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

合集下载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射线探伤作业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射线探伤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破坏性检测方法,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

射线探伤作业过程中,存在辐射危害,如果不加以采取防护措施,将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

因此,科学家和技术工作者需要了解射线辐射的危害、探伤作业防护措施。

射线辐射的危害射线辐射是指由放射性核素放出高能粒子或波导致的物理现象。

射线辐射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α射线危害α射线的穿透力比β射线和γ射线小得多。

α射线的危害主要是由于其高能量和静电引力。

α粒子会穿过皮肤并进入体内,可能通过吸入或污染水源等途径产生较大的健康威胁。

2. β射线危害β射线穿透力比α射线大,穿透皮肤可以造成皮肤灼伤。

如果β射线污染了水源,会通过饮用水而进入人体,造成内部照射。

3. γ射线危害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具有良好的穿透能力,能在物体中产生电离,因此对人体的危害较大。

γ射线能进一步导致早衰、过度疲劳、白血病、放射性性不育以及各种癌症。

防护射线探伤作业射线探伤作业必须在安全环境中进行。

为了防止射线对人体产生危害,必须在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防护措施:1. 作业场所的危险区域标识应在射线探伤工作场所进行标志,标明警告标志和限制进入标志,以限制检验区域内的人员数量。

2. 身体防护措施射线探伤作业时应穿上防护服、手套、帽子、鞋子等防护用具。

用防护用品密封实体,阻止射线迅速通过。

3. 防护设备使用防护设备是防止射线辐射的主要措施之一。

应使用有效的放射性防护设备,如屏幕、地板等,确保人员在场所内无损可入。

4. 个人剂量监测在执行射线探伤作业的过程中,应对每个执行人员进行个人剂量监测,及时发现和记录个人剂量超标情况。

5. 操作规范和风险评估射线探伤作业要遵循操作规范,工作人员应备有相关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

同时,应对射线探伤作业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风险点,采取相应措施。

结语综上所述,射线探伤作业是一种非破坏性检测方法,但同时可能会产生危害,特别是对于执行人员。

2024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2篇)

2024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2篇)

2024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什么是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粒子、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射线。

射线是一种带电粒子流,由于带电,它所到之处很容易引起电离。

射线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但其穿透力很弱,在空气中的射程只有几厘米,只要一张纸或健康的皮肤就能挡住。

故其主要危害是进入人体后的内照射。

射线也是一种高速带电粒子,其电离本领比射线小得多,但穿透本领比射线大,但与x、射线比射程短,很容易被铝箔、有机玻璃等材料吸收。

x射线和射线的性质大致相同,是不带电波长短的电磁波,因此把他们统称为光子。

两者的穿透力极强,要特别注意意外照射防护。

铅版或一定厚度的混凝土可以阻挡射线。

电离辐射对健康有哪些影响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主要有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核素体表沾染及复合照射。

以下仅介绍外照射所致的放射性疾病以及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等。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受到全身超剂量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三型:①骨髓型急性放射病:又称造血型急性放射病,以骨髓造血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白细胞数减少、感染、出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

②肠型急性放射病:以胃肠道损伤为基本病变,以频繁呕吐、严重腹泻以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

③脑型急性放射病:以脑组织损伤为基本病变,以意识障碍、定向力丧失、共济失调、肌张力增强、抽搐、震颤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殊临床表现。

外照射慢性放射病:是指在较长时间内连续或间断受到超剂量照射而发生的全身性疾病。

临床表现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并伴有其他系统症状。

外周血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已知电离辐射可引起的人类恶性肿瘤有皮肤癌、甲状腺癌、乳腺癌、肺癌和白血病等;其他远后效应有血液系统疾病、胚胎效应、遗传效应等。

此外,电离辐射尚可引起放射性白内障、急慢性放射性皮肤损伤、放射性骨损伤等。

放射性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受照剂量正相关,受照剂量越大,放射性损伤越大,所致的放射性疾病越严重。

《辐射危害与防护》

《辐射危害与防护》
H-3 Hg-203 I-125 I-131 Ir-192 Kr-85 Mo-99 Nb-95 Ni-63 Np-237(Pa-233)
P-32 Pd-103 Pm-147 Po-210 Pu-238 Pu-239/Be Pu-239 Pu-240 Pu-242 Ra-226 Re-188
I类源 ≥(6贝×可10)13 ≥6×1013 ≥2×1014 ≥2×1014 ≥5×1016 ≥2×1016 ≥1×1015 ≥9×1014 ≥2×1013 ≥2×1016 ≥4×1013 ≥5×1013 ≥7×1014 ≥3×1013 ≥2×1015 ≥4×1013 ≥1×1014 ≥6×1013 ≥6×1013 ≥8×1017 ≥1×1015 ≥7×1014 ≥2×1018 ≥3×1014 ≥2×1014 ≥2×1014 ≥8×1013 ≥3×1016 ≥3×1014 ≥9×1013 ≥6×1016 ≥7×1013 ≥1×1016 ≥9×1016 ≥4×1016 ≥6×1013 ≥6×1013 ≥6×1013 ≥6×1013 ≥6×1013 ≥7×1013 ≥4×1013 ≥1×1015
精选ppt
精选ppt
(2)随机性效应
发生几率与受照剂量成正比而严重程度与剂 量无关的效应称为随机效应。如受照个体的癌 症和遗传效应。如果照射后细胞DNA的损害和 突变没有使细胞死亡,也没有得到正确修复, 而是出现错误修复,这些修复的细胞可以保存 继续增殖的能力,并把错误的信息传给后代的 细胞,演变成伴有特定DNA变化了的异常细胞 克隆,造成细胞变异。
II类源 ≥(6贝×可10)11 ≥6×1011 ≥2×1012 ≥2×1012 ≥5×1014 ≥2×1014 ≥1×1013 ≥9×1012 ≥2×1011 ≥2×1014 ≥4×1011 ≥5×1011 ≥7×1012 ≥3×1011 ≥2×1013 ≥4×1011 ≥1×1012 ≥6×1011 ≥6×1011 ≥8×1015 ≥1×1013 ≥7×1012 ≥2×1016 ≥3×1012 ≥2×1012 ≥2×1012 ≥8×1011 ≥3×1014 ≥3×1012 ≥9×1011 ≥6×1014 ≥7×1011 ≥1×1014 ≥9×1014 ≥4×1014 ≥6×1011 ≥6×1011 ≥6×1011 ≥6×1011 ≥6×1011 ≥7×1011 ≥4×1011 ≥1×1013

射线的危害与防护

射线的危害与防护
癌、肺癌和乳腺癌等
X射线的危害
Z ZZ Z
生殖系统影响 X射线会影响精子和卵子的 质量,增加不孕不育的风险
眼疾 过量的X射线照射 可能导致白内障、 视网膜损伤等眼疾
免疫系统抑制 长期接触X射线可能导 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 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X射线的防护
X射线的防护
为了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防护措施 遵守安全规定: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确保操作人员熟悉并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 流程
对患者的辐射暴露
环保与安全意识
提高环保和安全意识, 推动更环保、安全的医 疗技射线的危害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对于保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在接触X射线 时,务必采取安全措施,遵循专业操作流程,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除了上述提到的防护措施,以下是一些额外的建议,以进一步减少X射线对人体的危害
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在接触X射线时,使用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围裙、手套、眼镜等 ,以减少辐射暴露
远离辐射源:尽量避免直接接触X射线源,特别是在没有专业防护的情况下
X射线的防护
起源
孕妇保护
孕妇在进行X射线检查时, 应尽量采取防护措施, 避免辐射对胎儿的影响
教育公众
加强对公众的辐射安全 教育,让人们了解X射线 的危害,并学会如何正
确应对
合理布局医疗设备
医院和诊所应合理布局X 射线设备,尽量减少对 患者和工作人员的辐射
暴露
发展
限制曝光时间
在需要接受X射线检查 时,尽量缩短曝光时 间,以减少辐射剂量
定期检查与培训
从事与X射线相关工作的 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 查和培训,确保了解最 新的安全规定和操作技

使用低剂量技术
采用低剂量X射线技术进 行诊断和治疗,以减少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对日常工作中不接触辐射性工作的人来说,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主要是因为空气中的氡辐射)为1000-xx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一次1000-xx微西弗,可能会引发轻度急性放射病,能够治愈。

福岛核电站1015微西弗/小时辐射,相当于一个人接受10次x光检查。

日常生活中,我们坐10小时飞机,相当于接受30微西弗辐射。

与放射相关的工人,一年最高辐射量为50000微西弗。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注:西弗,用来衡量辐射对生物组织的伤害,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为1西弗。

西弗是个非常大的单位,因此通常使用毫西弗、微西弗。

1毫西弗=1000微西弗。

辐射伤害机理:人体有躯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两类细胞,它们对电离辐射的敏感性和受损后的效应是不同的。

电离辐射对机体的损伤其本质是对细胞的灭活作用,当被灭活的细胞达到一定数量时,躯体细胞的损伤会导致人体器官组织发生疾病,最终可能导致人体死亡。

躯体细胞一旦死亡,损伤细胞也随之消失了,不会转移到下一代。

在电离辐射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可导致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当生殖细胞中的DNA受到损伤时,后代继承母体改变了的基因,导致有缺陷的后代。

因此,人体一定要避免大剂量照射。

在接受辐射后,人体健康将“立即”受到哪些影响?放射性的碘对于住在核电厂附近的年轻人有危害,xx年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之后有一些甲状腺癌病患即与此有关。

放射性铯、铀和钚都是对人体有害的,并且不以某个特定器官为靶标。

放射性的氮几秒钟后就很快会衰变,而放射性氩也对身体无害。

——接受中等程度的辐射将导致辐射病。

它有一系列症状:在接受辐射的几小时之内,人会出现恶心与呕吐,随后可能经历腹泻、头痛和发烧。

在最初症状之后,人体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不再显示任何症状,然而往往在几周之内,又有新的、更加严重的症状发生。

——如果接受高等程度的辐射,以上所述的所有症状都可能立即出现,并伴随着全身性的、甚至可能致命的脏器损害。

辐射危害及射线辐射的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及射线辐射的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及射线辐射的防护措施自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开启了医学影像崭新的一页,而如今医学影像必将更加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如:血管摄影 (Angiography)心血管摄影 (Cardiac angiography)电脑断层扫描 (CT, Computerized tomography)牙齿摄影 (Dental radiography)萤光透视镜 (Fluoroscopy)乳房摄影术 (Mammography)X光片 (Radiography) 正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 (PET/CT)单一光子发射电脑断层扫描 (SPECT)等。

随着医学影像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是影像技术射线辐射对人体的危害,如今尝未得到国人的重视。

这一事实,值得我们医学影像医务工作者的深思。

X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波长范围为0.0006~50nm。

x线还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

其中电离辐射对人体的不良影响,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由于电离辐射的特性——生物效应。

电离辐射照射机体后,可使活组织细胞发生障碍,甚至细胞被破坏,而所受损害的程度与电离辐射的量成正比。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损害:(一)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电离辐射射线可抑制和破坏造血干细胞及造血祖细胞而引起骨髓血窦的损伤,导致外周血白细胞持续性降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的下降。

(二)低剂量外照射对射线损伤者的细胞遗传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受小剂量射线外照射可引起染色体畸变率增。

(三)低剂量电离辐射能够诱导生精细胞凋亡,并具有明显的细胞种类选择性。

有研究表明对正常人的精子进行60Coγ射线的体外照射,发现精子染色体畸变的类型主要为断裂型,发生率分别是重接型和单体型畸变的8倍和11倍.低剂量电离辐射影响重要的细胞应答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诱发癌变。

长期低剂量照射后,外周血液细胞最明显的改变是不同程度的白细胞减少。

2024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____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引言电离辐射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普遍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的物理现象。

____年电离辐射的危害及预防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和紧迫的课题。

本文将从电离辐射的类型、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电离辐射的类型电离辐射是指能够离开产生它的原子或分子并激发或离子化其他原子或分子的能量的辐射。

它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和伽马射线;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微波辐射和射频辐射等。

1.1 阿尔法粒子(α粒子)阿尔法粒子是一种带有正电荷的二价离子,它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

因为它带有正电荷且具有较大的质量,所以阿尔法粒子能够在空气中以及其他物质中相对较短的距离内传播。

在____年,阿尔法粒子主要会通过核能设施的事故,如核反应堆泄露事故等而产生。

1.2 贝塔粒子(β粒子)贝塔粒子是带有负电荷且质量较小的粒子。

它由高能中子或质子通过一系列核反应产生。

贝塔射线的穿透能力较强,能穿透人体皮肤进入体内。

贝塔粒子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直接破坏细胞DNA结构并导致突变,从而引发癌症和其他一系列健康问题。

1.3 伽马射线伽马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辐射,具有波长短、穿透能力强的特点。

伽马射线主要通过放射性物质,例如放射性同位素的衰变来产生。

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激发细胞内部原子核。

伽马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损害DNA和其他细胞分子,导致遗传突变、癌症和辐射病等。

二、电离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各种不同的危害。

2.1 急性辐射病急性辐射病是人体在短时间内暴露于大剂量辐射下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

根据辐射剂量的不同,急性辐射病可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暴露(exposure)、潜伏期(latent period)、早期(early stage)和晚期(late stage)。

对于暴露阶段,主要症状包括恶心、呕吐、乏力等。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范文(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范文(二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范文核辐射是指在核能发电、核武器试验、核事故等核能利用和放射性物质释放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

它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对核辐射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核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同时探讨有效的核辐射防护措施。

首先,核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主要危害是导致遗传突变和致癌。

核辐射可以穿透人体组织,损害人体细胞和DNA。

这些损伤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进而造成遗传疾病。

此外,核辐射还能因直接或间接的DNA损伤,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较高剂量的核辐射会对造血系统和消化系统产生损害,导致贫血和免疫功能下降。

此外,核辐射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导致神经病变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核辐射的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护措施。

首先是控制核辐射源的泄漏,减少核辐射暴露的机会。

核能设施在设计和运行过程中要遵循严格的安全规范,确保不发生事故和泄漏。

其次,对于发生事故或泄漏的情况,应及时发出警报,确保人们能够及时撤离受威胁区域。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核辐射的监测,及时掌握辐射水平,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另外,个人在核辐射区域内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首先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核辐射场所,尽量减少接触时间。

对于不可避免的接触,要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佩戴护目镜等。

在核事故或泄漏发生后,要严格遵守相关指示和建议,尽量减少核辐射的吸收。

此外,应加强个人卫生和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以增加对核辐射的耐受力。

总之,核辐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控制核辐射源的泄漏、及时发出警报、加强辐射监测等措施可以减少核辐射的危害。

个人在核辐射区域内应避免长时间暴露,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并加强个人卫生和营养。

只有通过科学的防护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体免受核辐射的危害。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范文(二)核辐射是指放射性物质释放的能量,可以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健康危害。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一、射线的危害放射线设备是医院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透视机、拍片机等。

这些设备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和伽马射线都是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人体受到放射线的照射,随着射线作用剂量的增大,可随机地出现某些有害效应,例如,它可能诱发白血病甲状腺癌、骨肿瘤等恶性肿瘤;也可能引起人体遗传物质发生荃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造成先天性畸形、流产、死胎、不育症等。

如果设备发生故障,处理不当则可能引起放射性事故,在事故情况下,人体所受射线的剂量达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一些明确的有害效应,例如,人眼晶状体一次受到2Gy以上的x或,γ射线的照射,在3周以后就可能出现晶状体混浊,形成白内障;人体皮肤受到不同剂量的照射,可分别出现脱毛、红斑、水泡及溃疡坏死等损害;另外还可能引起贫血、免疫功能降低、及内分泌失调和生育功能丧失等当人体在在较长时间内受到超荆量限值的射线照射后可能导致慢性放射病造成以造血组织损伤为主的全身慢性放射损伤。

二、射线的防护1、X线机的固有防护:X线机的固有安全防护性能是X线防护的最重要环节。

球管管套、遮光器应不漏射线,窗口装有铝滤过板,有用线束进入患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应小于6R/min。

特别是用床上球管透视时,X线球管及其附件如有辐射线泄漏,工作人员及患者将受到直接辐射。

2、时间防护:尽量缩短X线的辐射时间。

在介入手术前要拟订严格的操作程序,了解患者的有关资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

术中操作的累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0min,优化最佳投照条件,避免重复照射。

3、距离防护:利用增加术者与辐射源(即球管焦点)和散射体(即受检查)的距离,减少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距离每增加1倍,辐射剂量减少3/4,透视曝光时除术者及主要助手,其他人员应远离,避开X线辐射源。

4、屏蔽防护:在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屏蔽,减少或消除射线的辐射,如果屏蔽有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

5、工作人员应佩带射线剂量检测器,每月报告1次个人接触的辐射剂量,介入工作人员每年接触的定量不应超过5%,为了限制X线辐射剂量,根据介入手术室设备和防护条件,可适当限制术者的手术次数。

2024年辐射的危害和辐射防护(2篇)

2024年辐射的危害和辐射防护(2篇)

2024年辐射的危害和辐射防护1.辐射的危害辐射根据其产生的原理一般分为放射性辐射(亦称为核辐射)和电磁辐射两类。

(1)放射辐射的危害造血器官操作,消化系统损伤型,中枢神经损伤型。

还可以造成恶性肿瘤、白血病、白内障等。

放射性辐射还会产生遗传效应,影响受辐射者后代。

(2)电磁辐射的危害电磁辐射是非电离辐射,机体在射频电磁场的作用下,能吸收一定的辐射能量,发生生物学作用,主要是热作用,使人体组织升温,从而受到破坏或损伤。

在中、短波组织升温作用下,可引起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障碍和以交感神经疲乏紧张为主的植物神经失调,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2.辐射防护(1)放射性物质表面去污①去除污染的一般原则去污工作必须做得恰当,否则会扩大污染。

去污时应遵守下述一般原则:a.要选择合理的去污方法,一般的去污方法有浸泡、冲刷、淋洗和擦洗等,它们均可在常温下进行。

b.要尽早去污。

c.在去污过程中要防止交叉和扩大污染。

去污程序一般应由污染较弱处开始,逐渐向污染较强处伸展,有时为了降低照射或减少污染的扩散,首先应对污染最强处做一次粗略的去污。

d.要配制合适的去污试剂。

e.去污时要作好安全防护。

去除大面积污染时,应划出“禁区”,严禁任何人随意出入。

②体表去污对体表去污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洗涤剂,不能采用有机溶剂(乙醚、氯仿和三氯乙烯等)和能够促进皮肤吸收放射性物质的酸碱溶液,角质深解剂及热水等。

一般可用软毛刷刷洗,操作要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2)防护外照射外照射是指放射源在人体外,射线对人体产生的照射。

外照身防护法通常用三种: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①时间防护时间防护就是以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时间为手段的一种防护方法。

减少受照时间的方法有:提高操作技术的熟练程度,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操作。

②距离护护使用一定长度的操作工具,如长柄工具。

当然,长柄操作总是不能像用手直接操作那样自如。

为使操作准确无误,又能尽量缩短操作时间,这些工具的柄也不能过长。

γ射线强度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的标准

γ射线强度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的标准

γ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辐射,具有强大的穿透能力,能够对人体产生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护人体免受γ射线的伤害,有必要建立相应的防护标准并加强相关的防护措施。

本文将围绕γ射线的强度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的标准展开讨论。

一、γ射线的强度与人体健康的危害1. γ射线的穿透能力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能够穿透金属、混凝土等物质,对人体组织也能够产生直接的损伤。

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γ射线会对人体内部的细胞和组织产生不可逆的伤害,引发癌症、基因突变等严重的健康问题。

2. γ射线对人体的生物效应γ射线能够直接破坏细胞内的DNA,导致细胞的异常增殖和突变,进而引发癌症等疾病。

γ射线还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降低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3. 暴露在γ射线下的可能危害人体暴露在高强度γ射线下,短期内可能导致头晕、恶心、呕吐等急性放射线病症状。

而长期暴露在低剂量γ射线下,则可能引起白血病、骨髓病、甲状腺疾病等长期慢性疾病。

二、γ射线防护的标准1. γ射线的剂量限值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和国际同位素和辐射协会(IRPA)等国际组织提出了一系列关于γ射线防护的标准。

对于职业性暴露在γ射线下的人员,其年剂量限值为20mSv,对公众而言则为1mSv。

2. 防护措施的要求针对不同场所的γ射线暴露情况,国际上提出了相应的防护措施。

在核能站、医疗放射诊疗等场所,应采用合适的屏蔽材料和设备,对γ射线进行有效的隔离和防护。

对于从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员,应配备适当的防护装备,并接受必要的职业防护培训。

3. γ射线监测与评价建立γ射线监测系统,对各类放射源产生的γ射线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并处理放射线泄漏、事故等情况,减少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三、γ射线防护的技术手段1. 屏蔽和隔离在核能站、医疗机构等场所,应采用混凝土、铅等高密度材料对γ射线进行有效隔离和屏蔽,最大限度地减少γ射线对人体的辐射。

2. 个人防护装备暴露在γ射线下工作的人员,应穿戴防护服、护目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降低γ射线对身体的直接辐射。

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辐射危害及防护措施
(一)、辐射危害:
1、放射性辐射的危害:
人体受到大剂量电离辐射的一次或数次照射,可引起急性放射病,常在短时间内引起呕吐,发热,惊厥,休克以致死亡。

人长期接受超过允许剂量的体外照射或放射性物质经常少量进入并蓄积在体内,可引起慢性放射病,它能引起神经损伤,癌症,白内障,损伤遗传物质。

2、电磁辐射的危害:
在中、短波高频作用下,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机能障碍和植物神经失调,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微波作用于人体后,除产生热效应外,还可造成植物神经紊乱,对血象、视觉、性机能、骨髓、脏器组织等造成危害,并破坏脑细胞。

(二)、辐射防护措施:
1、放射性辐射外照射防护措施:
(1)、时间防护;(2)、距离防护;(3)、屏蔽防护;
2、放射性辐射内照射防护措施:
3、电磁辐射的防护措施:
(1)、设备漏能和对辐射源采取屏蔽防护;
(2)、对作业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辐射的危害和防护--PPT

辐射的危害和防护--PPT

1、轻度损伤:可能发生轻度急性放射病,如乏力,不适, 食欲减退。 (100毫西弗—500毫西弗) 2、中度损伤:能引起中度急性放射病,如头昏,乏力,恶 心,有呕吐,白细胞数下降。 (1000—2000毫西弗) 3、重度损伤:能引起重度急性放射病,虽经治疗但受照者 有50%可能在30天内死亡,其余50%能恢复。表现为多 次呕吐,腹泻, 白细胞数表现为明显下降。(2000— 4000毫西弗) 4、极重度损伤:引起极重度放射性病,死亡率很高。多次 呕吐,休克,白细胞数急剧下降。(大于4000毫西弗)
辐射一般是指电离辐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指高频 率的电磁波,如X射线、γ射线;另一类是高能粒子束, 如α、β 粒子或中子束等。 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年正常的天然辐射累计大约为 1000~2000微西弗。 一次小于100微西弗的辐射,对人体无影响。 从事工业射线检测的专业人员,累计一年最高辐射 量为50000微西弗;一年一次体检。 一次性遭受4000毫西弗会致死。
方法:时间防护、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 1、时间防护就是减少与放射源接触的时间,一般情况下, 人接受的射线剂量与所照射时间成正比; 2、距离防护就是增大人与源之间的距离; 3、屏蔽防护就是在人与源之间设置适当的屏障。 常用射线检测设备:个人剂量报警器、剂量片、巡测仪。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谢谢各位同事 日常工作中的支持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三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三篇)

核辐射对人体健康危害及防护核辐射是指核能释放的能量以电磁波或粒子形式传播过程中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核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危害主要包括基因突变、白血病、肝癌、甲状腺癌等,还可能导致不孕不育、遗传损伤和胎儿畸形等。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核辐射的影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首先,了解核辐射的特点和危害是防护的基础。

核辐射有不同的类型,主要包括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

α射线是一种重离子辐射,能量很低,但穿透力较弱;β射线是高速电子,穿透力较强;γ射线则是高能光子,穿透力最强。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组织的杀伤能力也不同。

此外,不同剂量的辐射对人体的伤害也不同,高剂量的辐射可能导致短期内的急性放射性疾病,低剂量的辐射可以在长期暴露下累积导致慢性放射性风险。

其次,减少接触核辐射的时间和强度是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尽量减少在核辐射场所的停留时间,避免过度接触。

在可能暴露于核辐射的环境中,使用合适的防护设备和服装,如防护眼镜、防护服等。

同时,注意饮食与饮水的安全,避免摄入受辐射的食物和水源。

此外,适当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是防护的关键。

对于α射线,由于其穿透力较弱,一般可以通过一层纸或织物进行阻挡。

对于β射线和γ射线,防护措施更为复杂。

在核能设施等高剂量的辐射场所,必须配备专门的防护设备和安全措施,如铅板、铅玻璃、混凝土屏蔽、防护间隔等。

此外,在核事故或辐射事故发生时,应迅速撤离事故地点,远离辐射源,寻求安全区域。

此外,定期进行辐射监测与评估是核辐射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的辐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确保人员的安全。

辐射监测可以通过使用辐射计等设备来实现,监测结果可以用于评估辐射对人体的健康影响。

当辐射检测结果超过安全标准时,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紧急疏散、防护加强等。

最后,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提升公众对核辐射防护的认识和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公众应该了解核能的基本知识、辐射的特点和危害,以及核能设施的安全和防护措施。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

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

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

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

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

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使其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质中,低能量的β粒子和穿透力很弱的α粒子由于能被皮肤阻止,不造成严重的体外伤害,但电离本领很大的α粒子侵入人体后,将导致严重伤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细胞组织的伤害作用,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机能及导致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伤害越重。

但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器官,具有对放射性敏感性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通常在受到2.58×10-2C/kg 以下的照射时表现明显,大部分人员可发生轻度放射病,个别无反应,而少数可表现为中度损伤。

x线的辐射危害及防护安全管理

x线的辐射危害及防护安全管理

x线的辐射危害及防护安全管理
X线,又称放射性线,是由原子内核所发射出来的一种高能量的射线,属于大气非常少的空间环境,因此X线是绝对的,极具有危害性的辐射源。

X线辐射的长期暴露会对人体和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

X线辐射的危害主要有致癌、损伤DNA、细胞死亡等。

对于人体来说,暴露于高剂量的X线辐射下可导致多种癌症的发生,其中以淋巴瘤的发病率最高,占被暴露者癌症发病的百分比最高。

同时,X线辐射暴露还会损伤DNA,破坏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细胞的死亡。

因此,根据不同的环境,X线的辐射安全管理应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应充分了解X线的危害,实施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X线暴露。

使用X线检查设备时,应确认检查设备的安全性,避免非必要的X线暴露。

其次,应建立专业的X线安全管理制度,确保X线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防止X线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

再次,应及时调查X线暴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急措施,防止X线辐射造成更大的危害。

最后,应定期进行X线检测,审核X线暴露情况,对X线辐射暴露过量的运用者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发现问题,改善X线暴露情况。

综上所述,X线的辐射危害及其防护安全管理的重点在于了解X 线的危害,根据不同的环境建立专业的X线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调查X线暴露情况,审核X线暴露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应急措施,
以确保X线暴露量在安全范围内,防止X线辐射对人体和环境带来危害。

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才能有效地防止X线辐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make mistakes射线辐射的危害与防护(新版)由于设备管道焊缝破裂、断裂造成的事故危害是严重的,如劳动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杂志社1989年6月出版的《压力容器安全技术》列举了6起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死亡164人,受伤及中毒近千人,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间接经济损失几亿元,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是焊缝质量问题造成的。

射线探伤是检验金属对接焊缝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石化行业改扩建施工过程中,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焊接作业工程质量,有效预防新装置、新设施投产后的损坏或泄漏事故,确保投产后的新装置、新设施能安全运行,必须对设备管道的对接焊缝进行射线探伤检验。

目前,射线探伤是检验焊缝质量较好的方法。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是由于超过允许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于肌体而发生的。

放射危害分为体外危害和体内危害。

体外危害是由于放射线从体外穿入肌体而造成的伤害,X射线、γ射线和中子都能造成体外伤害。

体内危害是由于吞食、吸入或接触放射性物质,使其直接进入人体而造成的。

在放射性物质中,低能量的β粒子和穿透力很弱的α粒子由于能被皮肤阻止,不造成严重的体外伤害,但电离本领很大的α粒子侵入人体后,将导致严重伤害。

电离辐射对人体的细胞组织的伤害作用,主要是阻碍和伤害细胞活动机能及导致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对人体伤害程度与照射剂量有关,剂量越大,伤害越重。

但不同的个体或不同的器官,具有对放射性敏感性的差异,这种个体差异,通常在受到2.58×10-2C/kg 以下的照射时表现明显,大部分人员可发生轻度放射病,个别无反应,而少数可表现为中度损伤。

对于敏感性大的器官,如眼睛、肝、脾、淋巴细胞、骨髓等,甚至在皮肤没有受伤害的情况下,也可能使其造成严重损伤。

人体长期反复受到允许剂量照射也能使人体细胞改变机能,发生白细胞过多、眼球晶体混浊、皮肤干燥、毛发脱落和内分泌失调等。

较高剂量能造成出血、贫血和白血球减少、胃肠道溃疡、皮肤坏死和溃疡。

在极高剂量的放射线作用下,能够造成三种类型的放射伤害。

第一种是对中枢神经和大脑系统造成的伤害。

主要表现为虚弱、倦怠、嗜睡、昏迷、震颤、痉挛,可在2天内死亡。

第二种伤害是胃肠伤害。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虚弱和虚脱,症状消失后可能出现急性昏迷,通常在2周内死亡。

第三种是造血系统的伤害。

恶心、呕吐、腹泻,但很快好转,约2~3周之后,出现脱发、经常性流鼻血,再出现腹泻,而造成极度憔悴,通常在2~6周后死亡。

1通常人们受到辐射的放射源人类生活在一个受天然辐射的环境之中,一些来自地球之外的宇宙射线和地球环境本身的天然放射性因素,它们通过空气、饮水及复杂的食物链等多种途经进入人体或者以外辐射的方式,危害人类的健康。

2自然本底照射人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即使不从事放射性作业,也不能完全避免放射性辐射,自然本底照射的来源主要有:(1)宇宙射线。

每人每年约接受9.03×10-6C/kg;(2)大地放射性物质的射线。

每人每年约接受2.58×10-5C/kg;(3)人体内放射性物质。

如C14,N16,P32,H3等的射线,每人每年约接受9.03×10-6C/kg。

以上三个方面就是自然本底照射的基本组成,总剂量约为每人每年4.39×10-5C/kg。

3最大允许剂量国际规定的最大允许剂量的标准是:在人的一生中,即使长期地受这种剂量的照射,也不会发生任何可觉察的伤害。

我国1974年颁发的《辐射防护规定》中,内、外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见表1。

表1内外照射的最大允许剂量单位:Sv/a受照射的部位职业放射性工作人员年最大允许剂量当量①放射性工作场所相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员和居民的年限允许剂量②分类器官名称第一类全身、性腺、红骨髓、眼晶体5.0×10-25.0×10-3第二类皮肤、骨、甲状腺0.303.0×10-2第三类手、前臂、踝骨0.757.5×10-2第四类其它器官0.151.5×10-2注:①表内所列数值均指内、外照射的总剂量当量,不包括自然本底照射和医疗照射。

②16岁以下人员甲状腺的限制剂量当量为1.5×10-2Sv/a。

由于人体组织在受到射线照射时,能发生电离,当照射剂量低于一定数值时,射线对人体没有伤害,如果人体受到射线的过量照射,便可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

所以,对射线防护的基本原则是避免放射性物质或射线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采取多种措施,减少人体接受来自内外照射的剂量。

防止电离辐射对人体危害的基本措施是:缩短接触时间,增大距离、进行屏护、遥控、机械化操作及个人防护等,以避免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和侵入人体,减少对人体的照射剂量。

对从事放射性作业或可能有放射性污染物存在的场所,作业人员要进行系统的有关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与训练,建立健全卫生防护制度和损伤规程、设置危险信号、色标和报警设施等。

具体防护方法如下:1缩短受照时间即时间防护。

从事接触放射线工作时,人体受到外照射的累积剂量同暴露时间成正比,也就是受照射的时间超长,接受的累积剂量越大。

为了减少工作人员受照射的剂量,应缩短工作时间,禁止在辐射场所作不必要的停留,工作需要接近放射源,工作完毕就立即离开,在剂量较大的情况下工作,防护条件差的情况下,为减少受照射时间,可采取分批轮流操作的办法,以免长时间受照射而超过允许剂量。

2远离放射源即距离防护。

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I1/I2=d22/d12式中:I1——距放射源距离为d1时的辐射强度,Bq;I2——距放射源距离为d2时的辐射强度,Bq。

它表示工作人员所受的剂量率(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剂量)与距离平方成反比。

如1.0×107Bq的钴源在距其10cm处,所产生的γ射线剂量率同1.0×105Bq的钴源,在距其1m处的剂量相等。

因此,采取加大操作距离、实行摇控的办法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

3屏蔽防护即对人体或放射源采取屏蔽措施从而把射线与人体隔开。

在从事放射性作业、处理放射源及储存放射性物质的场所,采取屏蔽的方法是减少或消除放射危害的重要措施,屏蔽的材质和形式通常根据放射线的性质和强度决定。

屏蔽γ射线常用铅、铁、水泥、砖、石等;屏蔽β射线常用有机玻璃、铝板等。

防护射线的屏蔽物厚度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同时可以采用仪表测定屏蔽后的安全范围。

理论计算可参照《化工安全技术》(注:化学工业出版社1984年北京第一版)第378~381页提供的算式和计算表及其它相关资料获得。

目前该厂的理论计算和实测任务由厂职业病防治科承担。

作为射线探伤作业这项工作,四川维尼纶厂建设投产以来,每年都在做,从未间断过,特别是天然气乙炔工程设备管道安装期间,作业任务很多。

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一季度,作业点非常多,脱硫、制氧、乙炔、甲醇、醋酸乙烯和聚乙烯醇车间等几乎都要进行射线探伤作业,使防护工作困难较大。

由于厂领导出于对职工安全和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对这项工作自始至终都很重视,厂内管理部门严格执行规章制度,职工群众积极配合,基本上做到了运转装置的生产与探伤作业兼顾。

随着施工任务的推进,天然气乙炔工程的射线探伤工作量逐渐减少且即将结束。

作为设备管道焊缝无损检验的特殊手段,在没有更好的方法取代之前,射线探伤作业还将继续在今后的新改扩工程、大修或紧急抢修中使用,为此,掌握一些这方面的个体防护知识,对于自身的健康防护是必要的。

目前,通常采用X射线或γ射线对焊缝进行无损检验,有的新、改、扩装置基于场地所限,穿插于运转生产装置内部或邻近于运转装置生产装置的周边,因此,射线探伤波及范围的人员健康防护工作往往显得复杂多变。

怎样做好射线探伤作业人员的健康防护呢?通过数年的工作实践,该厂建立了比较完整的防护管理措施,这些措施在射线探伤作业过程的人员健康防护实践中收到了实效。

1严格执行四川维尼纶厂的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四川维尼纶厂射线探伤作业安全管理规定》中有明确的射线探伤有关人员的管理责任,明确规定射线探伤的作业票审批程序,防护标准和防护措施,作业和监护人中各自的安全职责,公众避让规则,作业票式样及违章处理等条款。

管理规定是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为制定依据,具有合法性,同时结合了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

全厂利用班组安全活动对职工进行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不仅组织本单位职工观看中石化集团公司内部单位制作的射线探伤作业安全防护录像带,对外来施工人员也进行了射线探作业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

2作业票的签发审批由施工单位填写射线探伤作业审批申请表,依次报探伤作业项目所在单位、厂环保安全处、保卫处、卫生处审批,由卫生处终审并牵头组织防护工作。

审批表上应填写清楚作业申请时间、地点、部位、拟用的X射线机型号、γ源名称及强度等栏目。

审批表同时附有作业点现场平面图。

图上标明作业点周边影响到的车间工艺操作及巡检范围。

安全技术科在签发射线探伤作业票前,先联系项目所在车间,安排好探伤作业期间的生产及巡检衔接配合。

3严格现场管理对防护距离进行确认,对射线屏护隔离情况进行确认,确认施工单位作业期间对口车间控制室留守人员的,控制室内与室外探伤作业点之间采用对讲电话联络。

项目所在单位、厂环保安全处、保卫处、卫生处每次作业前派人到现场组成临时工作小组检查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按文件要求进行人员清场。

射线有可能危害人体的健康,严重时可能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甚至死亡。

通过学习掌握预防射线危害的方法和措施,就会使自己和同事们不受射线的辐射伤害。

就像水、火、风这些自然现象,人们通过认识它、驾驭它,使它造福人类,免却灾祸。

云博创意设计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