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的方法》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幸福的方法
作者是(以)泰勒·本-沙哈尔
一开始看到书名,觉得肯定是属于那种正确废话的心灵鸡汤,细看本书之后,发现的确有一些地方发人深省,对读者而言是不错的建议。
1、幸福是什么?
作者用四种幸福模型来描述四种人生模式
(1)“享乐主义型”:为及时享乐而出卖未来的幸福人生,他们的格言是“及时行乐,逃避痛苦”,注重眼前的快乐,却忽视了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后果。
(2)“忙碌奔波型”:他们认为此刻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由之路。
(3)“虚无主义型”:他们既不享受眼前的所有,对未来也没有任何期望,对生命已经丧失了希望和欲望。
(4)“感悟幸福型”:不但能够享受当下所做的事情,且通过目前的行为,他们也可以拥有更加满意的未来。
感悟:扪心自问,我感觉自己属于“忙碌奔波型”,在实现个人目标的道路上,忽视了当下的感受,觉得只有付出了辛苦,才可能达到目标,结果导向才是人生的意义。
但作者告诉我们,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荡,而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幸福的定义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快乐代表现在的美好时光,属于当下的利益,意义则来自于目标,属于未来的利益。
2、幸福是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
很多社会底层出身的人一般认为金钱是衡量人生成就的标准,因为来自底层,经历过苦日子,觉得有钱就是有面子,就是人上人。我的一些长辈中也不乏这样思想的人。
作者提到,金钱虽然可以提供基本的食物和居所,但只是实现幸福这个目标的一种手段,但我们经常搞不清楚目标和手段的区别,往往以牺牲幸福(目标)来换取金钱(手段)。
当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之后,金钱带给人的幸福感就没那么强了。但人的欲望是无穷的,当你有100万,你就想1000万,当你有1000万,你就想1个亿。不能绝对的说1亿身家的人比100万身家的人要更有成就。财富只是帮助人们增加幸福感的一种工具,真正带来幸福的不是财富本身,而是积极情绪、投入感、目标与意义等。
我们的人生成就谁来衡量?我觉得应该是自己而非他人,只有我们自己能判断自己这一生是否过得幸福,所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不能成为评判人生成就的标准。
我希望我的幸福是:用爱对待每位家庭成员、用真诚对待关心我的朋友、用热情尽责对待一份我真正喜欢的工作;希望游遍天下,增加自我认知。回过头来看人生,没有伤家人的心、没有让关心我的人失望、没有让自己委屈地做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
3、如何寻找幸福?
(1)目标发自内心:我们的目标是我们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被强加在我们身上的;是我们认定的对自己有意义且能带给我们快乐的事,而不是为了取悦他人。
(2)转变思想:增加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减少自己不得不做的事情。把不得不做的事情转化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化外在动机为内在动机。比如早起,是为了上班不迟到不得不早起,还是早起锻炼身体,给自己做一顿早餐,这两者的幸福感完全不同。
(3)寻求挑战,主动承担:给自己设定明确的目标,从平凡中寻求挑战,获取心流体验。我们可以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更多地参与我们感兴趣的工作。于我而言,希望多去经历没有经历过的工作。
(4)通过MPS模式寻找让我们有幸福感的工作。
M指的是意义meaning;P指的是快乐Pleasure;S指的是优势Strengths。
用三个问题来找到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工作:什么能带给我意义?什么能带给我快乐?我的优势是什么?
如果实际情况我们可选择的工作不多,可以培养自己的使命感。我的工作不只是写公文、收资料,而是帮助公司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5)亲密关系处理:一段美满姻缘的第一要素以及最有挑战性的事,不是找到那个所谓的“合适的人”(合适的人可以有很多),而是用心经营的亲密关系。
(6)养成好习惯:从小事情着手,不要大刀阔斧的改变。可以通过列出“幸福催化剂”的计划,有新鲜感、可能改变生活的活动,然后看看这些事情是否能成为你改变生命的动力。(7)开阔心胸:与物质的东西不同,幸福是无限的,不要看到别人成功就感觉幸福的资源被占用,从而感到嫉妒、信心受挫,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另一个人的失败,我们还是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最后,用书中一句话提醒自己:当我们为登顶而不懈努力,也切勿忘了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幸福,原本就是这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