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26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z(胡国新XXXX).pptx
合集下载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临床药理).pptx
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自律性
窦↓→(迷走神经兴奋↑)→窦性心动过缓 抑制Na+,K+—ATP酶,细胞内失钾,4相自发除极↑
浦f↑→ 细胞内Na+、Ca2+↑,发生后除极(中毒时)
异位节律点↑
传导性
→房室传导速度↓
迷走神经兴奋,减慢Ca2+内流速度
抑制Na+,K+——ATP酶,失K+ 减小最大舒张电位(中毒时)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又称充血性心力衰竭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一种 多病因、多病理变化、多症状引起的“超 负荷心肌病”。主要由的需要。表现为动脉系统缺血和静脉 系统淤血一系列临床症状。
心肌缺血
2. β受体阻断药不能阻断强心甙的强心作用。 3. 利血平耗竭神经递质后仍有强心作用。
强心甙对压力容积环的影响
从心动周期中左心 室压力与容积的关系看 ,衰竭心的压力容积环 明显右移,说明其收缩 末和舒张末容积都增大 ,等容收缩时压力发展 较慢,搏出量减少。给 强心甙后则见压力容积 环左移下移,舒张期压 力与容积都下降,搏出 量增加。
第二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的作用及分类
一.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的基本作用
1. 加强心肌收缩力 2. 减慢心率 3. 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 4. 排钠利尿
二 .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的分类
1.正性肌力药物 (1)强心甙类 (2)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物 ①β1受体激动药 ②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③具有多种作用机制的正性肌力药物
心率减慢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是有利的。 因为心率减慢可进一步延长舒张期,既能使心脏得 到更多的休息和较多的血液供应及营养物质的补充, 又能使静脉回流更加充分,因而有利于增加心肌收 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改善心功能。但心率减慢不 是质粒心衰的首要原因。因为临床常在心率减慢之 前即可看到强心甙的质粒效果。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课件
主要药物:
硝酸酯类、肼屈嗪、硝普钠、哌唑嗪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7节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
(一)儿茶酚胺类: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异波帕明(ibopamine)
机制:心脏 1-受体--正性肌力作用—心输出量 血管2-受体--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后负荷
特点:1.口服吸收差,作用维持短; 2. 易致心悸,心律失常 3. 用于强心苷疗效不佳时的短期支持疗法
3.利多卡因: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4.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5.地高辛抗体Fab片段:每mg地高辛用80mgFab拮抗之,iv.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强心苷
【中毒预防措施】
1.明确中毒症状,停药指征;(心电图监测)
2.明确并及时纠正影响强心苷敏感性的因素: 因素: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氧、酸碱平衡失 调、心肌病理状态(慢阻肺、急性心梗等)及合并用药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强心苷
【毒性反应】
(治疗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较常见,较早出现),
--兴奋延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中枢所致。剧烈呕吐可致失钾; -- 注意鉴别:是否由强心苷用量不足,心功不全未得控制,胃 肠道淤血所致。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谵妄等;一、血管紧张 I 转化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
【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1、抑制血管紧张素(AngI)转化酶(ACE)的活性: 1) 抑制ACE活性AngI向AngII转化 儿茶酚胺、加压素、内
硝酸酯类、肼屈嗪、硝普钠、哌唑嗪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第7节 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物
(一)儿茶酚胺类: 多巴酚丁胺(dobutamine),异波帕明(ibopamine)
机制:心脏 1-受体--正性肌力作用—心输出量 血管2-受体--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后负荷
特点:1.口服吸收差,作用维持短; 2. 易致心悸,心律失常 3. 用于强心苷疗效不佳时的短期支持疗法
3.利多卡因:严重室性心动过速,室颤; 4.缓慢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5.地高辛抗体Fab片段:每mg地高辛用80mgFab拮抗之,iv.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强心苷
【中毒预防措施】
1.明确中毒症状,停药指征;(心电图监测)
2.明确并及时纠正影响强心苷敏感性的因素: 因素:低血钾、低血镁、高血钙、心肌缺氧、酸碱平衡失 调、心肌病理状态(慢阻肺、急性心梗等)及合并用药
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强心苷
【毒性反应】
(治疗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较常见,较早出现),
--兴奋延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中枢所致。剧烈呕吐可致失钾; -- 注意鉴别:是否由强心苷用量不足,心功不全未得控制,胃 肠道淤血所致。
2.中枢神经系统反应:眩晕,头痛,疲倦,失眠,谵妄等;一、血管紧张 I 转化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captopril),依那普利(enalapril),
【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1、抑制血管紧张素(AngI)转化酶(ACE)的活性: 1) 抑制ACE活性AngI向AngII转化 儿茶酚胺、加压素、内
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药理学课件)
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抑制药
利尿药
Β受体阻断药
血管扩张药
2、血管紧张素Ⅱ
临床常用的氯沙坦、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作用及应用:临床上常用于不能耐受ACEI,或使用ACEI或β受体阻断药后疗效不 满意的病人。
肾素——血管紧 张素系统抑制药
利尿药
Β受体阻断药
血管扩张药
3、抗醛固酮药
螺内酯为抗醛固酮的代表药。CHF中的醛固酮:CHF病人血中醛固酮的浓度明 显升高,可达正常人的20倍以上,过量的醛固酮可①保钠排钾,引起水钠潴 留;②导致心房、心室及大血管重构,加速心衰恶化;③阻止心肌细胞再摄取 NE,导致NE游离增多,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2)负性频率作用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 机制:应用强心苷后因心脏的排出量增加,取消了这一代偿机制,故心 率减慢;同时,强心苷还具有直接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和增强迷走神经活 性的作用。
• 特点:只减慢CHF心脏窦性频率,而治疗量的强心苷对正常心率影响小
概述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1.对心脏作用
心肌收缩力加强 兴奋迷走神经
耗
心率(HR)↓ (反射性减慢,原因下面详细讲)——耗氧量↓
氧 量
减
心肌收缩力↑——耗氧量↑
少
概述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不良反应
③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不增正常人心输出量 加强心肌收缩力使心脏输出量增加 反射性的使交感神经功能下降,使外周血管扩张,心排阻力降
低,而明显增加了心输出量
概述
药理作用
临床用途
疾病特征
2、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临床表现
体循环淤血
药理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共34页
2.对神经—激素的作用:直接抑制交感神 经活性;直接增强迷走神经的活性。中 毒量则增强交感神经中枢及外周的作用。
9 02.11.2019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有直接对心 肌细胞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等作用之分, 也随剂量高低、不同心脏部位及病变情 况而有不同。
10 02.11.2019
⑴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负性频率):通 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加速窦房结细胞的K+外流,增 加最大舒张电位,使自律性降低。
15 02.11.2019
四、临床应用:
CHF:凡是收缩功能障碍者,都可用强心 苷,伴房颤者是最佳选择。⑴对高血压 病、轻度心瓣膜病、轻度先天心脏病所 致者为最佳适应症。⑵对甲状腺机能亢 进、贫血等为相对适应症。⑶对严重心 瓣膜病、心包纤维化者为禁忌症。
16 02.11.2019
心房颤动: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性,阻止 心房过多冲动进入心室,产生保护心室 作用。
2 02.11.2019
第一节 心衰的病生及药物分类
一.心衰时的功能与结构变化: 1.功能变化:心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
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或舒张功 能障碍。心室肌顺应性降低。 2.结构变化: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纤 维化;心肌肥厚与重构。
3 02.11.2019
二.神经内分泌变化 早期代偿,晚期代偿失调。 1.交感神经激活 是最敏感的调节与代偿机制。血中去
23 02.11.2019
24 02.11.2019
三.AT1拮抗药:氯沙坦(Losartan) 、 缬沙坦 (Valsartan)等
1.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对通 过二个途径产生的AngⅡ(ACE途径或非ACE 途径如食糜酶产生的)都有拮抗作用。
9 02.11.2019
3.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有直接对心 肌细胞和间接通过迷走神经等作用之分, 也随剂量高低、不同心脏部位及病变情 况而有不同。
10 02.11.2019
⑴ 降低窦房结自律性,减慢心率(负性频率):通 过增强迷走神经活性,加速窦房结细胞的K+外流,增 加最大舒张电位,使自律性降低。
15 02.11.2019
四、临床应用:
CHF:凡是收缩功能障碍者,都可用强心 苷,伴房颤者是最佳选择。⑴对高血压 病、轻度心瓣膜病、轻度先天心脏病所 致者为最佳适应症。⑵对甲状腺机能亢 进、贫血等为相对适应症。⑶对严重心 瓣膜病、心包纤维化者为禁忌症。
16 02.11.2019
心房颤动:通过抑制房室结传导性,阻止 心房过多冲动进入心室,产生保护心室 作用。
2 02.11.2019
第一节 心衰的病生及药物分类
一.心衰时的功能与结构变化: 1.功能变化:心收缩性减弱,心率加快、前后
负荷及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收缩或舒张功 能障碍。心室肌顺应性降低。 2.结构变化:促使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组织纤 维化;心肌肥厚与重构。
3 02.11.2019
二.神经内分泌变化 早期代偿,晚期代偿失调。 1.交感神经激活 是最敏感的调节与代偿机制。血中去
23 02.11.2019
24 02.11.2019
三.AT1拮抗药:氯沙坦(Losartan) 、 缬沙坦 (Valsartan)等
1.选择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与受体的结合,对通 过二个途径产生的AngⅡ(ACE途径或非ACE 途径如食糜酶产生的)都有拮抗作用。
药理课件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PPT课件
药理课件治疗充血性心 力衰竭的药物ppt课件
目 录
• 充血性心力衰竭概述 • 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药物作用机制与效果 •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概述
01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 脏疾病,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 器官的代谢需求。
洋地黄类药物的副作 用:心律失常、胃肠 道反应等。
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 有地高辛、毛花苷丙 等。
其他药物
血管扩张剂
如硝普钠、硝酸酯类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
正性肌力药物
如米力农、多巴胺等,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药物作用机制与效果
安全性
确保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 最小,避免对其他器官造 成损害。
经济性
在保证疗效和安全的前提 下,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经验, 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的种类、 剂量、给药途径和频率等。
治疗方案应定期评估和调整, 以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ACE抑制剂可引起咳嗽、低血压和肾 功能不全等副作用。
β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改善心功能。
β受体拮抗剂可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乏力等副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Na+/K+ATP酶,增加细胞内钙离子 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
目 录
• 充血性心力衰竭概述 • 药物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 药物作用机制与效果 • 药物选择与使用注意事项 •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日常管理
充血性心力衰竭概述
01
定义与症状
定义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心 脏疾病,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 导致心输出量减少,不能满足组织 器官的代谢需求。
洋地黄类药物的副作 用:心律失常、胃肠 道反应等。
常用的洋地黄类药物 有地高辛、毛花苷丙 等。
其他药物
血管扩张剂
如硝普钠、硝酸酯类等,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后负荷。
正性肌力药物
如米力农、多巴胺等,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物
如华法林、阿司匹林等,预防血栓形成和栓塞事件。
药物作用机制与效果
安全性
确保药物对患者的副作用 最小,避免对其他器官造 成损害。
经济性
在保证疗效和安全的前提 下,选择价格合理的药物。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的经验, 制定个性化的药物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应包括药物的种类、 剂量、给药途径和频率等。
治疗方案应定期评估和调整, 以适应患者病情的变化。
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监测与调整
ACE抑制剂可引起咳嗽、低血压和肾 功能不全等副作用。
β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β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β受体,降低心肌收缩力和心率,减轻心脏负担, 改善心功能。
β受体拮抗剂可引起心动过缓、低血压和乏力等副作用。
洋地黄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与效果
洋地黄类药物通过抑制Na+/K+ATP酶,增加细胞内钙离子 浓度,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
药理学-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课件
监测电解质
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 、低钠等,需定期监测。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否得到缓解。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 调整剂量: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利尿剂的剂 量。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低钠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无 力等。
脱水
常见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等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电解质状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
利尿剂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 之一,通过减少体液潴留来减轻心脏负担。
利尿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起到关键作 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
ACE抑制剂
01
ACE抑制剂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抑制 ACE酶来降低血压和心脏负担。
药理学-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 竭的药物课件
目录
• 药理学概述 • 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 药物作用机制与效果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 药物联合使用与相互作用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 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 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与机体内的靶点结合,发挥治疗作用。不同药物的 作用机制不同,有的作用于酶,有的作用于受体,还有的直 接作用于DNA或RNA。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特点,预测药物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如低钾 、低钠等,需定期监测。
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注意观察患者水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是否得到缓解。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 调整剂量:根据病情和治疗效果调整利尿剂的剂 量。
利尿剂的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电解质紊乱
如低钾、低钠等,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肌无 力等。
脱水
常见的利尿剂包括噻嗪类、袢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等 ,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电解质状况进行个体化选择
。
利尿剂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 之一,通过减少体液潴留来减轻心脏负担。
利尿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起到关键作 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和体征,提高生活质量 。
ACE抑制剂
01
ACE抑制剂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药物之一,通过抑制 ACE酶来降低血压和心脏负担。
药理学-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 竭的药物课件
目录
• 药理学概述 • 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 • 药物作用机制与效果 • 药物使用注意事项与副作用 • 药物联合使用与相互作用
01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和 治疗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药理学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为医学专业人员提供药物作用机制、药效学 和药物代谢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通过与机体内的靶点结合,发挥治疗作用。不同药物的 作用机制不同,有的作用于酶,有的作用于受体,还有的直 接作用于DNA或RNA。
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理解药物的作用特点,预测药物 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药理学26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z(胡国新XXXX)
§1 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
二、CHF 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心细胞β1-受体的密度下降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3.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 4.内皮素↑ 5.其他内源性调节的变化 如:利钠肽 ↑
§1 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
三、CHF 时心肌肾上腺β受体信号转导变化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AngⅡ通过突触前膜和中 枢兴奋交感
ACEI 治疗CHF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既能:消除或缓解CHF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改进生活质量。
又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降低病死率。
常与利尿药、地高辛等药合用,作为治疗CHF 的基础药物。
缺点:咳嗽,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直接阻断AngⅡ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拮抗作用 对ACE途径及非ACE途径产生的AngⅡ都有拮抗作用 也能预防及逆转心血管的重构
CHF的作用与ACE抑制药相似,不良反究证明,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可显降CHF 病死率, 防止左室肥厚时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血流 动力学和临床症状。
久用降低血管壁Na+, 血管扩张,降低心脏 负荷 消除或缓解静脉充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 和外周水肿,改善心功能
临床应用
• 轻度CHF: 单独应用利尿, 常用噻嗪类利尿药 对CHF伴有明显充血和郁血者尤为适用。
• 如无静脉充血征象时,用利尿药并无意义,反因激活神经内
分泌功能,兴奋RAAS系统,增加血浆NA水平而产生不利影响。
慢性心功能不全
•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 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 心脏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外周组织所需 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 短促、疲乏、外周水肿或肺水肿等。
第26章 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可修改版ppt]
第26章 治疗充血性 心力衰竭药物
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的颈静脉扩张
无凹性水肿
凹陷性水肿ຫໍສະໝຸດ 严重心力衰竭和三尖瓣反流造成的腹水
CH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药物作用环节
CHF时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功能变化 收缩性下降,心率加快 舒张受限和不协调,顺应性降低 结构变化 心肌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多,组织纤维化 心肌肥厚与重构(心脏构形重建)
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类:地高辛 非强心苷类: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减轻心脏负荷药物 利尿药:呋塞米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硝普钠、哌唑嗪 钙拮抗药
β- 受体阻断药
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地高辛 拟交感神经药:多巴酚丁胺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和米力农
强心苷 Cardiac glycosides
细胞内严重失K+ —静息膜电位↓—0相 除极速度↓ — 传导速度↓—房室传导障碍。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 治疗量: 负性频率作用 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外周—心率↓ ; 中毒量:兴奋交感神经中枢及外周↑—各种心律失常 中毒量:兴奋延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呕吐; 严重中毒:兴奋中枢神经↑
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生理特性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蒲肯野纤维 自律性 传导性 有效不应期
RR
P P
TT
PP
QQ SS 治疗量时,表现为T波地平甚至倒置,S_T段下移常呈鱼钩状
强心苷对心电图的影响
中毒量
细胞内K+↓(中毒量):—K+外流↓—最大 舒张电位↓ (负值变小)— 与阈电位距离 变小—心肌细胞自律性↑—快速性室性心 律失常。
CHF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交感系统的激活 RAAS系统的激活 收缩血管物质增高:如内皮素;舒张血 管物质减少:如NO
充血性心力衰竭导致的颈静脉扩张
无凹性水肿
凹陷性水肿ຫໍສະໝຸດ 严重心力衰竭和三尖瓣反流造成的腹水
CHF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及药物作用环节
CHF时心肌功能和结构的变化 功能变化 收缩性下降,心率加快 舒张受限和不协调,顺应性降低 结构变化 心肌细胞凋亡 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多,组织纤维化 心肌肥厚与重构(心脏构形重建)
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类:地高辛 非强心苷类:多巴酚丁胺,米力农
减轻心脏负荷药物 利尿药:呋塞米 血管扩张药:硝酸甘油、硝普钠、哌唑嗪 钙拮抗药
β- 受体阻断药
正性肌力药
强心苷:地高辛 拟交感神经药:多巴酚丁胺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氨力农和米力农
强心苷 Cardiac glycosides
细胞内严重失K+ —静息膜电位↓—0相 除极速度↓ — 传导速度↓—房室传导障碍。
2.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交感-副交感神经系统: 治疗量: 负性频率作用 兴奋迷走神经中枢及外周—心率↓ ; 中毒量:兴奋交感神经中枢及外周↑—各种心律失常 中毒量:兴奋延脑极后区催吐化学感受区—呕吐; 严重中毒:兴奋中枢神经↑
强心苷对心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生理特性 窦房结 心房 房室结 蒲肯野纤维 自律性 传导性 有效不应期
RR
P P
TT
PP
QQ SS 治疗量时,表现为T波地平甚至倒置,S_T段下移常呈鱼钩状
强心苷对心电图的影响
中毒量
细胞内K+↓(中毒量):—K+外流↓—最大 舒张电位↓ (负值变小)— 与阈电位距离 变小—心肌细胞自律性↑—快速性室性心 律失常。
CHF时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交感系统的激活 RAAS系统的激活 收缩血管物质增高:如内皮素;舒张血 管物质减少:如NO
药理-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本7年制)PPT
1、心脏毒性反应—— 最严重 -→各种类型心律失常
① 快速性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最常见的早期表现, 是停药指征之一。 室性心动过速——最严重的中毒症状
② 缓慢型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以下, 停药指征之一。
中 毒 防 治: ☆ 预 防:
1、应明确中毒症状和停药指征。 ※ ① 频发室性早搏 ② 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以下 ③ 色、视觉异常(黄视、绿视)
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
( Treatment of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抗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药
第一节: CHF的病理生理学及治疗药物的分类: 一、CHF:
各种心脏疾病,心肌心功能失代偿,心输 出量绝对或相对不足——出现全身症状(组织
血液灌流不足、静脉系统淤血)。
➢ 心房扑动: 240-430次/分
强心苷→不均一↓心房ERP→扑动变颤动→心室率
➢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现已少用)
[中毒反应及其防治] ※
☆中毒表现 1、心脏毒性反应:▲ 2、胃肠道反应:
——早期的中毒症状 3、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特有的色觉和视觉障碍——黄视、绿视 特殊中毒先兆,是停药指征之一。 ☆ 中 毒 防 治:▲
——扩张血管 ——减少缓激肽降解
2、减少醛固酮生成——降低心脏前负荷
3、抑制和逆转心、血管重构 4、改善血流动力学
5、降低交感神经的活性
[临床应用]——各阶段的心衰患者,一线药物
二、 ATⅡ受体阻断药 ——氯沙坦( losartan )、缬沙坦、坎地沙坦
[作用机理 ]
阻断AngⅡ 与 AT1 结合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 心功能Ⅰ级:控制危险因素;ACE抑制剂。 心功能Ⅱ级:ACE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
27 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
CHF治疗原则
强心利尿 减轻前、后负荷 提高心血管顺应性
治疗CHF的药物
强心苷类:地高辛、毛花苷丙
正性肌力作用的药物
β受体激动药:多巴酚丁胺 磷酸二酯酶抑制药:氨力农
利尿药:氢氯噻嗪、呋塞米、安体舒通
减负荷药
血管扩张药:硝普钠 Ca2+通道阻滞药:氨氯地平
作用于RAAS的药物
ACEI:卡托普利
AT1阻断药:氯沙坦
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β受体阻断药
普萘洛尔
强心苷(cardiac glycoside)
来源:玄参科、夹竹桃科植物 紫花洋地黄,毛花洋地黄 代表药物:洋地黄毒苷(Digitoxin) 地高辛(Digoxin) 去乙酰毛花苷(Deolanoside,又 名西地兰) 毒毛花苷K(Strophanthin K)
外周阻力改变重构
慢速升压反应
ACEI的药理作用
阻止AngII的生成及其作用 保存缓激肽的活性 保护血管内皮与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抗心肌缺血与心肌保护作用 增加糖尿病与高血压患者对胰岛素的 敏感性 阻止心血管病理性重构
ACEI的临床应用
5. 使心房传导速度加快:兴奋迷走神经,促进K+
外流,使心房肌静息电位加大,提高0相除极速 率而使心房的传导加快
5 对心电图的影响
治疗量即可出现: T波压低、甚至倒臵,S-T段呈鱼钩状; P-R间期延长,由房室传导减慢所致 Q-T间期缩短,表示心肌收缩期缩短 P-P间隔延长,表示心率减慢
治疗量强心苷使ECG ST段降低呈鱼钩状
P↓
舒张期延长,心脏休息充分
心肌自身供血↑
利于衰竭 心脏恢复
•治疗量对正常心率影响小 •对心功能不全伴心率加快者,则可显著减慢心 率 •应用强心苷后,心输出量增加,反射性兴奋迷 走神经 •增敏窦弓压力感受器,抑制交感神经活性,增 强迷走神经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度CHF: 口服袢利尿药或与噻嗪类和留钾利尿 药合用。
• 严重CHF、慢性CHF急性发作、急性肺水肿或全 身浮肿者: 迅速强利尿,静脉给大剂量呋塞米。
β-受体阻断药
• 传统观念:
CHF 时禁用β受体阻断药,因其可抑制心肌收縮 力,使心衰恶化。 • 近十年来在CHF的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提高运动耐量 防止心脏进一步受损
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重构 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1 CHF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分类
一、CHF的心肌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1. 功能改变 : 1)收缩功能的下降 – 正性肌力;减轻负荷 2)舒张功能障碍 – β受体阻断药 ;ACEI等;
2 .结构变化 : 1)心肌细胞凋亡 2)心肌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增加 3) 心肌肥厚与重构
β受体阻断药的应用注意
1病种选择: 对扩张型心肌病CHF 的疗效最好, 优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2观察的时间要长,即其慢性效果显著, 一般 心功能的改善平均奏效时间为3 个月。
3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使患者能够耐 受又不致引起CHF。
§1 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
二、CHF 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心细胞β1-受体的密度下降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3.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 4.内皮素↑ 5.其他内源性调节的变化 如:利钠肽 ↑
§1 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
三、CHF 时心肌肾上腺β受体信号转导变化
• 研究证明,CHF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加,对 心肌产生有害的效应,可促CHF 恶化。因此,该 研究为β受体阻断药治疗CHF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
一、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衰的主要机制
• 1. 抗交感神经作用,上调β受体 • 2.抑制RAAS 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 3. 抗心律失常与抗心肌缺血作用
• 以NYHA心功能分类II~ III级CHF为对象,
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者尤为适合。
可阻止临床症状恶化,改善心功能,降低猝死 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患者能很好地耐受。
• CHF者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药,不仅可改善临 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而且可提高CHF 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P251
温州医学院 胡国新
一线和常用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 •钙拮抗药 •β-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α1受体阻断药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一、有效治疗与终身治疗 二、保护靶器官
ACEI 长效钙拮抗药 AT1受体阻断药 三、平稳降压 四、个体化治疗 五、联合用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
•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 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 心脏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外周组织所需 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 短促、疲乏、外周水肿或肺水肿等。
前不足 后淤血
CHF药物治疗目标
食糜酶(chymases) ACE抑制药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促进
血管平滑肌增
殖收缩,外周
Ang I
Ang II
阻力升高
Ang I
Ang II
AT1
促进
肾上腺皮质分
泌醛固酮,水
ACE抑制药
循环和局部组织 中的ACE
钠潴留
促进
缓激肽 血管内皮B2受体
失活肽 NO
PGI2
抗生长增殖、抗肥厚
【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2.减少醛固酮生成 减轻钠水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 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AngⅡ通过突触前膜和中 枢兴奋交感
ACEI 治疗CHF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既能:消除或缓解CHF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改进生活质量。
又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降低病死率。
常与利尿药、地高辛等药合用,作为治疗CHF 的基础药物。
缺点:咳嗽,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β1-受体下调 2. β1-受体与兴奋性 Gs 蛋白脱藕联或减敏 3.G 蛋白耦联受体激酶 (GRKs) 活性增加 →→受体与 G 蛋白脱耦联 →→受体减敏。
四、抗CHF 药物的分类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 : 氯沙坦等 (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2.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3.β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4.强心苷类 地高辛 5.扩血管药:硝普钠、肼屈嗪、哌唑嗪等
CHF时单用螺内酯仅发挥较弱的作用,但与ACE抑 制药合用则可同时降低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既能进 一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又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 生率,效果更佳。
利尿药治疗CHF
•中效:噻嗪类, 如氢氯噻嗪 强效: 如呋塞米 弱效:留钾利尿 如螺内酯
利尿药 治疗CHF
促Na+、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和回心血量
直接阻断AngⅡ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拮抗作用 对ACE途径及非ACE途径产生的AngⅡ都有拮抗作用 也能预防及逆转心血管的重构
CHF的作用与ACE抑制药相似,不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较少 作为对ACE抑制药不耐受者的替代品
三、抗醛固酮药
临床研究证明,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可显降CHF 病死率, 防止左室肥厚时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血流 动力学和临床症状。
久用降低血管壁Na+, 血管扩张,降低心脏 负荷 消除或缓解静脉充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 和外周水肿,改善心功能
临床应用
• 轻度CHF: 单独应用利尿, 常用噻嗪类利尿药 对CHF伴有明显充血和郁血者尤为适用。
• 如无静脉充血征象时,用利尿药并无意义,反因激活神经内
分泌功能,兴奋RAAS系统,增加血浆NA水平而产生不利影响。
6.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米力农,维司力农等。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Captopril) 依那普利 (Enalapril)…… 临床试验证明:
ACEI能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7788)
基础研究证实:
ACEI能逆转左室肥厚,防止心室的重构
• 严重CHF、慢性CHF急性发作、急性肺水肿或全 身浮肿者: 迅速强利尿,静脉给大剂量呋塞米。
β-受体阻断药
• 传统观念:
CHF 时禁用β受体阻断药,因其可抑制心肌收縮 力,使心衰恶化。 • 近十年来在CHF的治疗上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提高运动耐量 防止心脏进一步受损
防止或逆转心肌肥厚,重构 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
§1 CHF的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分类
一、CHF的心肌的功能和结构的改变
1. 功能改变 : 1)收缩功能的下降 – 正性肌力;减轻负荷 2)舒张功能障碍 – β受体阻断药 ;ACEI等;
2 .结构变化 : 1)心肌细胞凋亡 2)心肌细胞外基质各成分增加 3) 心肌肥厚与重构
β受体阻断药的应用注意
1病种选择: 对扩张型心肌病CHF 的疗效最好, 优于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
2观察的时间要长,即其慢性效果显著, 一般 心功能的改善平均奏效时间为3 个月。
3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使患者能够耐 受又不致引起CHF。
§1 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
二、CHF 时神经内分泌变化
1.交感神经系统激活 心细胞β1-受体的密度下降 2.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 3.精氨酸加压素分泌增加 4.内皮素↑ 5.其他内源性调节的变化 如:利钠肽 ↑
§1 CHF的基本病理生理及治疗药物
三、CHF 时心肌肾上腺β受体信号转导变化
• 研究证明,CHF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增加,对 心肌产生有害的效应,可促CHF 恶化。因此,该 研究为β受体阻断药治疗CHF奠定了重要的理论 基础。
一、β受体阻断药治疗心衰的主要机制
• 1. 抗交感神经作用,上调β受体 • 2.抑制RAAS 而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 • 3. 抗心律失常与抗心肌缺血作用
• 以NYHA心功能分类II~ III级CHF为对象,
基础病因为扩张型心肌病者尤为适合。
可阻止临床症状恶化,改善心功能,降低猝死 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且患者能很好地耐受。
• CHF者长期使用β-受体阻断药,不仅可改善临 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异常,而且可提高CHF 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长期预后和降低死亡率
第二十六章 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
P251
温州医学院 胡国新
一线和常用抗高血压药
•利尿药 •钙拮抗药 •β-受体阻断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药 •α1受体阻断药
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的新概念
一、有效治疗与终身治疗 二、保护靶器官
ACEI 长效钙拮抗药 AT1受体阻断药 三、平稳降压 四、个体化治疗 五、联合用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
• (chronic or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CHF)是各种病因所引起的多种心脏疾病 的终末阶段,是指在适当的静脉回流下, 心脏排出量减少,不能满足外周组织所需 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临床症状包括呼吸 短促、疲乏、外周水肿或肺水肿等。
前不足 后淤血
CHF药物治疗目标
食糜酶(chymases) ACE抑制药治疗心衰的作用机制
促进
血管平滑肌增
殖收缩,外周
Ang I
Ang II
阻力升高
Ang I
Ang II
AT1
促进
肾上腺皮质分
泌醛固酮,水
ACE抑制药
循环和局部组织 中的ACE
钠潴留
促进
缓激肽 血管内皮B2受体
失活肽 NO
PGI2
抗生长增殖、抗肥厚
【治疗CHF的作用机制】 1.降低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 2.减少醛固酮生成 减轻钠水潴留,降低心脏前负荷。 3.抑制心肌及血管重构。 4.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5.降低交感神经活性。 AngⅡ通过突触前膜和中 枢兴奋交感
ACEI 治疗CHF的临床应用与评价
既能:消除或缓解CHF症状,提高运动耐力, 改进生活质量。
又能:防止和逆转心肌肥厚降低病死率。
常与利尿药、地高辛等药合用,作为治疗CHF 的基础药物。
缺点:咳嗽, 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不良反应。
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
1.β1-受体下调 2. β1-受体与兴奋性 Gs 蛋白脱藕联或减敏 3.G 蛋白耦联受体激酶 (GRKs) 活性增加 →→受体与 G 蛋白脱耦联 →→受体减敏。
四、抗CHF 药物的分类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1)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药,如卡托普利 (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拮抗药 : 氯沙坦等 (3)醛固酮拮抗药:螺内酯 2.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3.β受体阻断药 美托洛尔、卡维地洛等 4.强心苷类 地高辛 5.扩血管药:硝普钠、肼屈嗪、哌唑嗪等
CHF时单用螺内酯仅发挥较弱的作用,但与ACE抑 制药合用则可同时降低AngⅡ及醛固酮水平,既能进 一步减少患者的病死率,又能降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 生率,效果更佳。
利尿药治疗CHF
•中效:噻嗪类, 如氢氯噻嗪 强效: 如呋塞米 弱效:留钾利尿 如螺内酯
利尿药 治疗CHF
促Na+、水排泄,减少血容量和回心血量
直接阻断AngⅡ与其受体的结合,发挥拮抗作用 对ACE途径及非ACE途径产生的AngⅡ都有拮抗作用 也能预防及逆转心血管的重构
CHF的作用与ACE抑制药相似,不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应较少 作为对ACE抑制药不耐受者的替代品
三、抗醛固酮药
临床研究证明,常规治疗加用螺内酯可显降CHF 病死率, 防止左室肥厚时心肌间质纤维化,改善血流 动力学和临床症状。
久用降低血管壁Na+, 血管扩张,降低心脏 负荷 消除或缓解静脉充血及其所引发的肺水肿 和外周水肿,改善心功能
临床应用
• 轻度CHF: 单独应用利尿, 常用噻嗪类利尿药 对CHF伴有明显充血和郁血者尤为适用。
• 如无静脉充血征象时,用利尿药并无意义,反因激活神经内
分泌功能,兴奋RAAS系统,增加血浆NA水平而产生不利影响。
6.非强心苷类正性肌力药 米力农,维司力农等。
第二节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药
血管紧张素 转化酶抑制药
卡托普利 (Captopril) 依那普利 (Enalapril)…… 临床试验证明:
ACEI能缓解症状,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7788)
基础研究证实:
ACEI能逆转左室肥厚,防止心室的重构