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bd282cc86529647d27285263.png)
B/ZHY 江苏增钬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安全生产标准化B/320829ZHY008-2017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作业指导书2017.12.06制定2018.04.30实施江苏增钬云表面处理有限公司G/ZHY08-2017目录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3.1 风险...................................................3.2 可接受风险..............................................3.3 重大风险................................................3.4 危险源.................................................3.5 危险源辨识.............................................3.6 风险评估..............................................3.7 风险分级..............................................3.8 风险分级管控..........................................3.9 风险控制措施...........................................3.10 风险信息............................................3.11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4 工作要求................................................4.1文件体系要求.......................................4.1.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手册.............................4.1.2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细则...........................4.1.3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施指南........................4.2 基本要求.............................................4.2.1组织有力,高效运行...............................4.2.2全员参与,分级负责................................4.2.3自主建设,持续改进...............................4.2.4系统规范,融合深化.............................4.2.5激励约束,重在落实.............................5 工作目标...............................................6 工作程序和内容...........................................6.1 成立组织领导机构........................................6.2 人员培训.............................................6.3 策划与准备..........................................6.3.1 制定建设实施方案.................................6.3.2 基础资料收集..................................6.4危险源辨识.........................................6.4.1 辨识范围............................................6.4.2 辨识方法............................................6.4.3 辨识要求............................................6.5风险评估...............................................6.6风险分级.............................................6.6.1 LEC评价法(格雷厄姆评价法)...................6.6.2 风险判定矩阵法................................6.7制定风险清单..................................6.8风险分级管控...................................6.8.1管控要求.................................6.8.2 风险管控措施类别..............................6.8.3 管控措施制定原则及评审.......................6.8.4 风险告知......................................6.8.5 重大风险管控措施.................................6.9绘制本公司安全风险图......................................6.9.1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6.9.2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6.10 形成风险分级管控运行机制.............................6.10.1 运行效果评价...................................6.10.2 闭环管理机制...................................6.11 隐患排查治理........................................6.11.1建立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6.11.2隐患排查........................................6.11.3 隐患治理.....................................6.11.4 评估验收....................................6.11.5信息记录、通报和报送.........................6.12 双重预防机制运行评估...........................6.13 持续改进.....................................6.13.1 定期更新...................................6.13.2 体系间的融合..............................7.责任要求...........................................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手册1 范围本手册规定了本公司范围内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基本要求。
搅拌站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搅拌站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4e09770aef8941ea66e056a.png)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省政府安委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鲁安办发〔2016〕10号)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强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在全公司范围内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
旨在全面排查、辨识、评价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公司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通过建立起完善、有效运行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全面推进落实公司主体责任,有效促进公司实现信息化管控,在全公司范围内构建形成点、线、面有机结合,实现标准化、信息化的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提高公司本质安全生产水平。
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安监总局[2007]16号)《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303号令)《山东省工业生产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监督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13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文)《山东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公司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关于推荐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治理两个体系建设标杆公司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1号)《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974-2017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3术语与定义3.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
物流园(物流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
![物流园(物流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5977031866fb84ae55c8d0c.png)
物流园安全生产分级管控方案物流园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全套资料《2019-2020新标准整编汇总》单位名称:某物流园区2019年 X月1目录第1章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4)1.1 编制目的 (4)1.2 编制依据 (4)1.2.1 相关法规及规定 (4)1.2.2 部门规章 (5)1.2.3 地方法规及文件 (7)1.2.4 标准和规范 (8)1.3 基本要求 (10)1.3.1 健全机构 (10)1.3.2 完善制度 (10)1.3.3 组织培训 (11)1.3.4 落实责任 (11)1.4 术语及定义 (11)1.4.1 风险评价 (11)1.4.2 危险源 (11)1.4.3 危害 (11)1.4.4 危险有害因素 (11)1.4.5 危害因素辨识 (12)1.4.6 风险 (12)1.4.7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12)1.4.8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2)1.4.9 风险评估 (12)1.5 危害因素辨识 (12)1.5.1 辨识范围 (12)1.5.2 辨识内容 (13)1.5.3 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13)1.6 风险识别、评价及控制流程 (13)第2章风险识别措施 (15)2.1 物流园危险源(风险点)及辨识标准 (15)2.2 物流园运输环节危害辨识、风险评价、控制措施 (33)2.3 物流园办公场所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2)2.4 叉车作业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48)2.5 物流公司单位个体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60)第3章风险评估体系 (75)3.1 物流园风险源识别依据 (75)3.2 物流园风险评价办法 (76)3.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76)3.3.1 作业活动的划分 (78)3.3.2 作业危害分析步骤 (78)3.3.3 危险作业风险分析及安全措施 (81)3.4 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98)3.4.1 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99)3.4.2 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 (99)3.4.3 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 (100)3.4.4 测算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断标准 (102)3.4.5 测算危害影响后果的严重性S评判标准 (103)3.5 作业风险分析法 (104)3.5.1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LEC) (104)3.5.2作业风险分析法(风险矩阵) (106)3.6 物流园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116)第4章风险控制体系 (129)4.1 风险责任人划分 (129)4.2 风险控制措施 (133)4.2.1 机械设备的使用及保养 (133)4.2.2 物流园危险源防范及应急救援措施 (133)4.3 编制风险控制措施计划 (138)4.4 选择风险控制时考虑因素 (139)4.5 强化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139)4.5.1 物流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39)4.5.2 物流园安全生产检查制度 (141)4.5.3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141)4.5.4 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144)4.5.5 安全教育制度 (148)4.6 控制措施优先选择原则 (150)4.7 风险控制效果评审 (150)第5章附录样表 (151)5.1风险点分类标准 (151)5.2 风险评估表 (156)5.3 风险控制措施及实施期限 (157)5.4 物流园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样表) (158)5.5 物流园安全检查表表法(SCL)记录表(样表) (163)5.6 作业活动清单 (167)5.7 安全检查对照样表 (168)5.8 设备设施清单 (176)第1章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1编制目的为了建立物流园安全生产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防范工作,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方案,并贯彻落实《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暂行规定》的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遏制事故的发生,我站决定在建立安全生产分级管控体系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落实物流园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范物流园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按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工作要求,全面排查、及时治理、消除事故隐患,对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闭环管理;提升物流园本质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40aa90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7.png)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1.总则为了有效指导公司各部门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作业指导书.本作业指导书介绍了公司实施风险点、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相关术语、定义、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1。
1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全公司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装置个人可接受风险标准和社会可接受风险标准(试行)》安监总局2014年第13号公告《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的决定》(省政府令第311号第二次修订)《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省人大常委会二十五次会议《山东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省政府令第309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2016)《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GB37/T2971—2017)《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1。
3基本程序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作业指导书和有关台账、记录采用相应的方法辨识危害因素并填写相关记录采用适用的方法进行风险分析并填写相关记录分析现有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的控制措施并填写相应的记录依据制定的准则,判定风险等级并填入分析记录逐级评审并审核、审定、批准,形成台账或控制清单组织全员学习本岗位的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组织人员及时并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结合实际实施风险分级管控有效运行体系,实现持续改进.2.术语与定义2。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2b521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a.png)
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目的本指导书旨在规范道路旅客运输企业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企业能够科学、有效地实施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包括长途客车、公交车、出租车等道路旅客运输车辆。
其他类型的运输企业可参照执行。
三、工作流程1.风险识别与评估(1)确定风险识别的范围和对象,包括车辆运营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驾驶员、车辆、道路状况、天气等。
(2)采用科学的方法,如危险源辨识、头脑风暴等,对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识别。
(3)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包括危害程度和发生概率的评估,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分级与分类(1)根据风险等级,将风险分为高中低级别,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对不同类别的风险进行分类,如人员、车辆、道路等,以便更好地进行风险管理。
3.风险控制措施制定(1)针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如定期检查车辆、加强驾驶员培训等。
(2)制定风险控制计划的实施时间表和责任人,确保措施的有效执行。
4.风险报告与监控(1)建立风险报告制度,及时上报风险情况和控制措施执行情况。
(2)对高风险进行重点监控,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调整控制措施。
5.风险应急预案(1)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责任人。
(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6.风险培训与宣传7.(1)对员工进行安全风险知识和应急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8.(2)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员工对安全风险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
7. 风险管理与考核(1)将风险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体系,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风险管理中的职责和考核标准。
(2)定期对风险管理进行评估和考核,对未达到风险管理目标的部门或个人进行问责和处理。
(3)将风险管理成果与员工绩效和奖励挂钩,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和配合风险管理。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5af7992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0.png)
为加强安全管理,有效指导各生产岗位班组落实开展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工作,消除或者减少危害,有效控制重大危害因素,降低安全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类事故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特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合用于公司的所有车间、岗位、班组的所有活动,包括生产活动、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原料产品、安全防护、正常和异常活动等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 2882—2022)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风险生产安全事故或者健康伤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
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
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3.2 可接受风险根据企业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被企业降至可容许程度的风险。
3.3 重大风险发生事故可能性与事故后果二者结合后风险值被认定为重大的风险类型。
3.4 危(wei)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者)健康伤害和(或者)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者行为,或者它们的组合。
注: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wei)险源可称为危(wei)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3.5 风险点风险伴有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者以上两者的组合。
3.6 危(wei)险源辨识识别危(wei)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分布和特性的过程。
3.7 风险评价对危(wei)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分级,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3.8 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wei)险源所伴有的风险进行定性或者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
3.9 风险分级管控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341a3b3c850ad02df8041dc.png)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1.目的为有效推进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工作,特制订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作业指导书。
2.成立组织机构公司成立了由主要负责人、厂长、生产部长和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安全、设备、工艺、电气、仪表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组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为该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分管负责人及各岗位人员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3.实施全员培训本公司将风险分级管控的培训纳入年度安全培训计划,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员工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本单位风险类别、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风险评价结果、风险管控措施,并保留培训记录。
4.编写体系文件公司建立了风险管控制度、作业指导书、风险点统计表、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危险源辨识、分析、风险评价方法及等级判定标准。
5.工作程序和内容5.1风险点确定5.1.1风险点划分原则5.1.1.1设施、部位、场所、区域公司风险点划分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将风险点划分按照原料、产品储存区域、生产车间、装置、公辅设施等功能分区进行划分。
5.1.1.2操作及作业活动公司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作业活动应作为风险点。
5.1.2风险点排查5.1.2.1风险点排查的内容公司按照风险点划分原则,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见表6-7。
5.1.2.2风险点排查的方法风险点排查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等进行。
5.2危险源辨识5.2.1辨识方法5.2.1.1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辨识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9587563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96.png)
5.4.3评价风险。结合所辨别旳危害事件发生旳也许性及后果旳严重性,并决定其风险旳大小以及与否可以容忍旳风险;
5.8.2识别作业活动过程中旳危险、有害原因一般要划分作业活动,作业活动旳划分可以按生产流程旳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部门划分或者将上述措施结合起来进行划分。进入受限空间,储罐内部清洗作业,带压堵漏,物料搬运,机(泵)械旳组装操作、维护、改装、修理,药剂配制,取样分析,承包商现场作业,吊装等皆属作业活动。作业活动划分后,应填写《作业活动清单》。
5.4评价风险和影响
评价小组应对所识别旳危害事故、事件或环境原因加以科学评价,确定最大危害程度和也许影响旳最大范围,以便采用有效或合适旳控制措施,从而把风险减少或控制在可以容忍旳程度,详细环节包括:
4)
5.4.1决定所识别旳危害及影响发生旳后果有多严重,重点考虑法律法规规定、伤亡程度、经济损失、环境影响旳程度大小、持续时间以及对分企业形象旳影响;
5.4.4对所识别旳不可容忍旳风险以及重大风险进行汇总,编制《重大风险信息登记表》。
5.5风险控制
一般及一般以上风险必须制定针对性旳风险控制措施,消除、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潜在事故旳发生。对各单位辨识、评价出来旳重大或不可容忍,单独制定管理、控制、改善方案,报企业审查。
5)
5.5.1风险控制措施旳内容
风险分值D=LEC。D值越大,阐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长安全措施,或变化发生事故旳也许性,或减少人体暴露于危险环境中旳频繁程度,或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容许范围内。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e03d5e1916fc700abb68fc27.png)
xxxx有限公司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xxxx有限公司二O一七年月1 编制目的为有效指导本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消除风险,杜绝和减少各种隐患和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等目的,编制本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介绍了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常用方法、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
2风险分级的时机与适用范围2.1风险分级的时机(1)新的法律法规发布或者法律法规发生变更;(2)操作工艺发生变化;(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4)事故事件发生后;(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2.2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公司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全过程。
3编制依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政办字〔2016〕36号)《关于深化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快整治严执法集中行动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工作的通知》(鲁安发〔2016〕16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其他标准、规范、文件4 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公司全体员工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通过危害因素辨识,对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级,找出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根据现有控制措施,评价风险点剩余风险等级,并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使安全风险控制在可接受风险范围。
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
![安全系统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https://img.taocdn.com/s3/m/fe8ea75eb84ae45c3b358ccf.png)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有限公司**年**月目录1.适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总体要求、目标 (3)4.职责分工 (3)5.术语和定义 (3)6.工作程序和内容 (6)7.文件管理 (9)8.隐患排查的效果 (9)9.持续改进 (10)10.附录 (10)附录A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附录B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附录C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账附录D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台帐附录E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编制依据本指导书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
3.总体要求、目标3.1总体要求。
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治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3.2总体目标。
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治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4.职责分工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
5.术语和定义5.1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安全隐患。
隐患通常指潜藏或不易发现的危险或祸患。
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2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2.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5.2.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39fa90f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4.png)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介绍风险分级管控是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种风险,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企业提供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标准,以确保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有效实施。
二、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各种风险,并根据其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合理的管控措施,以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并确保企业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风险分级管控的步骤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进行分类和归档。
2.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的确定。
3. 风险管控: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风险的防范、监测、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测:定期对已实施的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其有效性和及时性。
5. 风险应对:在发生风险事件时,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四、风险分级管控的标准1. 风险识别标准: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验,确定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类型,并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类。
2. 风险评估标准: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并进行风险等级的确定。
3. 风险管控标准: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包括风险的防范措施、监测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4. 风险监测标准:制定风险监测的频率、方法和指标,确保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5. 风险应对标准:制定风险应对的流程和措施,包括应急预案的制定、应急演练和事故处理等。
五、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分工1. 风险识别责任:由专业团队负责,包括风险识别的调研、数据收集和分析等。
2. 风险评估责任:由专业团队负责,根据风险的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等级进行评估和确定。
3. 风险管控责任:由各部门负责,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实施和监督。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caea0e47f1922791688e8f6.png)
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目录1.总则 .................................................... - 3 - 2.危害因素辨识............................................. - 3 - 3.风险评价................................................. - 9 - 4.风险控制................................................ - 12 - 5.风险培训................................................ - 13 - 6.风险信息更新............................................ - 13 - 7.工作程序和要求.......................................... - 13 - 8.附件 ................................................... - 14 -1.导则为指导危险化学品企业开展生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确保有效管控设备设施和作业过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消除事故隐患,杜绝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编制本指南。
本指南介绍了危险化学品企业实施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以下统称危害因素)、风险分析、风险分级和风险管控的定义、常用方法、工作程序、工作要求等。
1.1范围适用于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危害因素识别,生产安全风险分析、评价、分级、管控等全过程的管理工作。
1.2基本程序化工企业实施风险管控工作,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或程序文件的基础上,一般程序包括:成立组织机构——实施培训——编制文件(作业指导书、台账、记录)——辨识危害因素——风险分析——制定控制措施——判定风险等级——逐级评审与审核——组织全员学习、落实控制措施——组织定期评审、更新风险信息——实施分级管控——实现持续改进。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3c10af1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4.png)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一、背景为了实现企业安全和事故预防管理的目标,制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对企业安全事故预防管理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作业目的本指导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制定符合安全监管要求的风险分级管理制度,有针对性地进行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生产经营的持续发展。
三、作业原则1.以人为本,注重安全教育,加强安全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做到安全文化教育全覆盖。
2.确定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
3.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措施。
四、作业内容1.制定企业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1)安全生产文化培训:制定安全培训计划,为员工安排必要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2)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确定安全生产管理的各层级职责和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
(3)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贯穿全流程的安全标准化体系,使企业安全管控更为严格。
2.风险分级管控(1)风险评估:对从事的所有作业和生产过程进行风险评估,并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风险。
(2)分级管控:根据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和管理措施,提高防范事故的能力。
(3)平稳换班:对高风险部门或岗位进行平稳换班管理,及时调整人员安排,面对高风险时刻做好备选措施。
3.隐患排查与治理(1)隐患排查:通过定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潜在危险隐患,记录隐患信息和清单,及时处理。
(2)隐患治理:对发现的隐患,及时分级治理,采取相应措施消除隐患,确保生产过程中不再发生同类事故。
(3)隐患督办:对于发现的隐患记录和解决过程进行督办管理,确保隐患清零。
五、作业流程1.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2.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3.风险评估测算4.制定风险分级防范措施5.隐患排查6.制定隐患治理方案7.隐患督办六、注意事项1.秉承“安全第一”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摆在首位,使员工安全工作成为企业的重要生命线。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业指导书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8b6195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cb.png)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双重预防机制是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构建双重预防机制是有效防范遏制生产安全事故的关键途径。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通过构建双重预防机制,实现把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隐患消灭在事故前面,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二)原则1、风险优先原则以风险管控为核心,优先处理高风险问题。
2、系统性原则从企业整体出发,全面考虑人、机、环、管等各个方面。
3、全员参与原则发动全体员工参与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确保工作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持续改进原则定期对双重预防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使其不断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三、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流程(一)风险识别1、收集资料收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事故案例等资料。
2、划分作业单元根据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将企业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作业单元。
3、进行风险辨识采用头脑风暴法、检查表法、故障树分析法等方法,对每个作业单元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辨识。
4、确定风险类型根据风险的性质,将其分为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管理的缺陷等类型。
(二)风险评估1、选择评估方法可采用风险矩阵法、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等方法对风险进行评估。
2、确定风险等级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
(三)风险管控1、制定管控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措施等。
2、明确管控责任将风险管控责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人员。
(四)隐患排查1、制定排查计划根据风险管控措施,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排查的内容、频次、方法等。
2、实施排查按照排查计划,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
3、隐患登记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登记,包括隐患名称、所在部位、隐患类型、发现时间等。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作业指导书(2018)](https://img.taocdn.com/s3/m/8b164130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2.png)
1.合用范围 (3)2.编制依据 (3)3.总体要求、目标 (3)4.职责分工 (3)5.术语和定义 (3)6.工作程序和内容 (6)7.文件管理 (9)8.隐患排查的效果 (9)9.持续改进 (10)10.附录 (10)附录 A 现场类隐患排查项目清单附录 B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附录 C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管理台账附录 D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管理台帐附录 E 事故隐患排查管理程序本指导书合用于******公司的事故隐患排查管理工作。
本指导书编制依据《安全生产法》、《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及相关政策要求,并充分结合公司安全管理实际。
3.1 总体要求。
实现作业现场事故隐患的动态管理,按照责任制要求,确保事故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及时管理,最大限度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3.2 总体目标。
实现作业现场隐患排查管理的“全覆盖、无死角、无空档”;实现“零隐患、零伤害”目标。
按照专业特点、区域特点、职能层级等进行职责分工。
5.1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简称隐患、事故隐患或者安全隐患。
隐患通常指潜藏或者不易发现的危(wei)险或者祸患。
在安全生产领域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wei)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2 隐患分级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管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普通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5.2.1 普通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即将整改排除的隐患。
5.2.2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管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对重大隐患,相关行业可制定重大事故隐患目录。
确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普通原则是: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者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涉及重大危(wei)险源的;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wei)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 10 人以上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较大,一定时间得不到整改的;因外部因素影响导致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认定的。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指导手册
![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指导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1bc3675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4.png)
存在职业病危害的设施、部位、场所和/或区域,或者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工种)。
7
(二)关键词定义
➢ 危险源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在分析 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 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可参照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 分类与代码》;其中,涉及人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23项;涉及物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87项;涉及作业环境 的因素具体表现共计45项;涉及管理因素具体表现共计10项)。
4
(一)标准和文件
《关于成立“ 两个体系”建设组织领导机构的通知》
组织机构
组 长: 总经理
XXX
副组长:安全总监 XXX
常务副总 XXX
组 员: 公司安全部 XXX
技术研发部 XXX
财 务 部 XXX
设 备 部 XXX
品质管理部 XXX
生 产 部 XXX
5
(一)标准和文件
《安全生产与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人员
直接经济损失
停工
企业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100万元以上
部分装置(>2 设备
套)或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50万元以上
3
不符合上级公司或行业的 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 性病
1万元以上
➢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400292bd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0d.png)
化工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一、引言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由于化工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因此进行风险分级管控是确保化工安全生产的关键措施。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为化工企业提供详细的操作指南,以确保安全生产风险得到有效的管控和控制。
二、风险分级管控的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对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 意义:有效的风险分级管控可以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三、风险分级管控的原则1. 预防为主:采取预防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分级管控: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将风险分为不同级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综合管理:将风险分级管控纳入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与其他管理要素相互衔接。
四、风险分级管控的步骤1. 风险识别和评估:对化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包括物理风险、化学风险、生物风险等。
2. 风险分级:根据风险的大小和危害程度,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级别,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3. 制定管控措施:对不同级别的风险,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应急措施等。
4. 实施管控措施:按照制定的管控措施进行实施,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
5. 不断改进:根据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及时调整和改进管控措施,提高管控效果。
五、风险分级管控的具体措施1. 高风险管控措施:-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流程,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 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 设置安全防护装置和设备,如安全阀、泄漏报警器等。
-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处置。
2. 中风险管控措施:- 加强现场巡视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二〇年目录一、规范性引用文件 (1)二、术语与定义 (1)三、危害因素辨识 (2)四、风险评估方法 (3)五、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 (8)六、风险控制 (9)七、工作程序 (12)八、风险培训 (13)九、风险信息更新 (13)一、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关于危险化学品企业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安监总管三〔2010〕186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2013年完整版)《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名录》(2013年完整版)《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AQ301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该行业涉及的其他标准、规范、文件。
二、术语与定义1、危险有害因素:简称危害因素。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
2、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3、风险: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
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
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
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4、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是指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有危险的工作步骤,进行控制和预防。
适合于对作业活动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5、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依据相关的标准、规范,对工程、系统中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适合于对设备设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
6、风险评估: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三、危害因素辨识1、辨识范围(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2、辨识内容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充分考虑危害的根源和性质。
如,造成火灾和爆炸的因素;造成冲击和撞击、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的原因;造成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的因素;工作环境的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人机工程因素;设备腐蚀、焊接缺陷等;导致有毒有害物料、气体泄漏的原因等。
3、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及后果危害因素造成的事故类别,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和窒息、其它伤害。
危害因素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停工、违法、影响商誉、工作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等。
四、风险评估方法公司结合实际,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估方法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
本次风险管控选用的方法为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工作危害分析的主要目的是防止从事某项作业活动的人员、设备和其他系统受到影响或损害。
该方法包括作业活动划分、选定、危害因素识别、风险评估、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等内容。
1.1作业活动的划分按生产流程的阶段、地理区域、装置、作业任务、生产阶段/服务阶段或部门划分。
(1)日常操作:工艺操作、设备设施操作、现场巡检。
(2)异常情况处理:停水、停电、停气(汽)、停风、停止进料的处理,设备故障处理。
(3)开停车:开车、停车及交付前的安全条件确认。
(4)作业活动:动火、受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吊装、盲板抽堵等特殊作业;采样分析、检尺、测温、设备检测(测厚、动态监测)、脱水排凝、人工加料(剂)、汽车装卸车、成型包装、库房叉车转运、加热炉点火、机泵机组盘车、铁路槽车洗车、输煤机检查、清胶清聚合物、清罐内污油等危险作业;场地清理及绿化保洁、设备管线外保温防腐、机泵机组维修、仪表仪器维修、设备管线开启等其他作业。
(5)管理活动:变更管理、现场监督检查、应急演练等。
1.2作业危害分析的主要步骤(1)划分并确定作业活动,填入《作业活动清单》(参照表1)。
表1 作业活动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活动频率:频繁进行、特定时间进行、定期进行。
)(2)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注:应按实际作业划分,要让别人明白这项作业时如何进行的,对操作人员能起到指导作用为宜。
如果作业流程长、步骤多,可将该作业活动分为几大块,每块为一个大步骤,再将大步骤分为几个小步骤)。
(3)辨识每一步骤的潜在危害填入《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风险矩阵法参照表2)。
表2 工作危害分析(JHA)评价表(记录受控号)单位: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人员:分析日期:审核人:审核日期:审定人:审定日期:(备注: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
)可以按下述问题例举提示清单提问:1)身体某一部位是否可能卡在物体之间?2)工具、机器或装备是否存在危险有害因素?3)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接触有害物质、滑倒、绊倒、摔落、扭伤?4)从业人员是否可能暴露于极热或极冷的环境中?5)噪声或震动是否过度?6)空气中是否存在粉尘、烟、雾、蒸汽?7)照明是否存在安全问题?8)物体是否存在坠落的危险?9)天气状况是否对可能对安全存在影响?10)现场是否存在辐射、灼热、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物质?可以从能量和物质的角度进行提示。
其中从能量的角度可以考虑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热能和辐射能等。
例如:机械能可造成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热能可造成灼烫、火灾;电能可造成触电;化学能可导致中毒、火灾、爆炸、腐蚀。
从物质的角度可以考虑压缩或液化气体、腐蚀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氧化性物质、毒性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载体、粉尘和爆炸性物质等。
(4)识别现有安全控制措施,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各方面考虑。
如果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的控制措施。
(5)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分析。
按照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对危害因素产生的主要后果进行分析。
(6)根据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判断是否为可容许风险。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的目的是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出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险、有害因素、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确定检查项目;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进行检查或评审。
2.1安全检查表编制的依据(1)有关标准、规程、规范及规定;(2)国内外事故案例和企业以往的事故情况;(3)系统分析确定的危险部位及防范措施;(4)分析人员的经验和可靠的参考资料;(5)有关研究成果,同行业或类似行业检查表等。
2.2安全检查表编制分析要求(1)既要分析设备设施表面看得见的危害,又要分析设备设施内部隐藏的内部构件和工艺的危害。
(2)对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时,应遵循一定的顺序。
先识别厂址,考虑地形、地貌、地质、周围环境、安全距离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厂区内平面布局、功能分区、危险设施布置、安全距离等方面的危害,再识别具体的建构筑物等。
对于一个具体的设备设施,可以按照系统一个一个的检查,或按照部位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或从前到后都可以。
(3)分析对象是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检查项目是静态的物,而非活动。
所列检查项目不应有人的活动,即不应有动作。
(4)检查项目列出后,还要列出与之对应的标准。
标准可以是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可以是行业规范、标准、本企业的有关操作规程、工艺规程或工艺卡片的规定。
检查项目应该全面,检查内容应该细致,达不到标准就是一种潜在危害。
(5)控制措施不仅要列出报警、消防检查检验等耳熟能详的控制措施,还应列出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如连锁、安全阀、液位指示、压力指示等。
2.3安全检查表分析步骤(1)列出《设备设施清单》(参照表3)。
表3 设备设施清单(记录受控号)单位: 单元/装置:№:(填表说明:1.设备十大类别:炉类、塔类、反应器类、储罐及容器类、冷换设备类、通用机械类、动力类、化工机械类、起重运输类、其他设备类。
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按照十大类别归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
3.厂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
)(2)确定编制人员。
包括熟悉系统的各方面人员,如工段长、技术员、设备员、安全员等。
(3)熟悉系统。
包括系统的结构、功能、工艺流程、操作条件、布置和已有的安全卫生设施。
(4)收集资料。
收集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规程、标准、制度及本系统过去发生的事故资料,作为编制安全检查表的依据。
(5)判别危害因素。
按功能或结构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单元,逐个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
(6)列出安全检查分析评价表。
针对危险因素和有关规章制度、以往的事故教训以及本单位的检验,确定安全检查表的要点和内容,填入表4 《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
表4 安全检查分析(SCL)评价表(填表说明:审核人为所在岗位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领导或车间主任;偏差发生频率:从未发生、曾经发生。
)五、风险矩阵法(LS)判断准则表5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表6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表7 安全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六、风险控制1、风险度(危险性)危害因素辨识出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即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等级。
2、风险度的分析及风险分级判定准则企业在选择适当的危害因素辨识方法完成辨识后,应制定适合本单位的风险评估准则,以便于准确的进行风险评估。
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应从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影响。
应依据以下内容制定风险评估准则。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3)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