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追问,让数学课堂灵动起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218-01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有很多“再想想,还可以怎么算”“就这一种吗”“不止这些吧”“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等类似于口头禅的追问方式。追问,是老师对学生答问结果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下一步提问。追问运用得当,对于学生明确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思维活动的完整性、准确度,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具有独特的价值,从而使课堂教学“亮”起来。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进行有效追问呢?对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

1 追问内容要精心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追问,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引发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何设计追问内容,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追问要为落实教学目标和解决教学重难点服务,要在关键点上追问。其次要考虑学生产实际水平,追问内容难度要适宜,使问题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易到难,层层推进,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记得笔者在教学“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一课时,在交流“20×3”的算法这一环节,由于设计了较好的追问内容,而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师:谁能说说20×3等于60是怎么算的?

生:把20的0先去掉,先算2×3等于6,再添一个0等于60。师:你们听懂他的算法了吗?谁来再说一遍。

一生举手复述了一遍。师再问:你们都同意这种算法吗?

孩子们响亮而整齐地回答:同意!

师故作疑惑状:一会儿把0去掉,一会儿又把0添上去,真的可以这样算吗?“应该可以的吧。”孩子们齐声说,但声音明显小了许多。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已经开始了新的思考。

师趁机追问:可以这样算吗?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1:前面去掉的是1个0,后面添上去的也是1个0,没有多也没有少,肯定是可以的。

生2:我是用加法算的,20×3就是3个20相加,结果也是等于60。

师为难地告诉他们:第二个小朋友很会动脑筋,想到用加法来验证结果的正确性。但还是没有说清楚为什么可以添上0、去掉0。生3急着站了起来:老师,我妈妈早就教过我了,就是这么算的!生4挑战般地回了一句:万一你妈妈教错了呢!

这时,生5像发现新大陆般说:我知道可以怎么想了!我们可以先把20看作2个十,2个十乘3等于6个十,6个十就是60。

教室里十分安静,好多孩子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仿佛在说:噢,原来是这么回事啊!隔了两三秒功夫,一生带头鼓起掌来!

此时,课堂已进入了高潮,孩子们的发现和表达如此的丰富,教

师对算理刨根问底的层层追问给学生出了一道难解之题,可以看到,在算理的阐述过程中,多数学生开始十分茫然,不知该作何解释。其中生3的回答使我清晰地认识到,即使个别学生已经较为熟练地掌握了算法,但并意味着他已经明白了其中的算理,正是教师用智慧的手法精心设计的追问再次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发了他们的探究心向。可以看到,学生在“茫然——沉思——尝试解释——恍然大悟”的过程中,数学严密的逻辑思维得以锤炼,算理得以澄清。

2 追问方式要正确选择

追问方式由追问内容决定,不同的追问内容应选择不同的追问方式。目前的小学课堂常见的追问方式有:老师提出一个小问题,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接着追问几个小问题的跟踪追问;还有反馈学生的思维过程的因果追问,这类追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最常见,它的优点在于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应用题》时,笔者经常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解题思路。为了了解学生是否真正理解,笔者经常追问回答的学生或其他的听的学生“这里为什么?”“这一步你求的是什么?”,如果学生思路清晰就能够回答出来,也就表明他已经掌握了。这样的追问是有效的,有利于学生整理自己的思路,锻炼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除了教师追问学生之外,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还可以进行学生之间互相追问,也可以进行学生追问教师,这些都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追问对象要合理确定

一个班级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学生,如何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确定追问对象,提高全体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值得注重的问题。

如在教学教减法的意义,提问学生56 —27=?是什么意思?可以先给后进生一个展示的机会,也许他们会说出“被减数是56,减数是27,差是多少?”或者是“总数是56,一部分是27,另一部分是多少?”然后老师再追问全班:你们觉得还有别的说法吗?根据优秀学生的回答与补充,引导他们说出“56 比27 多多少?”“27 比56 少多少?”“比56 少27 的数是多少?”“已知两个加数的和是56,一个加数是27,另一个加数是多少?”等等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些表达方法难度较高。因此,在选择追问对象之前,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追问不同难度的问题,让不同层次分明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思维的激活源于对话的启迪、碰撞,只有深层次的对话才有闪光的生成,只有运用得当的追问,才能让课堂“亮”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