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田园小卫士——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一、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以内数的不连续进位和不连续退位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整数加减法的完成阶段,是今后学习因数是两三位数乘法及大数目加减计算的基础。
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巩固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迁移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选取了菜园卫士、灭鼠能手、树林医生、等信息窗,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有趣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中去。
教材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教学内容融入富有童趣的素材中,突出了本套教材由“故事串”引出“情境串”的特点,而且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选取的素材具有科学性,使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够获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本单元的计算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在探索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估算、笔算等都可以作为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拓展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
同时,在解决问题时都采取不同的策略和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二、单元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单元教学目标:1、会计算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五、单元建议课时数: 10课时信息窗1 2课时信息窗2 2课时信息窗3 2课时信息窗4 2课时回顾整理 1课时我学会了吗 1课时信息窗1:菜园卫士(新授)教学内容:59—60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1.完成课本第五单元练习题第1-3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注意计算过程的准确性。
2.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编写一道除法应用题,并解答出来。例如:“小明有15个糖果,他想平均分给他的3个好朋友,每个好朋友能分到多少个糖果?”要求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注明解题思路和步骤。
二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除法的概念,掌握除法算式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名称,知道除法与乘法的关系。
2.能够正确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平均分配、数量等分等问题。
3.学会使用除法口诀,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4.能够运用除法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初步的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探究,发现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除法运算的规律,使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3.实践操作,巩固提高: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除法运算,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分层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进行分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森林里的小动物家做客。小动物们非常热情,准备了很多美味的食物要和我们分享。但是,小动物们不知道怎么分才公平,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2.教师出示图片,呈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看,这是小动物们准备的食物。它们有8个苹果,要分给4只小猴子,每只小猴子能得到几个苹果呢?”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练习中的问题,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五)总结归纳,500字
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五单元当堂达标教学单元教学计划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学校年级二学科数学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中小学当堂达标教学课时教案
教学过程
注:后附达标检测(必做题、选做题、达标分析、补救措施等)。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五单元教案5 5
信息窗1—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看,森林里的小动物们正在准备丰收庆祝会呢!请你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你的眼睛可真亮!谁还发现了不一样的数学信息?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现在我们想一想,每种小动物最爱吃的是什么呢?师:你知道的真多啊!二、探求新知1.分竹笋(感受同样多,认识平均分)(1)引出问题师:快看大熊猫,它正目不转睛地盯着竹笋呢!它在想什么呢?师:是呀!这么多的竹笋该怎么分呢?能帮帮它吗?(2)汇报结果师:你想怎么分呢?师: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师:原来你是这样想的,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师:为什么呢?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师:为什么这样分呢?(3)对比分析师:同学们,帮两只熊猫分竹笋,有好多种分法。
一起看,这一种主张给大熊猫多一些,认为大熊猫的饭量大;而这种是觉得应该给小熊猫多一点的关照;还有这样分法,既没有多给大熊猫也没有多给熊猫,而是怎么分的呢?师:每只熊猫都分得了几个竹笋呢?(4)感受“同样多”一起看!一共有几个竹笋?课件出示:师:分给了几只熊猫?师:它们每只分得几个竹笋?师: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嘛?(5)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每只熊猫分得5个竹笋,它们分得的结果怎么样呢?师:公平,就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分的公平,经常会使用平均分,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平均分。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二)讲评课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单元:第五单元课题: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二)讲评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评课,让学生了解自己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中的常见错误,学会分析错误原因并改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积极思考的习惯。
教学内容:1. 讲评学生在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计算中的常见错误。
2. 分析错误原因,总结计算方法和技巧。
3. 练习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在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时遇到的困难。
2. 学生分享: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在计算过程中的错误和困惑。
二、讲评1.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在计算中的常见错误进行讲解,分析错误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计算方法。
2. 学生参与: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总结方法:教师总结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强调注意事项。
三、练习1. 基本练习:教师出示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答案,讨论解决方法。
3. 教师辅导:教师巡视课堂,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个别辅导。
四、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教师邀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3. 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计算中的错误,思考如何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在练习中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计算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需求。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布置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计算题,要求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第一个红点---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分东西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平均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为今后理解除法的意义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森林里的故事,引导学生在给小动物们分食物的活动中充分感知平均分,教材通过分6个竹笋,借助同样多,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然后通过动手分实物,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情景图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等分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等分方法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4.德育目标:通过让学生动手分一分,课堂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掌握等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在具体操作中学会平均分并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具准备】小圆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谈话: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丰收了,可是熊猫兄弟却愁眉苦脸的,他们在为怎么分竹笋而发愁,孩子们,大家能帮帮他们吗?【环节目标】: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听课氛围。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观察情境图找出相关的信息,并能够从信息中挑选出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能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点评: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教学,符合教材的编写意图,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理解平均分的含义(1)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平均分。
请学生说出自己的分法:“该怎样分竹笋呢?”你是怎么想的?预设1:每只熊猫分3个,因为这样都一样多。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电子版教案
第五单元Array——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的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计算的基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2、能够运用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3、经历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获得解决问题的乐趣。
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数的连续进位、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加减法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连续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单元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计算方法。
2、运用知识迁移,学习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本单元教学前,学生已经学过用竖式计算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退位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采用尝试、讨论等方法学习新的知识。
3、重视发展学生的计算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
4、尊重个性差异,学生的计算能力都得到提高。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计算的工具性。
第一课时信息窗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会计算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的加减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连续进位、退位的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经历知识的生成过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七星瓢虫吗?你都了解它哪些方面?(学生可能会说出许多自己知道的知识,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对,大家知道的真多,七星瓢虫吃害虫,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田园里的小卫士。
你想不想去看看它们是怎样捉害虫的?[出示信息图]师: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一共有多少棵白菜?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还有多少棵茄子没有检查?茄子比白菜多多少棵?活动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Array1你自己试着解决一下,好吗?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自己尝试解决。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教案设计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单元分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全单元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
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
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迁移类推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
学法:以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和迁移法为主。
设计思路: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2)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3)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2023年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023年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视察、揣测等活动,让学生经验简洁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洁推理的阅历。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肯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洁推理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初步的视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实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育学生有依次地、全面地思索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验简洁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洁推理的阅历。
教学难点:初步培育学生有序地、全面思索问题及数学表达的实力。
教学打算: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猜一猜)1、提问后学生回答(课件演示)。
2、老师谈话,导入新课。
通过刚才的猜一猜,我们知道要猜出精确的答案,必需要找到有利于猜想的依据或线索,那么怎样才能找到这些依据和线索呢?我信任通过今日的学习后,同学们肯定会明白。
二、新知探究今日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3位小挚友,来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想知道是谁吗?1、出示1(课件演示)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
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呢?2、学生回答问题并说出理由:①请同学们细致读题,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②要解决这两个问题,我们该如何思索呢?A、从三个已知的信息,你能猜出小红拿的是什么书吗?B、从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这句话能分析推理出什么?③通过刚才的分析、推理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三位同学各拿了什么书,那么现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④用什么方法来解答呢?(学生说老师板书后再演示课件)⑤回顾刚才的分析过程再次加深理解。
已知小红拿的是语文书。
又知小丽没拿数学书,确定拿了品德与生活书。
那么,小刚拿的肯定是数学书。
小刚拿的是()书,小丽拿的是()书。
3、老师小结:像这样,通过分析同学们说的话,推理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思索问题的方法,就叫做简洁的推理,换句话说,推理就是依据所给的条件通过分析、推理、推断出正确的'答案。
2024年新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2024年新青岛版二年级下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所学的数学概念、定理和计算方法。
能够熟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基本数学问题。
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共同探索数学规律。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信心。
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掌握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如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对于部分抽象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其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持久动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前一单元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生活实例或趣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探究欲望。
2. 知识讲解与探究针对本单元的核心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确保学生理解掌握。
组织学生分组探究数学问题,鼓励他们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思路。
及时回应学生的疑问,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所收获。
3. 互动讨论与合作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解题经验。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助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师适时给予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
4. 巩固练习与拓展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查漏补缺。
5. 总结归纳与提升在课程结束时对本单元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和活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为下一单元的学习做好准备。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教案
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淄川区北关小学董晓华平均分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第一个信息窗的内容,本节课学习第48—49页的第一和第二个红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分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平均分”的过程,体验“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合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养成有序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具、学具:教具:课件、大熊猫简笔画学具:学具盒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师谈话:同学们,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在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
在这次聚会中,你会遇到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森林之王狮子还会为你准备许多有趣的问题。
你看,小动物们多高兴啊!2、看欢快的课件——小动物们在森林里聚会,有大熊猫、小猴子、松鼠、小兔子、梅花鹿、小青蛙,还有大象,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蹦蹦跳跳的来到餐桌旁。
3、激发兴趣:你想去参加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参加森林聚会。
(板书:森林聚会)二、探索新知,体会领悟活动一:分竹笋1、师:让我们看看这张餐桌上都有谁有什么好吃的你看,大熊猫欢欢和乐乐好像在商量什么事情,(贴在黑板上)请你仔细观察,动脑想一想,这两只大熊猫会遇到什么问题(贴竹笋)2、分竹笋:你想分成几份为什么如果用学具来帮忙代替竹笋,得拿几个学具那你想怎样分下面请你用10个学具代替竹笋,分给两只大熊猫,现在开始。
3、学生动手操作,师转着看,你是怎样分的。
4、谈话:谁分好了你说我写。
(还有不同的分法吗为什么)对学生的各种分法进行比较。
5、谈话:同学们看,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摆一摆,我们发现有好几种分竹笋的方法,你们真不简单。
那么,从这些不同的分法中,你发现了什么6、小结:你看这一种,(用红笔描一下),你又发现了什么活动二:巩固练习(动手实践二)1、刚才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平均分,让我们继续用这10个学具帮助熊猫平均分竹笋。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单元备课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单元备课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概述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森林里的故事。
通过故事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图形与观察问题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直观思维和图形思维。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习图形的辨认和命名;了解位置的概念,能够描述和指认物体位置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直观思维和图形思维。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创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3. 教学重点•图形的辨认和命名。
•位置的概念和位置关系。
4. 教学难点•综合应用图形和位置概念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二、教学内容1. 教学资源准备•教材: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小黑板或白板、彩色粉笔或白板笔•相应的教学投影仪、电脑或平板电脑•学生练习册及绘图工具2.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认识图形•导入:借助教材中的图形进行导入,学生观察图形并进行图形的命名。
•引入:教师通过课件或者小黑板展示一些不常见的图形,让学生参与命名,并能举一反三命名其他图形。
•实践:将课堂上新认识的图形进行延伸,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题目进行图形辨认,并使用自己的图形知识进行解答。
第二课时:运用图形分析问题•导入:复习上节课所学图形的命名,并了解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引入:通过森林故事情境,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图形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解答针对森林故事和图片中出现的图形问题,并进行讨论和展示。
第三课时:学习位置的关系•导入:通过教材中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图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如上下左右、近远等。
•引入:结合教材中的故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在教室中找到各个图形的位置关系。
•实践:在课堂上布置一些与教室相类似的环境,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第四课时:复习与检测•导入:对前几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并进行知识点的梳理。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 青岛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能正确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尝试等。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2. 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 采用直观演示法,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 采用评价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新课(1)两位数的加法运算以实例讲解两位数的加法运算,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加,进位处理。
(2)两位数的减法运算以实例讲解两位数的减法运算,强调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逐位相减,借位处理。
(3)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讲解两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 练习巩固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和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两位数的加减运算的掌握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如细心观察、认真思考、勇于尝试等,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 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数学教案)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一起看看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欢送查阅!新青岛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1教学目标:1.认知:对前面所学的观察物体、平面图形、乘法计算等内容进行复习稳固。
2.能力:学生能在开放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提出各种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拼一拼、说一说等,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找出事物间的联系。
3.情感:结合党的十六大召开,对学生进行爱党爱国的教育;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形象感知只有多站在别人角度看待问题才能和大家友好相处的生活哲理;同时渗透美育。
教学重点:复习稳固观察物体、平面图形等知识内容。
教学用具:课件;各种玩具、头饰;学生每人准备20根小棒、1个活动角、1把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渗透德育1.(事先让一名学生藏起来)昨天下午,全校都放学了,我看见一位同学还一个人默默的捡着花坛里的垃圾,他是谁呢(这名同学背对大家出现,让学生猜想……)2.我们要确定他是谁,还必须怎样呢3.换一个角度,再看一看(让这名同学转过来,面对大家。
同时揭题:“看一看〞)。
二、看看摆摆,引导发现1.(出示课件,图片1:十六大会场全景照片。
)这是什么地方这里正在干什么对,2021年11月8日,党的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主席台上就坐,率领全国各地的代表们,正在商讨着国家大事。
2.(出示图片2:十六大会场代表席照片。
)这又是什么地方呢(图片3、图片4依次出示……十六大会场不同角度的照片。
)3.(4张图片同时出示)同样一个地方,在照片上的形状怎么不一样呢对,记者们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角度拍下了十六大召开的盛况。
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
青岛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2.连续加减法3.闯关游戏:快乐数学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连续加减法。
难点:混合运算顺序的掌握,提高计算速度。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出示题目,让学生尝试计算,引发学生思考。
2.探究新知(1)讲解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规则。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完成课本P42页练习题。
(2)课后作业:完成课本P43页练习题。
4.闯关游戏:快乐数学(1)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比赛。
(2)比赛内容:完成指定题目,计算速度快的小组获胜。
(3)比赛规则:每组轮流答题,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
(4)奖励措施:获胜的小组每人奖励一颗星星。
(2)教师点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鼓励。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3.计算速度与正确率:定期进行计算比赛,检测学生的计算能力。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们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于计算速度较慢的学生,要加强个别辅导,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七、教学拓展1.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创设有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3.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更多的数学奥秘。
4.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提高教育效果。
重难点补充:1.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20以内的加减法,还记得吗?谁能告诉我5加3等于几?生1:5加3等于8。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教案第五单元
多媒体、课件、实物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观察物体。
二、出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根据照片或直观图,能辨认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简单物
体。(课件出示,师指一名学生读)
师:要达到学习目标,离不开同学们认真看书自学,同学们有信心达到学习目标
吗?(有)
三、口述自学指导(教师边口述,学生边自学)
二年级
第五单元:谁的眼睛亮 ——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能根据生活经验和问题情境主动提出有关分段统计的问题。 2、学会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并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统计过程,体会统计的现实生活中
的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主动地参与统计活动,能与同伴合作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
法要注意什么?
2、评比本节课比赛情况,获胜的表扬,失败的鼓励。
七、布置作业
课本 63、64 页:自主练习必做题:5、6 题
选做题:我学会了么
教学建议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前面、后面、侧面
教学反思:
二年级教学资料
五、当堂训练
师:刚才同学们做的都很好,下面我们接着观察,小组比赛,看哪个组得的星
星最多。练习:自主练习第 1、2、3、4 题。
1、学生独立完成写在书上。
2、写完检查。
3、全班集体对改。
4、生更正错题。
二年级教学资料
二年级
活动方式:小组比赛、开火车。
六、全课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列竖式计算,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青岛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预习展示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咱们一起去瞧瞧吧?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提示:这么多丰盛的食物分别是为哪些小动物准备的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谈话:看,熊猫哥哥和弟弟正目不转睛的盯着竹笋呢!它们现在最想干什么呀?可是它们遇到了一个问题,猜一猜,它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呈现:怎样分竹笋呢?二、研究问题,指导点拨。
(一)分竹笋,学习“平均分的含义”1.分竹笋—感受分东西的多种分法(1)过渡:该怎样分竹笋呢?引领学生梳理熊猫和竹笋信息后,提出要求:用小方块代替竹笋,在熊猫纸上给熊猫哥哥和弟弟分一分(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了解指导,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
(3)学生交流分竹笋的方法。
2.比较多种分法,揭示平均分。
(1)谈话:同学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分法,这里面有一种分法有点儿而特别,看出来了吗?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得出5、5 的分法特别,追问:这种分法为什么特别?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指着板书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初步理解4、6,3、7,2、8……这些分法都是一分多,一份少,而5、5的分法是每份分得同样多,揭示并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在数学上叫做平均分。
(2)平均分竹笋要求全班同学都将10个竹笋平均分给两只熊猫,后提问:现在每只熊猫分到了几个竹笋?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3.练习中认识平均分。
二次备课课件出示自主练习1题,学生独立审题判断。
交流小猫分鱼时,追问:你怎么知道这是平均分?交流小猪分西瓜时,追问:你怎么知道这不是平均分?怎么分才是平均分?小结:你用平均分的方法重新给小猪分了西瓜,小猪很满意。
平均分真是个公平的好方法。
(二)分桃子,应用中理解“平均分”1.梳理信息,提出问题过渡:聚会上熊猫分到了同样多得竹笋很高兴,一边的小猴子着急了,他们想干什么呢?2.动手操作,体验平均分的过程谈话引导:下面,咱们还是用小方块代替桃子,你能帮小猴子平均分一分桃子吗?小猴子有20个桃子,可是我们手中只有10个小方块,怎么办?3.展示交流分法,理解平均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森林里的故事—除法的初步认识》(单元授课计划)教学内容:分一分和认识除法两部分单元分析: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和掌握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教学除法,重点是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全单元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平均分,知道平均分的具体过程;第二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在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材加强了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为认识除法积累较丰富的感性经验。
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
教材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体会除法和乘法的联系。
2、能正确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3、学生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够根据数学问题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培养有条理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平均分的活动中,体会和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出相应的除法算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以情境教学法、讲授法、迁移类推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
学法:以小组合作法、动手操作法和迁移法为主。
设计思路:在教学除法前先安排了5的信息窗的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知道平均分——把一些物体每几个分一份,分成几份——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每分几个——初步形成平均分的概念”的过程。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2)结合例题和“自主练习”所提供的实例,以及一些分物体的具体过程,出现相应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体会除法算式的含义,从而从整体上初步理解除法的实际意义。
(3)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3课时课时:第一课时课题:认识平均分授课时间:2013年11月 11日课型:新授教学内容: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操作法、观察法教具学具: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二、探索新知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
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
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三、巩固练习师:通过分一分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现在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吗?四、课堂总结:师:这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呀?五、作业设计:你是怎样进行平均分的;在生活中我们哪些地方能够用到平均分?六、板书设计:认识平均分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课后反思: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导入从学生熟悉的分东西场景入手,再到小棒操作平均分,最后再回到生活中找平均分,无疑增强了学生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时: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平均分练习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2日课型:新授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目标: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在平均分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操作法、观察法教具学具: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让我们来回顾一下昨天学习的知识,谁能说一说昨天我们都学习了什么?二自主练习1、第一题(1)观察题图,说说两幅画,哪幅图是平均分?(指生交流)(2)6条鱼,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只分得几条?(3)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运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4)指名回答。
(5)评析。
(强调“平均分”)2、第二题(1)将石榴平均放在两个盘子里怎样分?(2)先数数有几个石榴,说说怎样分。
(3)自己完成,(教师巡视指导)(4)小结活动结果。
3、第3题(1)指导学生看懂题意(2)以同桌为单位运用学具分一分。
(3)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4)强调平均分。
4、第4题(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分2个,能分给几人?(2)运用学具动手摆一摆。
(3)全班交流。
(4)每人分3个,能分给几人?(5)全班交流。
(6)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理解题意。
(7)以小组为单位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的方法理解平均分三、补充练习。
1、练习一6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分得几个?评析。
(强调“平均分”)2、练习二将自己手中花片或绢花平均分成几份,你想怎样分就怎样分。
教师巡视指导,小结活动结果。
3、练习三6人,每组3人分成了()组?6人,平均分成2组每组()人?四、总结作业设计:把你今天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听。
课后反思: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重点是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课时:第二课时课题:认识除法算式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3日课型:新授教学内容:除法的意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
3、通过学习,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有所提高。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除法,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并了解求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个数的运算是除法。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操作法、观察法教具学具: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
1、什么是“平均分”,谁能出“平均分”的题目?2、总结复习情况。
二、新授。
1、结合课件“森林聚会”2、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提出各种有关数学的问题教师小结各种方法,潜移默化的认可形象思维法。
3、这道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有同学会吗?1)指名一优秀生上黑板列式子。
2)询问各部分的名称,教师及时做好指导工作。
4、你知道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都代表什么吗?教师总结(30代表总数,6代表相同加数,5代表相同加数的个数)三、练习。
1、2个苹果,每只小熊分3个,可以分给几个小熊?12÷□=□2、老师手里拿着6支铅笔要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支?你是怎样算的?要想知道每人分得几支,可以用6除以3。
写成:6÷3=23、10块砖,每人搬2块,几人能搬完?9个南瓜,平均放在3个筐里,每个筐里放几个?4、写出除法算式。
(1)被除数是20,除数是5,商是4。
(2)把16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8。
三、小结:谁能说一说这几天你都学习了关于除法的哪些知识?作业设计:出几道除法算式考考你周围的伙伴们板书设计:认识除法30÷6=5 30÷5=6读作:30除以6 被除数除数商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除法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根据平均分的过程列出除法算式,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第三课时课题:自主练习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3 日课型:练习课教学内容:自主练习教学目标:巩固对除法的认识,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巩固对除法的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练习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操作法、观察法教具学具:课件,学具盒教学过程:一、复习1、你能根据图片写出算式吗?2、每个花坛栽6朵花,3个花坛共栽几棵花?每个花坛栽6朵花,18棵花栽了几个花坛?3、3个花坛载了18朵花,平均每个花坛载了几棵?4、每盘4个苹果,2盘有多少个?有8个苹果,每盘放4个,放了几盘?把8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里,每盘放几个?5、开放题: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小组比赛,看哪一组说出的最多。
三、自主练习1、看图列算。
让学生体会“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表示。
2、圈一圈,填一填让学生体会“若干个物体,每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几份”的问题,可以用出发来计算。
3、分一分,记录下来4、观察图画,再填5、摆一摆6、计算6×2= 12÷6= 12÷2=4×4= 16÷4=6×3= 8÷6= 18÷3=四、总结:作业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做除法算式板书设计:练习一6×2=12 12÷6=2 12÷2=64×4=16 16÷4=46×3=18 18÷6=3 18÷3=6课后反思:通过练习,学生体会了乘、除之间的联系。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创新意识。
课时:第四课时课题:认识除法练习授课时间:2013年11月14 日课型:新授教学内容:复习除法的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
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
2、能区别两种平均分的分法及含义。
正确读出除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会进行平均分。
教学难点:会用两种分法进行平均分。
能区别两种平均分分法及含义。
教法:讲授法、引导法学法:操作法、观察法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把4粒糖果分给2个小朋友,可以怎样分?每个小朋友每次分得糖一样多吗?2、用小棒摆一摆,看10里面包含着几个2?想一想:10里面有几个5?二、练习1、出示△△△△△△△△△△△△△△△△△△△△△△你能说出下面的分法哪种是平均分,为什么?2、先分一分,再填空。
6个桃,每个小朋友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3、把10根小棒分一分,你能想出多少种分法?分分看。
如果要把这10根小棒平均分,你能想出几种分法?你能画图表示你想的这些分法吗?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