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露光计 可以用于快速过程中光反应量子产率的测量。 5、自显影感光胶片和全息摄影材料 利用光致变色物质对光辐射的敏感特性,可以制备 非银特殊感光胶片,反复使用。 6、光计算 光化学双稳态可以通过光致变色反应实现,可在计 算机的研制中的运算元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可能性。 7、防护与装饰材料 利用光致变色材料对光辐射的敏感性,当光照射时 变色形成保护层,从而隔断因直接照射而造成的伤 害,如变色眼镜、防晒酸、变色玻璃等。
杂化并吡喃的变色性能 与萘并吡喃相比,杂环的引入一般都使开环体的吸收 峰分裂为两个吸收带(喹啉吡喃和喹喔啉吡喃除外)。另 外,呈色体的最大吸收红移,平衡时的光密度有所降低, 但褪色速度变慢。
6.6 螺吡喃和螺恶嗪
螺吡喃是两个芳杂环(其中一个含由吡喃环)通过 一个SP3杂化的螺碳原子连接而成的一类化合物的通称, 其结构式如下,其中Ar1和Ar2可以是苯环,萘环,蒽 环,吲哚环,噻唑环等芳环或芳杂环。大多数螺吡喃的吸 收发生在紫外光谱区,一般在200~400nm范围内,不呈 现颜色。在受到紫外光激发后,分子中的C-O键发生异 裂,继而分子的结构以及电子组态发生异构化和重排,两 个环系由正交变为共平面,整个分子形成一个大的共轭体 系,吸收也随着发生很大的红移,出现在500~600nm范 围内,因此呈现颜色。
其断键后的分子通常称为开环体和呈色体,因为结 构类似部花青染料,所以通常被称为Photomerocyanines, 以“PMC”或“PM”代表。在可见光或热的作用下, PMC 发生关环反应返回到SP,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光致变色体
系。
O R hv或加热 Ar1 O Ar2 hv'或加热 Ar1 R Ar2
6.4.3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的光致变色反应机理
顺式异构体受光激发后,首先形成激发单重态(途 径1),该激发态有三个可能的反应途径。一是经系间窜 越(途径2)形成亚稳态产物,二是进行光化学反应,生 产基态产物(途径3)和环化产物P(途径4)。哪一种途 径为主,取代基有很大的影响。
顺-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 2 反-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 1 3 4
6.4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体系
6.4.1 二芳杂化基乙烯的结构及合成方法
杂环基取代的二芳基乙烯具有一个共轭六电子的三 烯母体结构,与俘精酸酐类似。在紫外光激发下,二芳杂 环基乙烯化合物顺旋闭环生成有色的闭环体。而在可见光 照射下又能发生开环反应生成起始物。以2,5-二甲基-3-噻
吩基乙烯为例,典型的光致变色反应如下图:
N H Ph hv hv' O N H Ph
O
4. 顺反异构
对二苯乙烯类、苄叉苯胺类以及生物体中的顺发异 构化,超分子中的顺反பைடு நூலகம்构都可以进行。
CH3 CH3 O K+ O O S S O O 450nm 350nm O O O O CH3 O O O CH3 O O O
O S S K+
5.氧化还原过程
X=N,O,S 杂原子
6.4.2 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
A.热稳定性 不对称的二芳基乙烯体系及芳香稳定能较低的取代基 和双键二侧含有不同杂环。 B.耐疲劳性 非对称结构对提高二芳基乙烯的耐疲劳性是有利的。 C.吸收光谱与分子结构关系 引入不对称结构有助于最大吸收红移,如果能形成分 子内电子转移主客体系,则有助于吸收波长红移。 D.量子产率 当噻吩基变成苯并噻吩或吲哚基时,开环量子产率由 增大的趋势。
水杨醛缩苯胺的光致变色过程
分子内质子转移既可以是发生在基态(热致变色 )也可以在激发态(光致变色)。光致变色和热致变 色过程涉及两种异构体,一种是质子共价键结合与氧原 子上的烯醇式,另一种是质子共价键结合与氮原子上的 酮式(包括顺酮式和反酮式)。酮式异构体的吸收位于 较长波长区域,所以发生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引起晶体 吸收光谱红移。就光致变色晶体而言,在电子基态时, 由于分子构象扭曲,质子转移需要高能量,所以不能发 生基态质子转移;但在激发态时,其晶体孔穴大,质子 转移后可发生后续几何异构化(顺反异构)而产生反酮 式结构,反酮式结构中由于分子内氢键的断裂而稳定。 但对热致变色而言,在基态时,分子时平面结构,质子 转移容易,可发生基态质子转移而形成顺酮式结构。总 之,光致变色产物为反酮式结构,热致变色式顺酮式结 构。
6.8 光致变色希夫碱
水杨醛缩苯胺类化合物是这一类有机光致变色化合 物的典型代表,在这类化合物中,存在分子内C=N双 键,所以又称为光致变色希夫碱。其变色过程涉及到质子 转移变色体系。光致变色希夫碱分子存在分子内氢键,当 变色反应发生时,质子从氧原子转移到氮原子上。
H N N OH 烯醇式 O H 顺式 N O 反式
热稳定的稠环芳香化合物在光和氧作用下,也可 以发生光致变色反应。
OCH3 O N N hv hv' O OH OH N N OCH3
6.周环反应体系
俘精酸酐是这一类化合物的代表之一,其反应机制为 周环反应。
O O O hv hv' O O O
7.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酸致变色
螺恶嗪类遇酸变色。
SP
R N O R=H, OCH3, OH
6.7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酸致变色
酸致变色是指光致变色化合物在酸性介质中出现变 色现象,是可逆的,酸致变色化合物仍然具有光致变色性 质。 SP
R N O R=H, OCH3, OH
当往螺恶嗪的异丙醇溶液中加入盐酸后,溶液的颜 色逐步变黄,这是由于形成了盐酸络合物,该盐酸络合物 在中压汞灯照射时,其颜色由黄色变为红色。
6.9 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1、光信息存储与光致变色材料 光致变色化合物作为可擦重写光存储材料的研究,如 液晶材料。 2、生物分子活性的光调控 生物大分子的生理活性与特定的空间结构有着密切 的关系,其空间结构的微小变化必将影响到生理活性的 改变。将光致变色化合物连接到生物分子材料上,实现 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光调控。 3、光致变色超分子 利用化合物光致变色过程中的结构的变化,可实现分 子识别过程的光调控。
光致变色现象是指一个化合物(A)在受到一定波 长的光照射时,可进行特定的化学反应,获得产物 (B),由于结构的改变导致其吸收光谱发生明显的 变化。而在另一波长的光照射下或热的作用下,又能 恢复到原来的形式,其典型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 光致变色反应可用下图定性描述:
光致变色是一种可逆的化学变化,这是一个重要 的判断标准。在光作用下发生的不可逆反应,也可 导致颜色的变化,只能属于一般的光化学范畴,而 不属于本章讨论的光致变色的范畴。其次,通常情 况下,A为无色体,从A都B的转化要用近似于物种A 的最大吸收波长(一般在紫外区)的光激发;B一般 为呈色体,其最大吸收波长在可见光区。
P 顺-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 反-二芳基乙烯类化合物
6.5 吡喃类化合物
吡喃类化合物由于具有较好的光响应性,较快的褪 色速度以及较好的光稳定性,而成为继螺恶嗪类化合物之 后,另一类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光致变色染料。
6.5.1 萘并吡喃
A、结构及其合成
ArMgX O O 脱水 Ar OH Ar OH O Ar Ar
H3C CH3 hv H3C CH3 hv' H3C H3C S CH3 S CH3 H3C CH3
H3C
S
S
CH3
合成方法 方法一
O R1 R2 X Me Me R1 S Ti
0
H3C R2 H3C CH3
CH3 R2 X R1
X=N,O,S 杂原子
方法二
R1 R2 X Me R2 R1 X CN Me R1 S NC NaOH/CCl4 R2 H3C CH3 X CN R2 R1
O O O O UV Vis O
O O O
淡黄色
橙红色
2、其他杂化取代俘精酸酐
O O X O X=NH,S 长波 UV Vis X O O O
3、俘精酸酐衍生物
O Y X O X,Y=NH,O,S 长波 UV Vis X O O Y
6.3.3 俘精酸酐的分子结构 与光致变色性能之间的关系
杂化取代不仅可以影响俘精酸酐及其呈色体的吸收 波长和光反应的量子产率,而去影响俘精酸酐及其呈色体 的抗疲劳性和热稳定性。呋喃和噻吩俘精酸酐的呈色体吸 收波长较短,它们的抗疲劳性能相似,但噻吩俘精酸酐的 热稳定性明显优于呋喃俘精酸酐。吡咯俘精酸酐有较高的 光消色量子产率,呈色体具有最长的吸收波长,让而,热 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随结构不同差异较大。吲哚俘精酸酐 热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优越,但光成色的量子产率很低; 双杂原子俘精酸酐的热稳定性和抗疲劳性都较好,但呈色 体的吸收波长较短。如何通过分子设计,合成出各项指标 优异的俘精酸酐是研究之中的关键问题。
A B
P
4、多光子光致变色反应体系 有些物质在单光子作用下不发生光致变色反应,必 须通过多光子激发才能实现,而有些光子由于能量上的 原因不能引起反应。通过多光子的连续激发,则可实现 光致变色反应。
6.1.3 光致变色体系
综上所述,光致变色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种体系: (1)全光型光致变色体系,包括单分子和多分子体 系,其呈色体只能通过光诱导反应回复到始态; (2)光致变色热可逆体系,光致变色产物受热返回到 始态; (3)光致变色和热都可逆体系,光致变色产物既可以 通过受热也可以通过光激发回复都始态; (4)多光子光致变色体系,光致变色过程至少由两个 光子驱动; (5)逆光致变色体系,始态在长波区吸收,而终态则 在短波区吸收。
第六章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概述 主要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俘精酸酐家族化合物 6.1 概述 二芳基乙烯类光致变色体系 吡喃类化合物 螺吡喃和螺恶嗪 光致变色化合物的酸致变色 光致变色希夫碱 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6.1 概 述
6.1.1 光致变色的定义
6.3 俘精酸酐家族化合物
6.3.1 俘精酸酐的通式及其合成方法
通式:
R2 R3 R1 O O R4 O
合成方法:(Stobbe缩合合成法) 由取代的芳环或杂环环醛、酮与取代的亚甲基丁二酸 二酯通过Stobbe缩合反应制的半酯,再经过皂化和脱水得 到俘精酸酐,如下图所示:
R1 R3 O+ R4 R2 R3 R4 O OEt base OEt O H
6.1.2光致变色的反应模式
目前在光致变色研究领域中,主要包括以下四种反 应模式: 1、单分子反应体系(同上) 2、多组分反应模式 两个(A或B)或两个以上(很少见)的反应组分在 光作用下产生一种或多种产物(P),这种反应也必须 式可逆的,如下式所示:
A + B
nP
n=1,2
3、环式反应模式或多稳态可逆反应模式 这类反应与前面所讨论的双稳态模式相比更有意 义。如视觉过程,就是多稳态之间变化的结果,从而感 知万紫千红,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多稳态中可以通过化 学或物理的方法令其中的某些特定态发生变化或稳定下 来,从而研制不同的器件,这种变化可用简化式表示:
+
R1 R2 R3 R4
O OEt OEt O KOH EtOH R2 R3
R1
O OH OEt -H2O R2 R3
R1
O O
R4
O
R4
O
6.3.2 几种取代俘精酸酐
A、芳香环取代俘精酸酐
MeO O O OMe O UV Vis OMe MeO O O O
B、杂环取代俘精酸酐 1、呋喃取代俘精酸酐
6.2 主要有机光致变色体系
1.键的异裂
螺吡喃和螺恶嗪的光致变色属于这种类型。
N O H3CO
NH O H3CO
2.键的均裂
六苯基双咪唑在光照下发生均裂,生成很活泼的 三苯基咪唑自由基。
Ph Ph N Ph N N Ph N Ph Ph hv hv' Ph
2
Ph
N Ph N
3.质子转移互变异构
水杨醛缩苯胺希夫碱是一类易于制备的光致变色 化合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发生质子由氧到氮的转移 而常常显示出由黄到橘红的颜色变化。
B、取代基对变色性能的影响 苯并吡喃的2位苯环上以及萘环上取代基效应,发现 苯环上邻对位取代基以及萘环上5位均对萘并吡喃开环的 最大吸收波长、光稳定的光密度以及褪色速率有较大响。
6.5.2 芳杂环并吡喃
目前为止,主要有氮杂环和氧杂环两类。 芳杂环并吡喃的合成
OH + O O HC C OH TsOH O
SP
PMC
螺恶嗪的化学结构和螺吡喃的非常相似,所以螺 恶嗪的合成、光谱性质及光致变色反应和螺吡喃也很相 似。其结构如下: SP
R N O R=H, OCH3, OH
用于合成螺恶嗪的最通常的方法是在极性溶剂如 甲醇或乙醇中,用烷亚甲基杂环与邻亚硝基芳香醇进行 缩合反应制备的。烷亚甲基杂环是从相应的含氮杂环的 季胺盐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