意思。
(让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出)
⑵根据米尺图写出其它小数并反馈。
(教师继续指着黑板上米尺表示出其它的小数。
)
⑶交流用小数表示1米3分米。
(教师在黑板上延伸米尺长度表示出这个小数。
)
写1.3米的时候教师强调整米数写在小数点的前面。
4.探讨0.1元表示的意思。
提出:0.1米与0.1元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先独立思考,再分小组交流讨论,然后集体反馈评讲。
(通过讨论、交流、质疑使学生明白这两个量在小数的意义上是相同的,都与()有关,不同的是一个是把1元钱平均分成十份的一份,是1角;一个是把1米平均分成十份的一份,是1分米。
)
同时揭示1元分成10角的直观图,并与1米平均分成10分米的直观图进行比较。
让学生说一说:5角是()元,还可以写成小数是()元。
2元6角写成小数是()元。
5.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6.加强理解一位小数和十分之几之间关系
下面有两幅图,哪一幅图的阴影部分可以用0.2表示?
三、课堂检测。
1.完成课本第94页练习二十第2、3两题。
2.进一步学会读生活中的小数。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你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小数呢?
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小数,使学生从中感受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情境图,图片中出现的这些小数你会读吗?教师进一步讲解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组成。
读小数时,从整数部分读起,整数部分是0的,读“零”,小数点读“点”小数部分依次读出每一位上的数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一位小数,以后我们还要学习()。
(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思考中回答:两位小数…、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计算,…)。
五、作业布置。
1.画一个图片涂出他的0.2。
2.完成相关配套练习。
六、板书设计
认识小数
1分米=1/10米=0.1米 1角=1/10元=0.1元
1分米=3/10米=0.3米 5角=5/10元=0.5元
1米3分米=1.3米 2元6角=2.6元
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1分米 3分米 1米 1.3米 1/10米 3/10米
0.1米 0.3米
3.45 读作:三点四五
0.85读作:零点八五
2.60读作:二点六零
37.37读作:三十七点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