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1d44824caaedd3383c4d39c.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简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它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结构分析, 所依据的光谱是分子或离子吸收入射光中特定波长的光而产生的吸收光谱。
按所吸收光的波长区域不同,分为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合称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一种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方法。
操作简单、准确度高、重现性好。
波长长(频率小)的光线能量小,波长短(频率大)的光线能量大。
分光光度测量是关于物质分子对不同波长和特定波长处的辐射吸收程度的测量。
吸收光谱描述物质分子对辐射吸收的程度随波长而变的函数关系曲线,称为吸收光谱或吸收曲线。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通常由一个或几个宽吸收谱带组成。
最大吸收波长(λmax)表示物质对辐射的特征吸收或选择吸收,它与分子中外层电子或价电子的结构(或成键、非键和反键电子)有关。
朗伯-比尔定律是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的基础。
这个定律表示:当一束具有I0强度的单色辐射照射到吸收层厚度为b,浓度为c的吸光物质时,辐射能的吸收依赖于该物质的浓度与吸收层的厚度。
其数学表达式为:式中的A 叫做吸光度;I0为入射辐射强度;I为透过吸收层的辐射强度;(I/I0)称紫藤为透射率T;ε是一个常数,叫做摩尔吸光系数,ε值愈大,分光光度法测定的灵敏度愈高。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稳定的、有足够输出功率的、能提供仪器使用波段的连续光谱,如钨灯、卤钨灯(波长范围350~2500纳米),氘灯或氢灯(180~460纳米),或可调谐染料激光光源等。
②单色器[1]。
它由入射、出射狭缝、透镜系统和色散元件(棱镜或光栅)组成,是用以产生高纯度单色光束的装置,其功能包括将光源产生的复合光分解为单色光和分出所需的单色光束。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be1e60e8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7.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1. 引言1.1 引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通常用于测定物质的浓度或测定物质的吸光度。
该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测量样品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情况,从而推断样品中所含物质的浓度或结构。
在化学分析实验中,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高和简便易行的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该方法测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并探讨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
通过对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的详细讨论,我们将深入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应用,并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希望本实验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关于分光光度法的实际操作经验,提升我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1.2 背景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分析方法,通过测定物质在紫外-可见光区域的吸收特性,从而确定物质的浓度或者进行定性分析。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具有操作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强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药品质量控制等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实验室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测定物质在特定波长范围内的光吸收情况,我们可以获得关于物质性质的重要信息,如浓度、溶解度、稳定性等。
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对于提高实验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仪器原理、操作步骤、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影响因素,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份系统全面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指南。
通过总结和展望,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探讨该方法在化学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
1.3 研究目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可以用于测定物质的吸光度,从而推断物质的浓度。
本实验的研究目的主要分为以下几点:1. 研究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测定物质浓度方面的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小木虫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相关系数 小木虫](https://img.taocdn.com/s3/m/5e30cb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d5.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分析化学技术,它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波段的吸收或透射来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分辨率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在化学、生物化学、环境监测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或透射特性来进行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当紫外-可见光照射到物质上时,如果物质吸收了部分光能,则其吸收的光强与物质浓度成正比。
根据比尔定律,可以得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A = εlc其中A为吸光度,ε为摩尔吸光系数,l为光程,c为物质浓度。
通过建立标准曲线,测定样品的吸光度,并根据标准曲线确定样品中特定物质的浓度。
二、标准曲线的建立标准曲线是指在已知条件下,一系列不同浓度物质对应的吸光度值所构成的曲线。
标准曲线的建立通常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通常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逐渐增加;2.分别测定各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绘制吸光度-浓度曲线;3.通过线性回归等方法,拟合出标准曲线的方程,确定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
三、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标准曲线相关系数是用来评价标准曲线拟合程度的指标。
相关系数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越高;而相关系数接近0,则表示拟合效果较差,曲线与实际数据的吻合程度较低。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中,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计算通常是依靠计算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R^2来实现。
R^2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越接近1表示拟合效果越好,常用于评价标准曲线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四、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影响因素标准曲线相关系数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仪器精度、操作技术、环境条件等。
其中,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和斜率对其相关系数影响较大。
线性范围如果选择不当,可能导致数据偏离线性区域,造成拟合效果不佳;而斜率的大小则直接影响到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进而影响相关系数的结果。
第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一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85075dc1a76e58fafbb003db.png)
➢ *跃迁:可以发生在任何具有不饱和键的 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其最大摩尔吸光系数max 很大。
➢ n*跃迁:发生在含有杂原子(O、N、S、P 、卤素等)的不饱和化合物中,其最大摩尔吸 光系数max 比较小。
二、常用术语
➢ *生色团:分子中可以吸收光子产生电子跃迁的基团 。含有键的不饱和基团
➢ *助色团:有些基团本身没有生色作用,但却能增强 生色团的生色能力,即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会使其 吸收带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并且增加其强度。通 常是带有非键电子对的杂原子的饱和基团,如-OH、 -NH2、-OR、-SH、-SR、-Cl、-Br、-I等。
不需参比液(消除了由于参比池的不同和制备空白溶液等产生 的误差)、克服了电源不稳而产生的误差,灵敏度高。
(4)光多道二极管阵列检测分光光度计
具有快速扫描的特点
可在0.1秒内获得190~ 820nm范围的全光光谱。 用于追踪化学反应的反应 动力学研究。 操作简单,只需将样品放 入无盖开放式样品室,并 点击“开始”即可。
音:
1 暗噪音:检测器与放大电路等各部件不确定性引起。
2 讯号噪音:亦称讯号散粒噪音 电子跃迁的不相等性
测量光强的不确定性
c 0.434K 1 1 c lgT T
➢ 当相对误差 c/c 最小时,求得T=0.368 或 A=0.4343。即当 A=0.4343 时,误差最小!
➢ 通常可通过调节溶液浓度或改变光程l 来控制 A 的读数在 0.2~0.7 范围内。
2. 杂散光 从单色器得到的单色光中与所需波长相 隔较远的光。
3. 散射光与反射光 使透光强度减弱 ,吸光度值偏高。
4. 非平行光 使l 增大影响测量值
(三)透光率测量误差T
由于光源不稳定性、读数不准等带来的误差。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9397336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3.png)
(三)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
1. 饱和烃及其取代衍生物 σ→σ*、n→σ* 2. 不饱和烃及共轭烯烃 σ→σ*、π→π* 3. 羰基化合物 n→σ*、π→π*和n→π* 4. 苯及其衍生物 E1带、 E2带、 B带 5. 稠环和杂环
当l以cm,c以mol/L为单位时,k称为摩尔吸 光系数,用ε表示,它比a更为常用,ε的单位 为L mol-1 cm-1,即: A = ε c l
当l以cm,c以百分浓度g/100mL为单位时,k 称为比吸光系数,用A1cm1%表示 ε = 0.1 M A1cm1%
用比吸光系数的表示方法特别适用于摩尔质 量未知的化合物。
(二)配位场跃迁
1. f-f跃迁
镧系和铜系元素的离子对紫外和可见光的吸收是 基于内层f电子跃迁而产生的,其吸收光谱是由一些狭 窄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且这些吸收峰不易受金属离子 所处的配位环境的影响。
2. d-d跃迁
过渡金属离子的d轨道在受到配位体场的作用时 产生分裂。d电子在能级不同的d轨道间跃迁,吸收紫 外或可见光产生吸收光谱。这种光谱的吸收带比较 宽,吸收峰强烈地受配位环境的影响。
光。
3. 吸收池
功能:盛放分析试样(一般是液体)
4. 检测器 功能:检测光信号,测量单色光透过溶
液后光强度变化的一种装置。 5. 信号显示系统
6.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1) 单波长单光束分光光度计
缺点:测量结果受电源波动的影响较大, 误差较大。
(2) 单波长双光束分光光度计
一个环外双键
5nm
同环二烯 39nm 一个β烷基 12nm 三个γ+烷基 54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https://img.taocdn.com/s3/m/0d0058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4.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域的光谱分析技术。
该技术通过测量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吸收或发射的光线强度,来确定样品的化学成分和浓度。
它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在紫外-可见光谱中,紫外光谱通常指波长范围为200-400纳米(nm),可见光谱通常指波长范围为400-700nm。
物质在紫外-可见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光谱是由电子跃迁引起的,不同种类的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线有不同的吸收特性,因而可以通过测量样品在不同波长下吸收光强度的变化来推断样品中的化学物质所含有的共轭结构和它的质量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主要仪器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它由光源、样品室、分光器、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等部分组成。
在实验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波长范围进行分析,然后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放入样品室中进行测量。
当光线穿过样品之后,被检测器捕捉到,根据检测到的光强度差异来推断样品中的化合物。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化学分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制药行业中,可以用于药物的含量测定、纯度检验等;在环境监测领域中,可以用于监测水体中有机和无机物质的含量;在食品安全领域中,可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合格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准确、快速、简便的化学分析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在更多的领域中得到应用,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第二篇示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药物等领域。
本文将通过介绍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原理、仪器和应用,来深入了解该技术的特点和优势。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一种基于分子吸收特性的分析方法。
在紫外-可见光谱区域,分子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被激发到高能级状态,并发生颜色变化。
通过检测吸收光强度的变化,可以确定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3a8acf5af46527d3240ce093.png)
T与A的关系
T 100% 50% 25% 10% 1.0% 0.1% 0.01% 0.001% 0%
A 0 0.301 0.602 1.00 2.0 3.0 4.0
5.0
上述说明: T值为0%至100%内的任何值。 A值可以取任意的正数值。
入射光强度 I0
等 条件一定时, E 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 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E 值是不同的。在最大 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收系数E max表明了该 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也反映了光度法 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度。
(4)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5)物质的吸光能力的度量
? EK2带
B带 R带
苯乙酮的紫外吸收光谱
四、影响吸收带的因素
• 位阻影响 • 跨环效应
共轭系统共平面性↓→共轭效应↓ → max ↓(短移), ↓
• 溶剂效应 溶剂极性↑→ K带长移,R带短移
• pH影响
max 210.5nm,270nm
235nm,287nm
位阻影响
顺式
反式
二苯乙烯顺反异构体 的紫外吸收光谱
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吸收曲线的形状、λmax及吸收强度等与分子 的结构密切相关。
在吸收曲线上,最大吸收峰所对应的是最大吸收波长 (λmax),为不同化合物的特征波长。吸收曲线的形状是物 质定性的主要依据,在定量分析中可提供测定波长,一般以灵 敏度较大的λmax为测定波长。
峰与峰之间的部位叫谷,该处对应波长为最小吸收波长。 在图谱短波端只呈现强吸收但不成峰的部分称为末端吸收 (end absorption)。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9f9530b2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5.png)
在夏天参加户外活动时,假如天气晴朗,就应该注 意保护皮肤,不然,暴露在火辣辣太阳之下旳皮肤, 数小时后就会出现红肿、瘙痒、发烧、刺痛症状,数 后来出现蜕皮现象,这表白太阳光中有一种光线能伤 害生物细胞。科学家研究证明,这种光线是紫外线。
根据可见光、紫外光与物质分子旳相互作用建立了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仪器简朴
操作简便
价格低廉
测定迅速
第一节 概述
课堂活动
1.紫外-可见光旳波长范围是
A.200~400nm
B.400~760nm
C.200~760nm
D.360~800nm
2.下列论述错误旳是
A.光旳能量与其波长成反比
B.有色溶液越浓,对光旳吸收也越强烈
C.物质对光旳吸收有选择性 D.光旳能量与其频率成反比
第一节 概述
一、物质对光旳选择性吸收
单色光: 单一波长旳光束 复合光: 具有多种波长旳光束 电磁波谱: 以波长大小顺序排列旳电磁波谱图
波长 10pm 300pm 200nm 400nm 800nm 500mm 1cm 1m
光谱 射线 X射线 紫外光 可见光 红外光 微波 无线电波
措施 光谱法
分光光度法 光谱法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旳光学性能
1.测光方式 3.狭缝或光谱带宽 5.波长精确度 7.波长反复性 9.光度反复性
2.波长范围 4.杂散光 6.吸光度范围 8.测光精确度 10.辨别率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旳类型 1.可见分光光度计 721型
0.7范围内。若吸光度读数不在此范围,可 采用哪些措施进行调整?
第四节 分析条件旳选择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66e3f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34.png)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在190~800nm波长范围内测定物质的吸光度,用于鉴别、杂质检查和定量测定的方法。
当光穿过被测物质溶液时,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随光的波长不同而变化。
因此,通过测定物质在不同波长处的吸光度,并绘制其吸光度与波长的关系图即得被测物质的吸收光谱。
从吸收光谱中,可以确定最大吸收波长λmax和最小吸收波长λmin。
物质的吸收光谱具有与其结构相关的特征性。
因此,可以通过特定波长范围内样品的光谱与对照光谱或对照品光谱的比较,或通过确定最大吸收波长,或通过测量两个特定波长处的吸收比值而鉴别物质。
用于定量时,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量一定浓度样品溶液的吸光度,并与一定浓度的对照溶液的吸光度进行比较或采用吸收系数法求算出样品溶液的浓度。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1783a215964bcf84b9d57bde.png)
单色器质量的优劣,主要决定于 色散元件的质量。色散元件常用棱镜 和光栅。
3 吸收池
吸收池又称比色皿或比色杯,按材 料可分为玻璃吸收池和石英吸收池,前 者不能用于紫外区。 吸收池的种类很多,其光径可在 0.1~10cm之间,其中以1cm光径吸收池 最为常用。
4 检测器 检测器的作用是检测光信号,并将光 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现今使用的分光光度 计大多采用光电管或光电倍增管作为检测 器。 5 信号显示系统 常用的信号显示装置有直读检流计, 电位调节指零装置,以及自动记录和数用 基本结构:
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信号显示系统 ↑ 样品
1 光源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常用的光 源有两类:热辐射光源和气体放电光源
热辐射光源用于可见光区,如钨灯和 卤钨灯;气体放电光源用于紫外光区,如 氢灯和氘灯。
2 单色器
单色器的主要组成:入射狭缝、出射 狭缝、色散元件和准直镜等部分。
4 要点与注意事项 4.1 开机前将样品室内的干燥剂取出, 仪器自检过程中禁止打开样品室盖。 4.2 比色皿内溶液以皿高的2/3~4/5为 宜,不可过满以防液体溢出腐蚀仪器。 测定时应保持比色皿清洁,池壁上液 滴应用滤纸擦干,切勿用手捏透光面。 测定紫外波长时,需选用石英比色皿。
4.3 测定时,禁止将试剂或液体物质放在 仪器的表面上,如有溶液溢出或其它原因 将样品槽弄脏,要尽可能及时清理干净。 4.4 如果仪器不能初始化,关机重启。 4.5 如果吸收值异常,依次检查:波长设 置是否正确(重新调整波长,并重新调 零)、测量时是否调零(如被误操作,重 新调零)、比色皿是否用错(测定紫外波 段时,要用石英比色皿)、样品准备是否 有误(如有误,重新准备样品)。
2.1.2 按数字[1]键进入%T/ABS(透过率/吸 光度测定)子菜单,选中对应的数字键来 设定测定条件:①NUM WL(设定测试波长 的数目,最多可设定6个不同波长);②WL Setting (设定测试波长具体数值)③ Data Mode( 选择测定吸光度或透光率 ) ,设定完 毕后点击 [Enter] 键确定,所有项目设定完 毕后按数字[0] 键确定,等待仪器调整至准 备状态。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4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https://img.taocdn.com/s3/m/ec3b645c2af90242a895e5a2.png)
• 2.参比溶液的选择原则:
• (1)溶剂参比:试样组成简单、共存组份少(基体干扰少)、显色剂 不吸收时,直接采用溶剂(多为蒸馏水)为参比;
• (2) 试样参比:如试样基体在测定波长处有吸收,但不与显色剂反 应时,可以试样作参比(不能加显色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原理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三、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分子的能量变化E为各种形式能量变化的总和:
ΔΕ ΔΕe ΔΕv ΔΕr
电子能级间隔比振动能级和转 动能级间隔大1~2个数量级, 在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伴有 振-转能级的跃迁,形成所谓的 带状光谱。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 Beer 定律
Lambert-Beer 定律适用范围: ①入射光为单色光,适用于可见、红外、紫外光。 ②均匀、无散射溶液、固体、气体。
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不仅适用于紫外光、可见光,也适用红外光;在同一波长下, 各组分吸光度具有加和性
A=A1+A2++An
(1)入射光必须为单色光 (2)被测样品必须是均匀介质 (3)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之间不能发生相
偏离Lambert-Beer 定律的因素 1. 样品性质影响
1)待测物高浓度--吸收质点间隔变小—质点间相互作用—对特定辐射的吸收 能力发生变化--- 变化;
2)溶剂的影响:对待测物生色团吸收峰强度及位置产生影响; 3)被测溶液不均匀导致的偏离
第一节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 Beer 定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特点: ① 具有最大吸收波长。 ②不同物质吸收光谱的形状及λmax不同, ——
定性分析的依据。 ③同一物质,浓度不同时,吸收光谱的形状相
同,Amax 不同——定量分析的基础。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④它反映某溶液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 在最大吸收波长处测定吸光度,则灵敏度最 高。
度和准确度的方法。 5. 了解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
异同点。
分光光度法
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及光的吸 收定律,对物质进行定性、λυ 定量分析的一种方法。
波谱名 称
射线
X射线 远紫外 近紫外 可见光 近红外 中红外 远红外 微波 射频
波长范围0.005~Fra bibliotek.17 nm 0.1~10 nm 10~200 nm 200~400 nm 400~750 nm 0.75~2.5 m 2.5~50 m 50~1000 m 1~1000 mm 1~1000 m
⑤远离λmax的光,物质几乎不吸收光(A→0), 这些光的A与物质的c无直接关系----不作定量 分析依据。
注意:物质对光的吸收越多,呈颜色 越深, 溶液浓度越浓。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一、透光率和吸光度
入射光 I0 吸收Ia透射It I0= Ia+ It
透光率 T = It/ I0
I0' It'
当白光通过某一有色溶液时,该溶液会选择性地吸收某些波
长(wavelength)的光而让未被吸收的光透射过,即溶液呈现透射光
的颜色,亦即呈现的是它吸收光的互补光的颜色。
例如:KMnO4溶液能选择吸收了白光中的绿光,与绿色光互
补的紫色光因未被吸收而透过溶液,所以KMnO4溶液呈现紫色。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60
常数,可作为定性鉴定的参数;
2)不随浓度c和光程长度b的改变而改变。在温 度和波长等条件一定时,ε仅与吸收物质本身的性质 有关,与待测物浓度无关;
3)同一吸收物质在不同波长下的ε值是不同的 。在最大吸收波长λmax处的摩尔吸光系数,常以εmax 表示。εmax表明了该吸收物质最大限度的吸光能力 ,也反映了光度法测定该物质可能达到的最大灵敏 度。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I0溶剂 I0, I0溶液 It ∴ T = It / I0
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用符号A表示。 A愈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
即:溶液的透光率愈大,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 小;相反,透光率愈小;表示它对光的吸收愈 大。 吸光度 A = -lgT = lg I0/ It
紫外—可见分 光光度法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基本
原理 第三节 可见分光光度法 第四节 提高测量灵敏度
和准确度的方法 第五节 紫外分光光度法
简介
目的要求
1. 掌握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LambertBeer定律;吸光度及透光率、吸光系数、 摩尔吸光系等概念、相互关系及计算。
2. 熟悉标准曲线法及标准对照法。 3. 了解吸收光谱的意义及绘制方法。 4. 了解分光光度计的基本构造,提高测量灵敏
4)εmax越大表明该物质的吸光能力越强, 用光度法测定该物质的灵敏度越高。
朗伯—比尔定律物理意义: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的、非
散射的吸光物质溶液时,其吸光度(A)与溶液液层厚 度(b)和浓度(c)的乘积成正比。
朗伯—比尔定律不仅适用于溶液,也适用于均 匀的气体、固体状态,是各类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也是各类分光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依据。
朗伯-比尔定律的适用条件:
1) 单色光:应选用max处或肩峰处测定;
2) 吸光质点形式不变:离解、络合、缔合会破 坏线性关系, 应控制条件;
3) 稀溶液: 浓度增大,分子之间作用增强。
吸光系数与摩尔吸光系数
朗伯-比尔定律A=kbc中的系数k因浓度c所取的 单位不同,有两种表示方式:
(1)若c以g·L-1,b以cm表示时,常数k则以a表示, 称为吸光系数,单位为L/(g·cm)。此时,朗伯-比耳 定律为:
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互补光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二.物质的吸收光谱 (A -λ图)
– 用 不 同 波 长 (400-720nm) 的光,照射某一吸光物 质的溶液;测吸光度(A), 以波长为横坐标,吸光 度A为纵坐标得到的一条 曲线,直观地表示出物 质对光的吸收特征。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 基本原理
二 Lambert―Beer 定律
当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通过均匀、透明 的吸光物质的溶液时,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 与溶液的浓度及液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
A=kbc
A-吸光度
k-比例常数
b-液层厚度 c-溶液的浓度
注意: Beer定律仅适用于单色光。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A=abc。
(2)若c用mol ·L-1,b用cm表示,则k用ε来表示, 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单位为L·mol-1·cm-1 。这时, 朗伯-比耳定律为:
A=εbc。 ε与入射光波长λ有关,表示ε时,应注明波长。
ε和 a 可通过下式转换:
aM
摩尔吸光系数()的讨论 1)吸收物质在一定波长和溶剂条件下的特征
分析方法
中子活化分析,莫斯鲍尔谱 法 X射线光谱法 真空紫外光谱法 紫外光谱法 比色法,可见吸光光度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 微波光谱法 核磁共振光谱法
第一节 物质的吸收光谱
一、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一种物质呈现何种颜色,是与入射光的组成和物质本身的结构有 关。溶液呈现不同的颜色是由溶液中的质点(离子或分子)对不 同波长的光具有选择性吸收而引起的。
吸光度A与溶液的透光率的关系为 A = lg(1/T)= -lgT = lg(I0/I) = kbc
实验发现:溶液的浓度c愈大,液层厚度b愈 厚,入射光愈强,则光吸收得愈多。
式中:A为吸光度;T为透光度,T=I/I0;I0 为入射光强度,I为透射光强度;k为比例系 数,k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波长及温度 等有关;c为吸光物质浓度;b为吸收层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