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传感器测试结果处理与误差计算
称重传感器检定分度数公式
称重传感器检定分度数公式
称重传感器检定分度数的公式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得出:
步骤1,首先,需要明确称重传感器的额定负荷(通常以N或
kg为单位)和其标定灵敏度(通常以mV/V为单位)。
步骤2,然后,计算称重传感器的理论分度数。
理论分度数可
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理论分度数 = 额定负荷 / 标定灵敏度。
步骤3,接下来,进行实际的检定操作。
在检定过程中,需要
施加一系列已知负荷到传感器上,记录传感器输出的电压值。
步骤4,根据实际检定得到的数据,计算实际分度数。
实际分
度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实际分度数 = 施加负荷 / 传感
器输出的电压值。
步骤5,最后,比较理论分度数和实际分度数的差异,以评估
传感器的准确性和精度。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要考虑一些修正因素,例
如温度、非线性误差等,以确保称重传感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检定分度数时,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修正。
皮带秤称重传感器使用前及出现误差后的处理方法
皮带秤称重传感器使用前及出现误差后的处理方法传感器使用前一定要对其灵敏度进行测试,以确保其测试结果的精确性。
•在将传感器接入线路之前,必须先检查其输入及输出的阻抗,即使已经接线,也应拆开重新检查。
其输入阻抗为:400±30Ω(高阻型阻抗值为700±30Ω),输出阻抗为:350±5Ω(高阻型阻抗值为650±20Ω),若阻抗值不在此范围内,应该及时更换传感器,切不可抱着侥幸的态度使用;•若测试时,称重结果为负值,应将传感器输出端的正负极对调,即可;•通电测试时,传感器空称(信号正负端间零点电压)电压必须在仪表量程之内;•模拟信号易受其他杂信号的干扰,这就要求传感器的电缆应使用屏蔽线进行保护并且选用的长度要尽可能短,以减少杂信号的干扰,与此同时,还要远离其他线路,以减少干扰。
•初次连线时,应注意每只传感器正负端颜色是否对应,若不对应,则会因为受力后信号电压变化相互抵消而出现显示值不稳定的现象。
使用前做好上述准备之后,在使用中,也难免出现一些其他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具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的能力。
若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称重显示错误测量不稳定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主要处理方式如下:•首先检查仪表与传感器之间的连接线路是否正确接线,接线是否牢固,是否有潮湿短路的现象;•针对上述使用前检测传感器阻抗的方法,检测此时传感器的阻抗,看是否在合理的阻抗范围之内,若不在请及时更换传感器,若在范围内,继续进行下述检查。
•通电测试传感器的零点电压(空称电压)是否在仪表的信号测试量程范围内,若不在,更换传感器;•一次测试一只传感器,以区分出有问题的传感器并进行更换;称重传感器作为皮带秤的核心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皮带秤的质量,因此一定要按照生产厂家的规定谨慎使用。
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
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分析与改善电子称重系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活和工业领域的测量设备。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电子称重系统在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误差。
本文将通过逐步思考的方式,分析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并提出改善方法。
第一步:了解电子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电子称重系统的工作原理。
电子称重系统通常由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和显示器等组成。
传感器将物体的质量转换为电信号,模数转换器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在显示器上显示出来。
这样,我们可以通过读取显示器上的数字来得知物体的质量。
第二步:分析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来源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的精度:传感器的精度越高,测量误差越小。
因此,如果传感器本身的精度较低,测量误差就会较大。
2.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和气压等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传感器的测量性能,导致测量误差。
3. 人为误差:读取显示器时的读数误差、放置物体时的位置不准确等都可能导致测量误差。
第三步:改善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1. 选择高精度的传感器:选择精度较高的传感器可以减小测量误差。
在选购电子称重系统时,应关注传感器的精度参数。
2. 校准传感器: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可以提高其测量准确度。
校准可以通过比较已知质量物体的真实质量与传感器测量值之间的差异来进行。
3. 控制环境因素:尽量将电子称重系统放置在恒温、湿度稳定的环境中,避免温度湿度等因素对传感器的干扰。
4. 加强培训和操作规范:提高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减少人为误差的发生。
第四步:验证改善效果改善措施实施后,应进行实际测量并比较改善前后的结果,验证改善效果。
可以选择一些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测试,并比较测量结果与真实质量之间的差异。
如果差异明显减小,说明改善措施有效。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子称重系统的测量误差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改善措施,可以提高其测量准确度和稳定性。
称重误差感量计算方法
称重误差感量计算方法及秤的标定
秤的容量确定;秤的分度数、分度值选择;
误差值根据公式:
E= I - m +0.5 e - △m
式中:E=误差,I=仪表显示值,m=秤上砝码,e=分度值,△m=附加小砝码;
实例一:(用感量砝码测试称的实际误差)
如一台容量50kg的包装秤,我们将40kg的砝码放在称量斗上,仪表显示的分度值为20g,这时仪表读数显示40kg;用 1-10g范围内的感量砝码放至称量斗上使仪表显示值有一个分度的变化。
如果用这时加在称上感量砝码的值是10g,代入误差值计算公式,得出这时的误差值为0(这时称上的精确的重量是40kg);如果用5g的感量砝码放在称量斗上仪表显示值有一个分度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这时的误差值应为+5g(这时称上的精确的重量是40.005kg);如果用20g的感量砝码放在称量斗上使得仪表显示值有一个分度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这时的误差值应为-10g(这时称上的精确的重量是39.990kg);
实例一:(用感量砝码测试实物的实际误差)
如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卡车在汽车衡上过称时,仪表显示为60.76t。
仪表显示的分度值为20kg,用1-10kg范围内的感量砝码放至汽车衡上使仪表显示值有一个
分度的变化。
如果用这时加在汽车衡上感量砝码的值是8kg,代入误差值计算公式,
得出这时的误差值为+2kg(这时称上的精确的重量是60.762t);如果用5kg的感量砝码放在汽车衡上仪表显示值有一个分度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这时的误差值应为+5kg(这时称上的精确的重量是60.765t);如果用20kg的感量砝码放在汽车衡上使得仪表显示值有一个分度的变化,通过计算,得出这时的误差值应为
-10kg(这时称上的精确的重量是60.75t);。
称重误差如何计算公式
称重误差如何计算公式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进行称重操作,比如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称重原材料和成品,或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称重食物和物品。
然而,在进行称重操作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会产生称重误差。
称重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对称重误差的计算和控制非常重要。
称重误差的计算是通过比较称重结果与真实重量之间的差异来进行的。
在实际操作中,称重误差可以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种类型。
系统误差是由于称重设备本身的不准确性或者环境因素等造成的,它是可以被纠正的;而随机误差则是由于称重操作者的不稳定性或者外部干扰等因素引起的,它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对于称重误差的计算,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来进行:总误差 = 系统误差 + 随机误差。
其中,系统误差可以通过多次称重实验的平均值来进行修正,而随机误差则可以通过多次称重实验的标准差来进行评估。
通过对总误差的计算,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称重结果的可靠性,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称重准确性。
在实际操作中,为了减小称重误差,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控制。
首先,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称重设备,确保设备的精度和稳定性符合实际需求。
其次,我们可以对称重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称重操作进行标准化,包括称重环境的控制、称重操作者的培训等,以减小随机误差的影响。
总之,称重误差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称重结果的可靠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称重准确性。
通过选择合适的称重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及对称重操作进行标准化,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小称重误差,提高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称重传感器执行标准及性能试验程序与误差计算方法
称重传感器执行标准及性能试验程序与误差计算方法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第七○二研究所 刘九卿【摘 要】本文在介绍OIML R60国际建议和称重传感器国家标准产生背景,R60国际建议2000版与前版的区别和改进,GB/T7551—2008《称重传感器》国家标准主要增补内容与特点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主要技术性能称重传感器误差(E L)、重复性误差(E R)、温度对最小静载荷输出的影响(C M)、蠕变误差(C C)、最小静载荷输出恢复值(C MDLOR)、称重传感器大气压力影响(C P)、和称重传感器湿度影响(C Hmin)的试验程序与计算方法。
【关键词】 称重传感器;国际建议;国家标准;计量规程;技术性能;试验程序;最大允许误差一、OIMLR60国际建议和称重传感器国家标准产生背景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称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负荷传感器提出许多新要求。
传统的技术性能评定方法已不能满足电子衡器发展的需要,急需与电子衡器准确度评定方法相适应的负荷传感器计量特性评定方法和检定规程。
OIML(国际法制计量组织)根据各成员国的意见,决定由其下属的质量测量指导秘书处(SP7)下设的负荷传感器报告秘书处(Sr8),负责起草与电子衡器误差评定方法相适应的计量规程。
由于Sr8报告秘书处由美国负责,自然就由美国负责全部起草工作,代号是PR3号报告,名称为《称重传感器计量规程》。
这是世界上首次将用于质量测量和力值计量的负荷传感器分开,即分为称重传感器和测力传感器两种类型。
质量测量用的称重传感器彻底脱离了以单项指标中最大误差来确定准确度的概念和方法,建立与电子衡器误差评定方法相对应的总误差带概念,即最大允许误差包括由非线性、滞后引起的误差和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由于温度变化对灵敏度影响所引起的误差,它对于递增和递减载荷均适用。
此外在考核内容和指标、参比直线、试验载荷、蠕变试验等都有所不同。
对电子衡器制造商和广大用户来说,把主要单项误差都包括进去对诸项误差综合考虑才有实际意义。
称重传感器测试结果处理与误差计算共28页文档
谢谢!
称重传感器测试结果处理与误差计算
61、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 有所亏 。 62、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63、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 深巷中 ,鸡鸣 桑树颠 。 64、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65、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电子秤重复性误差计算公式
电子秤重复性误差计算公式
电子天平误差计算分两种情况:
(1)e≠d时,示值误差计算公式应为E=I-L(E:天平示值误差,I:天平指示值,L天平称盘上所加载荷);
(2)当e=d时,示值误差计算公式应为E=I-L+(12)d-△L(d:电子天平实际标尺分度值,AL:在天平称盘上为示值凑整而添加的载荷)。
不论哪种情况,要求所得各载荷点的误差均小于规程中所规定的允许误差。
电子天平重复性检定:电子天平重复性检定应在空载和加载状态下进行,加载的载荷有两种:一种是全载,一种是半载。
要求检定中分别对加载和空载的平衡位置进行读数并记录,同时注意每加一次载荷均应返零一次。
要求对同一载荷多次衡量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超过天平在该载荷时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电子天平偏载检定(四角误差检定):对于标准天平,试验载荷等于天平的最大称量,其四角误差等于最大示值减最小示值。
对于工作用天平,试验载荷等于天平最大载荷的三分之一,其四角误差等于各点的示值与中心点的示值之差中的最大者。
电子天平配衡功能的检查:对于新购置的电子天平应检查其配衡功能,一般选取两个载荷点,即:(13)Max,(23)Max。
在相同载
荷下所得两结果之间的差值,不得超过该载荷时的最大允许误差的绝对值。
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
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与误差分析引言电子秤是一种常用的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在进行科学实验或工业生产过程中,准确测量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利用电子秤进行质量测量的实验方法,并对其中的误差进行分析。
一、实验方法1. 准备实验材料首先,我们需要准备实验室常用的电子秤。
现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型号的电子秤,包括台秤、台式电子秤和便携式电子秤等。
根据实验需求和预算,选择适合的电子秤进行实验。
2. 校准电子秤在进行实验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电子秤的校准。
校准的目的是确保电子秤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一般来说,电子秤附带有校准功能,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即可。
如果没有校准功能,可以通过比较已知质量的物体进行校准。
3. 调整环境条件电子秤的测量结果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和空气流动等。
为了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需要将实验环境控制在恒定的条件下。
可以选择在恒温室或无风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4. 放置待测物体将待测物体小心放置在电子秤的平台上。
为了获得准确的质量测量结果,物体应该静止不动,垂直放置在平台上,并且不要使物体与秤的任何部分产生直接接触。
5. 读取数据当待测物体放置好后,电子秤会在显示屏上显示出相应的质量数值。
记录下这个数值,并且注意测量结果的单位。
如果需要多次测量同一个物体,可以进行多次实验,然后取平均值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二、误差分析1. 仪器误差电子秤作为一种测量仪器,本身具有一定的误差。
这主要包括零点偏差、灵敏度和非线性误差等。
零点偏差是指秤在无质量物体时所显示的数值,灵敏度是指秤在单位质量物体上所显示的变化量。
非线性误差是指秤在不同质量物体上的测量结果与实际质量之间的偏差。
2. 环境误差实验环境的变化也会对质量测量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温度的变化会导致秤的灵敏度发生变化,而空气流动可能会对秤的测量结果产生扰动。
为了降低环境误差,应该尽量控制环境条件的稳定性。
3. 人为误差在操作实验过程中,不正确的操作或者不到位的观察可能会导致质量测量误差。
轻松实现称重传感器型式检验数据的处理
3 26 3 8
66 1 57 98 9 61 侣35 17
326 38
65 6 7' 981 9 6 1 1 33 57
32 1 3 9
652 68 983 97 1 13 33 6
— 7 00 3
. 5 01 6 . 7 01 4 . 0 0f
负荷 ) 1 ~D 4单 元格 ( 色 区域 )输 入 2 ℃ ,B 2 2 黄 0
下 的试 验 示值 。
2 计算 转换 系数 f . 因测 试 量 程 为 3t 5 0,7%的 试 验 负 荷 为 2 . , 25 t
●
●
●
●
●
●
●
●
●
Hale Waihona Puke ●●●●
●
●
●
●
●
●
●
●
●
●
●
●
●
。 -
∞ 《‰ ≈ …
00 0 0
3 I1
4 ii }1 5 f16
50 00
{口 0 00 10 O 50 200 0 ̄
3 26 3 8
6 7 65 2 9 6 9B 1 1 31 6 3 S
325 38
65 6 980 96 1 31 8 3 5
3 27 38
器的一组测试数据为例 ,详述利用 E cl xe实现传感 器 C 级 别计算 的模 板建 立 过程 。 3 1传感 器相 关信 息 的输入 . 如图 1 所示 ,分别在 B 、D 单元格输入传感 2 2
器 规格 和 编号 ,B 、D 3 3单元 格 输入 传 感器 的最 大
传感器误差计算公式
传感器误差计算公式在我们的科技世界中,传感器那可是无处不在的“小侦探”,从手机里的各种感应装置,到工厂里的大型生产设备,都有它们忙碌工作的身影。
不过呢,这些“小侦探”有时候也会犯迷糊,出现误差。
那这时候就得靠传感器误差计算公式来帮忙啦!咱先来说说啥是传感器误差。
比如说,你用一个温度计去测量室内的温度,它显示的是 25 摄氏度,但实际上室内的真实温度是 26 摄氏度,那这 1 摄氏度的差别就是误差。
传感器误差就像是这个温度计的小失误,会让测量的结果和真实值有偏差。
传感器误差的计算公式通常是这样的:误差 = 测量值 - 真实值。
看起来简单吧?但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我给您举个例子,有一次我在实验室里做一个压力传感器的测试。
那是个大热天,实验室里的空调似乎也在“偷懒”,热得我满头大汗。
我小心翼翼地安装好传感器,准备测量一个标准压力值。
我满心期待着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可当数据出来的时候,我傻眼了。
测量值和我预先知道的真实值差了不少。
我就赶紧拿出误差计算公式来算算,这一算才发现,原来是传感器在这样的高温环境下受到了影响,导致测量出现了偏差。
这让我深深体会到,要想准确计算传感器误差,不仅要知道公式,还得考虑到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
比如说环境温度、湿度,甚至是电磁干扰等等。
这些因素就像是一群调皮的小鬼,总是悄悄地捣乱,让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变得不那么靠谱。
再比如说,在汽车制造厂里,那些用于检测零部件尺寸的传感器,如果误差太大,生产出来的零件可能就不符合标准,汽车的质量可就没法保证啦。
所以,准确计算传感器误差对于保证产品质量那是至关重要的。
而且啊,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误差计算的方法和重点可能还不太一样。
像光电传感器,就得特别注意光照强度对测量的影响;而位移传感器呢,则要小心测量过程中的振动干扰。
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减小传感器的误差,工程师们可是绞尽了脑汁。
他们会不断改进传感器的设计,优化测量的方法,还会进行反复的校准和测试。
称重传感器国标的要点及其误差的综合处理与计算
称重传感器国标的要点及其误差的综合处理与计算
顾瑞良
【期刊名称】《世界仪表与自动化》
【年(卷),期】2001(005)002
【总页数】4页(P10-13)
【作者】顾瑞良
【作者单位】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工业自动化仪表分会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212
【相关文献】
1.对《称重传感器》国标5.
2.1条款 [J], 高松
2.解析称重传感器误差计算用最佳拟合直线 [J], 刘九卿
3.基于国标的称重传感器室温静态标定试验分析 [J], 李培禄;汤晓华
4.基于国标的称重传感器室温静态标定试验分析 [J], 李培禄;汤晓华
5.称重传感器的测试方法与误差计算 [J], 顾瑞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6等级称重传感器允许的误差
在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称重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对于重要的产品和设备来说,称重传感器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称重传感器的规格中,通常会标明其精确度等级,如C6等级称重传感器。
C6等级称重传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传感器,但在实际使用中,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本文将对C6等级称重传感器允许的误差进行探讨。
1. C6等级称重传感器的定义C6等级称重传感器是指其精确度等级符合OIML的C6标准,即该传感器在额定工作负载下的允许误差范围。
C6等级称重传感器通常被用于对称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医药、食品等领域。
2. C6等级称重传感器的允许误差范围C6等级称重传感器的误差范围通常在其额定负载范围内。
根据OIML 的相关标准,C6等级称重传感器的误差允许范围为其满量程的0.02-0.03。
一个100kg的C6等级称重传感器,其允许的误差范围为±20g-±30g。
3. 影响C6等级称重传感器误差的因素C6等级称重传感器的误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会对传感器的性能产生影响,导致误差的产生。
- 安装因素:传感器的安装位置、方式等也会对其精确度产生影响。
- 设备老化:传感器使用时间越长,设备的老化程度越大,精确度也会逐渐下降。
4. 降低C6等级称重传感器误差的方法为了降低C6等级称重传感器的误差,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和方式,减少外部环境的影响。
- 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维护,及时发现并解决设备老化等问题。
- 保持传感器的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灰尘、污垢等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
5. 结语C6等级称重传感器是一种高精度的传感器,对于需要高精确度称重的场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传感器在实际使用中仍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在使用C6等级称重传感器时,需要充分了解其允许的误差范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误差,以确保称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及补偿方法
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及补偿方法目录一、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及补偿方法概述 (2)1.1 检定目的 (2)1.2 检定方法 (3)1.3 补偿方法 (4)二、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方法 (5)2.1 外观检查 (6)2.2 安装与调试 (7)2.3 破坏性试验 (8)2.4 非破坏性试验 (9)2.5 记录与报告 (10)三、电子秤称量误差补偿方法 (11)3.1 原理介绍 (12)3.2 补偿算法设计 (14)3.3 系统实现 (15)3.4 实验验证 (17)四、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及补偿实例分析 (17)4.1 实际应用场景 (18)4.2 检定与补偿过程 (19)4.3 结果分析与评价 (20)五、总结与展望 (21)5.1 工作总结 (22)5.2 发展前景与展望 (23)一、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及补偿方法概述电子秤作为一种高精度的计量工具,其称量误差的检定及补偿对于确保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是对电子秤性能的一种评估方式,通过对比电子秤的示值与真实值,确定其误差范围,进而判断其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而补偿方法则是针对检定过程中发现的误差进行校正,以提高电子秤的计量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电子秤称量误差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电子元件的精度、温度漂移、电磁干扰等。
为了准确评估电子秤的性能,需要采用合适的检定方法。
常用的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方法主要包括静态检定和动态检定两种。
静态检定主要模拟电子秤在静态条件下的称量过程,以评估其精度和稳定性;动态检定则模拟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动态载荷变化,以检验电子秤的响应性能和稳定性。
电子秤称量误差检定及补偿是确保电子秤计量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检定和补偿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电子秤的计量精度,为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提供可靠的保障。
1.1 检定目的电子秤作为一种重要的测量设备,在工业生产、商业贸易以及家庭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电子秤的精确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温度、湿度、称重物体的重量和形状等。
称重传感器校准方法
称重传感器校准方法称重传感器校准方法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测量仪器,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
在使用过程中,传感器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因此需要进行校准。
本文将介绍称重传感器的校准方法。
首先,校准称重传感器前需要准备一定的工具和设备。
常见的工具包括电子天平、标准砝码、校准仪器等。
校准仪器通常是一种特殊的设备,可用于校准称重传感器的准确度。
校准前,需要确保传感器和天平处于稳定的环境中。
稳定的环境可以减少外界干扰,提高校准的准确性。
第一步是进行预热。
将称重传感器和天平接通电源,并预热一段时间,通常需要约30分钟。
预热的目的是使传感器和天平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
第二步是进行零点校准。
将称重传感器放在天平上,并记录下读数。
然后将天平清零,并记录下清零后的读数。
这个差值即为零点误差,可以用于后续的校准计算。
第三步是进行校准系数的调整。
校准系数是用于将读取的电信号转换为相应的重量值。
首先,将标准砝码放在天平上,并记录下读数。
然后,将天平上的读数与标准砝码的重量进行比较,计算出校准系数。
校准系数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校准系数 = 标准砝码的重量 / 天平的读数。
在进行校准系数调整时,需要注意一些细节。
首先,校准系数是针对具体的称重传感器和天平的,不同的传感器和天平可能需要不同的校准系数。
其次,校准系数的调整需要多次进行,以获得更加准确的结果。
最后,校准系数的调整应该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干扰。
完成校准后,还可以进行一些额外的步骤来验证校准的准确性。
例如,可以使用其他的标准砝码进行重量的测量,比较测量结果与标准砝码的重量。
如果结果相符,则说明校准是准确的。
总之,称重传感器的校准是确保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步骤。
通过预热、零点校准和校准系数调整等步骤,可以提高传感器的准确性。
此外,校准后还可以进行额外的验证步骤来确保校准的准确性。
在使用称重传感器时,应定期进行校准,以保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称重传感器测试结果处理与误差计算
平均示值
重复性误 差
( )( )
0
0
99862Fra bibliotek249902
49986
2
99994
2
150001
2
200009
3
传感器型号: YQ1-20t
编号: 001
Emax:20000 kg
n max:3000
vmax:6 kg
P LC:0.7
表D.1 载荷试验数据( 3次) 温度:低温 -10℃
第1次
第2次
18‘0 0
24993
18' 3 0
49995
19' 0 0
99996
19‘3 0
编号: 001
n max:3000 P LC:0.7
温度: 终止 20℃
第3次
示值 时间
()
0
27' 3 0
9992
38‘0 0
24994
28' 3 0
49994
29‘0 0
99997
29' 3 0
平均示值
重复性误 差
? 安全极限载荷 Elim=24000kg ——在称重传感器上 允许施加的,在性能上不能产生超过 规定值的永久性变化的最大载荷。
? 最小载荷Dmin=1000kg——试验或使用时,施加到 称重传感器上最小质量值,该值应 小于Emin。
? 最大载荷Dmax=19000kg ——试验或使用时,施加到 称重传感器上的最大质量值,该值 不应大于 Emax。
2
5000
50019 4' 50
50019
13' 5 0
50017 22‘50
称重传感器滞后误差
称重传感器滞后误差称重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重量或质量。
然而,尽管称重传感器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但它们并不是完美的,其中一个常见的问题就是滞后误差。
滞后误差是指称重传感器在测量物体重量时,由于其内部的机械或电子元件的特性,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差异通常表现为测量结果的延迟或滞后。
滞后误差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
首先,称重传感器的机械结构可能会导致滞后误差。
例如,传感器的负载细致结构可能存在弹性变形,这会导致测量结果的滞后。
此外,传感器的机械零件也可能由于磨损或松动而导致滞后误差的出现。
称重传感器的电子元件也可能引起滞后误差。
例如,传感器的放大电路或模数转换器可能存在响应时间较长的问题,导致测量结果的滞后。
此外,传感器的采样率和信号处理算法也可能会影响滞后误差的产生。
滞后误差对于一些应用来说可能并不重要,但在一些需要高精度测量的场景中,滞后误差可能会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准确甚至失败。
因此,了解和减小滞后误差是非常重要的。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校准来减小滞后误差。
校准是指通过实验或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参考值来确定并调整传感器的误差。
通过校准,我们可以获得传感器的滞后误差特性,并将其纳入到测量结果中进行修正。
选择合适的称重传感器也是减小滞后误差的重要因素。
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在滞后误差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在选择传感器时,我们应该考虑其响应时间、采样率、精度等性能指标,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滞后误差表现。
合理的安装和使用方式也可以减小滞后误差。
例如,避免传感器过载或受到外部干扰,保持传感器的稳定工作温度和湿度等。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传感器也是必要的,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并减小滞后误差的发生。
滞后误差是称重传感器常见的问题之一,但通过校准、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及合理的安装和使用方式,我们可以减小滞后误差,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充分了解滞后误差的特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电子秤最大允许误差计算方法
电计子算秤方最法 大允许误差
国标电子秤允许误差计算方法
电子秤的误差用检定分度值e表示,电子 秤属于三级衡器III。最小称量是20e 新电子秤的允许误差
国标电子秤允许误差计算方法
必须使用标准砝码进行检测 0-最小称量误差为0 1/3最大称量的允许误差为1e 最大称量的允许误差为2e 使用中的电子秤的允许误差是新的2倍。
举例:
一台电子秤最大秤量为150公斤,分度值50克。 1、0-最小称量[1000克]为0误差 2、1/3最大称量[50公斤]的允许误差为50克 3、最大称量[150公斤]的允许误差为100克 经过以上检测误差合格的电子秤,在计量性能方面是
基本合格的
其他需检验的项目
零点稳定性;最小鉴别力;偏载误差;去 皮特性;过载特性,抗电磁能力;产品标 识
本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使用,请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放映结束 感谢各位批评指导!
让我们共同进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型号:YQ1-20t Emax:20000 kg vmax:6 kg 表D.1 载荷试验数据(3次)
试验载荷 第1 次 示值 (kg) ( 0 1000 25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 0 2‘30 9985 3’00 24991 3‘30 49987 4’00 99994 4‘30 150000 5’00 200007 5‘30 时间 ( 第2 次 示值 ) 0 11’30 9987 12‘00 24990 12’30 49985 13’00 99993 13‘30 150002 14’00 200009 14‘30 时间 (
三、误差计算 1.称重传感器误差EL
(1)称重传感器实际检定分度值v 称重传感器实际检定分度值v按下式计算:
Dmax Dmin 19000 1000 v= 6kg nmax 3000
式中: Dmax-称重传感器测量范围的最大载荷(kg) Dmin-称重传感器测量范围的最小载荷(kg) nmax-称重传感器测量范围能被分成的最大分 度数。
编号:001 nmax:3000 PLC:0.7 温度:高温40℃
第3 次 示值 ) 0 20’30 9987 21‘00 24989 21’30 49986 22‘00 99995 22’30 150000 23‘00 200010 23’30 时间 ( ) 0 9986 24990 49986 99994 150001 200009 ( ) 0 2 2 2 2 2 3 平均示值 重复性误 差
(2)75%载荷值及分度值计算 Dmin+(Dmax-Dmin)=1000+(190001000)75%=14500kg nmax75%=3000×75%=2250 (3)75%载荷值(2250分度)对应的示值计算 由初始20℃试验平均示值 15000kg----150021 10000kg----99987 计算出 5000kg----50034 500kg----5003.4 则14500kg示值为 K0.75=150021-5003.4=145017.6
应变式称重传感器 测试结果处理与误差计算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刘九卿
一、称重传感器某些定义及参数图解
水平中心线上面的术语是设计称重传感器时确定的 参数,水平中心线下面的术语是与称重传感器的使用条 件或试验条件相关的可变参数。
最小静负荷Emin 最大测量范围 空荷0 安全极 测量范围 最小载荷Dmin 最大载荷Dmax 限载荷 最大秤量Emax
• 称重传感器额定载荷E=20000kg——施加在称重 传感器之上的,在规定的最大允许误 差(mpe)之内的最大载荷值。 • 最小静负荷Emin=1000kg——可以加到称重传感 器上的,不超过最大允许误(mpe) 的最小质量值。 • 最大秤量Emax=20000kg——可以加到称重传感 器上的,不超过最大允许误(mpe) 的最大质量值。 • 安全极限载荷Elim=24000kg——在称重传感器上 允许施加的,在性能上不能产生超过 规定值的永久性变化的最大载荷。
10000
15000 20000
3
5 4
0.05
0.08 0.06
2
2 3
0.03
0.03 0.05
2
2 2
0.03
0.03 0.03
2
2 3
0.02
0.02 0.05
0.70
1.05 1.05
Emax:20000 kg nmax:3000 转换系数f:60.01849 vmax:6 kg 力产生系统:50t力标准机 指示仪表:2000型 按国家标准表格计算如下: 20℃初始最小试验载荷平均示值:9976 表B.6 温度对最小静负荷输出影响(CM)计算
传感器型号:YQ1-20t Emax:20000 kg vmax:6 kg 表D.1 载荷试验数据(3次)
试验载荷 第1次 示值 (kg) 0 1000 ( ) 0 8‘30 9991 9’00 时间 第2次 示值 ( ) 0 17‘30 9992 18‘00 时间 (
编号:001 nmax:3000 PLC:0.7 温度:终止20℃
(4)计算转换系数f
根据初始20℃温度下的试验数据,按下式计算 出每个v所含的指示单位数即转换系数f(计算到五位 有效数字),并将其记录在表D.2中。
K 0.75 K min 1450176 9976 . f= 60.01849 75 nmax % 2250
式中: K0.75-在对应于75%nmax的试验载荷下 的进程平均示值; Kmin-在Dmin 载荷下的进程平均示值。
• 最小载荷Dmin=1000kg——试验或使用时,施加到 称重传感器上最小质量值,该值应 小于Emin。 • 最大载荷Dmax=19000kg——试验或使用时,施加到 称重传感器上的最大质量值,该值应 不大于Emax。 • 试验载荷分级(kg): 1000(最小静负荷=最小载荷)----2500----5000 ----10000----15000----20000 二、试验结果记录与处理 按国家计量检定规定试验报告表格记录与处理。
温度 ℃ 示值 ( ) 变化(CM) (v) 变化 (vmin/5℃) mpe (vmin/5℃)
20 40 -10 20
9976 9986 9996 9992 0.17 0.17 -0.07 0.13 -0.05 -0.03 0.7 0.7 0.7
表D.5 蠕变(CC)和最小静负荷输出恢复(CDR)
(5)计算参比示值 按下式计算各级参比示值Ri并将其填写在表D.2中。
Di Dmin Ri= n f Dmax Dmin
式中 i-载荷级数; R—第i级载荷下的参考示值; Di-第i级实际载荷值。 R1000=Kmin=9976kg 参比示值(kg)为Ki+Kmin 15005+9976=24981 Di Dmin 49988 R2500= n f Dmax D min 100004 2500 1000 150019 3000 60.01849 15005 19000 1000 200035
编号:001 nmax:3000 PLC:0.7 温度:初始20℃
第3次 示值 ) 0 23’30 9977 34‘00 24979 24’30 49970 25‘00 99988 25’30 150024 26‘00 200034 26’30 时间 ( ) 0 9976 24977 49968 99987 150021 200033 ( ) 0 2 4 3 3 5 4 平均示值 重复性 误差
第3次 示值 ) 0 27’30 9992 38‘00 时间 ( ) 0 9992 ( ) 0 1 平均示值 重复性误 差
250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4993 9‘30
49996 10’00 99995 10‘30 150024 11’00 200036 11’30
24993 18’30
试验载荷 kg 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0 示值 ( ) -18 200037 200039 200039 200040 200042 200044 200046 200048 200051 200051 200054 -6 0 0 5" 10" 30" 1' 2' 5' 10' 15' 20' 30' 0 0.03 0 0.015 0.03 0.03 0.03 0.03 0.045 0 0.03 0.2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735 0.5 大气压力 时间 变化量 (v) 最大允许变化量 (v)
49995 19’00 99996 19‘30 150024 20’00 200037 20‘30
24994 28’30
49994 29‘00 99997 29’30 150026 30‘00 200039 30’30
24993
49995 99996 150021 200037
1
2 2 2 3
转换系数f:60.01849 vmax:6 kg PLC:0.7 表 D.2 称重传感器误差(EL)计算
试验 载荷 20℃ 重复性 误差 kg 0 1000 2500 5000 ( ) 0 2 2 4 重复性 误差 (v) 0 0.03 0.03 0.06 40℃ 重复性 误差 ( ) 0 2 2 2 重复性 误差 (v) 0 0.03 0.03 0.03 -10℃ 重复性 误差 ( ) 0 2 2 2 重复性 误差 (v) 0 0.03 0.03 0.03 20℃ 重复性 误差 ( ) 0 1 1 2 重复性 误差 (v) 0 0.02 0.02 0.03 0.35 0.35 0.70 (v) mpe
编号:001 nmax:3000 PLC:0.7 温度:低温-10℃
第3次 平均示值 时间 ( ) 0 9996 25001 50018 100042 150080 200095 ( ) 0 2 2 2 2 2 2 重复性 误差
示 值
)
0 21’20 9997 21‘50 25000 22’20 50017 22‘50 100043 23’20 150081 23‘50 200096 24’20
50018 100042 150080 200095
0.33
0.50 0.63 1.02 1.00
24993
49995 99996 150025 200037
0.20
0.12 -0.13 0.10 0.03
0.35
0.70 0.70 1.05 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