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37f9e8f71fe910ef12df820.png)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二、研究的基本过程1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断——检查和验证2六个研究过程的步骤:(西拉杰、华莱士)1)确定研究课题2)研究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5)实地观察和实验6)说明研究结果三、研究的主要方法(案例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1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1)案例研究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变量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的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1)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2)按观察情景的差异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3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应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
1)测验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
2)测验的效度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4调查法:一般有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1)面谈法(信息的回收率高,但容易使人产生防备)2)电话调查法(成本较低,覆盖面较大)3)问卷调查法(常用的问卷调查形式:选择法、是否法、积分法、等级排列法)5实验法:又分为三种1)实验室实验法2)现场实验法3)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A间隔时序准实验B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三、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注意记住公式)1集中趋势分析:度量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指标有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两种2离中趋势分析: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标准差3抉择分析:就是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法。
自考 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
![自考 组织行为学 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73362df5022aaea998f0f83.png)
有破坏性的冲突。
第十章 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
1.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
2.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
标的活动过程。
3.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
的实际影响进行的领导活动。
2.事业生涯设计就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与计划的过程.
3.事业生涯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4.职业锚即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著的一种价值观关注焦点.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趋向,一般说来,态度由三种因素所构成:认知、情感、意向。
5.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趋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6.气质是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方式,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对能力和气质的影响很大,因而使主体的个性心理特征成为一个整体。
2.决策的原则是指决策形成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
3.系统分析原则是指把决策对象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研究它在整个大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弄清系统中各部门,各层次的主次关系,先后关系,达到系统完成,系统平衡.
4.方案选择就是要在既定的来自不同方面的几种方案中进行利弊,优劣比较,然后选取其一或是综合成一
第九章 群体间互动行为
1.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起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
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2.功能正常的冲突是指一些冲突支持群体的目标,并能提高群体的工作绩效,它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e6b5e955270722182ef7e7.png)
预测性研究(predictive research)是根 据现有知识预测今后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 根据当今薪酬待遇预测员工离职倾向等。
三、以研究可控性为原则分类的研究方法
(一)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case sdudy)法是研究者根据记 录、文件、书籍等记载的某个群体或个人的活动 资料加以分析,从中寻找群体或个人的心理和行 为活动规律的方法。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一、以应用广度为原则分类的研究方法 (一)理论性研究
单纯理论性研究(pure research)是为 了增加知识而进行的研究,侧重于从理论上 阐述某种心理或行为现象,不侧重实践应用。 例如,对人性、对激励的心理规律的探索等。
(二)应用性研究
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是为了 解决组织中广泛存在的问题,侧重于对观察 结果的证明,以及把这种成果应用于实践。 例如,工作设计、组织发展等。
(二)现场研究
现场研究是在现实的环境中对实际情况进行 的研究,它比实验室实验更接近自然条件。现场 研究可分为三种形式。
1.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field survey)是研究者根据 具体问题,运用问卷、调查表、访问等对特 定人群进行调查,收集材料并进行统计分析。 现场调查法有普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方式。
2.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field observation)是在自然 的条件下系统地观察和研究对象以得出结论。 优点是对所研究的群体不施加任何影响,不 改变活动进程,能够掌握研究对象的许多生 动活泼的实际材料,可靠性较高;
缺点是即使对被特定的研究对象的情况了解 得很清楚,也很难把该研究成果运用于其他 的群体中去。
除了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也有的 学者把服务性研究(service research)和行动 性研究(action research)列入这个分类之中。 服务性研究是咨询人员的研究,行动性研究 是对某种情况所进行的调查性研究。实际上, 这两种研究类型也属于应用性研究。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0cbada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8.png)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解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强调组织行为学在当今工作环境中的重要性1.2 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介绍个体、群体、组织和领导力等基本概念解释这些概念如何相互关联并影响组织绩效1.3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介绍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方法强调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在组织行为学中的重要性第二章:个体行为2.1 个体行为的基础解释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因素如何影响工作表现探讨个性、动机和自我效能等概念2.2 态度和价值观介绍态度和价值观的定义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探讨如何改变个体的态度和价值观以提高工作绩效2.3 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解释心理契约和工作满意度的概念探讨这些因素如何影响个体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的绩效第三章:群体行为3.1 群体行为的基础解释群体的定义和类型探讨群体动力学和群体内部的关系3.2 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介绍团队建设和团队管理的重要性探讨如何提高团队效率和团队绩效3.3 冲突和谈判解释冲突的根源和影响探讨谈判技巧在解决冲突和提高群体绩效中的作用第四章:组织结构和文化4.1 组织结构的设计解释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探讨组织结构如何影响组织的效率和绩效4.2 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介绍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的概念探讨组织文化和组织气候如何影响员工行为和组织绩效4.3 组织变革和管理解释组织变革的原因和过程探讨组织变革管理的策略和技巧第五章:领导力5.1 领导力的基础解释领导力的定义和特点探讨领导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5.2 领导理论介绍领导理论的类型和特点探讨不同领导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效果5.3 领导技巧和领导发展解释领导技巧的类型和重要性探讨领导发展的策略和途径第六章:动机与激励6.1 动机理论介绍需要层次理论、ERG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动机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帮助理解员工动机和工作表现6.2 激励策略讨论如何通过薪酬、福利、晋升机会和员工发展来激励员工分析不同激励策略的优缺点和适用情境6.3 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解释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的概念探讨如何培养员工的内在动机和提高其工作满意度第七章:沟通与信息传递7.1 沟通过程介绍沟通的定义和过程探讨有效沟通的要素和沟通障碍7.2 沟通技巧讨论倾听、提问、非语言沟通和跨文化沟通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组织沟通中的重要性7.3 信息技术与沟通解释信息技术对组织沟通的影响探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组织沟通的效率第八章:决策与问题解决8.1 决策过程介绍决策的定义和过程探讨决策制定的心理因素和决策风格8.2 决策技巧讨论风险型决策、不确定性决策和群体决策等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解决组织问题时的重要性8.3 创新与创造力解释创新和创造力的概念探讨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和提高组织的创造力第九章: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9.1 组织学习的重要性介绍组织学习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组织学习对组织绩效的影响9.2 知识管理策略讨论知识创造的流程、知识存储和知识共享等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在组织学习和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9.3 学习型组织解释学习型组织的概念和特点探讨如何建立和维护学习型组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第十章: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10.1 组织伦理介绍组织伦理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道德发展理论和伦理决策框架10.2 组织社会责任解释组织社会责任的概念和原则探讨组织如何履行社会责任以提升其形象和声誉10.3 组织伦理与社会责任实践讨论组织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伦理和社会责任问题分析这些实践对组织绩效和员工行为的影响第十一章:多样性与包容性11.1 多样性概念介绍多样性的定义和类型,包括性别、种族、年龄、文化等探讨多样性对组织行为和绩效的影响11.2 包容性的重要性解释包容性的概念及其与多样性的关系探讨如何创建一个包容性的工作环境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创造力11.3 管理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策略讨论制定和实施多样性管理计划的步骤分析如何通过培训、政策制定和领导力来促进多样性与包容性第十二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12.1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介绍职业发展理论,如职业发展阶段理论和职业选择理论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帮助个人规划和管理职业生涯12.2 职业生涯规划技巧讨论目标设定、自我评估、技能发展和网络建设等职业生涯规划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实现职业目标中的重要性12.3 职业生涯管理策略解释组织在职业生涯管理中的角色探讨如何通过职业路径设计、晋升机会和员工发展项目来管理职业生涯第十三章:工作与生活平衡13.1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概念介绍工作与生活平衡的定义和重要性探讨工作与生活平衡对员工健康、幸福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3.2 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分析工作与生活平衡面临的挑战,如长时间工作、远程工作等探讨解决方案,如灵活工作安排、休假政策和员工支持计划13.3 组织在促进工作与生活平衡中的作用讨论组织如何通过政策和文化变革来支持员工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分析这些措施如何提高员工满意度、降低流失率和提升组织绩效第十四章:压力管理14.1 压力的定义与影响介绍压力的定义和来源探讨压力对个体行为、健康和工作绩效的影响14.2 压力管理技巧讨论时间管理、放松技巧、正念和应对策略等压力管理技巧分析这些技巧在应对工作压力中的应用和效果14.3 组织压力管理策略解释组织在压力管理中的角色和责任探讨如何通过支持性环境、工作设计和员工援助计划来管理组织压力第十五章:变革管理15.1 变革管理的重要性介绍变革管理的定义和必要性探讨变革对组织行为和员工适应的影响15.2 变革管理理论介绍变革管理的理论和模型,如Kurt Lewin的变革过程模型探讨这些理论如何指导组织进行有效的变革管理15.3 变革管理策略与实践讨论沟通、参与、培训和象征性行为等变革管理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在实施组织变革时的应用和效果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组织行为学的关键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6851623443323968011c92a8.png)
二、观察法 定义: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 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 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分类: 第一种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 可分为参与分析法和非参与分析法. 第二种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分为自 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 (其优缺点可以参考书P29-30)
四、相关分析 这种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 量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五、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方法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 响的现象。
一、集中趋势分析:
*算术平均数:简单算术平均 X= 加权算术平均 X=
∑X n ∑j X n
*中位数 中位数用M表示:它是把全部测量数值按大小次序 排列后,最中间的点的数值。 两种情况: 1.n为奇数
N+1 2
项的数为中位数
2.n为偶数 须将数列最中间两项数据相加,除以2
二、离中趋势分析 为了要了解一组测量结果靠近算术平均值或中位 数分布状况,需要分析他们离中趋势。 度量离中趋势常用指标是标准差。 d=
五种 一、案例研究法 定义: 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 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优点: 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 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它提供了许 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做了许多准备. 缺点: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研究成果的信度,效 度和普遍性无法得到确切说明,另外工作人员本身的主 观性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
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任何一门以 某种客观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科学,都有其与之相 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的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与其 他科学一样,也具有作为揭示其客观规律性手段的 科学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b7b37d72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0e.png)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职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研究员工个体、群体和组织内外环境等多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帮助组织管理者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组织行为问题。
本文将重点介绍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设计和数据收集方法。
一、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是组织行为学中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的观测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
实证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实地观察、实验和调查等几种类型。
1. 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组织内部进行观察,记录员工的行为和工作环境等相关信息。
研究者可以通过实地观察来了解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组织文化以及员工的行为特征等。
例如,研究者可以观察员工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分析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合作程度等。
2. 实验实验是一种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通过在实验室或者组织内部设定实验条件,然后收集和分析数据,从而得出结论。
例如,研究者可以在实验室中设置不同的情境,观察员工的应对策略和行为表现,并分析不同因素对员工行为的影响。
3. 调查调查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计问卷或面谈等方式,收集员工的主观反馈和意见。
通过调查,研究者可以了解员工的态度、满意度、工作压力等信息,为组织管理者提供参考。
调查方法可以包括横断面调查、纵向调查和面板调查等。
二、实证研究设计实证研究设计是指在实证研究中选择合适的研究设计来解决特定的研究问题。
常见的实证研究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纵向设计和试验设计等。
1. 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是指在一个时间点上对组织进行观察和研究,收集的数据是在同一时间点上的。
横断面设计可以用于了解组织内不同群体的特征和行为情况等。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横断面设计调查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离职意愿等。
2. 纵向设计纵向设计是指在多个时间点上对组织进行观察和研究,收集的数据是在不同时间点上的。
纵向设计可以用于研究组织内变化的过程和演变趋势等。
例如,研究者可以通过纵向设计考察员工在组织内的晋升和职业发展情况。
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二章)
![第一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0770628bd64783e09122bd3.png)
例如,一些人很容易接受变化,另一些人却 坚决抵制改变。一些人不想做出决策,另一 些人却很有兴趣加入与参与。我不得不学习 运用各种办法来激励不同的人。我不得不提 高自己的沟通技能。我认识到,沟通是处理 我与下属关系和处理组织内部政治活动的关 键。” 迈克尔· 鲍泽学会了绝大多数管理者都能迅 速掌握的东西:对任何管理工作来说,成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开发良好的人际交往技 能。管理者需要在专业领域具备技术实力, 但仅有这种知识还不够。为了和他人共同工 作,成功的管理者和创业者还需要人际交往 技能。
图1-3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心理学 工业心理学
人事心理学 (人与事的关系)
组织心理学 (人与人的关系)
消费心理学 (供应者与消费者的关系)
工程心理学 (人与机器的关系)
主要影响
管 理 学 人事 管理学 组织 管理学
主要
管理心理学
生物学 生理学
主要影
响
组织行为管理学
影响
工程学
自 然 科 学
行为科学 心 理 学 人 类 学 社 会 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
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 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法 研究目的——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 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 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 既定的目标。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 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 更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见图15心理学工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人与事的关系组织心理学人与人的关系消费心理学供应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工程心理学人与机器的关系管理心理学组织行为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社会科学组织管理学人事管理学管理学工程学生理学自然科学生物学主要影响主要影响主要影响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图11返回图图13普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工业个体心理学工业社会心理学工业消费心理学解决供应者与消费者的配合后又称管理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解决人与机器的配合组织行为管理学人事心理学解决人与事的配合人群关系学解决人与人的配合从心理学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图12返回组织行为组织理论组织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微观宏观分析的层次理论性应用性基本性质组织科学的四个组成部分图图15返回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和行为规律理论模式?二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系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和行为规律理论模式?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见图16?二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见?图17?三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见图18人力的产出社会环境经济文化政治组织变革与发展组织文化工作压力组织设计工作设计激励领导决策领导信息沟通人际关系群体行为与绩效群体冲突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个性差异与管理人力的投入创造性的培养与开发效率和效益人员满意度人际关系出勤率人员流向第四层组织外部环境第三层组织第二层群体第一层个体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图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图返回图图16遗传因素体质状况生理需要生物节奏规律生理因素感觉知觉思维认识价值观理想信念态度气质能力性格个性心理因素个人主观内在因素文化因素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8808b15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f.png)
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研究组织内个体行为和组织的关系的学科。
为了深入了解组织中的行为和决策,研究者使用了多种方法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
本文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
一、实地观察实地观察是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研究者通过亲自进入组织,观察和记录组织成员的行为和交互。
实地观察可以提供详细和真实的数据,有助于了解组织中的实际情况。
研究者可以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行为、沟通方式、决策过程等来研究组织内部的运作机制。
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是一种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通过向组织成员发放调查问卷来了解他们的意见、看法和体验。
问卷调查可以快速获取大量数据,并且可以对组织的整体情况进行概括性的分析。
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员工对组织文化、领导风格、工作满意度等方面的看法,以及他们的行为和态度。
三、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对组织成员进行实验来观察和测量特定因素对其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实验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确定因果关系,并探索特定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程度。
研究者可以设计实验条件,比较不同条件下组织成员的行为差异,以及对特定刺激的反应。
四、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特定组织或个体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丰富的数据,对特定组织或个体进行综合的描述和解释。
案例研究可以提供详细的情境和背景信息,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组织行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研究者可以通过案例研究来探索组织决策、变革管理、领导力发展等问题。
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和案例研究是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研究者可以根据具体问题和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解释组织内的行为和决策,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力支持。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
![组织行为学第二章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https://img.taocdn.com/s3/m/328dfed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11.png)
•个性心理 结构
•个性的心理结构
•个性倾 • 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理想 •信念 •世界观
•个性心 •理特征
『思考题』:归因理论对我们企业管理有什么现实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 个性与行为
重点: 个性特点以及对组织管理活动的影响。
一 个性的内涵
个性是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 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
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
和。
个性倾向性——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 的积极特征,包括需要、动机、理想、信念和 世界观等。
是指当人们知觉某一对象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加深理解,并 做出解释。 知觉的恒常性
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某些变化时,而知觉的映象 仍然保持不变。( 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不断地适应变化的环境。)
你看见是什么?
看见六个杯子还是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你看到了老人深邃的眼睛,我却看到了一对男女桀傲不驯的长发; 你看到了老人紧抿的双唇,我却看到了他们交缠的双臂;你惊叹老 人胡须的茂密,我却在欣赏他们长长的披风和飘逸的长裙。
外在的
因
稳定性
稳定
能力
工作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归因理论的现实意义
归因理论认为:我们对个体行为的不同判断,取决于我们对特定行 为归因何种意义的解释。因此,归因理论在激发成就动机、促进继续努
力的行为方面有重要作用。
如果行为者把工作、学习中的失败和挫折归因于智力差、能力低 等稳定的内因,则不会增强今后的努力与持续性行为。
定型效应:是指人们在头脑中把形成的对某些知觉对象的形象 固定下来,并对以后有关该类对象杜知觉产生强烈影响的效应 。 如:“无奸不商”、女性在管理角色上的定型等。
组织行为学主要的五种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主要的五种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95c347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db.png)
组织行为学主要的五种研究方法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个体和组织在工作和组织环境中的行为与互动的学科。
研究方法是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分析、理解和解释员工、组织和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下面将介绍组织行为学的五种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法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它研究对象的行为在自然和实际情境中的表现。
研究者通过直接观察员工在工作场所中的行为、互动和动态过程,记录行为并加以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工作满意度和沟通方式等因素。
观察法的优势在于可以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但它也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研究者的主观性较高,难以捕捉一些复杂的心理过程。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它通过给被调查者发放问卷,收集他们对研究问题的观点、看法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员工的态度、满意度和行为意向等因素,并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快捷,可以同时调查大量的被试对象,但它也存在一些限制,例如受试者可能存在回答不实的情况,问卷设计可能存在测量误差。
3.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和操作变量来研究因果关系的方法。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操纵一个或多个变量,观察它们对组织行为和管理效果的影响。
实验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更直接地验证研究假设,确定因果关系,但它也需要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的有效性,并且可能会受到现实工作环境的限制。
4.案例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是一种深入研究个别组织或个体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信息和数据,来理解和揭示个案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方案。
案例研究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特定情境下的组织行为现象,获取详细的定性数据,并提供真实和深入的案例分析。
然而,由于案例的个别性和局限性,研究结果的推广性有限。
5.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是一种将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者通过与组织成员合作,提出问题、制定方案并实施行动,然后通过反思和评估来改进和提高组织和员工的行为和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d95df43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2.png)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哎呀,这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到底是啥玩意儿呢?”我和小伙伴们正围在一起讨论着这个听起来好高深的话题。
咱就先说说这研究方法的步骤吧!就好比我们玩游戏得有规则一样。
首先呢,得观察。
这就像我们在操场上观察小蚂蚁搬家似的,仔细看看人们在各种情况下是咋表现的。
比如说在课堂上,大家是认真听讲呢,还是偷偷开小差?然后呢,要进行调查。
可以问问大家对某件事情的看法,就像我们下课聊天问“你觉得今天的作业多不多呀?”这一步可重要啦,能让我们了解到大家真正的想法。
最后呢,还得分析总结。
把观察到的和调查来的东西整理整理,找出规律来。
这就跟我们整理书包一样,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归归类,就清楚多啦!那注意事项呢?嘿,可不能马马虎虎的。
观察的时候得认真,不能三心二意。
要是像有的同学上课一会儿玩玩铅笔,一会儿看看窗外,那啥也观察不到。
调查的时候得诚实,不能为了让别人高兴就说假话。
就像我们不能为了讨好老师就说作业一点也不难,明明难死了嘛!这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啥应用场景和优势呢?哇,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在班级里,老师可以用它来了解我们为啥有时候不喜欢某一门课,然后想办法让我们更喜欢学习。
这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找到病因才能治好病呀!在家庭里呢,爸爸妈妈也可以用它来知道我们为啥有时候会发脾气,这样就能更好地和我们相处啦。
它的优势就是能让我们更了解别人,也让别人更了解我们,大家就能开开心心地在一起啦!我给你们讲个实际案例吧!有一次,我们班要组织一次活动,大家意见不一样,有的想出去玩,有的想在教室里做游戏。
老师就用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先观察我们平时喜欢干啥,然后做了个调查,最后决定组织一次户外游戏活动,大家都可高兴啦!这就说明这个方法真的很管用呢!所以说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就像一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我们了解别人的大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咱可得好好学学这方法,以后说不定还能派上大用场呢!。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1fc418f18583d049645934.png)
组织行为学重点知识点汇总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和性质1 组织行为;是指社会组织(包括企业),为实现其创立时的宗旨,自行发出动机,采取行动和取得效果的过程,它是动机,行动,效果的统一.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下,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研究范围:只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
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和政治学。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边缘性、两重性、应用性。
4.组织行为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心理学理论是基础,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着手,人类学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也是组织行为学的基础。
5.费恰特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
2)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
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
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
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和性格。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7.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案列研究法、观察法、心理测验法、调查法、实验法。
8.调查法的具体方法: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9.实验法的具体方法:实验室实验法、现场试验法、准实验法。
10.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集中趋势分析、离中趋势分析、抉择分析、相关分析、因素分析。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12.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由于人们的需要、经验和思想方法诸多方面的差异,常常造成人们的知觉与客观事物不一致,知觉不能全面的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
造成思想方法:知觉防御、首因效应、晕轮效应、投射。
13.麦克里格X理论要点:表明领导者是如何看待被领导者,以及此行为依据所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的理论。
Y理论的要点:和X理论相反,人干工作是主动的。
1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态度的特性: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两极性、间接性。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
![00152组织行为学(2016版)(1)](https://img.taocdn.com/s3/m/55f08e720912a216147929e4.png)
(一)第一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理性模式。
• 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代表人物:泰勒、韦伯和法约尔等。 • 古典科学管理理论局限性:1.把员工看成“经济人”;2.强调独裁式管理;3.把组织看成是封闭的系统。
(二)第二阶段:把组织看成一个封闭的社会性模式。
• 20世纪30年代——20世纪60年代,代表人物:梅奥、麦格雷戈等。 • 人际关系学说:把人当作“社会人”看待,重视人的因素,重视人的社会、心理需要,以及重视企业组织内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及学科性质 (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 •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 2.研究范围是特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 3.研究目的是提高预测、引导及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提高工作绩效及员工满意度。
(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 • 1.跨学科性 • 2.系统性 • 3.权变性 • 4.实用性 • 5.科学性
暗示、诱导所形成的信息失真。
• 问卷法:
• 优点:(1)调查范围广(2)样本量大(3)调查资料可以量化,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 缺点:(1)设计问卷费时(2)问卷使用前需要测试(3)填写问卷一般单独进行,缺少沟通,有可能影
响调查质量。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之间的关系、工作的性质、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的高低、动机的强弱及同事之间的 相处状态等。 • 5.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相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第一节 人性假设
四、“复杂人”假设
(二)基于“复杂人”假设的管理
• 1.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来提高管理效率 • 2.采用富有弹性的、灵活多变的领导方式 • 3.关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576f561168884868762d68d.png)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
.组织公平 :组织公平量表分为分配公平 、 程序 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四个部分。 量表采用 七点计分法,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别给与 1 分~7 分。 该问卷由员工进行填写。 分配公平:采用 Niehoff 和 Moorman 于 1993 年编 制的量表,共 5 个问题。 程序公平:采用 Farh 在 1997 年的研究中引用 Balkin,Gomez-Mejja 和 Spencer 的量表,共七题,包括参与(4 题)和投 诉机制(3 题)。 人际公平:采用 Colquitt(2001) 编制的量表 ,共 4 个题目 ,采用 7 点量表 。 信 息公平:同样采用 Colquitt 于 2001 年编制的量表, 共 5 道题目,7 点量表。
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 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案例: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 ①研究课题: 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 对浙江省农户的实证研究 ②研究理论和模式: 应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农户的预期收益、参与成本及当前 收益影响农户做出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行为决策。 理论模型:D(R)=P{(E-C)﹥R} E: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组织的预期收益 C:农户的参与成 本 R:农户当前的收益 ③形成假设: 影响农户参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行为的主要因素分为六组 来分析:农户户主个人特征;农户家庭特征;农户的农业 生产特征;当地农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当地政府的支持 程度;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的地区规模化水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第二章](https://img.taocdn.com/s3/m/a217385c6f1aff00bed51e89.png)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征:*1、识记: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2、领会:科学的研究方式示应具有的六个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二)识记:科学的研究过程的四个步骤(p26)答:1、观察和实验。
组织行为学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行为和行为的规律性,首先,需要实地观察和试验,并且如实记录个体、群体饿整个组织行为的因素是哪些,它们在与环境发生关系情况下的行为反应和工作绩效的数据资料。
2、分析和评价。
在收集客观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归纳综合、系统分析和评价,说明个体、群体、组织的行为和环境产生的原因及其相互关系的结论。
在这过程中要强调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最后提出研究评价报告。
3、预测和推断。
运用上面的系统分析方法和评价所得到的带有规律性的结论进行演绎推论,就能预测和推断某个人、群体或组织在未来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可能产生的行为反应和工作绩效,从而对他们的工作做出计划安排。
4、检查和验证。
按照在实施计划安排的实践中,来进一步检查和验证上面的预测与推论是否正确。
如果实践结果与预测安排不相符合,那可根据在实践中所收集的新的数据和资料,对原来的预测和安排进行修正。
领会: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六个系统过程(p28)答:1、确定研究课题2、研究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5、实地观察和实验6、说明研究结果(三)识记:1、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有:答:(1)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这种方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2)观察法,这是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两类,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类,可把观察法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两类。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1c06335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0e.png)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目前常用的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个案研究法五种。
扩展资料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组织行为学具有边缘性、综合性、两重性、实用性等特点。
研究组织行为学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管理科学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与生理学等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
行为科学运用的范围极广,组织行为学正是把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上的必然结果和产物。
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不仅在西方受到重视并在迅速的发展,在我国也从介绍开始转向普及和应用,组织行为学必将对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其它科学一样,都必然遵循研究程序的公开性、收集资料的客观性、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分析方法的系统性、所得结论的再现性、对未来的预见性等原则。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个案研究法等。
西方学者提出的理性的.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的人、复杂人的假设,对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一定的意义,其中有科学的成份,也有片面性,我们在借鉴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具体分析。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其主要特征有:(1)边缘性、综合性:(多学科交叉性、多层次性)(2)两重性:(多学科性、人的两重性、管理的两重性)(3)实用性:(应用性科学)3、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国内外的实践证明,特别最近几年我国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加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管理工作和提高管理水平,对于培养和选拔各级管理人才,改进领导作风和提高领导水平,对于提高工作绩效,对于改进干群关系,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事业单位的活力和提高社会生产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4)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91af43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16.png)
组织行为学知识点第一章绪论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探讨个体、群体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个体心理核心是激励及核心创造力的问题,即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问题。
涉及到个体的需要、动机、态度等;同时还涉及到人的认识差异、能力差异、个性差异等。
群体心理核心是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的测评、人际关系的条件、人际关系的障碍与改善等。
还涉及工作团队与团队精神、团体凝聚力、团体士气、团体信息交流与意见沟通、团体的决策、团体的竞争与合作、团体意识等。
领导心理领导的素质、结构、功能与影响力;领导者的选择、考核、培训;领导体制的演变等。
组织心理组织理论及其变革;现代社会组织结构的内容、特点及管理原则;组织改革的心理分析(比如改革的目的、过程、动力、阻力及其克服);组织发展与组织效能(组织气氛、形象、文化建设)等。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1.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题2.激励问题3.领导科学问题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实验室实验或现场实验等传统方法外,还有经验总结法、观察法、测验法、研究者与实践者相互参与的准实验方法、案例比较法、现场研究法等。
观察法:也叫自然观察法,是在日常的不作任何人工干预的自然和社会情况下,观察者以感觉器官(眼、耳等)为工具,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的直接观察组织中人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推测人们的心理状态。
优点:目标明确、简单易行、真实有效缺点:难以深入、无法进行统计分析实验法:实验法是研究者有目的地严格控制或创设的条件,通过有效因素的变化来分析发现被试者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
优点:严格控制条件缺点:推广性差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预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
优点:简便易行,双向沟通,加强感情交流,增加相互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同一个指标下,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的差异程度 越大,数据分布越分散,平均数的代表性就越差;标准差 越小,表明这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越小,数据分布越集中, 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大。
三、抉择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就是用数量指标对每种情况中 可能有或可能没有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的方 法。 它主要包括结构关系指标和对比关系指标。 结构关系是用百分比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 关系。 对比关系指标是用百分比表示整体内部各部 分之间的关系。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第二节 研究的基本过程
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
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 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 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六个步骤的循环系统
第三节 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案例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 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和说 明的方法。 优点: 1、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 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2、它提供了很多很多研究建议,为解决未来的实践 和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做出了很多准备。
2. (2005.4)下面哪种方法不是问卷调查法的 2005.4)下面哪种方法不是问卷调查法的 形式?( ) A.选择法 A.选择法 B.是否法 B.是否法 C.等级排列法 C.等级排列法 D.比较法 D.比较法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是指心理测验的( ) 3.心理测验的有效性是指心理测验的( A.可靠性 A.可靠性 B.准确性 B.准确性 C.信度 D.效度 C.信度 D.效度
0
0.30.3-0.5
0.50.5-0.7
0.70.7-0.9
பைடு நூலகம்
1
两组变量之 间的关系
没有关系
中等关系
显著关系
密切关系
正比或反 比关系
五、因素分析
这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处理数据的方法。 因素分析方法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 影响的现象。 这种因素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受多变量影 响的心理现象的总变动中,各个因素的影 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与系统观察法密切相联系的方法。 它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 感情和满意度。 有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 面谈法 电话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
① ② ③
面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 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 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 面对面地谈话,调查者可以作解释,因而 所得的反应也较丰富、确切。 缺点: 因为面对面谈话往往会给人增加心理负担, 使人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所以要求研究者 应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另外,这样面谈 较费人力和时间。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 4.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 的实验称做( 的实验称做( ) A.实验室实验B.现场实验 A.实验室实验B.现场实验 C.准实验 C.准实验 D.心理测验 D.心理测验 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 5.测验结果稳定性和一致性的指标是( A.效度 B.信度 A.效度 B.信度 C.恩格尔系数 D.区分度 C.恩格尔系数D.区分度
电话调查法的优缺点
优点: 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 缺点: 不象面谈法那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 和解释问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不发生误解。 这种方法对于已普及电话的地区较为适用, 而对电话还不够普及的地方就不很适用。
问卷调查法的优点
这种方法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 而且花钱费时不多。 此外,回答问题的人可以不写明姓名,这 样被调查者就能敢于如实回答一些敏感的 或关于本人的问题。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优点是,被调查者有较 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回答问卷中提出的问题。
第四节 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
一、集中趋势分析
集中趋势研究的是资料数据的代表性数值。 用集中量数来代表全体资料数据,是认识 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基本方法。通过集中 量数,可以大致看出并认识对象全体的一 个概貌。 度量集中趋势的最常用的指标有算术平均 数和中位数两种。 算术平均数分为简单算术平均数和加权算 术平均数两种。
二、离中趋势分析
甲、乙两个学生6次英语考试成绩
次数 学生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甲
92
90
65
70
75
88
乙
110
70
95
50
60
95
二、离中趋势分析
一般地,一组数据中各个变量离开集中趋势的偏 离程度称为离中趋势。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 是标准差。 如果一组数据包含着n个数值x1,x2,x3,…,xn, 那么它的标准差为
第二章 组织行为学的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 任何一门以某种客观规律性为研究对象的 科学,都有其与之相适应的一套合乎科学 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
六个主要特性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 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 要手段。主要有六个主要特性: 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对未来的预见性
2. (2004.7)实验法中的间隔时序准实验的特点在于,对同一个 2004.7)实验法中的间隔时序准实验的特点在于,对同一个 群体进行( )。 A.不同的实验对比 A.不同的实验对比 B.附加物力的实验对比 B.附加物力的实验对比 C.附加人力的实验对比 C.附加人力的实验对比 D.实验前后对比 D.实验前后对比
常见的问卷调查法
① ② ③ ④
常见的问卷调查法有四种形式: 选择法 是否法 计分法 等级排列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 一个或多个自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 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 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实验法分为三种: 实验室实验法 现场试验法 准实验法
① ② ③
简单算术平均数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x1,x2,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x1,x2,x3, ... , xn, 那么这n个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 那么这n个数据的简单算术平均数为: 算术平均数为:
加权算术平均数
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 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 次,… xk出现fk 次,这里f1+f2+… 次,…,xk出现fk 次,这里f1+f2+…+fk = 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那么这n
真题练习— 真题练习—单项选择题
2 . (2007.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 2007.4)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A . 简单算术平均数 B .加权算术平均数 C .中位数 D .标准差 3. (2006.4)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 2006.4)组织行为学家西拉杰和华莱士,把研究组 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的系统过程归纳为( ) A.四个步骤 A.四个步骤 B.五个步骤 B.五个步骤 C.六个步骤 C.六个步骤 D.七个步骤 D.七个步骤
∑ (x − x) d=
n
2
3.离中趋势分析是组织行为学中研究结果 的统计分析方法之一,其常用指标标准差 的计算公式为( ) A. B.C. D.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 3.一般应用于分析受多种因素影响现象的方法是 ( ) A.抉择分析 A.抉择分析 B.相关分析 B.相关分析 C.趋势分析 C.趋势分析 D.因素分析 D.因素分析 2.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 2.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 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严密控制, 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能够随时观察它们的变化。这种研究方法是( ) A.实验室实验法 A.实验室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B.现场实验法 C.准实验法 C.准实验法 D.观察实验法 D.观察实验法
一、案例研究法
缺点: 1、由于变量多,无法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与否, 故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明 确。 2、研究者本身的主观性会对案例分析产生影 响。
二、观察法
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 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 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 的心理状态。这种方法叫观察法。
准实验法
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 叫做准实验法。 准实验法有两种:间隔时序准实验、不等同对照 组准实验。 特点: 准实验法虽然不如实验室那么准确,但是它的好 处是自然而不做作,减少由于严格控制的实验条 件所带来的心理反应。 另外由于没有打乱正常的生产秩序,也可消除研 究者受到管理当局对实验的抵制,在实际工作中 较为可行。
自然观察法和控制观察法的优缺点
自然观察法的优点是所观察得到的结果更 具有典型性,更易于应用于实际。 自然观察法的缺点就是有时不能肯定被观 察者的行为变化是由何种自变量所引起的。 这方面控制观察法优于自然观察法。
三、心理测验法
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 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 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 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 究方法。 测验的信度和效度
四、相关分析
这种方法是用于揭示两组变量或几组变量 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 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一般用相关系数作为 度量的具体指标。 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 相关系数的范围:从+1经过0到-1。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变量之间的 关系越密切。
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与变量之间的关系
绝对值
中位数的计算
例1:5株树苗的高度从低到高排列为76、77、 株树苗的高度从低到高排列为76、77、 85、88、90厘米,中间位置为第三位,即85 85、88、90厘米,中间位置为第三位,即85 为中位数; 例2:某商场6天的营业额从小到大排列为 :某商场6 1.2万,1.3万,1.5万,1.7万,1.8万,1.9万, 1.2万,1.3万,1.5万,1.7万,1.8万,1.9万, 则中位数为(1.5 +1.7) 则中位数为(1.5 +1.7)/ 2 = 1.6万。 1.6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