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性格缺陷——小组报告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
浅论《三国演义》曹操的性格特征摘要:曹操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戎马一生,文治武功可以应受到正面的评价,,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破袁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叱咤风云,既有安邦治国之能,又有克敌制胜之功,所以后人就评说曹操为“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但是在《三国演义》因作者罗贯中的个人艺术倾向,曹操成为了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开篇就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给曹操进行了定义。
既而塑造出一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为复杂,最富性格最复杂,思想最矛盾,形象最复杂的文学形象。
本文仅就《三国演义》中曹操既忠勇正直、雄才大略又奸诈凶残、心胸狭隘的复杂性格进行浅析,全面了解作为文学人物的曹操这一“奸雄”形象。
关键词:曹操复杂矛盾奸雄正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我们在感叹于杨隆基先生浑厚的嗓音的同时,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厚重的历史的沧桑。
罗贯中先生以这首杨慎的《临江仙》总领《三国演义》的开篇,就奠定了整部小说的感情基调,即沧桑浑厚,气势磅礴。
小说陆续登场了数百位人物,但是大都性格形象单一,聪明如妖的诸葛亮、忠义双全的关羽、勇武忠义的赵云、气量狭小的周瑜等等。
虽然这些人让人记忆深刻,刻画细致入微,仍然让人感觉不够丰满。
不论罗贯中先生出于“尊刘抑曹”的思维还是有意刻画,其都不得不承认,曹操是其在小说中刻画的最丰满,最传神的一个人物。
在罗贯中的笔下,全书对曹操进行了刻意的艺术化深加工,给曹操的性格进行了更加复杂的刻画,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被刻画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多面的奸雄形象,他既有奸诈、自私、多疑的一面,又有目光远大、机智过人、求贤若渴的雄才大略的一面。
曹操在书中刚一出场,作者就通过许劭对曹操说的话:“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对曹操进行一个总的评价和定性。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曹操是一个正面形象,陈寿在《三国志》中就说“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摉四州,强盛莫敌。
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操之形象分析[容摘要]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
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抑”的倾向。
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操并非“奸雄”,乃真英雄也。
[关键词]奸雄假仁假义尊抑军事天才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英雄辈出,三国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
元末明初,罗贯中结合西晋寿所著《三国志》与民间传说,完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该书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像爱民如子,仁义无双的备、忠义双全,威震华夏的关羽、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孔明以及接下来我要重点分析的操。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意图将操树立为反面人物的典型——“奸雄”,集奸诈多疑、凶暴残忍、假仁假义于一身的封建统治者。
作者之所以要如此塑造,一是因为受封建正统思想的约束,二是因为三国故事在民间经过隋、唐、宋的流传后,已经具有了明显的“尊抑”的倾向。
如轼《东坡志林》载王语云: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操败,即喜唱快。
说明拥反的倾向在宋朝已非常明显,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只是这种思想倾向的总结和发挥。
看完新版《三国》,再通读《三国演义》,却别有一番体会——操并非“奸雄”,乃真英雄也。
一、天资聪慧、谋略过人《三国演义》第一回讲到“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操也因此受到责备。
于是有一次,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
他叔父惊慌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缺陷形成的心理分析
格模式,其一切情感、思想和言行都按照新的人格模式行事. 一般说来,人格多样化是自我完善的表现,但是人格极端化 则是人格缺陷的表现.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和人格障碍 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人格发展的一种不良倾 向,或者说是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卑、 冷漠、依赖、多疑、自负、偏执、冲动、暴躁等,这些都是不健 康的心理因素,它们不仅影响个体的活动效率,也妨碍其正 常的人际关系,进而对其所涉及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2]
第 28 卷 第 10 期(下) 2012 年 10 月
赤 峰 学 院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Vol. 28 No. 10 Oct. 2012
《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缺陷形成的心理分析
一世奸雄曹操固然有其雄才大略,但由于自身的多疑 性格,使他失去了很多优秀人才,民心相离,最后只能占天 时而无法得人和,以致在有生之年未能实现国家统一,而且 因为多疑个性错失治愈风疾良机、英雄殒命. 2 双重性格形成的心理机制
性格特征不是生来就有的,曹操表现出来的各种怪异 行为特征也不是随意出现的,正如每个人的性格形成一样, 也是在先天生物学差异的基础上,在某种社会文化背景的 影响下,通过不断的社会内化过程逐渐形成的,是遗传和社
人格是个人特有的情感、思想及言行的总和,它包括气 质、性格、认知风格和自我调控等.当这些成分彼此失调的时 候,人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多重人格的突出特征 有:一个人具有两种或多种人格模式,分别在不同的时间里 出现;在某个特定的情境或时间段内,个人会有一种突出的 人格模式,称为主体人格,此时个人所有的情感、思想及言 行都按其主体人格的方式活动,不会出现另一身份的痕迹; 个人在某种情绪或精神刺激的作用下,会改变为另一种人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浅析说起曹操,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历史上,曹操同时兼顾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以及诗人等多重身份,而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迹更是广为人知。
同时,在很多文学艺术作品中,曹操也经常作为一个经典人物形象出现,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列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我国首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无疑是一个典型的“奸贼”形象,罗贯中对他的描述多带有贬义;但于读者眼中,对曹操的形象则有着更多不同的见解。
笔者认为,曹操身上既有着一些令人诟病的缺点,也有着一些值得钦佩的优点,他的性格特征是极为复杂的。
以下笔者就来谈谈自己对于《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的看法。
一、生性多疑、奸诈多变、残酷好杀——汉室逆贼曹操《三国演义》不同于真实的历史传记如《三国志》等,出于作者本身的立场和艺术需要,其对各方人物形象的描述都十分鲜明,忠的则义薄云天,奸的则奸诈无比。
而曹操,即属于奸的一类。
在“颍川之战”一役中,曹操对待义军是“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杀人毫不手软,不分青红皂白,可谓是一个穷凶极恶的“刽子手”。
后面,他又接连做出“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等种种残酷之事,这更加深化了其残酷好杀的形象特征。
更可怕的是,曹操在每次战役后还热衷于屠城,甚至连别人的坟墓也不放过,亦要挖掘。
如“大军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杀戮”等,都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对曹操行为的描述。
还有一段,在曹操错杀了吕伯奢全家后,他明知自己是错杀,却毫无反悔和歉疚之心,反而将错就错,利用阴谋手段将吕伯奢本人也杀死了。
而曹操之所以如此残酷好杀,主要是由于其生性多疑,所以宁可错杀一百,不肯放过一个。
在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后,他对于朝臣的意见几乎不听,而是一意孤行、刚愎自用,为人亦是奸诈多变,善于玩弄权术。
描写曹操缺点的段落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其在政治军事文学艺术等方面皆有不低造诣,但其为人缺点甚多,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对其性格缺点有诸多描述,史记、三国志中也有一些记载。
1.残暴自私:曹操为人,多疑,尝因一语而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言:“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自此,人多以为奸雄。
2.刚愎自用:正是时,庞统投操,受连环计,操用之,众谋士谏曰:“敌若用火攻,为之奈何?”操自解曰:“吾已探得,时值冬日,已无东风,若用火攻,岂不自烧之?”3.年少时轻狂: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4.不仁不义:宫曰:“今闻明公以大兵临徐州,报尊父之仇,所到欲尽杀百姓,某因此特来进言。
陶谦乃仁人君子,非好利忘义之辈;尊父遇害,乃张闿之恶,非谦罪也。
且州县之民,与明公何仇?杀之不祥。
望三思而行。
”操怒曰:“公昔弃我而去,今有何面目复来相见?陶谦杀吾一家,誓当摘胆剜心,以雪吾恨!公虽为陶谦游说,其如吾不听何!”5.多疑: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
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
……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
”攸笑曰:“恐未必。
”操曰:“有半年耳。
”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一连三夜,如此惊疑,操心怯,拔寨退三十里,就空阔处紥营。
孔明笑曰:“曹操虽知兵法,不知诡计。
”遂请玄德亲渡汉水,背水结营。
玄德问计,孔明曰:“可如此如此。
”6.气量狭小:当夜曹操心乱,不能稳睡,遂手提钢斧,绕寨私行。
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准备行装。
操大惊,急回帐召惇问其故。
初一议论作文:论曹操性格
初一议论作文:论曹操性格曹操,这位三国时期的伟大人物,以其卓越的才能和独特的性格特点,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他的性格是多面的,既有英勇果敢的一面,又有阴险狡诈的一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曹操的性格,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其影响。
首先,曹操具有强烈的领导才能。
他善于用人,能够发掘并培养人才,使得自己的团队在战争中不断壮大。
他注重策略,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从而取得战争的胜利。
同时,曹操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能够灵活运用兵力,巧妙地布置战术,使敌人陷入困境。
这些特点使得曹操在三国时期成为了一位杰出的领袖。
然而,曹操的性格中也存在着阴险狡诈的一面。
他善于利用权谋,常常在关键时刻采取出人意料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种性格特点在历史上引起了广泛的争议。
有人认为曹操是一个聪明过人、机智敏锐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但也有人认为他过于奸诈、不择手段。
无论如何,这种性格特点使得曹操在历史上的形象变得复杂而多面。
接下来,我们分析曹操的性格形成原因。
一方面,家庭环境对他的性格产生了重要影响。
曹操出生于一个名门望族,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观念。
然而,家族的衰落和政治斗争的残酷也使得曹操逐渐形成了果敢决断、不择手段的性格特点。
另一方面,社会环境也对曹操的性格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是一个战乱频繁、政治动荡的时期,这使得曹操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曹操的性格特点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他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才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在当今社会,领导力已经成为了一个人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曹操的领导才能和策略思维为现代领导者提供了许多启示,如如何发掘和培养人才、如何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以及如何灵活运用兵力等。
此外,曹操的军事才能也为现代战争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如如何应对敌人的进攻、如何布置战术等。
其次,曹操的性格特点也影响了后世文学作品的创作。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中,曹操的形象往往被描绘成一位奸诈、狡猾的角色。
初一议论作文:论曹操性格
初一议论作文:论曹操性格曹操,一位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闻名于世。
然而,他的性格特点也备受争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曹操的性格,探讨其形成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首先,曹操的性格具有多面性。
他既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将领,又是一位深思熟虑的政治家。
在战场上,他勇猛果敢,敢于冒险,展现出非凡的勇气和胆识。
而在政治舞台上,他精明干练,善于权谋,能够巧妙地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这种多面性使得曹操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次,曹操的性格中充满了矛盾和冲突。
一方面,他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和自尊,认为自己能够统一全国,成为一代帝王。
另一方面,他又表现出疑心重、猜忌下属的特点,导致他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经常陷入困境。
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得曹操的形象更加立体和复杂。
此外,曹操的性格还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三国时期,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人们普遍缺乏安全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曹操展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望和征服欲望,这也是他性格中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
同时,当时的社会观念也对曹操的性格产生了影响。
作为一个男性领袖,他必须承担起家族和国家的重任,这也使得他在处理个人情感和家庭关系时显得较为保守和传统。
在分析曹操性格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优点和缺点并存。
他的优点包括勇敢、果断、聪明、有远见等,这些特点使他能够在战场上取得胜利,成为一位伟大的将领和政治家。
然而,他的缺点也不容忽视,如猜忌、多疑、过于自信等,这些特点有时会给他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损失。
因此,我们在评价曹操时,应该全面客观地看待他的优点和缺点,避免过度美化或丑化他的形象。
曹操的性格对后世的影响深远。
首先,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在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的三国时期,曹操的智慧和勇气为人们提供了应对危机的思路和方法。
其次,曹操的性格特点也为后世提供了反思的素材。
他的矛盾和冲突性格引发了人们对人性、道德、权力等方面的思考。
最后,曹操的形象也影响了文学艺术作品的发展。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一、曹操之形象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是一位具有崇高理想和宏伟野心,拥有高超智
慧和军事才能的“英雄”。
他具有出色的忠贞精神和丰富的人文素养,具
有勤勉、慎言、宽容的美德,具有坚韧不拔的作风。
他本着为帝国恢复昔
日荣光的奋斗精神,号令天下,收复失地,称霸中原,并统一天下的热血
梦想,把中国演变成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权,使统一的中原再次繁荣
昌盛。
曹操一生中因耿介、勤俭、坚定不移的态度而受到尊重,他有着不屈
的硬汉抗争精神,让他与世无争,主导大局。
曹操具有高超的军事能力,
出色的政治手段,精明的策略,穷追猛打的防御态度,对战略的高度洞察,博大的胸怀,无微不至的注意力。
在先天上他有着极为强大的自信,他凭
借天赋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成就了一代伟大的英雄,一代独具匠心的长
久传奇。
二、曹操的伟大
曹操在文学上的伟大指的是他拥有伟大的理想主义,信仰完美的梦想。
曹操深信,他能够重整中国,使中国强大,实现梦想。
他拒绝被称降服,
他把一切都当做实现梦想的工作。
曹操的思想源自古代的思潮,他追求完
美的梦想,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决心实现它。
曹操的军事伟大在于他善于使用army,善于指挥,善于运用战术。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
三国演义中曹操人物形象分析曹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以其聪明才智、政治手腕和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三国的乱世中崭露头角,成为了一个极具争议性和复杂性的人物形象。
本文将从曹操的政治手腕、军事才能、人性弱点以及艺术形象四个方面对曹操的形象进行分析。
首先,曹操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手腕。
曹操出身豪门,他具备出众的智慧和头脑,善于用计谋和策略来达成自己的政治目标。
他通过利用朝廷的权力,在各方势力之间巧妙地协调,一步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最终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曹操还善于用英才,并以所用人才非常有眼光而著名,如荀彧、郭嘉等都是他的重要谋士。
在处理政治问题上,曹操往往能够准确把握时机,善于权衡利弊,尤其擅长对敌人用计,令敌人无从应对。
其次,曹操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作为一个军事家,曹操善于统帅和调度军队,通过灵活多变的战术取得了众多胜利。
他精通兵法,擅长诱敌深入、分化瓦解敌军的战术。
曹操在合肥之战中以少战多,成功阻挡了孙权的进攻;在官渡之战中精心设计,击败了袁绍的强大军队;最终又在赤壁之战中,破坏了孙刘联军的合作,使得自己的势力更加稳固。
他还创新性地组织和训练军队,提高了士兵的战斗力,建立了许多军事制度,为他的军队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然而,曹操也有他的人性弱点。
曹操在政治上以权谋著称,不择手段地追求个人利益和权力,并以铲除异己为手段。
他对待手下亦善变,既能以德报德,也能出尔反尔,因此他在部下之间留下了不信任的阴影。
曹操一生中也犯过错误,其中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于董卓之乱的态度。
他先后担任过董卓的部下和将领,却未能抵制董卓之暴政,使得汉献帝被迫迁徙,引发了更大的混乱。
最后,曹操在艺术形象方面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他被塑造成一个具有冷酷威严形象的人物。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曹操以黑色为主色调的服饰以及浓密的胡须的形象成为了他的标志。
他坚毅而不轻易显示情感,骨子里的野心和冷酷感使得他的形象更加立体和深入人心。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
《三国演义》人物曹操之形象分析报告《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部重要作品,曹操作为其中的重要人物之一,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人物形象。
他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被称为“文武双全”的人物,但同时也是一个有野心、残忍、权谋满腹的角色。
本文将围绕曹操的形象展开深入分析。
首先,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他具备了出色的领导能力和政治智慧。
他严密的组织和高效的管理使得他在混乱的时代中成为了一个有力量的统治者。
他创建了许多政治制度和法令,为国家的繁荣和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对待官员时,他能够任用人才,不计较出身以及五音不全的程度,只要该官员有才干就会加以任用,使得政权更加稳固和有序。
其次,曹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
他在战争中表现出强大的策略和军事才能。
他善于研究敌人的心理,并根据敌人的性格和心态来制定对策。
他十分重视情报和间谍活动,常常派遣间谍搜集敌军情报,以便做出正确的战略决策。
此外,他善于运用兵力和地理优势,灵活机动的战术使他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
然而,曹操也是一个充满野心和权谋心计的人物。
他对待朝廷和其他势力的手段常常缺乏道义和公正,往往以手段不择手段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曾经通过政治手段将权力逐渐掌握在自己手中,达到了掌控大权的目的。
在统治过程中,他也对反对派采取了残忍的手段,例如对待袁绍家族的屠杀,显示出他权谋心满腹的一面。
除了政治手段上的残忍,曹操在军事上也展现出了无情和残忍的一面。
例如,在火烧赤壁的战役中,面对失败的局面,他不顾生命和忠诚,逼迫自己的部将吕布投敌,这种无情的行为从侧面展现了曹操的残酷和冷血。
总的来说,曹操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
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为他赢得了无数赞誉和尊敬,但他残酷的手段和冷酷的心计也让人们对他忌惮和恐惧。
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了《三国演义》中一个极为复杂和立体的角色,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两面性
论《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的两面性【摘要】在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的人物形象中,性格最为复杂,作者表现性格的手法最为多样化,唯有曹操一人而已。
后人对他的争议最大,他的性格特点反传统、反常理、反逻辑,具有截然对立的两副面孔,看似矛盾,其实统一。
笔者从欺君忠君、狡诈愚蠢、多疑坦诚、残暴仁慈、忌才爱才、大度小气等方面论述了其性格的两面性。
【关键词】曹操人物性格两面性说起曹操,不能不提《三国演义》。
因为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它流传甚广,家喻户晓。
人们了解曹操大多是从《三国演义》中。
它在塑造人物方面运用了“脸谱化”的艺术手法,大部分人物形象都是典型的、单一的,如关羽是忠义的象征,张飞是勇武的代表,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等。
只有曹操独树一帜,作者好像把他写成“奸贼”的典型,但同时又赋予他诸多优点。
可与《红楼梦》中性格复杂的王熙凤相媲美。
其性格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曹操机智勇敢、豁达乐观、爱惜人才、奖惩分明、体恤百姓、不惮风险;另一方面,曹操又奸诈狡猾、残忍狠毒、疑心重重、虚仁假意。
使得后人给予他毁誉参半的不同评价。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可以看作是对他两面性格的高度概括。
如此丰富的性格是有一定来源的。
能将截然对立的性格和谐统一于一身,足见罗贯中大师功力深厚。
曹操性格两面性的具体表现如下:1.欺君与忠君。
曹操在奉迎献帝迁都许昌、“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后,个人野心和权势欲望不断膨胀,最终完全把持了朝堂,控制了汉末中央政权。
所有朝廷大事,从军事征伐到人事任免,从内政事务到外交联系,曹操根本不听献帝和朝臣的意见,都是一个人说了算。
献帝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傀儡、一个“儿皇帝”;朝臣在曹操的眼里,不过是一个装饰“门面”的可供自己利用的工具。
曹操在脑海深处便产生了窃国谋逆的念头。
为了观察动静,曹操特地邀请天子“许田围猎”,群臣将校向献帝齐呼万岁,他竟“纵马直出,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并借天子弓箭不还,自行悬带。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
《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的性格分析及启示首先是曹操,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用兵如神的人物。
他思维敏捷,对瞬息万变的战局有着敏锐的洞察力。
曹操在政治上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拨和安抚措施,尽量保持内部的稳定,以统一国家。
他的战略思维非常独到,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利用信息优势,设计了很多出奇制胜的战略,从而一度令他的势力迅速扩大。
然而,曹操的性格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他心机深沉,果断无情,有时甚至不择手段,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的权谋手段,常常伤害到自己的亲属和部下,使得他培养的人才不愿投效。
曹操的这种权术和权力的欲望,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和国家的动荡。
这个人物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权力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应该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国家的长远利益。
其次是刘备,他是一个非常坚韧、正直的人。
他始终有着为民请命的思想,致力于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
他结交的朋友和提拔的人才,多是一些具有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人,他相信“人才是国家宝藏”。
刘备有一颗仁爱之心,对待亲人、朋友和部下都非常宽容和仁厚。
然而,刘备也有较大的缺陷,他常常犹豫不决,缺乏果断,对权谋和政治并不熟悉,导致他在很多战略和政治决策上犯了重重错误。
尽管他的心意是好的,但是在政治和军事上缺乏正确的判断力和执行力。
这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在追求理想和公正的道路上,除了有高尚的品格和良好的心愿,还要具备正确的判断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最后是诸葛亮,他是一个智慧超群、忠诚正直的人。
他自小崇尚礼仪和学问,研究兵法和政治学,并且敏于察觉事物蕴含的本质。
在蜀汉时期,他担任军师,为刘备建立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和策略。
他遵循着“道法自然”的思想,不仅懂得权谋,也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
他和士兵、百姓都能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深受大家喜爱。
他非常尊重刘备的决策,无论是对是错,都会全力支持并尽其所长去完成。
诸葛亮的品质不仅体现了他的智慧和忠诚,更重要的是他能放下一切个人私欲,全心全意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才智。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
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曹操的性格特点曹操的优缺点给历史上的曹操作评语,那么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具体点说,曹操是个英雄,他引领和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对时局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曹操性格的特点,欢迎阅读。
曹操优点1、做人大气,宽宏大量官渡之战后,曹操收缴到了许多来自许都投给袁绍的信件,他没有追究,一把烧掉,不留案底;对于写文章骂了他祖宗三代的陈琳,也不追究,继续给官做。
起初,曹操推举了一个叫魏种的人做孝廉(国家认可人才),又任用他做太守(地级市长),陈宫发动兖州事变的时候,曹操认为只有魏种一定不会背弃他。
结果没想到魏种也跑了。
曹操十分生气,表示只要魏种还在中国混,就一定不会放过他。
后来生擒了魏种,想想说:这个人还是有才啊!还是松绑放了他,让他继续做官。
兖州事变的时候,还有个叫毕谌的人,因为张邈劫持了他的母亲等家人,曹操就让他回去,而毕谌表忠心说绝不离开,把曹操感动的流眼泪。
结果一出门他就跑了。
后来也把他给生擒回来了,大家都觉得毕谌活不了了。
曹操说:能孝敬父母的人才会忠于君主,这种人正是我所求的。
还是任用他做官。
张绣、贾诩反叛曹操,杀了曹操的爱子曹昂、爱将典韦,给了曹操最惨痛的教训,但他们再来投奔曹操的时候,曹操能够不计前嫌的接纳,给予他们最丰厚的封赏和最高的官职。
对于关羽这样的义士,出走之后不去追杀。
2、虚怀若谷,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能够虚心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张绣反叛之战,输了,曹操作自我检讨,说张绣投降了我,错在我没有马上收取他的家属做人质,他才敢反叛,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我已经吸取教训了,大家观察我,从今往后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
;乌桓之战,赢了,回来之后,曹操调查当初谁反对打这场仗,大家都很害怕,以为要秋后算账。
结果曹操厚赏了那些提反对意见的人,说:我这次出征,非常危险,侥幸赢了,还是靠的运气,这不是常有的事。
你们的劝谏,是真正的万全之计,所以要赏赐你们,以后不要为提这种意见感到为难。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研究分析论文
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分析论文————————————————————————————————作者:————————————————————————————————日期: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三国演义》之曹操人物形象分析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艺术性很高的作品。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性格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
他既是一位旷世之英雄:具有军事家和政治家、文学家的才能;同时又是一位乱世之奸雄:生性多疑,奸邪诡诈,玩弄权术。
曹操是奸雄与英雄的统一体,是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
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是一个性格十分复杂的人物。
他集功罪于一身,也集褒贬于一身。
既是扫荡群雄,逐步统一北方的英雄,又是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凶手;既是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功臣,又是“所过多所残破”的罪人;既是善于广泛收罗.人才,“不念旧恶”的创业之主,又是奸诈忌刻,随意置人于死地的不义之徒。
乱世之奸雄曹操是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大奸臣。
他的人生哲学是“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曹操终归是封建社会,封建统治阶级中的英雄人物,他也不可避免的有着特定历史烙印1、奸诈狡猾,玩弄权术《三国演义》第一回中曹操的出场就这样写到:曹嵩生操,小字阿瞒。
一名吉利。
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
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
叔父惊告嵩,嵩忽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嵩信其言。
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
因此,操得恣意放荡[1]。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从小就有了极深的心计,长辈被玩弄于股掌之间,曹操奸诈之才能令人感慨,如此事例如杀王垕、“割发权代首”等。
2、生性多疑,滥杀无辜曹操他的多疑表现在他常滥杀无辜,错杀好人。
他身边的人常遭无妄之灾,也全因他的多疑,能体现出曹操多疑的例子莫过于他误杀“吕伯奢”一家了。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三国演义》由东汉末年黄巾起义末期开始描写,至西晋初期国家重归统一结束,以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形成演变,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名著《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形象特征和性格分析内容摘要:《三国演义》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的“乱世枭雄”曹操的形象,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雄才伟略、爱惜人才、慷慨豪迈。
曹操复杂的性格特征不是简单的“奸”与“雄”的相加,而是特定的历史条件造就了曹操的双重性格,而有时“奸”与“雄”甚至是相互融合的,性格的多个侧面互相渗透各显特征。
本文试图从《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中的“奸”——诡谲狡诈、玩弄权术、猜疑多变、心狠手毒与“雄”——机警多智、雄才伟略、爱才若渴的两个方面来分析曹操的复杂性格。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性格两面性有机统一对于《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典型,向来有所谓的“三绝”的说法,就是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
《三国演义》中性格最复杂的人便是曹操,一方面,他求贤若渴,唯才是举;一方面他又嫉贤妒能,摧残人才。
一方面他慷慨豪迈,气势恢弘;一方面又小肚鸡肠,睚眦必报;一方面他开明公正,一方面又狡诈多疑。
作者罗贯中吸取以“拥刘贬曹”的影响和三国戏为素材创作的《三国演义》塑造的曹操这一“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奸”与“雄”的有机统一。
一、“乱世之奸雄”曹操的“奸”,表现在多个方面:诈伪,善作表面文章;残忍,心狠手辣,杀人如麻;多疑,猜忌之心重;善变,诡计多端等等。
(一)诡谲狡诈、玩弄权术《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回曹操一出场,首先介绍他的“劣行”: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
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状。
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
操故无恙。
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性格解析
三国演义之曹操的性格解析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性格备受争议。
有人将其视为阴险奸诈的权谋家,也有人将其视为能干果断的政治家。
曹操到底是何种性格?本文将从历史记载和文学描写两个方面,对曹操的性格进行分析。
一、历史记载方面曹操是东汉末年乱世英雄之一,他在政治、军事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历史记载中,曹操被描述为才智过人、谋略出众的人物。
他善于分析形势,能够准确判断敌我力量对比,并做出明智的决策。
无论是巧妙地利用各种机会,还是以一敌多、以弱胜强,曹操都展示了他非凡的才能。
然而,曹操的才智也显露出他的阴险和狡诈。
他在政治上采取了多种手段,包括诱敌深入、联合外族、挑拨离间等,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他对敌人和部下的行动密切监控,任意处罚胆敢违抗他的人,甚至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斗争和清洗。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在人们眼中变得阴险狡诈,毫不留情。
然而,曹操并非全然恶徒。
他对待敌人曹操常常能够照顾到他们的生活和安全,与他们和平共处。
他对待人民,尽量减少对百姓的伤害,多次采取措施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这些行为使得曹操的形象更为复杂。
二、文学描写方面《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对曹操的性格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小说中,曹操被描绘成一个权谋家和军事家的形象。
他聪明机智,善于制定计策,深谙军事。
他能够吸引优秀的将领和文化人才,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起严密的控制体系。
然而,小说也揭示了曹操的孤独和忧愁。
他身陷困境,孤注一掷地寻求生存和发展。
他渴望和解英雄之间的矛盾,但又因时机和利益的约束而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
他对亲人的关怀和思念也在小说中得到了体现,这使得曹操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总结:综合历史记载和文学描写,曹操是一个聪明、机智、果断,同时又阴险狡诈的人物。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因其手段而备受争议。
他对待敌人和人民有着不同的态度,既能照顾对手的生活和安全,又能在政治上采取强硬手段。
曹操的性格在历史和文学中都有不同的描写。
关于曹性的研究报告
关于曹性的研究报告
曹性是指中国古代文人曹操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形成原因的研究。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
他的性格特点和性格形成原因深受历史学家和文学家的关注。
本篇研究报告将重点探讨曹操的性格特点以及形成原因。
首先,曹操的性格特点有着明显的矛盾性。
他既有胆略和智略,又有谋略和政治才华。
他勇往直前的军事才能在古代战争中赢得了许多胜利,使他成为了东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军事指挥官。
同时,他也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能够利用各种策略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
其次,曹操的性格特点还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和权力欲望。
他喜欢权力,渴望统治,以至于他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
一些历史书籍中对曹操的评价认为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政客,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
但有些文学作品中则表现了他真诚和痛苦的一面。
曹操性格形成的原因可以追溯到他的家庭背景和年少经历。
他出生于一个世家大族,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培养了他高尚的家族观念和权力观念。
年少时期,他曾居于乱世之中,见证了社会动荡和腐败,这使得他对政治和权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年轻时,他参与抵抗外来入侵的战斗,培养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勇敢的品质。
综上所述,曹操是一位令人称赞和令人难以捉摸的人物。
他的
性格特点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这使得他成为了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之一。
曹操的性格特点和形成原因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并且对于了解他的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都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曹操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
浅评《三国演义》人物——曹操
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曹操简介 (2)二、治世之能臣 (2)1、超人的英雄气概 (2)2、任人唯贤,爱惜人才,心胸开阔 (3)3、非凡的心理素质和独特智慧 (6)三、乱世之奸雄 (8)1、奸邪诡诈,玩弄权术 (8)2、生性多疑的人 (9)3、骄奢逸,嫉贤妒能 (9)4、欺君罔上,谋逆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浅评《三国演义》人物之曹操【内容摘要】曹操,一个历史上受最多争议的人。
有人崇拜他,也有人憎恶他。
他有着一种奸而能、真而伪、宽而猛的性格特点。
我们在阅读《三国演狡》这部历史著作时,不能仅以批判的眼光或鄙视的态度去审视曹操的为人和品行,把他当成英雄也好,枭雄也罢,曹操在历史上做出的伟大贡献是世人都不能随意抹杀的。
【关键词】:《三国演义》曹操乱世奸雄人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这熟悉的曲调,让我们不禁想起了很多历史过往。
在战乱纷争的三国时代,各路英雄纷纷揭竿而起,很多平凡的人物久经波折,为着自己的主雇打拼天下,都在小说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在战歌瞭亮,号角嘶鸣的战场上,还是在愁断梦肠的温柔乡里,或悲或喜, 谁才是真英雄、真男儿。
说起《三国演义》,人们首先会想到刘备、关羽、孔明等。
正面形象征战的人物,为他们的仁心、忠义和智慧叹服,但也会在同一时间想到曹操。
仅仅一提起曹操,人们首先会想到他是一个大奸臣,是汉贼,但是,他的成功和智慧以及他的手段却总是得不到人们的认可。
一个背负着很多骂名的人,为什么能在三国征战的旅途中创下了那样不容小视的历史成就,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
曹操没有袁绍那样的家世背景,也不是出生在帝王将相之家,更没有一个像样的大树在后面罩着他,他仅仅仅仅一个宦官之后而己,并且就因为他是一个宦官之后也常常被人拿来当作取笑他的资本。
不过,像他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能笼络那么多的人才愿意跟随他,为他出力卖命?我们不禁要问,曹操身上真的只体现岀阴险狡诈、残暴无情吗?难道在曹操身上除了阴险狡诈就没有一点别的优点了吗?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觉得作者过于贬低曹操了,通过阅读关于曹操的研究文章及影视作品,让人感觉到曹操是一个既可爱又可恨,既让人钦佩又让人厌恶的人,虽然他有很多让人生疑的地方,但他确实是一个雄才大略的英雄。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性格弱点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性格弱点顺德大良实验中学陈建文《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看完后,掩卷长思。
为什么号称百万大军的曹操会功亏一篑呢?纵观当时的形势,对吴国的地主、官僚来说,分立有利,但对整个历史,对当时人民来说,曹操的统一利益更大。
另一面,吴蜀分立,对当时东南、西南的开发,也还是有利的。
假使没有赤壁之战,孙权降曹,刘备孤军无援,统一的局面不要等到公元二八0年,对当时的人民来说,对生产的发展来说,应该是一件更大的好事。
但,这样的好事偏偏因为赤壁之战的结果而很遗憾地错过了。
赤壁大战可以说是曹操战争史上的转折点。
公元208年以前,曹操利用北方军阀的矛盾和弱点,个个击破,以弱胜强,虽有局部失败,但终于运筹帷幄,完成了统一黄河流域的大业。
赤壁战后,曹操受到严重挫折,不得不退回北方,势力局限在中原及北部中国,再也无力大举南下。
孙吴政权在江南得到巩固和发展,保全了所据长江中、下游地盘。
刘备乘机占领物产丰富、土地肥沃的荆州,站稳了脚跟,从寄人篱下变为有人、有兵;继而进据益州(今四川一带)和陕西南部,同北方曹魏形成对峙之势。
所以,这次战役是造成从东汉末年群雄角逐、分裂混乱局面,走向相对稳定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决定性战役。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转入了保守阶段。
虽与孙权战于合肥,与刘备争于汉中,互有胜败,没有决定性的胜利。
汉中失于刘备,南中成了吴土,所谓一世之雄,也只能与孙、刘鼎立,仍然是个雄才不展的军阀!这次战争一直影响了半个世纪以上历史,使国家处于完全分裂状态。
赤壁之战的直接后果则是,孙权稳坐江东,割据成了定局;刘备占了荆州江南数郡,‘流寇’成了‘坐寇’,曹操心腹之患日深。
曹操只占了襄樊,大胜变成大败”。
“当时曹操不但不能在长江上再与孙刘决战,而且四川已落到刘备手中。
如果赤壁之战是一次小挫折,曹操能容忍金苹果被人摘掉吗?”曹操想吞并南方,然后灭汉称帝,这大概无人怀疑。
但是从建安十三年,到建安二十五年,其间十二个年头,曹操再没有过对孙、刘集团进行过决战,其原则就是赤壁之战失败惨重,影响深远。
曹操的人物性格分析
分析.曹操的人物性格曹操是汉魏时期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文学家和诗人,他一生虽并未称帝,但他在汉末所采取的一系列政治、军事措施,可以使他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等千古帝王同列。
但是曹操又是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千百年来,对曹操的评价贬多于褒。
肯定他的,说他胸怀大志,唯才是举,平定北方,登高必赋,文武兼备,御军三十余年,自著兵书十万余字,是个大政治家、大军事家、大文学家;否定他的,说他“名托汉相,实为汉贼”是个善于玩弄权术,残忍嗜杀的“奸雄”,尤其在民间,更将曹操作为“奸诈”、“虚伪”的代名词。
究其原因,也许很多,但主要是一部《三国演义》的问世,把曹操形象丑化、被定格。
因此,要还曹操真实面目就不仅仅是一个“是”还是“非”的问题,就必须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和观点对其人及其所处的历史背境进行系统整体性的分析,才能得出实事求是的结论。
一、“奸雄”——曹操确实《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徐州屠城、水淹邺城、华佗被害、近待被杀、、出于恐惧和猜忌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将掳来的群众当炮等等,确是曹操凶残性格的大暴露。
罗荀被逼自戳贯中借助这一艺术形象严正地抨击了剥削阶级英雄的残忍,深刻提示了曹操之类政治人物固有的谋功逐利,不择手段的阶级本质。
(一)镇压起义,充当屠夫。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开国皇帝和英雄人物,都曾镇压过农民起义,他们的双手都粘满了人民的鲜血。
无论是历史上的曹操还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也不例外。
“颍川之战”,曹操对义军不分青红皂白,“大杀一阵,斩首万余级”,充当了一个朝廷刽子手的角色。
此后,他又跟随皇甫嵩讨张梁,“斩张梁于曲阳”,“发张角之棺,戮尸枭首”,残酷得连死人也不放过。
董卓、王允死后,青州黄巾军再次起义,曹操与济北相鲍信负责镇压义军,鲍信战死,曹操却“招安到降兵三十余万、男女百余万口”,并“择其精锐者,号为‘青州兵’”。
曹操用义军的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戴,先是除“济南相”、任“典军校尉”,后是封“镇东将军”,而且逐步扩大了军事力量,有了逐鹿中原削平群雄的资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操的性格缺陷——小组报告小组成员(按姓氏首字母排列):陈煜扬,何天辰,纪陶然,王富宇,张子尧成员负责内容:陈煜扬:多疑,自私与自大何天辰:冲动纪陶然:好色王富宇:奸诈,狡猾与残忍张子尧: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与嫉贤妒能报告内容:元末明初问世的《三国演义》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小说之一。
它塑造了许许多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其中便包括诸葛亮,关羽,刘备,曹操等人物。
曹操在《三国演义》便是这样一个集雄才大略的英雄及奸诈,狡猾,残忍的奸雄的人物。
罗贯中在书中将他塑造成一个具有永不朽力量的艺术形象,令人读起来十分耐人寻味。
在此,我们只谈文学不谈历史,只针对《三国演义》这部著作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来展开对他的评价。
多疑,自私与自大曹操作为一个人,必然是优缺点都有的,首当其冲,也是众所周知的一点:多疑。
在《演义》第九回中曹操诛董失败被通缉幸得中牟县令陈宫所救:“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投故乡来。
”他们中途路过成皋,借宿于曹父好友吕伯奢处,却听见磨刀之声,怀疑吕家人是要捉他去领赏,“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尽杀之,一连杀死八口。
”最终发现他们是要杀猪招待他们,“急出装上马而行”,路上遇到吕伯奢,曹操一剑结果了他,同时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名言也应运而生。
死在曹操的多疑下的人还有许多人,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一代神医华佗。
在《演义》七十八回中华佗为治曹操的偏头痛提出做开颅手术,却被曹操认为是要谋害他,就把华佗关入大牢,杀死了他。
可惜那《青囊书》不能传世。
第二点是自私。
前文提到的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已是很好的证明了。
军中缺粮,曹操为了维护自身威严,巩固军心“借”粮官王垕的头,随意找了个罪名杀了他。
《演义》第十回中陶谦部下反叛杀死了曹父,拿取财物,逃跑离开。
而曹操,做为一个儿子他为父报仇是值得赞许的,但他却“令但得城池,将城中百姓,尽行屠戮,以雪父仇”,“操大军过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曹操这样的行为只是为了发泄私愤,却全然不顾百姓的生死,要知道在乱世最重要的资源就是百姓,曹操这样的行为给本就饱经战乱的百姓雪上加霜,让人口继续下降,而他出兵徐州也多半是想吧富庶的徐州纳为己有吧。
自卑与自大。
曹操尽管自称是汉相曹参的后人,但他的父亲曹嵩只是宦官曹腾收养的,祖上是夏侯氏。
在三国大多数世家都与宦官不对付,作为宦官之后,形貌又不高大,尽管作为一方住后,但曹操还有些自卑,所以他做出了不少杀害名士的举动:第二十三回中他被祢衡辱骂,但顾及名声,借刀杀人,也弄死了他。
一代大儒孔融也死于曹操的刀下。
自大。
曹操的自大体现在许多方面:第二十一回中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丝毫不把当时许多豪杰放在眼中,比如继承父位威震江东的小霸王孙策。
割须弃袍,也是因为曹操自大看不起马超导致的。
冲动让我们来看看曹操的性格缺陷之一:冲动。
古语有:冲动是魔鬼,而曹操的冲动并不是长久的,也许就是短短的一瞬。
一会就又醒悟过来了。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周瑜的反间计,一封书信就让他杀了最得力的两个水军大都督蔡帽和张允。
当时就是曹操看到信里的内容,头脑一热,一冲动下令杀水军大都督。
但没多久,就在蔡帽和张允刚被杀死后,曹操才明白中计了。
这可以说曹操在遇事之时,不够沉着泠静,缺乏考虑周全,才落得损失两名大将的地步。
还有一个例子。
在白门楼上,曹操又冲动了。
吕布向曹操表完忠心后,曹操问刘备觉得怎么样。
毛宗岗在这儿批:“操意已动”说曹操已经动了收降吕布的心思了,但刘备的一句话,曹操立刻就下令杀了吕布。
这其实又是脑子一热,把决定给下了。
可能从白门楼上一下来,曹操再仔细一想又后悔,但也晚了。
冲动,多指做事鲁莽,不考虑后果。
感情特别强烈。
理性控制很薄弱的心理现象。
可表现为行动上的,也可表现为思想意识上的。
没有什么人是十全十美的,曹操在三国演义中多次的冲动也使他折将,而若是没有这些冲动,也许赤壁之战就不会输了呢?也许吕布这一名猛将被曹所用了呢?虽说从心理学上来讲,冲动是生命的一种特征,是与生俱来的。
但在任何情况下,总是处于心平气和,头脑冷静的人,也不是没有,比如水浒传中的吴用。
当然,冲动这一性格缺陷也是基于曹操本身的暴怒的性格之上的,所以冲动这一性格确实也是致命的。
有人说曹操是知错改错,不认错。
那么为什么他不去改正冲动这一性格缺陷呢?好问题,其实改正一个已成习惯的事物是非常之困难的,况且也许这就是曹操,一个时而冲动的人。
但在其他方面上他都有着过人之处,也同时掩盖了他这一性格缺陷。
不暴怒,不曹操;不豪放,不曹操;不冲动,不曹操。
也许这就真正的曹操。
好色曹操的性格缺陷着实不少。
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嫉贤妒能、鲁莽冲动、多疑······这些特点都可以从文中明显地看出来。
除了以上这些之外,曹操还是一个好色之徒。
第十六回“吕奉先射戟辕门,曹孟德败师淯水”的后半部分中,在张绣投降曹操之后,曹操听说张绣的婶婶邹氏相貌美丽,便想娶她为妾。
张绣得知后非常愤怒,就与贾诩商量着要谋反,最后差点就成功了。
曹操为自己的好色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大将典韦、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若不是典韦以死相抗,连曹操本人都难逃一死。
在《三国演义》中,有另一个明显也好色的人物——董卓。
但是将他与曹操一比较,就能发现他的命运比曹操惨太多了。
这是为什么呢?毛纶、毛宗岗父子认为是曹操有大将典韦的缘故。
“兴亡成败,止在能用人与否耳,岂在好色不好色哉!”可见,曹操最后的成功,还是凭他的过人之处取得的,而他这些性格缺陷,并没有导致他的失败。
曹操,终究是一代英雄。
奸诈,狡猾与残忍还记得《三国演义》中的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曾有此句:“操恐人暗中谋害己身,常吩咐左右“吾梦中好杀人,凡吾睡着,汝等切勿近前。
”再到后面“操跃起,拔剑斩之,复上床睡。
”这便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生性多疑,总害怕别人暗杀自己,为了防患于未然,竟然杀死了自己的近侍,这件事便充分体现了他性格中的那份奸诈,多疑以及冷酷的本质。
再来看看第三十一回“曹操仓亭破本初,玄德荆州依刘表”中有徐攸问粮这一事,在文章中,曹操闻故人前来,先“大喜,不及穿履,跌足出迎”,然后徐攸开口问他军中粮草的情况时,他却先说:“可支一年”,继而“有半年耳”,再“可支三年耳”,就这样对故人一骗再骗,直至对方说出自己的粮草为止。
从对话以及作者对曹操神态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到他的那一份奸诈,冷酷的性格。
被称为“奸雄”的曹操,不仅仅有着那一份奸诈,更有着残忍狠毒的一面。
就如在第四回:“废汉帝陈留践位,谋董贼孟德献刀”这一回中,曹操像刺杀董卓却没有成功,逃至古人吕伯奢处,。
吕伯奢家中无酒,便外出去取。
曹操听到加重的磨刀声便认为吕家想要杀他,于是便把家中无论老人,小孩,妇女全部杀死,后来又“砍伯奢于驴下”,并说下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千古名句。
每每读至此处,便总会看到一个充满杀气的曹操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他不顾老人,小孩,杀死了那些无辜的人,又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样的话,怎能不体现出曹操他凶暴,残忍的那一面呢?还记得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意境拿下了胜利,但他却又将袁军投降的七万士兵全部杀光。
这不也充分体现出了他凶暴残忍和心狠手辣的一面呢?刚愎自用、心胸狭隘与嫉贤妒能在《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人物形象无疑是最为复杂的,我们在这里集中讨论他的性格缺陷中的——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和嫉贤妒能。
这三个词语对于曹操来说是不可分割的,它们无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放在曹操的身上实在是太合适不过了。
这里最被人们所熟知的就是曹操与杨修的故事。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阿瞒兵退斜谷”中,曹操屯兵与斜谷界口,想要进兵,却被马超守住,想要收兵,却又怕被蜀兵嘲笑,心中正犹豫不决之中,已临时驻扎了好些天。
吃饭时碗中有鸡肋,便设夜间口号为“鸡肋”,这正好被杨修所听见了,便让众人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其他人问他原因,杨修解释道:“以今夜号令,便知魏王不日将退兵归也:鸡肋者,食之无肉,弃之可惜。
今进不能胜,退恐人笑,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来日魏王必班师矣。
”当晚所有将士开始收拾行装,曹操见到大惊,得知是杨修这样说的之后,总算找到了机会,借“扰乱军心”之名把杨修杀掉。
曹操为什么这么着急地要杀杨修呢,其实他早已动了杀心。
文中这样说道:“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
”曹操曾经造了一所花园,在其中一扇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别人都不知所云,唯独杨修解释道:“‘门’内添‘活’字。
乃‘阔’字也。
”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曹操是要把门改小。
曹操得知了,十分惊讶,原文是这样说的:“操虽称美,心甚忌之。
”可见,曹操对杨修的忌惮之心由此而来。
而后,“一合酥”的故事又使曹操对杨修加重了防备,甚至在梦中都防范着杨修。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还是因为曹操的性格中存在的刚愎自用、心胸狭隘和嫉贤妒能的特点,他容忍不下比自己更有才能的贤士,自认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的英雄,不允许别的能比他出彩的人来接近他的身旁,以威胁他的安全和地位。
这一特点在第二十一回“曹操煮酒论英雄”中也体现了出来,当外界传言刘备十分有才能时,曹操立刻就把刘备叫到身边,要不是刘备掩饰地极好,没有体现出他过人的才能,不然历史上也就不会出现刘备这个人了,早早地就被曹操所杀了。
可见,曹操是绝对不允许有一个与他并肩的人出现,他不想让任何人阻碍他通往称霸的道路。
曹操这样的性格特点十分鲜明,在小说中塑造了一个极具艺术色彩的人物,正因为有了他,也正因为有了他这样的性格特点,情节的起伏和推进才得以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最终编织成这一本伟大的著作《三国演义》。
参考资料与文献:《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