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水浒传中解读林冲棒打洪教头林冲在途中听说了小旋风柴进在附近,于是想去寻求帮助。柴进这个人也的确有魄力,即使是犯人也要资助。这基本上是一项很有可能有去无回的投资,以当时的情况,谁知道你会不会被折磨致死呢?犯人的品行能够保证他知恩图报吗?以后犯人熬出狱了,能有飞黄腾达的一天吗?这其中的几率实在是太小。但这也是一项最好的投资,常言道锦上添花那如雪中送炭,而这世间总是锦上添花的多,雪中送炭的少。但雪中送炭确实可以收获最大的感激。虽然回报的几率渺茫,不过雪中送炭的对象多了,只要里面有一个发达起来,那便成为了不起的投资。水浒传里描绘的很多富人,都有结交天下好汉的行径,这大概有三点原因。第一,蓄养门士是当时的风气;第二,富人需要这些本事不同的人为己所用,文可出谋划策,武可保家护院;第三,这是出重人轻财的富人思维,人脉就是财脉,虽然投资总有风险,但只要基数足够大,回报是必然会有的。

柴进与林冲会面的过程,也是有一系列手段。且看柴进的表现:滚鞍下马,飞近前来,就草地上便拜,这一套姿态,显得诚意十足。落魄之人,受尽苦难屈辱,一旦见到这么一套礼节,对自己这么尊重,那一颗心立马就会倒过去了。我们总说重视人才,要知道对人才不光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但是作为人才,也必须要有真本事才值得人家这样去做。譬如柴进,先前不知道林冲是谁的时候,柴进是纵马前来,问林冲是谁。晓得林冲身份后,才下马参拜。进庄子的时候,庄客先是托了肉饼酒米加十贯钱出来,后来

才被柴进喝退,并单独为林冲杀羊备宴席。由此可见,柴进面对不同的人,也是有不同的态度的,这正是能力决定获得待遇,名声决定他人眼光。

不过,就算是人才,也不能处处傲慢无礼,否则始终不招人待见。你看,柴进和林冲正吃酒吃得兴起,洪教头出现了,衣冠不整,态度傲慢,林冲拜见也不答礼,让他坐上首也不客气,柴进对这家伙也不喜欢。柴进为了杀洪教头的威风,不惜花钱让林冲脱了枷锁,还拿出大笔赏银,让林冲教训洪教头一顿。可怜洪教头做人做到这个份上,连自己的老板都不待见自己,实则是傲气逼人恨的缘故。人为什么要骄傲呢?第一那是确实有真本事或者好身份,大多数人的能力地位不如他强,长期处于顶层的优越感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骄傲。洪教头大约不是属于这种的。第二是盲目自大,坐井观天,缺乏对自己与社会的了解,自以为是。第三则是一种策略。这种策略在古代的故事中经常见到,说起来也和人的心理有点关系。这种心理我们今天叫做犯贱,人家对你态度恭敬轻言慢语,你往往会瞧不起他,觉得这人看起来没什么本事;而人家对你威风八面,你却往往觉得这可能是个高人,因为高人总是脾气古怪性格高傲的。这点又从古人写的各种小说传记里得到印证,没看过也不要紧,想想你从小看的那些古装电视剧就知道了。往往高人出场的时候,都是一副装腔作势的样子,要么大声唱歌,要么摆个造型吟诗,要么做点奇特的动作,要么表现得要多猖狂有多猖狂,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洪教头做出的傲气,也许是一种刻意的表现,目的是引起重视,得到更多的利益。不过要用这个方法,自

己得的确有真本事才玩得转,否则大刀一旦耍到关公头上,那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洪教头输给了林冲后,柴进大喜,众人取笑,可见这家伙是多么的不得人缘,只好羞颜满面,灰溜溜地走了。在老祖宗传下的易经六十四卦中,谦卦是唯一的吉卦,其余的卦象,都是没有完全的吉与凶,要么是吉大于凶,要么是凶大于吉,这便是告诉我们,无论如何,谦虚谨慎是不会错的。而此时柴进见到林冲战胜洪教头的本事,立马加大投资,又是留宿,又是送钱,又给介绍信,还打算过几日给林冲送冬衣。找到一个好项目很难,看准了,就得毫不犹豫地加注。

林冲辞别柴进,到了牢诚营,在等待发落的时候,狱友们过来串门,告诉他一大番话,中心意思就是有钱走遍天下,无钱寸步难行。果然,差拨过来的时候,开始林冲没拿钱出来,马上破口大骂,用语是贼配军,顽囚,贼骨头,威胁要让他粉骨碎身,气势穷凶极恶,骂的林冲是一佛出世。等到林冲奉上钱后,马上变了笑脸,说林教头是遭人陷害的好汉子,现在暂时受苦,以后必然发达云云。再加上林冲拿出柴进的介绍信,更是受到青睐。那一百的杀威棒,也让林冲装病躲过,还要帮林冲去掩盖事实。送钱前后态度变化如此巨大,难怪林冲感叹,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了。水浒中真有人生百态。这些事情,不去看它,不去宣传它,并不代表没有。我们从小为孩子们心中描绘出一个完美的世界,但是孩子们长大后进入了社会,发现为什么一切都和当初说好的不大一样?纯真美好的梦被血淋淋的现实撕得支离破碎,这也许才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社会失望的根源。也许孩

子们需要的是没有丝毫污染的世界,但就没有人害怕物极必反的反噬?笔者不是教育家,不知道孩子们真正需要的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只有承认世界的不完美,减少一些被拔高的期待,也许才会有更加平稳的心理过渡,才能真正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