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文章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要透过意象、通过联想并结合作
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诗歌是诗人将自己的所见所思用文字来表达
情感的文体。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要想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首
先就要进入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中。
关键词:情感,意象,情境,主旨,知人论世,吟唱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在华夏文明灿烂的长卷中,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仅唐一代,就有奔放飘逸的李白,沉郁顿挫的杜甫,通俗平易的白居易,清新俊
拔的杜牧,奇诡险怪的李贺,绮丽精工的李商隐。古典诗歌,像一条横亘古今的河流,流淌
着中华文学艺术的精髓,激荡着历史精魂的心曲,成为传承民族灵魂的载体。一首好的诗歌能增进人的见识,熏陶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净化人的心境,提高人的文化修养,因此,在中学阶段能初步理解,鉴赏,评价古代诗歌应成为高中生必修的语文素质。然而,许多同
学,在中国古典诗歌面前,或熟视无睹,或敬而远之,或望而却步,或一脸茫然,不知所云,或瞎猜乱想,曲解诗意。这些现象的根源,就是没有形成扎实有效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得不到美感,当然就不会乐在其中。我国自古就有重视诗教的传统,古人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学语文对诗歌教学的要求是:能够阅读、鉴赏诗歌、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让学生学会阅读和鉴赏诗歌,已成为也理所当然要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的诗词教学的现状又如何呢?上海中学做过一次针对高中学生进行的诗歌教学调
查,结果显示,认为中学的诗词教学现状很好的,只有 2.9%,认为较差和很差的占44.9%,认为较好和一般的占52.2%。从教学实践来看,一些老师常常感到诗歌难教,学生也觉得只
学到一点诗歌常识,对学过的诗歌也仍然是似懂非懂,难以读懂悟透,更不用说形成诗歌分析、鉴赏的能力。这个学期我担任高二的语文教学工作,第三册课本安排了三个单元中外诗
歌的教学,较以往的教材,诗歌的教学增大了容量,从我的教学感受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
情况不容乐观,学生在考试总结中普遍反映诗歌鉴赏是自己的薄弱环节,在考试中诗歌鉴赏
题失分很多。
这些现象确实值得我们认真反思一下:该如何走出误区,切实提高诗词教学的效率和水
平呢?前不久,我在学生中就诗歌鉴赏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的问题主要可概
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不知道怎样读,二是不知道怎样表达。有鉴于此,我觉得在诗歌教
学中应该扣住这两个方面进行。而前者应该是我们首先要完成的任务。那么,怎么来把握古典诗歌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透过意象、意境来揣摩诗的思想情感。
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
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作者的主观之意
和客观之象融为一体的艺术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载体。诗人的聪明往往就在于他能创造
一个或一群新奇的“意象”,来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读者只有在领悟意象寓意的
过程中,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感知诗人的情感,进入诗歌的意境,领会诗歌的主旨。所以,诗歌的阅读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在讲《雨霖铃》时,讲到“杨柳岸晓风
残月”,扣住“杨柳”“晓风”“残月”几个意象,就很容易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将自己的离
情别绪融入这几个意象中,渲染出一种凄清、伤感的艺术氛围。学习王维《山居秋暝》则要
通过清泉、翠竹、明月、碧莲等意象让学生领会空山秋天恬静、清幽的意境美。
另外,在分析诗歌时,我们还必须掌握一些诗歌中常见的意象的含义,如月亮代表思乡,菊花、梅花、松柏多代表一种坚贞、高洁的品质,莲即“怜”,多表达爱情,梧桐象征凄凉
悲伤,杜鹃鸟的哀鸣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寒蝉表示悲凉等等。
只要我们能紧紧地扣住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情感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
二、要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来鉴赏诗歌。
一切文学作品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诗歌也不例外。诗歌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许多语言精炼而内涵极深的诗歌不会像其他文学作品那样,用一定的篇幅去介绍社
会环境和政治背景。再者,诗贵深曲,往往语近意遥,含吐不露,诗人的创作意旨经常隐藏
在诗句表面意义之下。要想理解诗歌的深层义,除了认真分析作品外,还需要去了解诗歌产
生的时代背景。联系社会现实,常常是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捷径。在鉴赏诗歌时,如能扣住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在鉴赏诗歌时一定能事半功倍。在讲《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为了帮
助学生了解诗人李白在诗中表现的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精神,我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了李白
的生平,提到“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故事,让大家对李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在这个
基础上,学生很快就从诗中发现了本诗的诗眼“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深刻理解了李白对黑暗现实的蔑视和反抗,对个性自由的追求。讲《归园田居》时,我先给
学生讲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这样,当学生看到诗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
故渊”等句子,也就很容易感受到陶渊明在诗中所表现出的对仕途的厌恶及对农村热爱的思
想感情。讲陆游《书愤》时,我先介绍了南宋的政治格局及诗人一生爱国,立志收复被金占
领的祖国山河,但为主和派所阻,壮志终未酬现的背景。学生立即感受到了诗中强烈表现的
悲愤之情。
中国古代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诗的内容也大多与社会背景结合很紧,因此,在理解诗歌内容时一定要紧紧抓住作者的生平及当时的时代背景。
在鉴赏诗歌时若能抓住诗中的意象,结合作者生平背景,发挥联想和想象,理解诗歌的思想将不再是难事。。
解决了怎样读的问题,我们还要正视怎样表达的问题。在调查中,有相当多的学生反映知道诗歌的内容,却不知道该如何将自己知道的东西表达出来。特别是对诗歌鉴赏的一些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必须让学生了解诗歌鉴赏的要点,掌握一些常用的术语,告诉学生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有借景抒情、营造氛围、塑造背景或环境、
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以景衬境、以景衬情、奠定情感基调等,诗歌常见的表达技巧
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移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反衬(对比、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用典等,语言风格有清新、自然、朴素(如山水田园诗)、豪放俊逸(如李白诗)、沉郁顿挫(如杜甫诗)、峻伟奔腾,雄浑豪迈(如边塞诗)、委婉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如用典诗和咏史怀古诗)、平实、直白(如白居易诗)等。这样学生才不至于“茶壶里煮饺子”,才能
将自己感受到的东西清楚明白地表达出来。
三、要通过联想去分析诗歌的思想。
诗歌欣赏是一种再创造,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象活动,要把诗人由繁杂的生活现象加
以高度概括的东西还原到它原先的状态中去,还要善于寻找并最后判断诗人提供的形象背后
所蕴含的情思,寻求诗句之外包含的不尽的韵昧。从诗歌的创作过程看,是由生活到作品,
通过诗人的联想和想象开拓诗的意境,表现或深化诗歌的主题。从诗歌的特点看,诗歌具有形象性和跳跃性,诗人必须在短小的篇幅中表现丰富的内容,因此必须选择最有典型意义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