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和重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教师职业道德的示范性和重要性
【摘要】本文论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师德在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关键词】教师师德
一、前言
学知识首先是学作人,教学生首先是教作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学生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古人说的“为人师表”则对老师提出了人格上的要求。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往往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的作用。因此我认为,新形势下的教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崇高的精神境界、良好的文明修养、严于律己的工作作风,才能以自己的理想、信念、言行举止去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二、师德建设的重要性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具有超越一般职业道德的示范性。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领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我国教育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冲击和挑战,并直接影响了当代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如何根据当代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现状,进一步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科学运用邓小平理论,来加强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已成为当前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师德对教师自身的促进作用
师德具有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活动能力,所谓对自身的促进作用就是教育教师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认识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利益关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观念和判断力。这样教师就会在教育实践中,努力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学业务能力,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形成科学的方法,及时地总结经验,并把有价值的经验上升为新的理论,形成新的教育思想。俗话说“打铁先要身板硬”就是这个道理。
四、师德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学校是学生除家庭外最重要的活动场所,教师也因日常教学活动而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教师所表现出来的一言一行使学生可以从现实的生存状态和切身利益中感受的到,而这种体验较之于以符号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信息强烈的多。
有研究表明,接受环境可以依它与接受者密切程度的不同而分为三个层次:外层为接受者通过各种传媒了解到的社会环境;中间层为接受者通过人际交流或偶
然机遇所“看到、听到”的接受环境;内层为接受者亲历的,与接受者有着直接、稳定的现实联系与作用的环境。这三个层次类似一个同心圆,其对接受者的影响和作用由内向外而层层递减。正是由于各个接受个体生活亲历不同,圆心位置不同,从而使处在同样的接受大环境下的学生个体之间产生很大的差异[1]。通过亲历最内层接受环境而产生的感性经验,对他们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信念的形成与发展的作用最大。教师所处的正是内层环境,这就是“师德”对学生起到的示范作用。
五、师德应该怎么培养
师德的培养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的是以爱为核心,即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教师对学生的爱。
1、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爱。热爱教育事业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也是作为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有了对事业的热爱之心,教师就会甘于平凡,乐于在艰苦的岗位上,无私地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2、教师对学生的爱。爱护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深厚、持久、无私的爱;面向全体学生的爱;尊重信任,严格要求的爱。
其次要转变观念,注重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
增强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加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的责任意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欲为经师,先为人师”,“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历代教育家所倡导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等师训,这些既是师德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体现,教师的思想观念、一言一行,无不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甚至影响学生的一辈子;教师的人格力量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励和惩罚手段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思想观念,塑造自己的形象,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最后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和终身学习的自觉性,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要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在工作中探索创新;要率先树立远大理想和优良道德风尚,给学生以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
六、结语
作为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师德,具体包括情操、品行、道德、伦理、气度、胸怀等,它们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当中去,制约着教学者的格调、质量和品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师德就是教师的一切。因为它的力量是巨大的,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可以给学生以震撼人心的影响和冲击,所以做教师的
尤其应注重师德的培养。
李岚清曾说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希望在于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2]。我们广大教师肩负着科教兴国的重任,我们要认清形势,不断增强历史责任,努力奋斗,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中的接受机制. 2004年6月教育视点. 山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2〕:李岚清会见全国师德报告团代表的讲话. 2000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