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方案-改范文

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方案-改范文
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方案-改范文

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土墙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本工程为南宁市中华-园湖立交桥工程(市政部分),其中中华-望州路:道路改造全长754.221米(其中中华路长358米);园湖路:道路改造全长1318.941米;明秀南一里:道路改造全长595.084米;唐山路:道路改造全长272.576米;望州路北段:道路改造全长250.785米。

南宁市中华-园湖立交桥工程位于中华路、望州路与园湖路交汇处。此处在望州路K0+449.501下穿辅路设计一座分离式立交桥。

根据道路设计资料及现场地形地貌、周边环境道路用地等情况,园湖北路K0+520~、K0+660.1左侧、K1+092~K1+138左侧、K1+185~K1+200左侧、K0+840~K0+990右侧、K1+160~K1+220右侧,明秀路南一里K0+160~K0+400左侧、K0+420~K0+595左侧、望州路K0+250~K0+340左侧、K0+485~K0+508左侧、K0+550~K0+580左侧、K0+160~K0+220右侧、K0+490~K0+505右侧、K0+550~K0+580右侧段设计重力式挡土墙,挡土墙墙身及基础采用M10水泥砂浆砌片石,要求片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级,厚度不小于20厘米,分层错缝搭叠砌筑,墙面用1:2水泥砂浆勾凸缝。片石规格符合石料有关规定技术要求。

2、重力式挡墙数量表

二、施工进度计划、投入施工机械设备及劳动力安排

1、根据本项目实际情况,本工程拟于2013年8月1日开工,2014年4月27日完工,重力式挡土墙展开同步平行流水作业,设置的3个施工队,但每个施工队需根据各自增加的工程量相应增加作业班组,施工范围划分为,第一施工队施工范围为:园湖北路重力式挡土墙,其M7.5浆砌挡墙工作量为:约2122.29m3;第二施工队施工范围为:望州路重力式挡土墙,其M7.5浆砌挡墙工作量为:约2329.30m3;第三施工队施工范围为:明秀路南一里重力式挡土墙,其M7.5浆砌挡墙工作量为:约2095.51m3;如有施工队不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时及时增加作业班组。

施工进度详见总施工横道图。

2、投入施工机械设备

主要机具设备投入计划表

3、投入劳动力计划

主要劳动力使用计划表

三、原材料要求

本标石料、砂均具体要求如下:

(1)材料要求

石料:石料为砂岩,强度M30,石质应均匀、不易风化、无裂纹。石料强度、试件规格及换算应符合设计要求,石料强度的测定应按现行《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执行。形状应大致方正,上下面大致平整,厚度20~30cm,宽度约为厚度的1.0~1.5 倍,长度约为厚度的1.5~3.0 倍(如有锋棱锐角,应敲除)。块石用做镶面时,应由外露面四周向内稍加修凿,后部可不修凿,但应略小于修凿部位。

砂浆:砂浆所用的水泥、砂、水的质量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要求,砌筑砂浆必须严格按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拌制,保证砂浆质量。砂浆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制,现场设砂筒、砂箱

四、施工流程

施工准备→基坑开挖→报检复核→砌筑基础→基坑回填→安设沥青麻絮沉降缝→选修面石拌砂浆→砌筑墙身→填筑反滤层回填土→清理勾缝→竣工交验

五、施工方案

1、挂牌施工

施工前必须树立质量意识,坚持挂牌施工,包括砂浆配合比牌、安全标示牌、胸牌、施工标志牌等。

2、测量放线

使用“拓普康”全站仪根据设计图纸测设出挡墙的中轴线,并打出控制点,现场用钢尺定出基础的边线并用水准仪测量各点的高程,确定下挖深度,经符合无误后报监理审查认可后进行下到工序的施工。

3、基坑开挖

挖基槽土石方采用挖掘挖机及人工配合进行开挖,机械挖到距设计基底30cm左右时预留一层人工开挖,防止超挖,人机挖方量按1:9综合。参考设计图中临时边坡的坡比及挡墙背破裂角等因素,土方路段的开挖坡比定于1:1,石方段的开挖坡比定于1:0.75,浆砌石的工作面宽度0.3m。当挖至石方时,采用人工钻孔,小药量装填预裂爆破,挖掘机清理。

挖基配合墙体施工分段进行,先测量放线,定出开挖中线及边线,起点及终点,设立桩标,注明高程及开挖深度,用1m3反铲挖掘机开挖。考虑到挡墙开挖与道路保通的因素,基础挖出的土石方不得堆放在基坑边,应将其装车外运到弃土场,回填时从弃土场选取含石率70%以上的碎石土作墙背填料。

在基槽的开挖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排水沟、集水坑或盲沟进行排水,具体方法现场确定,以保证工作面干燥以及基底不被水浸泡。

基坑开挖后,不能长期暴露,尺寸和基底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基坑内不得有浮土、积水,并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后方能施工。

基坑开挖后,如地基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应采取设扩展基础、级配砂砾处治等方法处理地基,地基处理施工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及规范规定。若挡墙基础的埋置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应通知设计、业主、监理到现场进行处理。

扩展基础按国标04J008区别不同的挡墙类型选用

级配砂砾采用中粗砂与碎(砾)石按1:1的体积比掺拌,掺拌用两台装载机对拌,拌

合遍数按至少三遍控制,拌合时应检测含水量,拌合应均匀,不得有粗细骨料集中现象。

基础为石方时,需进行爆破,必须采用小药量的控制爆破,不得扰动基岩。

4、墙身砌筑

砌块在使用前必须浇水湿润,表面如有泥土、水锈,应清洗干净。

砌筑前按设计坡比设坡度架,坡度架用10cm宽1cm厚木条拼装而成,要求支立稳固,坡度准确。

砌筑应分层错缝,按座浆法支砌,严禁采用灌浆法。砌筑前应将基底撒水润湿,但不得过湿,防止污染石料。砌筑基础的第一层砌块时,如基底为岩层或混凝土基础,应先将基底表面清洗、湿润,再坐浆砌筑;如基底为土质,可直接坐浆砌筑。

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空洞。砌筑按“先砌筑角石、再砌筑面石、最后砌腹石”的顺序进行砌筑。角石选取比较方正、大小一致的石块并稍加修凿,角石砌好后将线移挂到角石上,再砌面石,面石留一运送填腹石料的缺口,砌完腹石后再补上缺口。腹石采取往运送石料方向倒退着砌筑的方法,先远处后近处。砌筑上层时,不应振动下层,不得在已砌好的砌体上抛掷、滚动、翻转和敲击石块。

工作段分段的位置宜在伸缩缝和沉降缝之处,各段水平缝应一致。分段砌筑时,相邻段的高差不宜超过1.2m。

砌筑要求砂浆饱满、密实,其内不得填碎石,应填以块石,以保证其强度。砌体表面平整,砌缝完好、无开裂现象,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

5、沉降缝及泄水孔设置

沉降缝、泄水孔、反滤层的设置位置、质量和数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泄水孔采用品字形布置,每隔2m上下错列设置。

挡土墙的伸缩缝和沉降缝宽3cm(施工时缝内夹3公分厚的泡沫板或木板,施工完后抽出木板或泡沫板)从墙顶到基底沿墙的内、外、顶三侧填塞沥青麻丝,深15cm。

挡墙背泄水孔入口处采用碎石层进行过滤,以免泄水孔堵塞,影响排水。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

挡土墙泄水孔为ф10cm的硬质PVC管,泄水孔进口周围铺设50×50×50cm碎石,碎石外包土工布,下排泄水孔进口的以下铺设30cm厚的粘土层并历夯实。

6、抹面及勾缝

墙顶采用M10水泥砂浆抹面,厚度为2cm,粉顶要求顶面平滑,坡度符合要求。墙面勾缝采用M10水泥砂浆勾自然缝,类型为凸缝。

7、墙背回填

墙背回填在挡墙砌体经中间验收合格后,砌体砂浆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以后进行。填料选用碎石土,因基槽挖出的石块粒径过大,且适应道路保通的需要,故挖基土不作为墙背填料使用,从弃土场选择性的反挖碎石土进行墙背回填。

墙背回填与泄水孔反滤层同步进行,回填层厚15~20cm,采用电动立式打夯机夯填。

靠近墙背30cm范围内:采用冲击式打夯机分层回填,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20cm。

墙背30cm范围以外:采用18T压路机分层压实,辅以冲击夯夯实边角部位,每层松铺厚度不超过30cm。

施工、测量、质检、实验室人员应严格控制层厚,并在墙背划出回填区域,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7、施工注意事项

1) 挡土墙基底倒坡为0.2:1,应切实按照设计要求施工,不得任意改缓或改陡基底倒坡,以免影响墙身稳定。

2) 挡土墙施工时,基底土体的容许承压应力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3)根据地勘报告,部分挡墙基础坐落于压实素填土上,要求地基承载力容许值fao>160kpa,挡墙基础埋深要求不小于1m,基底超挖30cm换填杂砂石。基槽开挖后发现地基情况与设计情况不符时,应及时通知设计按实际情况调整。

4)挡土墙一般应安排在旱季施工,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设计图及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进行放样,以确保施工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5)挡土墙基坑开挖的位置、深度及基底尺寸均应符合设计图的要求。当基坑开挖至

设计标高后,如地基承载力与设计图的要求不符,或者地基承载力虽然满足设计要求,但地基土为粉土、粘土、易软化的软质岩(泥质砂岩、泥质页岩、粘土岩及泥灰岩等)时,不得直接作为挡土墙基础的持力层,应根据开挖后实际的地质、水文情况,采取加深基础埋置深度、换填砂砾垫层及砂桩加固等措施,并经设计单位和监理工程师认可后实施。

6)挡土墙墙基开挖应采取开槽的方法,不得将墙趾外原地面挖成平台,以保证基础嵌入原状岩层或土层;开挖至接近基底标高时应保留10-20厘米的土厚,在基础施工前突击开挖,并修凿平整,经监理工程师验基后,立即砌(浇)筑基础。

7)挡土墙及基础施工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基坑回填夯实,墙趾部分的基坑回填,应做成外倾斜坡,土质地基应将基坑用粘性土回填夯实,以免积水下渗软化墙基。

8)砌筑的砂浆及混凝土的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施工时应按确定的配合比选用组成材料,要求采用机械拌和并按规定检查砂浆及混凝土的标号;挡土墙砌筑应严格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执行,加强养生,以确保工程质量。

9)应根据地形及地质变化情况设置沉降缝,一般每隔10~15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3厘米,缝内沿顶、内、外三边填塞沥青麻絮,其深度不小于15厘米;当必须布设小于10米长度段的挡土墙时则需在其墙后填筑透水性良好,内摩擦角大于40°的填料,并且挡土墙长度段不得小于4米。

10)为保证挡土墙在施工中自身的稳定,当圬工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必须进行墙背回填,墙背填料应采用透水性和级配良好的砂卵石或碎石类土分层夯填,分层厚度不大于0.3米,压实度应达到95%以上。墙背填料也可采用不易风化的石块分层填筑,要求每层面铺平后,用小石块将空隙塞实,然后才能填第二层。填筑时应注意墙身不要受到夯击的影响,墙身仰斜且较高时,可视施工条件沿墙高分段进行砌筑回填。

11)挡土墙背回填应采用机械夯实,以确保填筑的密实度达到要求。取用的填料应事先进行试验,保证其夯填后的内摩擦角、密实度等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12)当地面横坡陡于1:5时,在墙后填筑填料之前应将原地面挖成水平台阶和进行必要处理,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5米,防止填土与原地面间形成滑动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