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文:2714-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引言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专业往往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在当今社会,“工匠精神”不仅仅是指具备精湛技艺的工匠,更多的是一种精益求精、刻苦耐劳、专注细致的职业精神。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并就此提出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塑造专业技能职业院校的学生所学习的专业往往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培养“工匠精神”对于塑造学生的专业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精湛的技术是“工匠精神”的一种表现,只有不断追求技术的提升和创新,才能在职业领域中脱颖而出。
1.2 增强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强调对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这种素养不仅仅是对所学专业的理解与掌握,更多的是对职业的认同与忠诚。
只有通过对职业的全心投入和不懈追求,才能真正领悟专业的真谛。
1.3 推动产业升级“工匠精神”不仅是对个人职业发展的追求,更是对整个产业升级的推动。
在职业院校学生中培养“工匠精神”,可以促进产业内技术水平的提升和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2.1 优化课程设置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应当贴合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
课程内容应该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和敬业精神。
2.2 强化实践教学“工匠精神”最根本的特质在于实践,因此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应当得到充分重视。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培养技术大师在职业院校中,可以设立技术大师工作室或者技能大师班,由资深行业专家担任指导,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和实操指导,帮助学生快速提升技艺水平,从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2.4 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在培养“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探讨了高职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的要求,并分析了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社会实践、校企合作体系建设和学生评价、培养机制。
研究发现,高职教育应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合作,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研究为高职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和借鉴,同时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匠精神、实践研究、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社会实践、校企合作、学生评价、培养机制、成果、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技术技能的培养,但在当今社会,单一的技术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水平,更需要具备工匠精神,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研究将通过实践探索,探讨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希望能够为高职教育提供一些实践经验和启示。
通过对高职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习实践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寻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培养工匠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和挑战。
1.2 研究意义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研究意义在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传统高等教育注重理论知识传授,而高职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弥补当前技能型人才的短缺。
工匠精神代表了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职业发展。
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提质增效提供有效的路径和策略,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更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引起了广泛关注。
工匠精神是指追求卓越、专注致志、工匠精神和工匠品质的一种精神状态和工作态度。
在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方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
高职院校应该开展导师制度,给每个学生分配一个导师,建立稳定的师生关系。
导师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作用,帮助学生梳理个人发展规划,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匠精神。
学校还可以邀请行业工匠作为兼职教师,与学生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工匠精神,给予学生更直接、实际的指导和启发。
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应该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实训课程,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深入了解和掌握各个行业的技术和工艺。
学校还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将学生送到企业进行实习,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出“工匠精神”。
要注重职业操守的养成。
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具备正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学校可以开设《职业操守教育》等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操守,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责任和压力,提高他们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要注重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
工匠精神强调追求卓越和创新。
高职院校要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和创业的机会。
学校还可以组织创新创业竞赛,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勇于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建立正确的师生关系,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职业操守和创新创造能力。
通过这些路径的研究和实践,相信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将会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技能的培养相对薄弱,这导致了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院校需要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使学生能够具备扎实的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能够在工作岗位上胜任各种挑战。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可以为高职教育提升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研究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价值。
【研究背景】部分的内容至此结束。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进行深入探讨,探究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就业竞争力。
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缺乏“工匠精神”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之道,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指导。
为推动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人才培养体系的完善,助力高职院校学生成为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旨在激发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求知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3 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实际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勤奋、专注、严谨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工匠精神”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通过“工匠精神”的培育,学校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适应能力强的技术人才,满足社会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为国家建设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讨
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探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工匠精神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已不再局限于手工艺人培养,而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高职教育即应紧跟时代潮流,将工匠精神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培养出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本文将从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路径和措施,以期提高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水平。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指塑造和提升价值的能力和意愿,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是坚韧不拔、精益求精、严谨细致的品质。
工匠精神的核心是对产品和工作的热爱,是发扬自我价值的追求和实现,是提高自我价值和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工匠精神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社会生产中,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科技含量的有效手段。
作为高职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也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业务效率和产品质量。
只有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学生才能适应市场的竞争和各种复杂的情况,并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企业。
因此,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已经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现状分析当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存在一些问题:1. 教育过程中缺乏实践环节。
传统的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传授,但往往忽略了实践环节的重要性。
因此,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对实际工作的掌握面较窄。
2. 缺乏高质量的校企合作。
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提升,而校企合作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但目前校企合作的质量参差不齐,缺少真正的有效性。
3. 学生工匠精神缺乏专业性。
高职学生的专业性是其差异竞争力的关键,但在工匠精神方面却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
学生的工匠精神缺乏与专业特点相结合的特色,这一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路径和措施1. 深入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引言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精益求精、专注、敬业、工匠精神是一种崇尚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精益求精、专注、敬业、创新等特质,对于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工匠精神逐渐淡化,尤其是在高职院校学生中。
本文旨在探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1.教育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对理论知识的过分重视,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高职院校中,很大一部分学生更偏向于深造学术理论,而对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
2.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人更加追求获得高薪、高地位的职业,忽视了对技能的热爱和追求。
这种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也渗透到了高职院校学生中,使得学生缺乏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追求。
3.传统文化缺失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缺乏了解和了解,而工匠精神正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乏传统文化的熏陶,也导致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
二、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1.加强实践技能的培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更多的实践课程,引导学生多动手多实践。
2.建立榜样和典型高职院校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工匠来校进行讲学,向学生介绍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工匠精神的具体体现,以此激励学生,树立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和追求。
3.生活制度的调整学校可以通过调整学生的生活制度,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比如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技能比赛等。
4.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在学校的教育中,要加大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工匠精神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途径研究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及途径研究一、引言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
随着时代的变迁,工匠精神在现代社会中变得更加重要,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教育中。
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大多面向职业市场,工匠精神的培养对他们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在高职院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途径。
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强调劳动、创新和奉献,这恰恰是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最需要的素质。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种工作,并在职业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2. 增进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工匠精神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这与专业精神是息息相关的。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增进他们对专业的热爱,激发他们对未来事业的激情和动力。
这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毕业后的职业发展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工匠精神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探索、改进和创新,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工匠精神强调奉献和责任,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利于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今天的社会中,学生需要具备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的品质,这不仅有利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三、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的途径1. 优化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环节,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心,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还可以通过增设工匠精神教育课程,向学生宣传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引导他们树立追求卓越的信念。
2. 强化实践教育实践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接触到实际的工作内容,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肩负着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才的使命。
而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不断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风貌。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传承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如何有效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本文将从认知教育、实践教育以及文化引导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认知教育认知教育是指通过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进行认知和理解的过程。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教育:1. 开设专门课程高职院校可以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工匠精神相关的专门课程,引导学生从认知层面深入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与要求。
通过系统的课程安排,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工匠精神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兴趣,增强对工匠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2. 举办专题讲座高职院校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举办工匠精神相关的专题讲座,通过现场交流和研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实践意义,促使学生在思想上深入认同和接受工匠文化。
3. 增设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工匠技能比赛、技能培训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并参与到工匠技艺的传承和实践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亲身感受和认知积累。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一线企业进行实地参观和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工匠技艺的传承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创造与实践能力。
二、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指通过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价值。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强学生的实践教育:1. 强化技能培训高职院校可以加强学生的技能培训,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技艺,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到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工匠技艺的魅力,培养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职业素养。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使他们具备精益求精、严谨务实、工匠精神等素养,能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技术能力。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探索有效的途径。
本文将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实践项目三个方面来探讨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
教育理念方面,高职教育应强调职业教育与职业技术培养的结合,将其作为学生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强调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重视专业实践教学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方法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高职教育应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遇到实际问题,并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来提高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实践项目方面,高职教育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实践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课程设计、实训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性学习活动,如参观实训基地、参加技能比赛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发展的乐趣和挑战,培养他们的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这种背景下,高职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成为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从工匠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出发,探讨高职教育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这种精神,同时也能够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竞争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进行实践研究,分析高职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探讨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探讨实现高职教育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有效途径,为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工匠精神是一种强调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团队合作等价值观念的精神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适应社会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教育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对其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培养工匠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工匠精神强调注重细节、精益求精,这种精神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使他们在专业技能上达到更高水平。
工匠精神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在现实工作中,团队协作和责任担当是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团队,承担责任,实现共同目标。
研究如何在高职教育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为高职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路径,为培养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这项研究,可以推动高职教育向更高水平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人才支持。
2. 正文2.1 高职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高职教育与工匠精神的关系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高职教育旨在培养技术实践能力强、专业素养高的人才,而工匠精神则是指具有扎实技能、精益求精、勤勉工作、敢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关系。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却存在“就业难、用人单位抱怨技能短缺”的现象。
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显得格外重要。
“工匠精神”是指具备精密的技艺、敬业精神、内心平衡、对工作负责、自主创新等特质,强调专业能力和持之以恒的追求。
那么,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呢?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校应在教学中注重“实践+理论”结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紧密结合。
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
例如,在机械加工专业中,学生可以参与实际加工项目,亲身体验工作流程,了解加工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
其次,学院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创新能力是“工匠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为此,学院应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多尝试,激发学生的创新灵感。
例如,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科技创新项目,通过探索新的科技应用,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再次,学院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能力是“工匠精神”中最核心的能力之一。
学院可以通过实习、实践、实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建筑工程专业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建筑实践项目,亲身体验工程施工、管理、验收等全过程,充分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最后,学院应该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
职业素养是“工匠精神”基础之一,涉及到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观、职业操守等方面。
学院可以通过各种活动和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操守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例如,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学生可以学习酒店服务礼仪,了解服务行业的职业操守和服务标准。
总之,学院需要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教师队伍等方面入手,全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只有如此,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推动技能人才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通过对内涵和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传承问题。
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提出了影响因素。
研究认为,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培训和实践教育,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工匠技能大赛等举措有助于传承工匠精神。
总结指出,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加强实践探索,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展望未来,可加强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更多实践项目,培养更多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内涵、特点、问题分析、途径探讨、影响因素、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旨在探讨如何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传统工匠精神正逐渐被人们所关注,并成为一种宝贵的文化资源。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传承工匠精神面临挑战。
本研究将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和传统工匠精神的特点,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面临的问题和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相关内容,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推动工匠精神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结束。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遗产。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工匠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问题是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研究工匠精神传承途径,有助于发现问题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和传承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中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一、引言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在工作中表现出的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态度和品质。
在现代社会中,工匠精神被认为是推动技能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如何发扬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已成为中职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研究中职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工匠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追求卓越:工匠始终保持对工作和技能的高度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全力以赴地追求卓越的工作和卓越的技能水平。
2. 精益求精:工匠对自己的工作要求严格,追求优质的工作成果,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持续改进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3. 自我价值实现:工匠通过工作实践和技能提升,实现自身的价值和自我成就感,对工作充满自豪感和满足感。
4. 团队合作:工匠善于与他人进行合作与沟通,共同完成任务,分享经验和知识,促进团队协作和团队目标的实现。
5. 敬业精神:工匠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职业和企业有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了工作和职业的长远发展而不断学习和创新。
6. 创新意识:工匠具有创新和创造的意识,能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不断提出新的理念和方法,推动行业和技术的创新。
中职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建立正确导向:中职院校要向学生灌输正确的工匠精神观念和价值观,鼓励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中坚力量。
2. 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中职院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包括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实训场地,优秀的师资队伍,丰富的实践教学机会等,为学生提供实现自我价值和精益求精的条件和机会。
3. 打造创新创业平台:中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4.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职院校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生产和工作过程,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素养,激发他们的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工匠人才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工匠精神是一种注重实践、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的职业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课程设置应该突出实践性,并且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
可以增加实践类课程或者开设与专业相关的实践课程。
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可以在实际操作中培养技能,掌握实践经验,并且提升自己的操作能力。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校企合作项目可以提供给学生工作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学习、实践和创新。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先进的技术和工艺,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培养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赛事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组织各类技能竞赛或职业技术大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
参加竞赛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竞赛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地区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
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师生互动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他们应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工匠精神。
高职院校可以组织工匠讲座或者邀请行业专家来给学生讲解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了解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需求,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帮助。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路径可以从优化课程设置、校企合作项目、赛事活动和师生互动等方面入手。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工匠人才,推动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在高职院校学生中传承工匠精神的途径。
首先介绍了高职院校对工匠精神的重视以及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
接着探讨了传承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对传承工匠精神的途径进行了深入研究。
最后分析了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如何传承工匠精神。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工匠精神传承的启示,同时也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本研究为高职院校学生传承工匠精神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途径、内涵、特点、重要性、探讨、启示、未来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追求卓越、执着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工匠精神不仅仅是传统手工艺人所具有的特质,更是广泛适用于各行各业的职业素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发展的不断推进,工匠精神逐渐被淡化和忽视,导致一些高级技能人才缺乏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更加重视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和认同程度并不高,传承工匠精神的途径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高职院校如何传承工匠精神,为培养具有精湛技艺和追求卓越的高级技能人才提供思路和建议。
通过对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特点、传承途径的探讨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如何传承工匠精神等方面展开研究,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我国高级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代表了勤劳、勇敢、专注和精益求精的品质。
在当今社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新一代劳动者,传承工匠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工匠精神可以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工匠精神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背景是当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未来技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对象,其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和局限性,传承途径不够畅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工匠精神的传承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推动我国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本研究,可以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有助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推动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工匠精神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通过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途径,可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自觉继承创新的能力。
工匠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具有弘扬劳动精神、追求卓越品质、注重实践和专业技能的特点。
研究如何在高职院校中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工匠精神传承对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促进学校与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发展。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于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传承的途径,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通过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传承途径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探索实施路径,以及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
通过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为高职院校提供具体可行的方案和策略,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社会影响力。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研究一、引言高职院校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阵地,而“工匠精神”则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素养之一。
因此,高职院校应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多元化的就业市场需求。
本文将研究高职院校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并探讨如何有效实施这一培养计划。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和重要性“工匠精神” 是一种追求卓越、注重实践、追求精细和品质的高度职业道德与职业心态。
“工匠精神”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注重细节、掌握专业技能、勤奋努力、敢于创新、追求完美,并将每一个细节融入到工作中。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重视积极向上、有责任感和创造力的工作态度,而“工匠精神”则符合这一需求。
高职院校应该将“工匠精神”作为教育培养目标之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态度。
三、“工匠精神”培育路径的构建在高职院校中,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课程设置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合理设置课程。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
例如,在课程中应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技能。
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鼓励他们提出新的解决方案和创意。
2. 实践教学高职院校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实习、实训、项目实践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培养实践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
3. 师生互动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起到榜样作用,注重将“工匠精神”理念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和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师生互动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
4. 素质教育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学校应该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途径的实践研究高职教育是我国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部分,高职教育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更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即是指那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职业精神,是一种对待工作的态度和对待技术的追求。
而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当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实践研究。
一、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工匠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对工作的敬业精神和对技术的追求,是我国千百年来工匠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在当前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而具备“工匠精神”的学生不仅在技术上具备独特优势,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待工作的精益求精和严谨态度将使他们在职场上脱颖而出。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
作为技术型人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至关重要的。
工匠精神所强调的精益求精和对技术的追求,正是我们国家在技术创新方面亟需强化的。
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并通过实践研究找到有效途径和方法。
二、实践研究的目标和意义基于以上对培养学生“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论述,我们设定了以下实践研究的目标:1. 深入探讨当前高职教育中存在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问题,找出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瓶颈;2. 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总结出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有效方式和方法;3. 通过实践研究,探索出一套适合当前高职教育的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形成一套操作性强的实践指导;4. 对比分析研究前后学生学习态度、职业满意度等指标,验证研究成果的有效性。
这项实践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探索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途径和方法,为我国高职教育的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建设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因此,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主要场所,在学生中培育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注重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点教育,也是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
实践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职业技术的应用实践,增强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等。
因此,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实践教育的开展,通过组织实践课程、实习实训等形式,使学生都能够深入到实践当中。
二、营造创新氛围创新精神是工匠精神的重要表现之一,而要培养创新精神,就需要为学生营造创新氛围。
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建立创新工作室、创新实验室等创新载体,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类创新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科技创新和竞赛等形式,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强化职业导向高职院校应该强化职业导向,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和职业规划。
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应该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发展方向,并在学校中积极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职业讲座和招聘会等活动,加深对职业的认识,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
同时,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通过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基础知识的打磨,让学生更加了解和掌握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培育有赖于实践教育、创新教育和职业导向的有机结合。
通过实践教育的熏陶,创新教育的培养和职业导向的指导,让学生在高职院校期间发扬工匠精神,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途径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问题的提出
① “工匠精神”的召唤。
所谓工匠精神,简言之即工匠们对职业的敬畏、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对品牌的专注坚守。
所在今天,基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国梦的理想背景,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需要千千万万具备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作为支撑。
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层次职业准备教育,旨在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专门技术人才。
在兼顾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使认真、敬业、执着、创新成为高职学生的人生追求,使更多的大学生适应多变的环境和应对未来的挑战,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改革面临的重要任务。
③ “工匠精神”与高职人才培养可谓笙箫共勉。
工匠的“造物”能力和技艺不仅是衡量和决定工匠水平高低的先决因素,也是工匠智慧和灵感的集中体现,创造精神是工匠精神的灵魂。
“工匠精神”对产品的独具匠心、对质量的精益求精、对技艺不断追求正是高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职业能力要求;而“工匠精神”强调的对职业的敬畏、对品牌的专注坚守又恰巧是高职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的必然要求。
工匠精神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是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在当前国内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企业越来越看重高职毕业生除技能之外的职业精神,尤其是职业态度。
然而,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尤其高职教育领域,对工匠精神的研究刚刚起步,虽然已有学者对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价值意蕴作了探索,但是,目前亟需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现实意义等操作系统进行挖掘和研究。
因此,本课题拟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入手,对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作初步探讨。
(2)课题界定
该课题属于大学生职业精神指导和培育建设研究。
课题对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核进行深度解读,对部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模式进行深入调研,探索构建“学校教育、校园环境、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对“工匠精神”的研究。
首先是对传统“工匠精神”的解读:陈明富的《古代涉“工匠”义词语历时考察》,胡化凯的《先秦儒家对于工匠技术活动的认识》,樊蕊的《中国古代工匠伦理探究》等对传统“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再次是对“工匠精神”的现代解读。
亚力克·福奇的《工匠精神》,韩福东的《中国人的工匠精神》,秦孟华的《工匠精神和标志本土化设计的思考》,彭翔飞的《简论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更需“工匠精神”》从不同侧面探讨工匠精神的时代必要性。
同时也有学者,如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提出在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①理论意义
在理论建设上,本研究主要澄清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力培育和精神追求两难问题,转换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视角,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突破“职业能力”本位的研究思维定势,二是以“工匠精神”为人才培养研究视角,从职业精神角度充实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体系。
提出职业精神培育的实践模式,丰富和开拓了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育理论。
②实践意义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益于摆脱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非此即彼的思维误区。
培养“完满”职业人,目前在职业教育理念层面已经达成共识,然而在实践过程中,陷入了“强调职业能力培养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性”与“提升精神境界对职业教育育人的本质要求与意义”的两难境地。
本研究则在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实现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培育有机结合,走出职业教育片面强调一方、非此即彼的认识和操作误区。
二是有助于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实践性。
本研究通过调查目前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精神培育的过程,揭示了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提出了“工匠精神”培育模式,并为提升职业精神培育的有效性提供活动设计的参考性框架,从而实现形上层面的精神教育可操作化。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理论依据
美国学者莱尔·斯潘塞曾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论”,以漂浮在水中的冰山为例,将职业素养具体分成显性职业素养和隐性职业素养两部分。
具体而言,显性职业素养恰如露出水面的部分,即职业人应具备的专业知识、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和外在形象;隐性职业素养则好似隐藏在水下的部分,通常轻易不为人察觉,主要由职业意识、道德品质、职业作风、责任态度几个方面构成,是鉴别绩效优秀者和一般者的重要指标。
本课题参考借鉴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经验,结合莱尔·斯潘塞的“冰山理论”,从显性职业素养培育和隐性职业素养激发两个层面,探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合理路径。
(2)研究目标
①对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调研,将职业精神及其培育具化为访谈和问卷的问题,形成科学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
②构建“学校教育、校园环境、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职业精神培育模式。
(3)研究内容
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理论构建:包含职业精神培育的理念和“活动——体验”培育模式设计;
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的现状分析:包含职业精神培育基本现状和职业精神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③构建“学校教育、校园环境、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职业精神培育模式。
(4)研究假设
①职业精神培育是一个全方位的渗透过程,是一项学校的教育理念、硬件设施、制度举措、课程活动协调一致的系统工程。
②从“学校教育、校园环境、校企合作”三个方面构建职业精神培育模式,并找到各种教育途径之间的契合点,共同推动符合职业精神教育规律的培育体系的形成(5)创新之处
①研究视角上、内容上的创新性:突破“职业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研究思维定势,以彰显职业教育人文关怀的“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通过构建职业精神培育理论及实践模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关注个体生命精神的主动发展。
②研究方法上的整合性: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如文献综述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采取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
结合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以整合理念展开研究,具有创新性。
③研究成果的应用性:研究目标及成果具有现实应用价值,在职业精神特别是“工匠精神”培育途径上,构建了学校教育、校园环境与校企合作途径相结合模式,将主题人文活
动与专题实习实训活动互补融通,并提供了具体活动的参考性框架。
有助于解决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的问题,为开展职业精神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该研究遵循“文献分析一一理论构建一一现状调查——实践重构”研究思路。
紧紧围绕“高等职业院校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的研究问题,首先通过查看文献了解国内外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培育相关资料,确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精神培育研究的基点;其次从工匠精神培育理念和培育模式设计进行理论构建,然后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学校教育、校园环境、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工匠精神培育模式。
(2)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取定量与定性结合,理论思维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
①文献研究法:通过中英文检索,查阅国内外资料,查阅工匠精神培育相关藏书,广泛收集,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为课题深入研究提供广阔思路。
②访谈法及问卷调查:通过参与式观察,访谈关键人物,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针对高职院校职业精神培育现状开展问卷调查,采取定量定性相结合,开展研究。
③个案研究法:针对职业精神教育开展较好的高职院校深入调查了解,集中概括和提炼成功经验,挖掘其成功经验的原因,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实践策略奠定基础。
(3)技术路线
第一,通过查看文献了解国内外职业精神培育相关资料,确立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精神培育研究的基点
第二,通过实地调研,对湖北省内高职学校职业精神的教育模式进行考察,进行对比分析。
第三,构建“学校教育、校园环境、校企合作”三维一体的职业精神培育模式。
(4)实施步骤
①课题申报与开题阶段(2016年6月——2016年11月):
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分工;进行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制订研究方案并论证,确定研究计划;填写申报材料;建立课题相关研究制度。
②课题研究及实践阶段(2016年11月——2017年11月):
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研究方案,每学期举行研讨会1——2次,定期发布成果,完成中期报告,年度检查等常规工作。
③结题及成果推广阶段(2017年8月——2018年6月):
做好课题成果的总结推广工作,写出课题研究总报告,总结出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途径。
完成科研成果总结,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以及成果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