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场所安全管理
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范本
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范本作业场所是人们日常工作和生产的重要场所,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卫生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率的关键。
为了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卫生管理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以下是一份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的范本。
一、安全责任体系1. 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职责。
2. 制定安全责任制度,明确各部门、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权限。
3.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 成立安全巡查组,定期检查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二、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1.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制度,每周组织一次作业场所安全隐患排查。
2. 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编号,建立隐患清单。
3. 制定整改措施,并确定整改负责人和整改时限。
4. 隐患整改完成后,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
三、安全培训与教育1. 制定安全培训计划,确保每位员工都接受定期的安全培训。
2. 安全培训内容主要包括生产作业流程、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救援措施等。
3. 安排专人负责进行安全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如讲座、演习和电子学习等。
4.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和技能比武,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危险处理能力。
四、应急管理与演练1. 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和责任分工。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3. 维护应急设备和器材,确保其正常运转和使用。
4. 定期对应急预案进行评估和修订,保证其及时有效。
五、卫生管理与保障1. 制定卫生管理制度,规范作业场所的卫生要求和操作流程。
2. 定期进行卫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建立卫生问题处理记录。
3. 维护作业场所的清洁环境,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
4. 按照防疫要求,做好传染病防范工作,包括接种疫苗、个人防护和卫生消毒。
六、安全设施和装备维护1. 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完好有效,如消防设施、安全出口等。
2. 制定设备维护保养计划,对关键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生命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危险作业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起重吊装作业、设备检修作业等。
三、安全管理原则1.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
2. 分级管理,责任到人。
明确各级领导和部门的安全责任,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3. 全员参与,全面受控。
强化全员安全意识,确保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全面受控。
四、安全管理内容1. 作业前准备(1)作业单位应进行危险作业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作业单位应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作业单位应办理危险作业许可证,经安全部门和相关部门审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作业。
2. 作业过程中管理(1)作业单位应指定专人负责现场安全监督,确保安全措施落实到位。
(2)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规操作。
(3)作业单位应定期对危险作业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3. 作业后处理(1)作业完成后,作业单位应对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无遗留危险物品。
(2)作业单位应做好事故调查处理工作,总结经验教训,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安全教育培训1. 作业单位应定期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2. 新员工上岗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3. 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包括: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应急预案、事故案例分析等。
六、奖惩措施1. 对在安全生产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违反安全规定、造成安全事故的个人和单位进行严肃处理。
3. 对发生重大、特大事故的单位和个人,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七、附则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作业场所安全警示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作业场所安全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办公室、仓库、施工现场等。
三、安全警示标识1. 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识,包括但不限于:(1)禁止标识:如禁止吸烟、禁止通行、禁止操作等;(2)警示标识:如注意安全、当心滑倒、当心触电等;(3)指令标识:如必须佩戴安全帽、必须使用防护用品等。
2. 安全警示标识应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进行设置,标识应清晰、醒目、易于识别。
四、安全警示管理制度1. 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和管理:(1)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和管理;(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和管理进行监督检查;(3)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合理布局,便于员工识别;②突出重点,明确警示内容;③醒目美观,与作业场所环境相协调。
2. 安全警示标识的更新和维护:(1)安全警示标识的更新和维护由各部门负责人负责;(2)安全警示标识损坏、褪色或不符合规定的,应及时更新和维护;(3)更新和维护后的安全警示标识应满足国家标准和规定。
3. 安全警示标识的宣传和教育:(1)各部门负责人应加强对员工的安全警示标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2)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安全警示标识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的安全素养。
五、监督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识的设置、更新和维护进行监督检查;2.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安全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3. 对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安全管理部门有权责令改正,并予以通报批评。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5篇)
危险作业场所管理制度1、各单位必须建立健全施工现场危险作业申报、审批制度,加强对危险作业的管理。
2、危险作业必须编制严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并经审核批准后,方可组织施工。
施工前,应对作业人员做好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并认真对作业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确保安全防护措施到位,安全装置灵敏可靠。
3、高空作业应衣着灵便,不得攀登脚手架、物料提升机或乘吊篮上下,工具材料严禁向下抛掷;交叉作业,要保证隔离防护棚牢固严密。
4、深基础、人工挖孔桩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摸清作业环境条件,要充分考虑地下可能出现的地下水、流砂、淤泥、有毒气体、塌方、漏电、断绳、落物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保证各类装置完好、灵敏可靠,人工挖孔桩作业人员连续作业每班不得超过____小时。
深基坑边坡支护要经力学计算并经审核、审批。
槽、坑、沟、井边设围护,1m以内不得堆土,1.5m以内不得存放材料、机具。
5、临时用电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其安装、拆除、维修必须由专业电工完成,搬运、移动用电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做妥善处理后进行,停用的机械设备必须切断电源并锁好开关箱。
非电工人员严禁乱动电气设备。
在潮湿、危险场所作业,必须使用安全电压。
6、严禁机械设备带“病”运转,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等大型机械设备的安装、拆卸、顶升、加节等工作,必须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由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专业队伍完成。
7、各种气瓶的运输、储存、使用,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有防火、防爆、防晒、防剧烈震动措施,距离明火10m以上。
8、现场动火应按规定办理动火审批手续,要指定专人监护。
高空施焊,要清除下方及周围易燃易爆物品,并用阻燃板接住火花。
9、在强腐蚀、放射性场所作业时,必须保持防护设施的安全、有效;锅炉、压力容器安装、维修作业时,必须加强通风。
10、起重吊装作业,必须充分做好准备,四周不得有障碍物,保证起重机械设备、吊具及安全装置的灵敏和受力部件、索具的可靠,每次作业前须经试吊检验。
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范文
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范文作业场所的安全与卫生管理是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从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加强职业健康培训、落实防护措施和定期检查评估等方面展开论述,旨在探讨如何有效管理作业场所的安全和卫生问题。
一、建立安全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是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基础。
首先,企业应该明确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并将其落实到相关岗位。
例如,在生产车间应设立专职安全员,负责监管场内的安全生产环境;在办公室环境中,也应有专人负责消防、电气安全等问题。
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评审机制,定期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估、总结,并提出改进措施。
此外,企业还应制定相应的安全奖惩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
二、加强职业健康培训作为作业场所的管理者,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职业健康素养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企业应加强职业健康培训,使员工了解相关安全法律法规、操作规程以及应急救援知识。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意识的培养、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设备的方法和操作等。
培训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组织员工参加安全知识讲座、进行实地培训和安全演练等。
同时,企业还应定期进行职业健康知识的巩固和考核,确保培训效果的持久性。
三、落实防护措施为了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企业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以降低事故的发生概率。
首先,企业应购置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并要求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例如,在化工厂应提供防毒面具、防护服等;在建筑工地应提供安全帽、安全鞋等。
其次,企业应加强危险源的隔离和标识,明确危险区域的边界,防止员工误入。
再次,企业应规范作业流程和操作规程,制定安全操作规范,并通过标识、警示牌等形式提醒员工遵守。
四、定期检查评估定期检查评估是作业场所安全卫生管理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企业应制定相关检查评估标准,包括场所卫生、通风设备、电气设备、消防设施等内容,确保作业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巡查制度,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巡查,并记录巡查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和改进。
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5篇)
危险场所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一、施工现场安全用电1、安装、检修或拆除临时用电工程,必须有电工完成。
电工等级应同工程的难易程度和技术复杂性相适应2、用电人员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3、用电人员使用设备前必须按规定穿戴和配备4、停用的设备必须拉闸断电、锁好开关箱。
5、用电人员负责保护所有设备的负荷线、保护零线和开关箱。
发现问题,及时报告解决。
6、搬迁或行动用电设备,保险金电工切断电源并作妥善处理后进行。
7、潮湿或条件特别恶劣的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必须采用保护接零。
8、施工现场的电力系统严禁利用大地作相线或零线。
9、保护零线不得装设开关或熔断器。
二、爆炸或火灾危险环境作业:1、通过充入惰性介质,排除容器或设备管道中的可燃物,防止形成爆炸混合物,如充入氮气、二氧化碳等。
2、防止可燃物的泄漏,特别是大量泄漏。
3、严格控制系统的含氧量,使其降低到某一临界值(氧限值或极限含氧量)以下。
4采取严格的监测措施,消除火源。
5、防火安全技术措施是消除着火源;控制可燃物;隔绝空气。
三、雨、雪天施工作业:1、施工现场按规定挖好排水沟。
2、在雨季前做好施工现场边缘的危石的处理,严防滑坡或塌方威胁工地。
3、雨季中应设专人负责,随时随地及时疏通,确保施工现场排水畅通。
4、塔式起重机的基础必须牢固,在雨季严防雨水浸泡而发生事故,并做好防护措施。
5、电、气焊应采取措施防电、防引爆。
6、脚手架上、下人梯道应有防滑措施,并应及时清除冰雪;同时在解冻期间随时检查脚手架的稳定情况。
7、冬季取暖,应有良好的通风措施,严防煤气中毒。
四、高空、高处交叉作业:1、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其所需料具,必须列入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2、单位工程负责人应对工程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负责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
施工前,应逐级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落实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用品,未经落实的不得施工。
3、攀登和悬空高处作业人员以及搭设高处作业安全实施人员,必须落实专业技术措施和人身防护品,未经落实的不得施工。
企业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管理制度(4篇)
企业作业场所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管理制度企业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管理制度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极其重要。
它涉及到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的保护,是确保生产运营正常进行,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
下面将对企业作业场所的防火、防爆、防毒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详细说明。
1.防火安全管理制度1.1制定防火预案每个企业应当制定防火预案,明确各岗位的防火责任和应急措施,保证员工熟知运用。
预案要详细规定火灾防控流程、报警电话、疏散通道、灭火器材的摆放位置等。
1.2定期进行防火培训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防火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同时,要定期进行疏散演练,检验防火预案的实施效果。
1.3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企业应建立电线安全管理制度,严禁员工私拉乱接电线,确保线路安全可靠。
工地上的电缆应有阻燃、耐火等性能,以保证在发生火灾时能稳定供电。
1.4定期检查用电设施企业应定期对用电设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复或更换。
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保持用电设施的完好和安全性。
2.防爆安全管理制度2.1分类管理可燃物企业应根据可燃物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管理,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存放和使用。
要对易燃易爆物品进行专门的储存,如要求使用专用柜、仓库等。
2.2规范作业人员行为企业应制定作业人员的行为规范,严禁在易燃易爆区域内吸烟、使用明火等行为,确保作业人员按照规定进行操作,避免产生火花引发爆炸。
2.3检测和保养设备企业应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测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特别是易燃易爆的设备,要加强保养和检修,防止发生设备爆炸事故。
2.4设置防爆设备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投入防爆设备,如防爆灯具、防爆电气设备等,确保在爆炸环境下正常使用。
同时,要定期检查防爆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其有效性。
3.防毒安全管理制度3.1制定化学品管理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化学品管理制度,明确化学品的采购、存放、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的规范和要求。
要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进行专门存放和管理。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作业场所的管理,保障员工的安全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经营场所和办公场所。
第三条公司将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对作业场所进行管理,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四条员工是公司的重要财富,公司将不遗余力地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条员工在各个作业场所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不得违反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和整洁。
第六条对于违反本制度的员工,公司将视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包括扣发工资、终止劳动合同等。
第二章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第七条作业场所的主管部门负责该场所的安全管理,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开展安全培训等。
第八条作业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灭火器、疏散通道、防护网等,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并做好安全记录。
第十条作业场所禁止擅自拆除、移动或损坏安全设施和防护设备。
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设置相应的安全标志,明示禁止或警示员工一些危险区域和作业要求。
第三章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第十二条作业场所的卫生管理由卫生部门负责,包括定期的卫生检查、室内卫生、垃圾处理等。
第十三条员工在作业场所必须保持个人卫生,包括穿戴整洁、不携带传染病等。
第十四条作业场所内禁止乱丢废弃物,禁止吸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第十五条作业场所应配备洗手台和洗手液等卫生设施,以方便员工保持个人卫生。
第四章作业场所的防火管理第十六条作业场所应制定相应的防火制度和应急预案,包括灭火器的使用方法、疏散途径等。
第十七条作业场所内严禁使用明火,禁止堆放易燃物品,保持通风良好。
第十八条作业场所应配备足够的灭火器和消防器材,定期检查和维修消防设备。
第十九条员工在作业场所必须参加消防培训,熟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逃生通道。
第五章作业场所的电器安全管理第二十条作业场所的电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定期检测和维修电器设备,确保其安全可靠。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对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监督和管理,保障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责任1. 作业场所负责人应当履行以下安全管理责任:(1)组织编制作业场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建立并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证其得到有效执行;(2)对作业场所内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整改,确保作业场所内部设施的安全性;(3)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确保设施的完好;(4)组织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5)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和培训,确保他们在作业过程中的安全;(6)建立事故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并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调查,制定改进措施;2. 作业人员应当履行以下安全管理责任:(1)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不得违章作业;(2)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加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3)配戴好安全防护用品,使用安全防护设施,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工作;(4)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报告并协助处理;(5)在作业过程中联系恶劣的工作环境,向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反映和请求采取相应措施;(6)接受工作部门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监督和检查。
三、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范1.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1)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的各项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2)作业场所应当按规章制度的规定,编制安全管理手册,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宣传和教育。
(3)作业场所应当定期更新和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确保其符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
2. 安全防护设施管理(1)作业场所应当根据作业环境和安全风险,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设施,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
(2)作业场所应当明确安全防护设施的使用范围和使用要求,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3)作业场所应当建立安全防护设施的台账和使用记录,确保设施的有效使用和完好。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作业场合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保障公司作业场合的安全,防备安全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资产安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实际情况,订立本作业场合安全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作业场合,包含生产车间、办公楼、仓库等各类作业场合。
第三条安全管理责任公司总经理担负作业场合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监督。
各级管理人员负责本职工作安全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
员工应当自发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乐观参加安全管理工作。
第四条安全培训和考核公司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对参加培训并合格的人员发放安全培训合格证。
第二章作业场合基本要求第五条环境安全要求1.作业场合要保持通风良好,保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
2.涉及有噪声、振动等环境的作业场合,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保证员工的听力和身体健康。
3.作业场合要保持光亮,照明设施要符合国家标准,避开给员工工作带来不安全。
第六条设备安全要求1.设备必需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新引进的设备必需进行安全评估,确保安全性能满足要求。
3.严禁未经批准使用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设备。
第七条电气安全要求1.电气设备必需依照国家标准安装,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2.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严禁在作业场合使用带有安全隐患的电气设备。
第八条防火安全要求1.作业场合必需配备必需的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2.严禁在作业场合内吸烟,禁止使用明火或易燃物品。
第九条废弃物处理要求1.废弃物必需依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
2.禁止将废弃物随便堆放或倾倒,必需依照环保部门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三章安全生产制度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组织1.公司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2.各级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第十一条安全生产制度1.公司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操作规范。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5篇)
作业场所管理制度1、单位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
不得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2、单位应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制度》对工作场所进行检测、评价。
3、单位对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作业场所立即采取措施,加强现场作业防护,提出整改方案,积极进行治理。
对严重超标且危害又不能及时整改的生产经营场所,必须立即停止生产经营活动,采取补救措施,控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
4、单位应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警示说明应当阐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及应急救治措施。
具体参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____)。
5、单位应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危害的有毒有害作业场所按规定设置警示标识、报警设施、冲洗设施、防护急救器具专柜,设置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同时做好定期检查和记录。
6、员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
7、加强对检维修场所的职业卫生管理。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生产装置,在制定停产检修方案时,应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参与,提出对尘、毒、噪声等的防护措施,确定检维修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范围和要求。
对存在严重职业危害的装置检维修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应有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
8、应加强检维修作业人员的职业卫生防护用品的配备和现场冲洗设施完好情况的检查。
9、应加强检维修现场尘毒检测监控工作,根据检维修现场情况与有关部门联系检测事宜,随时掌握现场尘毒浓度,及时做好防护工作。
10、应做好检维修后开工前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防护效果鉴定工作,重点对检维修后设备设施的整改等情况进行检查确认,避免设备启动时发生意外职业伤害。
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
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作业场所,包括工厂、车间等各种生产作业场所。
第三条生产作业场所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确保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
第四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和安全培训制度。
第五条所有员工应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并且按照培训要求执行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二章生产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第六条生产作业场所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管理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工作。
第七条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进行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确保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
第八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建立完善的防火制度和防火设施,确保防火措施得以有效执行。
第九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建立完善的用电安全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用电规范,防止用电事故发生。
第十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设备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一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三章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第十二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风险。
第十三条安全风险评估应包括对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等方面的评估。
第十四条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第四章安全培训制度第十五条生产作业场所应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
第十六条安全培训应包括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理培训等。
第十七条安全培训应由专门的培训机构进行,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
第五章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第十八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制定相应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准备。
第十九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突发事件的分类和应对策略,以及应急指挥机构的组织和职责划分。
第二十条生产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突发事件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
作业场所安全风险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了加强公司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作业场所,包括生产车间、办公室、仓库、施工现场等。
三、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1. 安全风险识别:各部门负责人应组织对作业场所进行安全风险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设备设施安全风险;(2)作业环境安全风险;(3)人员操作安全风险;(4)物料运输安全风险;(5)消防安全风险;(6)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风险。
2. 安全风险评估:对识别出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四、安全风险控制措施1. 设备设施安全风险控制:(1)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2)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设施进行及时整改或报废;(3)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操作技能。
2. 作业环境安全风险控制:(1)保持作业场所整洁、通风、防滑、防噪、防辐射等;(2)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3)对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采取隔离、防护等措施。
3. 人员操作安全风险控制:(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防止违章作业;(3)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技能考核,确保员工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
4. 物料运输安全风险控制:(1)严格按照物料运输规定进行操作,防止物料泄漏、污染;(2)加强物料储存管理,防止火灾、爆炸等事故发生;(3)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危险品,采取特殊措施进行管理。
5. 消防安全风险控制:(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消防安全责任;(2)定期进行消防设施检查、维护、保养;(3)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教育培训,提高消防安全意识。
6. 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风险控制:(1)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措施;(2)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加强与政府部门、周边企业的沟通协作,共同应对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
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单位安全作业场所的管理,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从事安全作业场所的员工及管理人员。
第三条安全作业场所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文明、有序。
第二章组织与管理第四条成立安全作业场所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和协调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工作。
第五条设立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安全作业场所的监督、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第六条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办公室下设安全员、检查员等岗位,负责具体实施安全作业场所的管理工作。
第三章安全作业场所管理要求第七条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确保设施设备、电气线路、消防器材等安全可靠。
第八条作业场所应保持整洁、有序,不得乱堆乱放,确保通道畅通。
第九条作业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员工注意安全。
第十条作业场所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员工应正确佩戴。
第十一条作业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二条作业场所应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第四章安全作业场所检查与考核第十三条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十五条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有效。
第十六条对违反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制度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罚款等处罚。
第五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由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作业场所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旨在提高我单位安全作业场所的管理水平,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各部门、各单位应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本制度,共同营造安全、和谐的工作环境。
密闭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密闭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主要是为了保障作业人员在密闭作业场所的安全和健康,防止事故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密闭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
1. 准入管理:对进入密闭作业场所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掌握相关安全技能和知识。
同时,要设立准入制度,未经培训和准入的人员不得进入密闭作业场所。
2. 空气检测:在进入密闭作业场所之前,必须进行空气检测,并确保场所内的氧气含量、有害气体浓度和爆炸性气体等处于安全范围内。
3. 通风设备:密闭作业场所应设有有效的通风设备,保证场所内保持适宜的氧气含量,并及时排除有害气体和粉尘等有害物质。
4. 安全防护措施:作业人员在进行密闭作业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等,保护自己的安全。
5. 紧急救援措施:密闭作业场所应设置紧急救援设备和急救箱,并配备专业的急救人员。
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6.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密闭作业场所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能。
7. 废气排放处理:处理密闭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气,遵守相关环保法规,保护环境和作业人员的健康。
8. 事故记录和报告:对密闭作业场所发生的事故和异常情况进行记录和报告,及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作业场所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
作业场合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第一条:总则为保障公司作业场合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营造文明生产环境,特订立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各作业场合,包含生产车间、办公区域、试验室等。
第三条:安全生产责任1.公司领导及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履行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确保作业场合的安全和员工的人身资产安全。
2.全部员工都有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
禁止违章作业,发现违章行为应立刻制止并报告相关负责人。
第四条:作业场合管理1.各作业场合要确保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完好,紧急疏散通道标识清楚,保持干净乾净,不得堆放杂物。
2.严禁将易燃、易爆、有毒等不安全物品携带入作业场合,如有特殊需要,需提前向安全管理部门申请并获得批准。
3.作业场合应配置充分的灭火器和其他消防设备,并定期检查、维护,并进行相关培训。
4.作业场合应定期组织安全演习,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本领。
第五条:作业设备1.作业设备必需符合国家强制性安全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2.维护和修理、更换或新引进设备时,必需经过安全管理部门审核,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安装和调试。
3.禁止擅自改动设备的工作方式、电器元件,如有需要应由专业人员操作。
1.全部作业人员必需佩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2.禁止在作业场合吸烟,严禁饮酒、吸毒和服用影响工作安全的药物。
3.全部人员必需接受安全知识的培训,熟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紧急疏散的流程。
第七条:事故防备和应急处理1.各级管理人员要自发执行事故防备制度,加强对事故隐患的排查和整改。
2.作业场合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员工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序地疏散并报警。
3.全部人员在发现安全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刻向主管人员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掌控事态发展。
第八条:文明生产要求1.公司提倡绿色环保、节省能源的生产理念,鼓舞员工提出创新改进,推动可连续发展。
2.严禁使用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工艺和料子,提倡循环利用和废品回收。
3.作业场合内要保持乾净,禁止乱扔垃圾,建议设置分类垃圾箱,鼓舞员工养成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保障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所有作业场所,包括但不限于生产车间、仓库、办公室、施工现场等。
第三条本规定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管理、科学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章安全管理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统筹、协调、监督和指导全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安全生产委员会下设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二)制定本单位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三)组织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四)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五)组织事故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六)配合政府部门开展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设立安全管理员,负责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包括:(一)贯彻执行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决策部署;(二)制定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管理制度;(三)组织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教育培训;(四)开展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五)组织本部门、本车间、本班组的事故调查处理,落实事故责任追究。
第三章安全教育培训第八条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培训,确保职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新员工入职前,单位应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十条在职员工应每年参加至少一次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十一条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资格证书,并定期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
作业场所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作业场所是生产、办公等活动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其中,防火、防毒、防爆是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
为了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制定一套完善的防火、防毒、防爆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一、防火管理制度1.设备和设施要求:- 所有设备和设施必须符合消防法规定的消防安全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保养。
- 所有电气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定期检测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值。
- 所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储存在专用柜中,并定期检查其密封性和易燃性。
2.消防器材要求:- 所有楼层必须设置消防栓,并定期检查其水压和使用情况。
- 所有楼层必须设置手提式灭火器,并定期检查其压力和有效期。
- 安装适量的烟感探测器、报警器和喷淋系统,并定期检测其灵敏度和正常工作状态。
3.应急预案:- 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发生时的报警、疏散、灭火等措施。
- 定期组织火灾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二、防毒管理制度1.职业卫生要求:-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证作业场所的空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 定期开展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确保员工工作环境的卫生状况。
2.个人防护:- 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提供适量的防毒面具、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 对员工进行相关的防毒培训,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3.有害物质管理:- 对有害物质的存放、使用、处置等过程进行全面管理,防止有害物质对员工健康的危害。
- 制定有害物质的使用标准,确保使用过程中的控制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
三、防爆管理制度1.爆炸物品的储存:- 所有易爆物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进行标识、储存,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 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进出,设置相应的防爆区域和防爆设备。
2.作业环境要求:- 对涉及易爆作业的区域进行严格管理,设置防火、防毒、防爆设施。
-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培训,确保员工安全参与作业。
作业场所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
作业场所安全文明生产管理规定一、目的与意义为了规范作业场所的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和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规定。
此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作业场所内行为规范,安全生产,文明生产,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这也是为了营造和谐良好的工作氛围,促进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二、规范内容1.安全生产1.1. 生产设备的安全检查与维护生产设备必须经过安全检查,并定期维护,以确保正常运转和安全生产。
1.2. 安全防护制度针对具体生产环境,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操作规范,并组织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每个员工在工作时都遵守相关安全生产规定。
1.3. 紧急预案建立和完善紧急预案,进行相关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和处理。
2.文明生产2.1. 生产场所文明要求员工在工作前后维护和清洁工作场所,确保生产环境文明整洁,不乱扔废弃物、不乱涂乱画,不在工作场所吸烟。
2.2. 作业行为文明禁止员工在工作中玩手机、赤脚、光膀子、吃东西等不文明行为,确保工作场所行为文明3.节约资源,保护环境3.1. 节约用水、用电加强员工的节约用水、用电意识,不浪费任何资源。
3.2. 合理使用化学药品严格执行化学药品使用管理制度,确保化学药品的安全使用和避免污染环境。
3.3. 环保与垃圾分类加强员工环保意识,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产生,积极争取环保相关的荣誉称号。
三、责任和惩罚3.1. 相应责任对责任人制定个人责任制度,确保相应责任人对违法行为负责,同时要对非责任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各项制度,应用自愿责任制。
3.2. 相应惩罚对违反规定的员工进行严格的奖惩制度,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罚款、扣工资、扣职位、开除员工等相应处罚。
四、落实与监管4.1. 落实要坚决推进作业场所安全文明生产管理制度的落实,着力加强规章制度的执行,有计划地开展综合整治,确保文明生产。
4.2. 监管对于作业场所,《劳动安全监察条例》进行监管,严格把握安全生产和员工行为,掌握并及时纠正制度的不足和员工行为的不规范。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4篇)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危险作业场所的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预防事故的发生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1. 人员管理:明确各级责任人员,包括场所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等。
加强人员培训,确保从业人员了解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技能。
2. 设施设备管理:制定使用设备和工具的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的运行状态,进行维护和修理,并记录相关信息。
3. 应急管理: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危险作业场所的应急措施和逃生路线。
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从业人员应急能力。
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如灭火器、急救箱等。
4. 安全检查和监督:定期进行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检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设置安全巡查制度,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安全监督和管理。
5. 安全教育宣传: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素养。
加强安全宣传,推动全员参与安全管理工作。
6. 事故报告和调查:规定事故发生后应立即报告,并进行事故调查,找出事故原因和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7. 制度落实和监督:明确责任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机制。
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2)是指对于危险作业场所进行安全管理的一套制度和规范。
下面是一个常见的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的内容:1. 目标和责任:明确危险作业场所安全管理的目标和责任,包括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2. 安全组织和职责: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组织,明确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3. 安全培训和教育:对危险作业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4. 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对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确保危险作业活动的安全进行。
5. 安全设施和装备:配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包括防护装置、报警系统、紧急救援设备等,确保作业场所的安全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场所安全管理
1目的
为规范生产作业场所管理,确保作业安全。
2范围
适用于公司作业场所和施工作业管理。
3职责
3.1供应部库房负责厂房内仓库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的验收和签发工作;
3.2生产部负责作业危险场所危害因素的告知工作;负责生产设备、电气、起重机械、施工作业脚手架、危险化学品、气瓶等安全管理工作;负责设备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存档、备案。
3.3采购供应部负责建立承包商管理制度(或外委施工队伍和外用工管理规定),并对相关承包商、供应商的资格预审、确定具体管理措施;负责建立承包商名录和档案。
负责向供货企业索要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标签。
3.4生产部负责作业场所按《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4管理要求
4.1企业实施作业许可管理,企业建立并保持作业许可管理制度。
对动火作业、、动土作业、临时用电作业、起重作业、高处作业等危险性作业实施作业许可证,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并针对作业环节根据相应的管理制度,制定控制措施,规范现场安全生产行为;
4.2在各种危险、危害作业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告知牌、公告栏和警示说明,警示标志要符合规范要求;
4.3建立并保持承包商管理制度,对承包商实行有效的安全管理。
4.4企业生产的经营的危化品按《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 16483)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 15258)的规定,向厂家索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4.5按《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为员工配备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其按规定使用和佩带。
4.6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岗位的危险因素和防范措施,如在有危险因素的岗位或装置立警示牌。
4.7特种设备建档且定期检测检验合格后使用。
4.8承发包工程、厂房场所、特种设备租赁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安全责任。
4.9厂房内设置甲、乙类物品的中间仓库时,其储量不宜超过一昼夜的需要量。
4.10电气设备选用布置和临时电线架设符合电气规程标准。
a)防爆区域应采用相应防爆级别电气设备;
b)电气设备选用布置应符合电器标准;
4.11配电房安全设施齐备,安全用具应定期检验合格。
4.12应急设施按规定要求配置且保持应急状态。
4.13生产设备与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设施齐全。
安全防护设施主要包括:
a)生产设备、设施的防护罩、防护屏、负荷限制器、行程限制器,制动、限速等设施。
b)车间、仓库的防潮、防晒、防冻、防腐、防渗漏等设施。
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生产场所的防噪音、通风(除尘、排毒)、防护栏、防滑、防灼烫、防辐射等设施。
4.14作业场所按《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设置明显安全警示标志。
a)在仓库危险场所的醒目位置设置严禁烟火警示标志。
b)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告知牌。
c)按有关规定在企业内道路设置限速、限高、禁行标志。
d)在检维修、施工、吊装等作业现场设置相应的警戒区域和警示标志;在检修现场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场所设置围栏和警示灯。
e)在可能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现场等醒目的位置设置警示标志和告知牌,告知产生职业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以及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
4.15作业及施工场所氧气、乙炔等气瓶储放合理,执行危险作业审批制度。
进入危险有害区域作业,应配备安全防护用具,做好监护和应急救援。
4.16电气接地、接零、防雷保护系统符合要求。
4.17起重机械保险限位装置及吊索具正常可靠。
4.17施工作业脚手架材质、搭设符合规定要求且通过验收。
a)施工作业脚手架材质、搭设应符合规定。
b)施工作业脚手架材质、搭设应通过企业技术人员验收,并有记录。
4.18施工吊装区域严禁人员工作与出入,高空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栏。
作业人员应配备个体防护用品。
4.19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安全评价。
相关要求:
a)生产、储存、使用剧毒品的,每年对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评价;
b)生产、储存、使用其他危化品的每二年对生产、储存装置安全评价。
4.20危化品生产企业编制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