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31

合集下载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化石燃料的利用》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化石燃料的利用》燃烧与燃料PPT教学课件

1、煤和石油
煤的形成
远古时期的植物
植物枯萎
植物等被埋在土中,经 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煤
阅读课本138页,思考下列问题:
⑴、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主要组成元素是什么?还含有哪些少量元素?混合物
碳元素 ⑵、煤完全燃烧的产物有哪些?
氢、氮、硫、氧元素
CO2
H2O
NO2
SO2
⑶、煤气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氢气、甲烷、一氧化碳 ⑷、煤综合利用可分解成哪些有用的物质?
改进措施:
使用脱硫煤;实行排烟脱硫技术,回收SO2;减少含硫煤 的使用,使用清洁能源
2. 汽车用燃料的燃烧
⑴、汽车尾气主要污染物: 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烟尘等。
⑵、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哪些措施?
A、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分燃烧。
B、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原因 燃料的中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 硫等
燃料燃烧时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 空气中
1. 煤的燃烧
除生成CO2外,还会产生SO2、NO2、CO、烟尘等大气污染物 SO2、NO2溶于雨水中形成了酸雨
①可燃性: 2H2 + O2
点燃 2H2O
火焰为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烧杯内壁有水生成。
②还原性:
黑色的固体变为红色固体
CuO + H2 △ Cu +H2O
(3)实验室制法:
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氢气
反应原理:Zn
+ H2SO4
制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气体收集法:向下排气法或排水法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教材知识全解……讲透知识、查漏补缺知识点1 化石能源的利用一、煤(1)组成:主要含有碳元素,是混合物。

(2)综合利用拓展延伸古代植物的遗骸形成煤,古代海洋生物的遺骸形成石油、天然气。

特别提醒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是煤的干馏,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加热炼制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石油加热炼制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二、石油(1)组成: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2)综合利用三、天然气(1)主要成分和存在: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甲烷。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就有天然气。

另外,科学家发现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

(2)甲烷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②化学性质:可燃性点拨(1)甲烷与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点燃前要验纯。

(2)相对于煤和石油,天然气对空气污染较小,但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所以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

知识点2 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一、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1)煤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2)汽车使用的汽油或柴油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会随尾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造成污染。

(3)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加剧,导致全球变暖。

拓展延伸酸雨的危害与防治(1)危害:危害人体健康;酸化水体,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毁坏建筑物和腐蚀金属。

(2)防治:减少 SO2等气体的排放;开发新能源;使用脱硫煤或天然气替代煤。

二、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1)提高燃料质量和改进使用技术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2)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改进生产中使用的脱硫设备,用天然气代替煤。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课件-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课件-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课件-鲁教 版
14.04.2021
生产计划部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燃烧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 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都比较熟悉了, 而燃烧需要可燃物,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 的能量来源,所以在此安排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课 题显得顺理成章,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燃料 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 新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热能:研究表明,地热能 的蕴藏量相当于地球煤炭 储量热能的1.7亿倍,可供 人类消耗几百亿年,真可 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今后将优先利用开发。
太阳能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000℃,内部不断进行核 反应,并且以辐射方式向宇宙空间发射出巨 大的能量。据估计,每三天太阳向地球辐射 的能量,就相当于地球所有矿物燃料能量的 总和。
1.74亿吨 13.2年
天然气 22300亿立方米 408亿立方米

1145亿吨
9.9亿吨
54.7年 115.7年
讨论:根据你估算的开采年限,谈谈你对化石燃 料使用与开发的看法。
中国节 能标志
核能:由于核动力的燃料 是核燃料,相比于 煤或 石油的优点是无空气污 染,无漏油等问题。它 的唯一缺点是存在放射 性污染.
海底可燃冰——气体水合物
世界环境日
6月5日
本节小结
可采取活动探究的形式:假如你是小市 长,请从环保、节约等因素考虑煤、石油、 天然气、管道煤气、这四种能源你优先推广 那一种?
作业设置
一篇小论文:从资源保护的 角度谈谈你对化石燃料综合用 的看法。
谢谢大家
生产计划部
氢能
氢蕴藏于浩瀚的海洋之中。海洋的总体积约为 13.7亿立方千米,若把其中的氢提炼出来,约 有1.4×10 17 吨,所产生的热量是地球上矿物 燃料的9000倍。氢是一种极为优越的新能源.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6.2  化石燃料的利用--九年级化学上册课件

2.天然气(混合物)
有石油的地方,一般都有天然气。 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化合物,其中 主要的是甲烷(CH4)。又名沼气,坑气,瓦斯
(1)甲烷的物理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无色、 无味气体
②难溶于水 ③水 二氧化硫 氮的氧化物
这些气体溶于雨水,形成酸雨
部分燃料的热值与单价表
的能源
非清洁 在生产、使用过程 能源 中,产生有害物质的
能源
风能、水能 煤、石油
4.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燃烧产物及能量变化 CO2 CO
SO2,NO2 粉尘 放出热量
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温室效应 大气污染 酸雨 粉尘污染 热污染
化石燃料充分燃烧
若能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使用时限
充分燃烧
天然气 32124亿立方米 851.7亿立方米 约38年

3261亿吨
30.5亿吨
约107年
资料2:我国化石能源可采量在世界的比重 煤:14%;石油:2.4%;天然气:1.2%。
我国的化学能源结构特点——富煤、缺油、少气
三.能源危机:
(1)原因: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
(2)解决方法:合理开采、综合利用,寻找替代资源, 如使用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 潮汐能等。
➢ 植树造林。
➢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 开发使用新能源。
太阳能
核能 氢能源
地热能 潮汐能
风能
替代能源
1、乙醇
俗称酒精,化学 式为C2H5OH,可通过 高粱、玉米等谷物 发酵制得。
2、可燃冰 (CH4·H2O)
可燃冰的学名为“天 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 在0℃和30个大气压的作用 下结晶而成的“冰块”。 “冰块”里甲烷占80% 99.9%,可直接点燃,燃烧 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 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 都要小得多。西方学者称 其为“21世纪能源”或 “未来能源”。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课件+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有水珠生成。把烧杯迅速倒转注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
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不可能是( C )
A.CH4
B.CO和H2的混合气体
C.H2
D.酒精(C2H5OH)蒸气
练习与应用
2. 实验室用固体无水醋酸钠和固体碱石灰,混合加热制甲烷。 则下列装置中,可用于制甲烷的是( D )
A
B
C
D
练习与应用
3.下列关于化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D )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1课时
1.知道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2.了解化石能源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能源的
重要性。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 要性。
新课引入 化石能源如何被利用?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 一是__燃__烧__时__要__有__足__够__的__氧__气___________ ; 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按表7-3所示的化石能源储量和年产量,估算大约多少年后将可能没有 可开采的煤、石油和天然气。在图7-23中表示你的估算结果,并谈谈你对 化石能源使用与开发的看法。
化石能源是有限的且不可再生,因此,我们必须更合理、更高效地使用化石能 源,大力开发其他能源,与此同时,还要节约能源。
练习与应用
1.点燃某无色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内壁
瓶中,一般作为燃料使用。
液化石油气易燃易
爆,其钢瓶内压强
将石油加热并使用催化剂炼制, 较大,使用时要注 再利用各成分的沸点不同进行 意安全。
分离,可得到多种燃料和化工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2 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件32张(共32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2 化石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件32张(共32张PPT)

炼钢
开山炸石
现代生活中常用的燃料都是从化石燃 料 转 化 而 来的 , 例 如 液 化石油 气 (LPG) 煤气 天然气等等。
那么,哪些是化石燃料呢?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1、煤和石油
①煤的形成:
植物或植物枯萎后
植物等被埋于土中,经 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煤。
②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
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
3.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我国2009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
石油 天然气

探明储量量 28.33亿吨 32124 亿 立方米 3261亿吨
年产量 1.89亿吨 851.7亿立方米
30.5亿吨
石油 天然气

约15年 约38年 约107年
20年 40年 60年 80年 100年 120年
在人们担心化石能源将被耗尽时,科学家发 现海底埋藏着大量可燃烧的“冰” —— “可燃 冰”。
煤的综合利用是化学变化. 石油的炼制是物理变化.
2、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是最重要而
又较洁净的气体燃料。
①甲烷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②甲烷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点燃前一定要先验纯
思考: 1、如何设计实验验证甲烷(CH4)的元素 组成?
验证甲烷(CH4)的元素组成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6时51分21.11.1606:51November 16, 2021 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 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2021年11月16日星期二6时51分32秒06:51:3216

7.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1课时燃料的利用与开发)-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7.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1课时燃料的利用与开发)-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C 是( )
A 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B 没有和氧气直接接触,减少爆炸风险
C 消耗等质量甲烷,参加反应氧气较少
D 有利于分离和回收较纯净的二氧化碳
3.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可以使 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请结合如图图 示回答下列问题: (1)石油分馏主要是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 沸点 不同, 分离出的石蜡燃烧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由此可判断出 石蜡中一定含有 碳元素 和 氢 元素。
合理开采与使用化石能源 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30.5
天然气
≈18.5 ≈50.3
石油 煤
20 60 100 140

C 1.如图为大连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燃料燃烧时均放出热量 B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C 所有燃料均无毒无害 D 天然气比煤更环保
2. “化学链燃烧”技术是目前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氧化镍(NiO)作载氧 体的“化学链燃烧”过程如图所示,相比直接燃烧甲烷,对该技术的评价错误的
课题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能源是支撑人类活动的基础
家庭燃料 近几十年来,家用燃料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液化
气、天然气都是来自于化石能源(也成为化石燃料)
一、化石能源的利用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化石燃料由古代生物遗骸经过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是不可再生能源。
煤的 形成
物理变化
煤的综合利用的部分产品P170 图7-16
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丙烷 丁烷 丙烯 丁烯
3.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
成分是甲烷(CH4)。(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1)甲烷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4.3化石燃料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仁爱版上册4.3化石燃料的利用优秀教学案例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变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化石燃料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表面现象,缺乏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环保意识为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课程内容,制定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活动。
2.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化石燃料燃烧原理及环境问题。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使学生认识到过度利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危害,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良好习惯,倡导绿色生活。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发现自身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学生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
4.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适时给予正面引导和鼓励。
四、教学实践
1.课堂讲授: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简洁、明了的讲解,使学生掌握化石燃料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
1.学生对化石燃料的种类、性质、利用及其环境问题的掌握程度。
2.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以及绿色生活观念的树立。
4.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参与能源保护和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贴近生活:本节课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化石燃料为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课堂探究: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化石燃料的燃烧原理,以及燃烧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024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2024年秋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课件)

防治措施:
①减少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等物质向空气中排放; ②用天然气代替煤; ③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2.汽车尾气
汽车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汽油 或柴油。汽车尾气中的主要 污染物:一氧化碳、未燃烧 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 和烟尘等。
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染的措施有: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充分燃烧。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作燃料。 (5)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
点燃
2H2+O2
2H2O
优缺点:
①资源丰富,可再生; 优点 ②无毒、极易燃、热值高;
③燃烧产物是水,几乎不产生有害气 体和颗粒物,不污染环境。
①制取成本高; ②储存、运输困难,作为燃料 暂时还未能广泛应用。
缺点
实验室制取氢气
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 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 +H2↑
CH4
池沼中产生的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把秸秆、杂草、人 畜粪便等废弃物放在密闭的沼气池中发酵,就会产生沼气,可 用作燃料。
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可燃冰或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海底“可燃冰”
可燃冰是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形成 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具有 热值高、储量巨大等优点,有望成 为未来新能源。但如果开发和利用 不当,有可能引发地质灾害和温室 效应加剧等问题。
3.下列措施: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②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③使用无铅
汽油;④改用压缩天然气。 其中能够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污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化石燃料的利用》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属于“化学与能源”这一主题单元的重要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化石燃料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培养其环保意识,为后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内容贴近生活实际,既有理论知识的阐述,又包含实验探究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导,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识别并列举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其主要组成元素。

(2)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作为能源的优势与局限性。

(3)掌握化石燃料燃烧的主要化学反应及产物,了解其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酸雨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石燃料利用中的现象,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探索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利用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理解化石燃料燃烧的化学原理,分析并评价化石燃料的利弊,提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建议。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等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

他们对生活中的能源利用现象充满好奇,但可能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深入思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从化学视角审视能源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情境导入:通过展示化石燃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汽车加油、家庭取暖等,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化石燃料的种类、形成过程及利用中的环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决方案。

初中化学九上 4.3 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件

初中化学九上 4.3  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件
化学方程式 Zn+ 2HCl = ZnCl2+H2↑
实验结论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归纳总结
光能
热能
化学能
电能
机械能
应用实践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被应用于生产和生活中, 你能举出一些实际应用的例子吗?
化石燃料的利用
煤-石油 -天然气
阅读课本
形成 古代生物遗骸经 不可再生
过一系列复杂变 化形成化
分组实验
【实验1】镁条与稀盐酸反应 【实验2】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温馨提示
请仔细阅读实验学案 分工合作,有序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和结论 注意实验安全
45:00
汇报实验
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试管外壁发热
滤纸变红,自封袋外面变冷
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此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
此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
归纳总结
吸热反应
化学反应
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氯化铵与氢氧化钡反应
放热反应
燃烧 缓慢氧化 镁与盐酸反应 生石灰与水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应用
自热米饭
【主要成分】 生石灰…
暖宝宝
输液葡萄糖
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的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恒定体温。
原电池
实验现象 有气泡产生,电压表指针偏转
N
CO2
全球变暖
SO2 环境问题 NO2
酸雨
小组讨论
节约
• 合理开采 • 提高利用率
开发 • 新能源
拓展视野
太阳能 风能 海洋能 地热能
生物质能 水能 核能
交流分享
1、我学到了什么知识…
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化石燃料的利用课件—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例3 [中考·衡阳] 随着人类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开发 和利用新能源成为人类越来越迫切的需求。请回答: (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能源,如煤、
石油、天然气,它们属于 __不__可__再__生___(填“可再 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充分燃烧1 kg 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 和 SO2 气体的质量如图2 所示,则 ___煤___燃烧产生的 气体更易导致酸雨。
(3)为缓解全球性能源危 机,人们正积极开发 和利用新能源。请举 例一种新能源 __太__阳__能___。(合理即可)
解法提醒 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气体 1.造成空气污染的气体有:CO、SO2、NO2、O3。 2.形成温室效应的气体:CO2、CH4、O3。 3.形成酸雨的气体:SO2、NO2 等。
新知三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4)下列做法有利于改良环境的是___A_、__B_、__C__、__D__ (填字母)。 A. 积极植树造林 B. 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C.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D. 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试题解析 (1)碳、天然气等与氧气的反应都会放出热量;碳与
二氧化碳反应的条件是高温,需要吸取热量; (2)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都含碳元素,燃烧
A. 碳与氧气的反应
B. 天然气与氧气的反应
C. 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的反应
(2)煤、__石__油___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都会产生
二氧化碳。
(3)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 氢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
洁、高能燃料。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点燃
___2_H_2_+_O__2=__=_=_=_=_2_H__2O___________________。
易错提示 1.煤、石油、天然气均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 2.天然气同氢气、一氧化碳一样,都具有可燃性,

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九年级化学上册(人教版2024)
(3) 酸雨的防治:①使用脱硫煤;②减少化石燃料的使 用;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感悟新知
知2-讲
3.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可采用以下措施: (1) 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燃料充分燃烧; (2) 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3) 使用无铅汽油; (4) 使用清洁能源; (5) 加大尾气检测力度,严禁尾气不达标的汽车上路。
感悟新知
知2-练
解:(1) 化石燃料特别是煤、石油中含有硫元素、 氮元素,燃烧时会排放出SO2、NO2,易形成酸雨。(2) 通过图示可知:煤和天然气燃烧时都有温室气体二氧 化碳产生,等量的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较天然气多, 更易造成酸雨,因此煤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感悟新知
知识点 3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3) 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下列关于化 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____A__、__B___。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这是化学变化过程 C.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制得焦炭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根据煤、石油、天然气的组成,综合利用过程 中发生的变化来解答。
也会产生污染物污染环境。污染物主要有:(1) 燃料不
充分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2) 燃料中的杂质如硫等燃
烧产生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3)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感悟新知
知2-讲
要点提示: 煤、石油中含有S、N 元素,燃烧时产生SO2、NO2,
易形成酸雨。因此,天然气是最清洁的化石燃料。 目前,汽车的尾气是重要的污染物。 CO2 不是引起酸雨的物质。
感悟新知
知3-讲
2. 酒类饮料中含有乙醇。成年人适量饮酒可以解除 疲劳、使人兴奋,但不可过度饮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是火灾对人类的施孽却是非常严 酷的。 据联合国 “ 世界火灾统计中 心 ” (WFSC)近年来不完全统计, 全球每年约发生600万至700万起火灾, 全 球 每 年 死 于 火 灾 中 的 约 有 65000 至 75000人。
【新闻片断】
2004年02 月15日吉林市 商厦发生火灾 已造成50多人 死亡 。
九年级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31
奥运点火
说到火,我们就会想到燃
烧,火是物质燃烧时的一种 现象
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过或生 活中了解的2~3个燃烧事例及其 燃烧现象填写在下表内。
事例
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
发光、放热、有白色物质生成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铁丝熔成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球,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
燃物与其他 物品隔离;

2、隔绝氧气(或 空气)

3、使温度降低到着火
原 点以下。
理 (课本p126,划上)
破坏燃烧的条件,便 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将燃着的蜡烛剪去烛心,
消除可燃物
蜡烛就会熄灭
用嘴吹或用扇子煽灭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将点燃的蜡烛直接浸入水槽中 用胶头滴管不断向蜡烛火焰滴水
【新闻片断】
06 重 庆 森 林 火 灾 现 场
【新闻片断】
2006年 11月3日衡 阳特大火灾 已造成多人 死亡 。
【新闻片断】
2007年2 月4日浙江台 州发生特大火 灾17人死亡。
【新闻片断】
2007年2月 11日南宁市中山 路发生火灾,3人 死亡。
火灾原因:中山路226号一楼小食店内的 电排插接触不良打火引燃周围可燃物引起。
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使__木__船__达__到__燃__烧__的__着__火__点_。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
_这__些__木__船__没__有__达__到__燃__烧_ 的着火点 。
⑶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
烧提供了_充__足__的__空__气_______,使火势烧得更旺。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色的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 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红磷的燃烧
生成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
色固体
燃烧反应的特征可归纳为: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课本p125,划上)
1、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ok 2、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 NO 3、灯泡的发光发热现象是燃烧 NO
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 温度,也就是着火点。着火点是物质 的一种固有属性,不同物质的着火点 是不同的。(红色部分记书上)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白磷
着火点 40 /℃
红磷 240
木材 木炭
250~ 320~ 330 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 750
结论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给铜片上的红磷继续加热。
3、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为什么水中 的白磷却不能燃烧呢?
绝大多数可燃物必须在氧气或空气中才能燃烧。
4、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向水中通入氧气。
p125 讨论 1、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2、氧气(或空气);
3、氧气(或空气)
4、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 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4、食物腐烂、铁生锈、动植物呼吸也 属于燃烧 ok
燃烧必须具备什么物质基础?
能燃烧的物体叫作可燃物。
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考考你
指出下面图中哪些物体能燃烧:
沙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棉花


火柴
木材
酒精
岩石
能燃烧的物体
火柴
酒精
纸 木材
棉花
不能燃烧的 物体
水 沙子
岩石
可燃物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白磷
红磷
薄铜片
热水 白磷
2、小明用右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他发现热水中的白磷
熔化成一白色小液滴。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及水
中的白磷都不燃烧。请回答:
白磷
红磷
(1)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的条件
热水
是 :__与__氧_气__接__触____、 __温__度_达__到__着_火__点_
白磷
(2)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慢慢倒出,水快倒完时,小明发
实验7-1 (记书上124页)
1、现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发 黄光,放热,产生白烟。红磷不燃 烧,水下的白磷也不燃烧。
2、现象:水中的白磷燃烧,发黄光, 放热,产生白烟。
思考并讨论:
1、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白磷能燃 烧而红磷却不燃烧呢?
不同物质的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不同。
2、如何使铜片上的红磷燃烧起来?
归纳:灭火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
(课本p125,划上)
出现下列情况应该怎样灭火?
1、电器失火
(切断电源)
2、柴草棉纱失火 (喷水,用沙土盖)
3、森林失火
(砍伐出隔离带)
4、酒精灯失火 (用沙子盖或用湿抹布铺盖)
5、锅里油失火 (盖严锅盖或加油)
降低温度
降低温度
泡沫灭火器的原理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
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燃烧起来,请解释该现象 :_白__磷_露__出_水__面__,_ _与__氧_气__接__触____ (3)通常保存白磷的方法是 :_将__白__磷_放__在__冷_水__中_____________
想一想:燃烧是否只为人类带来益处呢?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 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 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 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课本p125,划上)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
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练一练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 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 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
【新闻片断】
美国9.11事件
如何灭火?
实验7-2 (记书上126页)
1、现象:倒扣烧杯中的蜡烛一会熄灭;正放烧杯中的蜡烛 燃烧情况不变;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烧杯中的蜡烛 很快熄灭。
2、分析:倒扣烧杯中的蜡烛因缺氧而熄灭;正放烧 杯中的蜡烛与氧气接触,温度保持在着火点以上, 燃烧情况不变;加入适量碳酸钠和稀盐酸的烧杯 中,产生大量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蜡烛很快 熄灭。说明将可燃物置于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能 达到灭火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