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化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化 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四章 社会化 PPT课件

但是,社会心理学家也注意到了大众传媒在社 会化中的消极作用。
大多数研究者之间都形成一种共识——电 视暴力直接影响到少年儿童(这对成年人也同 样适用)的侵犯行为与侵犯倾向。另外,电子 媒介的娱乐性暗示使得公众的生活庸俗化和琐 碎化了,大众传媒在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会削弱 个体心目中的权威形象,冲击传统社会化执行 者的地位,对个体的实际生活产生误导。
但是,网络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社会化过 程带来无数便利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社会化带来了 无数的隐患。首先,网络中充斥着暴力与色情的垃圾 信息,对青少年社会化产生极大威胁。其次,网络世 界的非现实性会让某些青少年沉迷在这个虚拟的世界 中,弥补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失落而远离了现实世界, 造成青少年对现实社会的认同危机。再者,网络传播 信息的异质性容易导致他们的认知偏差,不利于青少 年健康人格的培养。
(二)家庭
家庭教养方式、态度和家庭氛围由于具有明显 的奠基性、针对性或感染性、长期性和社会性 等特点,对儿童社会化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
(三)学校和日托中心
首先,学校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化机构,其首 要作用是进行系统教育。
其次,学校的重要作用还表现在它具有独特的 结构。
此外,在大多数的学校中,定期的测评成绩报 告单就不只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报告,而且也是 其在课堂学习中、集体生活中的进展情况。
美国心理学家塔普(J.Tapp)法律社会化发展的 三阶段结论 :
1.先习俗(preconventional)阶段。这个阶段关 键在于服从
2.习俗(conventional)阶段。这个阶段关键在于 维持规则
3.后习俗(post-conventional)阶段。这个阶段关 键在于制造规则
(四)性别角色社会化

第二章社会化PPT

第二章社会化PPT
第二章 社会化
社会化放在第一个专题,是因为社会化是社会心理学所研究的一个基础 因为这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的一个前提。如果没有社会化我们就无从去
研究它的态度、它的人际交往、它的沟通。其他的一些社会心理,无从去进
行研究,他只有是一个社会的人,才有社会心理。这就充分表明社会化是社 会心理学的基础。 社会心理学家霍布斯曾说:人的自然状态(没有社会组织的情况下)将 是孤独的、贫困的、野蛮的和浅薄的。那么,怎样使这些孤独、贫穷、野蛮、 浅薄的自然人,不再孤独、贫穷、野蛮、浅薄就必须进行个体社会化。
三、社会化的特点 1、以遗传素质为基础 2、社会化是通过与个体有关系的个人和团体实现的 3、共同性和个别性的统一 4、社会化贯穿于个体的终生
四、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
第一个成功回答这个问题的是奥地利的生态学家诺贝尔医 学奖的获得者劳伦兹,他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启示了后人。 动物包括人类的某些行为的形成有一个关键期,即要赶在 生命的一个特定阶段形成,超过这个关键时期,后天的弥补就 难以见效。
等,这些都是文化。 文化对人的社会化的作用当然是非常大的,其实我们社会化的结果就是 获得我们的文化,获得知识,获得价值观念,获得信仰、获得法律,风俗 习惯,生活态度,行为规范等等,就这样一个过程。
2、家庭因素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课堂 有一个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卢森堡,它有这样一句话,他说:家庭是孩
劳伦兹在1937年第一次提出了“印记”一词,用以解释
动物的社会行为现象及其形成的关键期。 印记指个体出生后不久的一种本能性的特殊学习方式。印 记式的学习,通常在出生后的极短的时间完成,学得后持久保 存,不易消失。 劳伦兹在研究中发现,刚孵化出的雏鸭对初次见到的活动对 象,如母鸡、人、自动玩具等,很快就学会与之亲近,就像雏 鸭跟随母鸭一样的关系,但是如果孵化后,超过了一定的时间 才接触到外界的活动对象,雏鸭就不会出现印记现象,这一时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全套课件 第三章  社会化的发展
弗认为,超我是从自我的一部分中分化而来,它是在幼 儿时期形成起来的
自居 ?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到了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
和行为模式,父母的各种道德观念和行为模式一般是 反映了社会上认可的行为与公认的价值观 人的发展过程(口唇期、肛门期、生殖器期、潜伏期和 性器期 )
25
(二)新精神分析理论有关个体 社会化的论述
二、家庭父母的影响
(一)家庭双亲在子女社会化过程中的特 殊地位
父母对子女社会化的影响大于其他人(包 括教师)的影响
父母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对孩子的 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学前期是接受社会化的最佳时期
17
(二)家庭双亲的影响反映了社会 文化的要求
父母总是把自身早已内化了的社会文化灌 输给子女,限制着子女的言行
任何时代的社会都会使用种种方 法对个人施加影响,使其成为一个符 合该社会要求的成员
个人也随时随地对当前的社会环 境以其自身的独特方式做出种种反应, 反作用于环境,从而表现出了人的主 观能动性
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系列的社 会化的过程
6
(三)只有经过社会化才能使自然人变为 一个社会人
儿童要能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 符合社会要求的成员,不仅需要在身 体上受到照顾,还需要与社会成员进 行交往,发生感情上的联系,否则社 会化就会受到损害
艾里克森 :不同意弗洛伊德的泛性生物学 观点,认为精神分析既要考虑生物学影 响,又要注意社会文化影响,主要集中 注意家庭、学校和文化给予儿童的影响
人格的发展继续到人的整个一生,也就是 说,社会化过程经历着整个一生
人格的发展是一个经历着许多阶段的过程
26
二、认识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观点 个体的认知结构是随着知识经验的增多而不断发

【社会课件】第四章社会化

【社会课件】第四章社会化

第四章社会化在西方社会心理学中,早就有人提出存在两种不同研究倾向的社会心理学,即心理学家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家的社会心理学,这种提法缘起于不同学科间存在的某些研究对象的一致性。

其中,社会化就属于“心理学的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社会心理学”共同研究的课题。

不同的是,由于研究者知识背景和研究角度的差异,社会学者多倾向于进行经验的分析,而心理学者多倾向于采用实证的方法。

第一节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定义对于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含义,心理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界定。

西方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E.Fromm)把社会化定义为:“社会化诱导社会成员去做那些要想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到延续的手段”。

①赖兹蒙(L.S.Wrightsman)指出“没有任何一个儿童是在完全的真空状态中成长起来的。

从婴儿出生的时候起,他就是受着各式各样的人物和事件所包围,而这些人和事是会塑造他对世界的认知的。

个体意识到它所属的社会的各种价值并把它们都吸收进去的过程,一般就称为社会化。

”②前苏联社会心理学家安德列耶娃(Г.М.Андреева)认为,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③对此,我国社会心理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有人认为,社会化是人在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中形成自己个性的过程,是人们能动地参与社会生活中,吸收社会价值文化和发展、丰富自己个性的过程。

还有一些社会心理学者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对社会化进行了讨论。

沈德灿等从个体发展的角度指出,社会化是自然人变成社会人的过程。

而时蓉华等从社会文化传承角度来看社会化,把社会化看成是“文化的继承”,是使社会发挥维持与继承的作用。

陈元晖所提出的“濡化”(onculturation)即社会化的观点也是从这一角度出发的。

从上述观点中可以看出:第一,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技能、知识、价值、动机以及在社会群体中应该扮演的角色的过程,它使个体知道社会或群体对他有哪些期待,规定了哪些行为规范;第二,社会化是使个体逐步具备实现这些期待的条件,自觉地以社会或群体的行为规范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然人变为一个社会人;第三,社会化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继承的手段。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第二章--社会化PPT课件
20
social
psychology 3、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反社会化 定义 指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
的过程。 反社会化的类型 无理性型 有理性型
21
social
psychology
反向社会化 定义
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 向他们传播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
角色身份的反映 自我意识:对自我存在的觉察和了解 自我评价:对自我的分析、判断 自我表现:人们以某些方式把自己的某些方
面展示给他人
13
social psychology
六、社会化的历程
1、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Erikson) 2、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 3、反社会化与反向社会化
14
social
1、生命不同时期的社会化(Erikson)
social psychology
第二章 社会化
1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化的涵义 二、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三、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四、社会化的社会文化因素 五、人格、自我与社会化 六、社会化的历程
2
social psychology
一、社会化的涵义
社会学: 偏重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规范的内化
3、主动性对内疚感(四岁——五岁) 如果危机成功得到解决,就会形成方向
和目的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自
卑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六岁一十一岁)
如果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能 力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无能。
16
social psychology
5、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十二岁—二十岁) 如果危机成功地得到解决,就会形成忠 诚的美德。 如果危机不能成功地解决,就会形成不 确定性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2社会化ppt课件
•马斯洛:吃了这块月饼就可以满足我品尝美味的需求(需要层次 理论)
•皮亚杰:我得研究研究,那些原料是通过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 (结构主义)
•米德:这些月饼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地将它视为一种食物,它在互 动的过程中已经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内涵(符号互动论)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outline
~ 社会化的含义 ~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 社会化理论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动物学人话
• 黑猩猩打手势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嗅觉能力“异常敏感”。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引子
~ 狼孩-阿马拉和卡马拉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动物学人话
• 鹦鹉学舌 – 定动物行为学家派佩伯格(Irene Pepperberg)博士对一 只名叫埃里克斯(Alex)的非洲灰鹦鹉进行训练,在经 过13年的训练后,埃里克斯掌握了80个英语单词的语 汇,其中包括物体的名称、形容词和动词,甚至能够 理解并说出一短串的单词。埃里克斯可以根据颜色和 材质区分出40种物体,可以理解“相同”和“不同” 这两个概念,还可以数数到6。但是,埃里克斯只认识 很少的动词和功能词,而且无法合适地将物体和动词 联系起来(Kako,1999)因此,埃里克斯的语言能力 是非常有限的。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社会化(共54张PPT)

社会心理学 第二章社会化(共54张PPT)

第二章 社会化
个体形成某一特定社会道德标准和与之相符的行为的过 程。道德社会化的结果就是人们按照道德标准来支配 自己的行为。
第二章 社会化
7. 角色规范的社会化
个体学习角色规范、态度和情感并使个体的各种行为符 合相应角色规范的过程。
第二章 社会化
性别角色社会化
是个体社会化的一项具体任务,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 的性别,并获得社会期望的、符合其相应性别的动机 、价值、心理特征与行为模式的过程。个体学习自己 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的过程就是性别角色的社 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一)遗传因素---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 (二)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生活使可能变为现实 1. 社会文化 2. 家庭 3. 学校 4. 同辈群体 5. 职业背景 6. 媒体
第二章 社会化
(一)遗传因素 遗传素质为社会化提供可能性。
具备人的遗传素质,人的生理结构,人的神经系统尤其是 大脑,这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人的社会化是从掌 握语言开始的。
职业背景是成人社会化的重要因素,工作环境影响着人 核心是知法、守法、护法。 首先是母亲对他爱护和照料,提供奶汁和食品满足他生理上的需求; 为了维系男性优势地位 把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类 个体的早期经验主要从家庭获得,社会和父母共同的性别 (二)社会因素---人类社会生活使可能变为现实 罗纳在1984年的研究中,提出了社会文化的作用力,由此提出了一个关于父母与孩子的接受-厌弃理论。 虽然小猴天天从带有奶瓶的“母猴”那里吸取食物,但它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依偎着裹有毛织物的“母猴”度过的。 日本与美国两种文化儿童社会化比较 大众传播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化起作日益重要的作用。 为什么完全是人类的儿童却因为没有在人类社会成长而成为“人形动物”呢?为什么儿童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不能成长为正常的人?人要成为人仅 仅有人类的基因遗传还不够吗?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演示课件

社会心理学社会化演示课件
关注:民族文化模式对其成员人格、社会行为的影响
教育学
偏重:社会系统化教育过程对人的社会影响
关注:个体适应社会的引导,影响个体发展教育体制的设 计
社会心理学 偏重:强调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
关注:个体特点、学习经验和人格差异在社会化中的作用 及社会心理经验在自我形成中的影响
9
? 一个社会它应包括哪些最主要的元素?
社会心理学之
社会化
简才永
2
我的第一张毕业照
3
4
“狼女”重返人间12 年后再寻养母——母 狼 ? 伊莎贝尔是当女佣人的母亲与主人所生 私生女,由于父亲把她会影响到自己声誉, 于是决定把抛弃。后来她被一只刚刚失去 幼崽的母狼收养,她与狼群共同生活了 10年之久。在她10岁的时候被一个猎人 无意间抓获,之后便重返人间。在多位科 学家和教育家的帮助下,经过十几年的学 习后,她又逐渐从一个狼女孩转变成了一 个地地道道的人类。在她结婚的当天,她 带着丈夫一同去了当年她和狼群活动的森 林……
? 主要就是个体需要适应自己新的社会角色。 如初为人父 /人母、由学生变成了老师、初 入职场、由下属变成了领导等等。
26
面对新的环 境,我该何 去何从???
27
? (三)、再社会化
? 主要是指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个 全新的生活方式的转变、适应和内化的过 程。
? 它意味着个体要放弃原有的价值观和生活 方式,而去认同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和生活 方式。
适应的的过程。
关文化知识、规则、
另一方面个体也能 价值观等实施影响 通过积极活动改造、 的过程。
影响社会。
8
(二)、不同学科对社会化的理解比较
学科视角
对社会化的理解与解释
社会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化的含义
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 应并吸收社会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 社会成员的过程。 传统观点:到成人期就结束了; 现代学术观点:伴随人的一生。
对概念的理解:
1.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中未成年的个体,严格地说,是未完成社
会化的个体。 2.社会化的执行者
与社会化有关的人们
3.社会化的结果
第二,儿童时期,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生理 上都是对家庭需求最强烈的时期。
第三,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位,儿 童可以从中习得各种社会关系。
家庭在儿童社会化中的作用
家庭主要是通过家庭生活的某些方式把社 会的规范和准则等转交给儿童,使之逐渐 社会化。父母对人、对已、对物的态度, 往往就是儿童的行为准则。
这种社会学习可以通过直接接受奖惩的方 式(直接学习)实现,也可以通过模仿和 观察的方式(间接学习)实现。
(2)儿童的性别认同
涉及两个阶段:
性别自认阶段(2•岁左右),对自我性别的 认同(自己是男是女);
性别恒常性阶段(4、5---7岁), 开始意识 到,自己的性别不会因名字、服装或行为 的变化而变化。
2、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1)家庭 (2)学校 (3)同龄群体 (4)工作单位 (5)大众传播媒介 (6)网络
(1)、家庭
家庭是最有影响力的社会化塑造者和调节 者。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 第一,童年期是人生社会化的关键期。 儿童时期的智力水平、个性特征、社会品 质的形成和发展对后来的社会化有着举足 轻重的影响。
基因决定论与文化决定论
人的大脑由140亿个脑细胞组成,每个脑 细胞可生长出2万个树枝状的树突,用来计 算信息。人脑“计算机”,远远超过世界 最强大的计算机。 人脑可储存50亿本书的信息。 人脑神经细胞功能间每秒可完成信息传
递和交换次数达1000亿次。 处于激活状态下的人脑,每天可以记住
四本书的全部内容。
化有着深刻的影响,特别是在教师、同学、 校规校纪以及责任、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下, 促进了儿童的社会化进程。
学校对儿童的社会行为的模塑在现代社会 中是无以替代的。
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 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教师的作用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既是知识 的传授者,又是社会行为规范的体现者。 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塑造与被塑造的关系。
这一机制具体涉及两大方面:“一部分是 由于我们(父母及社会)用不同的方式对 待男女小孩,一部分是因为儿童本身对他 们自己的性别有了一定的看法。”
(1)父母及社会给予的差别对待
社会学习论者认为,那些在儿童的早期生 活中,受到了父母和社会赞许、奖励的行为 会保留下来,而那些受到惩罚和阻挠的行 为则会减少以至消失。
教化个人,使之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成为符 合社会规范要求的有一定个性的社会有效成员。
二、社会化的特征
社会强制性 个体能动性 终身持续性
三、社会化内容:
1、政治社会化(爱国意识) 2、道德社会化 3、法律社会化 4、性别角色社会化(生理、人格特征、性别
角色)
1、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个体学会现有政治制度所接 受和采用的规范、态度和行为的过程,或 者说,是个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信念形成 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之社会化
他们共同的特点:
发现时不会说话 行为像动物 后天学习适应能力很差
说明了 什么?
人类的意识、语言、规范、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目的是什么?
无论从个人方面来说,还是从社会方面来 说,这个有机体都必须转变为一个能够有 效的参与社会,能够为社会所接受的人。
这个转变是通过社会化实现的。
蒙杜古莫部落:吃人肉,凶暴,具有攻击性。 女性害怕怀孕,不喜欢带孩子。
德昌布里部落:女性专横跋扈,精力充沛, 是家庭经济的支柱;男人喜欢艺术,饶舌, 富于情感,在家照顾孩子。
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的观点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科尔伯格的认知 发展理论进一步触及了性别角色社会化的 社会心理机制。
科尔伯格认为,性别自认和性别恒常性的 形成,是儿童性别行为的定型和性别角色 习得的基础。这两个概念的获得,意味着 儿童在本质上已经实现了“自我社会化”。
其他动物有社会化吗? 为什么人类可以社会化?
四、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1、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A、人类的大脑 B、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 C、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国家象征期:国旗、国歌、国家领袖 抽象国家观念期:国家、政治群体 国际组织系统期:国际观念的形成
2、道德社会化
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规范逐渐内化的 过程即பைடு நூலகம்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的基本表现:关心他人;对道 德问题做出判断; (R.赫什《道德教育的模 式》美1980)
3、性别角色社会化
个人学习自己所属文化所规定的性别角色 的过程即为性别角色社会化。
关于家庭影响的研究
家庭中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主要包括父 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
所谓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训 练、哺育的社会化方式,具体包括教养态 度、家庭气氛、教养行为。
(2) 学校
学校教育的系统化; 学校机构的独特性; 学校活动的专门化。 儿童进入学校接受系统的教育,对其社会
不同的文化环境会导致性别角色特征的不 同。性别角色特征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 通过各种文化中的性别行为模式的学习、 模仿和认同后形成的。
案例: 《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
人类学家M.米德对新几内亚3个部落的研究 阿拉佩什部落:性格温和、待人热情;反对
侵犯、竞争;少有占有欲。男女皆有典型的 女性特征。
1959年,著名社会学家H.海曼提出“政治 社会化”这一术语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
自然人转变为政治人, 即:遵守政府规定、 服从国家法律、行使正当权力、承担应尽 的义务、促进政治稳定的合格公民。
社会成员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关系着一个社 会和政府的稳定、巩固和发展。
赫斯与托尼的调查研究
对一万二千名美国小学生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儿童的国家意识依3个连续阶段逐渐发 展。
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1968)以小学一至 六年级学生为对象,随机抽取20%的儿童告 诉各任课教师说,通过智力测验发现,这些儿 童具有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学年末测试, 发现其智商明显提高。这一现象被称作 “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