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339f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9.png)
预防医学知识点大一总结在大一学习预防医学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现将其进行总结,以供参考。
一、疾病预防与控制1. 疫苗接种:了解各类疫苗的基本原理和接种程序,掌握接种时间及适应症。
2. 个人卫生: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定期洗澡、保持住处通风、饮食卫生等。
3. 食品安全:了解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措施,学会正确存储、加工和烹饪食物。
二、环境与职业健康1. 空气污染防护:认识不同来源的空气污染物,了解空气质量指数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学会正确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品。
2. 水质安全:掌握水质检测方法,了解常见水污染的危害及处理办法,学会正确饮水。
3. 职业病防护:了解各类职业病的特点和防控措施,学会正确佩戴个体防护用具,提高对职业安全的重视。
三、健康教育与促进1. 健康生活方式:了解规律的作息时间、均衡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对身体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 心理健康: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处理方法,学会压力管理和情绪调节技巧,积极维护心理健康。
3. 性教育:了解性知识,学会正确避孕和预防性传播疾病,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四、流行病学基础1. 流行病学概念与原理:了解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掌握流行病学基础知识。
2. 流行病学调查:掌握流行病学调查的步骤和方法,能够设计和进行简单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五、环境卫生基础1. 细菌学与病毒学基础:了解细菌和病毒的基本特点,掌握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
2. 消毒与灭菌:了解不同情况下的消毒灭菌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消毒剂。
六、流行病学实践1. 疾病调查与监测:了解疾病调查和监测的流程和方法,能够分析和解读相关数据。
2. 疫情应急处置:掌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了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
以上仅是我大一学习预防医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预防医学是一门广泛而实用的学科,通过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2603089884868762caaed58f.png)
预防医学笔记绪论现代医学结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预防医学是素质教育学习预防医学要树立的观念:预防观念: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未病先防——上医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欲病就萌——中医三级预防——临床预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下医环境观念:环境观念:饮食因素:例:维生素A的缺乏糖摄入量过多导致近视蛋白质的缺乏环境意识:群体观念:研究具有某种特征的群体例:职业:老师,学生文化程度:高中,大学本科性别:男,女年龄:老年人,青少年定域:南方,北方病种:高血压,糖尿病预防医学的内容:环境与健康医学统计学这两者目前被称为科研方法学流行病学绪论重点:1 预防医学的定义:.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识别,评价,预防、控制各种影响健康的因素,探讨制定并实施相应的公共卫生措施,防治疾病,促进和维护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的科学与艺术2 预防医学的特点:(1)预防医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个体和群体,主要着眼于健康人和处于临床前倾的人(2)研究重点是环境因素和人群健康的关系,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3)采用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全面客观的观察分析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4)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具有显著的社会性和公益性3 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4 健康的定义:指身体、心理、社会适应3个方面处于完好状态,不仅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身体健康标准:“五快”:吃得快走得快睡得快便得快说得快心理健康标准:“三良好”:性格良好:乐观,积极向上处事能力良好:做人做事人际关系良好:社会适应能力:①个人能力在社会系统中得到充分的发挥②有效的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③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目前,健康人群占5%,亚健康人群占85%,病人占10%⒈体重过轻(低出生体重儿)⒉不安全的性行为⒊高血压⒋吸食烟草制品人类十大健康威胁因素:⒌酒精⒍不洁食水及恶劣卫生情况⒎胆固醇过高⒏室内烟雾⒐铁质不足⒑身体过重(巨大儿)与吃有关的因素有7个5 影响健康的因素:(1)环境因素:自然环境:(7%):生物因素: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理因素:气温、气流、气压、噪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等化学因素:社会环境(10%):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心理环境(2)行为生活方式(60%):营养、风俗习惯、嗜好、交通工具、精神等。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5707cbf8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12.png)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
【实用版】
目录
1.预防医学的定义和作用
2.预防医学的主要学科
3.预防医学的工作领域
4.预防医学的发展趋势
正文
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旨在保护个体和确定的群体的健康,预防疾病发生,控制疾病的传播。
它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学科等相结合,全面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
预防医学的主要学科包括寄生虫学、免疫学、传染病学、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和职业卫生等。
这些学科为预防医学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帮助人们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和传播途径,从而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的工作领域非常广泛,涵盖了全国各地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
主要科室包括地慢、性爱、食监、免疫、职卫等,不同单位具体划分有所差别。
预防医学专业人员在这些领域从事疾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健康教育、疫苗接种、卫生监督等工作,以确保公共卫生的安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预防医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未来的预防医学将更加注重个体化和精准化,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疾病进行早期预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同时,预防医学还将加强与临床医学的结合,实现从疾病治疗到预防健康的全过程管理。
总之,预防医学是一门关乎人类健康的重要学科,它以保护和促进个
体和群体健康为己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2a1a0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9e.png)
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共5篇)第一篇:预防医学考试重点难点整合笔记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来源):1.一氧化碳对健康的影响 CO主要来自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与吸烟过程。
《室内空气质量指标》CO最高容许浓度1h均值=<10mg/m3.2..甲醛对健康的影响HCHO主要来源于室内家具与某些装饰材料,如胶合板、中密度纤维板、壁纸、油漆、涂料、黏合剂等材料均含有甲醛或可水解为甲醛的化学物质。
孕妇长期接触会引发妊娠,使新生儿染色体异常。
长期接触会导致鼻咽癌、脑癌、结肠癌、白血病等严重疾病。
3.总挥发性有机物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危害: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影响中神经系统,出现头痛、头晕、无力、胸闷等症状;感觉性刺激,嗅觉不适;刺激上呼吸道及皮肤,出现变态反应;影响消化系统,出现食欲不振、恶心等,甚至可损伤肝和造血系统。
4.氡对健康的影响氡是无色、无谓、有天然放射性的一种惰性气体,氡原子的衰变产物成为氡子体。
常温下氡及其子体在空气中能形成放射性气溶胶而污染空气,室内氡的来源主要有花岗岩,砖沙,水泥及石膏之类的建筑材料,特别是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天然石材向室内释放,或通过水泥地面和墙壁连接处,地面的缝隙,空心砖墙上的小洞以及污水坑和下水道等进入室内,高浓度氡会导致机体血细胞出现变化,氡衰变过程产生的α粒子可在人的呼吸系统造成辐射损伤,诱发肺癌预防医学试题:1.举例说明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2.述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3.什么是三级预防?论述临床医师在三级预防中的作用?4.饮用水消毒的常用方法有哪些?简述氯化消毒法的原理及影响消毒效果的因素?5.根据我过居民的饮食习惯特点,拟出提高我国居民蛋白质营养水平的方案?6.如何预防和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危害?7.试述传染病的基本流行环节与传染病的预防措施?8.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有哪些?试述传染病的预防策略和措施?9.试述疾病分布的描述方法及探讨疾病分布的意义?水是健康之本——世界著名的医学博士、日本的杜疗先生说:“长寿与健康的秘密尽藏在水中。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
![预防医学 章节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2ae719a8956bec0875e32a.png)
预防医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不要忽视)1、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内容: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健康促进、卫生管理学特点:⒈工作对象:个体和群体⒉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⒊研究重点:影响健康的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⒋采取的对策:更具积极的预防作用和更大的效益⒌研究方法: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多学科技术和方法的综合应用2、健康(health):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是日常生活的资源,而不是生活的目标,健康是一个积极的概念,它不仅是个人身体素质的体现,也是社会和个人资源。
健康的组成:身体,心理(又包括智力,情绪,精神),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健康决定因素(四大类)社会经济环境物质环境个人因素卫生服务3、健康生态学模型记住五层及五层内容4、三级预防: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健康决定因素的特点,把预防策略按等级分类,称为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
如果疾病因子还没有进入环境之前就采取预防措施,又称为根本性预防。
包括:针对健康个体的措施、针对整个公众的社会措施二级预防:二级预防又称为临床前期预防(或症候前期),即在疾病的临床前期作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早)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三级预防:三级预防又称为临床预防,这一级预防主要是借助各种临床治疗方法,对患三级预防某些病者,及时治疗,防止恶化使疾病早日康复,减少疾病的不良作用,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第二章流行病学概论1、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包含四层意思:1)流行病学研究的对象时人群2)流行病学关注的事件包括疾病与健康状况3)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流行病学研究的三个阶段4)流行病学研究和实践的目的是防治疾病,促进健康。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样本](https://img.taocdn.com/s3/m/a4e9372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8.png)
绪论一、防止医学1、防止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当代科学理论和办法,摸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防止方略和办法,消除和控制危(wei)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增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的学科。
2、防止医学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涉及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重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防止为主观念,实行三级防止方略和办法;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关系;注重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防止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积极防止作用,具备更大人群健康效益;研究办法上注重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解决健康与疾病问题整体思维和办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防止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防止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完好状态,而非但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重要>、环境及卫生服务)5、三级防止方略与办法重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6、国内卫生工作面临挑战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1、环境:指在特定期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整体状态,这些因素也许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者远期作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荒漠等。
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因素,例如清洁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增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地区水或者土壤浮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者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2b1fc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25.png)
预防医学第四版总结笔记一、预防医学概述预防医学是一门以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为目标的学科。
它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医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共卫生理念的演变,预防医学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有所不同,它更注重对人群健康状况的监测和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二、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预防医学研究方法包括流行病学方法、卫生统计学方法、环境与卫生学方法以及健康教育与促进方法等。
流行病学方法主要通过调查、监测和分析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统计学方法则运用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环境与卫生学方法关注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通过监测和评价环境质量,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健康教育与促进方法则是通过传播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人群的健康素养,促进健康行为养成,从而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
三、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预防医学致力于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控制策略。
疫苗接种策略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手段,通过普及疫苗接种,可以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对于传染病的防控,还需加强疫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病例管理等方面的措施。
非传染性疾病预防策略则主要包括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等干预措施。
健康促进策略旨在营造有利于健康的社会环境,提高人群健康水平。
四、公共卫生政策与实践我国公共卫生政策注重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公共卫生法律法规,为预防医学的实践提供了法制保障。
公共卫生实践案例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提高防控能力。
同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发展是预防医学发展的关键,需要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共同参与。
五、预防医学的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预防医学领域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技术,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更加精准的策略。
信息化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防控效率,实现疾病监测、预警和干预的智能化。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20d54e3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71.png)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整理预防医学是一门致力于通过预防措施来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从疫苗接种到健康教育,从环境卫生到营养健康。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整理一些预防医学的知识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信息。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疫苗是通过引入病原体的部分或者死去的病原体来激发人体免疫系统的一种方法。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特异性免疫,从而在接触到真正的病原体时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常见的疫苗包括百日咳疫苗、麻疹疫苗等。
二、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预防医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向公众传递正确的健康知识,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比如,在感冒季节,提醒大家勤洗手、避免拥挤场所,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
此外,健康教育还包括饮食健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
三、环境卫生环境卫生对于预防疾病同样至关重要。
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可以降低病原体的传播和滋生的机会。
比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细菌和病毒的滋生;保持食物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另外,环境卫生也涉及到垃圾处理、水源保护等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
四、营养健康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预防医学强调均衡膳食,提倡多样化的健康饮食。
食物中的各种营养素对于身体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维生素C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钙有助于骨骼健康。
此外,预防医学也呼吁减少糖分和脂肪的摄入,以预防肥胖和相关疾病。
五、早期筛查早期筛查是预防医学中的重要策略之一。
通过对特定人群进行定期的体检和检查,可以在疾病发展的初期就进行干预,从而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常见的早期筛查项目包括乳腺癌筛查、宫颈癌筛查等。
早期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争取更好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预防医学的目标是实现“疾病的预防胜于治疗”的理念,通过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以上是我对预防医学知识点的一些整理,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35f8343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d2.png)
预防医学重点知识点整理复习预防医学是指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实践,它包括公共卫生、临床预防医学、家庭、社区和个人预防医学等。
作为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预防医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本文将针对预防医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复习,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前已经有许多种疫苗被广泛应用于疾病防治,如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
接种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病风险,避免疫苗可预防的疾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2.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在生活中促进健康和防止疾病的传播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宣传健康信息,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培养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
健康教育应该从儿童时期开始,尤其是在学校中应该加强对健康知识的教育,同时还要针对不同阶段的人群,分别进行相应的健康宣传和教育。
3. 饮食与营养饮食与营养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关于饮食与营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合理膳食,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适量摄取蛋白质和脂肪,限制糖、盐和酒精的摄入量,多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此外,在不同的人群和情况下,饮食和营养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根据个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饮食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4. 运动与锻炼适量的运动和锻炼有助于强身健体,改善身体状态和降低患病风险。
例如,每天进行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有助于强化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
此外,还可以帮助减轻心理压力和改善心情。
然而,在进行锻炼和运动时,要根据个人身体条件,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不要过度运动或者运动过程中出现疼痛或其他异常反应。
5. 家庭和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和家庭卫生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家庭和环境卫生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消毒、通风等,适时清洁房间和家具,注意食物的安全与卫生,杜绝害虫和害兽的滋生,减少垃圾的产生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同时还可以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e4d1d624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7.png)
预防医学知识点笔记预防医学是一门研究如何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学科,它的目标是通过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来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由于环境变化、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疾病的多样化,预防医学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首先,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因素是预防医学的基础。
传染病的预防首要任务是控制病原体的传播,这就要求我们了解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和其对人体的感染能力。
例如,对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等,我们需要加强对空气传播途径的预防控制措施,如携带口罩、勤洗手等。
此外,了解疾病的风险因素也是预防的前提,例如,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往往与不良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等方式可以降低发生这些疾病的风险。
其次,预防医学还强调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疾病预防的认识和意识,掌握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保护措施。
健康教育主要包括科普宣传、培训和个人指导等方式。
例如,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政府组织广泛的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介绍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离、勤洗手等。
通过健康教育,大家不仅能够获取有关疾病预防的必要知识,还能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参与到自身健康的维护中来。
另外,预防医学强调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能够帮助人体形成免疫力,对抗病原体的感染。
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提高个体的抗病能力,降低疾病传播的风险。
例如,小儿麻痹症、流感等疾病的疫苗接种率越高,就意味着疾病的流行越少。
因此,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按时接种疫苗,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此外,预防医学也关注环境卫生的改善。
环境的改变往往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例如,空气污染、水污染等都会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保持环境的清洁与良好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方面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工作,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预防医学 整理知识点
![预防医学 整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ae5701a227916888486d73a.png)
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al):是从医学中分支出来的独立学科,以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健康的影响因素,以制定预防措施和决策,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2.健康:身体、心理以社会适应都处于完好状态3.环境: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以其中的各种因素。
4.生态平衡(ecological balance):生态环境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及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生物学种群与数量,各生物群落之间的数量比例之间始终保持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5.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可在酶的作用下被分解,但金属及某些难分解有机化学物可在生物体内不断浓集,使生物体内的浓度远高于外界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称为生物富集作用6.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s):环境污染物可沿食物链在生物体间传播并在生物体内浓度逐级增加,使高营养级的生物体内浓度远高于低位营养级体内浓度,称为生物富集作用。
7.环境污染: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结构的重大变化,造成环境质量恶化,生态平衡破坏,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间接或潜在的有害影响。
8.公害(public nuisance):人为造成的广泛的严重环境污染,严重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
9.环境污染物的自净:环境污染物进入自然环境后,在环境的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环境污染物的总量或浓度下降的过程10.毒物(toxicant):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很少剂量进入人体即能产生病理损害作用的物质11.内分泌干扰物(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能够改变内分泌系统功能,对整个机体及其后代,甚至整个群体的健康产生有害效应的外源性物质或混合物,又称环境雌激素12.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含有大量磷、钙等营养物质的污水进入河流、湖泊、海湾等缓流水体,使藻类及其他水生浮游生物大量迅速繁殖,使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水质恶化,导致鱼类及其他水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13.生物地球性化学疾病(biochemical disease):由于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使当地土壤、水、植物中某些微量元素过高或过低,是当地人或其他动物从环境中对该元素的总摄取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需要而引起的疾病。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10437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6.png)
预防医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三大模块之一,研究外界各种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合理利用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以提高人群健康为目的的学科。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
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2、健康的定义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必须具有完整的体魄,用现代仪器检测无病,有良好的心态,较高的工作效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应急能力。
3、健康的资源健康的资源包括和平、适当的经济资源、食物和住所、稳定的生态系统、可持续性资源的应用。
4、健康决定因素健康决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个体因素、环境因素、卫生服务。
5、医学模式的定义医学模式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科技水平条件下,人们对疾病和健康的看法。
核心是医学观。
医学模式的发展阶段包括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生态学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医学研究、临床治疗、临床康复和疾病预防方面。
6、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临床工作者遇到的是一个个病人,但一个病人是个体,个体多了达到一定数量就是群体。
多个病人或一类疾病,所有病人(或某些健康问题的健康人)构成的群体具有一些共同的或相似的特征,称为健康问题的群体现象,或称为健康问题的分布。
7、健康问题健康问题是指个体所表现出的非健康状态,具体的说就是疾病、伤害、亚健康状态或健康缺陷等。
8、疾病疾病是指个体表现出能够被患者个人感知或他人观察、测量到的异常状态,简单的说,就是身体功能不正常状态。
9、疾病的特点疾病的特点包括临床性和个体性。
10、健康疾病连续带健康疾病连续带对个体来说是一个人从健康——疾病——健康的过程,对群体来说是发病的低水平——发病的高水平——发病的低水平的过程。
从健康到疾病可以认为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称其为健康疾病连续带(HDC)。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fe63b6f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4.png)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预防医学是一门涉及人类健康的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通过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和传播来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包括许多知识点,下面将归纳其中一些重要的内容。
一、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接种疫苗,人体可以产生免疫力来防御病原体的侵袭。
常见的疫苗包括麻疹、流感、肺炎等,它们可以有效降低相应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疫苗接种是预防医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公共卫生的关键措施。
二、健康饮食饮食是人类维持健康的基础,正确的饮食习惯可以预防许多慢性疾病。
如,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可以预防便秘和结肠癌等。
此外,适当的膳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可以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三、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于维护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定期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加肌肉强度,提高身体的耐力和灵活性。
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预防肥胖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
无论是有氧运动还是力量训练,体育锻炼都应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预防医学中一个重要的领域。
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都会对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在于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适时寻求帮助,缓解压力,并培养健康的心理行为习惯。
同时,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生活方式也对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环境健康环境污染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预防环境疾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净化空气、保障饮水安全、加强废弃物治理、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等。
此外,遵守环境卫生规范,加强环境检测和监测,也是预防环境疾病的重要手段。
预防医学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是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原理,更是为了我们能够根据这些知识来预防疾病,保护自己的健康。
预防医学的核心是预防,而不是治疗。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注重预防,从小事做起,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才能从源头上降低疾病的风险,提高我们的整体健康水平。
预防医学笔记【分章节】
![预防医学笔记【分章节】](https://img.taocdn.com/s3/m/12835b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b6.png)
预防医学彩色笔记【分章节】第一章绪论一、预防医学的概述1.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主要对象。
2.三级预防策略:第一级预防:疾病的因子-—病因预防、根本性预防第二级预防: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已患病者,促康复3.任何疾病都应强调第一级预防。
第二章医学统计学方法一、基本概念和基本步骤(一)统计学中的几个基本概念1.同质:除实验因素外,影响被研究指标的非实验因素相同变异:同质基础上被研究个体之间的差异。
总体:同质的个体所构成的全体。
样体: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所组成。
误差:观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主要有①系统误差:仪器或标准不符等造成,可影响原始资料准确性,必须克服。
②随机测量误差:各种偶然因素造成同一对象多次结果不一致,应米取措施尽量控制在一定范围。
③抽样误差:总体抽样得到某变量值的统计量和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别。
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如发病)发生可能性大小的度量,常用P 表示。
P值0-1,PWO.05或PVO.01―-小概率事件PW0.05为事物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V0.01为事物差别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变量:观察对象的特征或指标;测量的结果为变量值。
(二)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设计一基础、最关键;收集、整理、分析资料。
二、数值变量数据的统计描述频数表:组数通常选择8-15之间;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数;必须包含全部数据,一个数据只能归属某一组,实际组段在每组中只包含下限(一)集中趋势指标1.算术均数:u总体均数。
样本均数一x,正态或近似正态分布。
2.几何均数:G表示。
同一组观察值的几何均数总是小于它的算数均数3.中位数:M;奇数一-中间;偶数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值。
4.百分位数:P;从小到大分成100等分,分割界限上的数值x就是百分位数。
(二)离散趋势指标离散二距方标差,正态标准差最佳,偏态四分数最佳1.极差/全距:R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
越大说明离散程度越大。
预防医学笔记
![预防医学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d9bd95a5284ac850ad02427b.png)
预防医学笔记
第一章流行病学概论
1.流行病学: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
2.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群。
3.三级预防理论:
第一级预防是病因的预防,是预防疾病的发生
第二级预防是慢性非传染病的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或传染病的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第三级预防是合理治疗疾病并防止伤残,延长生命。
4.流行病学的n个原则:
(1)群体原则:在人群中宏观的考查事物的动态变化是流行病学区别于其他医学学科最显著的特点。
(2)现场原则
(3)对比原则
(4)代表性原则
第二章
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特定人群中某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某期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暴露人口数
2.罹患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所占的比例。
(1)时点患病率=某一时点一定人群中现患病例的新旧病例数/该时点人口数
(2)期间患病率=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同期的平均人口数4.死亡率:指在一定期间(通常为一年)内,某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
死亡率=某时期内某人群中死亡总数/同期平均人口数
5.病死率(致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例。
病死率=某时期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患该病人数。
《预防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笔记-任务2
![《预防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笔记-任务2](https://img.taocdn.com/s3/m/45a489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aa.png)
《预防医学》疾病预防与控制笔记-任务2一、预防医学概述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旨在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早逝。
它以“健康生态模型”作为其工作模式,强调环境与人群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
二、疾病预防的基本概念1.健康: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2.三级预防策略:o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通过采取措施促进健康或消除致病因素对机体危害的影响,以及提高机体的抵抗力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o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或“三早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通过采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预防措施,以控制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o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患某些疾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终止疾病的发展、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恢复、心理康复,进行家庭护理指导,使患者尽量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能参加社会活动并延长寿命。
三、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1.传染病的流行规律:o传染源:病人、病原携带者。
o传播途径:经空气传播、经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传播、经土壤传播、垂直传播、医源性传播。
o人群易感性: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因素包括新生儿的增加、易感人口的迁入、免疫人口的死亡或免疫力自然消退;影响人群易感性下降的因素包括预防接种、流行后免疫人口增加、隐性感染后免疫人口增加。
2.传染病防制措施:o控制传染源:管理传染源,如隔离、治疗等。
o切断传播途径:如消毒、杀虫、灭鼠等。
o保护易感人群:如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等。
3.几种常见传染病的预防:o禽流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链、做好环境消毒工作等。
o艾滋病:加强宣传教育、提供安全套、血液安全检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等。
o性传播性疾病:安全性行为教育、早期检测和治疗等。
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概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指起病隐匿、病程较长,且病因复杂的一类疾病,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55878bff770bf78a652954ad.png)
考试题型:填空单选判断10分简答流行病学计算(这个还不确定的,要看陈新林老师如何安排)下面的为参考内容,老师说考试还会包含其他的内容的,那些就要平时上课听讲和自己看书了,老师强调了她考的都是贴近生活,联系生活的。
黑色字体为老师给的重点内容绿色字体的为平时上课时老师强调的可能会考的点,跟老师给的重点有些是重复的P1 预防医学的定义环境-人群-健康公共卫生的使命P3 预防医学的特点P5 医学模式P6 健康的相关概念疾病的预防措施(三级预防和中医的三级预防的概念要掌握,会从中出一道简答的,五层次预防要了解一下)P9原生环境次生环境选择P10 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态平衡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填空自然环境的构成因素社会心理因素P11 公害事件有哪些P12 环境污染物的转归生物性迁移方式:化学转化生物转化P13 慢性毒性作用有哪些P14 特殊毒性作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危害定义&危害P15 慢性影响直接危害间接危害(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对微小气候及太阳辐射的影响)填空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种类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非电离辐射军团菌尘螨氡气及其子体填空P16 水俣病甲基汞P17 赤潮近海水域水华内陆湖泊微囊藻毒素迄今已发现最强的肝癌促进剂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标准简介原则3条P18 氯化消毒的基本原理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致突变性致癌性致畸性神经毒性作用P19土壤污染气型水型固体废弃物型痛痛病镉肾脏和骨骼损伤为主要中毒表现P20 碘缺乏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呆小聋哑痴)地方性氟中毒氟骨症氟斑牙P23职业有关疾病的种类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工伤判断题P24 职业病法2002年5月1日起实施职业病分类10类115种职业病的特点职业病的诊断简答题二选一P26 常见职业病及危害形式:给病例,有临床表现问中了什么毒填空或判断P32 必需氨基酸8种婴儿+组氨酸选择氨基酸模式定义P33 必需脂肪酸种类比例主要生理功能P35 节约蛋白质抗生酮膳食纤维的功能要求理解维生素选择判断填空以讲过的为主讲过的维生素:A E B1 B2 CP38 无机盐选择判断填空以讲过的为主钙铁(牛奶是贫铁食品)锌(异食癖)P41 食物的酸碱性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柿子强酸性小麦中酸性油炸豆腐弱酸性合理营养的概念和要求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合适选择P44 膳食指南十条核心内容简答合理营养选择P55 食物中毒的特征选择各种中毒:细菌性中毒:5-10月沙门菌黄绿色水样便—胃肠炎型副溶血性弧菌对酸敏感海产食品变形杆菌有过敏性中毒(荨麻疹)葡萄球菌蛋白质或淀粉丰富的食品化脓性感染肉毒梭菌罐头食品神经毒素神经麻痹症状河豚鱼中毒最短10——30min引起中毒反应只有肌肉无毒毒蕈中毒胃肠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中毒性肝炎型巯基解毒药P59 黄曲霉毒素致癌性(肝癌等)反式脂肪酸人造奶油或人造黄油增加食品口感、松脆美味人造黄油、方便面、方便汤、快餐、冷冻食品、烘焙食物、饼干、薯片、炸薯条、早餐麦片、巧克力及各种糖果、沙拉酱简答,特别注意富含反式脂肪酸的食品,可能考有哪些食品含反式脂肪酸P60 N-亚硝基化合物高氧化性(fe2+——fe3+ 紫绀)如发现任何遗漏,请同学们补充!麻烦大家了。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
![预防医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830c68e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c5.png)
预防医学知识点整理一、绪论★1、预防医学的概念: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自然与社会的科学理论与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等目标的一门学科。
基本理念: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大卫生;生态平衡;多因多果;宏观与量化研究;社会与经济效益评价及法制观念。
研究内容:描述疾病分布与健康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健康影响因素;制定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研究卫生保健和疾病防控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方法。
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突出预防为主的观念;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与微观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
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相互渗透、相互利用,联系紧密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比较:前者针对群体,后者针对个体。
公共卫生:是以预防医学的观念、理论和技能为基础,针对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而采取的社会性实践的总称。
★4、医学模式的定义:是关于医学的总体看法或概括认识,即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方法及行为方式。
发展阶段:①神灵主义医学模式②自然哲学医学模式③机械论医学模式④生物医学模式⑤社会生态学⑥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的影响:①医学研究②临床治疗③临床康复④疾病预防★5、健康观:人们在特定医学模式指导下对健康的整体性认识。
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
健康决定因素:①社会经济因素②个体因素③环境因素④卫生服务★6、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3、疾病的三级预防:三级预防:是根据健康决定因素、健康-疾病连续带、疾病自然史、全程生命健康观,结合医疗卫生工作实际,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达到预防和控制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把预防分为三个等级。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如个体措施和环境措施第二级预防:在疾病的临床前期做好“三早”预防工作,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第三级预防:对已换某些病者采取及时的、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防止伤残,提高生活质量二、自然环境与健康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
预防医学重点笔记整理
![预防医学重点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e2abb9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0e.png)
预防医学重点笔记整理预防医学,这可真是个超有趣又超级重要的学科啊!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健康的大门,让我们远离好多疾病呢。
先来说说预防医学的概念吧。
我觉得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卫士,站在疾病的前面,把那些病菌啊、危险因素啊,统统挡在外面。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聊天的时候就经常说,预防医学可不是等生病了才去管的事儿,那是从源头上就开始搞健康保卫战啦。
我的朋友小明还说呢:“这预防医学啊,就像是给健康提前买了份保险,而且是那种最靠谱的。
”哈哈,他这个比喻真的很贴切。
那预防医学都有哪些重点内容呢?环境卫生可是个大头。
咱就想啊,咱们生活的这个环境,就像一个大鱼缸,咱们就是里面的鱼。
要是鱼缸里的水脏了,鱼能健康吗?肯定不能啊!环境里的空气、水、土壤,任何一个出了问题,就像是往鱼缸里倒脏东西一样,会让咱们生病的。
比如说空气污染,那些有害的颗粒物就像一个个小恶魔,钻进咱们的呼吸道,搞破坏。
我记得有一次,我和另一个朋友小红在雾霾天出门,她就皱着眉头说:“哎呀,这空气里感觉全是脏东西,预防医学里肯定有治理这个的办法吧?”我就告诉她,当然有啦,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多种树净化空气之类的。
食品卫生也是重中之重。
食物啊,那可是咱们身体的燃料。
你要是加了劣质的燃料,汽车都跑不动,更别说咱们的身体了。
那些变质的食物、被污染的食物,就像是包着糖衣的毒药。
我曾经听一个营养师讲过,他说:“你们可别小看了食物卫生,这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每天在咱们的餐桌上打响。
”比如说那些三无小食品,虽然吃起来可能味道不错,但是里面的细菌啊、添加剂超标啊,就像一颗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让我们的身体出问题。
再来聊聊职业卫生。
不同的职业就像不同的战场,每个战场上都有自己独特的危险。
像那些在工厂里接触粉尘的工人,粉尘就像一群小怪兽,慢慢地侵蚀着他们的肺部。
我有个亲戚在工地干活,我就特别担心他的健康。
我就跟他说:“叔啊,你在工地一定要注意防护啊,那些灰尘可不好惹,预防医学里专门研究了怎么对付它们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预防医学1、预防医学: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作为工作模式,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探索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制定其预防策略和措施,消除和控制危险因素,达到防制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延年益寿目标的学科。
2、预防医学的特点:研究对象是人群,包括个体和群体,以群体为主,主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患者;突出预防为主观念,实施三级预防策略和措施;研究重点是健康影响因素以人群健康的关系;重视与临床医学结合,将预防整合于临床实践中,强调疾病的积极预防作用,具有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研究方法上重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
3、医学模式:解释和处理健康与疾病问题的整体思维和方法及行为方式。
(医学模式的转化经历了神灵主义医学模式、自然哲学医学模式、机械论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社会医学模式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临床预防的影响:从治疗服务扩大到临床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健康决定因素:人类生物学、生活方式<最主要>、环境及卫生服务)5、三级预防策略与措施的主要内容(重点)答案见书第七页表格6、我国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流行比较严重;妇幼保健工作比较薄弱;农村卫生发展依然滞后;医药卫生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第一章环境与健康1、环境:指在特定时刻由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各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和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产生现时或远期作用。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原生环境:指天然形成,且基本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如原始森林地区、人迹罕至的荒漠等。
原生环境存在着许多对人体健康有利的因素,例如清洁的水、空气等都对健康起促进作用,但原生环境对人群健康也会带来不良影响,例如有的地区的水或土壤出现某些因素含量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
次生环境:指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下,原生环境中的物质交换、迁徙和转化、能量与信息的传递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自然环境,如耕地、种植园等。
2、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由于地理地质原因,使地壳表面的元素分布不均衡,致使有的地区土壤、植物、煤和水中某些元素含量过高或过少,导致该地区人群中发生某特异性疾病。
3、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生物性种群和数量,以及各种群之间的比例,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即为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是生物生存,活动和繁衍正常进行的基础。
4、环境污染:指有害环境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徙、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5、公害: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公众的安全、健康、生命财产和生活方面的危害。
(公害事件:环境污染造成短期人群大量发病和死亡事件。
如水俣病甲基汞,米糠油事件多氯联苯,痛痛病镉。
公害病:由于环境污染引起的区域性疾病。
)6、环境污染对健康的损害(重点)1.急性损害2.慢性损害3.远期损害4.致敏作用5.非特异性损害。
具体内容见书19页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特点(重点)1.影响范围大,接触人群广。
2污染物浓度低,作用时间长。
3.污染物复杂,作用多样性。
4污染物种类多,呈联合作用。
5污染容易,治理困难8、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因素1 理化性质;2.剂量或强度;3.作用时间;4.多种污染物的联合作用;5.个体因素。
第二章食物与健康1、营养:是指人体通过摄取各种食物,经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有益成分,以维持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指食物中能够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有机和无机物质,是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构成机体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2、氨基酸模式与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必须氨基酸,限制氨基酸(p31)3、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评价1.消化吸收率;2.蛋白质的生物学价值;3.氨基酸评分;4.氮平衡;5.蛋白质的净利用率;6.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重点)4、维生素的分类:分为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和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5、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1、摄入的食物应供给机体足够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2. 摄入的食物应保持各种营养素平衡,包括各种营养素摄入量和消耗量以及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3.通过合理加工烹调尽可能减少食物中营养素的损失并提高消化吸收率,并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形,使食物多样化,促进食欲,满足饱腹感;4.食物本身清洁无毒害,无污染,食之对人体无害;5.有合理的膳食制度,三餐定时定量,比例合适,分配合理,零食适当。
6、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重点)。
四项内容:是根据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计算是群体中每个个体需要量的平均值,:)EAR(平均需要量得到的;推荐动物营养素摄入量(RNI):作为个体每日摄入该营养素的目标值,可以满足某一个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摄入营养素的最高限量。
第三章职业因素与健康1、职业性有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和)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职业损害的种类有职业病,工作相关疾病和职业性外伤。
2、职业病:广义的职业病是指与工作有关并直接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因果关系的疾病,即当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和时间超出了人体代偿能力,产生机体不能代偿的功能性损害和器质性病理变化,出现相应临床征象,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称为职业病。
具有立法意义的职业病则为狭义职业病。
职业病的特点(重点)1.病因明确,在控制了相应病因或作用条件后,发病可以减少或消除;2.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可以检测或识别的,一般需接触水平到一定程度才发病,因此,存在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3.在.接触同样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具有群体发病的特点;4.早期发现并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较好,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5.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
3、职业病的判断(54页)1.职业史;2.职业卫生现场检查和危险评价;3.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
第四五六章了解:社区预防服务的概念和内容,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
第七章食品安全与食源性疾病1.食品安全: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威胁人头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以免导致消费者发生急性、慢性毒害或感染性疾病,或产生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2.食源性疾病:是指摄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3食品中毒:是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的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品中毒的主要特点(重点):发病潜伏期短,呈爆发性;中毒患者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症状为主;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患者有食用同样食物史;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
(食物中毒病原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及其毒性食物中毒、)P96—P93(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八章职业病预防与控制1.铅中毒(P103)2.苯中毒临床表现及治疗与处理(P107)3.矽肺(重点):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矽肺是尘肺中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一种。
是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较高的粉尘而引起的以肺组织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通常接触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作业,称为矽尘作业。
矽肺的病理改变是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和矽结节形成。
临床表现:症状和体征:矽肺病患者在早期无明显自觉症状,随病情发展或发生并发症,症状和体征才渐趋明显,出现胸闷、短气、胸痛、咳嗽、咳痰等。
X线胸片表现:矽肺病理改变在X线胸片上的反映,与肺内粉尘蓄积、肺组织纤维化的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关系;肺功能改变: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肺活量及肺总量降低,伴肺气肿和慢性炎症发生时,时间肺活量降低,最大通气量减少;并发症:肺结核(主要),肺部感染、自发性气胸、肺心病等。
预防措施(109页)控制粉尘危害、消除尘肺的根本措施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防止矽尘危害的法律法规,坚持综合防尘,把粉尘浓度降到国家卫生标准的接触限值以下。
我国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八字”综合防尘措施,即革(改革工艺过程,改进生产设备)、水(湿式作业)、密(密闭尘源)、风(加强通风)、护(做好个人防护)、管(健全防尘设备管理制度)、教(普及防尘知识的宣传教育)、查(定期监测和健康检查),对我国控制粉尘危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第十章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的防制1.医源性疾病: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疾病。
2.医院获得性感染是病人,医护人员或来访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简称院内感染或医源性感染。
3.传播途径:空气,手,医疗器械,血制品及药品4,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疾病,指由于药物作为致病因子引起人体功能或组织结构损害,并具有相应临床经过的疾病,属医源性疾病范畴。
5.药源性疾病分类(P121)第十一章传染病的防制1、传染病:是由于特异性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所引起、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动物疾病。
传染病的流行机制和流行过程(P126—P128)1)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感染者排出病原体的整个时期,(最重要的传染源,包括病人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
.称为传染期)、病原携带者:(是指没有出现任何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的人。
分为三类:潜伏期病原携带者、恢复期病原携带者、健康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进入新感宿主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经空气传播:经飞沫传播、经飞沫核传播、经尘埃传播;经水传播:经饮用水传播、经疫水传播;经食物传播;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接触;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机械携带传播和生物性传播;经土壤传播;医源性传播;围生期传播:经胎盘传播、上行性感染、分娩时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
2、疫源地:指传染源排出病原体可能波及的范围,也即易感者可能受到感染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