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预防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代表药物有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是 2 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尤其是对于肥胖或超重的患者。
它可以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但多数患者可耐受,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会逐渐减轻。
2、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
这类药物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
适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患者。
但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中更容易发生。
3、格列奈类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等。
作用机制与磺脲类相似,但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短,因此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低。
通常在餐前服用。
4、α糖苷酶抑制剂常见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
通过抑制肠道内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
主要副作用为胃肠道胀气、肠鸣音亢进等。
5、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有罗格列酮、吡格列酮。
能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但可能会引起体重增加和水肿,有心衰风险的患者应慎用。
6、 DPP-4 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
可以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水平,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副作用相对较少,耐受性较好。
7、 GLP-1 受体激动剂例如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
具有降糖、减重、心血管保护等多重作用。
需要皮下注射给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适。
8、 SGLT-2 抑制剂包括达格列净、恩格列净等。
通过抑制肾脏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尿糖排泄来降低血糖。
可能会导致泌尿生殖道感染,但总体安全性较好。
二、用药选择1、 1 型糖尿病1 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β细胞功能严重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需要终身依赖胰岛素治疗。
一般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或胰岛素泵的方式来控制血糖。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
糖尿病药物治疗新进展与用药指南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糖尿病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近年来,糖尿病药物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1. 新型胰岛素类药物:新型胰岛素类药物如超长效胰岛素和速效胰岛素,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理胰岛素分泌,提供更稳定的血糖控制。
2. GLP-1受体激动剂:这类药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减少肝糖输出,并延迟胃排空,从而降低血糖。
3. SGLT2抑制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促进葡萄糖从尿中排出,降低血糖水平。
4. 胰岛素促泌剂:新型胰岛素促泌剂如DPP-4抑制剂,不仅能够刺激胰岛素分泌,还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具有较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用药指南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选择应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血糖水平、并发症风险、生活方式等因素。
以下是一些用药指南:1.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标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 联合用药:单一药物可能难以达到理想的血糖控制,联合用药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风险。
3. 关注药物副作用:在使用任何药物时,都应密切关注可能的副作用,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生活方式的配合:药物治疗应与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体育活动和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改变相结合。
5. 定期监测:患者应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血脂等指标的监测,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6. 教育和支持:糖尿病管理不仅需要药物治疗,还需要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
提供教育和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而合理的用药指南则有助于优化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糖尿病的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患者、医生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糖尿病合理用药(1)
糖尿病合理用药(1)
糖尿病合理用药是指将药物治疗作为糖尿病治疗中的一种手段,通过
合理选择药品、合理配合用药、合理服药等手段,达到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合理选择药品
糖尿病用药种类繁多,目前市面上的糖尿病药物主要分为胰岛素和口
服降糖药两大类,而口服药又可分为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增敏剂等五类。
因此,在选择药品时,应
考虑患者的糖尿病类型、病史、生活方式、承受能力等综合因素,以
及药品的药物作用机制、疗效、副作用等方面的因素。
2.合理配合用药
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单独使用一种药物往往难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因此,合理配合用药成为了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手段。
根据不同的病情,可采用胰岛素和口服药的联合治疗,或者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的
口服药。
同时,还可以配合使用饮食控制、运动等方式,综合施策,
达到更好的疗效。
3.合理服药
合理服药是治疗糖尿病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不仅可以使药物产
生更好的疗效,还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在服药过程中,应按
照医师开具的用药方案,按时按量服药。
同时,还需要注意用药的时间、饮食等方面的影响,做好药品的贮存和保管工作,防止药品变质
或丢失。
总之,糖尿病合理用药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预防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
因此,医护人员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合理用药的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2024年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手册
2024年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手册1. 糖尿病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分为两种类型: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2型糖尿病则是由于身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增加导致的,通常发生在成年人身上。
2. 新型糖尿病药物概述新型糖尿病药物是指最近几年开发的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这些药物具有更佳的疗效、更少的副作用以及更方便的给药方式。
新型糖尿病药物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包括磺脲类和非磺脲类药物,能够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2.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双胍类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能够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 胰岛素类似物:与人体内源性胰岛素具有相似的结构和作用,具有更快的起效时间和更短的半衰期。
4.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能够模拟GLP-1的作用,增加胰岛素分泌和抑制胃肠道激素分泌。
5.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能够抑制DPP-4的活性,增加内源性GLP-1的水平。
3. 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指南在使用新型糖尿病药物之前,请务必咨询医生或专业医疗人员,并按照其建议使用。
以下为新型糖尿病药物使用的一般指南: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通常在餐前半小时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2. 胰岛素增敏剂:通常在餐后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3. 胰岛素类似物: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皮下注射,通常在餐前注射。
4. GLP-1受体激动剂:通常在餐前注射,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5. DPP-4抑制剂:通常在餐前服用,根据血糖水平调整剂量。
4. 注意事项在使用新型糖尿病药物期间,请注意以下事项:1.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药物说明书,不要随意更改剂量或停药。
2. 定期进行血糖监测,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药物剂量。
3. 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4. 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特别是在调整药物剂量时。
5. 及时向医生报告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
糖尿病的合理用药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的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异常升高。
合理的药物治疗是控制和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就糖尿病的合理用药进行探讨。
一、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最广泛的药物治疗手段之一。
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唯一不可或缺的治疗方式。
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则是在口服药物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糖的情况下的选择。
胰岛素的使用方法和剂量需要个体化的调整,根据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情况、糖尿病控制目标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确定。
通常,患者需要通过血糖监测来调整胰岛素剂量,以达到血糖控制的目标。
二、口服降糖药物除了胰岛素治疗外,口服降糖药物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常见选择。
口服降糖药物可以根据其作用机制分为不同的类别,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可以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减少肝葡萄糖的产生,改善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 磺脲类药物:如格列吡嗪、格列米脲等,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帮助降低血糖。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可以延缓小肠对餐后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血糖的上升。
- 肠促胰岛素抑制剂:如胰岛素释放增强肽1类似物,在餐后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
-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如达格列净,可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水平。
2. 口服降糖药物的应用原则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口服降糖药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糖尿病类型、血糖控制目标、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个体特点来确定。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用药方案。
3. 合理用药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时,患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并定期复查血糖、肝肾功能等指标。
- 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如胃肠道反应、低血糖等,并及时向医生报告。
- 遵守饮食控制和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合理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不烟不酒等。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它会影响人体的能量代谢和血液糖调节功能。
当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者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下降时,会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从而引发高血糖等一系列危害人体健康的症状。
为了有效控制糖尿病,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通常会考虑给患者使用药物,下面是一份糖尿病用药指南。
一、口服药物1. 口服药物之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口服药物,它能够增强肝脏对葡萄糖的敏感度,抑制葡萄糖的合成,增强GLP-1的分泌量,降低胰岛素抵抗性和血浆胰岛素水平,从而可以改善血糖水平。
这种药物不能引起低血糖,而且还能降低体重,因此在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 口服药物之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或者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
这种药物主要用于轻度或中度的糖尿病。
3. 葡萄糖酰胺葡萄糖酰胺是通过促进GLP-1的分泌来提高胰岛素的分泌,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这种药物可以有效提高DPP-4的活性,但不能引起低血糖。
二、注射治疗药物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通过注射的方式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它能够直接参与人体的血液糖调节机制,帮助将血液中的葡萄糖分解吸收利用。
针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胰岛素可分为长效胰岛素、快速胰岛素和中等速度胰岛素等种类。
这些药物可以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合适的血糖控制水平。
2. GLP-1受体激动剂GLP-1受体激动剂是一种注射类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它通过提高血液中GLP-1的浓度来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减缓胃肠道的进食速度,从而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
这种药物主要适用于慢性肾病或有心血管病患者。
三、其他辅助性治疗1. 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脂肪酸合成酶抑制剂是一类可以抑制人体内的脂肪合成酶活性的药物,它可以降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性,从而改善血糖控制能力。
2. α-糖酶抑制剂α-糖酶抑制剂是一种可以抑制肠道内α-糖酶的活性,从而减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血液中的糖含量的药物。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足或细胞对胰岛素的抵抗而导致血糖升高。
为了控制糖尿病的发展和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合理的药物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糖尿病用药的指南和几种常用的药物。
一、大类药物1. 口服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双胍类药物双胍类药物通过抑制肝脏的糖原合成和提高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血糖水平。
目前常用的双胍类药物有二甲双胍和格列本脲。
(2) 磺酰脲类药物磺酰脲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来降低血糖水平。
在此类药物中,格列奈类药物是最常用的代表,如格列奈普利和格列美脲。
(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能够抑制肠道的葡萄糖吸收,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的药物有阿卡波糖和伏格列波糖。
2. 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胰岛素能够直接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维持血糖的稳定。
胰岛素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 快速作用型胰岛素快速作用型胰岛素通常在餐前注射,能够迅速达到峰值,以模拟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情况。
常见的有胰岛素肽、胰岛素酸等。
(2) 中长效作用型胰岛素中长效作用型胰岛素能够延长血糖降低的持续时间,常见的有人工合成的胰岛素和巴真类胰岛素。
二、药物治疗的选择原则糖尿病用药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 个体化治疗不同病情和患者的特点决定了治疗方案的个体化。
例如,年轻人在糖尿病的早期可以首选口服降糖药物,而老年患者或存在其他合并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以胰岛素为主。
2. 药物效果不同的药物对血糖的降低效果也是不同的。
在选择药物时,应充分考虑其降糖效果和潜在的副作用。
3. 考虑并发症糖尿病常伴随着一系列并发症,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
因此,在选择药物时,还要考虑其对其他合并症的治疗效果。
4. 患者接受程度药物的选择还应考虑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和个人意愿。
一些患者可能不适合注射胰岛素,因此口服药物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一、糖尿病药物的分类1、双胍类代表药物: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
适用人群:适用于 2 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和伴高胰岛素血症者。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多在用药初期出现,可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以减少不良反应。
2、磺脲类代表药物: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作用机制: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适用人群:胰岛功能尚存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导致低血糖,尤其是在老年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中;长期使用可能会使体重增加。
3、格列奈类代表药物: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作用机制:刺激胰岛素的早时相分泌。
适用人群: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也可能引起低血糖,但发生率相对较低。
4、α糖苷酶抑制剂代表药物: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作用机制:抑制碳水化合物在小肠上部的吸收。
适用人群: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引起胃肠道胀气、肠鸣音亢进等不良反应。
5、噻唑烷二酮类代表药物:罗格列酮、吡格列酮作用机制:增加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适用人群:存在胰岛素抵抗的 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水肿,有心衰风险的患者慎用。
6、 DPP-4 抑制剂代表药物: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作用机制:通过抑制 DPP-4 酶,提高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GIP)的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适用人群:2 型糖尿病患者。
注意事项:一般耐受性良好,较少引起低血糖。
7、 GLP-1 受体激动剂代表药物:利拉鲁肽、艾塞那肽等作用机制:通过激动 GLP-1 受体,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适用人群:适用于成人 2 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合并心血管疾病或心血管高危风险者。
糖尿病的常用药物2024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世界范围内都存在着较高的发病率。
治疗糖尿病的关键是通过合理的饮食控制、运动锻炼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
在目前的治疗方案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常用的药物,包括口服药物和胰岛素,以及它们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注意事项。
正文内容:1.口服药物1.1双胍类药物1.1.1二甲双胍1.1.2吗啉胍1.1.3罗格列酮1.1.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1.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2磺酰脲类药物1.2.1格列本脲1.2.2糖基内脂1.2.3艾必妥1.2.4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2.5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3.1阿卡波糖1.3.2米格列特1.3.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3.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4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4.1艾塞那肽1.4.2利拉鲁肽1.4.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4.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5α葡萄糖酶抑制剂1.5.1伏格列波糖1.5.2阿糖胞苷1.5.3作用机制及适用人群1.5.4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2.胰岛素2.1快速型胰岛素2.1.1速效胰岛素2.1.2胰岛素类似物2.1.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1.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2中长效型胰岛素2.2.1人胰岛素类似物2.2.2长效胰岛素类似物2.2.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2.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3混合型胰岛素2.3.1固定比例混合胰岛素2.3.2可调节比例混合胰岛素2.3.3作用机制及使用方法2.3.4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胰岛素泵2.4.1胰岛素泵的原理2.4.2胰岛素泵的使用方法2.4.3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2.4.4适用人群和禁忌症2.5其他胰岛素治疗方案2.5.1氨基酸化胰岛素2.5.2胰岛素合剂2.5.3胰岛素释放制剂2.5.4使用方法及不良反应总结: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药物治疗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口服药物和胰岛素是主要的药物治疗方式。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
完整版糖尿病用药指南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人民的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鉴于该疾病对人体的危害性,研制出各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并组成了完整的糖尿病用药指南,以指导医生和患者做出正确的治疗选择。
一、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严重不足的人群,胰岛素治疗是不可或缺的。
胰岛素按照作用时间和种类的不同分为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对于胰岛素使用不足的患者,应根据血糖水平和食物摄入量进行调整,以达到稳定的血糖控制。
二、口服降糖药物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其中包括胰岛素分泌增强药、胰岛素抵抗改善药和肠道糖吸收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降低血糖水平,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糖尿病。
1. 胰岛素分泌增强药胰岛素分泌增强药能够刺激胰岛素的分泌,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通过促进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胰岛素分泌不足的患者。
2. 胰岛素抵抗改善药胰岛素抵抗改善药可增加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如二甲双胍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这些药物通过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响应来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类型的糖尿病患者。
3. 肠道糖吸收抑制剂肠道糖吸收抑制剂可抑制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4抑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延缓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水平,适用于控制餐后高血糖的患者。
三、个体化用药指南除了上述常见的糖尿病用药指南,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糖尿病的分型、病程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1. 年龄和体质年龄和体质是选择合适药物的重要因素。
老年患者因为身体代谢功能减退,药物代谢能力降低,对药物的选择和剂量需要更加谨慎。
肥胖患者应选用可促进体重减轻的药物。
2. 合并症和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常常伴随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疾病等合并症和并发症。
选择合适的药物需要同时考虑这些情况,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和副作用的发生。
糖尿病的用药
糖尿病的用药须知促胰岛素分泌剂促胰岛素分泌剂是备用一线降糖药, 这类药物有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
主要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而发挥作用, 抑制ATP依赖性钾通道, 使K+外流, β细胞去极化, Ca2+内流, 诱发胰岛素分泌。
此外, 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 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磺脲类促泌剂(一)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优哒灵):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起效快, 药效在人体可持续6-8小时, 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其代谢产物无活性, 且排泄较快, 因此较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适合老年患者使用。
(二)格列齐特(达美康):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其药效比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10倍以上;此外, 它还有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 可有效防止微血栓形成, 从而可预防2型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
适用于成年型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老年人及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三)格列本脲(优降糖): 为第二代磺酰脲类药, 它在所有磺酰脲类药中降糖作用最强, 为甲苯磺丁脲的200-500倍, 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但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老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四)格列波脲(克糖利): 较第一代甲苯磺丁脲强20倍, 与格列本脲相比更易吸收、较少发生低血糖;其作用可持续24小时。
可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五)格列美脲(亚莫利): 为第三代口服磺酰脲类药, 其作用机制同其它磺酰脲类药, 但能通过与胰岛素无关的途径增加心脏葡萄糖的摄取, 比其他口服降糖药更少影响心血管系统;其体内半衰期可长达 9小时, 只需每日口服1次。
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2型糖尿病。
(六)格列喹酮(糖适平等):第二代口服磺脲类降糖药, 为高活性亲胰岛β细胞剂, 与胰岛β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 可诱导产生适量胰岛素, 以降低血糖浓度。
口服本品2~2.5小时后达最高血药浓度, 很快即被完全吸收。
糖尿病用药指南
糖尿病用药指南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变化,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上升。
为了控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包括用药。
本文将介绍糖尿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指南。
一、口服药物1. 史格列汀:史格列汀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以降低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谷胱甘肽:谷胱甘肽是一种胰岛素释放剂,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副作用包括低血糖、胃部不适等。
建议在餐前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3. 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和抑制肝糖原合成的药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
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
常见副作用包括腹泻、腹胀、味觉异常等。
建议在餐后服用,剂量因人而异,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二、注射药物1. 胰岛素:胰岛素是一种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转运的药物,用于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不足时的补充。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皮下脂肪增多等。
建议在饭前或饭后进行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2. 瑞格列奈:瑞格列奈是一种肽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激动剂,可以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水平。
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发痒等。
建议在餐前注射,剂量应根据血糖水平进行调整。
三、注意事项1. 口服药物和注射药物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使用。
2. 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糖,调整用药剂量。
3. 注射胰岛素时应注意注射部位、时间和频率。
4. 用药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吃高糖食物。
5. 如果出现低血糖等紧急情况,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总之,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控制的慢性疾病,药物治疗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因此,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注意饮食、运动等各个方面的控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提高生活质量。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
糖尿病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糖尿病患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需要合理使用药物来控制自身的疾病。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长期高血糖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尤为重要。
糖尿病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药物治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除了药物治疗,糖尿病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运动和日常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管理。
合理用药指导不仅包括药物的选择和用量,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首先,糖尿病患者在用药方面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控制血糖水平在正常范围之内。
根据不同的情况,医生会选择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见的糖尿病药物包括胰岛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促泌素类药物等。
但是,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也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因此,在用药过程中,糖尿病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方案。
其次,糖尿病患者需要重视饮食的管理。
合理的饮食控制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减轻药物的使用量。
糖尿病患者应当避免高糖、高脂、高盐的食物,多选择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的食物。
此外,糖尿病患者还应该控制饮食的总热量,避免过量摄入导致肥胖。
饮食管理需要与药物治疗相结合,根据血糖水平的变化适时调整饮食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另外,糖尿病患者还需要进行适量的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利用,增加肌肉的糖吸收能力,有助于降低血糖水平。
但是,糖尿病患者在运动时需要注意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因此,在运动前后需要及时监测血糖水平,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的高强度运动。
对于糖尿病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来说,运动前还需要咨询医生,了解有关运动的禁忌和注意事项。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定期测量血糖,了解自己的血糖控制情况;控制体重,避免过度肥胖;戒烟限酒,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糖尿病的加重影响等。
这些习惯的养成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和血糖控制非常重要。
在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指导中,还需要加强患者的药物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
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全文)引言本文旨在提供2023版糖尿病基层合理用药指南,以帮助医疗工作者在基层医疗中合理选择和使用药物治疗糖尿病。
诊断标准根据国际糖尿病联合会(IDF,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和世界卫生组织(WHO,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定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7.0mmol/L,或餐后两小时血糖≥11.1mmol/L。
基层合理用药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选择、剂量和监测频率等。
2. 首选药物:对于大多数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是首选治疗方法,如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药物等。
3. 药物联合治疗:如果单一药物无法达到预期的血糖控制效果,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
4. 定期监测:定期检测患者的血糖水平,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5. 其他治疗措施: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等对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重要,应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疗效评估与调整1. 疗效评估指标:通过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来评估治疗的效果。
2. 调整治疗方案:根据疗效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药物的种类、剂量和使用频率,以达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
特殊人群用药1.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药物选择和使用上需特别谨慎,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并根据临床需要进行调整。
2. 老年患者:因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和多种疾病的并存,药物的选择应更加谨慎,并根据个体化情况调整剂量和监测频率。
3. 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除了降糖治疗外,还需注意选择对心血管疾病有益的降糖药物。
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1. 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存在不同的不良反应,医疗工作者应认真了解各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告知患者。
2. 药物相互作用:一些药物可能与降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医疗工作者应注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
糖尿病患者如何合理用药?
糖尿病患者如何合理用药?在糖尿病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今天,降糖药物已经成了越来越多糖尿病患者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东西,而治疗糖尿病药物种类繁多且用药时间要求明确,若给药时间不当,不但达不到降糖效果,还可能导致血糖波动甚至诱发低血糖。
现就糖尿病患者在使用糖尿病药物时的有关注意事项浅谈一下:一、胰岛素注射注意事项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综合分泌,为多肽激素和蛋白质,因此口服效果较差。
其主要适用于I型糖尿病、新诊2型糖尿病、各种口服降糖药物无法控制的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病人处于应激状态、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的人群。
(一)注射部位应选择皮肤松弛的部位,腹部、臀部、大腿外侧、大腿前侧、前臂;每次间隔1cm以上。
(二)注射时间速效胰岛素的注射时间约为饭前5min;短效胰岛素应在饭前半小时给药;对全天基础胰岛素缺乏症患者,还可以在早饭前及睡前各注射一次中效胰岛素,再于白天三餐前各注射一次短效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长效胰岛素可固定于每日随时注射,一般也需要在三餐之前配合短效胰岛素使用(或口服降糖药物)。
注射注意事项:1.出现气泡时,需要将气泡排出;2.预混胰岛素在每一次注射之前都要充分搅拌;3.每一次打针后都不要急着拔针停滞6~10s;4.每一次注射后取出胰岛素针头。
(三)胰岛素的储存(四)没有开封的胰岛素或胰岛素笔芯应该是盒装的,并且存放在2~8°C的冰箱中,冷藏条件下可以维持2~3年的活性。
1.忌高温,日光直晒。
2.记住不要在冰箱冷冻层里放胰岛素,冻住了胰岛素就用不上了,只可以放冷藏室里。
3.在打开胰岛素时,应标明打开时间。
可以在冷藏条件下用上三个月,正在用的胰岛素笔芯室温携带可以保存四周。
4.注射之前如果将胰岛素从冰箱里拿出来,则需要在室温下静置20分钟再进行。
5.每次用胰岛素前应检查有效期及药液中有无结晶和絮状物,一发现立即停止使用。
二、口服降血糖药注意事项1.降糖类药物虽然只有助于病人血糖的改善和调节,却不能替代膳食中的营养。
糖尿病管理-合理用药与综合治疗
外围(肌肉)胰岛素抵抗减轻
胰外效应
主要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与细胞膜上的SU受体特异结合,使K+通道关闭,膜电位改变,Ca²+通道开器启,胞内Ca²+升高,促使胰岛素分泌。
肝脏胰岛素抵抗减轻
磺脲类降血糖作用机理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药物 (1)常作为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2)磺脲类药物种类/常用剂量/范围:最大剂量 格列苯脲(优降糖) 2.5mg~5.0mg bid 15mg/d 格列齐特(达美康) 80mg bid 320mg/d 格列吡嗪(美吡达、迪沙片) 5mg tid 30mg/d 瑞易宁(格列吡嗪控释片) 5-10mg Qd 30mg/d 格列喹酮(糖适平) 30mg tid 180mg/d 格列美脲(亚莫利、迪北)1mg Qd 6mg/d 均为餐前30分钟口服
糖尿病患者的营养原则
标准体重(公斤)=身高(厘米)—105 1. 总热量 (每日每公斤标准体重) 2025千卡 —— 成人长期卧床者 2530千卡 —— 轻体力劳动者 (如司机及一般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工作) 3035千卡 —— 中度体力劳动者 (瓦工、木工、管工等) 40千卡以上 ——重体力劳动者 (建筑工人、搬运工等) 2. 适度控制体重: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及消瘦者、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应酌情增加总热量,肥胖者酌减,使患者体重逐渐下降至正常标准的5%10%。
用中定期检查肝功能,若有活动性肝病或转氨酶增高2倍以上者禁用。
注 意 事 项:
当单独使用某一药物不能达到目标时,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等口服降糖药可联合使用。
01
各类口服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
02
小剂量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单一药物毒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
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及克数治疗糖尿病的药方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注射,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调整。
以下是常用的降糖药及其克数:1.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每次剂量500毫克,每日1~3次。
2.α-糖基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每次剂量50毫克,每日3次。
3.磺酰脲类药物:如格列奈,每次剂量2.5~5毫克,每日1~2次。
4.胰岛素:根据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和血糖值确定剂量和注射方式。
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外,合理的饮食和运动也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具体的治疗方法:1.合理饮食:限制碳水化合物,增加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高脂饮食。
2.定时运动:有氧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并提高身体代谢水平,如散步、跑步、游泳、骑车等。
3.定期监测血糖:根据医生指导,掌握自己的血糖变化情况并按时服药和注射胰岛素。
注意事项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医嘱服用药物,不可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2.合理饮食,避免过量食用含糖高的食物,如糖果、蛋糕、巧克力等。
3.定期体检,监测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糖代谢水平,及时发现并治疗并发症。
4.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睡眠充足,减少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
总之,治疗糖尿病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注重药物、饮食和运动的结合,并注意个人生活方式的调整,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早期糖尿病的症状都有什么早期糖尿病的症状:1.多喝水:因为高血糖会让人口渴,尿量增多,造成脱水。
2.多尿:由于血糖过高,肾脏难以正常过滤,所以引起尿量增多。
3.疲劳感:由于身体不能有效利用血糖,所以身体无法得到足够的能量。
4.容易感染:由于血糖过高,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导致感染。
5.视力模糊:就是因为过多的血糖波动,导致晶状体肿胀,我们的眼睛就会耳目不明。
治疗方法:1.注意饮食:糖尿病患者应该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控制自己的饮食,并且要适量运动,保持身材,保持健康。
2.药物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药物治疗是一个很有效的控制手段。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
糖尿病患者的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糖尿病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来控制血糖水平,同时合理用药也是保障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尿病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及其合理用药原则。
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目标是达到血糖的良好控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血糖水平及合并症的存在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是关键的一步。
1. 口服药物口服降糖药是糖尿病控制的首选药物。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物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分泌素类似物和胰岛素增敏剂等。
(1)磺脲类药物(磺脲脲衍生物):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等,其作用机制为促使胰岛素释放增加,抑制葡萄糖生成,并提高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磺脲类药物通常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2)双胍类药物(二甲双胍类):如二甲双胍,作用机制是抑制肝脏糖原生成,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
双胍类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作用为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阻止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4)胰岛素分泌素类似物:如胰岛素促泌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类似物),如利拉鲁肽、厄贝沙坦等,作用为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延缓胃肠道葡萄糖的吸收。
胰岛素分泌素类似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5)胰岛素增敏剂:如胰岛素增敏药物,如罗格列酮等,作用机制为改善胰岛素信号通路中的缺陷,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胰岛素增敏剂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
2. 胰岛素治疗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及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分泌功能明显减退的患者,需要进行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使用胰岛素泵来进行给药。
胰岛素治疗的原则包括:(1)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糖控制目标来选择合适的胰岛素类型和给药方式。
抗糖病药控制糖病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方法
抗糖病药控制糖病的西药及正确用药方法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持续地控制血糖水平。
除了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在糖尿病管理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重点介绍几种常用的抗糖尿病药物及其正确用药方法。
一、二甲双胍二甲双胍是一种首选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肥胖糖尿病患者。
它通过抑制肝葡萄糖生成和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在使用二甲双胍时,应遵循以下用药原则:1. 定时用药:每天2至3次,饭后立即服用。
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师,确保药物的正确用法。
2. 剂量调整:二甲双胍的起始剂量一般为500毫克,逐渐增加至1500毫克或更高。
剂量应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血糖水平来调整。
3. 饮食控制:二甲双胍使用期间,应继续坚持规律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以帮助药物的有效发挥。
4. 注意副作用:二甲双胍的常见副作用包括恶心、腹泻、胃部不适等。
如果出现严重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二、磺脲类药物磺脲类药物包括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等,通过刺激胰岛素释放来降低血糖。
以下是正确用药方法:1. 定时用药:格列苯脲和格列美脲通常在早餐之前使用,并按医生的指导定时用药,保持药物的稳定血药浓度。
2. 注意剂量调整:初始剂量一般为30毫克,具体剂量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血糖水平来调整。
3. 血糖监测:在使用磺脲类药物期间,患者应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以评估药物疗效和调整剂量。
4. 注意低血糖风险:磺脲类药物使用时可能引起低血糖,患者应及时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胰岛素对于严重糖尿病患者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胰岛素是一种必需的治疗药物。
以下是胰岛素的正确用药方法:1. 注射方式:胰岛素一般通过皮下注射给药,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注意注射部位的轮换,以防止局部脂肪萎缩。
2. 注射时间和剂量:胰岛素的注射时间和剂量应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推荐使用的人群
• 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且无其他心血 管危险因素, • 10年心血管风险<5% • 21岁以下人群 由于应用阿司匹林与发生Reye综合征风 险增加有一定相关性,因此不推荐在此 人群中应用阿司匹林。
抗血小板治疗的注意事项
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且对阿司匹林过敏的糖尿 病患者,可考虑使用氯吡格雷(75mg/d)作
首选ACEI/ARB的依据
对糖、脂肪和尿酸代谢无不良影 响,甚而有胰岛素增敏作用,改善 糖代谢 具有特殊的肾脏保护作用,防止 糖尿病肾病
药物的联合应用
为达到降压目标,通常需要多种降 压药物联合应用 以ACEI或ARB为基础的降压药物 可以联合使用 • CCB • 吲哒帕胺类药物 • 小剂量噻嗪类利尿剂 • 小剂量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心血管病变风险 因素的控制
2型糖尿病降脂、降 压、抗血小板标准治 疗中的筛查和临床决 策路径
高血压
• 流行状况 与多种因素相关 发病率 30%~ 80%。 • 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风险明显增加 • 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 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 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诊断切点
服用贝特类药物的指征
甘油三酯浓度超过4.5mmol/L ( 400mg/dl)
可以先用降低甘油三酯贝特类药物治疗,以减少发 生急性胰腺炎的危险性;
当他汀类药物治疗后LDL-C已达标,但甘 油三酯>2.3mmol/L,HDL-C<1.0mmol/L 时可考虑加用贝特类药物
其他降脂药物的使用
• 对于无法达到降脂目标 • 对传统降脂药无法耐受时
注意:所有血脂异常的患者都应接受强 化的生活方式干预治疗,包括减少饱和 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减轻体重、增 加运动及戒烟、限酒、限盐等
抗血小板治疗
阿司匹林的有效性
糖尿病患者的高凝血状态是发生大血管病变 的重要原因, 大型的荟萃分析和多项临床试验证明,阿司 匹林可以有效预防包括卒中、心肌梗死在内 的心脑血管事件。
阿司匹林的剂量
研究1 在一定范围 抗血栓作用并不随剂量增加而增加 消化道损伤作用随着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
剂量 <100mg 100-200mg >200mg 出血事件发生率% 3.7 11.3 9.8
最佳剂量为75~100mg/d
抗血小板治疗的适用人群
作为二级预防的人群 • 具有心血管疾病病史的糖尿病患者 • 应用阿司匹林75~150 mg/d
为替代治疗。
对于发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糖尿病患者可
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治疗1年
抗血小板治疗的注意事项
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可作为替代治疗药物,用于
以下几类患者
• 如阿司匹林过敏
• 有出血倾向 • 接受抗凝治疗 • 近期胃肠道出血以及不能应 • 用阿司匹林的活动性肝病患者
抗血小板治疗的注意事项
生活方式的干预
(< 140/90mmHg)
健康教育 合理饮食 规律运动 戒烟限盐 控制体重 限制饮酒 心理平衡
开始药物治疗
• 生活方式干预3个月后血压不能达 标 • 初诊时血压即≥140/90mmHg
ACEI或ARB为首选药物
2010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美国高血压学会(ASH)指南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11指南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特点
•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患的独立危险因素。 •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2~4倍 • 空腹血糖和餐后2hPG升高,即使未达 到糖尿病诊断标准,也与心血管疾病发 生风险增加相关。 • 更严重、更广泛、预后更差、发病年龄 更早。
住院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患病率
CDS慢性并发症调查组报告
氯吡格雷
已被证实可降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率。 • 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后第1
年的辅助治疗;
• 对于阿司匹林不能耐受的患者,也可考
虑氯吡格雷作为替代治疗。
妊娠糖尿病
治疗药物的选择 • 避免使用口服降糖药 • 通过饮食治疗血糖不能控制时,使 用胰岛素治疗。 • 人胰岛素优于动物胰岛素。初步临 床证据显示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赖脯 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在妊娠期使用 是安全有效的。
非糖尿病人群(BP≥140/90mmHg)
糖尿病患者 收缩压≥130mmHg 和(或)舒张压≥80mmHg
高血压控制的注意事项
• 糖尿病患者就诊时应当常规测量血压; • 收缩压≥130mmHg和(或)舒张压 ≥80mmHg,经不同日随访证实即可开始 干预和治疗 • 目的主要为最大限度地减少靶器官损害, 降低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危险; • 目标为<130/80mmHg • 过低的血压(如<115/75mmHg)与糖 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增加相 关
血脂异常
• 甘油三酯升高及HDL-C降低 常见
注意事项 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
(包括LDL-C、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及HDL-C)
用调脂药物治疗者,根据评估疗 效的需要可增加检测次数; 首要目标,降低LDL-C
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指征
• 如无他汀药物的禁忌证, • 所有已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 • 以使LDL-C降至2.07mmol/L(80mg/dl)以 下或较基线状态降低30%~40%。 • 对于没有心血管疾病且年龄在4 0 岁以上者, 如果LDL-C在2.5mmol/L以上或TC在 4.5mmol/L以上者; • 年龄在40岁以下者,如同时存在其他心血管 疾病危险因素(高血压、吸烟、微量白蛋白 尿、早发性心血管疾病的家族史及估计的心 血管疾病整体危险性增小剂量(75~150mg/d)阿司匹 林
作为一级预防措施的人群
2. 具有中危心血管风险 • 有1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中青年患者 (即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 • 无危险因素的老年患者 (即男性>50岁或女性>60岁 • 10年心血管风险5%~10%的患者 考虑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
糖尿病患者的合理用药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 药剂科 郑瑶 LOGO guchengshizhe@
2型糖尿病患者的三级预防
预防级别 一级 二级 目标 预防2型糖尿病的发生 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减少已发生的糖尿病并发 症的进展 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三级
2型糖尿病心脑血 管疾病防治
作为一级预防措施的人群
1. 具有高危心血管风险(10年心血管风险>10%) 患有糖尿病、心血管风险增加 但无血管疾病史, 无明显出血风险 • 既往有消化道出血病史 • 胃溃疡 • 近期服用增加出血风险的药物(如非甾体类消 炎药或华法林)
心血管风险增加的成人糖尿病患者
年龄:>50岁的男性或>60岁的女性 合并1项危险因素者 • 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 高血压 • 吸烟 • 血脂异常 • 蛋白尿
妊娠糖尿病的控制目标
血糖 空腹、餐前、睡前 餐后1h 餐后2h HbA1c 控制目标 3.3-5.3mmol/l ≤7.8mmol/L ≤6.7mmol/L 6.0%
谢谢大家
糖尿病并发症 高血压 心血管病 脑血管病 下肢血管病
百分率(%) 34.2 17.1 12.6 5.2
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所需的医疗支出,占糖尿病医 疗费用中最主要部分。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预防
临床证据显示 严格的血糖控制,作用有限;
因此需要全面评估和控制心血管疾
病风险因素(如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并进行适当的抗血小板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