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黄河颂》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3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PPT课件
![(2023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黄河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d8b0ca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4f.png)
知识备查
黄河之源
黄河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
知识备查
壶口瀑布
九曲黄河
知识备查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敌部队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岸边 行军。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 作灵感,准备创作朗诵诗《黄河吟》。稍后在延安时,作者 接受冼星海等人的建议,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 者的创作意图是希望在抗日战争时期,激发起人民对中华民 族的热爱和誓死保卫家园的民族意识。
合作探究
1.回顾全文,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歌 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①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九曲连 环、绵延万里。 ②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 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
表达了作者在中华民族处于危机之时的悲 壮情怀和强烈的爱国激情。
合作探究
2.这是一首风格豪迈的诗歌,作者在赞颂黄河之前为什么还要 “望”黄河呢?
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 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 联系上句“一泻万丈,浩浩荡 荡”,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 势不可当的力量。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黄河激励中华民族
精读细研
作用: “啊!黄河!”把主体部分分为三个层
次。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表达 了作者对黄河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精读细研
泄 xiè 水泄不通 泻 xiè 一泻万丈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喂养;比喻培养。 【九曲连环】指形黄容河很的曲地折理、、复自杂然的特情征况。(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汹涌浩大,也形容规模大,声势雄壮。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黄河颂 公开课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黄河颂 公开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73266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6b.png)
写作·背景
《黄河颂》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 年)与音乐家冼星海合作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中的第二章歌词。写于1939年。
当时,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着中华大地,诗人随八 路军行进在黄河边,雄奇壮丽的山河,伟大而坚强的 军民,怎不让他唱出豪迈的颂歌。
激流汹涌,听吧,这是黄河边军民组成的船夫的战 斗的号子声!
把从“啊! 是摇篮,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到
实
↓ “发扬滋 是屏障,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长”分成
三个层次 是臂膀,黄河激励了中华民族虚
由实到虚 环环紧扣 逐步深入
新课·讲解
诗人反复吟唱:“啊!黄河!”, 我们 应该怎样来读出这三层的情感与气魄呢?
是摇篮,舒缓深沉 是屏障,坚强有力 是臂膀,高亢激昂
新课·讲解
(一)整体感知
1.教师朗读课文,感受诗歌蕴含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
学习这首诗歌,我们首先要学会朗读,像诗人一 样热情歌颂我们伟大的母亲——黄河!大家想一想, 我们朗读诗歌应注意些什么。
(1)要注意感情、语音和停顿。朗诵词与歌词之间要有较长 的停顿。 (2)要读出“赞”与“颂”的语气,可以从关键的词、短语 式的句、呼告语以及层意来把握。 (3)还有一些动词要重读,如:“掀”“奔”“劈”,要读 出赞颂之情。 (4)诗歌最后两句充满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 (5)语调要深沉、悲壮。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二
单元
黄河颂
光未然
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
作者·简介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生于 河北省光化县,1927年参加革命, 1939年在延安创作歌颂中华民族精 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 大合唱” 共有8个乐章:《黄河船 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 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 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 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广阔的历 史画卷,刻画了黄河母亲的伟大形 象,反映中华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课件2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 黄河颂》课件2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6d50ff9e31433239689320.png)
李白
唐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沿岸的哪一 个省
它是黄河下游的 一个省 它有着悠久的文 化,孔子在这里 诞生 高高的泰山就耸 立在这里,黄河 也在这里入海
山东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是黄河 沿岸的哪一个石窟
它是我国四大石窟之 一,开凿始于前秦, 鼎盛于隋唐 它也是我国规模最大、 艺术价值最高的佛教 石窟 它位于我国甘肃省敦 煌城南25公里处的 鸣沙山崖壁上
党中央在指挥解放 军取得宜川大捷之 后,决定东渡黄河 到华北去。194 8年3月23日, 中央机关从吴堡县 川口村过河,船至 中流,毛泽东心潮 澎湃,沉思良久, 深深地感叹着说了 一句话,请问他说 的是什么?
谁藐视黄河,谁就是 藐视我们民族
请在我的描述中抢答出这 是哪一位诗人?
他曾经游历全国名 山大川,写下了大 量的歌颂祖国大好 河山的诗篇。他的 诗想像丰富,气势 磅礴,他写下了 “黄河落天走东海, 万里写入胸怀间” 的著名诗句。他是 一位唐朝诗人,被 世人称为“诗仙”
敦 煌 石 窟
•黄 河的 盛名 是由 何得 来的?
黄河因其流经黄土高原,携带了大量泥沙, 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相当于堆成1米见 方的土堤绕地球27圈。
远古时期的黄 土高原并不是眼前 这副景象。温和的 气候和肥沃的土壤, 给万物生长提供了 良好的自然环境。 到处是森林、莽原 和湖泊;在茫茫的 原野上,野马奔驰, 羚羊咩叫,鸵鸟漫 步,古象成群。
第一关
以最快的速度说出描写黄河的词语 (一般成语,俗语,谚语)
俗语,谚语 跳进黄河洗不清
不到黄河心不死, 不见棺材泪不流 黄河尚有澄清日, 岂可人无得运时 成语
海晏河清(黄河的水清了,大海也平静了。用来形容天下太平)、泾渭分 明(比喻界限清楚 ) 、望洋兴叹(比喻因为自己力量太小而感到无可奈何。 ) 中流砥柱 (比喻坚强的、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ppt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黄河颂》ppt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dfe0a1e0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a.png)
统领,应该是哪个字?
合作探究
用几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歌颂黄河,歌颂 我们的民族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激 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
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本文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 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 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
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啊!黄河!”反复出现有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全 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 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诗人借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情感?
借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 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 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 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 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朗读指导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 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 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 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 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 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 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 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 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 懂,情绪慷慨激昂。始终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现 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 卷,歌颂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儿女的真实场
面。
4.如何理解黄河“筑城我们民族的屏障”?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 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 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
合作探究
用几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歌颂黄河,歌颂 我们的民族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激 励中华儿女以英雄的气概和坚强的决
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本文的主体部分,诗人从哪些方面 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从黄河的自然特点、地理 特点以及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
民族的贡献三个方面。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啊!黄河!”反复出现有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全 文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 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 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中华民族。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诗人借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情感?
借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发 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 信心,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 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 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朗读指导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日本侵略 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 救亡运动的高潮。诗人光未然通过自己创造 的艺术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 抗日热情。因此,朗读时要读得热情悲壮, 读出黄河滚滚奔流的气势,读出中华民族团 结抗战,同仇敌忾伟大而又坚强的精神。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 第二乐章的歌词,同时也可当作一首反映抗日 救亡主题的现代诗来读。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 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 懂,情绪慷慨激昂。始终通过奇特的想象和现 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了一幅壮阔的历史画 卷,歌颂苦难与抗争,反映中华儿女的真实场
面。
4.如何理解黄河“筑城我们民族的屏障”?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 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 精神,更是中华民族精神上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bdb65db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d.png)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 /伟大坚强!!
初读诗歌——知内容
1.从内容上看,诗歌有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朗诵词,让读者了解黄河形象——伟大坚 强,引出下文的颂歌。
第二部分是歌词,主要是赞颂黄河。
2.歌词的主体部分都是在“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 始歌颂,在“颂”之前还有一段“我站在高山之巅……劈 成南北两面”,这又是在写什么?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这里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 把黄河写作一个有千万条臂膀
浩浩荡荡,
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
向南北两岸
荡荡”,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
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 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 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目录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单元学习重点
1.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2.学习做批注
黄河 颂
光未然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 这个民族。
——毛泽东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 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 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 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 大的“几”字。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 会做批注。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 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 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 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 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 《文艺辩论集》等。
初读诗歌——知内容
1.从内容上看,诗歌有几部分?
第一部分是朗诵词,让读者了解黄河形象——伟大坚 强,引出下文的颂歌。
第二部分是歌词,主要是赞颂黄河。
2.歌词的主体部分都是在“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 始歌颂,在“颂”之前还有一段“我站在高山之巅……劈 成南北两面”,这又是在写什么?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这里运用拟人和夸张的修辞, 把黄河写作一个有千万条臂膀
浩浩荡荡,
的巨人,“一泻万丈”“浩浩
向南北两岸
荡荡”,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
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在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 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 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七下语文第二单元 家国情怀
目录
《黄河颂》 《老山界》 《谁是最可爱的人》 《土地的誓言》 《木兰诗》
单元学习重点
1.体会作品的抒情方式 2.学习做批注
黄河 颂
光未然
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 这个民族。
——毛泽东
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世 界第五长河,世界上含沙量最 多的河流,被誉为中国的“母 亲河”。黄河长达6300千米。 从高空俯瞰,它非常像一个巨 大的“几”字。
教学目标:
1.感受诗中黄河的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的 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 会做批注。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现 代诗人,文学评论家。湖北省光化县人。 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武昌中华大学中 文系。早年从事抗日救亡文艺活动。1936 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 会。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 的鲜花》《屈原》等诗作,其他代表作品 有《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风雨文谈》 《文艺辩论集》等。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黄河颂》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7年级下册《黄河颂》市公开课一等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65c8674284ac850ac024275.png)
(5)___狂__澜___________: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 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6)__体__魄____________:①魄力。②气势。 (7)__一__泻__万__丈________: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 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 (8)__浩__浩__荡__荡________:①水势大。②形容广阔或壮 大。
2.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 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 读过的诗歌中再举一例吗?
本诗属于直接抒情。诗歌以明朗的语言塑造了 黄河奔腾不息、气势宏伟的形象,并且多处以“啊! 黄河!……”这样的句式直接抒发了热爱黄河的感 情,充满雄浑豪迈之美。 《天上的街市》属于间接抒情。
黄河——永远值得我们赞扬、学习。
当堂检测
B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B
A.大兴安岭绵延千里,是我国北方的天然屏.障.。 B.哺.育.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是儿女应尽的义务。 C.只有惊.涛.澎.湃.的大海,才能创造出沙滩的光洁与柔软。 D.只见他在前面振臂一呼,浩.浩.荡.荡.的游行队伍开始出发 了。 解析:用错对象,此处应用“赡养”。
2.把下列词义或词语补充完整。 (1)澎湃:_形__容__波__浪__互__相__撞__击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哺育:_喂__养__,__也__比__喻__培__养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宛转:__①__辗__转__。__②__同__“__婉__转__”__。_______________ (4)屏障:①__像__屏__风__那__样__遮__挡__着__的__东__西__(_多__指__山__岭__、_岛__屿_ _等__)。__②__遮__挡__着__。______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质ppt课件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20895e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0b.png)
黄
中河
光 未
颂
然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黄 河 风 采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自学指导 :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学习做批注的方法并完成问题
2.“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 一代代炎黄子孙。
“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
自学指导 :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学习做批注的方法并完成问题
4.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 (1)比喻,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 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2)形象地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精神和信念。
自学指导 : 整体感知
5.“望”字统领哪些内容?采用了那些视角?有何作用?
①“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 ,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先是远镜头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接着近 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 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 开到黄河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②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 ③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 黄河立体画卷。
中河
光 未
颂
然
学习目标
1.联系时代背景,理解诗歌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3.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黄 河 风 采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河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自学指导 :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学习做批注的方法并完成问题
2.“奔”“掀”“结”“劈”等动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作者用“奔”“掀”“结”“劈”等动词生动传神地突出了黄河雄壮的气势、豪迈的气概。 3.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摇篮”: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了 一代代炎黄子孙。
“屏障”: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的精神,更足以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制胜法宝。
自学指导 : 合作探究
再读诗歌,学习做批注的方法并完成问题
4.如何理解“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 (1)比喻,将黄河比喻成一个巨人,黄河的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的无数条支流就 是巨人身上的千万条“铁的臂膀”。 (2)形象地体现了黄河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弘磅礴的气势,正足以激发民族精神和信念。
自学指导 : 整体感知
5.“望”字统领哪些内容?采用了那些视角?有何作用?
①“望”字统领的内容从“黄河滚滚”一直到“劈成南北两面”。“望”的内容,既有写实 ,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条理清楚:先是远镜头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接着近 镜头特写——“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再是俯瞰全景式的总写——“浊流宛转,结成 九曲连环”,然后是纵向描写黄河的流向——“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最后横向展 开到黄河两岸——“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② 远镜头——近镜头——俯瞰——纵向——横向 ③ 远近结合,纵横交错,构成了一幅雄浑开阔、气势磅礴、一往无前、势不可挡、坚不可摧的 黄河立体画卷。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
![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黄河颂课件及参考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a03962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1d.png)
1.从黄河的地理特征、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黄河 哺育着民族精神等方面来写。作者借歌颂黄河来歌颂我们 的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要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 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2.《黄河颂》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我们阅读优美的散文,可以培训审美情趣。
B.春节假期结束后,图书馆逐步恢复对市民开放。
C.通过桂林市民积极参与创城的活动,使我深受感动。
D.父母能否监督孩子学习是在线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解析】A项,搭配不当,改为“培养情趣”;C项,成分 残缺,删除“通过”;D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改为 “不能”。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 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 文 么特点? 本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感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中的黄 知 河象征着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黄河象征 _着__中__华__儿__女__的__英__雄__气__概__。__具__有__伟__大__的__民__族__精__神__。_____
B.诗中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间接抒情,亲切动 人。
C.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历史悠久和中国人 民的坚贞勇敢。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D.本诗语言明快雄健,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 合,自由奔放又错落有致。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2.《黄河颂》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 )
A.我们阅读优美的散文,可以培训审美情趣。
B.春节假期结束后,图书馆逐步恢复对市民开放。
C.通过桂林市民积极参与创城的活动,使我深受感动。
D.父母能否监督孩子学习是在线教育效果不佳的原因。 【解析】A项,搭配不当,改为“培养情趣”;C项,成分 残缺,删除“通过”;D项,两面对一面,把“能否”改为 “不能”。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 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 文 么特点? 本 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感 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心中的黄 知 河象征着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表达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黄河象征 _着__中__华__儿__女__的__英__雄__气__概__。__具__有__伟__大__的__民__族__精__神__。_____
B.诗中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间接抒情,亲切动 人。
C.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历史悠久和中国人 民的坚贞勇敢。
语 文 七年级 下册
配RJ版
第二单元
D.本诗语言明快雄健,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 合,自由奔放又错落有致。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教学课件(完美版)
![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5. 黄河颂》教学课件(完美版)](https://img.taocdn.com/s3/m/0d503e535a8102d276a22f93.png)
批注示例: “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出一种回环往 复的韵律美。
“啊!黄河!” 反 复 出 现 ,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 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 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 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 ,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儿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扮演!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ppt课件(37ppt)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ppt课件(37ppt)](https://img.taocdn.com/s3/m/63961822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1f.png)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富贵比作浮云,表现了孔子淡泊富贵的高尚品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 格和旷达的精神,坚持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这句话对消除当今社会上的一部分人为谋取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端,具有 重要的意义。 2.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反抗传统,反抗权威,蔑视等级制度等反封建、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的 热情讴歌,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不惧艰险,勇往直前的积极乐观的斗争精神和美好品质
教材P28,批在 教材P29,批在 可以有白云的悠闲”这句子的仿写。我们通过审题可以知道:1.要保留“没有… …,可以有… …”2.可以考虑用“大地、高山、海洋”
等来替换蓝天。3.得出答案“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没有高山的险峻,可 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一泻万丈( ) xiè
字形易错
(qiá)nɡ坚强
屏 ( bīn)ɡ屏营
强 (qiǎ)nɡ强词夺理
( bǐn)ɡ屏息凝神
(jiàn)ɡ倔强
读音易错, 读“jué”。
意为“惶恐的样子(多用于奏章、书札)”。
• 字形辨析
障(zhànɡ)屏障 嶂(zhànɡ)重峦叠嶂 彰(zhānɡ)表彰
澜(lán)狂澜 斓(lán)斑斓 谰(lán)谰言
和相应的符号标注在文章的空白处。 河下游四里的教练营大操场同学兵玩球时,这个人也必参加热闹。大操场里极多牛粪,有一次同人争球,见牛粪也拚命一脚踢去,弄
得另一个人全身一塌胡涂。这朋友眼睛不能辨别面前的皮球同牛粪,心地可雪亮透明。体力身材皆不如人,倒有个很好的脑子。玩虽 玩得厉害,应月考时各种功课皆有极好成绩。性情诙谐而快乐,并且富于应变之才,因此全校一切正当活动少不了他,大家亲昵的称 呼他为“印瞎子”,承认他的聪明,同时也断定他会短命。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ppt教学课件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黄河颂》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be7388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ae.png)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C.白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欣赏《保卫黄河》
课堂总结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富兰克林
同学们,下课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查阅生字词,积累“巅、澎湃、狂 澜、屏障”等词语。在此基础上能正确、熟练、感情充沛的 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概括诗歌抒发的内容,品读诗 歌的语言特点。 3、讨论并展示你体会到的诗歌思想感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 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 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臂膀”
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 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 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 “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一句也体现了黄河气势 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 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 精神。
2、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 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 卫中国。
《黄河大合唱》共 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 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 织,歌唱苦难与抗战, 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 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 真实画面。
气魄( pò ) 澎湃( pénɡ pài ) 浊流( zhuó) 劈 ( pī ) 屏障( píng )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C.白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 E.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欣赏《保卫黄河》
课堂总结
小结与思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疑惑? 请与同伴交流!
课后作业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凡事勤则易,凡事惰则难。 ——富兰克林
同学们,下课啦!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学习目标
1、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查阅生字词,积累“巅、澎湃、狂 澜、屏障”等词语。在此基础上能正确、熟练、感情充沛的 朗读课文。 2、反复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概括诗歌抒发的内容,品读诗 歌的语言特点。 3、讨论并展示你体会到的诗歌思想感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 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 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 《黄河大合唱》,经冼星 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臂膀”
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 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 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 “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一句也体现了黄河气势 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 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 精神。
2、作者借歌颂黄河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激 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 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 卫中国。
《黄河大合唱》共 有八个乐章。诗中雄奇 的想象与现实的图景交 织,歌唱苦难与抗战, 刻画黄河形象,反映中 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 真实画面。
气魄( pò ) 澎湃( pénɡ pài ) 浊流( zhuó) 劈 ( pī ) 屏障( píng )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41963f3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4.png)
听读诗歌
听读诗歌,感受气势 朗读指导: a、感情处理 :国难当头的悲壮情怀,要读出热血沸腾、壮怀激越 的情感。 b、读准字音、注意停顿、重音、重音、 语速、语调的处理。 c、朗颂词与歌词之间停顿较 长,以示区别。 d、“啊,黄河!“重复三次,三 个”啊“要读 得深沉,声音延长,“黄河”要 读得高昂。
小组讨论
自由诵读,思考,小组讨论: 1.梳理作者思路,明确划分“序曲——主体——尾 声”三个部分,并能概括大意。 2.朗诵词可以看作是一个序曲,它的主要内容和作 用是什么? 3.主体部分中“望”字所统领的内容? 4.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来歌颂黄河的伟大贡献的? 分割三层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几句话?
预习检查
pài
澎湃
wǎn
宛转
lán
狂澜
diān
山巅
zhuó
浊流
píng
屏障
bì
臂膀
pī
劈成
bǔ
哺乳
bǎng
榜样
dàng
浩浩荡荡
pò
气魄
预习检查
【澎湃】 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狂澜】 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安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 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育】 喂养。 【九曲连环】 指黄河的地理、自然特征(黄河有九个重大的弯)。
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抗日救国。诗歌最 后道出的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诗人借歌颂黄河,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 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
合作探究
语言品析 1、“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几次?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4.最后两句有何表达效果? 5.全诗用第几人称写的?有什么好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6.作者心目中的黄河象征什么?具有什么精神?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5课《黄河颂》课件(共24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d8afc2b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e.png)
黄河颂
光未然
学习目标 1.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 精神。 2.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
预习检查反馈 (1)读准下列蓝色字的字音
山巅( diān ) 哺育( bǔ )浊流( zhuó)狂澜 ( lán ) 滋长( zī ) 宛转( wǎn )掀起( xiān )体魄( pò ) 九曲( qū )澎湃(pénɡ pài)屏障( píng zhàng) 磅礴( páng bó )一泻万丈( xiè )
2.明目的,知主题(为什么写) 这首诗借歌颂黄河歌颂中华民族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激 发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 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二、研读诗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本诗第二节是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一开
始就歌颂,而是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诗中找出一
五、诗歌朗诵比赛。 1.朗读诗歌,读出诗歌节奏 2.说说下列句子应该怎么读? ①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 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 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总领下文,停顿要稍长一些; “奔”“劈”重读; 这四句应越读越激昂,表现出黄河一泻万里、奔腾不息、波澜 壮阔的气势和无坚不摧、势不可挡的力量。 ②“啊!黄河!”重复三次,诗人反复吟唱,三个 ““啊!”, 应该怎样读?
(三)明目的,知主题(为什么写) 把握诗歌主旨
作者描绘黄河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 精神,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诗人借歌颂黄河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1.了解写作背景 1938年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北大 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许多进步作家、艺术家也积 极地投入到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来,他们通过自己创造的形 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1939年,光未然奔赴 延安,随八路军将士在黄河两岸抗击日寇。中国雄奇的山川,英勇 抗敌的战士,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 涨的爱国热情,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d626ea5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4.png)
黄河之水天上来, 排山倒海,汹涌澎湃, 奔腾叫啸,使人肝胆破裂! 它是中国的大动脉, 在它的周身,奔流着民族的热血。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
3.梳理这首诗的结构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黄
河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颂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颂民族魂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惊涛澎湃, 近镜头特写
掀起万丈狂澜;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浊流宛转,
俯瞰全景
结成九曲连环; 式的总写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1.重点字音
山巅( diān ) 劈成( pī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zhuó) 宛转( wǎn) 屏障(píng ) 哺育( bǔ ) 澎湃(péng pài ) 九曲连环( qū) 一泻万丈(xiè )
2.多音字
( qū )弯曲 曲
( qǔ )歌曲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艺术特色探究
运用比喻
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 “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 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上句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现了黄河 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第三小节: 地理特征: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 ——坚定有力
2.朗读指导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红日高照,水上金光迸裂。 月出东山,河面银光似雪。 它震动着,跳跃着,像一条飞龙, 日行千里,注入浩浩的东海。 虎口龙门,摆成天上的奇阵; 人,不敢在它的身边挨近; 就是毒龙,也不敢在水底存身。 ……
3.梳理这首诗的结构
序曲→黄河伟大坚强
黄
河 主体→望黄河颂黄河
颂
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颂民族魂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惊涛澎湃, 近镜头特写
掀起万丈狂澜;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浊流宛转,
俯瞰全景
结成九曲连环; 式的总写
4.诗人“望”黄河的视角有哪些?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1.重点字音
山巅( diān ) 劈成( pī ) 气魄( pò ) 狂澜( lán ) 浊流(zhuó) 宛转( wǎn) 屏障(píng ) 哺育( bǔ ) 澎湃(péng pài ) 九曲连环( qū) 一泻万丈(xiè )
2.多音字
( qū )弯曲 曲
( qǔ )歌曲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艺术特色探究
运用比喻
把黄河的无数支流比作黄河主流这一 “巨人”躯干的“千万条铁的臂膀”,表 明了黄河流域的宽广。同时,联系上句 “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也体现了黄河 气势磅礴、势不可挡的力量。
第三小节: 地理特征:屏障——保卫了中华民族 ——坚定有力
2.朗读指导
啊!黄河! 你/一泻千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
![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5e262dd5bbfd0a78567382.png)
第三层:“学黄河” 发出誓言。
反复 修辞手法
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 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 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祖国。
以号召中华儿女学习黄河精神收束全诗,使 诗歌的主题得以扩展深化。
赏析、探究:
1.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 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 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该 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第二层“颂黄河”歌颂黄河是
啊!黄河! 民族的摇篮和屏障,泽被众生,激
励中华民族。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体现了黄河磅礴、勇 不可当的气势,把黄 河众多支流比喻成臂 膀,突出宽广和气势 磅礴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整体感知
【屏障】指屏风或阻挡之物,也有保护遮蔽的 /在十里路外,/仰望着它的浓烟上升,/象烧着漫天大火,/使你感到热血沸腾;/其实/凉气逼来,/你会周身感到寒冷.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第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河 的什么特点?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1936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 中国近现代著名的音乐家 /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英雄”赋予黄河人的精神面貌,奠定歌颂赞美基调。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ppt课件(共15ppt)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5课《黄河颂》教学ppt课件(共15ppt)](https://img.taocdn.com/s3/m/eb81f0c30912a216157929e7.png)
课后拓展
HOMEWORK
想一定有什么不寻常的事要发生。因此,我安静地走到门口,站在台阶上等待着。 [,”这个词。我实在有些不耐烦了,抓起新洋娃娃就往地上摔,把它摔碎了,心 19、比较下面一组句子的表达效果。 三、揣摩下面的语句,研讨括号里的问题。 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枣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3)“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先记叙叶圣陶先生真诚地给“我”回信的事例,然后在段尾用议论句总结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德。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激流汹涌,听吧,这是黄河边军民 组成的船夫的战斗的号子声!
字词积累
WORD ACCUMULATION
pò
气魄
péng
澎湃
bǔ
哺育
lán
狂澜
píng
屏障
xiè
倾泻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哺育:比喻培养。 一泻千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4.黄河的作用 。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门外像
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 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于是他点头表示满意。他仔细地看着织布机,他不愿说出什么也没看到。跟着他来的全体随员也仔细地看了又看,可是他们也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他们像皇帝一样,也说:“哎 呀,真是美极了!”他们向皇帝建议,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每人都随声附和着。每人都有说不出 的快乐。皇帝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啊长江啊长江
语言卡片
• 气魄( pò)
狂澜( lán)
• 澎( Péng)湃 屏( píng)障
• 哺( bǔ)育
倾泻( xiè)
•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 哺育:比喻培养。
• 一泻千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 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 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 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八月曾创作歌词《五月的鲜 花》,经谱曲后 广为传播。1938年秋冬,诗人和当时的抗敌演 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 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黄河激流惊涛澎湃的壮美图 景,游击健儿英勇的身资黄河船夫驾驶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 景强烈地震撼了作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 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增发 强扬
是 中华民族的屏障
民 族
民 族
观精 千万条铁的臂膀 念 神
课文的结构
第一节 朗诵词 民族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赞歌
第二节 歌词
①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
②赞颂黄 河的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 障”?
主体 (歌词)
望黄河、颂黄河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 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 强的精神。
远镜头全景
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近镜头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俯瞰全景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颂黄河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黄抒河壮颂志
绘黄河
颂黄河
直奔东南
惊涛澎湃
望
浊流宛转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下作业
•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三题。
• 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收集几条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E、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 刘禹锡《浪淘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点?
• (1)音节美 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 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 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 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 (2)画面美 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 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 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 雄伟图画!
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 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
《怒吼吧!黄河》
↙
↘
自然特点 养育了中华民族
保卫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征 激励着中华民族
它反复出现三次.(反复).加强抒情气 6.歌词中势“,体啊!现黄文河!章”的出内现了容几层次?次起.了什么作用?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 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 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 、 《黄 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质疑:本课题目是《黄河颂》, 哪个词是关键?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关键词是“颂” , 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
作品的序曲部分作者歌颂黄河 的什么?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 铁的臂膀”?
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 人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一句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 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 /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 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 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 “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 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 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 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导入课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 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 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 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
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 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
语言卡片
• 气魄( pò)
狂澜( lán)
• 澎( Péng)湃 屏( píng)障
• 哺( bǔ)育
倾泻( xiè)
•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
• 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猛烈的气势。
• 宛转:辗转,经过许多地方。
• 哺育:比喻培养。
• 一泻千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1938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 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通过自己创造的艺术 形象反映现实斗争,激发全国人民抗日热情,是许多进步作家、 艺术家的心愿。诗人光未然,1935年八月曾创作歌词《五月的鲜 花》,经谱曲后 广为传播。1938年秋冬,诗人和当时的抗敌演 剧第三队的同志们一起,经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 游击根据地活动。中国雄奇的山川、黄河激流惊涛澎湃的壮美图 景,游击健儿英勇的身资黄河船夫驾驶方舟同惊涛骇浪搏斗的情 景强烈地震撼了作者。1939年诗人到延安后,创作了篇幅与规模 更大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增发 强扬
是 中华民族的屏障
民 族
民 族
观精 千万条铁的臂膀 念 神
课文的结构
第一节 朗诵词 民族精神 —伟大而又坚强 赞歌
第二节 歌词
①黄河的自然、地理特点
②赞颂黄 河的贡献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 障”?
主体 (歌词)
望黄河、颂黄河
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歌颂黄河 所表现的我们中华民族伟大而坚 强的精神。
远镜头全景
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近镜头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俯瞰全景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颂黄河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 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 黄河激励着中华民族。
黄抒河壮颂志
绘黄河
颂黄河
直奔东南
惊涛澎湃
望
浊流宛转
力劈中原
中华民族的摇篮
课下作业
•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一、二、 三题。
• 2.有感情地熟读课文。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丰采; 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你用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 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你从远古走来,巨浪荡涤着尘埃; 你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在天外, 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 你用磅礴的力量,推动新的时代, 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 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
2、收集几条有关黄河的著名诗句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B、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E、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唐 刘禹锡《浪淘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 《使至塞上》
尾声 学习黄河精神
《黄河颂》在语言上有什么点?
• (1)音节美 歌词明快雄健,节奏鲜明, 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 短结合,错落有致。在用韵上隔句押韵, 构成自然和谐的韵律。
• (2)画面美 歌词十分注意刻画黄河的形 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一幅幅 地在读者面前展现出宏大的波澜壮阔的 雄伟图画!
神和爱国情感的心灵世界。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现代诗人, 文学评论家。1939年到延安,创作 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 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 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8个乐章: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
《怒吼吧!黄河》
↙
↘
自然特点 养育了中华民族
保卫了中华民族
地理特征 激励着中华民族
它反复出现三次.(反复).加强抒情气 6.歌词中势“,体啊!现黄文河!章”的出内现了容几层次?次起.了什么作用?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诗人借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 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 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强的决心保卫 黄河,保卫祖国。
《黄河大合唱》共有八个乐章:《黄河船夫曲》 、 《黄 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 《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质疑:本课题目是《黄河颂》, 哪个词是关键? 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关键词是“颂” , 表达作者对黄河的赞美 。
作品的序曲部分作者歌颂黄河 的什么?
2、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 铁的臂膀”?
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 人的躯干,无数条支流就是“千万条铁的臂膀”。
这一句也体现了黄河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 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
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 /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 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 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 “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 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 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 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导入课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我们的母亲河, 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中华儿女的骄傲和自豪。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用手中的生花妙笔 挥洒激情赞美过它;多少仁人志士为它抛头颅、 撒热血;多少浪迹天涯的游子对它魂牵梦绕。
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 响乐《黄河大合唱》曾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中
华儿女为祖国而战斗。 今天,让我们吟诵着《黄河颂》,走进它的 词作者——著名诗人光未然那充满强烈民族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