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
道路雨水口施工方案
道路雨水口施工方案在城市道路建设中,雨水口是一种重要的设施。
它主要是用于排放道路上的雨水,防止道路积水和降低水灾的发生频率。
为了正常使用和排放,雨水口的施工方案需要经过细致的设计和合理的安排。
下面是一种道路雨水口施工方案,具体如下:首先,在道路设计阶段,需要将雨水口的位置和数量进行合理的确定。
根据道路长度和坡度,确定雨水口的间距。
根据道路的宽度和设计流量,确定雨水口的尺寸和数量。
同时考虑到道路使用人群的安全,将雨水口的位置设置在行人和车辆出入口附近,并确保能够正常排放雨水。
其次,在施工前,需要对雨水口的位置进行测量和标记。
根据设计要求,将雨水口的位置标记在道路上,并进行必要的地面探测,确保施工过程中不会损坏地下管线和电缆。
然后,根据设计要求,进行雨水口的开挖工作。
使用挖掘机等工程机械,按照设定的尺寸和深度进行挖掘。
同时要注意施工中的安全,防止挖掘机碰撞到道路边缘,导致道路塌陷。
接着,对雨水口的底部进行处理。
在底部铺设一层过滤层,以防止杂物和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影响雨水的正常排放。
然后放置雨水口的钢筋骨架,以增加雨水口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然后,进行雨水口的混凝土浇筑。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混凝土的浇筑均匀和完整,确保雨水口的表面光滑。
同时,在混凝土还未完全干燥之前,使用模具进行雨水口的造型,使其与周围道路的风格和材质相匹配。
最后,进行雨水口的检测和修整。
经过混凝土浇筑后,对雨水口的尺寸和位置进行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如果有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则进行修整和调整,直到达到设计标准。
综上所述,雨水口的施工方案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并注重安全和质量控制。
只有做好雨水口的施工工作,才能保证道路的正常使用,减少水灾的发生。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
城市道路路面雨水口设置间距的探讨雨水管渠系统时由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的一整套工程设施,雨水管渠系统的任务就是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保障城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
雨水口是在雨水管渠系统中收集雨水的构筑物,一般应设在交叉路口、路面最低点以及道路路牙边每隔一定距离处。
其使命为及时地将路面雨水收集并排入雨水管渠内。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3个部分。
1.雨水口设计间距计算《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说明: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和布置,应按汇水面积所产生的流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及道路型式确定,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
雨水口设计多了,造成浪费的同时影响道路的美观;雨水口设计少了,达不到及时收集路面雨水的效果,雨水口设计间距根据道路参数的不同而不同,经过计算来确定。
雨水口泄水能力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的坡度,雨水口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但一般泄水能力如下:以道路为双面坡,道路两侧设置平箅式单箅雨水口为例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Q=qψF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q-雨水暴雨强度ψ-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徐州市的暴雨强度公式为:P-----设计重现期,取1年t-----设计降雨历时。
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m in);m为折减系数,暗管折减系数m=,明渠折减系数m=;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对于雨水口来说,t2为0。
即t=t1。
两个雨水口间距30m,地面雨水流速取,则t=1min,计算如下:Q=qψF=340××F=40则F==1307m2 道路宽度为F/30=结论,道路红线宽度40m左右的雨水口间距宜为30m 左右。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以下结果:3结论:雨水口之间的最佳宽度是随着道路设计坡度、红线宽度、雨水口型式等因素变化而变化的。
如果忽略道路坡度对雨水口间距的影响,雨水口型式选定的条件下,不同道路宽度的最佳雨水口间距是不同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江苏某市政道路雨水口布置优化设计
new layout is practical and feasible,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orfuture projects.Key words rainwater inlet; permeable brick; grass ditch; sponge cities; economic benefi ts雨水口作为市政道路排水重要的附属构筑物,通常布置在市政道路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的道路边缘,用来收集雨水[1],通过雨水口连接管输送到附近的雨水检查井。
雨水口的数量决定了可收集的雨水量,雨水口的位置及形式决定了道路的美观性,以及是否影响行人和车辆的通行[2]。
所以在设计中,《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对雨水口的布置做了明确的规定。
比如,对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的流量做了规定,规定雨水口及雨水连接管的流量应为雨水管区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1.5倍。
同时,规定了雨水口的布置间距宜为25~50 m。
雨水口连接管的长度不宜超过2 m,雨水口布置的合理性不仅直接影响雨水排除时流量大小、道路的通行能力和行人的安全,还对路面的结构层构造和路面的使用寿命有很大影响。
1 概况本项目位于江苏省盐城市,道路全长3 046.129 m,道路规划宽度为40 m。
本设计为道路工程雨水管道工程,排水体制为雨、污水分流制。
根据排水设施和排水规划情况,考虑充分利用现有的排水设施,结合排水规划统筹考虑;同时,兼顾城市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本次设计要求具有前瞻性。
雨水排除要求尽量考虑自排入河道,遵循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就近排放的设计原则。
摘要 为优化市政道路雨水口的布置、减少雨水口和雨水连接管的数量、节约工程造价、与海绵城市相结合,优化雨水系统,设计采用的方法是在绿化带中间间隔一定距离铺设透水砖或者植草沟,将机动车道内的雨水引入非机动车道内的雨水口,取消雨水口的横向串联,进而减少雨水口数量和雨水连接管长度。
城市道路雨水口的选择和布置原则
I l f — 径流系数 ( g i g . O . 9 ) F _ 汇水面积 ( h a ) 郑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2 3 8 7( 1 + o . 2 . 5 7 1 g p )
q: 一
雨强度 ( 删
・ h)
平算式单箅雨水 口
平算式双算雨水 口 平算式多箅雨水口 偏沟式单箅雨水口 偏沟式双算雨水口
的 “ 雨水 口 ( 一 )铸铁井圈”章节可知 , 经过1 :1 的水工模型的水力 实验 ( 道路纵坡3 % o ~3 . 5 %, 横坡 1 . 5 % , 箅前水深4 | D m m),各类雨水 口 的设计泄水能力如下:
表一 雨水 口泄水能 力裹
雨水 口型式 雨水 口泄水能力 ( 升 眇)
雨水目间 ̄L t m )
0 2
2 5
3雨水 口的布置 ①一般道路雨水 口的布置 :道路雨水 口应该首先布置在道路最低 点 、道路的汇水点上 ,其次再布置在无障碍通道 的上游 、人行横道的 上游 、 公共 汽车停靠站的上游 、沿街单位 出入口上游 ,靠地面径流的 街坊或庭院的出水 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 口。最后在市政道路上合适间 距设置雨水 口。 ②环道雨水 口的布置 :应在环道周 围布置雨水 口,以保证雨水不 进 ^环道 内。 ③道路交叉 口雨水 口 的布置: ( 1 ) 如果交叉 口处于 凸形 地形 上 ,相交道路 的纵坡 均背 离交叉 口。则交叉 口内不需要设计雨水 口 ( 2 ) 如果交叉 口处于凹形地形上 , 相交道路的纵坡方向都指向交 叉 口。为防止雨水汇集 到交叉 口中心 ,应适当改变相交道路 的纵坡 以
2 0
3 5 1 5( 每算 ) 2 0 3 5
p —重现期 ( 年) 卜— 降雨历时 ( 分钟 ) , ( I ) 设计重现期P 的确定 结合本规划区特点 , 确定设计重现期一般地区为P =1 年 ,城市干 道 、中心 区等重要地 区P 2 年 ,立交及地 道涵洞等地 区重现期P= 5 年。 ( 2 ) 集水时间的确定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
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分析摘要:城市市政道路中的雨水口是排水构筑物,多位于道路行车道的边缘处,车行道、人行道上积存的雨水一般会先集中到雨水口,随后再统一流入雨水管道。
设计雨水口时,泄水能力直接关系到地下排水系统径流量,所以雨水口设置也直接关系到后期清除雨水的成效与道路的安全通行。
为此,雨水口设计是城市市政道路工程的重要项目。
关键词: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引言:城市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道路积水清除效果,需要做好设计工作,规避雨水淤积带来的影响,提高道路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1.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我国洪涝灾害频发。
据统计,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和伤亡在自然灾害中居第一位。
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速,大面积植被被水泥、沥青取代,天然的蓄水池被建筑物和构筑物替代,且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程度越来越大,如地下超市、地下停车场和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做法都会不同程度导致下垫面渗透能力降低、雨水汇水量大、速度快,仅依靠管网来疏导雨水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城市的扩张增大了地表径流流量,增加了排水难度,导致内涝现象的频发。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受到内涝威胁的城市有185座。
但自2010年以来,5年中有4年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超过了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1998年(2551亿元),面对损失与受淹城市数成正比的趋势,人们开始对城市内涝问题给予了更多关注。
引发城市内涝的原因有内外两个方面:其外因有降雨强度大,范围集中;内因有城市大量雨水口堵塞,泄水能力不足,导致局部积水。
西方发达国家对雨水口的研究比较早,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陆续开始注重对雨水口截污功能的研究。
美国在20世纪中期开始设置截污过滤装置,其诸多道路排水设计手册包含最佳管理措施(BMPs)、低影响开发(LID)和绿色雨水基础设施(GSI)等雨水管理理念与技术。
意在减少进入雨水管道中的泥沙杂质含量,降低后期雨水管道清淤成本。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在城市建设和规划中,道路雨水管理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合理计算雨水量以及科学设置雨水口是确保城市道路排水系统正常运行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和雨水口设置的相关内容。
一、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计算城市道路雨水量是为了合理设计城市道路排水系统,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洪水和道路积水的问题。
常用的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美国合理公式法(Rational Method)美国合理公式法适用于小流域的计算,通过公式Q=CIA计算雨水量。
其中Q为径流流量,C为径流系数,I为降雨强度,A为小流域面积。
该方法计算简单,适用范围广,但不考虑道路汇流、地形和土壤的影响。
2. 美国时序分析法(Sequential Rainfall Analysis Method)美国时序分析法将道路排水系统视为具有一定存储能力的系统,通过分析连续的降雨序列来计算雨水量。
该方法能较好地考虑到道路汇流和排水系统的影响,适用于中等大小城市的道路雨水量计算。
3. 坡面产流法(Runoff Coefficient Method)坡面产流法考虑到降雨在道路上产生的流量和径流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经验系数来计算道路的径流流量。
该方法适用于小面积和单一类型的道路,计算简单但精度较低。
4. 物理模型法(Physical Model Method)物理模型法通过建立道路雨水模型,考虑道路形态、坡度、排水设施等因素来计算雨水量。
该方法精度较高,适用于大型城市和重要道路的雨水计算,但需要较多的细节和数据。
二、雨水口设置雨水口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主要用于收集和排放雨水。
合理设置雨水口可以确保道路畅通和排水效果。
以下是关于雨水口设置的一些建议。
1. 雨水口数量和密度根据城市道路的不同情况和预计的雨水量,确定雨水口的数量和密度。
一般来说,雨水口的数量应根据道路宽度和流量来决定,以确保雨水能够及时排放。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
浅谈道路中雨水口的设置摘要: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合理的设计雨水口,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雨水排水系统设计中的一个值得被重视的部分。
文中就工程设计中雨水口的一些工程设计措施进行了简要论述。
关键词:雨水口道路排水设施工程设计城市的雨水主要通过雨水口进入雨水系统,随着城市雨水管道设计不断更新,及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的要求不断提升,雨水口在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端,现状大部分雨水口的泄水能力,设计标准已经偏低,无法满足排水需求。
一、雨水口的形式按照排水方式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四种:平箅式、偏沟式、立箅式、联合式。
按照箅数可以将雨水口可以分成三类,具体为单箅、双箅、多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流量、道路形式等方面选择合适的类型进行使用。
按照选用侧墙材料的不同可以将雨水口分为砖砌体、混凝土模块砌体、预制混凝土三种雨水口。
按照箅子所使用的不同的材质可以将雨水口分为三种,分别为球墨铸铁、钢格板、复合树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配套使用。
雨水口箅子按箅条布置方向分为竖条和横条两种,由设计者选择使用(建议选择开孔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根据雨水口的各种形式的优缺点,本文做了各种形式的简要比较表,详见下表:表1雨水口各种形式比较表二、在工程中雨水口的布置形式探讨1.现状雨水口普遍存在问题(1)通过对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超过一半以上的市民表示对于雨水的用途不了解,也不知道雨水口受到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同时也不能够准确的辨别雨水口与污水口。
超过70%的居民将垃圾倒入雨水口。
极少数的市民意识到这种做法会对河流造成严重的污染。
(2)雨水口堵塞严重,大部分雨水口被枯叶,沙土,以及垃圾堵塞,无法有效的收集路面的雨水。
(3)雨水口的设置未根据实际道路或是广场地形地貌增加,导致低洼处雨水口较少,无法排泄路面雨水。
(4)很多城市的污染物都是通过雨水口进入河湖水体,而城市的管理者面对如此形势却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
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与雨水口设置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建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而在道路建设中,雨水排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有效的雨水排水系统能够减少城市内涝的发生,确保交通畅通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城市道路雨水量的准确计算方法及合理的雨水口设置成为研究和规划的重点。
一、城市道路雨水量计算方法为了准确计算城市道路雨水量,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降雨量、道路面积、透水率、雨水径流等。
1. 降雨量降雨量是计算雨水量的基础,可以通过气象数据或历史降雨数据获取。
一般根据统计学原理,选取适当的设备进行监测,如雨量计或气象站等。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不同时间段的降雨量,用于计算雨水量。
2. 道路面积道路面积是计算雨水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需要测量或估算道路的有效面积。
有效面积即雨水能够直接流入下水道的道路区域,一般为道路的横截面积减去路灯、树木等不可透水部分的面积。
3. 透水率透水率指的是道路表面的渗透能力,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一般情况下,道路表面有着不同的材料和结构,透水率也会有所不同。
透水率越高,雨水流失越快,需要计入总体雨水量的部分就会减少。
4. 雨水径流雨水径流是指雨水从道路表面流入下水道的过程。
根据不同的降雨强度和道路设计,雨水径流会有所不同。
在计算雨水量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雨水径流的比例。
基于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可以综合计算城市道路的雨水量。
一般常用的计算方法包括理论计算法和实测计算法。
理论计算法是通过利用数学公式和相关参数来计算雨水量。
根据地理环境、气象条件和道路设计等因素,确定适当的公式和参数,进行计算。
该方法适用性较广,但需要准确的参数和理论基础支持。
实测计算法是通过实地调查和实测数据来计算雨水量。
具体而言,在道路建设完成后,通过设置雨水监测设备,记录降雨量和雨水径流等数据来计算雨水量。
该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实测和数据统计,准确性较高。
二、雨水口设置雨水口是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中的关键设施之一,在道路设计中需要合理设置和布置,以确保雨水的畅通排出。
雨水口布置要求
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雨水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雨水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雨水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雨水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雨水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雨水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雨水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雨水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六、雨水口的间距宜为25~50m,其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协调,连接管与干管的夹角宜接近90°;斜交时连接管应布置成与干管的水流顺向。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雨水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第3.5.7条雨水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雨水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雨水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
浅析城市道路雨水口的设置摘要:本文主要从设计角度出发,对雨水口的设置原则、型式及间距的确定进行叙述,从细节着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布设雨水口,消除地面积水的影响。
关键词:雨水口雨水口间距道路红线宽度城市雨水口随处可见,它们就在路边栅条状铸铁篦子下,起截流并泄除雨水的作用,是收集地面雨水的重要设施。
雨水口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道路雨水的及时顺畅排除、雨水冲刷携带的杂物的截留,间接影响城市交通安全和城市环境卫生及人体健康。
路面上汇集的雨水首先泄入雨水口,经过雨水连接管流入道路下面的排水管渠。
而雨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如何正确设置才能充分发挥它的效能,设计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雨水口设置原则1.1雨水口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建筑物和道路的布置等因素确定。
一般设在下列各处:(1)道路上的汇水点和低洼处,以及无分水点的人行横道线的上游处;(2)道路的交汇处和侧向支路上,能截流雨水径流处;(3)广场、停车场的适当位置处;(4)建筑物单元出入口附近、建筑物雨落管附近以及建筑前后空地和绿地的低洼点等处。
雨水口应避免设在建筑物门口,当建筑物门口必须设置雨水口时,应进行特殊处理;(5)其它低洼和易积水的地段处。
1.2道路交叉口的雨水口布置应注意的问题。
(1)雨水口的布设应根据道路的竖向设计放在相对最低点,除此之外,雨水口一般放在圆弧切点处,一是好施工放线,另外可以阻止雨水漫过人行横道。
(2)如果是小路口没有竖向设计,可根据相交道路的纵坡判断出哪个圆弧上会出现最低点,如果坡度近似,雨水口可设在圆弧中点附近。
2雨水口型式确定雨水口是收集地面径流雨水的主要构筑物。
雨水口的型式、数量、布设位置合理与否是改善地面暴雨积水的重要保证。
雨水口的布置型式主要有平篦式、偏沟式、立篦式和联合式四类,根据进水篦数目的多少,每一类又可分为单篦、双篦和多篦三种布置形式,应根据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选用。
(见表一)目前天津市普遍选用平篦式和立篦式,平篦式雨水口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其水流通畅,但暴雨时易被树枝等杂物堵塞,影响泄水能力。
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与合理布置
浅谈市政道路雨水口的设计与合理布置雨水口是排水管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构筑物;本文从多方面对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布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进而使它在设计时合理布置进而在实际中可以有效的排除地面上的雨水。
标签:市政道路;雨水口;设计雨水口是雨水管渠或合流管渠上收集地面雨水的构筑物。
道路上的雨水首先经过雨水口的收集,通过雨水连接管流入排水管渠。
雨水口的构造包括进水箅、井筒和连接管三部分组成。
按型式分为平箅式、立箅式、联合式三种;其每一种形式在数量上可采用单箅、双箅、多箅,具体选用需根据计算流量、道路形式和坡度而选用。
1 雨水口布置原则雨水口在道路上的位置,应能保证迅速有效地收集地面雨水。
道路中排水的汇合点、道路纵坡的汇水点处、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近(分水点除外)均应布置雨水口。
雨水口应避免布置在沿街建筑物门口、车站位置,因为雨季来临会给行人们造成出行不便。
道路高点处(分水点)靠地面坡度,雨水径流到周围无法收集雨水,因此无需布置。
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处均应在上游设雨水口;当道路纵坡大于2%时,雨水口的间距可大于50m,其形式、数量和布置应根据具体情况和计算而定。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根据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布置雨水口。
若道路较窄,路口转弯半径较小,雨水口可布置在转弯处。
在有些整修道路中需要,雨水口现状位置不动,则需在道路纵断调整过程中将汇水点调至雨水口位置,进而保证雨水口有效地收集路面雨水。
2 雨水口形式及其特点2.1 平箅式雨水口水流通畅,收水效果好;它又可分为偏沟式和地面平箅式。
偏沟式雨水口适用于两侧有路边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没有边石的道路、广场和大面积低洼积水处。
2.2 立箅式雨水口不易堵塞,适用于有两侧边石的道路,但随着日后道路的补强盖被,路面随之加高,导致立篦断面减小,进而影响收水能力。
2.3 联合式雨水口适用于两侧有边石的道路,径流量较大的路段或可能有杂物堵塞雨水口井箅的情况。
3 雨水口的泄水能力雨水口的泄水能力与道路的坡度、雨水口的型式、箅前水深等因素有关。
雨水口国标
雨水口国标【篇一:雨水口布置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 cjj 37-90第12.1.4条雨水口的设置规定如下:一、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口。
道路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
二、雨水口型式有平箅式、立式和联合式等。
平箅式口有缘有平箅式和地面平箅式。
缘石平箅式雨水口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地面平箅式适用于无缘石的路面、广场、地面低洼聚水处等。
立式雨水口有立孔式和立箅式,适用于有缘石的道路。
其中立孔式适用于箅隙容易被杂物堵塞的地方。
联合式口是平箅与立式的综合形式,适用于路面较宽、有缘石、径流量较集中且有杂物处。
三、口的泄水能力,平箅式口约为20l/s,联合式雨水口约为30l/s。
大雨时易被杂物堵塞的雨水口泄水能力应乘以0.5~0.7的系数。
多箅式口、立式雨水口的泄水能力经计算确定。
四、平箅式口的箅面应低于附近路面3~5cm,并使周围路面坡向雨水口。
立式雨水口进水孔底面应比附近路面略低。
雨水口井的深度宜小于或等于1m。
冰冻地区应对井及其基础采取防冻措施。
在泥沙量较大的地区,可根据需要设沉泥槽。
五、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
连接管坡度应大于或等于10%,长度小于或等于25m,覆土厚度大于或等于0.7m。
必要时口可以串联。
串联的雨水口不宜超过三个,并应加大出口连接管管径。
雨水口连接管的管基与雨水管道基础做法相同。
七、平面交叉口应按竖向设计布设口,并应采取措施防止路段的雨水流入交叉口。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87第3.5.7条口的型式和数量,应按径流量及泄水能力确定。
在道路纵断面凹处和路面低洼集水点,应设置口;在地下管线顶上,不应设置口。
在道路交叉口处,应以不发生雨水在交叉口漫流为原则,按径流趋向和等高线设计要求设置雨水口。
雨水口的间距,宜采用30~80m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5 雨水收集5.5.3 雨水口宜设在汇水面的低洼处,顶面标高宜低于地面10~20mm。
雨水口设计
雨水口设计【篇一:雨水设计】一、雨水设计1、自动布管按管长与按桩号的区别(平曲线):按管长:检查井间管长一定,可结合当地管材规格,备料方便按桩号:平曲线路段桩号差一定,检查井桩号为整数,数字好看2、桩号线即为道路中心线步骤:1、按桩号自动布管2、布预埋管(端头要井)——垂直中心线3、自动编号,支线按附节点(该方式较多),节点编号4、雨水口设计,朝路中心(路缘石处路中心线)/朝路外侧,按检查井布置可以平行布置也可以偏移(-2)。
转弯处不可自动布置,需交互布置5、接雨水口,就近接入的原则6、定井地面标高(按路标高计算,高差计算),覆土及冻土7、管径、坡度、标高。
一种是“雨水计算”确定,(1)起始井地面汇流时间,否则自动取5min(2)定义排出口(3)定义汇水界线(4)自动布参数块(5)连接参数块(就近接入,可移动参数块端点)(6)雨水计算,可添加公式(注意单位mm/min),“公用参数”设置(“固定坡度”在山坡地上的设计,管道与道路平行),一般情况下可设“无”。
沿海地区可能会采取“圆形及矩形”,设置最大管径和管高,利用高程小,限制管径用的高差从而尽量利用坡度(7)excel/word计算书;(8)标注管径、管长,预埋管可采取线端表管径,可使图面更美观;(9)标高确定后绘制纵断面,道路桩号断面(道路中心线实际长度),管道里程断面(),选择断面(管道实际长度),投影断面(井在平纵断面x方向完全对应的形式)(10)“断面调整“用”a“精确控制,上下游及标题栏会自动调整;”局部调整”上下游管道不受影响;注:断面返回平面二通过“定义管径”,“定义坡度”,“定义管高-坡度”(1)定义管径(2)定义坡度(3)“定义管高-坡度”,按坡度定管高的方式,从上下游定义在平面“修改管高“,选择修改管道,输入高差,负数表示降低,程序会自动修正上下游8、是否定义检查井为沉泥井,自己选择或隔1/2为沉泥井,沉泥井样式若不符合单位,可通过纯cad方式修改。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城市道路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是城市道路中不可或缺的设施。
为了确保城市道路的稳定和通畅,杭州市制定了一系列的设计标准,以确保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的质量和安全。
首先是关于检查井的设计标准。
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检查井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检查井的井底高度应与管道底部之差在0-10mm之间。
2.检查井井壁纵横比不得小于0.5,清渣道长度应不小于控制井室内径,保持较大的长径比。
3.拼接式检查井应采用橡胶密封圈或橡胶充填夹层或胶垫密封,密封应牢固,并确保其防止浸水、漏水。
其次是关于防沉降井盖的设计标准。
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防沉降井盖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井盖与盖板的结合应紧密,不得出现毛刺、瘤肉等锋利的棱角。
2.井盖底部尺寸应与井座上的尺寸一致,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承载能力和抗压能力。
3.井盖顶部凸出高度应不大于井盖厚度的1/3,凸出部分应支撑井盖边缘,保证井盖的平稳运行。
第三是关于雨水口的设计标准。
根据杭州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雨水口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选址应在往下坡处;2.口宽应大于进口宽1.5倍以上;3.防滑设计,口内必须采用粗糙材质(如竹筛子等);4.不得设置附近的道路中央或者交叉路口,防范车辆行驶路上造成危险;5.保证排放与排水口接触地面的部位小于地面水位,确保排放口不会被地面上的液体淤积。
总的来说,以上的标准旨在确保城市道路中的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的设计合理、稳定、安全,从而为市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城市交通环境。
这一系列的设计标准必须严格遵守,以保证城市道路设施的通畅和安全。
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研究
路桥科技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研究陈 磊(杭州市城乡建设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7)摘要:城市道路雨水口是城市道路排水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系统地分析了城市道路雨水入口的设计,从雨水入口设置原则、雨水入口设置位置和雨水入口间距等方面进行论述,为城市雨水入口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雨水口;雨水口布置;间距雨水口城市排水系统的起点是收集城市道路雨水的排水设施。
路面收集的雨水先排入雨水口,再通过雨水连接管流入路下排水管。
雨水管道系统是由雨水进口、雨水管道、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组成的一套工程设施。
雨水管道系统的任务是及时收集和排除暴雨形成的地表径流,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安全和正常的生活生产秩序。
因此,要把雨水口设置在最合理的位置。
下面对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进行探讨。
1 城市道路雨水口设置原则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道路(广场)、小区和建筑物的情况、地形(特别注意汇水面积大、地势低洼的地方)、土壤条件、绿化条件、降雨强度、雨水口排水能力等情况的确定。
沿街建筑物入口、停车站、引水点及其他地下管线顶部不宜设置雨水口;道路汇水点、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入口上游宜设置雨水口,以及靠近地表径流的社区或庭院的出口。
低洼易积水路段应增设雨水口。
连接管的位置应与检查井的位置相协调,连接管与主管的夹角应接近90°。
当其倾斜时,连接管应布置在主管的流向上。
在交叉口处应垂直设计雨水口,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流入交叉口。
2 城市道路雨水口位置设置2.1 直线路段雨水口设置在笔直的路段上,很容易忽略雨水口在凹点的布置。
一些设计师随意设置雨水入口,确定雨水口的初始位置后,依次设置一对25-50m 的雨水口。
没有结合道路的垂直方向,忽视雨水入口的集水功能,导致垂直凹面部分积水严重。
因此,在排水工程设计中,首先要根据道路纵断面的设计标高确定凹凸点的位置,然后设计雨水检查井和雨水口。
2.1.1 道路凹点位置的确定入口数量应适当增加。
城市道路设计中雨水进水口分析
城市道路设计中雨水进水口分析摘要: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系统不断完善,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施工与管理,也在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水平和质量也逐步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本文结合当前城市道路的设计情况,对城市道路雨水口的形式选择及布设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道路;雨水口;设计方法;1 引言: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系统不断完善,雨水排水系统设计、施工与管理,也在不断地探讨和研究,水平和质量也逐步得到了改进和提高。
但由于种种原因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每到暴雨季节,便会出现积水现象,严重影响车辆通行,造成城市交通大堵塞。
因此,如何使城市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设计与建设进一步优化,使之更加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道路雨水排水系统分析通过对排水系统的分析和观察发现,道路雨水排水系统的主管道按计算得出的排水管径,均能满足本地区及道路排水流量的要求,造成积水的原因主要是雨水口的进水量不能做到及时将道路雨水排入主管道,所以应重点分析雨水进水口的进水情况。
2. 1 路面坡度和超越水量雨水口汇水量的计算公式如式(1) :Q =ψqA/ 1000(1)式中:ψ———径流系数,对于城市道路的情况,取0. 8~0. 9q ———暴雨强度,L/ (s•hm2)A ———汇水面积,m2道路的坡度与雨水口的积水深度有很大的关系。
坡度越大,水的流速越大,水越容易超越雨水口,流至下游。
同一坡度的道路越长,下游汇流的水量越多。
但是,从暴雨强度公式还可以看出,道路越长,则径流时间越长,暴雨强度越小。
对下游雨水口的影响程度,不易确定(见图1) ,理论分析如下:图1 路面积水深度与坡度的关系示意图中:α= arctg (i)L = h/ sinαB = h/ tgαx = h + LA = hB/ 2 = h2/ 2tgαR = A/ x = hcosα/ 2 (sinα+ 1)按照Manning 公式,式中:h ———雨水口前的集水深度,mQ ———一个雨水口的汇水量,m3/ sJ ———道路纵坡坡度α———角度,与道路横坡有关n ———路面粗糙度i ———道路横坡坡度按照雨水口的汇水量,在求得雨水口前集水深度的情况下,可以求出雨水口在这一集水深度下的泄水量。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雨水口布置原则及设置地点:
(1)雨水口的设置应根据暴雨强度、街道宽度、路面种类、道路纵断面坡度、周围建筑地形及排水情况、雨水口的宣泄能力等因素决定。
(2)街道上排水的汇合点、凹竖曲线的低洼处、道路转弯半径切点附件(分水点除外)在人行横道线上游位置,均应设置雨水口。
(3)雨水口应避免设在沿街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分水点及其其他地下管道顶上。
建筑物门口、停车站处均应在上游设雨水口截水。
(4)在道路纵向顺坡长度大于200米时,应当适当减小雨水口间距,减小的数值由计算算决定。
(5)设置雨水口式时,其高程、位置、数量既考虑现有的街道宽度,又要结合今后街道发展情况。
(6)在十字路口处和主干道与次干道或与内部道路出口相交处,应根据雨水路面径流情况及方向布置雨水口。
若内部道路宽度较窄,路口处转弯半径较小,则可将雨水口布置在转弯处。
(7)沿街建筑的雨落管,尽可能接人雨水口中。
(8)在道路纵坡大的路段,不宜横断路面设置一排雨水口,否则对排水、行车都不利。
(9)广场应按水流方向有利于截水的位置及最低点或易造成积水处设置雨水口。
补充:
——道路凹形竖曲线处雨水口布置
城市道路雨水管道设计时,在道路设计为反坡相连且有凹开竖曲线的情况下必须设置雨水口。
设计时一般会将雨水口布置在道路纵坡变更桩位上,也就是竖曲线的中点桩号上,这在两互为反坡的坡度i1、i2相同时当然是正确的,但在不相等时,则曲线的中点桩号并非是最低点。
最低点应在竖曲线圆心垂直投影的桩号上,而这个桩号距曲线中心桩号相差R*0.5?i1-i2?,偏向较小的i一边。
在此设置雨水口才不至于积水。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
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一、引言城市道路检查井是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起到了管理道路排水和检修管线的关键作用。
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确保城市道路的平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
二、检查井防沉降井盖设计标准2.1 井盖材质•井盖应选用高强度、耐腐蚀、耐磨损、防滑的材料,如钢铁、铸铁、复合材料等。
2.2 井盖尺寸•井盖的尺寸应根据实际需求及道路类型确定,一般情况下,建议采用600mm x 600mm或800mm x 800mm的尺寸。
2.3 井盖结构•井盖应采用框架结构,以提高井盖的强度和稳定性,并增加防滑性能。
2.4 井盖重量•井盖的重量应根据道路交通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井盖的重量应不小于25千克,以确保其稳定性。
2.5 井盖标识•井盖应设置标识,包括井盖的功能和所属部门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维护。
三、雨水口设计标准3.1 雨水口类型•雨水口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街头雨水口和路缘式雨水口。
•街头雨水口适用于正常行车道的防洪排水,而路缘式雨水口适用于靠边停车道的排水。
3.2 雨水口结构3.2.1 街头雨水口结构•街头雨水口通常采用框架式结构,以便于清洗和维护。
•雨水口框架应由耐腐蚀材料(如镀锌钢板)制成,以提高耐用性。
3.2.2 路缘式雨水口结构•路缘式雨水口一般由预制水泥材料制成,以提高排水效果。
•雨水口底部应设置斜坡,确保雨水畅通无阻。
3.3 雨水口尺寸•雨水口的尺寸应根据实际需求和道路宽度确定,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3.4 雨水口标识•雨水口应设置标识,标明其位置和功能,以便行人和车辆的识别。
四、总结杭州市城市道路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设计标准的制定和遵守对于城市道路的平整、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详细介绍了检查井防沉降井盖及雨水口的设计标准,包括井盖材质、尺寸、结构、重量和标识,以及雨水口的类型、结构、尺寸和标识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平 面 交 叉 口应 按 竖 向设 计 布 设 雨 水 口 ,并 应 采 取措 施 防止 路段 的雨 水 流人 交 叉 口。
48 道路交通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2016年 04月第 04期
的要 求 每 隔 25~50 m 顺 次 设 置 雨水 口 ,由 于 未结 合 道 路 竖 向设 计 ,这样 就 易造 成 道 路 凸 点 处 收 水 不 明显 ,道 路 凹点 处 积 水严 重 。
因此 ,在 排 水 工 程设 计 时 ,首 先要 依 据 道 路 纵 断 面 设 计 高 程 ,确 定 出道 路 凹 、凸 点 的位 置 ,然 后 再 进 行 雨水 检 查 井 和雨 水 口设 计 。 2.1.1 道 路 凹点位 置 确定
(6)雨 水 口连 接 管 最 小 管径 为 200 mm。连 接 管坡 度 应 大 于或 等于 10% ,长度 小 于或 等 于 25 m, 覆 土 厚 度 大 于 或 等 于 0.7 m。 必 要 时 雨 水 口可 以 串联 。串联 的雨水 口不宜超过三个 ,并应加大出 口 连 接 管 管 径 。雨 水 口连 接 管 的管 基 与 雨 水 管 道 基 础 做法 相 同 。
0 引 言
雨水 口是城 市排水 管渠 系统 的附属构 筑物 , 也 是 城 市 道 路 排 水 的 重要 组 成部 分 。 雨 水 口位 于 城 市 排 水 系 统 的起 端 ,通 常设 置在 市 政 道 路 上 、广 场 上 、街 道交 叉 口和街 道 边 沟 的一 定 距 离 处 ,收 集 路面雨水 ,再经过雨水 口连接管汇流人路面下敷 设 的排 水 管 渠 进行 排 放 。合 理 地 设 置雨 水 口 ,能有 效地防止雨水没过道路或造成道 路及低 洼地 区积 水而妨碍交通或损坏道路 ;否则雨水 口设置不合 理 ,就会 造 成 城 市 道 路 的积 水 问题 ,更 严 重 的会 造 成城市的内涝 ,危胁到人们 的生命 财产安全。因此 城市排水管 网设计 中应该重视城市道路雨水 口的 设 计 。
道路 凹 点 应该 设 置雨 水 口 ,并 且 适 当地 增 加 雨水 口数量 。其位置 的确定可 以按照下面公式计 算 得 到 。
×
(1)
K凹=K变±
(2)
式 中 : 为 实 际 凹点 位 置 距 离 道 路 设 计 竖 曲线 变
(4)雨 水 口的 间距 宜 为 25~50 m,雨 水 口连 接 管串联雨水 口个数 不宜超过 3个 ,长度不宜超过
25 m 。
(5)雨 水 口的深 度 不 宜 大 于 l m。 冰冻 地 区应 对 雨 水井 及 其 基 础 采取 防 冻 措施 。在 泥 沙 量 较 大 的地 区 ,可根 据 需 要设 沉 泥 槽 。
(2)雨 水 口及 雨 水 连 接 管 流 量 应 为 雨 水 管 渠 设计重现期计算流量的 1.5倍 ~3倍 。
收稿 日期 :2015—12—22 作者 简介 :王继斌 (1981一),男 ,河南 洛 阳人 ,工 程师 ,从 事道路 工程 设计工 作。
(3)平 箅式 雨 水 口的箅 面标 高应 比周 围路 面 标 高低 3 5 cm,立式雨水 口进水处路面标高应 比周 围路面标高低 5 cm。当设 置于下 凹式绿地 中时 ,雨 水 口顶 面高度应 根据雨水 调蓄设计 要求确定 ,且 应高 于 周 围绿 地 平 面 标 高 。
2 雨 水 口位 置 设 置
现 针 对 城 市 道 路 直 线 段 、 曲线 段 及 交 叉 口等 三种 情 况 的雨 水 口设 置 进 行 分 析 。 2.1 道 路直 线 段 雨 水 口位 置
道 路 直 线 段 上 雨 水 口位 置 的布 置最 容 易 忽 视 的是 道 路 凸 、凹点 附近 雨 水 口位 置 的设 置 。在 城 市 排水 工 程 设 计 时 ,往 往 会 先 确 定 起 始 点雨 水 口 的 位 置 ,然后按 照《室外排水设 计规范 (2014年版 )》
1 雨 水 口 设 置 原 则
雨 水 口 的设 置 应 根 据 道 路 (广 场 )情 况 、街 坊 及 建 筑 情 况 、地 形 情 况 (应 特 别 注 意 汇 水 面积 较 大 、地形低 洼 的积水 地点 )、土壤条件 、绿 化情况 、 降雨强度 ,以及雨水 口的泄水能力等因素决定【l】。
(1)雨 水 口应 避 免 设 在 沿 街 建 筑 物 门 口 、停 车 站 、分水点 ,以及其他地下管道顶上 ;道路 汇水 点 、人行 横道上游 、沿街单位 出入 口上 游 、靠地 面 径 流 的街 坊或 庭 院 的出水 口等 处 均应 设置 雨 水 口。道 路 低 洼 和 易积 水 地 段 应 根 据 需 要 适 当增 加 雨 水 口。
2016年 O4月第 04期
DOI:10.16799 ̄.cnki.csdqyfla.2016.04.016
城 市道 桥 与 防 洪
道路交通 47
城市道 路 雨水 口设 计
王 继 斌 f西安 市政 工程 设计 研究 院有 限公 司 ,陕西 西 安 710 ̄8)
摘 要 :城市道路 雨水 口是城市 的道路排水 系统的重要组成 部分 ,现分别从 雨水 口设置原 则 、雨水 口设 置位置 、雨水 口型式的选
取及雨水 口间距 的确定 等四方面对城市 道路雨水 口设 计进行 了系统 的分析和研究 ,为城市 的雨水 口设计提供 了理论依 据 ,有很
重要 的指 导意义 。
关键 词 :雨水 口;排水 系统 ;理论依 据 ,指 导意义
中图分 类号 :U417.3
文献 标志 码 :B
文章 编 :1009—7716(2016)o4—004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